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一、氟啶胺

1、高温不能用药,非常容易出现药害。

2、对霜霉病防效一般。

3、千万不能和乳油复配,因为渗透性很好,和乳油复配后,会出现叶片畸形,卷缩。

4、对瓜类敏感,易产生药害。叶菜类也尽量别用。

5、最重要的一点,厂家的用药事项上有下面几个字:塑料设施内不要施药。

二、嘧霉胺

嘧霉胺对温度非常敏感,超过25度,就特别容易出药害。豆类和茄子能不用就不用,最好干脆别用。特别容易打出斑点。

高温下的药害症状:

1、茄子用药后,叶片出现黑褐色小斑点。

2、黄瓜用药后,出现褪绿色病斑。严重叶片灼烧,白化。

3、豆类叶片直接打干,像喷过除草剂一样。

4、番茄有可能出现叶缘黄化。

5、樱桃上想都别想用,喷一次,三年白干。

就一点,这东西温度低,不出药害,温度一高,就是个疯子。

三、腐霉利

腐霉利是我们预防治疗灰霉病的常用药了,安全系数那是非常的高。可是这货就偏偏出药害了。

这个药用80%水分散颗粒,打在白菜上药害,老叶出现白斑,四五天后叶片开始黄化,白菜生长受到抑制。包心期的白菜停止包心,可能很多的人不相信会出现药害,但就是出了,而且2018年又出了一次,还是在白菜上,还是用的80%水分散颗粒。建议此药在白菜上少用,尤其是白菜旺盛生长期。

四、甲霜灵

甲霜灵,不说这个药喷雾,喷雾这个药没啥作用了。抗药性在那放着呢。

豆类和辣椒种植多的地方经常用到甲霜灵,不是用来喷雾,是用来灌根,防治疫霉菌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这个药别看喷雾效果不咋滴,灌根效果那是非常的好,充分利用了此药的内吸性和传导性。很多农资店把此药当做秘方来灌根。但是,如果一桶水用药超过25克,灌根低于300棵,非常容易出现黄头顶,停止生长的现象,而且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很多人在此吃过亏。一定要注意。

五、毒死蜱

不说这个药打别的虫子效果如何,此药打红蜘蛛的速效性无与伦比。

但是这个药如果一旦高温,且用药浓度过大及其容易损伤叶片,引起叶片黄化,早衰。最重要的是此药在大龙长茄上非常容易打出斑点,像麻子一样的斑点。所以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药的浓度,喷药时间。

合理用药,会在红蜘蛛上打出神一般的效果。但是此药2018年已经列入高毒,不让用了。

六、福美双

福美双这个药估计很多人都懒得用了,但是要说明很重要的一点,此药如果合理运用,在菌核病上会有很大的效果。

但是,就这个老药,用都懒得用的药,还出药害,在番茄上,很容易出现干尖,专干嫩叶。用一次出现一次。但菌核病爆发的时候,不用还不行,不过番茄打顶不会影响太大。

七、络氨铜

这两年络氨铜这个药兴起,而且家家说安全,非常安全。的确这个药够安全的,但是此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喷在茄子叶片上下午喷药,第二天叶片出现萎蔫,第三天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就这一个毛病农民的理解就是萎蔫了,就会影响长势,就会影响产量。

但这个药打茄子的细菌性斑点效果杠杠的,比其它的铜制剂效果好很多,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

八、草甘膦

草甘膦,灭生性除草剂,够牛的,但是它就是有弱点。

草甘膦的弱点就是,低温不死草。所以低温下,还是别卖这个产品,农民都认为草甘膦打草必死,如果不死,就是假药。所以,低温下用此产品除草,很容易赚个卖假药的名声。

九、啶虫脒

啶虫脒,打蚜虫的常用药,都很熟悉,但是这个药有个缺陷,这个药对温度很敏感,温度高,杀虫效果好。温度低了,效果就不咋地了。棚内无所谓,露天的可要注意用药温度了。

公司员工的六大致命弱点

公司员工的六大致命弱点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借助劳动合同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同时对企业尽到应尽的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合同法规更多地在于规范其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包括对劳动者供职期限的约定,依据适用条款解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劳动者,以及合法规避劳动法规政策,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支出等。总之,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员工关系定义 员工关系是指劳资双方的关系和员工关系会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关系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管理者对员工的基本看法.管理者既要把员工看作是需要通过资源投入才能够形成的一笔财富(即真正的人力资源),也可以将员工仅仅看成是实现最小化支出的一项成本. 员工关系问题的提出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关系可以吸引且留住优良员工、提高员工生产力、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工作士气、提升公司绩效、降低旷工、缺席率。员工缺勤率提高,增加了由于员工福利、补充员工、培训和绩效损失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员工离职率提高,增加了由于招聘、培训和绩效损失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 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 有些管理者认为对员工的积极正确评价是员工关系计划的基础。这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是员工关系的核心。员工关系的核心是一个不断建立关系的过程。企业将花费时间、精力来建立。企业要想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关系,首先要明确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制订管理措施从而改进员工关系。 沟通是影响员工关系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企业沟通渠道不畅,缺乏必要的反馈,将会引起很多矛盾,进而导致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影响工作效率。不断进行的双向沟通将会增进员工关系,减少冲突,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如果员工不信任管理者,上行沟通将会受到阻碍;如果管理者不信任员工,下行沟通将会受到影响。 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念和管理者的动机进而影响员工关系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有什么区别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有什么区别 农药乳油: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如苯类、醇类、酯类、酮类及其它溶剂,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成品,外观为均一透明液体。存放两年不分层、不沉淀。乳油加入水中稀释后呈白色或者乳白色,与水混匀后即可使用。稀释后的溶液中,乳液粒子直径在几微米之几十微米之间。 农药水乳剂: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pH值调节剂、水,高速搅拌(一般用高剪切乳化机),使农药有效成分以微小油珠状均匀分布在水中,为典型的水包油型(O/W)混合液。水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有自发聚集的倾向,所以,常常有水乳剂产品出现破乳,分层、沉淀等,导致不合格,失去商品价值。水乳剂产品外观一般呈现白色或乳白色。使用时,加水稀释,稀释后乳液呈无色,乳液粒子直径一般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 农药微乳剂: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乳化剂、助溶剂等,在搅拌下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微乳剂为热力学亚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在水中分布的粒径极小,粒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01微米至0.1微米之间。合格产品常温存放两年,不分层、不结晶、不沉淀。使用时,兑水稀释后的溶液呈无色。有效成风在水中的粒径极小。 一般地来说,宏观地说,合格的农药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如果含量相同、使用时的稀释倍数相同,其药效差异不大。从微观角度分析,因为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粒子在水中最小,而且其中乳化剂的含量远高于水乳剂和乳油,其药效一般较好;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效果次之。水乳剂中的溶剂、乳化剂含量均很低,使用效果与乳油相当。 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幼嫩的花果有加重药害的作用;微乳剂和水乳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对植株的药害往往较之同样有效成分的乳油轻一些。所以微乳剂、水乳剂、乳油制剂各有其长处,使用中注意选择。 乳油,因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污染环境,现在中国限制乳油的登记。

论化学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论化学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前言: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具有毒物属性的有害化学物质,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键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防治农药污染越来越重要。 1.农药的发展概况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约19世纪70年代以前)、无机合成农药时代(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 我国化学农药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 1 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人,其中70% ~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10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 1 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立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化学农药用量过大, 1 些地区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治虫防病等突出问题。我国白1983 年始限制了有机氯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原有机氯重污染区,还将出现局部的、间歇性污染。

我国化学农药生产企业的规模、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落后,化学农药品质还不能令人满意。近10 儿年来,化学农约品种虽然发生了较火的变化,开发了不少新品种,但整体上还是以老的传统品种为主 体,各类化学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产品显老化、剂型单调。 在我国,杀虫剂 1 化学农药的70%以上,而其中高毒害杀虫剂有机磷又占70%以上;原约产量达万吨以上的品种有l2 个,其中杀虫剂l1 个,除草剂 1 个。农约剂的开发与国外相比尚有很人的差距,在美国,原约与制剂之比为1:36,也就是说 1 种农药往往有36种制剂,日本为l :30,而我国仅为l :5,开发的余地很大。 3. 农药的危害 3.1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3 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_害人体的健康。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高效农药,尤其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农药。这两种农药急性中毒都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且无力等:严重则昏迷、抽搐、吐沫、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慢性中毒是经常连续、吸入或皮肤接触较小量农药;使毒物进入人体后逐渐发生病变和中毒症状。此过程 1 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难于鉴别,也往往被人们忽略。我国除农药研制,生产人员外,因运输、贮藏和使用接触农药的人数达几百万之多,是 1 个相当庞

农药理化性质

1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与农药的性质、施用方法及施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如下: 1.1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影响的预测农药理化性质的指标很多,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指标: 1.1.1 蒸气压农药进入环境后在气、水、土各介质间迁移、扩散与再分配特性受农药蒸气压影响很大,蒸气压愈大,农药就愈容易从土壤或水域环境转向大气空间,这样就容易进一步引起农药的光降解作用;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受农药蒸气压影响也很大。 1.1.2 水溶性水溶性的大小对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吸附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农药的毒性都有很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农药容易从农田流向水体,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之中,也容易被生物吸收,导致对生物的急性危害;水溶性弱脂溶性强的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对生物的慢性危害。 1.1.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指农药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的分配能力,分配系数大的农药容易在非生物物质与生物体内富集,分配系数小的农药,容易在环境中扩散,从而也扩大了农药的污染范围。 1.1.4 化学稳定性农药的稳定性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遭受物理、化学因子影响时分解难易程度的指标,这是评价农药在环境中稳定性基础资料。 1.1.5 杂质一般优质农药其杂质成份对农药影响不大,但有些农药的杂质成份则成了影响环境安全的主要对象,如666中的几点种异构体,氟乐灵中的亚硝烟弥漫胺,甲胺磷中的不纯物等,因此农药的纯度和不纯物的成份必须在基础资料中提供。 1.2 农药环境行为特征对环境安全性影响预测农药环境行为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中的表现,其中包括物理行为、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等三个方面,它比农药理化特性指标更直观地反映了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状态。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指标有: 1.2.1 挥发作用农药挥发作用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农药从植物表面、水面与土壤表面通过挥发逸入大气中的现象。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除与农药蒸气压有关外,还与施药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残留在高温、湿润、沙质的土壤中比残留在寒冷、干燥、粘质的土壤中容易发挥。农药挥发性的大小,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及其在环境中在分配的情况。挥发性大的农药一般持留较短,而在环境中的影响范围较大。 1.2.2 土壤吸附作用农药吸附作用是指农药被吸持在土壤中的能力。农药吸附能力的强弱决定与农药的水容性,分配系数与离解特性等。水溶性小,分配系数大,离解作用强的农药,容易被土壤吸附;土壤性质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影响也很大。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质地粘重的土壤,就容易吸附农药。农药吸附性能的强弱对农药的生物活性、残留性与移动性都有很大影响。农药被土壤强烈吸附后其生物活性与微生物对它的降解性能都会减弱。吸附性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11种常用农药的致命缺点 一、氟啶胺 1、高温不能用药,非常容易出现药害。 2、对霜霉病防效一般。 3、千万不能和乳油复配,因为渗透性很好,和乳油复配后,会出现叶片畸形,卷缩。 4、对瓜类敏感,易产生药害。叶菜类也尽量别用。 5、最重要的一点,厂家的用药事项上有下面几个字:塑料设施内不要施药。 二、嘧霉胺 嘧霉胺对温度非常敏感,超过25度,就特别容易出药害。豆类和茄子能不用就不用,最好干脆别用。特别容易打出斑点。 高温下的药害症状: 1、茄子用药后,叶片出现黑褐色小斑点。 2、黄瓜用药后,出现褪绿色病斑。严重叶片灼烧,白化。 3、豆类叶片直接打干,像喷过除草剂一样。 4、番茄有可能出现叶缘黄化。 5、樱桃上想都别想用,喷一次,三年白干。 就一点,这东西温度低,不出药害,温度一高,就是个疯子。 三、腐霉利 腐霉利是我们预防治疗灰霉病的常用药了,安全系数那是非常的高。可是这货就偏偏出药害了。 这个药用80%水分散颗粒,打在白菜上药害,老叶出现白斑,四五天后叶片开始黄化,白菜生长受到抑制。包心期的白菜停止包心,可能很多的人不相信会出现药害,但就是出了,而且2018年又出了一次,还是在白菜上,还是用的80%水分散颗粒。建议此药在白菜上少用,尤其是白菜旺盛生长期。

四、甲霜灵 甲霜灵,不说这个药喷雾,喷雾这个药没啥作用了。抗药性在那放着呢。 豆类和辣椒种植多的地方经常用到甲霜灵,不是用来喷雾,是用来灌根,防治疫霉菌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这个药别看喷雾效果不咋滴,灌根效果那是非常的好,充分利用了此药的内吸性和传导性。很多农资店把此药当做秘方来灌根。但是,如果一桶水用药超过25克,灌根低于300棵,非常容易出现黄头顶,停止生长的现象,而且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很多人在此吃过亏。一定要注意。 五、毒死蜱 不说这个药打别的虫子效果如何,此药打红蜘蛛的速效性无与伦比。 但是这个药如果一旦高温,且用药浓度过大及其容易损伤叶片,引起叶片黄化,早衰。最重要的是此药在大龙长茄上非常容易打出斑点,像麻子一样的斑点。所以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药的浓度,喷药时间。 合理用药,会在红蜘蛛上打出神一般的效果。但是此药2018年已经列入高毒,不让用了。 六、福美双 福美双这个药估计很多人都懒得用了,但是要说明很重要的一点,此药如果合理运用,在菌核病上会有很大的效果。 但是,就这个老药,用都懒得用的药,还出药害,在番茄上,很容易出现干尖,专干嫩叶。用一次出现一次。但菌核病爆发的时候,不用还不行,不过番茄打顶不会影响太大。 七、络氨铜 这两年络氨铜这个药兴起,而且家家说安全,非常安全。的确这个药够安全的,但是此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喷在茄子叶片上下午喷药,第二天叶片出现萎蔫,第三天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就这一个毛病农民的理解就是萎蔫了,就会影响长势,就会影响产量。 但这个药打茄子的细菌性斑点效果杠杠的,比其它的铜制剂效果好很多,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 八、草甘膦

农药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杨克勤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论述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的进展、形成机理、特性和基本组成,较详细地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关键词:微乳剂稳定性透明表面活性剂 70年代起美、英、德和日本等国家都有微乳液的研究报道,研究内容涉及卫生用药和农用杀虫、杀菌和除草剂等方面。在农药微乳液研究中,80年代国外有关专利就有用非-阴离子复配制农药微乳剂的报道,90年代就研发出5%氰戊菊酯和 10%高效苯醚菊酯微乳剂产品进入市场。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涉及家庭卫生用药的微乳剂开发,90年代开始研发拟除虫菊酯类微乳剂用在蔬菜和棉花上防治害虫。 目前我国对农药微乳剂不断增加兴趣和投入,并且迅速研发,是由于我国农药销售市场仍旧以乳油为主,约占 60%,每年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二甲苯为主的“三苯”溶剂)近 30万吨。这些溶剂在加工时不仅存在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而且在使用中对人类和哺乳动物构成直接危害,也严重污染环境,还耗费大量资金(使成本增加)和造成石化资源的浪费。农药微乳剂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安全、环保型水基性的新剂型,也是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重视研发的一种代替农药乳油的优良液体剂型,并已成为国际上农药新剂型发展的方向。 1 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 1.1 微乳液形成的机理 Schulman 等人认为,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要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界面张力必须降到零附近。Gerbacia 和 Rosano 认为,微乳液的形成与助表面活性剂(如乙醇)沿着界面迁移有关。这种迁移作用暂时将界面张力降到零,使得液滴重组为更小的液滴,一旦迁移结束,助表面活性剂又像表面活性剂那样使高表面能的液滴稳定下来。有时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也不能制得微乳液是因为不能使这些更小的液滴稳定下来,这些小液滴就聚结起来形成液径较大的乳液。Shinda 和Hirnoko 则认为,微乳液中观测到的迁移现象与胶团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没有本质区别。这些理论都说明微乳液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与助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有关,而且与微乳液附近及其周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有关。关于微乳液形成的机理有多种理论:混合膜理论,几何排列理论,胶团增溶理论和 R 比理论。以下介绍两种较流行且易懂的形成机理。 1.1.1 混合膜理论 在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组成混合膜。在混合界面膜两侧形成不同特性的油/膜界面和水/膜界面(这种膜又称双层膜)。若油/膜界面张力和水/膜界面张力相等时膜呈平面状,不会弯曲。实际上膜两侧性质不同,必然会弯曲,直到膜两侧的应力相等为止。膜弯曲后,膜两侧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表观面积不相等,若油侧表面活性剂分子展开程度比水侧小,则形成O/W 微乳液,反之形成W/O 微乳液。微乳液的形成是界面增加过程。Schulman提出微乳液形成的条件是:σt=σO/W -π<0。式中σt 是未加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π为油-水界面间吸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后吸附层的界面压,σO/W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

浅谈绿色农药

浅谈绿色农药 摘要农药作为主要农资产品,在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和保证农业丰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药的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体也造成了很大危害。鉴于此,国内医药科研部门配合化工行业,以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技术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大力开发绿色农药,走绿色农药的道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农药的种类,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绿色农药发展问题措施 农药作为主要农资产品,在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和保证农业丰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药的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体也造成了很大危害。鉴于此,国内医药科研部门配合化工行业,以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技术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大力开发绿色农药,走绿色农药的道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外颁布的农药禁令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业树起一道“绿色壁垒”,造成农业部门的重大经济损失,若改用绿色农药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和合格率,增加农产品的出口。由此看来,绿色农药的开发意义重大,应受到高度重视。 1 绿色农药 1.1 绿色农药的涵义 绿色农药又叫环境无公害或环境友好农药,是指对防治病菌、害虫高效,而对人畜、害虫天敌、农作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它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2 绿色农药的特点 绿色农药本身及其生产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活性高,即控制农业有害生物药效高,单位面积使用量小;2,选择性高,即对农业有害生物的自然天敌和非靶标生物无毒或毒性极小;3,对农作物无药害;4,使用后在农作物体内外、农产品及在土壤、大气、水体中无残留或即使有少量残留也可以在短期内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的物质而完全融入大自然;5,合成方法应符合“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反应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尽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或将一个反应的废物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原料,实现“封闭循环”和“零排放”;6,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如使用高效绿色催化剂,尽量不使用有机溶剂。[1] 2 绿色农药的种类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孔晓华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监测站) 化学农药落入土壤中以后,通过各种途径挥发、扩散、迁移而转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因而土壤的农药污染又转化为大气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等环境问题。 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一般农田土壤均受不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用方式喷撒农药,除被植物体吸收外,大约有20%~50%左右进入土壤。 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的作用,经历着转化和降解过程,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成为无机物。 一、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一个由无机胶体(粘土矿物)、有机胶体(腐殖酸类)以及无机-有机胶体组成的胶体体系,它们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碱性条件下,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在酸性条件下,则带正电荷。而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一般都离解成为有机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因此,土壤对化学农药具有吸附作用。 土壤吸附化学农药的机理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物理吸附:土壤胶体扩散层的阳离子通过“水桥”吸附极性农药分子。 (二)物理化学吸附:是土壤对农药的主要吸附作用。土壤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有机胶体>蛭石>蒙胶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由于农药种类极多,性质各不相同,对土壤吸附有很大影响。一般农药的分子愈大,愈易被土壤吸附。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强弱也对吸附有影响,如DDT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在土壤中吸附力很强;而一些有机磷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吸附能力则很低。 二、土壤对化学农药的降解作用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土壤自由基降解等。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被认为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最终也要被微生物所降解。但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与微生物对农药降解作用有关的主要的生化反应包括:烷基化作用、脱烃作用、脱卤作用、脱卤化氢作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分裂、键分裂、缩合和结合作用等。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农药最终是否在土壤中残留毒量大小的决定因素。微生物对农药的代谢作用,是土壤对农药彻底的、最主要的降解过程。但是,也不能认为微生物群系是万能的,而且有些代谢产物甚至比原型农药毒性更大。 光化学降解是化学农药非生物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土壤中的农药,由于吸收太阳辐射能,而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有水解、氧化、取代、异构化和离子化等,这取决于农药的物理状态、溶剂以及是否有其它反应物的存在。土壤中的氨基酸、硫基和铜、铁、锰等金属离子可促进某些有机磷农药光化学反应中的水解和氧化还原作用。有些光敏农药的光解是非常迅速的。值得注意的是,落到土壤表面而未与土壤结合的农药,光化学降解可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表土以下,由于土壤的其它成分对光能的吸收,从而显著地减弱了光能到达表土层以下的农药,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化学降解主要是指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而降解。其中水解反应是许多农药降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土壤吸附作用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有些农药在土壤中的水解比在水中的水解更快。 土壤中的农药还存在着一种生物降解作用。大部分农药施用后进入土壤,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有一个相对的适应阶段,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农药被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直到农药被微生物耗尽为止。这一作用也受到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水分条件、通气状况和养分的补给等。 (一)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很易降解,既能直接水解和氧化,也能被微生物分解,其降解速度随土壤温度、湿度和酸度增高而加快。如马拉硫磷可以水解,也可在绿色木霉(Triehoclermavinde)和极毛杆菌属(Pseudomonos)作用下分解,反应产物可彻底降解为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其他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基对硫磷,能被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所含的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有些微生物能使对硫磷水解为P-硝基酚;杀螟松在土壤中同样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降解作用。 (二)有机氨农药的降解 一般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较难降解,但还是可以降解的。例如,滴滴涕(DDT)在嫌气条件下,微生物能使之脱氯变为DDD,或是脱氯变为DDE;DDE和DDD都可以进一步氧化为DDA。DDT在好气条件下分解很慢,降解产物DDE、DDD的毒性虽比DDT低得多,但DDE仍有慢性毒性,而且它的水溶性比DDT大。对此类农药要注意其分解产物在环境中的积累。 与DDT相比,林丹(丙体六六六)比较容易降解,而其它有机氯农药,如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等是环境中最稳定的农药,但在土壤中可发生脱氯、水解、还原和羟基化作用形成环氧化物。 三、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效应 虽然农药可通过上述途径迁移转化、降解去毒,但是由各种农药的化学性质和分解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土壤条件的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34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使得防治农业病、虫、草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农药用量增加,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为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微乳剂将成为农药的主导剂型,其对环境污染小,易于操作使用,防治效率高,药效稳定等优点,被人们所接受和认识。 微乳剂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农药新剂型。农药微乳剂是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液体或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水包油型微乳液。该剂型是指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下,使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学农药有效成分高度分散在水介质中,自发地形成“胶束”。胶束的表面有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使之形成稳定的、各向同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增溶、高的传递效率、安全性、促进向动植物组织内部渗透等特点,因此,较之其他类型的农药有许多优越性。 与水乳剂比较,都是将液体或半固体农药成分分散在水中制得,是一种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剂与水乳剂不同之处在于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分的粒径不同,前者粒子超微细,为0.01~0.1 m,外观透明或接近透明,后者为0.1~50 m,外观为乳白色。配制微乳剂所需乳化剂的用量通常比配制乳油或水乳剂的用量大,成本高。 与乳油相比,微乳剂基本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乳油因大量使用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而受到限制。微乳剂因基本不用或较少使用有机溶剂,贮运安全,无易燃易爆之虑,使用后也不存在环境污染,所以被认为是与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种“绿色农药制剂”。而且,田间药效比乳油高5%~10%,刺激性、臭味减轻;贮运稳定性好;没有沉淀、结块以及粘度增大、流动性差的缺点,对作物的安全性也较高,是取代乳油的最佳剂型。 与水剂、可溶性液剂相比,微乳剂适用于很多水溶性低的农药有效成分,水剂只适用于很少一些水溶性高的有效成分。而水溶性高的有效成分更合理的剂型是水溶

刘长令—对农药谈之色变是偏见

专访“中间体衍生化法”之父刘长令:对农药谈之色变是偏见 “原本人们没有农药就没饭吃,所以需要农药;现在有饭吃了,我们开始考虑它的残留、风险、环境污染等,这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的需求。”中化国际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刘长令,在日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人们谈“药”色变,实际上是对农药有较深的偏见。 刘长令1963年生于河南,曾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现任中化国际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农药(沈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其研究团队创建了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和品种创制的“中间体衍生化法”,发表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上。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国际,600500)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的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于1998年12月在北京成立,目前主营中间体及新材料、农用化学品、聚合物添加剂、天然橡胶等领域。2000年3月,中化国际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农药(Agricultural Chemicals),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草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按品种分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公众谈“药”色变,缘起甲拌磷等高毒性农药 刘长令认为,公众谈“药”色变,很大程度上是受以前一些高毒农药引发的事件影响。刚开始中国生产的农药品种主要是高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因此人

们将杀虫剂与农药等同起来,但实际上这类真正令人谈之色变的“农药”已经被淘汰许久。 以前中国生产的许多杀虫剂属于有机磷类,如常用的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敌敌畏等。这些常用的有机磷农药中,根据大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数值越小毒性越大),有LD50量在4mg/kg ~10mg/kg 的内吸磷,2.1mg/kg~3.7mg/kg的甲拌磷等高毒性农药。 根据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原药)的毒性,按照急性口服LD50数值,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类。据统计,目前中国批准使用的农药,94%都属于低毒和微毒级别,5%属于中等毒。 2002年原农业部发布公告,禁止内吸磷(1059)、甲拌磷(3911)等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草药材上使用。 刘长令提到,曾经还有一种令人色变的农药则是滴滴涕(DDT)。在农药的历史上,DDT 是第一个被人工合成的广谱而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1939 年瑞士化学家首先发现DDT 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并于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自此,以DDT 为首的有机农药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彼时每年减少的作物损失约占世界粮食总量的1/3。 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引入滴滴涕。在全球使用几十年后,人们发现滴滴涕类农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滴滴涕的蒸发。此外滴滴涕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 中国在1982年禁用了滴滴涕,但是仍然将其用于应急病媒防治、三氯杀螨醇生产和防污漆生产。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要求禁止在中国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但保留了紧急情况下用于病媒防治的可能。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具较好的内吸性。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用300-500倍液,在花期至膨果期前连喷2次;防治斑点落叶病,在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春梢期喷施2次,秋梢期喷1次,若能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4%农抗120水剂:属广谱抗菌素,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0倍液涂抹刮除病斑后的病疤,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药液进行喷雾,过15-20天再喷1次,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喷药时间的间隔期。 B.T杀虫剂:常用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0%-90%。防治桃小食心虫于卵果率达1%时,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刺蛾、尺蠖、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倍液。 1.8%齐螨素乳油:属抗生素类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不能杀卵。防治红蜘蛛于落花后7-10天两种害螨集中发生期喷洒5000倍液,持效期30天左右。对二斑叶螨、黄蚜、金纹细蛾也有较好的防效。

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成虫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20%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与25%灭幼脲相比,杀卵、虫效果更好,持效期长。防治金纹细蛾使用浓度为8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初期、幼虫蛀果前喷6000-8000倍液。 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卵、幼虫防治效果明显。防治金纹细蛾在其幼虫发生期使用2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幼虫蛀果前喷洒1000-1500倍液。 鱼藤酮:属植物源杀虫剂,具触杀、胃毒、生长发育抑制和拒食作用。在蚜虫发生盛期初始,用2.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喷雾。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25%杀虫双水剂:属于神经毒剂,具有较强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防治叶螨,在若螨和成螨盛发期喷洒800倍液,可兼治苹果全爪螨、梨星毛虫、卷叶蛾等。用杀虫双水剂喷雾时,可加入0.1%的洗衣粉,能增加药液的展着性。

领导的五大致命缺点

【牛津管理评论-讯】身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给下属做一个好榜样,从而带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带来高利润和效益,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以下五大致命缺点值得引起重视: 要求完美 一个要求完美的主管会给下属极大的压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完美的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自己也并非完美,我们所做的事也并非完美不是吗?如果我们要求他人完美,他人也有相对的权利来要求我们完美,这种权利和交互都是公平的。因此完美适合当作是我们全力去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却不适合拿来作为考核他人的标准,因为那样的标准会让人倍受挫折、不被肯定,除非是自我价值极高的下属,否则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像是一只斗败的公鸡一样无精打采,因为他们每一天所面对的是永无止尽的要求,而没有赞美。 要给他人去进步的空间和时间,学习不是短暂的,经验也不是一蹴可几的,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给予,那么这些要求就不再是要求而是苛求了。所以为人上司的人必须要有人性化的思考逻辑,而非只是从结果上去做唯一的考量。再者,身为上司的人在要求他人之前也要思考一下您到底在他们身上付出了多少教育和培养的功夫,如果您没有教过,您就失去要求的资格;如果您要求的是完美,那么完美就是您和他共同的目标!您有教育、协助和督导的责任,而非只是要求这么简单而已,因为您也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者,这一点是不容被忽略的,所以在要求他人的同时也应该是在要求自己才对,这就像是一只刮胡刀广告中的广告词一样“要刮别人的胡子之前,先把自己的刮干净!”。 一个优秀的主管必须要学会奖罚分明,对的要给予赞美,该改进的地方要给予实际上的意见,要给人适当犯错的空间,这中间的拿捏是为人主管必须学习的艺术,因为没有人永远不做错事,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事件才会有英雄救美,有事件才会有机会教育的时机,掌握每一次所发生的事件,让事件在下属的心中留下有价值的经验,而不要让他在下属的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更不要让下属在背着这些已过去的包袱的状况下去面对未来要继续走下去的漫漫长路,因为我们所希望的是“快乐积极向前行!”,不是吗? 永不满足的认可需求 耳朵里只喜欢听赞扬自己的甜言蜜语,喜欢听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语言,然后满心喜悦的享受在飘飘然的成就感当中,而且对于自己赞美越多的人就会越喜欢他,对下属的判断也不再客观,完全端看自己的喜好偏恶,忽略了下属的能力,反而比较在乎下属跟自己的个性合不合,看的顺不顺眼。处在这个阶段上的主管,不管是行事的准则、判断的标准、立场的公平超然,都将要受到最严格的考验,而且对下属而言,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是由您去领导下属,而是那些懂得逢迎拍马、聪明有余的下属在领导您,只是可能您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您很有可能成为做任何事都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赞美的人,您会非常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最后您将会失去您自己,您也会失去一个高级主管应有的魄力和决断力。一个高级主管做任何事都绝对不要去期待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赞美和认同。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只做希望得到他人赞美的事,因为越多的在乎就会让自己越加的动弹不得,而最后您将会失去所有的

绿色农药剂型_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第19卷第6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6):86~88 文章编号:1002-2090(2007)06-0086-03 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孙太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 大庆 163319) 摘要:农药微乳剂是近年推出的新剂型,这种剂型因其环保、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而受到学界及农业生产部门的关注。本文就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概况、特点及优越性、配制技术、质量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乳剂;农药;进展 中图分类号:S482.92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Microemulsion, A Green Pesticide Model SUN Tai-fan Abstract: Microemulsion is a novel kind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it w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due to its advanta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tates its development, features, priorities, formulating technique and quality parameters, and so on. Key words: microemulsion; pesticide; development 0 前言 农药微乳剂是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液体或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水包油型(O/W)微乳液。早在上世纪40年代,Hoar和Schulman等人[1]发现油-水混合物借助表面活性剂可以自发地形成透明的分散体系,由于所形成的液滴粒径非常小(0.01~0.1μm),故将这种体系命名为微乳状液或微乳液,此后研究证明,它是一个热力学上稳定的均相和可溶体系。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将这种微乳技术应用于农业,研究出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型,它以水为基质,不用或仅用少量有机溶剂,含适量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与乳油相比,可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施用后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剂型[2]。 1 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德、日本、印度就有农药微乳剂的研究报道,美国、日本有关于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微乳剂配方研究的专利报道,这些研究同时解决了有效成分热贮稳定性问题[3]。现在国外农药微乳剂的研究已涉及到卫生用药及农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各领域,且正在深化和扩展。杀虫剂包括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在日本菊酯类农药大部分都加工成微乳剂,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商品化的微乳剂农药品种也以每年近30%的速度上升。 我国自80年代后期开始了家庭卫生用的微乳剂研究和生产,90年代才真正开始农药微乳剂的研究。1992年安徽化工研究院首先研究成功8%氰戊菊酯微乳剂;1993年广东中山石岐农药厂报道了10%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情况;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发布了20%北农一号微乳剂专利。1998、1999年登记的微乳剂农药品种多为高效氯氰菊酯及其他农药与其复配的杀虫剂。国内对微乳剂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更快,据统计,2003 收稿日期:2007-10-19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0551227)。 作者简介:孙太凡(1968-),女,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主要从事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为此,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对保护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农药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环境保护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水、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农药则是造成该类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对保护我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有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 13.4kg/hm2,其中有60% ~70%残留在土壤中。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由于农药的特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产品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地也发生过多起农产品农药超标案例,如2010年1月出现的“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出现的“毒韭

菜”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农药减量使用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1.3 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要求 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生产者改变其对病虫的防治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 农药使用的现状 2.1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防治用药需求较大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鼠的危害不断加大,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稳产、高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均达偏重到大发生程度,防治压力大,防治次数较多,用药需求量大。 2.2 农户用药水平低,增加了农药使用量 目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户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而且种田的目的是为了口粮。这样一来,导致种田工作管理粗放,病虫防治技术要求难以掌握到位。农户用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药剂选择不科学。不能根据防治对象、防治作物和用药时间来对症用药,片面认为只有毒性高、杀虫谱广、用药量大的农药效果才好,常常是连续多次高剂量使用一些低含量、高残留、不对路的复配农药,结果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二是用药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田间要无病无虫无杂草,降低防治指标乱打保险药,存在无病防病瞎用药,见虫就打滥用药,什么不见乱用药,五天打一次药治虫,七天施一次药防病的现象。三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照技术部门指导用药,不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段俊玲 摘要: 从人类的物质基础、相关学科发展、生存环境、及健康水平角度简要阐述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化学社会发展生存环境 恩格斯[1]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 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 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 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段, 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当前, 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现代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2], 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 接触最多而又最深刻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的发展, 除了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之外, 还有危及人类生存的一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 人类得到满足的程度越高, 所付出的代价也越大。人类要想长久生存下去, 不能只顾利用自然资源, 更不能野蛮地征服自然界, 而是要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1.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在此基础上,实现物质的人工转化和合成;并且对生活、生命和生产中的化学过程实现按需调控。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遇到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威胁。不过在过去100多年中,化学以其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合成和控制化学过程等手段,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起到了核心和基础作用。 化学之所以在20世纪中成为解决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的核心科学,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化学不但能够大量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能够根据人类需要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最初还认为生物体内的生物物质不可能人工制造,但是1928年尿素的合成打破了不能人工合成生物物质的思想禁锢,在这以后合成化学获得了大发展。最为突出的成果是模拟天然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它们不但为人类吃穿用提供了大量适用的材料,而且使化学家能够在认识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迈向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这为研究后者的结构—功能关系打下基础。 目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并与生物学中的PCR技术一起构成制造和创造生物大分子的核心技术。 ②化学能够提供组成分析和结构分析手段,使人们能够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天然的和合成的物质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和解释结构 性质—功能的关系,并且能够预测某种结构的分于是否可以存在?在什么条件下存在?有了这些基础,化学就能针对需要“裁剪”和设计分子。 ③化学掌握了决定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理论,并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而且能从理论上指导新物质〔如催化剂)和反应新条件(如高压、高温、超临界状态)的设计和创造,从而能够达到大自然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