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申报表格-蚌埠经信委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申报表格-蚌埠经信委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申报表格-蚌埠经信委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申报表格-蚌埠经信委

附件1

蚌埠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智能工厂名称

智能工厂地址

申报日期

蚌埠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

一、企业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二、智能工厂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

项目实施完成时间及运行情况。

四、示范作用

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

五、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

(四)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专利;

(五)能够证明满足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的其他文件资料。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附件2

蚌埠市数字化车间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数字化车间名称

数字化车间地址

申报日期

蚌埠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

蚌埠市数字化车间申请表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一)申报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发展历程、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三)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区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备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车间情况概述

(一)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标和任务;

(三)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四)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前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着重介绍,尽可能列出数据、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数字化车间对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创新点。

三、数字化车间具体情况介绍

(一)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车间内应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情况,包括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以及设备的具体功能及性能指标等。

(二)车间设备联网情况。车间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的情况,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请提供车间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图,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详细描述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情况。

(三)生产过程实时调度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生产任务指挥调度、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描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的技术方案。

(四)物料配送自动化情况。生产过程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清单;描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特征。请描述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链软硬件系统架构图、信息集成图;描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方式及效果;提供物流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五)产品信息可追溯情况。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情况。

四、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车间内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发票清单及发票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文件。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芜湖市制造业特点和技术装备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条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委负责;各县(区)经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

第四条认定条件 (一) 凡在芜湖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具有较好经营业绩,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 企业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拥有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逐年上升。针对企业员工,制定具体信息化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三) 企业信息系统以应用为导向,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本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示范和推广效应。 第五条认定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

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模板】

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 一、申报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必须在江苏南通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 2.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信用良好且无违法记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3.企业的人均产出率和人均效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企业应制定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拥有能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一定规模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二、申报示范智能车间的车间应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1.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70%。 2.车间设备互联互通。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通信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3.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联网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设备故障预诊断,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基于主生产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计划、物料、设备等数据的变化和异常自动实现动

态调度。 4.物料配送实现自动。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 5.产品信息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质量信息自动录入信息系统;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必要时,对大型、重要装备或需要远程诊断的产品,运用智能化技术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自动分析与处理故障、挖掘应用相关数据,实现产品信息生产过程可追溯。 6.车间环境实现智能管控。根据车间生产制造特点和需求,配备相应的车间环境(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粉尘等)智能监测、调节、处理系统,实现对车间工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自动监控、自动检测、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安全生产防护符合行业规范要求;车间废弃物处置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处置过程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车间,应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实现安全可控。 7.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管控。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用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车间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

智能工厂申报材料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各环节之间,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1、建有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 2、通过企业间研发系统的协同,实现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 3、通过企业间管理系统、服务支撑系统的协同,实现生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

有关开展2017年安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通知

关于开展2017年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 间认定的通知 各市、直管县经信委: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我省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质量效益,我委将开展2017年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省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依法注册,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在我委云平台上按时填报数据的规模以上企业。 (二)企业的工厂在智能制造5种新模式中,开展一种及以上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具备相应模式的关键要素(参考附件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 (三)企业的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持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四)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带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智能化发展在本省同行业处领先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申报省数字化车间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依法注册,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在我委云平台上按时填报数据的规模以上企业。 (二)作为企业独立生产单元的车间,在智能制造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本省同行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50%。 (四)车间设备互联互通。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60%。 (五)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基本实现实时调整。 (六)物料配送实现自动。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 (七)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 2 -

数字化智能工厂管理办法

合肥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应用、渗透和融合,加快全市智能制造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皖政〔2015〕106号),以及《关于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合政〔2014〕62号)等文件精神,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市两化融合“万千百”创新工程(即: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个“智能工厂”),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合肥市智能工厂企业认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全市工业企业范围内助推两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支撑作用,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引领我市制造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条合肥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工作遵循企业自愿、择优确定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认定一次。 第四条合肥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认定、考核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委负责;各县(市)区经信委(经促局)、开发区经贸局负责组织所辖区域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智能工厂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数字化车间是指生产车间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第六条申报合肥市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且上一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

合肥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

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应用、渗透和融合,加快全市智能制造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国务院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3号)等文件,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市智能化改造“万千百”创新工程(即: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个“智能工厂”),决定组织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在全市工业企业范围内助推两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支撑作用,引领我市制造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1 —

第三条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工作遵循企业自愿、择优确定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认定一次。 第四条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考核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委负责;各县(市)区经信委(经促局)、开发区经贸局负责组织所辖区域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智能工厂是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企业应用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内外部通过对数字化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协同,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规划、决策、执行智能制造体系,从而实现企业全部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 数字化车间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通过实时获取制造装备状态、生产过程控制数据以及质量控制数据等信息,并与信息系统有效集成,从而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数字化生产线通过将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按照要求进行结合,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 第六条申报合肥市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注册,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企业— 2 —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一)“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 (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二、制定初步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初步方案 1.“机器换人”改造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以及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3.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内容初步方案,还必须提出平台框架、与相关系统集成等方案,具体参照《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中明确的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三种模式要求。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初步方案。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8-08-21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一、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单个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动态透明可追溯体系,基于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跨部门协同控制;二是推进生产管理一体化,搭建企业CPS 系统,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集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三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化,基于原材料采购和配送需求,将CPS系统拓展至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集成供应商和物料配送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流程化,提高工厂内外供应链运行效率;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化智能工厂,推进端到端集成,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第二种模式是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装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

甘肃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甘肃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各市(州)工信局、兰州新区经发局,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年)》(甘政办发〔2019〕105号),推进我省“三化”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厅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4月26日 甘肃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年)》(甘政办发〔2019〕105号),全力推进我省“三化”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是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扎实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对实现全省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择优确定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实施动态管理,每年认定一次。 第四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工作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各市(州)工信局、兰州新区经发局具体负责本地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初审推荐、协调推进、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智能工厂,是指以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数据重用为核心,围绕信息感知、生产决策和制造执行,将智能设备与信息通信技术有机融合,并广泛应用于工厂(车间)制造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数字化车间(分厂),是指生产车间建立了设备之间的工业通信网络,可以充分实时采集车间生产现场信息,产品信息贯穿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并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分析,从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在企业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中,势必有大量底层基础信息需要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PDM/MES的管理和基础数据的导入,源头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大量的ERP系统信息,仍然依靠人工输入,造成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ERP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实时信息来辅助经营决策和订单管理,同时又能将生产目标转化为生产过程控制。这就需要将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控制的实时信息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计划中,实现信息流的无缝集成。 ERP/PDM/MES/PCS信息流程 采用ERP/PDM/MES/PCS集成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计划与执行控制,是实现数字制造系统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PDM与ERP发生关系是在生产计划阶段。PDM数据库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数据,ERP根据管理的需要,要获得产品数据中的零件基本记录和物料清单(BOM)。产品BOM和零件基本记录是PDM和ERP数据交换的主要内容。 MES上承ERP等计划系统,下接车间现场控制,填补了ERP与车间控制之间的断层,提供信息在垂直方向的集成。MES可看作是一个通信工具,它为其它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现场实时信息。MES向上层ERP提交生产盘点、物料盘点、实际订单执行等涉及生产运行的数据,向PCS系统发布生产指令及有关生产运行的各种参数。 企业信息集成模型

ERP/PDM/MES/PCS信息集成模型 数字制造的信息集成是通过ERP/PDS/MES/PCS的信息流集成得以实现的。这种模式用PDM技术来控制产品数据、流程和工程变更,一方面PDM将产品几何信息送往ERP系统,同时从PDM这一方需要访问ERP的生产计划信息,从而保证ERP的有效运作。在ERP系统应用基础上,通过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解决生产现场科研试制问题,使生产管理系统能适应多种生产模式。 ERP系统中物料管理、订单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产品数据、人力资源8个主要功能模块和PDM/MES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而MES是整个系统中信息流和控制流的枢纽,是连接ERP和底层控制的桥梁。 ERP/PDM/MES/PCS之间的信息集成对现代制造业运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PDM/PCS作为数据源,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础;MES弥合了计划层和车间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间隔,是制造过程信息集成的纽带,起着关键作用。

三分钟让你了解智能化制造

1、智能制造概念 “智能制造”可以从制造和智能两方面进行解读。首先,制造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过程。通常,按照生产方式的连续性不同,制造分为流程制造与离散制造(也有离散和流程混合的生产方式)。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T4754-2002,我国制造业包括31个行业,又进一步划分约1 75个中类、530个小类,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智能是由“智慧”和“能力”两个词语构成。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为“智能”。因此,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慧和能力的表现。 目前,国际和国内尚且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但工信部组织专家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性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技术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企业在智能制造实施和升级改造过程中往往茫然不知从何做起。因此,以下将根据智能制造的描述性定义,提出关于智能工厂、制造环节及装备智能化、网络互联互通、端到端数据流等四个方面的初步认识,以期说明智能制造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载体。在智能工厂中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工具和智能装备的集成与互操作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分布式管理,进而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工艺流程及资金流程的协同,以及生产资源(材料、能源等)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动态配置。 一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智能制造的利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工具软件和制造装备,包括以下类型: 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P 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如ICT 信息测试、FCT功能测试)等; 计算机仿真工具,如物流仿真、工程物理仿真(包括结构分析、声学分析、流体分析、热力学分析、运动分析、复合材料分析等多物理场仿真)、工艺仿真等; 工厂/车间业务与生产管理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DM(产品数据管理)等;

《智能制造之路-数字化工厂》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下《智能制造之路-数字化工厂》这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初步,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陈明和西门子数字化工厂梁乃明共同编著。从2013年开始,可以看到工业4.0,工业 互联网,智能制造一直是持续火热的一个新兴技术关注点,买这本书也是希望对这块能有一 个更加系统的了解。 整体这本书可以打3星及格,写的好的地方反而是前面几张整体概述和框架,工业4.0和智 能制造整体发展过程介绍部分的内容,而后面涉及到PLM和MES方面的内容,更多则是基 于西门子本书的产品体系来展开谈的,更多的像是西门子产品的产品手册,虽然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但是缺乏体系性的介绍。 工业4.0,重点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和价值链整个过程中人,物,机器之间的连接,同时实 现他们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同,以提供一个实时,自动化,智能,可视,柔性的动态自 组织架构。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双重战略(领先供 应商,主导市场),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八项举措,十七项主题。 工业4.0的核心和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 美国对智能制造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先进智能系统强化应用,新产品快速制造,产品需求动 态响应,以及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实时优化的制造。其核心技术是网络化传感器,数据互 操作性,多尺度动态建模和仿真,智能自动化以及可扩展的多层次网络安全。结果是在一个 柔性,敏捷,创新的制造环境中提升性能和效率。同时使业务和制造过程有效的串联在一起。 工业互联网:最早由通用电气在2012年提出,倡导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了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整个价值链,相比工 业4.0,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系统由智能设备,智能系统和智能决策 三大要素构成。 工业4.0,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 我国对智能制造的定义: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工 业数控,互联网+IT信息技术等),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 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和自决策,精准控制和自执行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 的总称。 对于智能制造的解读,书里面谈的一些核心特点体现,比较有参考意义,记录如下: 1. 工业4.0不是无人工厂,人是工业4.0的核心。 2. 要实现工业4.0,首先要进行生产组织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构。 3. 实现人,机器,工件(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认定标准

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 智能(互联)工厂认定标准 (试行) 一、自动化生产线 (一)装备设备 使用成套自动化设备(装备、装置)替代传统设备或人工作业组合,设备(装备、装置)应具有自动识别、检测、传感等功能,能够实现物料上下料、传送和储存等工序的自动化。流程行业应设立中央控制室,连接每一台设备,确保设备都是在线模式,并监控设备运转参数。 (二)管理系统 生产采用单独的控制系统,实现关键工序设备自动控制,各装备之间能够实现连续运转。流程行业采用DCS、SCADA等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三)信息传递 采用先进的工业通讯方式,在生产线内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监控和传递。离散行业采用DNC(分布式数控)、SPC(过程统计)、RDC(物流运输系统)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生产线的制造、刀具、设备、质量等进行控制与数据采集。 (四)效益情况 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生产人力资源减少20%以上,产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终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11

品质量稳定性得到提升,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二、数字化车间 (一)建模仿真 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技术,对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进行模拟仿真并建立数字化模型,建设虚拟车间。产品设计全部采用以上数字化技术,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 (二)装备设备 在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设备基础上,车间内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等先进装备和工业控制系统(ICS),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相关数据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 (三)管理系统 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排产、生产、物流、设备、质控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产品数据库管理(PD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集成,实现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PDM 、PLM仅限离散行业)。 (四)信息传递 建立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部署工业级终端,实现系统、你今天的日积月累,终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22

数字化工厂的框架与落地实践

数字化工厂的框架与落地实践 数字化工厂正在闪现迷人的色彩,其光芒吸引了制造业的注意力。然而耀眼辉光之中,很多企业也被各种相互矛盾和相互纠缠的概念弄得无所适从,渴望能够拥有一个洞开一切的神器。而数字化工厂的确犹如一道有着清晰轨迹的光路,它正指引着那些走向理解智能工厂和工业4.0的必经之路。 数字化工厂的定义 虽然国内外对数字化工厂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数字化工厂的定义却没有统一的定论。目前存在两种数字化工厂的定义,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数字化工厂 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及相关联的成员,包括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软件系统服务商合作伙伴、协作厂商、客户、分销商、银行等,是其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有信息数字化的动态联盟。 狭义数字化工厂 以制造资源、生产操作和产品为核心,以产品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应用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实验验证技术等,使产品在生产工位、生产单元、生产线以及整个工厂中

的所有真实活动虚拟化,并对加工和装配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优化的一种集成组织方式。 笔者倾向并采用的概念为狭义的数字化工厂。实际上,这也符合工厂企业的实际认知。数字化工厂将产品信息数字化、过程信息数字化和资源物料信息数字化,并将这三种数字化流进行有效结合,是真实工厂的制造过程(包括设计、性能分析、工艺规划、加工制造、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在计算机上的一种映射。 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与工业4.0 工业4.0的官方说法文字太多。简单说,工业4.0有两个维度:技术维度就是物联网和服务在制造业的应用,而商业维度就是用户驱动。其两大主题也为读者所耳熟能详,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数字化工厂和工业4.0之间隔着一个智能工厂的距离。 关于工业4.0的阶段和实施先决条件,北航刘强教授说过一段话,提到了非常经典的“三不要原则”。第一,不要在不具备成熟的工艺下做自动化,工艺如果不成熟,就最好先做生产线,这是工业2.0解决的问题。第二,不要在管理不成熟的时候做信息化,这是工业3.0解决的问题。第三,

专业普及:智能工厂的四化: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专业普及:智能工厂的四化: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导读:未来无论是工厂还是物流,都将在自动化基础上向智能化发展。而如何建设一个面向4.0的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系统,以及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我们能说什么、看什么和做什么…… 1面向工业4.0的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构成工业4.0的核心元素。在智能工厂内不仅要求单体设备是智能的,而且要求工厂内的所有设施、设备与资源(机器、物流器具、原材料、产品等)实现互通互联,以满足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要求。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使工厂内外的万物互联,形成全新的业务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4.0是用CPS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升级,使其可以智能地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自我调整、自动驱动生产,构成一个具有自律分散型系统(ADS)的智能工厂,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大规模、低成本定制化生产。 在建设智能工厂时,要重点关注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四大技术课题。模块化是实现智能工厂规模化生产和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的前提条件,这需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向模块供应商转型,全程参与产品设计、供应模式选择以及单元化物流的规划。 数字化,纵向看是实现工厂内各个层面,乃至每台设备数字化建模与互联互通;横向看,是打造从客户需求,到产品设计、供应商集成、制造以及物流服务的全流程供应链集成体系。 智能化,制造企业应搭建一个虚实融合系统,根据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虚拟的设计、制造与装配,再通过智能工厂完成生产制造过程,有效解决定制产品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由此,在智能工厂里企业可与客户实现零距离对话,客户也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产品“智造”全过程中来。

(完整版)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郭兆祥游冰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工厂的相关概念,综述了制造企业通过工厂设计与建造、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按订单生产”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工艺规划仿真优化 1引言 围绕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时间、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等压力。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从“以产定销”到“按订单生产”模式转变?数字化工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工厂概述 数字化工厂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2.1数字化工厂 2.1.1数字化工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根据虚拟制造原理,在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优化和重组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是在设计建造阶段,建立全面、详实的信息,包括材料、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档案数据库,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指导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加上CAD、EEP、MEP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工厂控制系统内部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既链接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联系,进而把整个企业数字化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以及企业所必须的控制目标都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管理者的效率,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数字化、一体化的目标。 2.1.2数字化工厂的优势

智能车间

智能车间 一、简介 智能车间管理系统是一套多种软硬件结合,基于对企业的人、机、料、法、环等制造要素全面精细化感知,并采用大规模、多种物联网感知技术手段,支持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的新一代智能化制造过程管理系统。 智能车间的引入,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无线数据采集、无线数据更新,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有效管理。利用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物资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智能车间无线传输网络,可根据仓库需要接入温度、湿度、安防、设备监控等仓库信息智能设备。将各种系统完全整合在一个网络中,一次投资多重应用,避免重复投资。 二优点介绍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 ◆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提高作业效率 ◆远程数据维护,高效集中管理 ◆分区盘点,实时进行,库存动态数据时时更新 ◆入库,出库定位管理,防止人为失误 ◆准确、高效提高生产作业能力 ◆设备监控,及时获得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加以控制(可远程控制)。 ◆环境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环境做出相应调整。 三、设备管理 1、环境检测 环境检测在工业控制当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还可以为设备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设备工作在一个最佳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智能车间系统内含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PM2.5检测,通过无线数传设备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行集中判断处理。如果监测结果超出预定范围,系统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相应设备做出调整,以保人员企业财产安全。 当车间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室内温度通过无线数传设备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温度信息后与相应的设定值做比较,当温度值高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空调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直到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后自动关闭空调。 当车间内有害气体超标时,系统会自动开启风机及时排除有害气体,自动打开报警系统及时疏散车间内员工,并将故障数据上传服务器,供工作人员查看制定相应补救措施。 2、线体设备监控 . 线体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合格率的大小,因此,保证设备运行良好是决定生产合格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生产线的监控也就成了车间管理的主要部分。 生产线所有设备的状态与实时数据经采集器采集并自动上传服务器,监控人员只需能上网即可监控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并通过网络或是短信对设备进行参数设置。不用亲临生产现场即可指导或操作生产过程。当生产线设备发生故障或产品合格率达不到预定标准时自动报警,并上传故障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尽快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3、产品质量控制

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

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 一、申报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必须在AA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 (二)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信用良好且无违法记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三)企业的人均产出率和人均效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四)企业应制定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拥有能提升企 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一定规模的智能化人才队伍。 二、申报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的车间应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1、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50%,车间智能装备投入不低于600万元。 2、车间设备互联互通。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通信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 3、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设备故障预诊断,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基于主生产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计划、物料、设备等数据的变化和异常自动实现动态调度。 4、物料配送实现自动。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 5、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质量信息自动录入信息系统;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必要时,对大型、重要装备或需要远程诊断的产品,

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郭兆祥游冰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工厂的相关概念,综述了制造企业通过工厂设计与建造、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按订单生产”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工艺规划仿真优化 1引言 围绕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时间、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等压力。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从“以产定销”到“按订单生产”模式转变?数字化工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工厂概述 数字化工厂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2.1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根据虚拟制造原理,在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优化和重组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是在设计建造阶段,建立全面、详实的信息,包括材料、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档案数据库,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指导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加上CAD、EEP、MEP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工厂控制系统内部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既链接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联系,进而把整个企业数字化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以及企业所必须的控制目标都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