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
- 格式:docx
- 大小:28.77 KB
- 文档页数:6
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总分40.00)1.甲向乙借款,约定以自己的皇冠车抵押与乙。
双方为此签订了抵押合同,但在抵押登记时,登记为甲的奥迪欲行使抵押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2.00分)A. 乙是对皇冠车还是对奥迪车行使抵押权,由甲决定B. 乙只能对甲的奥迪车行使抵押权C. 乙是对皇冠车还是对奥迪车行使抵押权,由乙决定D. 乙只能对甲的皇冠车行使抵押权2.依照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财产可以抵押?( A )(2.00分)A. 某甲的小汽车B. 自留山C. 某大学的办公楼D. 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3.有关占有事实的推定规则()。
(2.00分)A. 不易判断是善意占有还是恶意占有,是和平占有还是强暴占有,是公开占有还是隐秘占有时,推定为B. 不易判断占有是自主占有还是他主占有时,推定为自主占有。
C. 不易判断是持续占有还是不持续占有时,推定为继续占有。
占有人以前曾经占有,现在仍然占有,则4.下列不属于留置权特征的是(C )。
(2.00分)A. 留置权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B. 留置权是债权人留置债务人动产的权利C. 留置权是以不动产为标的物的一种担保物权D. 留置权是以动产为标的物的一种担保物权5.对于占有的权利推定,举证责任的分配(C )。
(2.00分)A. 他人若有异议,不必证明占有人其实没有占有本权。
B. 占有人需要证明证明自己享有据以占有的本权,方可受到权利推定。
C. 占有人只需要证明占有事实的存在,不必证明自己享有据以占有的本权,便可受到权利推定。
他人若6.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B)。
(2.00分)A. 动产B. 财产C. 不动产D. 物7.留置权产生的前提是( B )。
(2.00分)A. 不按合同的约定给付应付款项超过宽限期B. 债务已届清偿期C. 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D. 法律有相关规定8.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权利人可以请求( C )。
第1篇摘要:抵押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旨在探讨多次抵押的法律规定,包括多次抵押的概念、多次抵押的法律依据、多次抵押的效力、多次抵押的登记及优先受偿顺序等内容,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移转给债权人占有或者设定他项权利的行为。
抵押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物权,对于保障债权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债务人可能会多次设定抵押权,即多次抵押。
本文将对多次抵押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多次抵押的概念多次抵押,又称重复抵押,是指同一债权人在同一标的物上设定多个抵押权的行为。
在多次抵押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与多个抵押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确定,是多次抵押法律规定的核心问题。
三、多次抵押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可以将动产抵押给债权人。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一)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二)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四、多次抵押的效力1. 抵押权的设立与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的规定,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因此,在多次抵押的情况下,后设定的抵押权必须先于先设定的抵押权进行登记,否则后设定的抵押权无效。
2. 抵押权的优先受偿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抵押权的优先受偿顺序如下:(1)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2)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什么是动产浮动抵押?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因抵押物只限定为某些动产,所以有人称之为动产浮动抵押。
浮动抵押是一种特别抵押,指抵押人将其现在和将来所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上设定的担保,在行使抵押权之前,抵押人对抵押财产保留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处分权。
我国《物权法》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但是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动产浮动抵押的法律特点:1)设定动产浮动抵押的主体在我国,相比传统的浮动抵押,设定动产浮动抵押的主体比较宽泛,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
2)动产浮动抵押的客体在我国,相比传统的浮动抵押,动产浮动抵押的客体比较狭窄,限于抵押人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不包括其他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
3)动产浮动抵押的浮动性动产浮动抵押是抵押人以其变动不居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设定抵押,从抵押人向外流出的财产不受抵押权的追及,同时从外部流入的财产当然进入抵押权的效力范围,动产浮动抵押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4)动产浮动抵押的固定化因法定或者约定条件的出现,浮动抵押权人即可行使抵押权,将浮动抵押转化为固定抵押,这个过程称为浮动抵押的固定化,也有人称作封押或者结晶。
浮动抵押固定化,其效力使公司的设押财产成为确定的抵押物。
动产浮动抵押的固定化事由有: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5)动产浮动抵押效力动产浮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在封押前,浮动抵押担保效力较弱,抵押人在正常经营范围内享有设押财产的处分权,此时浮动抵押的效力不能对抗抵押物的买受人和其他债权人,买受人取得买受物完整的、无负担的所有权;封押后,其担保效力增强,抵押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此时浮动抵押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和封押后设定的担保权,但是未经登记的浮动抵押权仍然无优先效力。
2020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练习及答案(4)2018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练习及答案(4)1.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下列属于用益物权的有()。
A、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B、留置权C、宅基地使用权D、不动产抵押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留置权属于担保物权。
不动产抵押权属于不动产物权。
2.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的种类的有()。
A、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B、原物与孳息物C、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D、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的种类。
物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1.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2.动产与不动产;3.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4.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6.主物与从物;7.原物与孳息物。
3.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质押合同中,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设立的质物有()。
A、基金份额B、商标专用权C、汇票D、公司债券【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质权的设立。
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以知识产权设定质押,应当向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才能使得质权生效。
4.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
A、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B、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35%以上C、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已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D、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移转取得。
抵押权一、抵押权(一)抵押权的设立1.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条件(1)抵押合同有效;(2)抵押人具有处分权;(3)办理抵押登记。
2.动产抵押权的设立条件(1)抵押合同有效;(2)抵押人具有处分权。
(3)动产抵押权的设立无须公示,既不需要登记,也不需要交付。
【注意】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3.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作抵押;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注意】抵押人可以将上述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4.禁止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土地承包经营权一般不能抵押,但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如违法违章建筑。
5.抵押登记(1)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财产。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②建设用地使用权;③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承包经营权;④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当事人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因登记部门的原因致使无法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人向债权人交付权利凭证的,可以认定债权人对该财产具有优先受偿权,但不可对抗第三人。
(2)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财产。
①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②交通工具;③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④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将现有的以及将来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等动产抵押,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物权法案例分析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乙,后又将房屋卖给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租赁合同对丙继续有效B. 丙有权要求乙立即搬出C. 甲出售房屋需经乙同意D. 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答案:A解析:“买卖不破租赁”,租赁合同对新的房屋所有人丙继续有效。
2. 甲、乙共同共有一套房屋,份额各占50%。
甲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给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有优先购买权B. 丙有优先购买权C. 乙、丙均有优先购买权,且乙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丙D. 乙、丙均有优先购买权,且丙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乙答案:A解析:共同共有人在处分共有财产时,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
3. 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A. 土地所有权B. 学校的教育设施C. 正在建造的建筑物D. 依法被查封的财产答案:C解析: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可以抵押,A 土地所有权不能抵押,B 学校教育设施不得抵押,D 依法被查封的财产不得抵押。
4. 甲将其汽车抵押给乙,但未办理抵押登记。
后甲又将汽车卖给丙,丙不知情且支付了合理价款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乙的抵押权()A. 有效,可对抗丙B. 有效,不得对抗丙C. 无效D. 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动产抵押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丙不知情且支付合理价款办理过户,属于善意第三人。
5. 下列关于留置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 留置权属于约定担保物权B. 留置权的标的物只能是动产C. 留置权的成立必须以双方当事人有明确约定为前提D. 留置权的行使不受时间限制答案:B解析: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不以约定为前提,其行使受一定时间限制,标的物只能是动产。
6. 甲遗失一块手表,乙捡到后将其以合理价格卖给丙。
丙不知道手表为甲遗失。
甲发现后向丙索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有权要求丙返还手表B. 甲无权要求丙返还手表C. 丙应将手表返还给乙D. 乙应将所得价款返还给甲答案:B解析:丙善意取得手表所有权,甲无权要求返还。
第1篇一、引言联合抵押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共同为同一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抵押物优先受偿。
联合抵押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联合抵押的定义、法律规定、法律效力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联合抵押的定义联合抵押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基于同一债权,共同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以担保债权实现的一种担保方式。
在联合抵押中,抵押物的价值应当足以覆盖所担保的债权金额。
三、联合抵押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受偿。
抵押物为共有物的,抵押权人可以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但不得损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受偿。
抵押物为共有物的,抵押权人可以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但不得损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抵押物应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财产;(二)依法可以抵押的财产。
”《担保法》第四十条规定:“抵押物为共有物的,抵押权人可以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但不得损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第七十条规定:“共同抵押,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债务人,基于同一债权,共同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以担保债权实现的一种担保方式。
”《解释》第七十一条规定:“共同抵押中,抵押物的价值应当足以覆盖所担保的债权金额。
抵押物不足以覆盖所担保的债权金额的,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四、联合抵押的法律效力1. 抵押权的设立联合抵押的设立,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抵押物应当具有可抵押性,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且抵押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2. 抵押权的效力联合抵押的效力,主要体现在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
第1篇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某一特定财产的占有权的情况下,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对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抵押权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债权债务关系中。
在抵押权中,顺位抵押是一种常见的抵押形式,它规定了不同抵押权人在债务人违约时受偿的先后顺序。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法律规定下的顺位抵押。
一、顺位抵押的定义顺位抵押,又称抵押权的顺位,是指在同一抵押物上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受偿的先后顺序。
根据抵押权的顺位,可以将抵押权分为第一顺位抵押权、第二顺位抵押权等。
在抵押权实现时,顺位在先的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权利,顺位在后的抵押权人则需等待顺位在先的抵押权实现后,才有权就剩余的抵押物价值受偿。
二、顺位抵押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一)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二)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这一规定明确了抵押权顺位确定的原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抵押权不得与质权并存。
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约定抵押权的顺位。
”这一规定明确了抵押权顺位的约定性和放弃性。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该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抵押权顺位的确定原则。
三、顺位抵押的确定原则1. 登记原则在同一抵押物上设定多个抵押权时,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受偿。
《担保法》和《物权法》中有关抵押权的区别摘要:抵押是《担保法》和《物权法》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抵押又是债权实现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抵押的情况比比皆是,随之产生的各种抵押法律问题不断涌现。
而《担保法》由于规定的不完善,已不能很好地调整在资金融通、商品流通和债权实现中出现的抵押关系。
《物权法》是中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通过明确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行使,加强对国有财产的保护,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通过明确私有财产的范围,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从民法角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抵押抵押权担保债权人债务人通过对《担保法》和《物权法》的研读,对于它们的区别总结有以下几点:一、关于抵押《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这看起来和《担保法》的规定没有太大的出入,但《物权法》中规定了不但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对该财产优先受偿,而且还添加了“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这种情形的添加更加保证了债权的实现,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情况中,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往往是因为经营不佳导致没有能力清偿债务,但如果当事人可以约定抵押权的实现,债权人就可以从自己的合法利益出发约定相应的抵押权实现的情形,从而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物权法》扩展了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物权法》第180条和《担保法》第34条对可抵押的财产的范围的规定看起来是大同小异,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看到其存在着本质区别。
《物权法》第180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是:“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而《担保法》第34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是:“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不动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不动产抵押,是指以不动产为抵押标的物而设立的抵押。
下文是,欢迎阅读!物权法定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不动产抵押是在不动产上设定负担,直接关系交易第三人和后位抵押权人的利益,为了便于第三人与抵押人进行交易时作出合理预期,避免遭受损害;也为了方便债权人查看抵押财产的权属关系以及抵押权的优先顺位,以决定是否接受该物抵押担保,设定不动产抵押应当办理登记。
担保法对不动产抵押登记作了明确规定。
该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物权立法过程中,有人提出,担保法要求抵押办理登记是正确的,但规定“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混淆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效力。
抵押合同的订立是以发生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原因行为,属于债权关系范畴,其成立、生效应当依据合同法确定。
抵押权的效力,除要求抵押合同合法有效这一要件外.还必须符合物权法的公示原则。
将抵押合同的效力和抵押权的效力混为一谈,不利于保护抵押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某甲与某乙订立了房屋抵押合同,但是拖着不与某乙办理抵押登记,随后又将该房屋抵押给了某丙,与某丙办理了抵押登记。
根据本条规定,当某甲不履行债务时,由于某丙办理了登记享有抵押权,可以优先受偿,而某乙没有办理登记,不享有抵押权。
如果以为不登记抵押合同不发生效力,那么,某乙不仅不能享有抵押权,连追究某甲合同违约责任的权利都丧失了.这不仅对某乙不公平,也会助长恶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
因此,物权法有必要区分抵押合同效力和物权变动效力。
经研究,物权法接受了上述意见,将担保法规定的“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修改为“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财产抵押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除要求设立抵押权要订立书面合同外,还要求对某些财产办理抵押登记,不经抵押登记,抵押权不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本条规定,需要进行抵押登记的财产为: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用地使用权;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4.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一、物与物权(二)物权1.物权的概念及特征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和债权对应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们共同组成民法最基本的财产权形式。
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如下特征:(1)物权的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物权是指特定主体所享有创排除权利主体外的一切其他人侵害的财产权利。
作为一种绝对权和“对世权权利人以外酌任何其他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的义务。
而债权只是发生: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被称为对人权。
(2)物权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
所谓直接支配,是权利人无须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
权利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占有、使用其物,或采取其他支配方式。
所谓排除他人干涉,是指物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质。
2.物权的分类(1)所有权与他物权。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他物权是指所以外的物权,亦称限制物权、定限物权。
他物权是所有权的部分权能与所有昔发生分离,由所有权人以外的主体对物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他物权有权一样,具有直接支配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性质。
(2)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根据设立物权的目的不同,传统民法将他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包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用益韧权注重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注重物的交换一第二,用益物权一般是在不动产上成立的物权。
虽然《物权法》第一百一条为动产用益物权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但物权法规定的具体的用益物权只是在不动产上设立;担保物权既可以在不动产,也可以在动产上设立。
解读物权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6日表决通过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
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第63号主席令分别予以公布。
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满70年后自动续期“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这是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作出的明确规定。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屋,而且大量集中在住宅小区内。
物权法的这一规定,回答了广大群众关于“70年大限到期后,我们的住房怎么办”的疑问。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当时出让的一些土地使用期限较短,一些只有30年,很快就要到期。
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使土地使用权期满的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虽然物权法关于70年后自动续期的规定,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不少人注意到,法律并没有对续期的土地使用费支付标准和办法作出明确规定。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王焕永表示:“中国老百姓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房子可以传下去,如果到了孙子那一代,房子的情况还说不清,多让人不放心!”他建议,国家在制定相关的规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复斟酌。
禁止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国有财产针对当前国有财产流失的实际情况,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在坚持平等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
——物权法明确了国有财产的归属:“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法律并规定了哪些财产属于国有财产,防止因归属不明确而造成国有财产流失。
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物权法明确规定国有财产包括: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基础设施,国家机关和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的财产等;并规定,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物权编第四分编担保物权的相关规定解读1.禁止流质(押)规则有所缓和,同时也为非典型担保预留空间《民法典》第401条、第428条在流质问题上采取较缓和的态度,未直接以“不得”限制当事人对流质条款的约定,而改为规定“只能依法就抵押/质押财产优先受偿”。
流质契约,是指当事人双方在设立担保物权时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债权人取得担保物所有权的合同(条款)。
针对第401条(及第428条),预计在未来司法适用中可能有以下需要关注之点:应如何认定流质条款的效力虽然《民法典》第401条未再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流质条款,但如果当事人仍然作此约定,就该条款而言,预计人民法院仍将认定无效或者无法律约束力。
但该条款无效不影响抵质押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也不影响已经设立的抵质押权的效力。
未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动产抵押合同,抵押权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民法典》第401条是关于抵押合同条款的规定,未明确涉及该条适用是否应以抵押权已经设立为前提条件,实践中可能产生前述疑惑。
但如果认为抵押权尚未设立,通过流质条款反而能取得优先受偿效力,显然违背了担保物权的基本法理。
基于此点考量,可以认为第401条后段中有关“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中“依法”限定了优先受偿权的适用空间,即只有已经依法具备优先受偿权的抵押权才能优先受偿。
如此解释的遗憾之处在于,这种语义上的循环可能会导致对第401条前述规定必要性的质疑,即已经取得优先受偿权的抵押权自然具备优先受偿效力而无需401条进行重复规定。
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动产抵押合同,抵押权人能否依据流质条款优先受偿和对前述疑惑的分析一样,如果动产抵押本身依法具备优先受偿权则流质条款的有无均不影响该优先受偿权的成立。
而依据《民法典》第394条抵押权具有优先受偿权,依据第400条动产抵押依据抵押合同即可设立。
据此,可以认为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动产抵押有优先受偿效力。
再根据《民法典》第403条和第404条,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不能对抗无论是否善意但已经在正常经营活动支付合理对价的买受人,除该两条规定主体之外,应该认为即便是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也能对抗抵押人的其他一般债权人。
第五编担保物权第十八章抵押权第一节抵押权的概述第二节抵押权的取得、抵押财产及抵押权的实现第三节抵押权的顺位及其与其他权利的冲突第四节特殊的抵押权本章重点:本章难点:第一节抵押权的概述一、抵押权的概念1. 抵押权的定义《物权法》第179条第179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Article 179In order to ensure the payment of debts, an obligor or a third party mortgages his/its properties to the obligee without transferring the possession of such properties, and when the obligor fails to pay due debts or any circumstance as stipulated by the parties concerned for realizing the mortgage right happens, the obligee has the right to seek preferred payments from such properties. The "obligor" or "third party" as referred to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shall be the mortgagor, the "obligee" shall be the mortgagee, while the "properties for security" shall be the mortgaged properties.定义: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担保的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依法享有的就该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权利。
第一部分抵押权概述一、抵押的概念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设定抵押的目的在于担保债权,抵押是一种债的担保方式。
2、抵押人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
3、抵押权人可以通过抵押物的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抵押权的概念抵押概念的核心就是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转移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可就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抵押权包括四个要素:1、抵押权为担保物权。
2、抵押权的标的物为特定财产。
3、不转移对标的物的占有。
4、抵押权为优先受偿的权利。
三、抵押权的权利属性(一)从属性1、成立上的从属性2、处分上的从属性3、消灭上的从属性(二)物上代位性当抵押权合法设立并产生效力之后,当抵押财产灭失或者出让,其实物内存在的价值转换为交换价值,其实物形态转换为其他形态时,抵押权的效力仍然可延及于该交换价值及其形态。
(三)不可分性抵押物的全部担保债权的各部,抵押物的各部担保债权的全部。
1、抵押财产虽经分割或部分转让而分为数个部分,抵押权人仍可就抵押财产的各个部分行使其抵押权。
2、主债权一部分获得清偿,抵押财产全部仍然担保债权的剩余部分,并不因此使抵押财产脱离抵押权的效力范围。
主债权被分割或部分转让时,抵押权属于各个债权人准共有,债权人可以依各自的债权部分与其他债权人对抵押财产的全部,共同行使抵押权。
3、以抵押权担保的债务,如经分割而由两个以上债务人分担时,抵押权不受影响。
四、抵押财产的条件和类型(一)作为抵押财产的条件可以设定抵押权的不动产产应当满足以下要件:1、具有独立的交换价值且法律允许转让。
2、权属明晰且抵押人有权处分的财产。
第1篇一、引言以房抵债作为一种常见的债务清偿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指在债务人不具备现金偿还能力时,将房屋等不动产作为债务清偿的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房抵债的现象日益增多,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对以房抵债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以房抵债的法律规定1. 《民法典》相关规定《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清偿债务。
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债务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债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以其他财产清偿债务:(一)债务人以其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清偿债务;(二)债务人以其动产清偿债务;(三)债务人以其债权清偿债务;(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 《物权法》相关规定《物权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其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3.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三、以房抵债的实践探讨1. 抵押登记问题在以房抵债实践中,抵押登记问题尤为重要。
根据《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债务人以其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债务人未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导致抵押权人无法行使抵押权。
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债权人应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督促债务人办理抵押登记。
2. 抵押权实现问题抵押权实现是以房抵债的关键环节。
可编辑
精品
《物权法》规定的可以抵押的财产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
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
营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物权法》规定的不得抵押的财产
但是,并非所有的财产都可以进行抵押。《物权法》第184条规
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可编辑
精品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这些财产为什么不得抵押
下面,重点说说依照《物权法》的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范围和
不得抵押的依据。
一、土地所有权 。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我国《土地管理
法》第8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
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
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我国法
律没有规定国有土地所有权可以处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由
国家依法征用,征用后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集体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质,若允许集体
所有的土地使用权随便抵押,将不利于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但
可编辑
精品
《物权法》也规定了除外情况,包括:为了鼓励农民开发荒地,
解决资金短缺,
可编辑
精品
第180条允许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
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第183条允许以乡镇、
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并抵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
产权利,2015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第十八
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
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
规定;在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
整实施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这就意味着,
依照《物权法》等法律规定不得抵押的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和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在上述试点地区开展抵押贷款。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的教育实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图书馆、科技馆、
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宫、敬老院、福利院等。
公益单位的公益设施是指公益单位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而设置
的各种社会设施,这种设施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公共福
利,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关系众多人的利益,有关社会稳
定,这一类设施不得抵押。
可编辑
精品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
作为抵押的财产应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抵押人对其有处分
权。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是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不明确;所有
权、使用权有争议是指该项财产有两个以上的人主张权利。抵押
人在此情况下对财产都没有明确的处分权,此时设定的抵押无法
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抵押权的设定便变得毫无意义。
在司法实务中主要指以下财产:
(1)继承发生后,遗产尚未分割的财产。 此时,继承人是否放
弃继承权尚未表态,财产到底归谁所有尚不清晰,遗产不能用来
抵押。
(2)有争议的财产。民事主体未就财产的归属问题达成一致,
有关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正在进行司法裁决或仲裁进行期间,而
未有终局的处理决定,财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尚未清楚,此时这类
存在争议的财产不能用作抵押。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依法被查封、扣押或者海关监管的财产,虽然所有权仍然属于财
产所有人,但处分权的行使受到了法律的限制,以这类财产设定
抵押的,应认定抵押合同无效。应当指出,若抵押权设定后,抵
押财产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的,则抵押权不受影响。
可编辑
精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这是个兜底条款,除了《物权法》的规定外,如果其他法律和行
政法规有禁止抵押的规定,仍不得抵押。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限于全国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得
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