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3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一组别各有患者30例。
其中对比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则让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情况,临床效果还有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还有手术当中出血量的比较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对比组患者手术之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还有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6.7%,对比组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6.7%,两组存在显出差异。
结论: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手段对待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几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主动脉夹层;影响分析相比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本身具有降低对机体损伤、患者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在当前医学界当中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手术的标准术式,在临床当中被广泛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也被称为fts,对于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探讨式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以此作为基础对原来的常规措施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改良,最大程度的让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创伤应激降到最低,加快患者手术之后的康复速度[1]。
为了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我院的60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进行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共60例患有直肠癌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35岁,平均年龄(60.31±3.21)岁。
对着60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其中对比组的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为35岁,平均年龄(58.41±2.94)岁;实验组当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36岁,平均年龄(61.02±3.61)岁。
摘要: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引言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手术切除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但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因此,针对老年人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老年人直肠癌的病理生理特点1. 生理机能衰退: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如心脏、肺、肝、肾等,手术耐受能力较差。
2. 免疫力下降: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等。
3. 营养不良: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术后恢复。
4. 合并症较多: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手术风险较高。
三、老年人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
(3)进行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肿瘤分期、部位、大小等。
2. 手术方式(1)根治性手术:适用于直肠癌早期患者,包括低位前切除术、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等。
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确保肿瘤无残留。
(2)姑息性手术:适用于直肠癌晚期患者,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者。
手术目的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如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可行部分器官切除或造瘘术。
3. 术后处理(1)加强营养支持:老年人术后易出现营养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2)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引流液性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肉、关节等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1. 术前充分沟通: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风险、预后等,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张展强;余红兰;袁凯涛;冯伟东;余卫宁;石英英;石汉平
【期刊名称】《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1例80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41例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37例。
根治性手术31例,姑息性切除手术9例,仅行横结肠造瘘1例。
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9例顺利出院,2例死亡。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超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只要做到对患者全身各系统功能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监护,尤其是心肺功能的保护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控制手术创伤及手术时间,仍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张展强;余红兰;袁凯涛;冯伟东;余卫宁;石英英;石汉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J], 张德志
2.超高龄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处理 [J], 周红伟;胡承恩;秦立翚;徐建明;黄广建
3.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J], 施敏;林玲莉;岑嘉云
4.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处理 [J], 刘雅普;崔冰;宁宇;李奎
5.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J], 张展强;余红兰;袁凯涛;冯伟东;余卫宁;石英英;石汉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癌(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一、概念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二、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三.术前护理1.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 术前饮食及肠道准备术前三日进食流质,术前晚口服泻药、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遵医嘱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直至大便清水样。
4.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呼吸道准备(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心血管准备(控制血压)等。
5.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四.术后护理1. 做好各管路护理:正确连接,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
2.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的情况。
3.做好饮食指导。
手术当天禁食水,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遵医嘱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半流质、软食。
避免胀气、油腻、刺激性食物。
4. 注意保暖,保持病室安静,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抬臀、屈曲伸展下肢等,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情稳定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5.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保证患者舒适,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6. 做好安全管理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7. 肠造口的护理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讲解与演示更换造口袋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院期间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更换造口袋。
出现造口缺血、坏死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因术后排便方式的改变,影响自我形象,应更多关心与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五、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出现切口渗血渗液、造口出血、狭窄、造口回缩、脱垂等情况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根据病人情况调节饮食,术后宜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肠造口术后患者注意控制过多粗纤维及易致胀气的食物。
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谢绮雯 何雪梅 陈欣智 许剑敏(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020) 摘 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患者36例,行结肠造瘘术患者4例。
2例患者因诊断为肠梗阻而行急诊手术,其余全部患者行择期手术。
所有患者均采取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其住院期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及吻合口出现渗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在有效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对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能使患者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且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型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TypeⅡ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m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3.6,R735,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15-1424-02 作者简介:谢绮雯(1962-),女,大专,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结直肠癌是现今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伴随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1]。
目前在治疗上仍然以采用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因其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上的耐受性有限,使手术危险性及并发症出现率显著增加。
故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非常关键[2-3]。
为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我院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了专项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在癌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其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也同样影响着手术方式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其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影响患者的满意程度。
因此展开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研究探讨,旨在能够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配套护理干预。
关键词:腹腔镜治疗;直肠癌;临床护理研究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由于直肠位置太低,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易彻底,术后的复发率较高。
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直肠癌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有利于癌细胞在手术中的充分暴露,形成广阔的手术视野,因此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可以说腹腔镜已经成为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式。
关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分析以及满意度分析临床研究可知,其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学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对于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
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包括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时间的护理干预。
从直肠癌患者开始接受腹腔镜治疗方案之后,实现对患者的综合系统化护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患者护理而言,在术前护理,主要是要展开对患者的身心状况、生命体征、心理状况等的评估,确保患者已经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条件,由此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对于手术中的护理干预,一方面是要求能够引导患者进行术前的体位准备,另一方面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室环境。
在手术过程中要配合医生做好基础生命体征的记录和报告。
关于术后护理干预,主要是做好术后的护理评估,如针对于患者手术后的麻醉情况、术后疼痛等症状管理。
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80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和传统治疗组(cpm),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住院费用。
结果:①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②快速康复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64.25±4.79)小时,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72.38±4.13)小时,与对照组相比快速康复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p0.05)。
结论: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还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结肠癌直肠癌护理通过对108例结直肠癌患者恢复情况的比较,证明快速康复理念运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54例和常规治疗组(cpm)54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
术前未行辅助化疗,无严重心肺疾病、无免疫疾病、无消化道梗阻、无糖尿病,腹部ct等检查无明显远处转移的患者。
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fts组给予快速康复治疗理念:①术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减少患者因恐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②术前1天给予磷酸钠盐口服液清理肠道,并大量饮水,术前夜进食流质饮食,无需灌肠。
③术前4小时给予患者5%葡萄糖250ml口服。
④术前不留置鼻胃管。
⑤麻醉清醒后护士协助患者实施康复计划,每天应用双下肢梯度压力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帮助患者活动四肢。
⑥术后24小时患者由护士搀扶下地行走。
cpm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理念,术前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按专科护理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