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 格式:pdf
- 大小:187.57 KB
- 文档页数:3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王亮;张建富;王雅栋;刘书深【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年(卷),期】2010(004)008【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To retrospect 28 cases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uly 2006 to July 2009. All aneurysms were incarcerated within 24 hours through Yasargil approach. Microscope was used in the operations. Blocking parent arteries temporarily were used to prevent rupture of aneurysms. Results All aneurysms were clamped successfully. Aneurysm neck in 23 cases were patent, 3 cases were clamped and encapsulated ,2 cases were simply encapsulated. According to GOS ,26 cases got good recovery ,2 moderately disabled, and no severely disabled or death. Conclusion The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as good effect.%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经早期手术治疗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24 h内行动脉瘤夹闭术,全部病例均采用Yasargil入路,手术分离和夹闭动脉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同时采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方法预防和处理术中发生的动脉瘤破裂.结果所有动脉瘤均给予夹闭,其中瘤颈未闭23例,瘤颈夹闭+包裹3例,单纯包裹2例,按GOS评分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6例(92.9%),中残2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好.【总页数】2页(P95-96)【作者】王亮;张建富;王雅栋;刘书深【作者单位】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临床研究2.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3.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4.经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观察5.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157000摘要:目的:探讨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实施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06~2020.06的100例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分组法,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50名人员为一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一组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后一组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
结果:比对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情况显著较低(P<0.05)。
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经眶上外侧入路方式治疗,不仅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经翼点入路;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脉瘤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因素,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约占总动脉瘤人数的8成以上,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
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该疾病最常使用的手术方式,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同时对患者预后较好。
而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临床中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属于一种微创手术[2]。
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了不同入路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数据报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是2019.06~2020.06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50例患者。
前一组:76岁是最大年龄,50岁是最小年龄,平均(63.52±12.24)岁。
后一组:77岁是最大年龄,51岁是最小年龄,平均(64.54±12.27)。
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x2予以检验,计量资料t予以检验。
P<0.05差异显著。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2)病人充分认识此次研究的重要性,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自愿签署。
翼点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附20例分析)罗望池;黄胜平;李贵福;白小欣;朱吉祥;张迎光;林浩【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7(12)9【摘要】目的总结翼点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翼点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23个前循环动脉瘤资料,采用3D-DSA行术前及术后评价.结果 DSA复查19例,显示瘤颈残余1例.本组均恢复良好,无死亡,无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可有效用于治疗低级别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措施.【总页数】2页(P417-418)【作者】罗望池;黄胜平;李贵福;白小欣;朱吉祥;张迎光;林浩【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评价48例分析 [J], 李新文2.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J], 闫伟;陈高;牟朝晖;吴盛;凌晨晗;吴群;洪远;陈盛;蔡锋;张建民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附32例分析) [J], 程鹏;姚长义;王运杰;刘云会4.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J], 刘骥; 李正明; 蒋健; 章向成; 惠小波; 王晓东; 丁涟沭; 王晓燕5.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J], 王玉贵;李朝晖;郭永川;贾翊平;梁世鹏;刘德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
曹玉福;王瑞恒;徐龙庆;杨刚志;陈会荣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5(2)9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高,手术夹闭动脉瘤难度大.Yasargil翼点入路开颅,面神经额支的保护率为70%,术后颞肌萎缩时有发生。
作者对常规翼点入路进行了改良,使面神经的损伤概率降低,术后颞肌不萎缩现将颅内动脉瘤改良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总页数】3页(P411-413)
【作者】曹玉福;王瑞恒;徐龙庆;杨刚志;陈会荣
【作者单位】15410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5410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5410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5410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 [J], 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2.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分析 [J], 胡红旗
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 [J], 王政刚;王帅;张旭东;张卫宁;樊丰势;宫凡;程建业;齐洪武;赵亚鹏
4.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J], 亓树彬;田增民;于新;卢旺盛;王宏伟;刘锐
5.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J], 毛云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显微外科夹闭术,仍是处理脑动脉瘤重要手段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40~60岁常见,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据统计90%左右的颅内动脉瘤来自大脑前循环系统,颅内多发动脉瘤约占20%,且有多个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高于单发者。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有大约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的病死率为30%~35%,再次出血的病死率更高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尽管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发展迅猛,显微外科夹闭手术因其能有效夹闭动脉瘤,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仍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如何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同行们探讨的话题。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显微外科中有一定难度的术式。
Yasargil提出的翼点入路手术,一直以来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标准方法,由于其从头皮切口、手术骨窗、侧裂打开范围至手术有效操作空间依次缩小,存在着无效的组织结构暴露和破坏,切口也从最初的20 cm,经过各种改良,缩短至4 cm左右。
1.外侧裂分离侧裂分离技术是显微神经外科的基本功。
对大脑中动脉瘤以及一些颈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起始部,脉络膜前动脉或者颈内动脉分叉部),手术中需要打开侧裂。
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并不需要完全打开侧裂,只需要打开侧裂近端长10~15mm的部分。
某些情况下,需要向远端打开更多的侧裂以获得更好显露,来保证对近端载瘤动脉的控制。
如巨大大脑中动脉瘤,侧裂开放的范围通常从颈内动脉池到动脉瘤的远端。
典型的外侧裂浅静脉走形于外侧裂,引流入蝶顶窦或海绵窦。
大多数患者的额侧裂静脉和颞侧裂静脉主干可以辨认,分别引流额叶和颞叶的血流,因此侧裂的分离应该在额侧裂静脉和颞侧裂静脉之间进行。
在分离侧裂前,需要仔细观察外侧裂浅静脉的走形及属支,确定分离的解剖平面。
有时很难确定分离的解剖层面,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有助于鉴定额侧裂静脉和颞侧裂静脉。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王宏勤;朱权;李亚军;郑安潮;范益民;孙之洞;郝解贺【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34)001【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均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总页数】3页(P62-64)【作者】王宏勤;朱权;李亚军;郑安潮;范益民;孙之洞;郝解贺【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梨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分析 [J], 胡红旗2.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 [J], 曹玉福;王瑞恒;徐龙庆;杨刚志;陈会荣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 [J], 王政刚;王帅;张旭东;张卫宁;樊丰势;宫凡;程建业;齐洪武;赵亚鹏4.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J], 亓树彬;田增民;于新;卢旺盛;王宏伟;刘锐5.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J], 毛云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