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精讲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65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8.1 大纲要求8.2 大纲详解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及衡量指标1.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2.二元经济结构的衡量指标(1)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或收入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
它反映每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一般来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
(2)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是指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二元对比系数理论上处于0到1之间。
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反方向变动,这就是说,二元对比系数越小,二元性越大;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性越小。
(3)二元反差指数二元反差指数是指工业或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
二元反差指数的取值范围理论上也处于0到1之间。
二元反差指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正向关系。
【例题8.1】下列关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B.二元经济结构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结构C.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国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结构D.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并存的结构【答案】C【考点】二元经济结构【解析】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原因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主要表现(1)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2)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3)城乡收入差距拉大;(4)城乡消费水平悬殊。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1 大纲要求1.2 大纲详解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1)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从人类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构想未来的理想王国,而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动力规律的深刻分析,从中发现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物质因素,从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发现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特征。
(2)科学社会主义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认识未来社会,并不是为未来社会提供一个详细的建设方案,或提供一个完整的描述。
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人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人才能成为自由人。
由这些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是由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因而,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
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强调生产力的首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提高社会成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而且是社会成员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