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

  • 格式:txt
  • 大小:28.3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古代文学史(2)》辅导纲要
第五编·第一章 概说
第五编·第二章 北宋初期的诗文状态
主要内容:
西昆体及其代表人物。
晚唐体及其代表人物。
重点掌握:
1、西昆体:形成于北宋初期。学李商隐。多用典故,用笔细密,精于七律。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晏殊、宋祁、宋庠
2.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寇准、林逋。师法贾姚,以小巧细碎的笔法写清苦幽僻的性情。喜作五律,多用白描,少用典故
第五编·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诗文革新
主要内容:
王安石“半山体”的特点。
欧阳修散文风格。
欧阳修诗歌的特征及贡献。
重点把握:
1.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桂枝香·金陵怀古》。
2. 半山体:半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号。其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3. “六一风神”:欧阳修散文独特风格。明代茅坤先以“风神”称之,后人又把它归纳为“六一风神”。这一典型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从韩文到欧文的审美旨趣的变化,即从崇尚骨力到倾心风韵姿态的转变”。
4.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他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诗歌题材的新开拓上。一方面是政治社会意识的强化,另一方面是对日常起居中琐细事物的关注和描摹。这两类内容在欧诗中得到突出表现。其次是句式的散文化。整句中夹杂散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流动之美。再次是内容的议论化,不仅在本来就是流利开张、便于铺叙的古体诗中有,在格律精严的律诗中也有相当普遍的体现。
第五编·第四章 北宋前期的词
主要内容:
重点作家、作品。
2.晏殊词的创作特征。
3.“欧晏词”
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重点掌握: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张先词的代表作是《天仙子》。晏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代表作《浣溪沙》,其中有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词的创作特征。
其词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作为“太平宰相”,“富贵闲人”日常生活里的轻愁淡恨。作品表现风格可以概括为:闲雅婉丽。总体来说,晏殊词已扫去花间词人那种镂金错采的雕琢习气,而以比较素淡闲雅的格调,写出相对具有深意的词作
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欧晏词”词体观念仍以“词为艳科”;为“娱宾遣兴之具”;为“诗庄词媚”。多数作者写词仍以小令体为主,体制短小,相应地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3.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范仲淹词在前期词坛上即表现出某些

开创性,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沿袭性。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词一向被视为宋代第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词章,或宋代豪放词派的发端之作。其题材继承唐人边塞诗,表现爱国思想,抒写报国雄心。表现特征上写景浑阔,情绪悲壮。这种风貌的作品,在苏轼出现以前,数量很少,所以在前期词坛上十分难得。而他的另外一首《苏幕遮·碧云天》词以“丽语柔情”写离别之怀,反映出前期词坛仍然普遍沿袭“花间”的写作习气,而仅存6首词作的范仲淹词可以说充满着这种浓艳的气息。

第五编·第五章 苏轼

主要内容:
苏轼新词体的贡献。
苏轼散文特色。
重点掌握:
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1)以诗为词,提高词品。(2)扩大词境,革新传统词风。(3)开创词派,创造多彩词风。
苏轼散文的特色:
首先是不为空言,真实切实。苏轼论事不尚空言,必就事实立言。又有思想创新的鲜明特征。最后,任心而作,听任自然。

第五编·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的词

主要内容:
1.“大晟词人”
2.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3.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成就。
重点掌握:
1. 北宋后期朝廷建立了音乐机构,称之为大晟府,主要职能是整理旧调,创制新词,参与其中的作家,以周邦彦、万俟咏为主要代表,称之为“大晟词人”。
2. 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临江仙·梦后楼台》的作者是晏几道。
3.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首先,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和意境,并以婉转的语调表达特别感伤的情绪;其次,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打并入男女艳情抒写当中。秦观词的抒情艺术是将传统小令的含蓄蕴藉、秀雅缜密,与柳永那种长调慢词的真率自然和通俗流畅中和之后,所开成的一种新风格。
4. 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从三方面来看: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从创作风格方面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至秦观、贺铸等人的成就而独具特色。

第五编·第七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主要内容:
江西诗派及其“一祖三宗”的说法。
黄庭坚的诗学理论。
“山谷体”
后山体
重点掌握:
1.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黄庭坚。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

,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2. 黄庭坚的诗学理论。换骨法,是指撷取前人作品中现成的意象,点化前人词句以为己诗。所谓夺胎法,是指套用前人的构思,甚至模仿前人的意境,创为新诗。此外,又主张写诗应字字有来处,要去陈反俗。黄庭坚作诗, 搬弄典故, 使用古语。他的诗多镕铸了经过精心选择的一些典故而成篇。
3. 山谷体:又称“黄庭坚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一种概括。黄庭坚倾毕生精力于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创作的一大变局,为后世称为“山谷体”。
4.后山体: 是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主要特征是:其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第五编·第八章 南宋前期词

主要内容:
樵歌体”。
2.“辛派词人”
重点掌握:
1.张孝祥著有《于湖词 》,他的代表作是《六州歌头》
2. “樵歌体”:又称“朱希真体”,是指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因其词自成一家,故名曰"樵歌体"。主要特征:南渡前风格清丽超旷,近似苏轼,有不食人间烟火之风.南渡后身经国难,则有不少慷慨悲凉、忧时伤世的爱国名篇传世。
3.“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第五编·第九章 辛弃疾

主要内容:
1. “稼轩体”
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苏辛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
重点把握:
1. “稼轩”为辛弃疾号,其词豪放之中不失传统婉约本色,个性鲜明,故名为“稼轩体”。
2 .辛词的艺术成就:
(1)境特征:雄壮阔大,气魄宏伟。辛词经常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来描写空间事物,选取富有阳刚特征的意象。辛词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雄阔之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沁园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词中表现出来的广阔的空间,雄奇的意象,罕见其匹的气势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词的表现手法:多姿多彩,极富创造性。辛词里,有多种表现手法的娴熟运用:运用直接议论的手法抒情,运用即事抒情的手法,运用即景抒情,运用传统比兴寄托的手法,同时也接受了婉约派词人的影响,双关地表现主题(3)辛词语言艺术:善于融化多种语言成分。融化多种语言成分,是

指效楚辞体、陶体、花间体、易安体等。不仅是以古近体诗的句法入词,更表现出了浓厚的散文化特征。吸收民间语言使词通俗化、口语化。
3. “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李清照. 辛弃疾.
4.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
辛词的主导风格无疑是以豪放为主,但他的豪放词与此前开派大家苏轼不同,苏词是豪放之中显露旷达和飘逸。他则是豪放之中时时洋溢着沉郁悲凉之气,这种豪放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时代环境所决定;二是由他个人的特殊经历决定的即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因此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旷达、洒脱的表现,只能有更多备受压抑,壮志豪情不得舒展的悲凉沉郁。

第五编·第十章 南宋中后期的格律词派

主要内容:
姜词的主要贡献。
姜派词人。
重点掌握:
1.《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
2.姜词的主要贡献:
对传统婉约词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与辛词相反,他的开拓之功主要不是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而是在词的艺术方面。
具体表现为两点:(1)运用冷色调的景情描写来处理传统婉约词所表现的别表和柔情,从而使艳情的表现显得更加高雅。(2)以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刚化,不柔不绵,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3.姜派词人:南宋中后期词坛以姜夔为代表的词人创作上深受周邦彦词的影响,表现为音调谐婉,词句精美,结构严密,这种偏于格律艺术的词风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文学史上称之为格律词派,又称姜派词人。代表作家姜夔、吴文英、周密。

第五编·第十一章 南宋前期诗人

主要内容:
中兴四大诗人
重点掌握:
中兴四大诗人: 又称“南宋四大家”。是指南宋前期四位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第五编·第十二章 陆游


主要内容:
陆游爱国主题诗歌的成就。
重点掌握:
1、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陆游爱国主题诗歌的成就。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丰富性。所谓丰富性,是指陆游诗歌全面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反侵略,保家园的爱国呼声。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深刻性。与同时代爱国主题作品相比较,陆游诗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眼界开阔,视点高远,具体表现为:他的爱国思想和一般狭隘的忠君意识有明显区别。

第五编·第十三章 南宋后期诗文

主要内容:
1.永嘉四灵
2.江湖派
3.宋末爱国诗人
重点掌握:
1.永嘉四灵: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

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2. 江湖派: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3. 宋末爱国诗人 的代表是文天祥 汪元量。

第五编·第十四章 宋代的文学批评
第六编·第一章 辽金文学

重点掌握:《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

第六编·第二章 元代文学

主要内容: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重点掌握:
1.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元曲”的发展与繁荣上。其散文重视经世致用,诗歌创作虽说承前与启后,然而诗文的成绩难与戏曲的辉煌相比。因此,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2.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是第一部专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专著。

第六编·第三章 前期元杂剧

主要内容:
重点作家、作品。
2.《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3.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4.诸宫调。
重点把握:
1.《梧桐雨》的 作者的白朴。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墙头马上》。马致远文人杂剧的代表作《青 衫泪》。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是在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的基础上写成的。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李逵负荆》. 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一样,高文秀的《双献功》同样以李逵为核心人物。马致远最著名的 历史剧作是《汉宫秋》,小令以《天净沙·秋思》享誉千古。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2.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在杂剧体制上的突破。具体表现为: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其次,《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它的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另外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再次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

格刻画上。
2 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点:艺术上,作者继承前人创作成果而为我所用,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即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保持内在的联系。其次,结构紧凑,以精湛的笔法引出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使人物性格在冲突中体现,人物思想在冲突中得以升华。另外,作品的词曲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与抒情性,唱词不仅营造辽阔深远粗犷的塞北风情,而且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因而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6.产生于北宋,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7.《西厢记》中的主人公崔莺莺、张生、红娘。

第六编·第四章 关汉卿

主要内容: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重点掌握:
1.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救风尘》、《拜月亭》。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3)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派的代表人物。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作品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在窦娥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作品也

刻画出了窦娥性格的变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其次,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最后,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而又环环相扣。此外作品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关汉卿杂剧语言艺术的共同特色。 

第六编·第五章 后期元杂剧

主要内容:
《倩女离魂》在描写方面的成就。
重点掌握:
1.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倩女离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王倩女
2.《倩女离魂》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艺术描写方面,其特点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例如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六编·第六章 元代散曲

主要内容:
1.散曲。
2.套数。
3.《汉宫秋》艺术特色。
重点作家、作品。
重点掌握:
1. 散曲:没有对白性质的唱段,多是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散曲的长短句变化更大,题裁更为广泛。
3.套数:散曲体式一种,与小令相对,也称为套曲,是把两只或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连而构成的曲,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
3.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张可久。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元代著名的维吾尔族作家是萨都剌。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马致远《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作者继承前人创作成果而为我所用,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即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保持内在的联系。其次,结构紧凑,以精湛的笔法引出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使人物性格在冲突中体现,人物思想在冲突中得以升华。另外,作品的词曲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与抒情性,唱词不仅营造辽阔深远粗犷的塞北风情,而且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因而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六编·第七章 元代的诗文

主要内容:
王冕
元诗四大家
重点掌握:
1.《墨梅》是

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元中期著名作家有虞集、杨载、范 椁、揭傒斯等,号称“元代诗歌四大家”。

第六编·第八章 宋元话本
第六编·第九章 元代南戏

主要内容:
南戏
《琵琶记》主要人物及艺术特点。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荆刘拜杀”
重点掌握:
1.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
2.被誉为“南戏之祖”的是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是赵五娘。《琵琶记》(1)、“三不从”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2)、全剧同时安排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3)、成功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令人心酸的人物形象。(4)、剧本的语言生动、简炼,凄怆动人。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的是南戏中的《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 子弟错立身》。
4.南戏四大传奇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第七编·第一章 明代的文学背景
第七编·第二章 明代诗歌

主要内容:
明初重要诗人、作品。
前七子
后七子
台阁体
茶陵诗派
童心说
竟陵诗派
吴中四才子
重点掌握:
1.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是宋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的代表作。《郁离子》的作者是刘基。
2.前七子:
明代的七位诗人,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主要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粉饰现实的台阁体。在创作上以模拟古人为能,缺乏个人独创,前七子复古运动前后绵延百年。
3. 后七子:
明代中期的七位诗人。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主张文须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拟古倾向比前七子更为严重。
4.台阁体: 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
因其都是台阁重臣,故名。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5.茶陵诗派:明前期以李东阳为首的诗文流派,因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此得名,针对台阁流弊,李东阳强调散文应高雅,讲究章法,诗则力宗杜甫,并致力于东府古题的写作。茶陵派创作虽未彻底摆脱台阁遗风,但为后来文学复古运动开创光明,标志明代前期粉饰现实的文风向复古方向转化。
6.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后期作

家李贽的一篇文章。文中宣扬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革新思想,把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要点为:(1)、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2)、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成了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推动力
7.竟陵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
8.吴中四才子指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四人。

第七编·第三章 明代散文

主要内容:
公安派及文学主张。
唐宋派散文主张。
小品文及代表作家。
重点掌握:
1.公安派的文学主张。
(1)反对剿袭,主张通变。(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2.唐宋 派在散文上的主张。
(1)、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作者的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2)、他们认为文学有时代性和继承性,每一个时代是继承前一代发展而来的,因此不能认为那一个时代的文章就最好,那些文章就坏。
3.晚明小品散文最著名的两位作家是张岱、袁宏道。“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佛教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从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转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性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日常使用的例如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等都可以写成小品,都包括其中。

第七编·第四章 明代小说综述
第七编·第五章 《三国演义》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重点掌握:
1.《三国 演义》思想倾向:(1)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2)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十分崇尚智慧。
2.《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 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侧重战场武力较量,而《三国演义》却是在斗智斗勇中展示战争。尤其侧重于“斗智”的策略,将二者结合起来表现战争。以赤壁之战为例。
全景展现式的战争描写。既写规模庞大战役,又写小规模战斗,有全景、有特写、有水战,有火攻,有陆地战,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繁,堪称世界文学史第一;既写最高统帅,战场指挥;谋士武将,也写到一般士兵,使战争更生动,复杂;战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活动紧密结合,使读者全面深入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战争。
具有个性特点的战争描写。描写大小战役40余次,但从不雷同,每次都有其独特特点,这是因为作者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

起来,把写战争特点与写统帅个性结合起来。例如赤壁,彝陵之战,两场战争的形式比较相似,战争双方数量对比悬殊,战争结局都是攻方失败,守方胜利,但这两场又有本质不同:曹操失败是骄傲大意,刘备失败是暴怒之中而丧失理智。赤壁之战当中,刘孙一方胜利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周喻的智慧,而鄢陵之战是陆逊的忍辱负重,坚守到底最后取得胜利,总之是由于统帅的性格表现,以及战术运用的不同使得两场战争各具特色。

第七编·第六章 《水浒传》

主要内容:
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 《水浒传》的影响。
重点掌握:
1.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四大其书中评价最高的一本,也是中国第一部用语体文所写的长篇章回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直为后人赞赏。
首先是成功地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其次在结构上,《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按人物来分别叙述,最后总归到梁山泊。第三是《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使它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2. 《水浒传》的影响。
后世包括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第七编·第七章 《西游记》

主要内容:
《西游记》动物神话的原型精神
重点掌握:
《西游记》动物神话的原型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记》前半部分的孙悟空形象正是一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有关这一母题的各种传说通过各种方法流入到孙悟空的形象中来,就自然而然了 (2).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孙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态度。与前一原型相比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类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菩萨要他们去的经是大乘之经,以“普济众生”为目的。因而取经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类冒险和牺牲的正义和壮丽的事业。取经的过程中要经历艰难险阻,取经人不仅要战胜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阻碍,更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净无欲之心去完成“普济众生”的使命。艰难险阻是一种象征,他们交相出现,使得人们不难找出它与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对应关系。(3). 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对矛盾统一到一部作品、统一到一个人物身上

?它有深层的意蕴。《西游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不是想将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人类和社会。两大原型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七编·第八章 《金瓶梅》

主要内容:
《金瓶梅》基础知识。
《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重点掌握:
1.《金瓶梅》的书名系书中潘金莲、 李瓶儿和春梅三人名字各取一字而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
书中以商绅恶霸西门庆为中心描写了他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恶迹以及荒淫糜烂的性生活,反映了一个家庭盛衰的历史,暴露了明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金瓶梅》是一部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在《红楼梦》之前,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面向人生世情的新阶段。全书明写宋代人,暗指明代事,实是一部透过市民家庭生活全面反映明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经济衰微、道德沦丧等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主要社会意义有:(1)揭示金钱铜臭的巨大能量。(2)揭示女性群体的社会悲剧。(3)揭示冷酷丑陋的社会世相。
3.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里程碑。主要的理由是:它让古代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回归于市井人物。其次,它标志着古代小说审美取向发生趣味性变异。第三就是人物刻画从类型化转到性格化。此外,结构上,从线性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细节描写上,由夸张的、粗略的转为细腻的逼真的细节描写。 创作上,由相沿加工的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独立创作。 尤其是完全采用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第七编·第九章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主要内容:
其他长篇、短篇小说的名称。
“三灯丛话”
“三言”的小说艺术
《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主要贡献。
重点掌握:
1.《封神演义》是继《西游记》之后出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神魔小说。
2.“三灯丛话”: 是指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剪灯新话》、《剪灯馀话》、《觅灯因话》。三书后人合称为“三灯丛话”
3.“三言”的小说艺术。
比宋元话本雅,而比文人传奇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要点如下:(1)、篇幅较长,描写容量加大。(2)、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3)、情节线索更加

复杂,体现出小说结构能力的增强。
4.《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主要贡献。
它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2.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第七编·第十章 明代戏剧

主要内容:
《四声猿》
临川派:
“四大声腔”
重点掌握:
1.明代中期杂剧最杰出的作品是指徐渭的四部杂剧即《四声猿》。
2.临川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
3.明代嘉靖年间,有所谓“四大声腔”具体指的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第七编·第十一章 汤显祖

主要内容:
“玉茗堂四梦”
重点掌握:
“玉茗堂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因其都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又因汤显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第八编·第一章 清代文学的背景概说
第八编·第二章 清代诗歌

主要内容:
“江左三大家”
性灵说及主张。
“南施北宋”
重点掌握:
1.清初,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2.清代诗人袁枚在诗歌创作上倡导性灵说。他对“格调”、“神韵”二说多所批评,认为“性情之外本无诗”,反对模拟,强调创新,主张抒写真情实感,表达诗人性灵。
3.“南施北宋”具体指的是施闰章, 宋琬两位诗人。

第八编·第三章 清代词坛

主要内容:
阳羡派的代表人物。
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和风格特征。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
重点掌握:
1.清代阳羡派的代表人物有陈维崧,蒋士铨
2. 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和风格特征。词作主要内容多表现个人遭际、生活情致,或写羁旅生活,或写离情别绪,或写山水风光,无不直抒胸臆,如话家常。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词风特点。 纳兰是清初词坛成就最高的作家。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他的词以小令见长,风格真挚自然,婉丽凄清,不事雕琢,于各派之外卓然而另成一家。
3. 浙西词派:清代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人,以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

,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4.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第八编·第四章 清代散文与骈文

主要内容:
清初三老
桐城派
重点掌握:
1.清初三老是指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等处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学者。
2.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方苞,他是桐城派的奠基者。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
第八编·第五章 清代戏剧

重点掌握:
1、李渔戏曲理论见于他的《闲情偶记》。
2. 一笠庵四种曲是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第八编·第六章 《长生殿》

主要内容:
《长生殿》的主题内涵。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重点掌握:
1.《长生殿》的主题内涵。
《长生殿》上卷描写了李、杨奢靡的生活和他们爱情的发展;下卷着重描写他们的刻骨相思,以及同登仙箓,升入天宫,得到永久团圆的结局。作品主题的思想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其次是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最后,“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2.《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它成功地运用了幻想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上卷基本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在描写李、杨爱情发展过程的伺时,较多地暴露宫廷的腐败,展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正在酝酿之中的衰微动乱。下卷则主要以幻想的形式,写李、杨爱情的败而能悔。可见,《长生殿》既继承了《梧桐雨》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又吸取了《牡丹亭》的运用幻想情节的浪漫主义特点。 其次,场面壮伟,情节曲折,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全剧贯穿着主、副两条线索:主线是李、杨生死之恋;副线是安史之乱。第三,曲辞清丽流畅,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声律和谐优美,音乐方面颇有突破与创新;宾白简练生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第八编·第七章 《桃花扇》

掌握:“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第八编·第八章 清代小说概说
第八编·第九章 《聊斋志异》

主要内容:
《聊斋志异》作品主题。
《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
重点掌握:
1.《聊斋志异》作品主题。
(1)婚姻自由主题。即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和赞美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爱情幸福的叛逆精神。(2)反抗黑暗主题。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权势者的残暴,并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3)抨击科举主题。即抨击和讽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4)启示人生的主题。即概括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或者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丑恶现象,能给人

以智慧或启示。
2.《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
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首先是采用传奇的方法来志怪,充满浪漫气息。其次,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短篇小说的特点。再次,描写丰美,形象生动;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式富于变化。

第八编·第十章 《儒林外史》

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点。
重点掌握:
鲁迅说:“《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足称讽刺之书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出于公心。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由于个人遭遇,深受科举之害,或是由于对某个人的不满,出于愤激之情才写出的,而是出于公心(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等),看到了科举制度的普遍危害和士林的种种丑态,才有这部小说的问世;
二是能用比较冷静、客观、委婉的手法来写,从真实可信的细节和语言入手来讽刺,既能感受到作者的忧世之心,同时又可见讽刺之意。《儒林外史》对清末的谴责小说有直接的影响。

第八编·第十一章 《红楼梦》

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悲剧内涵。
《红楼梦》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
重点掌握:
1.《红楼梦》的悲剧内涵。
它的悲剧内涵至少有四个层次:爱情的悲剧;人生理想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悲剧。“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成为封建社会诸多青年女性爱情的缩影。《红楼梦》在反映爱情悲剧的同时,又反映人生理想失落的悲剧。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品貌兼优的女子,作者用男性的卑劣衬托出女性的纯洁与伟大,这是对封建的男尊女卑进行了批判。然而这样的女儿们要么被封建社会毁灭,要么被异化。《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不了的命运悲剧之中。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来说,《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红楼梦》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特别是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所以不幸的原因。
2.《红楼梦》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
(1)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又同时刻画出主导性格。(2)把关系亲近的人

物写得个性鲜明。(3)善于通过典型的环境来写人物。(4)运用心理描写来写人物。

第九编·第一章 概说
第九编·第二章 近代诗

主要内容:
诗界革命
重点掌握:
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他们从光绪22年(1896)开始试作新学之诗,在诗中硬塞入新名词。谭嗣同、夏曾佑之后,逃亡在外的梁启超写的《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并具体提出:“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诗界革命的旗帜是成就最高的黄遵宪。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