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彖共识(完整版)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s )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的主要类型。由于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困难。为了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提高早期的确诊率,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NCNSIs的诊治专家共识,以供参考。

CNSIs的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

神经外科术后的CNSIs感染率为4.6%~25% ,占CNSIs的0.8%~7%。依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1.5% -8.6% ,脑室外引流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达8 % ~ 22% ,颅脑创伤、腰大池外引流术引发CNSIs的发生率分别为1.4%. 5%。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和(或)脑室炎的病死率为3% ~ 33%。CNSIs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以前两者为主。厌氧菌是脑脓肿常见的致病菌。

CNSI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包括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患者出现癫痫及下丘脑垂体功能降低症状。典型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以及分流术后感染体征。

推荐意见:

A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意识水平下降以及全身感染表现,并排除神经系统之外的感染灶要考虑CNSIs (低等级,弱推荐)。

A脑室或腰大池一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出现分流管皮下潜行部分红、肿、压痛,以及不明原因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均要高度怀疑分流管术后相关感染(中等级,强推荐)。

CNSIs的影像学表现

依据感染部位和分期,CNSIs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炎患者常规CT表现不明显,部分患者强化后可见脑膜和脑皮质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也不能排除诊断;脑炎患者MRI早期变化比CT更加敏感,故应首先考虑行MRI检查协助诊断。脑脓肿患者増强MRI 是寻找和定位脑脓肿最敏感的检查,増强CT可以显示脓肿典型的环形増强病灶和低密度脓腔。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 )对鉴别包膜期脑脓肿与颅内肿瘤坏死囊变的意义较大: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颅内肿瘤坏死囊变区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呈高信号。

推荐意见:

a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者,推荐行CT或MRI检查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中等级,强推荐)。》推荐使用增强MRI和DWI序列,协助脑脓肿的

鉴别诊断(中等级,强推荐)。a对以下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者需在腰椎穿刺前行头颅CT检查评估发生脑疝的风险:在水肿高峰期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除外脑神经麻痹)、新发癫痫、意识障碍加重等(中等级,强推荐)。a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膜炎症状,可行腹部超声和CT检查协助诊断分流管腹腔端情况(中等级,强推荐)。

CNSIs治疗的推荐意见

A经验性抗菌药治疗推荐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头抱菌素或碳青霉烯类(高等级,强推荐)。A使用万古霉素肾功能正常者, 建议首次给

药48 h后(肾功能不全者,建议首次给药72 h后)监测血药谷浓度,使谷浓度应维持在1 5〜20 ug/ml (高等级,强推荐)。a对甲氧西林敏感的全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建议采用苯呼西林或氨茉西林治疗(中等级,强推荐)。a对耐甲氧西林全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建议采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哩胺治疗

(中等级,强推荐)。a第三、四代头抱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磺胺类、嗟诺酮类、万古霉素及利福平等药物脑脊液中浓度较高,可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上述药物(高等级,强推荐)。a对神经外科植入物引起的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效,需取出植入物(高等级,强推荐)。A脑脓肿直径>2 cm ,存在颅内高压等占位效应甚至脑疝,建议外科干预治疗(高等级,强推荐)。

CNSIs诊断和治疗流程

CNSIs诊断和治疗流程见下图。

ffl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液秤图槪5NGS为宏離因组一代测用技术・EYD为贴宅外引渝术)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系统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 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

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 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 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NICU医护人员应该接受过临床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双重培训,掌握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生理、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和并发症等知识;掌握重症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颅压监测技术、基本脑电生理学、脑血流监测技术等。护理人员与床位数配比数建议≥2∶1。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呼吸治疗师、电生理技师、康复理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等。 2.环境配置: 建议NICU规模以8~10/100神经外科床位为宜,单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1 m以上,可配置满足患者不同体位变化要求的专用床。病房采光明亮柔和,室温24℃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有独立的隔离房间,可根据情况增加单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最全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神经外科是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专业之一,而细菌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诊治的难点及重点,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我国各___获得性感染总体发生率约为6%~12%,主要类型有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SSI),此外,还包括重症患者常见感染,如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压疮等。______院士牵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神经外科伴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裂伤的脑外伤或头皮裂伤超过4h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0%~25%;清洁-污染手术包括进入鼻旁窦或乳突的手术、修补开放性颅骨骨折或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感染发生率为 6.8%~15%;清洁手术感染率为2.6%~5%。在细菌的流行病学方面,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

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感染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是影响整体预后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途径及疗程对临床结局至关重要。2012年___及___联合发表了《神经外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文再次强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以下简称本共识)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参考国际国内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相关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推荐意见,供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参考使用,本共识适用于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本共识内容不作为法律依据。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流行病学特点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一、概述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 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共识的重点。 CN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原发性CNSIs临床并不多见。继发性CNSIs中以脑脓肿最为典型,曾经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感染源大多来自临近颅底结构的组织器官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牙周脓肿等,目前这类感染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人工植入材料、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探头置入及开颅手术等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成为NCNSIs的主要类型。 目前,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首先,由于病原学标本,如脑脊液的获取有赖于有创的腰椎穿刺、EVD等操作,且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高;其次,昏迷、发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均为非特异性;另外,影像学检查依赖于CT或MRI,甚至需要增强扫描,这些检查不易捕捉到早期炎性改变的影像学特征,且不便于进行连续的影像学评价。因此,亟需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以期提高早期的确诊率。 NCNSIs的治疗也是临床的难题。目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或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的抗菌药不多,在无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如何经验性应用抗菌药也是困扰临床医生

的问题。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时面临选择困难。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以期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共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GRADE标准,将循证证据等级划分如下:(1)高等级:指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权威指南及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2)中等级:指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如未隐藏分组、未设盲等)、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3)低等级:是指病例报告、专家意见等。专家推荐等级如下:(1)强推荐:指该方案绝大多数患者或患者的家属、医生及共识制定者均会采纳。(2)中等推荐:指该方案多数相关人员会采纳,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决定。(3)弱推荐:指证据不足,需要患者或患者的家属与医生共同讨论决定。 二、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 神经外科术后的CNSIs感染率为4.6%~25%,占CNSIs 的0.8%~7%,但不同医院、不同疾病、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诊断标准的术后CNSIs发生率不尽相同。依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1.5%~8.6%,EVD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达8%~22%,颅脑创伤、腰大池外引流术引发CNSIs的发生率分别为1.4%、5%。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和(或)脑室炎的病死率为3%~33%,即使CNSIs得以治愈,患者一般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CNSIs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主要内容(全文)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时隔七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版共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关于神经外科重症并发症的治疗,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1)留取相关标本进行细菌涂片或培养后,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期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3)建议使用说明书允许的最大药物剂量静脉途径用药以及可能的长疗程治疗。 (4)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72 h无疗效不佳者,考虑调整治疗方案。(5)脑室内或腰穿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为治疗途径之一,建议审慎使用。

(6)明确颅内感染后,要对有关联的病灶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控制。原则上要彻底清除伤口等感染灶以及污染的人工植入物,并采取必要的脑脊液引流措施。 脑损伤继发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 (1)颅脑创伤后抽搐发作(PTS)的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AED)对于晚期癫痫的发生率无任何预防作用,不建议常规采用AED预防晚期癫痫。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尽早静脉途径预防性AED治疗可减少伤后早期痫性发作(7 d内)的风险。 (2)颅脑创伤后癫痫(PTE)的处理 ①药物治疗:PTE的患者(包括非惊厥性癫痫),应该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巴比妥、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等。根据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性质,选择单一药物治疗、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立即控制任何类型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如果二线药物无效,则通常将治疗升级为麻醉药物。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2年。应定期监测患者血清AED的浓度,同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 ②外科手术:病程2年以上、两种AED正规治疗无效、每月1次以上发作,诊断为药物难治性PTE。对于药物难治性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很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多系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借鉴重症医学发展的经验和理念做好神经外科重症方面的工作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为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汇集学科内多名专家讨论了相关研讨,并同时邀请了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的国内专家作为顾问和指导,共同制定了《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神经外科重症既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重症护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又是重症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专科化、精确化、目标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单元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共识主要适用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针对涉及的相关内容,本共识在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合作及指导下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标准和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见表1)。

表1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循证医学标准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 1.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 神经外科重症单元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和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利用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和监测技术、依托先进的设备、仪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单元。 2.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 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2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及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 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 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的规范标准[1],神经外科重症医学单元做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医护人员应该接受过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相关训练,有副高级以上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建议有

【专家共识】神经重症目标温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专家共识】神经重症目标温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 今天刊登的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年7月第21卷第7期专家共识上发表的“神经重症目标温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执笔者:曲鑫、徐跃峤、胡锦、魏俊吉、王宁、周建新,通讯作者:王宁、周建新,欢迎阅读。低温疗法作为人体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已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而人们认识到低温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既往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低温能降低神经细胞代谢率,减低脑组织对能量及氧的需求,降低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保护受损的神经元[1-2];一些临床研究也表明,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a,TH)在某些疾病中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同时,TH也会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及功能,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效果[3-4]。目前,随着神经重症医学理念及技术的飞速发展,TH方法的改进以及患者病理生理改变多模态监测水平的提高,TH对全身的不良反应已大大降低。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TH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求实施团队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指南或共识来指导其具体的临床实施,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发挥出TH的最大效能。2011年5个国际专业协会建议用“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取代“TH”及“轻度低温”,以强调体温管理的范围及其重要性[5-6]。目前国际上TTM的应用正越来越多,已基本取代或涵盖了TH及轻度低温。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包括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极不均衡,TTM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且缺乏公认有效的操作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国内神经内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以及专门从事神经重症、神经创伤基础研究的专家们,复习了近年来TTM在神经重症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最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 摘要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 43 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指因为严重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颅内炎性病变等疾患需要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的患者。除具有其他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殊性:(1)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2)代谢高、营养需求高;(3)部分患者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或进行机械通气;(4)多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5)部分存在应激性胃肠道功能障碍;(6)多存在需要愈合的外科伤口问题;(7)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以上均为营养不良高风险因素,继而使患者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结局。2016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曾牵头制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消化与营养专家共识(2016)》[1],随着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理念的发展,2021年开始筹备并推进共识更新。本共识是2016版共识的更新和扩展。在制定本共识前,指南制定小组在原共识的基础上结合线上问卷调研的结果,并经专家讨论后,确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清单,由秘书组按照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系统标准提出临床问题,涉及营养

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脑脊液外引流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特指将脑室或腰大池内的脑脊液向体外密闭系统持续引流,包括脑室外引流(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D)。其主要目的是将血性或污染的脑脊液外引流到颅外,有时也用于监测和控制颅内压以及经引流管注射药物。美国平均1年约有4万余次EVD,而我国目前没有统计数据,但EVD和LD也广泛用于我国神经外科。 一、外引流的分类 EVD和LD系统由体内引流管和体外引流装置组成。理想的外引流系统应具有设计安全合理,安装和使用简单、材质柔软和组织相容性好以及较少发生并发症等特点。大部分引流管的内径为1.0-2.5mm,外径为2.0-4.0mm。引流管材质可分为硅胶、聚氯乙烯(PVC)、聚氨脂和浸渍了抗菌素的硅胶等几种。它们各有特点:硅胶管柔软、顺应性好,有弹性且可弯折,能最大程度减少放置、经导管治疗和取出等操作造成的组织损伤;聚氯乙烯和聚氨脂管较硬,顺应性比硅胶管差,但价格低廉。克林霉素和利福平等抗菌药物浸渍的硅胶导管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脑脊液细菌 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浸渍组1.3%与对照组6.6%,P<0.0001),并显著延迟EVD相关颅内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的中位时间(抗菌药物浸渍组35d 与对照组10d,P=0.0091)。

EVD和LD的外引流系统通常是靠脑脊液自身压力来调节引流量大小,但临床已开始应用可调节流量和监测颅内压的新型外引流系统。该系统借助电动引流泵控制脑脊液流量,可设置每小时流量,具有自动报警、避免颅内压大幅波动、有效避免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的作用。它可实时监测脑室内压和颅内压波形,可用来判断脑顺应性。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EVD适应证:EVD的主要目的是释放脑脊液、监测颅内压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急性症状性脑积水或脑出血的脑脊液释放和外引流,如伴意识下降的脑出血和脑室出血、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占位导致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2)急性脑损伤的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和治疗性脑脊液外引流;(3)神经肿瘤围手术期预防小脑幕切迹上疝和术前松弛脑组织;(4)正常压力脑积水测定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释放试验;(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6)脑室炎、脑膜炎的抗菌药物或其他疾病的经脑室药物治疗。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证:(1)所有有望挽救生命的颅脑创伤(心肺复苏后GCS 3-8分),并有脑血肿、挫伤、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等异常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1新增版)》

前言 药物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物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物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症、用量及用法远远落于临床实际应用。超说明书用药在多个学科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重症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接受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大。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九条指出,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广东省药学会重症医学用药专家委员会在2020年发布了第一版《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总结了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临床重症药物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在本次专家共识更新中,我们新增了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多黏菌素、利奈唑胺、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重症患者中的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相关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本专家共识收录药品标准参考广东省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的收录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美国、欧洲、日本说明书收录;2、《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3、国际主流指南或共识(如NCCN)收录;4、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在Ⅱb级、证据等级B级或以上;5、四大医学期刊(NEJM、The Lancet、JAMA、The BMJ)或本专业SCI的I区期刊发表的RCT研究或meta分析证明适用。本共识参照Micromedex®的Thomson 分级系统标准,对收录药物从有效性等级、推荐等级及证据等级三方面进行评价(Micromedex® 的Thomson 分级系统详见附录一)。由于重症患者的特殊性,部分证据等级为C级的用法经专家讨论后亦采用。 镇痛镇静药 瑞芬太尼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Remifentanil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化学名3-[4-(甲氧羰基)-4 -[(1-氧丙基)-苯胺基]-1-哌啶]-丙酸甲酯单盐酸盐,瑞芬太尼及其代谢产物主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治工作,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国内35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并成立了由5位专家组成的编写秘书组,对近年来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耐药现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文献进行了分析,最终形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以下简称共识),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一、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总论 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常见部位: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出现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规定医院感染为患者在住院48 h以后发生的感染[3]。(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昏迷及卧床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近期临床研究显示,我国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患病率在6.37%~9.60%[1,4,5],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患病率的3.23%[1]。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病率更高,约为20%,这是因为ICU患者病情更重,侵入性医疗操作更多,且ICU病

房较易发生耐药菌株流行,更易发生感染[6,7,8]。(2)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常见部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一项荟萃分析对38 83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54%,泌尿道感染占14.0%,手术部位感染为13.2%,血源性感染为2.8%[9]。本共识就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和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 SSI)的病原菌分布及抗感染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2.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与耐药现状: (1)神经外科常见病原菌: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以前两者为主。革兰阴性菌约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59.8%~80.3%[5,10,1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4,7,10,11,12];革兰阳性菌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15.1%~43.1%[5,10,11,13],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7,10,11,12]。HAP的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13,14,15]。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占颅内感染分离菌的比例可达47.2%,革兰阴性菌约为45.7%[16]。脑脊液分离菌中最常见的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7,18]。(2)神经外科常见病原菌耐药现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68%和93.3%[19],对常用抗菌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和脑池疾病专家共识讨论稿2014-12-11

中国神经外科脑室/脑池系统疾病神经内镜治疗专家共识讨 论稿(2014版) 目录 前言 (2) 一、概述 (3) 二、适用于神经内镜处理的脑室和脑池系统病变 (4) 三、神经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 (4) 四、不同类型脑室和脑池系统病变的内镜手术治疗 (7) (一)脑积水 (7) (二)脑室/脑池系统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 (10) 1.概述 (10) 2.各种类型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手术治疗 (11) (1)中颅凹(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11) (2)后颅凹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治疗 (12) (3)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13) (4)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15, 16] (13) (5)鞍上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18, 19] (14) (6)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20-22] (14) (7)侧脑室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15) (三)脑室内肿瘤的神经内镜诊断和治疗[24-28] (15) 1.神经内镜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分类 (16) 2.脑室内肿瘤手术器械 (16) 3.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6) 4.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手术入路 (17) 5.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手术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18) 6.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并发症[27] (19) 7.不同部位肿瘤具体手术方式 (19) (四)神经内镜技术在脑室/脑池系统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中的应用 (21) (五)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脑池系统出血性疾病 (22) 1.脑室内血肿 (22) 2.慢性硬膜下血肿 (22)

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和未分类的卒中(stroke of undetermined type)。脑卒中是西方国家继冠心病和癌症之后第三位的死亡原因[1, 2],根据2019年系统性全国总体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首位死亡原因[3],我国脑卒中死亡人数几乎占到全世界脑卒中死亡人数三分之一[2]。我国脑卒中总体患病率、年发病率和年死亡率分别为1114.8/10万、246.8/10万和114.8/10万[4]。 脑卒中的预后不仅与原发损伤有关,并与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继发性脑损伤相关,降低原发损伤和防治继发损伤是脑卒中救治的核心,这一核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情的严密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颅内压(intracranial prssure,ICP)监测、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电生理等手段可以提供包括大脑结构、生理、生化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揭示许多超前于临床观察所获得的颅脑病情变化。将这些来自于不同监测手段的信息聚合起来,形成多模态监测 (multi-modality monitoring,MMM)是未来发展趋势[5]。所以,

规范脑卒中病情监测措施,有助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救治,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为此,笔者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通过查询和评价现有相关的研究证据,参考国际相关共识和指南内容,结合国情和国内需求,对脑卒中病情监测相关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梳理,经国内不同学科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后定稿,提出了脑卒中病情监测的共识性意见,希望为脑卒中病情监测及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一、文献检索、证据等级及推荐力度 本专家共识针对脑卒中监测相关重要问题,在MEDLINE、EMBASE 和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综合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时间为1993年1月到2019年5月。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统一方法,将推荐力度分为Ⅰ类(应当实施)、Ⅱa类(实施是适当的)、Ⅱb类(可以考虑)、Ⅲ类(无益或有害),证据级别分为A(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单项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专家共识、病例研究或医疗标准)三级。根据该系统先对证据类别及级别进行评估,然后评估监测获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负担以及费用,综合确定推荐力度。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GLA基因突变导致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GL-3(Lyso-GL-3)在多脏器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法布雷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需结合临床表现、酶活性、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检测等结果协助临床早期诊断。随着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在我国获批上市,将为我国法布雷病患者带来特异性治疗的福音。本共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法布雷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流程、治疗、筛查、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推动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OMIM# 301500)又称“Anderson-Fabry disease”,由英国Anderson和德国Fabry分别于1898年首次报道,因此得名[1]。作为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其确切的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普通人群中预估患病率为1/100 000[2]。国外报道,新生儿法布雷病发病率约为1/1 250~1/8 882[3, 4, 5, 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曾报道,我国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中法布雷病患病率为0.12%[7]。我国已于2018年将法布雷病列入

首批罕见病目录(第27号)。而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的先后获批上市,为国内该病特异性治疗填补了空白。 2013年,我国法布雷病专家协作组为规范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中国法布里病(Fabry病)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3版共识)。7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方面已有新的进展。现汇总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具有临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法布雷病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以实现我国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一、共识形成方法 1. 成立共识专家组:参与制定本共识的专家均具有较为丰富的法布雷病诊疗经验,部分专家此前曾参与制定2013版共识。专家组由14名专家组成,包括成人肾内科专家5名,儿童肾内科专家3名,儿童内分泌、遗传专家3名,神经内科专家2名,心内科专家1名。本共识还咨询了其他领域的专家意见,包括眼科、皮肤科、呼吸科和遗传学专家。 2. 依据Delphi法制定共识:首先检索国内外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相关文献,主要检索词为法布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一种疾病,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颅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血管壁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血管壁弹性削弱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情绪激动、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时,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HICH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欧美国家发病率占脑卒中的9%-28%,中国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9-48%。HICH常见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脑室、丘脑、小脑、脑干以及脑叶和皮质下,其中脑叶和皮质下多为血管淀粉样变所致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H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极高,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2019年XXX报道了1999~2017年期间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25类疾病,脑卒中以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首。因此,加强HICH一级、二级预防以及提高HICH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目前,XXX已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年)》四类重点防治的重大慢性疾病范畴。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扫描已经成为脑出血诊疗过 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CT具备无创、快速、简便等 特征,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HICH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方 式较为单一,而手术治疗方式则有多种选择,包括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钻孔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成功治疗HICH的关键。神经内镜手术结合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等技术,充分发挥了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在神经内镜手术过程中,内镜可置入血肿腔内,全景化显露术野,避免血肿残留。高清图像有助于辨识活动性出血点,有利于止血,减少二次出血的风险。随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普及,有必要对神经内镜治疗HICH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流程达成共识,以便规范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适应证、手术策略和技术特点等细节,推广内镜技术在HICH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 HICH的诊断标准包括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影像学检查提 示为HICH典型的出血部位以及排除其他脑血管病变或肿瘤性卒中。手术设备器械和材料包括神经内镜设备和信息采集系统、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s)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的主要类型。由于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困难。为了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提高早期的确诊率,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NCNSIs的诊治专家共识,以供参考。 CNSIs的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 神经外科术后的CNSIs感染率为4.6%~25%,占CNSIs的 0.8%~7%。依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1.5%~8.6%,脑室外引流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达8%~22%,颅脑创伤、腰大池外引流术引发CNSIs的发生率分别为1.4%、5%。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和(或)脑室炎的病死率为3%~33%。CNSIs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以前两者为主。厌氧菌是脑脓肿常见的致病菌。 CNSI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包括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患者出现癫痫及下丘脑垂体功能降低症状。典型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以及分流术后感染体征。 推荐意见: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意识水平下降以及全身感染表现,并排除神经系统之外的感染灶要考虑CNSIs(低等级,弱推荐)。➤脑室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出现分流管皮下潜行部分红、肿、压痛,以及不明原因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均要高度怀疑分流管术后相关感染(中等级,强推荐)。 CNSIs的影像学表现 依据感染部位和分期,CNSIs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炎患者常规CT表现不明显,部分患者强化后可见脑膜和脑皮质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也不能排除诊断;脑炎患者MRI早期变化比CT更加敏感,故应首先考虑行MRI检查协助诊断。脑脓肿患者增强MRI 是寻找和定位脑脓肿最敏感的检查,增强CT可以显示脓肿典型的环形增强病灶和低密度脓腔。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鉴别包膜期脑脓肿与颅内肿瘤坏死囊变的意义较大: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颅内肿瘤坏死囊变区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呈高信号。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方法从药品质量标准,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分析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临床临床用药安全。结果目前国内生产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药品质量标准有了较大提升,药物过敏和尿结晶的发生比较少见。结论: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已经有所降低。 关键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磺胺嘧啶;临床应用;安全性分析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of sulfadiazine sodium injection HU Li-D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lfadiazine sodium injection and analyze its safety during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Analyze the drug quality standards, bacterial resistance rat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sulfadiazine sodium injectionto explore its clinical drug safety.Results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诊治策略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诊治策略 SSI:神经外科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脑膜炎)。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感染以及体内植入人工材料(或装置)的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感染,都属于SSI。 ICI:颅内感染。主要有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病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立克次体等。神经外科领域的颅内感染多由外伤和手术后引起。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但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阴性菌比例逐渐上升。 一、危险因素 手术持续时间长(>4小时) 脑脊液漏(鼻漏、耳漏及切口漏) 高龄 开放性切口 近期接受化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颅内引流管或腰池引流>72小时 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

术中大出血、 手术放置异物(如分流管、颅骨修补材料、人工脑膜、电极板等)手术切口污染、再次手术者、术前伴有其他感染 二、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疾控中心(CDC)脑膜炎的标准(成人):脑脊液(CSF)培养到微生物。 患者出现除外其他原因的以下症状,包括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颅神经症状或者易激惹 并有至少以下几个表现之一: CSF白细胞数、蛋白水平升高,糖含量下降;1CSF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2外周血中培养到病原菌;3CSF、血液或尿液抗原实验阳性;4病原菌的单抗(IgM,IgG)水平显著升高。5 国内专家共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腰穿压力>200mmH2O; 脑脊液性状:炎症急性期脑脊液多浑浊、黄色或者典型的脓性; 炎症慢性期在炎症局限包裹的情况下脑脊液可以表现为正常的清凉透明性状; 脑脊液生化与常规:CSF白细胞数>100-1000/ml,多核细胞>70%;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 概述 自发性脑出血(sponteneoue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以下简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引起的成人颅内大、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内出血。按照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出血。其中,原发性脑出血在脑出血中约占80%~85%,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约占50%~70%[1])、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CAA,约占20%~30%)和原因不明脑出血(约占10%)。继发性脑出血主要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畸形、动静脉瘘、Moyamoya病(烟雾病)、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血管炎、出血性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脑出血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诊断 本共识主要针对原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如下: 1. 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2. 影像学检查提示典型的出血部位,如基底节区、丘脑、脑室、小脑、

脑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叶(CAA患者); 3.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性疾病; 4. CTA/MRA/MRV/DSA检查排除其他脑血管病变(选择1~2种检查); 5. 超早期(72h内)或晚期增强MRI检查排除颅内肿瘤。 院前与急诊室的急救 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对抢救生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其流程如下: 1. 院前急救: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应注意将患者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 2. 急诊处理:到达急诊科,应立即进行初诊;需再次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力争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及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