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

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年级:2011级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中国本土化、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

2020-01-18
新基础教育

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新基础教育”宗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的转换;三是以发展观为核心的师生生存方式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

2024-02-07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新基础教育”宗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的转换;三是以发展观为核心的师生生存方式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2024-02-07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在这过程中,教师

2024-02-07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_中国科学院学部_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

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刊第5期*学部活动*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学部/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0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关键词科学教育,建议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新世纪的腾飞,必须通过科学教育的改革,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以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

2024-02-07
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

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基础教育是为每个受教育者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基础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问题,而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它是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课程目标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24-02-07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一教育改革的趋势(一)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20世纪50-70年代:精英教育20世纪80年代:大众教育世纪之交:平等、卓越的大众教育二)世纪之交的时代挑战1、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国际竞争越发激烈。3、全球性问题的越发突出迫使人们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三)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键技

2024-02-07
面向21世纪的综合课程

面向21世纪的综合课程———谈对科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张素娟(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系,北京100011)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2000年9月科学课程,是北京市为了适应21世纪新一代北京人发展的需要,在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设置的综合理科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使科学课程能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培养和造就适应并能推进21世纪北京市社会发展目标的新一代

2024-02-07
叶澜新基础教育新论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叶澜新论: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新论二:我把2

2024-02-07
叶澜“新基础教育”理论简述

叶澜“新基础教育”理论简述一、叶澜教授简介1、生平简介叶澜,女,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作为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上海

2024-02-07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摘自教高[1997]2号)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委于1994年初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简称"教学内容改革计划")。一、

2024-02-07
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

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年级:2011级叶澜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中国本土化、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整体综合式的大型课题。其主要任务是要形成21世纪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建面向2l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一

2024-02-07
。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

第4期中国教育学刊No.42Q螋釜§旦2竺:!型垡些!墅!兰墅!盥垡塑竺!!竺耸£!墅!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l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搞薹在学校教育改革典或中造就新型最师.实现规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是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新的造往,<面向2I世圮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为

2024-02-07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新基础教育”宗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的转换;三是以发展观为核心的师生生存方式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2024-02-07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原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2024-02-07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新基础教育”宗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的转换;三是以发展观为核心的师生生存方式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2024-02-07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在这过程中,教师

2024-02-07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

2024-02-07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 经典言论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 经典言论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为本。叶澜论点: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

2024-02-07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我国近十年的教育研究中,有关学校改革的内容很多,但大量涉及的是学校变革的某一方面,而非整体。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对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现有学校教育的不适应和弊端。“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正是对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回应。该研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以“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命名,反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