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

2016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高考古诗文高中部分(14篇)。古诗词填空属于高考送分题,大家一定要把送分题全部拿到手。(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

2019-12-26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第一组题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善于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赤壁赋》中,表达苏轼用静止的眼光

2024-03-27
高一语文(下)古诗文默写期末复习题(原创,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古诗文默写期末复习题(原创,含答案)直接记忆类默写一、《诗经•卫风•氓》默写1、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

2024-02-07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编辑整理: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刘国臣《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4、李白

2024-02-07
高一上学期语文古诗文默写测试题、测试说明及参考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古诗文默写测试题说明1. 本次语文默写试题共8套,第1~4套为高中古诗文默写,第5~8套为初中古诗文默写,第9~10套为综合测试。2. 评分标准:①第1~4套,每空4分,25个空,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②第5~8套,每空5分,20个空,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③第9~12套,每空2分,50个空,共10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

2024-02-07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

2024-02-07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

2024-02-07
2018年高考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专题训练300题

2018年高考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专题训练300题(一)高中必背14篇1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

2024-02-07
高中古诗文背诵默写14篇挖空练习题

高中古诗文背诵默写14篇挖空练习(每页内容建议利用10—15分钟作自我过关检测)一.高中部分(14篇)(请在括号中填字,在横线上填词语或句子)1.《劝学》(节选)《荀子》(必修3)君子曰:。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虽()()(),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则()明而行无过()。

2024-02-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含答案)-复制

20XX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强化训练1.古诗文填空。(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是感叹自己人生的短暂而世界的万物的永恒(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抬头看天地的广阔,俯身体会万物种类之全,可以开阔视

2024-02-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强化训练1.古诗文填空。(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

2024-02-07
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期末复习题

高一语文(下)古诗文默写期末复习题一、《诗经•卫风•氓》默写1、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尔卜尔筮,_______

2024-02-07
部编版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册共有诗词曲14首,可以下载打印作为检测题使用。古诗词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

2024-02-07
苏教版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题(一) 1、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当初丈夫显得憨厚老实设法来与自己相识的诗句:,。2、诗中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地劝慰男子另订婚期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期间登

2024-02-07
部编新版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完整版

部编新版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完整版一、《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4.《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

2024-02-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强化训练1.古诗文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2) _____________ ,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 ___

2024-02-07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题库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题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 山岛竦峙。2. 树木丛生,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 , 若出其里。4. 潮平两岸阔,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2024-02-07
高考高中语文古诗文高频默写题必背、易错字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语文古诗文高频默写题必背、易错字归纳总结《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

2024-02-07
必修一二古诗文默写题

必修一二古诗文默写题

2024-02-07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