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龟虽寿》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龟虽寿》原文及注释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

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

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注释: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自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译文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里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看作土山,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龄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隙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丘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是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影。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鸣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梵天寺木塔》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引导语: 《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以月为主体, 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 析,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 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 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 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 (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 (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接下 来小编搜集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1/7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 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2/7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

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爱莲说原文翻译注释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周敦颐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着名诗人。是着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清而有微波。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隐逸(yi)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的花。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多少人呢?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译文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8—21题。(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但逐层布板讫()(4)人皆伏其精练()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20.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21.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18.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2分,对2-3个得1分) 19.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分,有两个实词错不给分) 20.(4分)未布瓦,上轻;(2分)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2分)(多与少均不给分) 21. (4分,)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2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2分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钱氏据两浙时()②方两三级() ③但逐层布板讫()④人履其板()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其塔动()②故如此()

《春江花月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

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翻译(精)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初中文言文译文

初中文言文译文 郑人买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个郑国人想买双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于是就说:?我忘带量好的尺码了。?他只好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试一试??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清)沈复《浮生六记》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合叙句)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紧急召见,最快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do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曲春江传千古,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吧!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字词解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春江花月夜翻译简短

春江花月夜翻译简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几 句话,在他们笔下变长、展美,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 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春江都有明亮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树林好像细密 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 天空成一色, 没有一点微小灰尘, 明亮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门帘,卷不走,照在她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 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有那西落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树林。 解读 诗从被写出来那刻起,沉淀就是其本身写者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造诣 或者怎样心情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 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诗评泛滥, 网上什么版本都有, 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 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 理解就够了, 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大家去做 吧。 春江花月夜长度还算适中, 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 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 夫。阅诗,最忌讳就是读,不同人不同心境进而不同语调流转,都有极大可能让 诗原本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心情。所以我 选择抄写, 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 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 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 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诗人堆里, 却仅 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情 愫,缕缕歌章唱都是诗人曲婉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浅显,不需要任何注解,一 个离人立于江岸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 我看见他背着双手, 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 汪汪白水, 赞叹自然浩淼荡漾, 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 流露出了怎样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 水边, 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 好像听不见浪涛呱噪和海鸟悲 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 他情愫归宿,寄托了他情成就了他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夜色妖娆。

初一语文爱莲说课文翻译

初一语文爱莲说课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诗人。是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很多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古诗梵天寺木塔翻译赏析

古诗梵天寺木塔翻译赏析 文言文《梵天寺木塔》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注释】(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干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9)瓦布:盖瓦。布:铺设。(10)密:私下(11)使:派(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

“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14)易:容易(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16)但:只。(17)讫(qì):完毕,终了。(18)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19)如:遵照。 (20)遂:果然。(21)盖:因为。(22)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23)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24)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25)履:踩踏,走。(26)相持:互相支撑。 (27)自:自然。(28)伏:通“服”,敬佩,信服,佩服。(29)精:精熟。(30)定:稳定(31)持:支持【翻译】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b/20230,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