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复习要点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复习要点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复习要点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复习要点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

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

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

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

(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

3.如:“斤、戒、刃、适、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5.什么是引申义?

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五)词类的活用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3. 什么是意动用法?

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

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6.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

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3)表示

对人的态度;如:……(4)表示比喻,如:……。(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

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

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

答案在P284——287页。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

答:有以下一些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

(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见P292)

(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等等。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答: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2.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1)不用判断词“是”。(2)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3)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

语。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哪些?

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却克伤于矢。(2)“为”字式,如:道术将为天下裂。(3)“为……所”式,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4)“见”字式,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实际上在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

(九)副词

本章重点以下一些特殊副词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1.程度副词:少、稍、颇

2.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

3.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

4.情态副词:且、固

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问:古代汉语否定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加举例。)

6.表敬副词:有两类:(1)表示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2)表示自谦的有:窃、忝、猥;(如问:古代汉语表敬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

(十)代词

人称代词部分:

1.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

答:(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若、尔、乃”等;(3)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之”代替。

2.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

3.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有时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家“侪、等、辈、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此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

4.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

指示代词部分:

1.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

答: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意思是“别人、别的”)。

2.指示代词还有“若、然、尔”,“若”常用于定语;“然、尔”常用作谓语。

3.“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

疑问代词部分:

1.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

答: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或”和“莫”部分:

1. “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

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者”和“所”部分:

1.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答:“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十一)介词、连词

介词部分:

1.介词“于”的用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和时间,如:……;(2)介绍涉及的对象,如:……;(3)表示比较,如:……;(4)表示被动,如:……。

2. 介词“以”的用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如:……;(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如:……;(3)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于”,如:……;(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如:……。“以”的用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动词之后。二是它的宾语的位置,介绍“以”的宾语,常常放在“以”的前面。

连词部分:

1.连词“与”的用法:注意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别。

2.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几种?

答:主要有三种:

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如:……;这一用法里面,有顺接和逆接两种。

第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如:……;

第三、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如:……。

3.连词“则”的用法有几种?

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3)表示假设,如:……;(4)表示发现,如:……。此外,“则”还可以表示“让步”。

4.“然则”、“虽然”、“然而”三词都是词组。意思是……。

5.连词“之”的用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两种:第一、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第二、“之”用在主谓结构中间,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偏正结构,如:……。(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语气词部分:

1.注意句末语气词“也”、“矣”的用法和区别。

2.注意疑问语气词“乎”、“与(欤)”、“邪(耶)”。

3.注意感叹语气词“哉”。

词头和词尾部分:

1.掌握名词词头“有”

2.掌握动词和形容词词头“其、言、于、薄”。

3.掌握词尾“然、如、而、若”。

(把书上的例句看懂、理解)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二 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 冯谖客孟尝君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使人属孟尝君。 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3、以何市而反? 4、券徧合,起。 5、孟尝君不说。 6、无纤介之祸。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贫乏不能自存。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 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 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冯谖 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庙之祟。 16、三窟已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谁也?

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④千金,重币也。 ⑤百乘,显使也。 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双宾语句 ①为之驾。 ②给其食用。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①客何好? ②客何能? ③以何市而反? 4、被动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食之,比门下之客。 ④孟尝君客我。 ⑤孟尝君怪之。 ⑥先生不羞。 ⑦孟尝君怪其疾也。 ⑧衣冠而见之。 ⑨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3、纳筦键。 4、假涂于邹。 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6、主人必将倍殡柩。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间入邯郸。 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3、鲁仲连适游赵。 4、会秦围赵。 5、诸侯莫朝。 6、卒为天下笑。 7、鬼侯有子而好。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效用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 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教材第7页) 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頤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教材第8页)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效用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教材第9页----第14页) 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 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教材第11页----第14页)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 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著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年出版。《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著录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教材第30页末段)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试题 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下列对语言单位的分析, ( ) 的说法正确。 ( ) A.短语“四点钟”中间的数词是序数词。 B.非谓形容词受副词修饰,可以充当谓语。 C.“林飞喜欢唱什么歌”中的代词是活用。 D.“《英雄》这部电影我们都看过了”中的“都”总括电影和人。 2、下列说法( ) 是正确的。 ( ) A.语素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B.词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C.短语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D.句子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3、下列句子( ) 是短句、整句。 ( ) A.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 ( ) 不正确。 ( ) A.“集体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爱护”。这个句子主要用了借代,也可理解为用了夸张。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个句子用了夸张。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句子用了对偶。 D.“像他这样的人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是明喻。 5、( )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在大学是系学生会主席”。这句话预设是:他现在当了领导干部。 B.“小李会下围棋了”。这句话预设是:小李原来不会下围棋。 C.“他在那里干了三年了”。这句话预设是:他去年已经调离了那里。 D.“胡升华小时候可听父母的话了”。这句话预设是:胡升华现在长大了,更听话了。 6、分析下面两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 8分)①a.近年来工人写的小说越来越多。 b.近年来写工人的小说越来越多。② a.虽然你没有来帮忙,但是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b.即使你没有来帮忙,我们也还是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7、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①我们去戈壁荒滩,去雪山草原,还要到荆棘丛林中去。(改成整句)②大家说到雷锋,人人都非常佩服。(改为否定句)() 8、分析下面一段话中辞格综合运用情况( 6分)最撩人的是那一弯溪水,时而在道旁作小鸟依人,叮叮咚咚呢呢喃喃伴着游人的脚步轻歌;时而如淘气的稚童,远远地躲身山弯,久久不肯露面;时而如铁骑奔腾,由山后直逼而来,汹汹然不可挡,忽又一急弯,欢笑着去了。() 9、“因为”和“因此”在用法上有何异同?() 10、什么是主谓句?举例说明有哪些下位句型?() 11、什么是比喻的相似点?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12、句子的理解策略有哪些?() 13、这种事情的发生太偶尔了,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14、经过两个小时的鏖战,甲队被我们终于打败了。() 15、我给他写了张条子,告诉他我还欠款五千元。() 16、无论遇到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按时完成任务。() 17、王师傅打发儿子到街上买了黄瓜、葡萄、西瓜、桃子等水果招待我们。() 18、下列说法只有 ( ) 是正确的。() A.酒泉和南京不属于北方话区域。 B.口语离开了书面语就不能发展。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文学概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神学B ?文学C.佛学D ?诗学 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 A.表志B .表象C.表情D .表意 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 A.反映论B .信息论C.意志论D .语言论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 文本。 A.象征型B .创意型C.再现型D .表现型 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B .形式主义C.新批评D .结构主义6.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 。 A.特殊性B .指意性C.随意性D .独创性 7.( )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悲剧 B .喜剧 C .正剧' D .悲喜剧 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 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B .语言符号 C 叙述场景 D .具体形象 9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 A.文学阅读 B .商业炒作 C .消费导引 D .媒体宣传 10.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A.媒体宣传 B .文学阅读 C .商业炒作 D .消费导引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 A.文学即文章 B .文学即博学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12. 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 。 A .语言形式创新B.社会关怀 C .个性化趣味 D .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1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 ) 。 A.语音B .文法C.辞格D .语体E.衍意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会意字

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 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 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 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 假借字 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 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 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 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汇编

学习-- 好资料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个2 分) 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为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飞跃。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叫籀文,即大篆字体。也叫史籀大篆。 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子体系。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 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 5、隶定: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 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为“隶定” 。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 ①文字所属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判定他所属的类型。 ②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①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②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西洋人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但我们认为表意、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②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小篆形体正齐。 ②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特点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形成。③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不再有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一般以顿笔收笔。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久而久之,形成所谓草篆。其实,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使广大民众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是民众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②意义:篆体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如,“我”、“而”。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辟”、“戚”。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如,“孰”、“莫”、“然”等。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 1、说(悦)属于由本字的假借 2、耳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3、之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4、辟(劈)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5、辟(僻)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6、戚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7、止(只)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8、剥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9、蚤(早)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10、厌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何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别字,则说明属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代文学试卷 2018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0分) 1.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1927年,习惯上又称“____时期”。 2. 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一”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3.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 4.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一----- ,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5.----------参加“剧联”后,受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M>、《青龙潭》)。 6.一------- 的《包身工》刻画了包身工“芦柴棒”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 7.田间曾以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的长诗《给战斗者》,被一称为“时 代的鼓手”,是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 8. 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 》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9. 19 21年出版的小说集《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郁达夫在日本完成的<银灰色的死》、岱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 10.《》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11. 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12. 1946年初,曹禺和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到美国讲学,历时一年。 13. 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 身上流着湘西边地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 14.《七月》的名字是____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15. 1946年周扬曾说,《》、《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是“三 幅农村中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庄严美妙的图画”。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 )。 A.丰子恺 B.叶圣陶 C.何其芳 D.俞平伯 2. 19 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 )。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戴望舒 D.臧克家 3.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帜的是( )。 A.穆时英 B.钱杏郄 C.刘呐鸥 D.施蛰存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现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举例并解释下列术语(每词4分,共20分)1.声调 2.复合词 3.双宾动词 4.词类 5.成字部件 1.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的合成词。例如“江山、海洋、农民”等等。 3.双宾动词就是可以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动词。例如“送你一朵花”,“送”有两个宾语。 4.词类就是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5.成字部件就是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汉字的部件。例如“好”中的“女、子”就是成字部件。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韵母10U、uei、uen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 √ ) 2.普通话要以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 ) 3.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因此方言不应该被消灭,而应该保留。(√ ) 4.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辅音都是

舌尖后音。(√ ) 5.定位语素全部都是词缀,非定位语素就是词根。(× ) 6.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动词可以充当谓语。(× ) 7.汉字和音节是对应的,普通话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 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法定文字,所以汉字中不能夹杂非汉字符号。(× ) 9.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 ) 10.网络语言会对现实语言产生一定影响。( √ ) 4.从不同角度纠正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10分)解题提示:下面的句子,可能在语汇、语法、汉字书写方面有错误,注意纠正。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即可,不需要说明纠正的原因。 ①青年朋友们,努力吧,未来的鸿图要靠我们来描绘。 ②我报设立了“改革刍议”栏目,欢迎读者参与。 ③这篇文章,针贬时弊,观点鲜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④这一张张笑容,一颗颗红心,汇成了爱的海洋。 ⑤这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名牌产品。 ①青年朋友们,努力吧,未来的宏图要靠我们来描绘。 ②我报设立了“改革小议”栏目,欢迎读者参与。 ③这篇文章,针砭时弊,观点鲜明,受到了读的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 2.古今词义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 (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试卷 一、革选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 最为相似。 A. 信息论B .摹仿论 C .意志论 D .反映论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 A .反映论 B .信息论 C .意志论 D .语言论 3.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 文本。 A .象征型 B .表现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 B .表象性 C .表情性 D .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 .独创性 B .指意性 C 感染性 D .历史性 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 的自觉运用。 A .人物活动 B .语言符号 C 具体形象. D .叙述场景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 母语B .书面语 C .口语 D .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 B .商业运作 C .个人创造 D .历史演绎 10.( )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 B .消遣娱乐型 C .理性认知型 D .道德教化型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 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 A .作品 B .艺术家 C .语言 D .情感 E .符号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 .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 .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 .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 .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 。 A .语音层 B .文法层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电大汉语言文学汉语专题题库整理

判断 1.颁行语言文字法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A.错误√ 2.充当普通话音节韵尾的音素一共有四个,即i、u、n、ng。B.正确√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A.错误√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A.错误√ 5.韵母?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错误√ 6.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话,北京话就是普通话。A.错误√ 7.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读音与拉丁字母读音相同。A.错误√ 8.普通话声母p和k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发音部位不同。B.正确√ 9.根据规则,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必须以词为书写单位,例如“鸭绿江”拼写为“YülùJiüng”。B.正确√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辅音音素则是22个,但是辅音声母只有21个。B.正确√ 11.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音素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A.错误√ 12.中响复韵母就是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韵母,例如韵母iang。.错误√ 13.普通话音节响亮、悦耳,原因是音节中元音占优势。B.正确√ 14.声调的类别是根据调值的具体类别归纳出来的。B.正确√ 15.朗读和朗诵是一回事,二者没有区别。A.错误√ 16.现代汉语方言呈现向普通话集中靠拢的趋势。B.正确√ 17.“世间最难得的是人材”。这个句子中词语使用完全正确。A.错误√ 18.从构词法角度看,“血红”是限定式,“口红”是陈述式。B.正确√ 19.“银耳、牺牲、板鸭”从造词法角度看,既是语法手段造词,又是修辞手段造词。 B.正确√ 20.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A.错误√ 21.“放大、高大、最大、远大、强大”都是词,不是短语。A.错误√ 22.惯用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B.正确√ 23.“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错误√ 24.“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派生式合成词。A.错误√ 25.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B.正确√ 26.词缀就是定位语素,定位语素都是词缀。A.错误√ 27.现代汉语以词根语素为主,大部分合成词是复合词。B.正确√ 28.称对方的父亲,用“你令尊”表示尊敬;称呼自己的父亲,用“我家父”表示谦虚。A.错误√ 29.新词“打假”的意思是打击制造、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B.正确√ 30.同义词“银子”和“银”的区别是语体色彩不同。B.正确√ 1.“他看书”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A.错误√ 2.在一定语境中,像“谁”、“我”这些成分也可以充当句子。B.正确√ 3.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单位可分为实体类别和关系类别,词类就属于关系类别。B.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