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学案

青藏地区教学案姓名:____班级:____【学习目标】1、读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2、能够理解青藏地区不同的牧场类型和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2.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高寒的青藏地区一、课前预习;1、地理位置: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北临昆仑

2020-05-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和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西北地区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与范围:、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______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以

2019-12-15
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

2024-02-07
中国的青藏地区导学案公开课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班级:姓名:()年()月()日———记录你的学习旅程青藏地区 1【学习目标】1.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掌握该地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重点和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难点: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预习填图】1、填写该图中主要地形区的名称高原: A_________

2024-02-07
青藏地区导学案

区域地理复习——青藏地区(导学案)【复习目标】明确任务目标 实现高效复习1.通过填写空白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4.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发展方向。 【课前复习】自主复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复习过程】一、位置、范围1.

2024-02-07
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

2024-02-07
(完整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2. 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 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4. 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 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2. 高寒环境对植被

2024-02-07
青藏地区导学案

课堂检测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2、下列位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A.布达拉宫 B.万里长城 C.日月潭 D.窑洞3、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A.高、寒 B.干旱 C.湿润 D.炎热4、“高原之舟”是对()的爱称。A.藏绵羊B.骆驼C.伊梨马D.牦牛5、青藏地区主要农业类型是()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

2024-02-07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艳使用时间:2014年9月授课类型:省优质课【教学目标】1.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2.评

2024-02-07
青藏地区(有图-学案)

【课题】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时间】2020年3月2日【学习目标】1、知道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依据图文信息分析归纳该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2、阅读图文材料,说出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交通建设与城市的分布特点3、阅读课文和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并归纳三江源湿地的生态功能。水源和湖4、能依据材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原

2024-02-07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艳使用时间:2014年9月授课类型:省优质课【教学目标】1.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2.评

2024-02-07
(完整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

2024-02-07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______部,包括_______自治区、_____ 省和_____省的西部。2.填出图中的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青海湖。3.填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4.标注西宁和拉萨5.标注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6.读地图册P161,说出1月和7月青藏高原的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有何

2024-02-07
(完整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和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西北地区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与范围:、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______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以

2020-01-02
第11讲青藏地区导学案及答案

第11讲青藏地区【自主学习】一、完成课本上的预习部分二、完成本导学案上的部分【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一、概况121((3藏南谷地(2)(32、地形、地质【测一测】读图完成填空(青藏地区)(1)地形区:a________山脉、b.山脉、c山脉。(2)、河流:d、e________、f________。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3)城市:g、h_____

2024-02-07
青藏地区学案

青藏地区学案【预习导学】一、概述1、位置:以西,以北,、、以南。2、范围:自治区、省、省西部3、地形:以为主,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号称“”。4、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人口:仅占全国的6、民族:大部分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是族,多信奉教,著名的藏传佛教的圣地。二、自然环境的保护三江源:_____、_____、______的源头特有动物:___

2024-02-07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2课时)第一节课[教学目标]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状况。5、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歌曲《青藏

2024-02-07
青藏地区学案

青藏地区学案编者:黄爱萍班级:姓名:学号:【预习目标】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3、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4、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5、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以青藏铁路为例)与城市分布。【自主预习】1、在上图中注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2、注出雅鲁藏布江、怒江

2024-02-07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2024-02-07
青藏地区教案

青藏地区市朝天中学地理教研组罗莉一、考情分析本节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容也已遗忘。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