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

近红外比值法在对流层航空遥感数据大气水汽

估算中的改进

王靓①②, 赵利民①③*, 赵艳华④, 谢勇①, 董建婷④, 刘景旺⑤, 余涛①③, 顾行发①③

①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100101;

②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01;

③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 北京100101;

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100094;

⑤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廊坊065000

*E-mail: zhaolm@https://www.doczj.com/doc/ff1284833.html,

收稿日期: 2015-03-22; 接受日期: 2015-06-16; 网络出版日期: 2015-11-16

民用航天“十二五”预研项目(编号: D030101)资助

摘要利用近红外波段大气窗口通道和水汽吸收通道辐亮度比值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是卫星遥感大气水汽估算的通用方法之一. 但对于对流层内的航空遥感水汽估算, 直接套用卫星遥感水汽估算近红外比值法会引入飞行平台到大气顶层水汽的影响. 根据航空遥感成像特征, 利用Modtran和热力学初始分析资料(thermodynamic initial guess retrieval, TIGR)大气廓线库数据, 分别构建入射路径上, 航飞高度到地表的水汽透过率与太阳到地表水汽透过率的对数之比G与航飞高度内大气水汽与整层大气水汽之比R, 以及入射路径上的航飞高度到地表的水汽透过率, 与出射路径上地表到入瞳处水汽透过率的对数之比H与太阳入射角 s的函数关系, 结合下垫面特征, 建立对流层航空遥感水汽估算模型. 以1614组TIGR廓线为输入模拟航飞入瞳处辐亮度, 利用本文模型估算对流层内大气水汽, 并与廓线数据直接计算值对比, 结果表明, 当航飞高度在1.0~7.0 km时, 模型估算值的总体精度为0.22 g/cm2, 且精度优于0.5 g/cm2的样本占总样本数95.30%. 利用2014年5月28日郑州上街航空遥感试验获取的影像进行水汽分布估算, 并与同步大气探空数据计算到的水汽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各样区估算值与探空值的RMS误差为0.16 g/cm2(12.8%), 且对下垫面覆盖条件的先验了解能够提高模型估算精度. 本文模型消除航空遥感飞行高度以上大气的影响, 增大了模型的精准度与适应性, 为热红外航空遥感数据实时大气校正提供了可靠的输入.

关键词大气水汽, 对流层, 航空遥感, 近红外比值法, 红外多角度航空相机

1引言

水汽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导致天气变化的主要要素. 在中/长波红外谱段, 水汽对电磁波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成为红外遥感大气校正需要剔除的主要因素. 利用遥感反演可以获得大气柱水汽含量的空间连续分布, 其主要方法包括差分吸收法(differential absorption technique, DAT)[1,2], 分裂

窗法(split-window technique, SWT)[3], 微波法(microwave techniques, MT)[4,5]以及近红外比值法(ratio technique, RT)[6,7]等. 其中由于RT法对载荷仪器噪声、大气及地表的变化具有较低的敏感性, 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卫星遥感水汽估算方法[8], 受到广泛应用.

热红外航空遥感大气校正的核心在于与飞行同步大气水汽信息的获取. 通过在热红外遥感器上加载-大气窗口通道(如860 nm附近)和水汽吸收通道(如940 nm附近), 可实现红外遥感数据的实时大气校正. 我国研制的红外多角度航空相机(multi-angular infrafred camera, MAIC)安装了4个谱段, 分别为B1 (0.845~0.885 μm), B2(0.915~0.965 μm), B3(10.3~11.3 μm)和B4(11.5~12.5 μm), 其中B1, B2波段能够用于估算地表到航飞高度的高分辨率水汽空间分布信息, 是提高MAIC应用潜力的重要手段. MAIC各通道光谱响应如图1所示.

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以内. 对于成像在对流层以上(10 km或更高)的航空遥感, 由于水汽含量在高层大气中极为稀少, 利用RT法估算水汽的过程与卫星遥感相似[9]. 但是为获取较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热红外航空遥感飞行高度一般位于2~5 km的对流层之内, 航飞高度之上的大气水汽不可忽略. 如果直接套用卫星遥感水汽估算中的RT法, 会额外引入航飞高度之上水汽吸收造成的影响, 从而高估地表到航飞高度之间的水汽, 降低大气订正精度.

RT法的核心参数为近红外波段大气窗口通道和水汽吸收通道入瞳辐亮度之比T w, 通过建立该比值与水汽的函数关系可以估算水汽空间分布. 但是在对流层内, T w与水汽的关系是随着航飞高度变化的. 选用1614条热力学初始分析资料(thermodynamic initialguess retrieval, TIGR)大气廓线数据, 包括陆地与海洋区域, 其中编号1~872为热带(tropical)廓线, 编号873~1260为温带(mid-lat1)廓线, 以及编号1261~1614为温带冬季与亚寒带夏季(mid-lat2)廓线. 利用Modtran4.0模拟MAIC在不同航高成像时, T w 随地面到航高水汽的变化规律, 如图2所示. 当航高在 5 km以上时, 航空器之上的大气水汽较为稀薄, 对太阳-地表-传感器路径上的水汽透过率贡献较小. 对于不同廓线数据, 入瞳辐亮度之比与水汽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 在散点图中的分布相对平缓稳定; 当航高在5 km以下时, 入瞳辐亮度之比与水汽的负相关关系开始减弱, 且不同廓线数据散点图的变化相对剧烈. 因此, 在利用RT法从对流层(尤其是5 km 以内的低空)航空遥感数据中估算水汽时, 必须针对太阳-地表-航空器的大气辐射传输路径特征进行算法修正, 以消除飞行高度变化对水汽估算精度的影响.

本文根据MAIC工程参数, 针对传统比值法在航空遥感水汽估算中的局限性, 结合大气辐射传输模拟软件Modtran4.0和TIGR大气廓线数据的垂直分层资料进行模拟, 建立考虑航空相机飞行高度及太阳入射角的近红外两通道比值法的对流层航空遥感水汽估算改进模型, 并利用模拟数据和实际航空遥感数据, 对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分析

. 图1 MAIC各通道光谱响应

图2 MAIC B2, B1通道入瞳辐亮度之比T w 与地面到航高

大气水汽关系散点图

2 近红外水汽反演原理

在1 μm 附近的近红外波段, 传感器在某一波长λ所接收到的入瞳辐射可简化为

sensor sun ()()()()(),p L L L λλτλρλλ=+

(1)

式中L sensor (λ)为传感器入瞳辐亮度; L sun (λ)为大气顶 层的太阳入射辐亮度; τ(λ)为太阳-地面-传感器路径透过率, 包含了传输路径上的大气吸收信息; ρ(λ)为地表双向反射率; L p (λ)为路径上分子与气溶胶的散射辐射项. 晴空条件下, 近红外波段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很小, 散射辐射L p (λ)的作用与(1)式右端第一项直接反射项相比, 可忽略不计[10], 因此(1)式可表示为 sensor sun ()()()().L L λλτλρλ=

(2) 令

_path surface sun =,T T T τ??w w

(3)

式中T w =L sensor (940)/L sensor (860), 为传感器入瞳处吸收

通道(940 nm 附近)和窗口通道(860 nm 附近)等效辐亮度之比; τw _path =τpath (940)/τpath (860), 为传输路径上的对应通道等效水汽透过率之比, 其中τpath (860)作为大气窗口通道透过率, 其值相对稳定且接近于1(图1), 因此τw _path 实际上能表征水汽吸收通道的路径透过率; T surface =ρ(940)/ρ(860)为传输路径上的对应通道等效地表反射率之比; T sun =L sun (940)/L sun (860)为对应通道在大气顶层的等效太阳辐照度之比. 研究发现[7,8,10], 860和940 nm 附近的地物反射率基本相等或成线性变化, T surface 相对稳定; T sun 根据大气层外太阳辐亮度计算获得. 因此水汽的透过率τw _path 就可以通过计算T w 得到,

进而由τw _path 估算大气水汽含量.

3 航空遥感近红外水汽反演算法

3.1 算法设计

τw _ss , 入射路径上太阳到地表的水汽透过率; τw_sz , 入射路径上太阳到MAIC 航空遥感成像高度Z 的水汽透过率; τw_zs , 入射路径上MAIC 所在高度Z 到地表的水汽透过率; τw_sm , 出射路径上地表到

MAIC 的水汽透过率; W , 整层大气柱水汽含量; W z , 地表到航高Z 区间的大气柱水汽含量

对940 nm 通道电磁波传输路径(太阳-地表- MAIC)上的水汽透过率τw_path 进行分段考虑(以下所涉及透过率均为水汽透过率), 可表示为入射路径上τw_ss 与反射路径上τw_sm 的乘积, 如下式: path __ss _.w w w sm τττ=? (4) 在入射路径中,根据辐射传输公式, 水汽透过率可表示为τw =exp(m h ), 其中m 为相对大气质量, 与传输路径及太阳入射角度有关, h 为水汽光学厚度, 与大气水汽的垂直分布有关. τw_ss 与τw_zs 取对数可得到

__ln(),ln()

w ss ss ss

w zs zs zs

m h m h ττ=

? (5)

上式可简化为G 函数, 与水汽垂直分布W v 以及太阳入射角θs 有关

__ln()

(,),ln()w ss v s w zs G W τθτ= (6)

(,)

__.v

s

G W w ss w zs

θττ= (7)

同理, τw_zs 与τw_sm 对数比值受到太阳入射角θs , 传感器观测角θo 以及地面到飞行高度水汽含量W z 的影响, 定义为H 函数, 如下式:

__ln()

(,,),ln()w zs s o z w sm H W τθθτ=

(8) (,,)

__.s

o z

H W w zs w sm

θθ

ττ= (9) 由(3), (4), (7)和(9)式可得

surface sun 1_.G H w w sm T T T τ?+=??

(10)

研究表明[11~13], 大气水汽透过率τw 和大气可降

水量关系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exp ,w z b W τ=-

(11)

式中b 0与仪器通道的中心波长和半波宽度以及波段

图3 (网络版彩图)航空遥感水汽估算模型参数几何关系

响应函数有关. 合并(10)和(11)式可得

surface sun 0exp (1).w z T T T b G H W ??=??-??+??

(12)

3.1.1 G 函数设计

定义参数R , 其含义为地表到航高Z 的水汽W z

与整层大气水汽W 之比

.z R W W =

(13)

计算1614条TIGR 廓线下R 值. 利用Modtran4.0模拟太阳入射角角为0°时, 不同观测高度(1, 3, 5, 7 km)下MAIC B1, B2通道的τw_ss 与τw_zs , 并由(7)式计算得到G (W v , 0). 分析G 与R 的关系, 绘制散点图, 发现二者表现为明显的幂指数形式(G =aR b ), 如图4所示.

G 不仅受到R 的影响, 还与太阳入射角θs 有关. 以TIGR 廓线为样本数据, 当航高Z 为3 km 时, 0°太阳入射角与60°太阳入射角下G 值的差异集中在[-0.02, 0.02], 该误差对水汽估算影响的敏感性分析见4.2节.

3.1.2 H 函数设计

H 函数为地面S 到航高Z 之间, 入射路径与出射路径上940 nm 水汽透过率对数之比, 如(8)式所示. 航空遥感主要以垂直下视成像居多, 本文仅考虑天顶观测(θo =0°)的情况.

不同航高, 不同廓线可计算出不同的W z , 将

图4 基于TIGR 数据绘制的G(W v , 0°)与R 关系散点图

TIGR 廓线数据输入Modtran4.0, 模拟1, 3, 5, 7 km 航高条件下的W z 值以及MAIC B1, B2通道的τw_zs 与τw_sm , 并由(8)式计算得到H . 模拟不同太阳入射角θs 条件下, H 与W z 的关系, 结果如图5(a)所示. 由图发现θs 对H 的影响非常显著: H 随着θs 的增大而增大, H (θs =10°)与H (θs =60°)的平均差值可达到0.4415. 可见对H 的估算必须考虑太阳入射角的变化. 水汽含量W z 的变化对H 的影响相对较小: 尤其当θs 小于50°时, H 几乎不受到水汽变化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计算H 时可考虑忽略参数W z 的影响, 特别针对低太阳入射角条件. 计算图5(a)中不同θs 时H 的平均值, 分析H 与θs 的关系, 结果如图5(b)所示. 发现二者表现为明显的二次方形式, 即H =c 1θs 2+c 2θs +c 3.

分大气模式考虑, 在太阳入射角为40°, 50°时, 忽略水汽含量的影响对估算H 所带来的误差主要集中在[-0.008, 0.008]以内, 在太阳入射角为60°时误差范围会增大到[-0.012, 0.012]. 该误差对最终Wz 估算造成的影响分析见4.2节.

3.2 对流层航空遥感大气水汽估算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 (12)式可写成 {}

0exp [(

)()1],w s z T b G R H W αθ=-+

(14) 其中,

surface sun ln(),T T α=?

(15) 1(),b G R R = (16)

2234().s s s H b b b θθθ=++

(17)

利用Modtran4.0模拟不同条件下MAIC B2与B1的入瞳辐亮度比值T w , 回归计算得到下垫面为植被(veg), 土壤(soil)条件下不同大气模式对应的α, b 0~b 4, 各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其中, 由于T surface 与 地物覆盖类型有关, 本文考虑了9类地物, 包括4类植被(针叶林, 落叶林, 草地, 混合植被)和5类土壤

(黏土, 粉砂土壤, 粉质黏土, 沙质土壤, 混沙土壤). 其他Modtran 模拟输入条件包括: 太阳入射角度为10°~60°; 垂直下视观测, 观测高度为1, 3, 5, 7 km.

4 航空遥感水汽估算误差敏感性分析

4.1 R 值估算误差敏感性分析

本文模型中, R 的估算误差直接影响到W z 的估算精度. 定义W z 估算误差δW 如下[14]:

()(),W W R R W R δδ=+- (18)

δR 为参数R 可能出现的误差, W (R +δR )与W (R )为利用(14)式分别在R +δR 和R 下计算得到的水汽含量. 计

算过程中选择如下典型条件: 1) 大气模式为Mid-lat1; 2) 地表覆盖类型为植被.大部分观测条件下, 入瞳辐亮度之比T w 集中在[0.2, 0.8], 本文设定T w =0.452(为所有观测条件下的平均值), 并选取太阳入射角θs 分别为20°和50°的情况进行分析(图6).

由图6可看出, 本文算法中δR 对δW 的影响较为显著: 典型条件下, 如果R 的计算误差δR =0.05, 则将

表1 回归计算得到的α, b 0~b 4

地表类型 大气模式 α b 0 b 1 b 2 b 3 b 4 R 2 植被

Troplical 0.17173 0.22297 -0.63000 0.00014 -0.00286 1.18203 0.982 Mid-lat1 -0.07448 0.23504 -0.59641 0.00015 -0.00333 1.37024 0.969 Mid-lat2 -0.04682 0.22260 -0.56863 0.00017 -0.00374 1.64628 0.955 土壤

Troplical -0.05877 0.17808 -0.57851 0.00017 -0.00348 1.84872 0.953 Mid-lat1 0.02454 0.20357 -0.55910 0.00018 -0.00385 1.88646 0.928 Mid-lat2

0.05475

0.17376

-0.51810

0.00022

-0.00502

2.63871

0.902

图5 H 与W Z 及θs 的关系散点图

图6 R估算误差引起的水汽估算误差

导致水汽产生0.12 g/cm2左右的误差. 算法受太阳入射角θs的影响并不显著: 当R=[0.1, 0.8], δR=[0.01, 0.2]时, δW(θs=20°)与δW(θs=50°)的最大差值为0.07 g/cm2; 以水汽比值R=0.45, δR=0.1为例, 当θs=20°时, δW=0.22 g/cm2, 当θs=50°时, δW=0.24 g/cm2, 两种θs 条件下水汽估算误差仅相差0.02 g/cm2. 同时, δW受到R的影响也较不显著: 以太阳入射角θs=20°为例, R 由0.1变化至0.8, δW的变化范围在0.1 g/cm2之内, 且随着R的增大, δW的变化更加趋于平缓.

模拟结果显示, 90%以上的T w值在[0.2, 0.8], 故上述对于T w=0.452时的分析仅显示了一个平均水平. 图7显示了不同T w下水汽估算误差的变化规律. 前文分析可知, 太阳入射角θs对δW的影响微小, 因此图7中δW为θs在5°~60°下δW的平均值. 可以看出, 在一定的δR误差条件下, δW随T w的增大而减小, 且这一变化的速度随δR的增大而增大. T w逆向表征水汽的高低, 因此图7说明水汽的估算误差将随水汽的升高而升高.

图7 不同T w条件下R估算误差引起的水汽估算误差

图7还可以作为估计不同条件下δR所造成的水汽估算精度的依据, 即可从图中查找不同T w, R及δR 下对应的δW作为水汽估算精度. 例如, T w=0.4, R= 0.5, δR=0.05时, 水汽估算精度可达到0.19g/cm2. 当δR0.05时, 本算法可保证在所有观测条件下水汽的估算精度优于0.7 g/cm2; 当δR0.1时, 水汽的估算最低优于1.0 g/cm2, 且仅当T w<0.3时水汽估算精度会劣于0.5 g/cm2, 而这也将是较为极端的潮湿大气条件.

4.2 G, H误差敏感性分析

G函数和H函数均由各自的显著因子经曲线拟合得到, 忽略非显著因子的影响会产生函数拟合误差, 进而导致W z出现误差. 水汽估算误差δW与G, H 计算误差的关系如下[15,16]:

2

22

2(ln)

(1)

w

y T

W

W x x

x b G H

α

δδδ

-

?

=?=-

??+

, (19)

式中x,y分别代表G,H或者H,G. δx代表对应项的

计算误差.

由3.1可知, 忽略θs的影响所带来G值的计算误

差主要分布在[-0.02, 0.02]. 假设δG=0.02, 考虑典型

条件, 设定T w=0.452, θs=30°, 得H=1.405. 代入(19)

式, 计算得到当G值在[1.0, 4.0]时, δG导致的水汽估

算误差在0.032 g/cm2以内, 因此G函数的设计可忽

略θs的影响.

同样地, 由3.1可知忽略Wz的影响H的计算误

差主要集中在[-0.012, 0.012]. 假设δH=0.012, 考虑

典型条件, 设定T w=0.452, R=0.8,得G=1.142, 代入

(19)式, 计算得到当H值在[1.0, 1.7]时, δH导致的水

汽估算误差在0.009 g/cm2以内, 因此H函数的设计

可忽略Wz的影响.

5算法验证

分别利用Modtran4.0模拟数据与MAIC航空遥感

数据对算法精度进行验证, 定义水汽估算误差如下:

real alg

2

__

RMS(),

Z Z

W W N

=-

∑(20)

式中W Z_real代表真值, 由探空廓线计算得到, W Z_alg代

表本文算法估算值, N为参与计算的样本数量.

5.1 Modtran 4.0模拟验证

利用Modtran4.0模拟MAIC B1, B2通道表观辐

亮度, 输入条件为: 1) 天顶观测; 2)θs∈[10°, 60°],

步长为5°; 3) 航飞高度Z∈[1 km, 7 km], 步长为1

km; 4) TIGR廓线编号1~1614. 根据本文中提到的算

法计算地表到航飞高度之间的大气水汽含量W Z_alg,

并与利用TIGR水汽廓线直接计算得到的水汽含量

W Z_TIGR进行比较, 如图8所示.

利用本文中的方法1~7 km观测高度下水汽的估

算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如图8(a), 整体RSM可达到

0.2243 g/cm2, 且估算误差小于0.25 g/cm2的样本占总

样本数的80.65%, 误差小于0.5, 0.8 g/cm2的样本分

别占总样本数的95.30%, 99.38%, 如图8(b)所示.

表2显示了不同条件下水汽估算误差的分布. 本

算法在水汽含量较小的情况下反演精度较高, 当水汽

含量小于3 g/cm2时, RMS小于0.25 g/cm2, 而当水汽

含量大于3 g/cm2时, RMS主要分布在0.3~0.4 g/cm2.

本算法中H函数是针对太阳入射角的校正项,

因此本算法水汽估算误差受到太阳入射角的影响较图8 (网络版彩图)航空飞行高度水汽模型估算值与探空廓线计算值对比

(a) 散点图; (b) 差值直方图

2 不同观测条件下的水汽估算误差

大气模式

水汽范围W Z (g/cm2) 太阳入射角θs (°)

0~1 1~2 2~3 3~4 4~5 5~6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Troplical 0.1170 0.1852 0.2469 0.2996 0.3549 0.4500 0.3171 0.2894 0.2831 0.2767 0.2719 0.2440 Mid-lat1 0.0975 0.1577 0.2461 0.3881 0.1558 0.1420 0.1385 0.1336 0.1266 0.0970 Mid-lat2 0.0876 0.1536 0.2972 0.1162 0.1063 0.1033 0.0991 0.0935 0.0728

小. 可以看到, 本算法在太阳入射角较大时, RMS较低, 而随着太阳入射角的减小, RMS反而有所升高.

本算法主要消除了水汽比值R对水汽估算精度的影响, 因此, RMS随R的变化并不明显, 且在大部分情况下, RMS均低于整体水平0.2243 g/cm2, 仅在热带模式下, R大于0.7时, RMS大于0.26 g/cm2, 这也与热带模式下水汽含量较高有关.

5.2 航空遥感试验验证

利用MAIC相机拍摄的地面影像验证该算法的实际应用精度. 试验区位于河南郑州上街机场附近(34°50.5′N, 113°16.3′E), 航飞区域内地形平坦, 包含城镇, 农田, 水体, 工业设施等典型地物. 选择晴朗无云时间段开展航空成像试验. MAIC航空成像的航高海拔为3134 m(对应地面高度3 km), 成像时间为2014年5月27日08:30(UTC), 2014年5月28日07:00(UTC), 计算得到测区内太阳入射角分别为48.8°和36.6°. 飞行过程中采用佳能5D Mark III同步获取真彩色影像数据, 几何校正后结果如图9(a).

飞行后在实验室利用积分球对MAIC相机B1, B2通道进行绝对辐射定标与非均匀性校正,得到飞行高度的通道辐亮度数据, 再利用同步POS数据对CCD扫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选择下垫面类型为植被(veg), 大气模式为中纬度温带(Mid-lat1). 由表1, α=-0.07448, b0=0.23504, 并算得G=1.1872, H=1.4493, 其中R=0.745,5月27日θs=48.8°,5月28日θs=36.6°. 将上述参数带入(14)式, 图9(b), (c)为利用本文算法计算得到的地面到飞行高度水汽的空间分布. B1, B2波段间配准误差导致水汽分布图仍表现出一定的地物纹理特征, 但总体而言,估算结果直方图分布较为集中(图10(b)), 5月28日像元均值为1.16 g/cm2, 标准差为0.23. 如果选择下垫面类型为土壤, 由表1及(14)式得到的水汽影像均值为1.35 g/cm2, 标准差0.23. 相同方法可得到5月27日选择下垫面类型为植被, 水汽影像均值为1.04 g/cm2, 标准差0.16(图10(a)).

试验中通过释放气象探空气球与飞行同步获取了测区内的大气参数, 包括温度, 湿度, 压力等垂直廓线数据, 5月27日数据采集时间为08:04~08:57 (UTC), 5月28日数据采集时间为06:44~07:33(UTC). 计算得到地面到飞行高度的大气水汽含量分别为1.12, 1.25 g/cm2. 将该结果作为真值, 与飞行区域水汽航空遥感估算平均值相差在0.1 g/cm2以内.

选取测区内17处样本区, 如图9(a). 其中编号1~8为小麦地, 编号9~12为草地, 编号13为裸土, 编号14为稀疏草地(草地与裸土混合), 编号15~17为建筑物(道路、房顶等不透水面). 1~12, 14号样区以MidLat1-Veg模式计算, 13, 15~17号样区以MidLat1- soil模式计算, 14号样区分别利用MidLat1-Veg, MidLat1-soil模式计算, 计算得到5月27日1~17号样本区水汽估算误差RMS=0.14 g/cm2(12.5%), 平均水汽1.05 g/cm2. 5月28日1~17号样本区水汽估算误

图9 (网络版彩图)MAIC航空遥感成像

(a) 试验区概况; (b)和(c) 5月27日、28日地表到飞行高度水汽分布

图10 飞行试验区水汽遥感估算结果统计信息

(a) 2014年5月27日; (b) 2014年5月28日

差RMS=0.16 g/cm2(12.8%), 平均水汽为1.32 g/cm2, 比利用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的水汽含量高出5.4%.

不同地物覆盖模式下, 各样区水汽估算精度统计结果如表3. 表中T surface=ρ940 nm/865 nm, 为实地测得的地物反射率光谱曲线经MAIC B2, B1光谱响应函数卷积后的两通道反射率比值, 稀疏草地的T surface为草地和土壤样区的平均值. 由表3可知, 小麦地、草地及裸土在各自下垫面模式的水汽估算结果较好, 样区RMS误差在0.172 g/cm2以内, 且水汽平均值与探空气球测量结果相差在±0.1 g/cm2之内. 稀疏草地样本区为草地与裸土的混合类型, 主要以草地为主, 故以MidLat1-Veg模式计算精度较高, RMS=0.18 g/cm2左右. 建筑区水汽估算精度较低, RMS误差可高达0.2133 g/cm2(17.1%), 5月28日样区水汽平均值高出探空气球测量结果13.3%.

如本文第2节所述, 近红外遥感水汽估算的基本假设是1 μm附近大部分地物的地表反射率随波长近似相等或成线性变化, 进而由T surface估算大气水汽. 事实上, 不同地物种类(尤其是植被与非植被), 其地表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会有所差异[17], 因此T surface值不仅包含了水汽信息, 还包括了地表覆盖类型差异导致的扰动, 从而引起水汽估算误差. 这说明RT水汽估算对于地物覆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具备地表覆盖的先验知识能够提高模型精度. 例如, 建筑区水汽估算采用了土壤模式, 但该区域内的T surface真实值比土壤区要低, 导致参数α产生误差, 进而导致一定的水汽估算误差. 这一现象在其他样本区也有体现: 例如将稀疏草地样本区的水汽估算模式调整为土壤模式时, 同样会高估T surface, 导致的5月27日水汽航空遥感估算RMS误差为0.18 g/cm2(16.4%), 5月28日RMS误差则达到0.33 g/cm2(26.6%).

6结论与讨论

利用对流层近红外波段航空数据估算水汽, 不仅可以获得详尽的水汽空间分布, 还可以通过调整飞行高度获得地表到不同高度处的水汽, 为热红外航空遥感的实时大气校正提供可靠的输入, 提高其在资源环境遥感, 卫星产品真实性检验等方面业务化运行的能力, 同时也为水文, 气象等领域相关研究

表3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近红外航空遥感水汽估算误差

日期

地物类型

(计算模式)

小麦地

(MidLat1-Veg)

草地

(MidLat1-Veg)

裸土

(MidLat1-soil)

稀疏草地

(MidLat1-Veg)

稀疏草地

(MidLat1-soil)

建筑物

(MidLat1-soil)

5月27日均值(g/cm2) 1.0357 1.0712 1.0372 1.1903 1.0204 1.0864 RMS (g/cm2) 0.1547 0.1080 0.1117 0.1716 0.1832 0.1476

5月28日均值(g/cm2) 1.1933 1.2058 1.3651 1.3416 1.5399 1.4157

RMS (g/cm2) 0.1720 0.1093 0.1381 0.1883 0.3319 0.2133 T surface 1.0045 0.9906 1.0168 1.0037 1.0037 0.9994

提供更为准确的对流层水汽分布信息.

本文基于近红外卫星遥感水汽估算原理, 结合MAIC通道特征, 修正了航空相机飞行高度以上的大气对对流层水汽估算的影响, 建立了对流层航空遥感水汽估算模型. 模型考虑了对流层内某高度水汽与整层大气水汽之间的比例关系, 并兼顾太阳入射角, 大气模式以及地表覆盖特征等的影响, 使近红外航空数据的水汽估算摆脱了飞行高度的限制, 增大了模型的适用性.

利用该模型估算对流层大气水汽含量需要底层水汽占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的比值R作为输入, R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水汽的估算精度. 一般情况下, R可利用相应地理位置和季节的探空廓线数据计算得到. 如果没有探空资料, 本文附录给出了利用TIGR探空廓线计算得到的不同航高和大气模式下R的取值. 当R的误差δR0.1时, 本文模型在大多数晴空大气条件下水汽的估算值优于0.5 g/cm2, 对于为潮湿的气象条件, 模型仍能保持优于1.0 g/cm2的估算精度. 利用实际航空遥感数据进行水汽估算与验证,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水汽估算结果平均RMS误差在0.16 g/cm2(12.8%)之内, 仅建筑区水汽估算精度相对较低, 28日RMS误差为0.2133 g/cm2(17.1%).

本文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适合对流层内不同航高, 不同大气模式以及多种下垫面条件下水汽的估算. 实际应用中, 根据对下垫面环境的先验了解, 有针对性地选择地物覆盖模式和大气模式, 再由表3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 可进一步提高水汽估算精度.

需指出的是, 本文在模型建立过程中, 下垫面类型主要考虑了植被与土壤两类. 对于人工建筑区域, 下垫面类型可用土壤模式代替且能保持一定的精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地表覆盖类型不断增多, 不透水面等人工覆盖类型已不容忽视, 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加入人工建筑地表下的水汽反演模式.

另一方面, 航空飞行高度Z决定了参数R的取值. 尽管本文附录里给出的R值查找表, 但该表中航高的步长为1 km, 限制了更多航高下水汽估算的灵活性. 在下一步研究中, 将考虑用航高Z作为核心参数建立改进模型, 进一步拓展模型的适用性. 与此同时, 本文模型只考虑了无云情况, 而低空云层对水汽含量的估算精度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还需在更多的大气和地表环境条件下开展航空遥感试验, 更加全面客观地验证模型精度.

致谢郑州上街MAIC航空遥感试验在董建婷、占文凤、佃袁勇、赵峰、白伟华、万玮等65人的通力协助下得以顺利实施, 在此深表谢忱.

附录: R值查找表

大气模式

飞行高度(km)

1 2 3 4 5 6 7

Troplical 0.339±0.087 0.575±0.108 0.725±0.092 0.824±0.074 0.890±0.060 0.934±0.041 0.963±0.024 Mid-lat1 0.350±0.091 0.589±0.110 0.745±0.093 0.848±0.069 0.913±0.049 0.952±0.032 0.974±0.019 Mid-lat2 0.351±0.087 0.598±0.105 0.756±0.093 0.855±0.073 0.916±0.054 0.951±0.038 0.972±0.027

参考文献

1Carrere V, Conel J E. Recovery of atmospheric water-vapor total column abundance from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around 940 nm-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airborne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aviris)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1993, 44: 179–204

2Bouffies S, Tanre D, Breon F M, et al.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estimate by a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technique with the polaris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arth reflectances (POLDER) instrument. J Geophys Res-atmos, 1997, 102: 3831–3841

3Ottle C, Outalha S, Francois C, et al. Estimation of total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ntent from split-window radiance measurements.

Remote Sens Environ, 1997, 61: 410–418

4Payne V H, Mlawer E J, Cady-Pereira K E, et al. Water vapor continuum absorption in the microwave. IEEE T Geosci Remote, 2011, 49: 2194–2208

5Chang A T C, Wilheit T T. Remote-sensing of atmospheric water-vapor, liquid water, and wind speed at the ocean surface by passive microwave techniques from the nimbus-5 satellite. Radio Sci, 1979, 14: 793–802

6Albert P, Bennartz R, Bennartz R, et al.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using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J Atmos Ocean Tech, 2005, 22: 309–314

7Kaufman Y J, Gao B C. Remote sensing of water-vapor in the near IR from EOS/MODIS. IEEE T Geosci Remote, 1992, 30: 871–884

8Sobrino J A, El-Kharraz J, Li Z L, et 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retrieval from MODIS data. Int J Remote Sens, 2003, 24: 5161–5182

9Menzel M K, King M D, Menzel W P, et al. Airborne scanning spectrometer for remote sensing of cloud, aerosol, water vapor, and surface properties. J Atmos Ocean Tech, 1996, 13: 777–794

10Gao B C, Goetz A F H. Colum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vegetation liquid water retrievals from airborne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J Geophys Res-Atmos, 1990, 95: 3549–3564

11Reagan J A, Pilewskie P A, Scott-Fleming I C,et al. Extrapolation of earth-based solar irradiance measurements to exoatmospheric levels for broad-band and selected absorption-band observations. IEEE T Geosci Remote, 1987, 25: 647–653

12Frouin R, Deschamps P Y, Lecomte P. Determination from space of atmospheric total water-vapor amounts by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near 940 nm: Theory and airborne verification. J Appl Meteor, 1990, 29: 448–460

13Halthore R N, Eck T F, Holben B N, et al. Sun pho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lumn abundance in the 940-nm band. J Geophys Res-Atmos, 1997, 102: 4343–4352

14Qin Z, Dall’Olmo G, Karnieli A, et al. Derivati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NOA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data. J Geophys Res-Atmos, 2001, 106: 22655–22670

15Jiménez-Mu?oz J C, Sobrino J A. Error sources on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ed from thermal infrared single channel remote sensing data. Int J Remote Sens, 2006, 27: 999–1014

16赵利民, 余涛, 田庆久, 等. HJ-1B热红外遥感数据陆表温度反演误差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 3359–3362

17胡秀清, 黄意玢. 利用940 nm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大气水汽的方法比较与应用分析. 气象科技, 2010, 38: 581–587 Improvement of near infrared ratio method in troposphere water vapor estimation with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data

WANG Liang1,2, ZHAO LiMin1,3, ZHAO YanHua4, XIE Yong1, DONG JianTing4, LIU JingWang5, YU Tao1,3 & GU XingFa1,3

1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Division,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3The Center for National Spaceborne Demonstration, Beijing 100101, China;

4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5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065000, China

Using near-infrared radiance ratio between absorption channel (940 nm) and window channel (860 nm) to estimate water vapor content is a common method to retrieve water vapor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For troposphere water vapor estimation with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data, ready-made near-infrared ratio method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between flight platform and the top of atmosphere. According to the aerial infrared camera image characteristics, using Modtran and TIGR data, define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1) R, the ratio between the water vapor content from surface to flight platform and the total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ntent; 2) G, the logarithm ratio between the water vapor transmittance from flight platform to land surface and the one from sun to

surface on the incident path; 3) H, the logarithm ratio between the water vapor transmittance from flight platform to land surface on the incident path and the one from surface to flight platform on the emergent path, and build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G and R, H and solar incident angle respectively, and considering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build troposphere water vapor content retrieving model. Modtran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is 0.22 g/cm2 in a camera height of 1–7 km, and precision less than 0.5 g/cm2 account for 95.30%. The measured data from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experiment in Shangjie, Zhengzhou on May 28, 2014 shows that the estimation error is 0.16 g/cm2(12.8%) compared with simultaneous balloon sounding data, and priori knowledge about underlying surface improves model precision. This paper eliminates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e above flight platform, increases model accuracy and adaptability, and provides reliable input for real-tim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troposphere,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near infrared ratio method, MAIC

doi: 10.1360/N092015-00020

一般的科技论文投稿模板

作 者1, 作 者2 (1.作者详细单位,省市 邮编;2.作者详细单位,省市 邮编) 摘 要:摘要内容.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200~300字.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引用参考文献;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的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除了无法变通之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括号说明.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1,Abstract :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要求250单词左右.时态用一般过去时,采用被动语态或原型动词开头.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不出现缩写.尽量使用短句) Key words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 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 作的意义.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 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 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 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 时,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出即可.在引言中 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 练.3、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 注释.4、引言要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1]. 作品来源:xxxx-xx-xx 作者简介:姓 名(出生年-), 性别,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姓 名(出生年-), 性别, 职称,学院 1 量的书写规则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使用黑斜体,只有pH 采用正体;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的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不能把化学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代表物质的符号表示成右下标,具体物质的符号及其状态等置于与主符号齐线的圆括号中. 注意区分量的下标字母的正斜体:凡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字母.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手写科技论文格式模板 手写2000论文格式模板

手写科技论文格式模板手写2000论文格式模板 科技论文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科技论文格式有利于实现学术的规范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手写科技论文格式模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手写科技论文格式模板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

科技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地格式

科技论文写作指南 (依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的相关内容改编) 返回 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 )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保证学术论文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科学性的内涵通常可分解为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比性和逻辑性。 (1)真实性 文案大全

论文必须内容真实,资料可靠。作者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科研设计缜密,努力避免技术性失误,并且客观地记述科研数据,尊重事实,不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随意取舍客观数据或歪曲结论。 (2)准确性 论文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应准确无误,其结论和评价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要求作者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精确记录;写作时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仔细推敲相近词在表述上的细微差别,力争把写入的内容准确到表述出来。 (3)可重复性 读者如采用论文介绍的技术和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获得与论文相同的结果和结论。只有在研究中真正揭示了研究对象的内部联系,并掌握了该对象的变化规律,才能保证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可重复性。这就要求作者科研设计必须合理,写作时要详细介绍必要的、关键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技术和方法,以便读者可重复出同样的结果。有了可重复性的成果,才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也才有确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可比性 论文的结果可与其他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已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先进性。这就需要设立对比观察,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观察结果。没有可比性的论文,其可行程度会大大降低。 (5)逻辑性 论文要求必须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论证的展开应符合思维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作者在选题、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不能出现违背逻辑学原理和规律的错误。 文案大全

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DOC格式, 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及实现 作者: 指导教师: ××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高工所在单位名称 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学科专业: 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年月 英文论文题目 By [作者英文]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学科门类或专业学位类别]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OC格式,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onth, Year DOC格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院系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或致。 作者签名: 日期: 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院系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遵守中国科学院有关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学位论文的副本,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DOC格式,

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3-国内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3) 2017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7年10月31日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目录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1-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1-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2-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2- 五、国际合著情况-3-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4-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5-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6-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1 -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 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6年CSTPCD收录自然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2008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为第 一作者的论文49.42万篇;收录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395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 为第一作者的论文6.71万篇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 农学183770 3 地学153775 4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120533 5 中医学111388 6 计算技术102686 7 环境科学97571 8 生物学97184 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6054 10 基础医学68235 2 计算技术29799 3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25108 4 中医学21727 5 农学21203 6 基础医学17311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6100 8 环境科学14922 9 生物学14217 10 地学14068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

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ff1284833.html,/ 补充材料二 Supplementary data 2 病理性α-SYN的化学修饰形式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Bioinformatics Datasets Related to Chemical Modification Forms of Pathological α-SYN i.在DLB病人LBs内,α-SYN的磷酸化修饰率达90%(而在正常脑内,生理性α-SYN的磷酸化修饰率仅4%)[1].α-SYN的丝氨酸残基-87(Ser-87)、Ser-125和Ser-129是主要的磷酸化修饰位点,而且Ser-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水平最高[2].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有助于稳定α-SYN的β-片层[3].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促进α-SYN进行纤维化聚集[3]. ii.在PD病人LBs内,α-SYN的氧化修饰水平不低于它的磷酸化修饰水平[3].首先,α-SYN的酪氨酸残基-39(Tyr-39)、Tyr-125、Tyr-133和Tyr-136是一组氧化修饰位点,氧化修饰方式是硝基化和羟基氧化[2].硝基化将弱极性的Tyr转变为强极性的3-硝基酪氨酸,α-SYN由此不能形成稳定的β-片层;羟基氧化将两个Tyr转变为一个Tyr同二聚体,α-SYN借此形成分子内、间交联物[4,5].其次,α-SYN的蛋氨酸残基-1(Met-1)、Met-5、Met-116和Met-127是另外一组氧化修饰位点,氧化方式是巯基氧化[2].巯基氧化将Met转变为刚性和极性均较强的亚砜和砜,从而弱化了α-SYN的β-片层[6,7].再次,DA及其氧化代谢物(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以及多巴醌、5,6-二羟基吲哚、5,6-吲哚醌等DA衍生物)广泛地共价结合于α-SYN[2,3,8].这种非特异性氧化修饰方式干扰DA及其氧化代谢物在生理状态下特异地非共价结合于α-SYN,并且进一步干扰α-SYN形成β-片层[9-11].蛋白质氧化修饰促进α-SYN进行非纤维化聚集[2].iii.在PD病人LBs内,Ub通过赖氨酸残基-63(Lys-63)共价结合于α-SYN的2个泛素化修饰位点,即,Lys-10和Lys-12[2].Ub与α-SYN一样也是LBs的特征蛋白质成分[8].Ub在LBs内的存在形式是Ub 单体、2分子Ub单位(一个Ub的C末端甘氨酸残基的羧基与另外一个Ub的Lys-48的ε-氨基通过异肽键形成的二肽)乃至多分子Ub单位(或Ub链).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促进α-SYN进行纤维化聚集[12].在DLB 病人LBs内,Ub样蛋白质修饰物(Ub-like protein modifiers,ULMs)异构体SUMO1(small Ub-like modifier 1)以类泛素化(sumoylation)修饰方式结合于α-SYN的N端某个Lys-(可能是Lys-102)[13];在PD病人LBs内,ULMs异构体NEDD8(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以同样方式结合于α-SYN的相同氨基酸残基位点[13].蛋白质类泛素化修饰促进α-SYN进行纤维化聚集[2,3].iv.在DLB病人LBs内,α-SYN在天冬氨酸残基-115(Asp-115)、天冬酰胺残基-122(Asn-122)、Asp-119、Tyr-133或Asp-135位点被物质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有选择地截断[2,3].分子断裂使α-SYN失去了C 端部分氨基酸序列,α-SYN由此减弱了分子伴侣活性和蛋白质结合作用.这种蛋白质化学修饰形式促进α-SYN进行纤维化聚集[2]. v.在PD病人和DLB病人LBs内,α-SYN通过酶促催化反应形成分子内、间交联物[14].可溶性组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 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大学生科技论文格式模板

大学生科技论文格式模板 1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 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 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 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NewRoman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 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words)。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 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words”,用小 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words”后空 一格,用小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 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 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 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 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 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 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 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例: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ALEXANDER N.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M].Oxford:Blackwell Business,1997 .日本税法[M].战宪斌,郑林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M]//许厚泽,赵其国.信息技术与应用.,於方,蒋红强,等. 建立中国绿色GDP 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C]//潘岳,绿色GDP 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35-42. 黄祖洽.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 :N, MYERS H. European Retail Expansion in South East Asia[J].European 1999,34(2): 45-50.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 2000-11-20 (15).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 道与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https://www.doczj.com/doc/ff1284833.html,/periodical/qbxb/qbxb990407.htm. 奚纪荣,邱志方.武略文韬:军事知识趣谈[M/OL].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13]杜莲.“9·11”事件影响英国出版news/20010929/200109290016.htm. 英文作者姓名全部 用大写字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