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担保物权的条文顺序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担保权顺位是指在多个担保权人之间,对于同一担保物所享有的担保权利的优先顺序。
担保权顺位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担保权顺位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担保权顺位的基本概念1. 担保权:担保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对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2. 担保权顺位:担保权顺位是指在同一担保物上,多个担保权人之间担保权利的优先顺序。
三、担保权顺位的法律规定1. 担保法规定《担保法》是我国关于担保权顺位的基本法律。
根据《担保法》第38条的规定,同一财产上设定多个担保权的,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按照设立时间先后顺序受偿;(2)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按照债权金额大小顺序受偿。
2. 合同法规定《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担保权顺位。
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先设立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2)先设立未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先设立没有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3. 商法规定《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先设立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2)先设立未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先设立没有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合伙企业法》第26条规定,合伙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先设立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2)先设立未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先设立没有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6条规定,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担保权的,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按照设立时间先后顺序受偿;(2)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按照债权金额大小顺序受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第18条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以下顺序受偿:(1)先设立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2)先设立未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先设立没有登记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物权法民法典条文对照《物权法》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部分,该法共由223条组成,下面是《物权法》部分条文与《民法典》的对照情况:《物权法》第一编通则- 第一条:本编规定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等内容。
与《民法典》没有对应条文。
《物权法》第二编不动产及其登记- 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规定了不动产权属的取得、登记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八章第一百三十四条至第一百四十一条对应。
《物权法》第三编动产及其获得- 第十八条至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动产所有权的取得、转移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八章第一百四十二条至第一百九十四条对应。
《物权法》第四编担保物权制度- 第四十七条至第六十七条:规定了担保物权的设立、行使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九章第一百九十五条至第二百零九条对应。
《物权法》第五编合同的物权效力- 第六十八条至第九十一条:规定了合同对物权的影响、合同解除后的处理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四条对应。
《物权法》第六编共同物权- 第九十二条至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共有和共同所有的物权相关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五条至第二百六十九条对应。
《物权法》第七编专属的物权- 第一百零二条至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了专属的物权相关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十二章第二百七十条至第三百零九条对应。
《物权法》第八编物权的保护- 第一百三十三条至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了物权的保护措施和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十三章第三百一十条至第四百一十一条对应。
《物权法》第九编他物权- 第一百九十三条至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了物权的约束和限制等内容。
与《民法典》第二编第十四章第四百一十二条至第四百四十三条对应。
综上所述,《物权法》的条文在《民法典》中有相应的章节和条文规定,在民法典中对物权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归纳。
干货:担保物权的实现路径(附详细法条、案例和操作细则!)作者:姬生俭,山东德衡(济南)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2012年《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增加“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程序,为债权人快速实现担保物权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非诉途径,笔者通过梳理《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结合法院判决经验,整理关于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法律法规及如何适用,以供学习交流。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物权法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三百六十一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担保物权人,包括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包括抵押人、出质人、财产被留置的债务人或者所有权人等。
第三百六十二条实现票据、仓单、提单等有权利凭证的权利质权案件,可以由权利凭证持有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无权利凭证的权利质权,由出质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百六十三条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属于海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由专门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百六十四条同一债权的担保物有多个且所在地不同,申请人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百六十五条依照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的顺序有约定,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违反该约定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三百六十六条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担保物权,登记在先的担保物权尚未实现的,不影响后顺位的担保物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实现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的顺序在我们的⽇常⽣活之中我们对于担保⼀词已经并不陌⽣,但是我们对于担保的具体详细知识可能都并不是特别熟悉,⽐如说对于担保物权的相关实现。
那么以下就是店铺⼩编为您编写的有关于“担保物权的顺序”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您阅读。
担保物权的顺序是什么《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条【⼈保和物保并存时担保权的实⾏规则】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有⼈的担保的,债务⼈不履⾏到期债务或者发⽣当事⼈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提供担保的第三⼈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追偿。
第四百⼀⼗四条【数个抵押权的清偿顺序】同⼀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例清偿。
其他可以登记的担保物权,清偿顺序参照适⽤前款规定。
第四百⼀⼗五条【抵押权与质权的清偿顺序】同⼀财产既设⽴抵押权⼜设⽴质权的,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
第四百⼀⼗六条【动产购买价款抵押担保的优先权】动产抵押担保的主债权是抵押物的价款,标的物交付后⼗⽇内办理抵押登记的,该抵押权⼈优先于抵押物买受⼈的其他担保物权⼈受偿,但是留置权⼈除外。
第四百五⼗六条【留置权、抵押权与质权竞合时的顺位原则】同⼀动产上已经设⽴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被留置的,留置权⼈优先受偿。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担保法》若⼲问题的解释第七⼗六条 同⼀动产向两个以上债权⼈抵押的,当事⼈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实现抵押权时,各抵押权⼈按照债权⽐例受偿。
第七⼗七条 同⼀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时,该财产的所有权⼈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
论述《物权法》对担保物权制度的规定比较《物权法》和《担保法》可知,《物权法》对先前的担保制度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创新:立法价值更注重当事人间的意思自治、同时引入浮动抵押、最高额质权等新担保形式等等,其意义是重要而进步的。
但是《物权法》并非尽善尽美:对原《担保法》解释中诸如独立担保、抵押权转让等制度的舍弃过于轻率,破坏了立法的初衷,不得不说是《物权法》的漏洞所在。
标签:浮动抵押浮动抵押固定化独立担保最高额质权2007年3月,《物权法》正式通过。
在其总共247条中,仅担保物权一编就占到了71条,可见担保物权制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深入分析《物权法》,其中的确对《担保法》做了大量的删减、修改和创新;大到立法价值的转变,小到担保标的范围的扩大,可以说《物权法》对担保制度做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一、《物权法》对担保制度的修缮1.立法价值的转型先前的《担保法》明确限定担保财产、价值大小、实现担保的情形等等,力求通过此种法律限制达到保护担保人和债权人的目的;但实践中此类限制却常常反而成为权利的枷锁,不利于权利人主张权利。
《物权法》的立法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弊病,在诸多方面都变限制为灵活约定:法律不再过多干预,而由理性的当事人通过充分的意思自治予以约定,这样无疑能更好地起到保护当事人权利的作用,也更符合私法的法律价值追求。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抵押财产的扩展《担保法》第34条: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物权法》第180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 ——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以上具体财产种类变化不大,故不赘述。
关键在于各自的最后一条:《担保法》要求的是只有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才能用于抵押,而《物权法》规定只要法律不禁止即可以用于抵押;同时《物权法》也把财产范围从所有权扩大到了可以处分的财产权利。
可见《物权法》是真正体现了“法不禁止则可行”的原则,积极提倡担保物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担保物权发展。
物权法下的担保物权规定担保物权是指债务人为履行债务而将自己的财产作为担保直接向债权人提供的一种物权。
担保物权在金融和商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规定也十分重要,这些规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首先,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担保物权可以包括抵押权和质权。
抵押权是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以债务人的不动产作为担保物实行拍卖或变卖,将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清偿债务的权利。
与之相似的,质权是通过将动产交付给债权人作为担保物而设立的权利。
这两种担保物权的设立需要经过合法的契约约定,并依法登记,确保担保物权的效力和优先顺序。
其次,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实现和保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迟延履行的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并有权要求解除合同、要求支付违约金等。
同时,债权人还可以依法在规定范围内优先受偿,保护了担保物权的得以实现和保全。
这些规定为债权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增加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物权法还强调了登记制度的重要性。
物权登记是保障担保物权的必要手段,只有经过登记,担保物权才能对抗第三人。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的抵押权和动产的质权等担保物权的设立和变更都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减少了债权纠纷和经济风险,提高了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最后,物权法还对担保物权的保全进行了规定。
物权法规定了各种情形下担保物权的保全措施,如申请财产保全、申请设立临时性担保物权等。
这些保全措施为债权人追索债权提供了法律支持,维护了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物权法规定了违章担保物权和故意设定担保物权的无效性,保护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担保物权的合法、公正和公平。
总之,物权法下的担保物权规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促进了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法规条数内容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一般规定
170 担保物权的含义
171 担保物权适用范围及反担保
172 担保合同从属性以及担保合同无效后的法律责任
173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
174 担保物权物上代位性
175 未经担保人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法律后果
176 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
177 担保物权消灭原因
178 物权法优先于担保法
第十六章抵押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179 抵押权基本权利
180 抵押财产范围
181 浮动抵押
182 房地产抵押关系
183 乡镇、村企业的建筑物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
184 禁止抵押
185 设立抵押权
186 禁止流押
187 不动产抵押登记
188 动产抵押效力
189 动产浮动抵押登记
190 抵押权和租赁权关系
191 抵押期间转让抵押财产
192 抵押权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担保
193 抵押人的行为导致抵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减少时的处理194 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抵押权的顺位及变更
195 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方式和程序
196 抵押财产确定
197 抵押财产孳息
198 抵押财产变现后的处理
199 抵押权清偿顺序
200 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特别规定
201 抵押权实现的特别规定
202 抵押权存续期间
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
203 最高额抵押的概念
204 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主债权以及最高额抵押权转让205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变更最高额抵押的有关内容206 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确定事由
207 最高额抵押权适用一般抵押权相关条款
第十七章质权
第一节动产质权
208 动产质权基本权利
209 禁止出质的动产
210 质权合同
211 禁止流质
212 动产质权设立
213 质权人孳息收取权
214 质权人对质物使用处分的限制及法律责任
215 质权人妥善保管质物义务
216 质物保全
217 转质权
218 质权放弃及其他担保人责任承担原则
219 质权人妥善保管质物义务
220 质物保全
221 转质权
222 质权放弃及其他担保人责任承担原则
第二节权利质权
223 可以出质的权利范围
224 以汇票等出质的质权设立
225 质权人行使权利的特别规定
226 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权利质权设立和出质人处分基金份额、股权的限制
227 以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权利质权设立和出质人处分知识产权的限制
228 以应收账款出质的权利质权设立和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的限制
229 权利质权适用动产质权的规定
第十八章留置权
230 留置权的一般规定
231 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
232 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性
233 可分物作为留置财产的特殊规定
234 留置权人保管义务
235 留置权人收取孳息的权利
236 实现留置权的时间规定
237 债务人可请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
238 留置权实现
239 留置权与抵押权或者质权的关系
240 留置权消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