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认识句群,会用:有的……

2020-05-31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并仿写片段。教学重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

2021-04-11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

2024-02-07
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

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能找出运用联想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体会。2、能掌握读好联想的句子的方法,并

2020-01-04
《五花山》的教学反思

《五花山》的教学反思《五花山》的教学反思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能找出运用“联想”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体会。2、能掌握读好“联想”

2024-02-07
冯艳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义乌市香山小学冯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认识句群。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准备:

2024-02-07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

2024-02-07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目标:1、感受五花山不同颜色所呈现出来的美;2、初步感受运用联想将句子写具体、生动;3、仿写,通过联想写冬天的五花山。课前:做个小游戏,示:你联想到了什么?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联想。板书:联想一、揭题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都知道哪些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示:图这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大山——五花山。这节课,我们就走进

2024-02-07
《五花山》语段2013

《五花山》语段设计【语段内容】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3课第4自然段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

2024-02-07
五花山阅读答案_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阅读答案_五花山教学设计课文《五花山》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

2024-02-07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鹿山街道浦桥小学徐剑军一、教学目标:1、会认识“绿油彩、金黄、杏黄、火花、紫红”等表示颜色的词,理解“五颜六色”的意思;2、能读正确、读流利课文,能背诵描写秋天的山的语段;3、边读边想象,会仿写“有的树林变成了,好像。”句式,并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二、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三、教学准备:“秋日私语”的背景音

2024-02-07
《五花山》一课的教案

《五花山》一课的教案《五花山》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同时积累语言。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句子的研读,体会五花山的美。并有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有名的山川,你所知

2024-02-07
冯艳-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义乌市香山小学冯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教学重点: 1 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 认识句群。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准备

2024-02-07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我”的家乡在大山里,一年当中,山的颜色是不同的。春天,山是淡淡的绿色,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夏天,山是浓浓的绿色;秋天,山不再是一种颜色,有金黄色,有火红色,还有翠绿色。因此,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作者通过对大山不同季节不同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大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2024-02-07
三年级语文《五花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五花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本文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2、引导学生去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美感,从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重点、难点】领悟本文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领会适当的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来自山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2024-02-07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一、教学目标:1> 会认识“绿油彩、金黃、杏黄、火花、紫红”等表示颜色的词,理解"五颜六色”的意思:2、能读正确、读流利课文,能背诵描写秋天的山的语段;3、边读边想象,会仿写“有的树林变成了—,好像_。”句式,并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二、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三、教学准备:“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课件''五花

2024-02-07
《五花山》语段.

《五花山》语段设计【语段内容】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3课第4自然段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

2024-02-07
五花山

《五花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3、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

2024-02-07
8、五花山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8、五花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教学中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3、感悟五花山春天浅绿、夏天浓绿的特点。教学

2024-02-07
五花山教学反思

反思一:五花山教学反思《五花山》这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所以本学期的考评课我决定上这一节。在课堂上我首先是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