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师大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放大倍率测定实验论文

东北师大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放大倍率测定实验论文

东北师大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放大倍率测定实验论文
东北师大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放大倍率测定实验论文

光学设计实验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学生姓名:张耀程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物理学院 所学专业:公费师范

中国·长春 2014年 6月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摘要:本文主要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学习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了解助视仪器的视角放大率和测量方法。 关键词: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率、凸透镜。

引言: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本文实验目的:1、测量各个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理论计算出其放大倍率 3、实验测量放大率。

1.实验原理

1.1望远镜原理

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图一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一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

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M 可近似地写成

00l l

tg tg M e ==

αα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 ”Q ”

在实验中,为了把放大的虚像l与l0直接比较,常用目测法来进行测量。对于望远镜,其方法是:选一个标尺作为被测物,并将它安放在距物镜大于1.5米处,用一只眼睛直接观察标尺,另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看标尺的像。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标尺和标尺的像重合且没有视差,读出标尺和标尺像重合区段内相对应的长度,即可得到望远镜的放大率。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M=f1'/f2=-(f1'/f2')

望远镜放大倍率的测定方法1:组装好物镜与目镜,移动物镜与目镜的距离使得看远处

的时候能看到清晰地像,从明视距离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的方格纸,从目镜中看到的方格行数n1与肉眼刚好能分辨的方格行数n2,放大倍率M=n2/n1

望远镜放大倍率测定方法2:撤掉物镜,在物镜的位置放一高为H1的光源,光源通过

目镜在原物镜所在处成的像高H2,M=H1/H2.

1.2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共轴组成,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如图五所示,实物PQ经物镜L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 e的物方焦点F e的内侧,再经目镜L e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即放大率:M=-25cm×△/(f1'×f2'),其中△是物镜像方焦点F1'到目镜物方焦点F2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

视差法测显微镜放大本领:保持物镜距标尺比较近的前提下前后移动目镜,使通过显微镜能清晰的看到短尺的像。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标尺的像,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直接看标尺上的游标,读出标尺上两游标之间在标尺像上的距离L1,然后再读出实际两游标之间的距离L。得放大率M=L1/L。

1.3 透镜焦距测定

用自准直法测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的焦距,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

称位置上。光的可逆性原理:当光线的方向返转时,它将逆着同一路径传播。借此原理可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用“平行光”透过凸透镜成像与像方焦距”的原理利用太阳光测定焦距较小的透镜的焦距。

2.实验内容

2.1 测量透镜焦距

当透过透镜看平面镜中钉尖与钉尖的像反向重合,并且不随人眼晃动二分开时透镜1的位置与钉的位置分别为116.00cm 、95.50cm.由此得出透镜1的焦距为f1=116.00cm-95.5cm=20.5cm

利用太阳光测 得凸透镜2与凸透镜3焦距分别为f2=4.0cm,f3=2.0cm

2.2望远镜组装与放大倍率测定

目镜 f 1'=20.3cm 物镜 f 2'=4cm 目镜与物镜间距X=20.3+4=24.3cm

实验值1:肉眼看到格数:16格 通过望远镜看到个数:3.2格 M=16/3.2=5(倍) 实验值2:H2=15mm H1=3.0mm M=H1/H2=5(倍) 理论值:

M 理论=-f 1'/f 2'=-20.3cm/4.0cm=-5.1 实验误差:μ=(M -M 测量)/ M=(5.1-5)/5.1=1.9﹪

2.2组装已知放大倍率的显微镜并测定放大倍率与已知放大倍率比较

目镜: f 1'=2.0cm ,物镜f 2'=4.0cm 用以上两个透镜组装放大倍率为30倍的显微镜 由公式M=-25cm ×△/(f 1'×f 2')得△

=9.6cm

4.0cm

放大倍率实验值:L=0.049 L0=1.5 M=L0/L=30.612

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

μ=(M-M平均)/ M=(30.7-30.0)/30.0=2.3﹪

同理测得成品未知放大倍率望远镜放大倍率 M=-0.54/0.2=2.7

3总结与反思

3.1因为此次实验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实验的原理有了正确的理解,所需计算的参数公式也提前推导出,不占用实验的时间推导公式,因而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确保实验能当堂完成。所以说实验前的充分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3.1这次实验读数极其需要细心。实验过程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认真的态度。实验对眼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实验技巧性上比起其它实验也要强,做起来比较辛苦,所用的时间也比较长,需要一定程度的熟练使用光学仪器才能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效率。

3.3实验中需要自己推到一些公式,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中具有自己设计仪器并加以验证的环节,具有探索性,十分有趣,也启发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

1、《光学教程》,姚启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4版;

2、《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李秀燕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二

版;

3、《大学物理实验》,胡险峰,雍志华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学习目标】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 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 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 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 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 (2)显微镜 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物理实验》中活动4.8 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3.典型例题 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如何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1.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hkais 2008-07-04 23:59:17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可以在下面这个论坛上面找,就有相关的制作文章。 望远镜论坛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的研究与制作及二手交易的论坛... 镜之家--望远镜论坛 2.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gm807 2008-08-23 11:48:38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1.仪器的准备 望远镜实验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显微镜实验 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2.望远境步骤 自组望远镜 (1)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为d1); (2)观察者用一只眼睛观察望远镜视场中标尺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直观标尺的长度d1。 (3)求出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计算出的放大率作比较。 3.显微境步骤 (1)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2)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3)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4)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3.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黄燕 2008-08-13 16:32:05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1,比较各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设计出测量焦距的光路,并测量出实验提供的所有透镜的焦距,从中选择出适合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 2,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的透镜组成望远镜 3,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2)掌握构建望远镜的光路和元件。 (3)测试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二、原理概述 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用来把远处物体的观察视角放大的仪器(望远镜所成像对人眼的视角大于物体本身对人眼的视角),由于物体位于距物镜很远的地方,故望远镜只能起到把物体拉近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线放大倍数通常小于一,而视角放大倍数是大于一的。如(图2-1)所示,物镜把远处物体成像在像方焦点附近(外侧),为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目镜进一步把此实像放大为虚像,以提高其观察视角。由前述可知,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是大致重合的。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Δ=0。当用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量。一般研究,可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不难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相关内容 P379-384)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2 '1D D f f -=-==ωωΓ (2-1) 式中1'f 是物镜像方焦距,2'f 是目镜像方 焦距,D 为入瞳直径(也是物镜孔径),'D 为出瞳直径。 当物镜和目镜都为正焦距(0,0'2'1>>f f )的光学系统时,如开普勒(Kepler)望远镜, 则放大率Γ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当物镜的焦距为正(0'1>f ),目镜的焦距为负(0' 2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本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这个核心内容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自制水滴显微镜,以进一步理解其成像情况及原理。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已由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的过程,但成像规律尚不熟练。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更是难于理解。自制水滴显微镜实验能有效克服学生对本节学习存在的障碍,从而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初步认识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人类探索宇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自学和直观教学法。 学法:釆用模拟方法,发现方法,对比方法,训练法等形式学习。 六、教学资源: 教师使用:望远镜各两个、学生用显微镜、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学生分组:焦距50mm、300mm,焦距-75mm的凹透镜各一个(两人一组)、喜之郎圆形果冻外壳(或圆形中药丸和药粒外壳)、白纸、滴管一支、头发丝、一片树叶、每组望远镜一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的出土远在古代,天性好奇的人类就产生了认识宇宙的浓厚兴趣。今天我们是借助什么工具来认识遥远的宇宙?又是借助什么工具来观

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指导书_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2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45×)、中倍(8×或10×)、低倍(2.5×、3×或4×)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4×、5×、10×、15×等)。 2.望远镜实验:25×水准仪、平行光管、1×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nSinU λδ61.0= 式中:λ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 为物镜数值孔径(NA )。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 500NA<Γ<1000NA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如取用高倍目镜得到比有效放大率上限更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薄透镜焦距测量及自组显微镜、望远镜

薄透镜焦距测量及自组显微镜、望远镜 【学习重点】 1. 了解和掌握透镜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 2. 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仪器用具】 1.5米光具座、透镜夹持架、凸透镜三个、半透半反镜、平面镜、分化板、钨灯光源 【预习重点】 1. 自准法测量透镜的原理 2. 位移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4. 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定义及测量中如何运用的 【背景知识】 1.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它在平行光管和测量望远镜的调整、测量球面和非球面的面型以及测量透镜或光学系统的焦距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是几何光学实验中经常采样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无限远的物经 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准直技术在光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 得处于无限远的物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 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身产生一个位 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通 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 距。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 示。当物y 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 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透 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2. 位移法又称贝塞尔法或二次成象法。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选定物象间的距离A 。 如果透镜在这个距离间能有两个成象位置,两个成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 。 A d A f 4'2 2-= 从理论上可知,只要'4A f >, 上述公式都成立,在实验之前思 考一下,在实验中这个条件还成 立吗?如果不成立,原因是什 么? 3.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 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 微小目标的工具,光学显微镜根 据具体用途可分为许多种类,在 图1 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焦距 图2 位移法测量透镜焦距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tan 'tan ωω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T o '=' e f f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 o o T e e f f y f f y Γ= ==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察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所示:

0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助视光学仪器,是观察或测量时常用的仪器,它们有时也是其他一些光学仪器(如分光计等)的重要组件。因此,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能为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的目标,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增大被观察物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两者的光学系统比较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中间像,再通过目镜来观察。两者对物体的放大能力都是通过视放大率来表示(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关心放大率的大小,不考虑其符号)。 望远镜(telescope)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图 图1所示的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这称为视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 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常抓不懈的主题,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意味着安全的生产就是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提升战斗力的基础和保证,就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笔者认为,施工企业要抓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用“显微镜”控安全,就是要仔细排查现场施工安全隐患,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小、做细、做到实处,不忽略任何蛛丝马迹,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轻视任何细小环节。要从小事和细微处入手,不以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不为,也不以破坏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为之,高度重视每一个细小的隐患,往深处想,往细处做,因此,安全小事都要“小题大做”,任何小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它存在隐蔽性,往往容易麻痹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更需要花大力气、动真功夫、用“显微镜”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将不易察觉的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用“放大镜”控安全,就是要善于把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任何细小问题及坏现象无限放大,举一反三,放开来想,往宽出做,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对安全生产发现的问题,要尽量把安全生产隐患剖析得渗透一

些,把问题产生的后果尽量放大一些,把预案措施拟订得细致周到一些,把处理隐患的手段做得更实一些,自己放大问题,自己提醒自己,从而让我们时刻保持敬畏心态,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状态,促进我们更快、更好、更实地处理安全隐患。 用“望远镜”控安全,就是要我们对安全生产有超前的风险意识,对每个项目的施工季节和环节都要提前设防将来存在的风险源,仔细深入排查隐患和风险点,培养一种自觉朝远处想,保持长久安全生产的意识。倘若超前考虑往往能以最小的成本,把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期。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一些员工没有超前意识,视细小隐患为无大碍、麻烦的习惯性违章,久而久之,安全生产中的“小事”酿成了“大祸”。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员工都要牢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登高望远,养成朝前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于人们缺乏风险防范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对近在眼前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最终酿成“大祸”。而用“三镜”管理理念管控安全正是解决安全隐患的利剑,能让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和认识上高度重视,警钟长鸣,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久生产及稳定生产,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 显微镜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是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2、了解视觉放大率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1/10mm分划板F、显微物镜L0(焦距f0=1.5cm)、显微目镜Le(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焦距f e=1.25cm)、读数显微镜架SZ-38、二维调整架SZ-07(2个)、底座4个。

【实验原理】 由于人眼分辩能力的限制,在观察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时,分辩不清物体的细节。为此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增大对眼的视角。仪器增大视角的能力用视角放大率来描述。若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实际是物体的像)的张角为φ,不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察物体的张角为ψ,则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ψ ?ψ?tan tan ≈=M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所示,它的物镜L0和目镜Le 都是会聚透镜。被观察的物体y1位于物镜前面一倍焦距f 0和二倍焦距之间,经 物镜L 0后成倒立放大实像y 2,y 2应成像在Le 的第一焦点f e 之内,经 过目镜Le 后成一放大的虚像y 3。y 3应该位于人的明视距离处。为了 适合观察近处的小物体,显微镜物镜L 0的焦距f 0应该选取比较小, 一般在12.5-30.0mm 左右。目镜主要作为放大镜,观察中间像y 2。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和物体在明视距离处对 图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复习课程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组合于其它实验装置中使用,如光杠杆、测距显微镜、分光仪等。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调节使用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为正确使用其它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Ⅰ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望远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 1.光学仪器的角放大率 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物体,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物体对眼睛光心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cm 25处相距为005.~007.mm 的两点。此时,这两点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最小分辨角。当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对眼睛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眼睛将无法分辨。因而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来增大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角放大率m 表示,其定义为: Φψ≈Φψ=tg tg m ………………………………(1) 式中Φ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ψ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处的成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由于视角的角度值很小,故在具体计算是常用它的正切值予以替代。 图(1) 凸透镜放大的示意图 以凸透镜为例,如图(1)所示:L 为凸透镜,被观测物AB 长为y 1,距眼睛为D 时,y 1对眼睛的视角为Φ。当物体置于透镜焦平面以内的位置时,可得放大的虚像''B A ,

像长为y 2 。调整物距u,使像到眼睛的距离为明视距离D,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为ψ。则此凸透镜的放大率为: m tg tg y D y D y u y D D u ==== ψ Φ 2 1 1 1 (2) 当透镜焦距较小(即u f ≈)时,则 m D f cm f ≈=25 (3) 由上式可见,减小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增大它的放大率。凸透镜是最简单的放大镜。式(3) 就表示放大镜的放大率。由于单透镜存在像差,它的放大率一般在3倍(3?)以下。为提高其放大率并保持较好的成像质量,常由几块透镜组成复合放大镜。复合放大镜的放大率仍由式(3)计算,式中f代表透镜组的焦距,其放大率可达20?。 2.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可以用来观测远处的物体。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焦距较长的透镜为物镜。由于被观测物体离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焦距(f u2 >),通过物镜的作用后,将在物镜的后焦面附近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此实像虽然较原像小,但是与原物体相比,却大大地接近了眼睛,因而增大了视角。然后通过目镜将它放大。由目镜所成的像可在明视距离到无限远之间的任何位置上。 望远镜的放大率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对目镜所张视角与物体在实际位置所张视角之比。但由于物距远比望远镜筒的长度大得多,它对眼睛或目镜所张视角实际上和它对物 镜所张视角是一样的。如图(2)所示,图中L o 为物镜,其焦距为f o ;L e 为目镜,其 焦距为f e 。当观测无限远的物体(∞ > u)时,物镜的焦平面和目镜的焦平面重合,物体通过物镜成像在它的后焦面上,同时也处于目镜的前焦面上,因而通过目镜观察时,成像于无限远。此时望远镜的放大率可由图(2)得出 e o o e f f f y f y tg tg m/ ) / /( ) / ( / / 2 2 = = Φ ψ ≈ Φ ψ = (4) 由此可见,望远镜的放大率m等于物镜和目镜焦距之比。若要提高望远镜的放大率,可增大物镜的焦距或减小目镜的焦距。 图(2)简单望远镜的光路图 当用望远镜观测近处物体时,其成像的光路图可用图(3)来表示。图中u v 11 ,和 u v 22 ,分别为透镜L o 和L e 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Δ是物镜和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在实用望远镜中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由图(3)可得

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

实验设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一) 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间的焦点,称"象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象方焦平面"。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三)凸透镜的五种成象规律 1.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象; 2.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象; 3.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象; 4.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象方不能成象; 5.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象方也无象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象。 三、光学显微镜的成象(几何成象)原理只有当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不小于某一值时,肉眼才能区别其各个细部,该量称为目视分辨率ε。在最佳条件下,即物体的照度为50~70lx及其对比度较大时,可达到1'。为易于观测,一般将该量加大到2',并取此为平均目镜分辨率。物体视角的大小与该物体的长度尺寸和物体至眼睛的距离有关。有公式y=Lε距离L不能取得很小,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尤其是眼睛在接近调节能力的极限范围工作时,会使视力极度疲劳。对于标准(正视)而言,最佳的视距规定为250mm(明视距离)。这意味着,在没有仪器的条件下,目视分辨率ε=2'的眼睛,能清楚地区分大小为0.15mm的物体细节。在观测视角小于1'的物体时,必须使用放大仪器。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三)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精51 赵诣 200501048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ω ωtan tan ' = 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 y f y f y e o ' '='='''= 'ωωtan ,tan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e o T f f '' =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y y f f f f e o e o T ' '='='= Γ'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