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

尊敬的各位(可加上来访者单位、地方) __ 的领导、各位____来宾:上午(下午)好!

欢迎您参观江南大学科技馆。我是今天的学生讲解员。

江南大学科技馆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11月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展馆的布局大致为:四周区域以展板和实物展品、沙盘模型等为主要展示形式,展馆的中心圆岛则采用了弧形宽银幕放映和多点触控屏系统的多媒体展示形式。整个科技馆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展示内容,向各位充分地展示了江南大学自建校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各项科研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本科技馆按展示内容共分为前言、学校总体科研成就、各学科典型科技成果介绍三个部分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正式开始今天的科技馆之行。

首先是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从学校的科研地位、学科特点、科研总体情况等方面,突出介绍了我校自“十一五”以来取得的科研成就;我们也可以看到自2001年新的“江南大学”成立以来,教育部、国家轻工联合会、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等各级领导对我校各项事业,包括科研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还能在《科技大事记》中看到,自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以来,我校在科研事业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其中我们看到:

1985年10月,我校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无锡酶制剂厂共同研制的黑曲糖化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9年12月,金其荣老师与安徽生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明的一种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的制备方法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证书……

了解过这些,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第二部分是科技成就部分集中展示我校近年来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实力。其共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科研项目篇,“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了6项973计划,其中“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是以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我校陈坚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杰青获5项资助。主持参与了9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近两年获得8项资助。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主题项目1项。

(过门衔接语,用于把参观者视线引到第二块展板——基地建设篇)

“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校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

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大家都知道,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

社会服务篇,“十一五”期间,累计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50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 5.8亿。“十二五”开局至今,两年来已签订横向科技合同226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4.99亿。科技成果转化覆盖全国,及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学校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建立政产学研载体,先后组建了杭州

江南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义乌虚拟联合研究院、江南大学汕头轻工技术研发中心、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平台。学校科研成果70%实现了产业化。

第四板块科研经费篇,我校“十一五”以来每年科研经费增长情况。2012年总经费达到4.4亿,其中纵向2.0亿,横向2.4亿。

第五板块科技成果篇,“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2012年新增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我校历史新高。其他部省级科研奖励近300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创历史新高,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我们学校2010年专利申请授权量居江苏高校第一,并被教育部评为“在科技奖励和知识授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可以说,我校目前每天就有三项发明专利诞生。

(第六板块)学术交流篇——我校目前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达11.4%;拥有全球首家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十强院校“江南大学北美学院”,以及食品营养与纳米技术、食品安全加工等国际联合实验室。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活动,已逐步成为食品、工业生物技术、工业设计、轻纺等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引到弧幕放映区……)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下面占用各位几分钟时间,观看一下我们制作的我校科研情况介绍的影片,从而使各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我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引到项目成果展区,过渡性衔接语自由发挥……)

第三部分是科研成果部分采用实物、模型、展板等形式,分别展示了我校理工类学科最新的代表性科研成果。这里展示的所有科研成果,均为各院系已经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典型成果,这些成果无论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产业化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展馆内设置的接机成果展示以学院划分,依次为生工学院、食品学院展区、化工学院展区、理学院展区、环土学院展区、医药学院展区、纺服学院展区、机械学院展区、物联网学院展区等九个学院的展区。

生工部分讲解词

欢迎来到生工展区,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近几年的科研成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学科源远流长,为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评比中,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一。生物工程学院围绕食品、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力,在研一大批国家973、863、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发明奖、进步奖5项,科研成果50%转化为生产力。学院建有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无锡)、国家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此领域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从2006到2012年生工学院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及专利成果),

比如2006年获得国家进步二等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它提出和发展七大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策略,应用于多个生物产品的发酵过程,实现产业化,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谷氨酸双结晶绿色制造技术,形成了以“谷氨酸双结晶”为核心的绿色制造工业,具有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材料消耗低,废水总量少的优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谷氨酸产业的高效无废制造。

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发酵生产和应用,通过对四种关键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工艺的酶法替代,实现产业化,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获973项目资助的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它以危害物产生途径和转化规律为发展理论,建立了危害物高校检测基础研究体系,并以此解决了三个关键性科学问题。

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微生物氧化还原酶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关键技术,该项技术成果已在多家国内外公司进行技术与产品应用,并证明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生物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2010年荣获江苏省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工业微生物生理特性与代谢功能研究与应用,通过一系列手段加深了对工业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理解,强化了工业微生物代谢能力的调控并成功应用于多个生物产品的产业化。

最后一个是荣获2010 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研进步奖的系列微生物多糖的高粘度发酵关键技术,该技术应用到多种微生物多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产品产量、底物转化率与生产强度,降低了发酵能耗。

接下来请随我们参观……

食品学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注重夯实科学研究基础,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计570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体计划项目近40项;总到位科研经费4亿元,共获国家和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共11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890

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19项。共发表26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共收录868篇,科研实力雄厚。

学院共有9个科研机构,分别是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功能脂质与健康研究中心。我们首先可以看到《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它是由陈坚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该项目已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 危害物产生途径和转化规律的分子基础。(2) 加工食品安全性预警机制与风险等级确定依

据 (3) 食品安全加工全程优化原理与控制策略。综上所述,发现和认识加工过程危害物生成的分子基础、互作关系及调控机制,为全程安全控制的食品制造过程设计和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建立食品加工过程感知网络,为全程监控食品加工过程、提升加工食品安全性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评估加工食品危害物的风险、调查人群膳食暴露水平,为提升加工食品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研依据;在此基础上,确定食品加工过程中单一和多元危害物阻断、抑制、控制和消除策略,

发展出多方法、多手段综合集成的食品加工过程安全的时空预测-监测预警-动态反馈分析-调控优化的全过程优化与调控理论,实现食品制造过程的理性重构与食品产品功能的优化,最终使食品制造过程全程安全控制成为可能。作为食品领域第一个973项目,开展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研究,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非常重大。

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为徐学明教授,还有众多优秀的教授,包括一级学科带头人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教授,曾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胥传来教授等,该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碳水化合物化学与生物学功能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与利用。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心主任为张灏教授,该中心主要致力于优良食品微生物的资源挖掘与其高效利用,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主要分为三个方向:酶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化学。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果蔬菜保鲜机理,果蔬干燥,速冻等高效保质加工机制及工程技术,肉制品加工过程风味调控机制及工程技术,水产品养殖及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研发新技术。

这边所展示的便是“项目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该项目采用真空油炸脱水、冻干及其联合干燥、热风及其联合干燥、特种脱水等高效保质联合干燥创新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果蔬食品干制品普遍存在的加工和后续保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并推动了高耗能干燥行业的节能减排。这项技术为我国优势果蔬脱水产品扩大出口份额和拓展国内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更是造福了一方农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民的增产不增收问题。目前,国内跟这项技术进行配套种植的果蔬基地面积有近20万亩。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分为油脂、植物蛋白、功能脂质三个方向,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教授,包括中心主任王兴国教授,他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及标准化安全生产》获国家科进步二等奖,还有现任理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的曹栋教授等众多科技骨干。这边便是相关介绍。其目前,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依存度62%,主流油脂加工技术工艺是国外引进的溶剂浸出法,该方法存在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及溶剂残留等问题。《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与之不同,其技术明确了花生油中的风味物质,建立了风味控制工艺操作规程与标准。通过以低温凝絮无水脱磷为核心的技术工艺,取代了无机酸水化脱胶、化学脱酸、高温减压脱臭过程,避免了溶剂、反式酸和苯并芘有害因素,使风味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等营养成分得到较多保留。创建了紫外瞬时照射在线降解油脂中黄曲霉毒素技术与设备,建立了固态发酵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新工艺。

该项目将大型压榨制油工艺列为研究方向,在预处理、压榨与精炼、稳定性储藏、有害物质去除等环节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产业化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是由鲁花集团与江南大学联合申报成功的,该项目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型,保障食品安全,实施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以大豆油脚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油脚精制除杂制备食用浓缩磷脂、浓缩磷脂制备粉末磷脂、磷脂精制制备磷脂药品和保健品、磷脂化学改性及酶改性关键技术及设备。项目从国家“七五”科技

攻关项目开始,历时20多年,共完成国家级磷脂研究课题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使用新型专利1项,研制开发磷脂药品3种,磷脂保健品4种,起草国家磷脂标准2项;在全国建设了46条磷脂生产线,累计创经济效益20亿元,近3年7家企业创利税22912万元。

益生菌是一类足量摄入后能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活微生物。益生菌具有优良的生理功能,如降胆固醇、抑制病原菌、维持肠道平衡、缓解高血压等。利用益生菌及其发酵代谢产物来生产具有特定功能性质的食品是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项目选择高效的筛选模型,将体外高效筛选技术和体内功能评价验证结合起来,在建立功能性益生乳酸菌筛选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七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乳酸菌;建立了益生菌的高密度培养模式、利用预培养和冷冻干燥活性保持技术实现了高活力益生菌发酵剂的活力保持和制备;开发了含有功能性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十余种并推向市场,获得了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号4个,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项目真正实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主导的乳制品生产技术,并且在产品中保持益生菌的较高浓度和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与国际企业竞争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乳制品加工领域,包括酸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和干酪以及乳制品发酵剂等产品的生产;作为食品配料,还可应用于其他食品与饮料中。项目技术在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建立了年产8万吨的益生菌乳制品生产线,开发了十余种益生菌乳制品,年销售额达6亿元,调查显示益生菌乳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推广前景。

下面我们所看到《生鲜食品综合包装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它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项目。是一种采用电解水处理结合调气包装对生鲜食品保鲜的方法。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具有高效广谱杀菌,安全环保,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强速性、弱酸性或碱性电解水,对生鲜(鲜切)果蔬、生鲜鱼虾、生鲜肉制品等生鲜食品杀菌,并结合气调包装,延长生鲜食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保质期。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姚惠源教授是国家“十五”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他带领“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课题组10个人,经过5年攻关,研发出多孔淀粉、米糠健康食品等6项成果,均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06年1月,这6项成果已在全国10家大企业投入生产,一年内转化稻米100万吨,产生约50亿元产值、5亿元的利税收入。这些研究成果意味着稻谷除提供人们的主食大米外,还可转化为营养丰富、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或者转化为优质廉价的医药、化工等工业原料,大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以前被视作糟粕的米糠,只能用作喂猪、养鱼的饲料,每吨价格1000元,开发成米糠营养素后,每吨售价可达3000美元。

纺织服装学院

现在我们来到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的领域。

首先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校的纺织服装学院:

我校专门为纺织服装学院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2386平方米的现代化纺织大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其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创办较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院下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品设计、服装表演五个本科专业,现有纺织工程和制浆造纸工程两个博士点,以及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硕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在2004年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四,纺织工程专业排名第二。在教学方面,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系和纺织材料、纺织工艺、服装工艺、轻化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实验室。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学院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和20个研究室,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建设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地。

目前,学院共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00余人,博士、硕士在校生250余人。除此之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有专任教师105名,其中“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8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并注重学科交叉,已形成了一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具有显著社会影响的成果。例如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获部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励三十余项。另外,纺服学院的纺织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轻化工程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除了这些专业实力外,学院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如日本歧阜国际学生作品设计大赛,“真维斯”休闲服比赛,“兄弟杯”青年设计师大赛,“汉帛杯”青年设计师大赛,“中华杯”服装设计比赛等众多赛事,并频频获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和凝练,学院已形成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产业链学科集群办学优势,突出了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而学院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而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在教学、科研、管理、咨询、产品及市场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学生遍布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

接下来我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纺院的科技产品:

首先我们现看一下稀土夜光纤维技术:

稀土夜光纤维是利用稀土发光材料制成的功能性环保材料,该纤维吸收可见光10分钟,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从它可以吸收可见光并能高效利用的效果看,这种材料是十分环保的。这项技术攻克了夜光涂层织物水洗与摩擦牢度差、亮度低、安全性不高的难题,可应用于航空航海、纺织面料、国防工业、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例如夜光绣花线、夜光绒布、夜光工艺绣品、面料等等。另外,此项技术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物品,它们都是这项夜光纤维技术的实际应用。像夜光海宝等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紧密纺成套技术: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主要内容。数字纺织技术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纺织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的研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形式的紧密纺纱装

置。像最近的2011年获江苏省科技厅百万资助立项,并与企业合作推出节能低负压罗拉集聚型紧密纺。像下面这些都是这项技术产业化应用效果——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万锭FA506型细纱机紧密纺项目改造等等。而这项技术获得了省部级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26项、授权1项,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1项。

下面这些物品都是在实际操作中与紧密纺成套技术相关的,像牵拉主控板、贾卡提花网络驱动板、贾卡提花控制系统等等。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关于这项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创新点,主要包括高质量、低消耗、低能耗、低成本这些特点。

最后,还有数字化经编装备技术。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包括数字提花技术及装备、经编高速技术及装备、数字多轴向铺纬技术及装备、经编装备集成控制软件和经编织物设计软件的开发这四点。这项技术的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进行成果鉴定8项;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5项等等,它的相关项目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145篇。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及纺织技术的介绍了,可以看出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的不是虚有其表的。

物联网工程学院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物联网工程学院展区: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由原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体现了物联网系统C3SD架构的特点,即建立在传感网络之上的通讯、计算、控制及海量数据处理的集成。学院具有电子信息类学科交叉综合优势,拥有“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1计划”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物联网工程应用研究平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批建设单位)、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平台,“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入选“十二五”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

学院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每年获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50多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300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10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近些年取得的一些典型科研成果。

第一块展板向我们展示的是学院面向离散型、高端和特种装备制造企业开发的一套实现企业内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计划执行、财务管理、质量保障和企业销、产、供市场的开放式大型集成企业数字信息平台系统——JDDFS 系统。该系统现已在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累计新增销售5亿元,利税1.5亿元。同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4项。

接下来的展示内容由于我晓得强势学科息息相关,为蜂蜜固态化和产品开发的技术。该项目利用高粘度无聊的快速低温脱水技术及其最终水分的准确控制技术,客服了果糖的粘牙性,利用产品的抗高温形变,是蜂蜜含量>90%而不改变其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营养。于2010年开始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也获得了固体蜂蜜糖果及其制造方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成为食品装

备技术进步带动工艺进步的典型范例。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获得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效能驱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该项目对高效能驱动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开发,实现驱动控制的高可靠性与热处理装置的智能化,提高了系统的产能水平和点击的设计效率,在苏浙豫等省的30余家企业,尤其是纺织器材企业得到推广比应用。

大家接下来看到的是我校正在使用的管理系统之一——物联网架构的能耗监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水、电、燃气等主要能耗的感知、传输、检测、分析和管理,利用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职称平台,使我校被教育部和建筑部确立为“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师范建设”首批师范高校,自产业化为各使用单位累计节约水电支出超过3亿元。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接下来看到的大规模非线性只能建模与识别优化技术同样与201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提出了多项基于模糊理论的新技术和方法,研发了重整加热炉优化系统,智能火情预警系统等多个应用于管理的软、硬件系统,成功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物联网展区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示的是基于智能网络安全感知与千兆防火墙联动防御系统。该项目建立了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现的智能化感知系统模型,创立先进网络事件感知技术,提出高效状态测算法与联动机制,在研究过程中申请并获得国家863计划一项,国防预研基金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一项,江苏省支撑项目一项等,取得了多个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物联网工程学院曾拥有过如此多的科研成就,而“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机插入一块触摸屏的操作演示……)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中心圆岛区域的三台多点触控屏系统进一步收集并展示了我校理工类学科的科技成果与专利情况、可产业化项目成果,以及为我校科研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人物简介。

结束语: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应该说,江南大学近年来在科研事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各位领导及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江南大学在今后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上,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的鼎力支持(积极合作)!本科技馆的展示内容到此全部结束,各位如感兴趣,可进一步详细参观,并敬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培训资料

“体验科学”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培训资料

一、声光体验区 1、光的路径 按下启动按钮,转动转盘,使激光对向所选光学元件。转动手轮调节光学元件的角度,观察光线通过光学元件的路径变化。为什么光线在不同光学元件中的传播路径不同呢? 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但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介质交界处,会发生折射或者反射。而展品中的这些光学元件如凹凸透镜、凹凸反光镜、直角三棱镜、 光的路径发生改变就不奇怪了。 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近视镜、老花镜和放大镜。透镜和反射镜也是组成照像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系统的最基本光学元件。 2、窥视无穷 按下按钮后,箱体内LED 灯及汽车模型就会亮起,转动手轮,后端的反射镜开始摆动,我们就会看到一条无尽的弯曲光隧道。为什么会浮现弯曲的光隧道呢?这是因为箱体的前端是一面半透半反镜,后端是反射镜,灯光发出的光线被反射镜反射回来,一部份透过半透半反镜被看到,另一部份被半透半反镜再次反射到反射镜,经过多次反射,无线重复的影像,一个比一个远,就形成为了一条无尽的隧道。当摆动后端反射镜时,光的反射路径发生了变化,就会看到弯曲的光隧道。 应用:反射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家庭用的穿衣镜、汽车的后视镜等都是平面反射镜。 3、幻像 将圆牌投进“投入口”,会看到观察窗内的青蛙叼住圆牌,推动手柄青蛙吞下了圆牌,同时圆牌落入取出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而产生的效果。当物体位于 2 倍焦距以外时,通过凹透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展项中,青蛙模型倒置安装于展台下方,并位于凹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经凹透镜反射后在观察口处成正立的实像。当我们把圆牌放进“投入口”,圆牌经过凹透镜所成的“像”恰巧位于青蛙嘴部,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青蛙叼住圆牌的效果。 应用:凹透镜不仅可以反射成像,它对光线还起到会聚作用,凹透镜的特性应用于太阳灶、卫星天线、雷达、反射式望远镜等。 4、空中成像 按下启动按钮,摆杆在机构带动下摆动起来,我们就会看到飘荡在空中的文字和图案。按下主题按钮,则可以变更展示主题。一根摆杆为什么在空中会形成图象呢? 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人眼在观察事物时,景物消失后,影像会在视网膜上保留 0.04-0.06 秒的时间。杆上排布有 LED 灯摆动时,电路控制LED 灯按程序发光形成扫描图象,虽然不是整幅图象同时发光,由于视觉暂留现象,发光点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使人感觉看到了完整的图象。 应用:电影放映就是以每秒 24 帧的速度连续放映运动过程的各静止画面,使人看到动态影像。 5、激光竖琴 按下按钮,拨动琴“弦”,会听到美妙的琴声。为什么无弦琴能发声呢? 秘密在琴的上方有多个激光器,下方对应处装有光电传感器。当拨动琴“弦”时,手指就遮住了这束激光,触发了相应的光电传感器,使音响系统发出对应的乐声。连续拨动琴“弦”,就可以听到美妙的琴声。 应用:激光是 20 世纪的重大发明,激光光束发散度极小,亮度极高,单色性极好,能量集中,在工业(切割) 、农业(育种) 、医疗(手术) 、通信以及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

尊敬的各位(可加上来访者单位、地方) __ 的领导、各位____来宾:上午(下午)好! 欢迎您参观江南大学科技馆。我是今天的学生讲解员。 江南大学科技馆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11月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展馆的布局大致为:四周区域以展板和实物展品、沙盘模型等为主要展示形式,展馆的中心圆岛则采用了弧形宽银幕放映和多点触控屏系统的多媒体展示形式。整个科技馆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展示内容,向各位充分地展示了江南大学自建校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各项科研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本科技馆按展示内容共分为前言、学校总体科研成就、各学科典型科技成果介绍三个部分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正式开始今天的科技馆之行。 首先是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从学校的科研地位、学科特点、科研总体情况等方面,突出介绍了我校自“十一五”以来取得的科研成就;我们也可以看到自2001年新的“江南大学”成立以来,教育部、国家轻工联合会、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等各级领导对我校各项事业,包括科研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还能在《科技大事记》中看到,自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以来,我校在科研事业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其中我们看到: 1985年10月,我校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无锡酶制剂厂共同研制的黑曲糖化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9年12月,金其荣老师与安徽生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明的一种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的制备方法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证书…… 了解过这些,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第二部分是科技成就部分集中展示我校近年来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实力。其共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科研项目篇,“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了6项973计划,其中“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是以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我校陈坚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杰青获5项资助。主持参与了9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近两年获得8项资助。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主题项目1项。 (过门衔接语,用于把参观者视线引到第二块展板——基地建设篇) “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校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 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大家都知道,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 社会服务篇,“十一五”期间,累计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50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 5.8亿。“十二五”开局至今,两年来已签订横向科技合同226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4.99亿。科技成果转化覆盖全国,及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学校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建立政产学研载体,先后组建了杭州

科技馆解说词

篇一:上海科技馆解说词 现在我们在上海科技馆的门口。它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科技馆的一楼有:动物世界,生物万象,地壳探秘,视听乐园,智慧之光这 些场馆。动物世界是去五大洲拜访难得一见的动物们。地壳探秘可以让你亲临火山,感受地震。智慧之光让你触摸科学,发现快乐! 二楼有机器人世界,里面有机器人跳舞,弹钢琴,还能和机器人下棋。还有信息时代和地球家园。 三楼有探索之光:宇宙万物究竟是什么构成的,在这里找答案吧!宇航天地里有火箭,飞船,卫星,可以像航天员一样训练。 科技馆里还有科学影城。有球幕影院,太空影院,四维影院,和立体巨幕影院,能看到不一样的科学电影。 现在就去参观吧! 篇二:科技馆解说词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红梅实验小学科技馆! 我是四(3)中队的周欣诺,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 我校科技体验中心秉承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全体师生科学水平的指导思想,通过板书、版画、实景模型等形式,为全体师生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的场所和平台。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我一起开启这次科技体验之旅,领略一下各有特色的几大板块。 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一大板块:水循环。通过这一板块我们将了解到大自然中水是怎样循环的科学知识。例如:通过科学的水处理方法,雨水是如何转变为生活用水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热带高原水族馆。在这一板块中介绍了各种热带鱼类。热带鱼品种繁多、形态各异,通过这些鱼类照片及说明,我们能够详细了解热带鱼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请大家看这边这个透明的大鱼缸中就是科技体验中心的老师们喂养的几种热带鱼,是不是很漂亮?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入实景模型区。在这一区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沙漠、草原中生活的一些动、植物,通过介绍了解它们是如何在这些环境中生存的,大家可以看到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等的介绍。

中国科技馆讲解员模板

中国科技馆讲解员模板 开场语: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以“体验科学”为主题,设置七个主题展区。通过对这些展品的学习,可以让你在互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让你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神奇。下面请大家跟着我进入展区进行参观学习。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声光体验区,这一展区共10件展品,主要展示声音和光的现象与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件展品,画五角星,按下按钮,手持画笔,看着镜子中的像,在画板上画出五角星,但是我们发现会经常出错。这是因为镜子中的五角星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它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全息照片,按下按钮,我们会看到薄薄的玻璃中出现了立体的齿轮、卡尺等物品,它们是真的存在吗?其实这是虚假的,这就是全息照片。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了物体的全部光信息,再利用衍射原理再现这些信息,全息照片即使打碎,每块碎片都能再现物体的完整图片。普通照相仅仅是记录物体的某一面投影,看到的就是平面影像。全息照片经常被用于信息储存,30cm平方的全息照片可以记录200多页图书的信息量。 这件展品叫光的路径。按下启动按钮,转动转盘,调节光学元件的角度,这时候我们发现光的路径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但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交界处就会发生反射与折射。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件展品,这件展品叫光纤传输,由两部分构成。按下按钮,我们看到绿色的激光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到光纤的内部,调节后会看到它是沿着直线不断向前传递,最终全传递到光纤另一端,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接着我们再来演示光纤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按下按钮,点亮光源,转动手轮选择图案,在光纤另一端的光纤显示区会显示相同图案。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光线从一端传向另一端,而光纤束形成的光纤阵列就可以传输图像。 大家继续跟着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展品叫幻像,透过观察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青蛙模型,但实际上你在这里是摸不到的,青蛙模型其实是倒置安装于展台下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当物体处于凹面镜2倍焦距以外时,通过凹面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我们就在观察口看到了青蛙。 激光竖琴,首先按下启动按钮,拨动琴弦,会听到美妙的琴声。这是因为在竖琴下方有多个激光器,上方对应处有光电传感器,当拨动琴弦,手指就遮住了这束激光,触发了相应的光电传感器,使音响系统发出了对应的乐声。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博物馆或者珠宝店的激光防盗系统。 声驻波,按下按钮,转动旋钮调节声音频率的高低,会看到粉色颗粒来回上下的振动,这就是声驻波。声驻波就是扬声器发出的入射声波在管内另一端发生反射形成反射波,入射波和反射波互相叠加形成驻波,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最小的点称为波节。生活中的无线电技术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

绥化科技馆小小讲解员稿件

绥化科技馆小小讲解员稿件 大家好,欢迎来到绥化科技馆!我是小小讲解员,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绥化科技馆的相关内容。 绥化科技馆是一座集展览、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馆。馆内共分为五个展馆,分别是自然科学展览馆、物理科技展览馆、生命科学展览馆、地球科学展览馆和人体科普展览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每个展馆的特色和亮点。 首先,自然科学展览馆是绥化科技馆的核心展馆之一。它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图文解说、模型和视频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物理、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观众可以在馆内近距离观察和亲自操作一些展品,感受科学的魅力。 其次,物理科技展览馆展示了物理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应用,让观众了解到物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馆内设有多个互动实验台,观众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物理原理,比如电磁感应、光学原理等。这样的互动体验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生命科学展览馆主要介绍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展馆通过布置生物模型、展示生物标本、播放微观影片等方式,向观众展示了细胞、遗传、进化等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生物标本,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地球科学展览馆以地质学、地理学和气象学为主题,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内容。馆内还有一些仿真场景,比如模拟地震、火山喷发等,让观众感受到地球运动的冲击力和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最后是人体科普展览馆,它以人体结构和健康知识为主线,通过解说和展示解剖模型、医疗器械等,向观众介绍了人体各个器官的构造和功能。观众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奥秘,学习如何保持健康。 除了五个主题展馆,绥化科技馆还定期举办一些特殊主题的展览和科普活动。这些展览和活动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气象等多个学科领域,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 总的来说,绥化科技馆是一个充满科学魅力的地方。来到这里,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互动体验,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希望大家在绥化科技馆度过愉快的时光! 谢谢大家!

红领巾讲解员南京科技馆演讲稿

红领巾讲解员南京科技馆演讲稿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今天非常荣幸能为大家带来南京科技馆的演讲。 南京科技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展览、研究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馆。它的建筑设计独特,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示出南京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底蕴。它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决定兴建,于2015年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作为一座科技馆,南京科技馆以“科技创新,文明引领”为办馆宗旨,致力于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技文化的推广。它拥有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旨在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馆内设有多个主题展区,包括科技创新、地球奇观、生命奥秘等,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而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形式,如实物展示、模型展示、多媒体互动等,使来馆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的奥秘。 南京科技馆还重视科技教育,开设了多个公共课堂和培训活动。它为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科学实验、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南京科技馆还配备了一批优秀的科普讲解员,他们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科学知识,使得科学知识不再难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魅力。 南京科技馆不仅是一座科普场馆,也是一个展示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发展的窗口。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科技正能量,

推动社会进步。目前,南京科技馆还在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科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南京科技馆也开展与国内外科技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了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 最后,我要说南京科技馆不仅是南京市的骄傲,也是中国科技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科学知识变得有趣而易懂,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我相信,在南京科技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走进科技的殿堂,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和力量。 谢谢大家!

榆次区科技馆的讲解稿

榆次区科技馆的讲解稿 摘要: 一、榆次区科技馆简介 1.榆次区科技馆的地理位置 2.榆次区科技馆的成立时间 3.榆次区科技馆的发展历程 二、榆次区科技馆的设施介绍 1.常设展厅 2.临时展厅 3.科普报告厅 4.科普培训教室 三、榆次区科技馆的主要功能 1.科普展览 2.科普教育 3.科普研究 4.科普交流 四、榆次区科技馆的亮点与特色 1.榆次区科技馆的特色展览 2.榆次区科技馆的科普活动 3.榆次区科技馆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就 五、榆次区科技馆的发展目标

1.提升科普服务质量 2.扩大科普教育影响力 3.加强科普研究能力 4.深化科普交流与合作 正文: 榆次区科技馆位于我国榆次区繁华地段,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榆次区重要的科普教育场所。 榆次区科技馆占地约2000 平方米,馆内设施完善,包括常设展厅、临时展厅、科普报告厅和科普培训教室等。常设展厅以“探索、发现、创新”为主题,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世界科技的前沿动态。临时展厅则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涵盖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科普报告厅和科普培训教室则为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可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培训和研讨会。 榆次区科技馆的主要功能包括科普展览、科普教育、科普研究和科普交流。馆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市民的科学素养。同时,榆次区科技馆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科普夏令营、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此外,榆次区科技馆还致力于科普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科普课题研究,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科普交流方面,榆次区科技馆积极与国内外科普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科普资源,提升了自身的科普水平。 榆次区科技馆的亮点与特色在于其特色展览和丰富的科普活动。馆内举办的“科技与生活”展览,通过互动式展示,让市民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技馆展品解说词范文

科技馆展品解说词范文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科技馆。在这里,我们展示了许 多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创新产品以及前沿技术的应用。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精选展品,让我们一起开启科技的奇妙之旅吧。 1.未来智能家居 未来智能家居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传感器和 互联设备的连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区域都配备了智能化设备,例如智能助理、智能插座、智能灯光等。通过语音指令和手机APP,您可以远程控制家电、调整房间温度、监控家庭安全等。未来 智能家居将给我们带来更便捷、智慧的生活体验。 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佩戴VR眼镜,我们可 以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您可以参观名胜古迹、探索星际宇宙、进行虚拟运动等。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交互体验。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还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3.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展览的焦点之一。通 过感知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优化、智能导航等功能。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城市的交通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将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机器人助手 机器人助手是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机器人助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动化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执行特定的工作任务。例如,垃圾分类机器人可以在家庭中自动识别、分类和处理垃圾;陪伴机器人可以提供陪伴和交流;医疗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和治疗等。机器人助手的应用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5.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新兴产物,也是本次展览的一项亮点。以智能 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为代表,可穿戴设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时尚设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化功能和个性化体验。例如,智能手环能够监测用户的运动轨迹和健康状况,提醒用户适时休息;智能眼镜能够实时显示导航和实用信息等。未来可穿戴设备有望推出更多创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科技馆电与磁讲解词

科技馆电与磁讲解词 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技馆,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电与磁的世界。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电灯泡会亮起来,手机能接收到远方的信号,磁铁能吸起铁钉?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电与磁的神奇作用。那么,电与磁究竟有何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能使灯泡发光、让电视播放画面、让电脑运行程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需要电才能正常工作。那么,电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电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当电荷在导体中移动时,就会产生电流。例如,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时,电子会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形成电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磁。磁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让磁铁吸引铁钉、让扬声器发出声音。其实,磁铁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当磁铁移动时,磁场也会随之改变,从而产生磁力。而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就是为什么通电导线会有磁力的原因。 电与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当导线在磁场中移动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同样地,当导线中的电流改变时,也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说,电与磁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最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电与磁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乐趣。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一团糟;没有磁,许多电器将无法正常工作。因

此,我们应当珍惜和利用好电与磁的力量,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亲爱的观众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这次讲解,你能对电与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欢迎随时与我交流。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祝愿你们在科技馆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河南科技馆介绍稿范文

河南科技馆介绍稿范文 河南科技馆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学展览、科技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文化场所。馆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 河南科技馆以丰富的科技展览为主要特色,通过各种创意和互动性强的展览形式,将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馆内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包括生命科学、能源科技、信息科技、环境科学等,每个区域都有具体的展品和实验设备,让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和体验科学实验,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河南科技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每年,馆内都会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科技论坛、科学实验等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馆内还设有科学教育中心,为学校和社会团体提供科学教育培训和教学资源,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河南科技馆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科技交流活动。馆方与其他科技馆、学术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多场国际性的科技交流会议和展览,为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这种交流合作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推动了河南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河南科技馆还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推动。馆方设有科

学研究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馆方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培养了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地方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河南科技馆通过丰富多样的科技展览、科普教育活动、科技交流和科技创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增加科学素养,激发科学创新的热情。

杭州科技馆详细讲解

杭州科技馆详细讲解 杭州科技馆是一座位于杭州市的科普教育场所,旨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馆内设有丰富的展览和实验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科技魅力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杭州科技馆的展览区域。馆内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包括自然科学、人类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展示内容,以及配套的实物、模型、图表等,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比如在自然科学区域,可以学习关于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人类科学区域,则可以了解人体结构、健康知识等。通过这些展览,参观者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科学的各个领域。 除了展览区域,杭州科技馆还设有实验区域,供参观者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实验区域提供了各种科学实验和互动项目,让参观者亲自动手,感受科学的乐趣。比如,在物理科学实验区域,可以进行静电实验、声音实验等;在生命科学实验区域,可以观察细胞、进行DNA提取等。通过这些实验,参观者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实践能力。 杭州科技馆还定期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示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科学爱好者和学生前来参观。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参观者的科学知识,还提供了与科学家和专家交流的机会。参观者可以通过讲座和

展示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 在杭州科技馆参观时,游客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和交互展示进行互动体验。这些设备包括触摸屏、虚拟现实设备等,让参观者更加沉浸在科技的世界中。比如,在虚拟现实设备中,可以模拟太空探索、深海探险等场景,让参观者感受科技的魅力。 杭州科技馆还致力于推广科学教育,特别是针对学生群体。他们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课堂教学、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们还与社区合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杭州科技馆作为一座科学教育场所,通过展览、实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参观者,都可以在这里获得知识、体验科技的乐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杭州科技馆,感受科技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包头科技馆畸变小屋讲解词

包头科技馆畸变小屋讲解词 【实用版】 目录 1.包头科技馆畸变小屋简介 2.畸变小屋的展示内容 3.畸变小屋的科学原理 4.畸变小屋的参观体验 5.畸变小屋的教育意义 正文 包头科技馆畸变小屋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包头科技馆内一处独具特色的科普展示区。畸变小屋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畸变小屋的各个方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畸变小屋的基本情况。畸变小屋是一个以光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特殊装置和布置,营造出视觉上的畸变效果的场所。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空间的扭曲和物体的变形,感受到科技的神奇魅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畸变小屋都展示了哪些内容。在小屋内,游客可以看到桌子、椅子、墙壁等家具和装饰物都发生了视觉上的畸变。这些畸变效果让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产生了怀疑,不禁感叹视觉的可靠性。此外,畸变小屋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那么,畸变小屋是如何实现这些视觉效果的呢?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小屋内,设计师巧妙地利用镜面、透镜等光学元件,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从而营造出视觉上的畸变效果。这些原理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照镜子、拍照等,都是基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畸变小屋的参观体验无疑是独特的。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空间的扭曲,体验到物体的变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同时,畸变小屋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可以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总之,包头科技馆畸变小屋是一个充满趣味和科学原理的展示区。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科技馆导游讲解词

上海科技馆导游讲解词 eps down on both sides, then we can go in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ize 6 door. 6号门入口处就有购票点,但是如果你错过了也不用担心,由电梯上到一楼也可购票。 6# door entrance has tickets site, but if you missed also need not worry, by the elevator up to the first floor can also be tickets. 上楼后,在你的后方就是科技馆的检票口了。先别急,别忘了拿小架子上的免费地图和展馆介绍,要不然你准会迷路。要知道对着地图和介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行程还是十分必要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哦。 Upstairs, your rea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the ticket. B: don't worry, don't forget to take small shelf free maps and e某hibition hall, otherwise you'll introduce got lost. Want to know the map and introduce to arrange their own time and travel or very necessary, sharpening will not delay your job of work well. 下面就跟着我一起领略一下各有特色的展馆吧! Below follow me appreciating the hav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each e某hibition! 进门后在你的左边有一个巨大的绿色王国,这就是“生物万象”展区。这里仿照云南的自然风光、气候条件,分为热带雨林区和石林区两大部分。热带雨林区种植了三百余种雨林植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木和附生植物。热带雨林是地表上物种最繁茂也最丰富的一类森林,主要分布于地球赤道两侧,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云南、台湾和海南岛的部分地区。石林区则有各种爬行动物、昆虫、鸟类以及水生景观。比如海龟生态景箱使用了三维效果,演绎了成年海龟产卵到孵化出小海龟重归大海的过程。在蝙蝠洞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蝙蝠的不同生态习性。 After taking the door on your left a huge green kingdom, this is "the host" e某hibition creatures. Here the natural scenery,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

尊敬的各位(可加上来访者单位、地方) __ 的领导、各位____来宾:上午(下午)好! 欢迎您参观江南大学科技馆。我是今天的学生讲解员。 江南大学科技馆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11月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展馆的布局大致为:四周区域以展板和实物展品、沙盘模型等为主要展示形式,展馆的中心圆岛则采用了弧形宽银幕放映和多点触控屏系统的多媒体展示形式。整个科技馆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展示内容,向各位充分地展示了江南大学自建校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各项科研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本科技馆按展示内容共分为前言、学校总体科研成就、各学科典型科技成果介绍三个部分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正式开始今天的科技馆之行。 首先是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从学校的科研地位、学科特点、科研总体情况等方面,突出介绍了我校自“十一五”以来取得的科研成就;我们也可以看到自2001年新的“江南大学”成立以来,教育部、国家轻工联合会、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等各级领导对我校各项事业,包括科研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还能在《科技大事记》中看到,自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以来,我校在科研事业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其中我们看到: 1985年10月,我校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无锡酶制剂厂共同研制的黑曲糖化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9年12月,金其荣老师与安徽生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明的一种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的制备方法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证书…… 了解过这些,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第二部分是科技成就部分集中展示我校近年来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实力。其共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科研项目篇,“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了6项973计划,其中“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是以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我校陈坚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杰青获5项资助。主持参与了9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近两年获得8项资助。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主题项目1项。 (过门衔接语,用于把参观者视线引到第二块展板——基地建设篇) “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校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 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大家都知道,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 社会服务篇,“十一五”期间,累计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50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 5.8亿。“十二五”开局至今,两年来已签订横向科技合同226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4.99亿。科技成果转化覆盖全国,及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学校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建立政产学研载体,先后组建了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