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式理论视角下翻译人才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215.40 KB
- 文档页数:3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培养翻译技能作者:祖丽皮耶·麦麦提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7期摘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传统的翻译观来说,改变了以文本为中心、语言为中心的观点,充分发挥翻译人员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理论基础;翻译能力引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较之传统的翻译观来说,改变了以文本为中心、语言为中心的观点,充分发挥翻译人员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由此实现译文即能尊重原作者对当时、当地的描写,又能让读者较易接受和理解。
一、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实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准确,明白通顺的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要保持原文原有的风格之外,对翻译文语言使用者来说应该像自己的语言一样说,写得流畅。
可以看到译者的认知以及多重互动角色的认知要相互协调,才能使译文达到表意清楚、易于理解、多重尊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尊重了翻译的两个阶段的同时,更加尊重了此阶段中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具有了现实性和客观性。
它追求翻译的平衡性,不宜完全尊重原文,也不可随意发挥,要有创而有度。
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要求译者务必尽量善于表达原文所讲述的客观和认知世界。
这种从认知学角度提出的翻译活动的标准,更具合理性,它会对培养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翻译能力的定位德利尔:“翻译是一种能力,是以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为基础的一种重新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一、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现状1. 认知翻译理论认知翻译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它认为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
在英语翻译中,认知翻译理论给了翻译研究者一个新的思路,可以通过翻译者的认知加工过程来解释翻译现象,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2. 语言认知及翻译难点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语言认知在翻译难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词义翻译、句法结构、文化差异等问题,都需要依赖翻译者的语言认知能力来解决。
认知语言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框架,通过对语言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翻译难点。
3. 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学习,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认知语言学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可以促进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 强调认知翻译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翻译领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培养翻译者的认知翻译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认知能力,翻译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翻译者的认知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认知翻译支持。
结语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和理论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难题。
通过加强认知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翻译者的认知翻译能力,推动翻译教学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作用,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章字数: 672】。
浅析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摘要: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翻译能力:启示传统的翻译理论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主要通过分析原语和目的语来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最后对译文作出评价,总结出翻译技巧。
对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过程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剖析,对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也缺乏系统的说明和描述。
翻译活动涉及两种语言系统,不同的语言系统提供给说话人以截然不同的规约意象、分析依据、建构原则,包括某一场景和行为的参数的突显程度,不同的图式和背景关系,不同图式化程度等,从原语到目的语,译者面临许多可供选择的翻译对等物,其中要经过一个极其复杂的筛选和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大脑机制。
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和翻译问题进行考察,力争发现语言形式背后的理据。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7:583)”。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
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它突出了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
这是有关翻译活动的一个本质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认知活动对翻译的决定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一方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它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问互动的制约,翻译时应“创而有度”,而不是“任意发挥”(王寅,2007:581),因而它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翻译观。
认知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优化研究作者:唐悦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2期摘要: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是当前认知翻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在认知翻译理论的视角下,以认知语言学(CL)体认观为核心,借用奈达等关于翻译过程细分的理念为主体框架,以意象图式为具体表现形式,突出译者的认知能动性,尝试构建出更为直观且具有操作性的翻译过程优化模型,为研究者加深对翻译认知过程的理解提供参考,继而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教学模式优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翻译过程;体认观;意象图式作者简介:唐悦(1989.1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认知语义、翻译教学。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外信息与文化等方面的交互需求显著增加。
然而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译者在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促成“文化外译”,也要关注如何促进“文化接受”。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影响翻译过程的选择。
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及过程多属单向式,我们通常认为翻译的实践过程主要由理解、表达和校验三个步骤组成。
这种翻译模式下主要是原文→翻译策略→译文的机械对应,大多是对语言进行信息提取、选择,译者心理往往处于被动,而忽略了充分发挥认知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策略也大多集中在讨论词、句等语篇的具体构成要素的讨论上。
因此,译者很难在翻译过程中做到语言与文化的协调统一,难以满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的。
与此同时,翻译学的研究也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跨学科的翻译研究日渐成为翻译学科建设的又一推力。
认知翻译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成为重要研究范式,采用新方法开展翻译过程研究,促进对翻译过程的内部心理—认知机制的探索,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在此背景下,为使实践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认知理论视角,通过对翻译过程相关理论及资料的研究及梳理,试图构建翻译过程的优化图式,促使研究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认知过程,以期进一步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教学模式优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能力探讨作者:尹倩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4期摘要:翻译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文本类型的知识、现实世界知识、目标语知识、现实世界知识、对比知识以及原语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翻译过程中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给出适当的决定的一种能力体现。
要想培养个人的翻译能力,就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本文主要针对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认知 ; 视角 ; 翻译能力引言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实现的,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理解语义场中的词汇以及将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来培养翻译能力的。
从翻译教学的角度来说,翻译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翻译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在翻译技巧方面的训练与提升来实现的。
翻译者的翻译能力水平是确保翻译质量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主要相对影响翻译能力的影响因素作分析,从而提升翻译者的翻译能力,确保翻译质量的提高。
一、对翻译能力的认识翻译能力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存在的。
这主要是基于翻译能力的认识角度,若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能力应该是作为一个黑箱存在的。
简单地说,翻译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翻译者能够具备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来确保翻译工作的质量的一种能力。
这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文本类型知识、现实世界知识、目标语知识、对比知识以及原语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因此,翻译能力主要是指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从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解决具体的问题,以做出相应的决定的一种能力。
从翻译的具体实践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能力不仅可以通过翻译者所具备的的多样的、复杂的以及近似的专业知识来体现,还可以通过翻译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来表现。
并且,一些翻译者为了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翻译效果,翻译者还需具备相应的翻译情景性( situationality)意识,这样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翻译者才能快速地对此作出反应并迅速适应。
认知图式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方耀【摘要】将认知图式理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明晰翻译主题、建立翻译框架、优化语言应用,从而能让翻译的文本呈现出翻译的风格、突出文本逻辑、规范英语商务语言的应用.在商务英语中融入认知图式理论,可以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使商务英语的翻译呈现出应用范围明晰、功能传递准确、语言体系规范的特点.为了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时,可以把认知图式理论融入到文本翻译中.【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7)004【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图式理论;商务英语;翻译;语言应用【作者】方耀【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商务英语是在商业领域中应用的英语语言,很多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时,会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导致在沟通时出现理解性的岐义。
这些问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缺少一套翻译商务英语的理论指导,以至于翻译的内容缺乏标准性;第二,对于商务英语的标准了解不足,导致翻译的内容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第三,翻译的技能欠缺,导致翻译的作品出现各种错漏[1]。
1 商务英语翻译1.1 应用范围明晰商务英语,就是应用在商务业务交流中的英语,要求必须应用标准的商务英语进行交流。
商务英语的写作格式、写作框架、写作词汇,都是标准的。
比如在商务英语的领域,人们会应用到STD(standard,标准),INFO(information,信息)这些缩写,因为商务英语的一些概念词汇已经有标准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商务活动领域,人们看到这类缩写便能理解它的意思[2]。
1.2 翻译功能明确人们应用商务英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地沟通业务方面的问题,于是在沟通时,需要迅速地进入商务项目主题,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出现与商务项目无关的问题;在沟通商务内容时,语言越复杂,越易出现理解性的岐义,商务英语要求语言的应用简洁、明了,复杂的语法应用越少越好;同时,正因为这一语言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商务事项,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交流障碍,译者在应用语言时,不能把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运用到翻译中[3]。
语言图式理论用于译者主体性的可行性探究吴舒娟 安徽外国语学院摘要:图式理论侧重根据先前知识或认知进行思维或行动反映,兼具描述和解释功能,主要用于心理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活动。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必然会受到原先知识结构的影响。
鉴于鲜少有学者将图示理论用于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本文将试图探索图式理论用于翻译活动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以期对图式理论的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读人们的翻译活动。
关键词:图示理论;译者主体性;可行性图式理论在英语研究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领域,特别是在英语阅读理解、英语听力和二语习得等方面,在翻译领域也有应用,但是相比其他方面略显单薄,且主要用于口译、翻译习题等一些翻译练习活动当中。
运用图式理论进行译者主体性分析的研究更是少于涉足,只有极少数人进行过分析。
杨晓梅的硕士论文《从图式理论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率先尝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文学翻译当中,探索图式理论与译者主体性的联系,并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一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展示译者主体性对译者图式的反作用,开创了用图式理论进行译者主体性分析的先河。
一、可行性探究(一)图式理论概述及新解McCarthy[1]168提出图式理论表明新的知识和信息只有与现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才会得以处理加工,英国认知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2]125曾提过过去的经验是组织好的并且易于驾驭的机构块,而这种结构块总能在任何有机的、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
现有的知识结构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形成的既定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可以对理解新的知识或信息提供参照和指引作用。
显而易见,在实现原有知识与现有认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类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实现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二)翻译的本质及新的释义1.图示理论下的翻译。
认知翻译学视域下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模式研究作者:陈宝娣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37期文/陈宝娣【摘要】当前,在当代翻译教学中,关键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翻译方面的能力。
而翻译能力所展现的是译者认知主体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对翻译能力发展与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经过对认知翻译学的简单概括,分析了翻译能力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创建翻译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水平,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优秀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翻译能力;发展;培养模式【作者简介】陈宝娣,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项目】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2019YYJG087。
一、认知翻译学概述传统的翻译研究着重研究的是对于语言与文化、文本与翻译结果的探索,注重的是原文与疑问相互之间的转换效果,较少注意语码转换这一动态化过程。
在1970年初,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新研究成果,例如话语、语用学等给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带来了新视角。
伴随认知与心理语言学的持续发展,人们慢慢意识到翻译不单单是语言相互之间的转换,翻译探究的范围也逐渐从句子过渡至篇章。
大部分研究相关问题的人士都知道,语言本身并不是来自主观世界,而是来自客观与认知世界的,故而翻译必须要翻译人员充分体验原文作者的体验和感受,继而重新构建源语言,体现出想要表达的客观和认知世界。
否则,可能导致翻译出来的文章误导读者。
再者,译者需要解决好各方关系,比如,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源语言读者和译入语读者、源语言文本和翻译文本、源语言文化和译入语文化、源语言作者和译者本身、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让翻译出来的文章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兼顾通顺。
译者在进一步理解语文表达的意义基础之上,尽可能地把其转述在目标语言之中,同时在翻译出来的文章中勾画源语言作者想要描写的认知和现实世界。
认知翻译学是以客观、语言动态以及认知相融合,并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着重突出主体认知性,通过把翻译人员、读者与源语言作者汇集起来,承认翻译是将体验与创造集为一体的认知活动,而且翻译单位具备可变调性。
从认知文化图式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化负载词是指语言中具有某种文化含义的词,它们带有客观世界及其内在属性与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
文化负载词在不同语言之间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极具挑战性,这就需要翻译者运用专业的理论技能来完成翻译工作。
认知文化图式理论(Cognitive-Cultural Schemata Theory)就成为翻译文化负载词的理论基础,它能够帮助翻译者对比语言和文化,把握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并将其准确翻译出来。
认知文化图式理论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图式理论基础上的系统性文化理论,它借鉴了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框架,如概念、知觉、形象和语言,将它们与特定的文化概念结合在一起,探讨文化如何通过语言及其他文化媒介传播,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认知文化图式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文化图式、图式表达与文化归纳。
文化图式是文化的一种普遍而抽象的表述,它反映出一种文化的概念、象征、价值及其相关活动;图式表达是文化图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包括文学形式和语言表达形式;文化归纳是以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文化图式中的概念和价值,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认知文化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者在比较语言和文化的层面上弄清概念,了解不同文化的概念差异,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
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者可以先分析文化图式,尤其是该词指代的文化概念及其相关的图式表达,然后再尝试进行文化归纳,从而把文化负载词翻译成更精确准确的形式。
以英语中“spring”为例,它不仅表示季节,还表达“朝气蓬勃、新生力量”的文化概念,象征着新开始、重生和复苏。
因此,当翻译为中文时,除了表示某个季节的字面意思,翻译者还应考虑更深层次的文化概念,比如“春天”,来表达该词的幽雅、开朗文化内涵。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任务艰巨且复杂,但认知文化图式理论能够做到帮助翻译者对比文化差异,理解其文化潜台词,并最终准确翻译出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探文学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认知学视角下探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一、文献综述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翻译过程往往被分解为对原语文本(sourcelanguagetext)的阅读,并通过译者理解,将原文内容用目标语(targetlanguage)将其表达出来。
根据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来,翻译只是把文本用一种编码来表达另一种编码的体现。
一般的翻译教学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对原语文本的理解能力,如何用更地道的目标语来表述原文的本意,或者刻意追求从原语到目标语的字面上的对等。
于是,翻译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犯死译、错译的毛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关于“句法描写”的论断,为翻译过程进一步向深层探讨提供了理论指导。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学派的观点,认为句子的意义(包括声音)必须通过句法来沟通,而句法描写则分为两方面:一个称为表面结构(surfacestructure)即句子外部形式,另一个为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即句子的内部形式。
句子深层结构不等于表面结构,深层结构是人类在说话之前存在于头脑之中的连贯意念,是抽象的,不能直接感知的。
深层结构是具有语义价值的语法关系,人类在通过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并不是用深层结构的句子,而必须将句子的内部形式用外部形式体现出来,即发出声音(文字记录声音),这样人们才获得可感知的用语言表达的信息。
句子的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句子的表面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
依此看来,翻译的过程就是将以原语的表面结构来体现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的思维转换为以目标语的表面结构来体现的信息的过程。
现代语言学所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揭示了翻译是一种从句子的表面结构出发进入句子的深层结构,而后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表面结构的过程。
这决定了翻译教学不能单一地强调字面上的对等。
2018年8月第7卷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Bengbu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ug 2018Vol 7ꎬNo 4认知图式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收稿日期:2018-03-23作者简介:方耀(1981-)ꎬ男ꎬ安徽太湖人ꎬ讲师ꎬ硕士ꎮE-mail:fyfxdz@163.com方㊀耀(安徽农业大学㊀外国语学院ꎬ安徽㊀合肥㊀230036)摘㊀要:将认知图式理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ꎬ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明晰翻译主题㊁建立翻译框架㊁优化语言应用ꎬ从而能让翻译的文本呈现出翻译的风格㊁突出文本逻辑㊁规范英语商务语言的应用ꎮ在商务英语中融入认知图式理论ꎬ可以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ꎬ使商务英语的翻译呈现出应用范围明晰㊁功能传递准确㊁语言体系规范的特点ꎮ为了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ꎬ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时ꎬ可以把认知图式理论融入到文本翻译中ꎮ关键词:图式理论ꎻ商务英语ꎻ翻译ꎻ语言应用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8)04-0054-04BusinessEnglishTranslationBasedonCognitiveSchemaTheoryFANGYao(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Hefeiꎬ230036ꎬAnhui)Abstract:WhenapplyingthecognitiveSchemaTheorytobusinessEnglishtranslationꎬitwillrequiretranslatorstoclarifythesubjectoftranslationꎬestablishtheframeworkoftranslationandoptimizetheap ̄plicationofthelanguageꎬsothatthetranslatedtextcanshowthestyleoftranslationꎬthelogicofthetextꎬandtheapplicationoftheEnglishbusinesslanguage.InBusinessEnglishꎬtheintegrationofcognitiveSchemaTheorycanimprovethequalityofbusinessEnglishtranslationꎬsothatthetranslationofbusinessEnglishcanbecharacterizedbyclearapplicationscopeꎬaccuratefunctiontransferꎬandstandardlanguagesystem.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businessEnglishtranslationꎬtranslatorscanincorporatecognitiveSchemaTheoryintotexttranslationwhentranslatingbusinessEnglish.Keywords:SchemaTheoryꎻbusinessEnglishꎻtranslationꎻlanguageapplication㊀㊀商务英语是在商业领域中应用的英语语言ꎬ很多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时ꎬ会出现拼写㊁语法错误ꎬ导致在沟通时出现理解性的岐义ꎮ这些问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ꎬ缺少一套翻译商务英语的理论指导ꎬ以至于翻译的内容缺乏标准性ꎻ第二ꎬ对于商务英语的标准了解不足ꎬ导致翻译的内容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ꎻ第三ꎬ翻译的技能欠缺ꎬ导致翻译的作品出现各种错漏[1]ꎮ1㊀商务英语翻译1.1㊀应用范围明晰商务英语ꎬ就是应用在商务业务交流中的英语ꎬ要求必须应用标准的商务英语进行交流ꎮ商务英语的写作格式㊁写作框架㊁写作词汇ꎬ都是标准的ꎮ比如在商务英语的领域ꎬ人们会应用到STD(standardꎬ标准)ꎬINFO(informationꎬ信息)这些缩写ꎬ因为商务英语的一些概念词汇已经有标准的表达方式ꎬ所以在商务活动领域ꎬ人们看到这类缩写便能理解它的意思[2]ꎮ1.2㊀翻译功能明确人们应用商务英语沟通的目的ꎬ是为了快速地沟通业务方面的问题ꎬ于是在沟通时ꎬ需要迅速地进入商务项目主题ꎬ在翻译的时候ꎬ不能出现与商务项目无关的问题ꎻ在沟通商务内容时ꎬ语言越复杂ꎬ越易出现理解性的岐义ꎬ商务英语要求语言的应用简洁㊁明了ꎬ复杂的语法应用越少越好ꎻ同时ꎬ正因为这一语言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商务事项ꎬ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交流障碍ꎬ译者在应用语言时ꎬ不能把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运用到翻译中[3]ꎮ1.3㊀语言体系严谨为了减少语言沟通的岐义ꎬ商务英语拥有一套非常标准的体系ꎮ商务英语的应用体系可分为语场(Field)㊁语旨(Tenor)㊁语式(Mode)三个部分ꎮ现应用一则实例来说明它的语言体系构成:例句1:Thisistonotifyyouthatunlesswereceiveyourcheckfor$7ꎬ550.00byjune30ꎬwewillsendyouraccounttoourattorneysforcollection.分析例句1ꎬ它的语场为催收货款ꎬ于是描述的主题必须围绕着催收货款为中心ꎬ应用标准的商务英语语言表达内容[4]ꎮ2㊀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认知图式 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应用图式构建核心概念的方法ꎮ这种方法是为了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中ꎬ描述一个概念ꎬ而描述出其认知结构的理论ꎮ这种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的翻译中ꎬ可以改变商务英语翻译的方式ꎬ优化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ꎮ2.1㊀认知图式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方法的影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用认知图式理论ꎬ首先要了解认知图式理论应用的基本原理及认知图式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ꎮ认知图式理论是1781年由古典哲学家伊曼纽尔 康德提出的一个概念ꎮ20世纪60年代ꎬ教育学家皮亚杰又应用 同化 和 顺应 概念进一步阐述了认知图式理论ꎮ1932年ꎬBartlett应用实验的方法再次说明了认知图式应用的理论ꎬ他认为一个概念的建立ꎬ需要有解释的过程ꎮ于是ꎬ如果要让人们认知一件事ꎬ就要做好组织和解释的工作ꎬ从而使人们能够迅速理解这一概念ꎮ而这种总能够在任何有机的㊁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的编组ꎬ就被称为图式ꎮ把认知图式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的翻译中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ꎬ概念先行ꎮ在翻译商务英语以前ꎬ需要了解翻译的目标ꎬ它要表达的意思和具有的功能ꎮ在图式认知理论中ꎬ如果译者不建立一个概念ꎬ就不能有效地组织素材ꎬ让他人明白这个概念ꎮ第二ꎬ组织在后ꎮ当确立了一个要表达的概念后ꎬ就要建构一个表达的框架ꎬ这个框架必须能从多种角度呈现这概念ꎬ人们看到了这个框架ꎬ就能了解这个概念是如何实现的ꎮ第三ꎬ建筑砌块ꎮ当打好了概念框架以后ꎬ就要应用素材填满框架ꎬ当素材和素材叠加在一起ꎬ建立起每一个概念框架的时候ꎬ人们就能理解概念的意思ꎬ这些素材建立起来的框架是具有逻辑性的ꎬ素材的应用是有定向目标的ꎮ应用图式认知理论以后ꎬ商务英语的翻译就有了以下的特点:第一ꎬ它建立了一个宏观的商务英语翻译体系ꎮ过去ꎬ翻译人员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本时ꎬ从微观的角度着手ꎬ这样的翻译是缺乏翻译方向的ꎬ当翻译人员从微观的角度着手进行翻译ꎬ发现英语翻译质量不能达到自己的需求时ꎬ便需要重新翻译ꎬ翻译人员如果不断地调整翻译的方向ꎬ翻译的效率就会下降ꎻ而更多时候ꎬ有可能翻译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翻译方向不适当ꎮ图式翻译理论要求概念先行ꎬ改变了这一翻译的方向ꎮ第二ꎬ它强化了文本翻译的逻辑性ꎬ如果应用传统的翻译方法ꎬ翻译人员会忽略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逻辑性问题ꎬ在翻译时ꎬ极易顾此失彼ꎮ图式理论的应用ꎬ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以前就建立一个翻译的框架ꎬ这一框架要能翻译出所要翻译的概念ꎬ因为先建立了框架ꎬ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不会顾此失彼ꎮ第三ꎬ让翻译人员把翻译的精力放在英语知识的应用上ꎬ因为商务英语的翻译有标准化的问题ꎬ所以应用商务英语的标准ꎬ很容易就能建立翻译的概念及框架ꎬ此时ꎬ翻译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英语知识的应用上ꎬ集中精力斟酌每一个商务英语素材ꎬ力求应用素材达到框架概念建立的标准ꎮ把图式认知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中ꎬ建立了一套标准的㊁富有逻辑性的ꎬ从宏观的视角描述商务主题的翻译框架ꎬ突出了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ꎮ这是一种能够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理论ꎬ应用这种理论ꎬ翻译人员可以优化商务英语文本的质量ꎬ提高翻译的效率ꎮ2.2㊀认知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范围2.2.1㊀应用图式概念建立理论宏观把握翻译目标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着手进行翻译ꎬ商务英语的翻译可能会出现偏差ꎬ或者语言应用会顾此失彼ꎮ图式理论要求在认知一个事物时ꎬ首先要明晰翻译的主题ꎬ以此为目标来构建内容ꎮ应用图式概念ꎬ在开始翻译之前ꎬ就要建立翻译的目标ꎬ分析语场ꎮ例句2:Youcancalltocheckyourbalanceꎬpayabillꎬdiscussapersonalloanorincreaseyourvisacardlimit.以翻译例句2为例ꎮ应用图式理论ꎬ要先确定55方耀㊀认知图式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它的主题是什么ꎬ例句2的语境为 telephonebank ꎬ描写的主题是这一语境下 checkyourbal ̄ance ꎮ明晰了语境及翻译主题ꎬ便能应用与之相关的商务英语框架翻译文本[5]ꎮ商务英语具有功能明确㊁应用范围明确的特点ꎬ应用图式理论ꎬ可以强化主题概念的建立ꎬ明晰语言功能的应用ꎬ这是后续建立图式商务英语框架的目标ꎮ2.2.2㊀应用图式框架呈现理论分析英语语言要点图式理论非常重视框架的构建ꎮ即在确定了一个主题概念以后ꎬ要将主题概念分为多个子概念ꎮ人们在看到这个分类以后ꎬ便能理解这个主题概念是由哪些子概念构成的ꎬ子概念和子概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ꎮ因为商务英语的应用体系非常严谨ꎬ所以要在完成主题概念分析以后ꎬ建立子概念ꎬ明晰语言应用的框架ꎮ例句3:Thereforeꎬyourcancelledcheckmaybereturnedbeforeyourorderarrives.完成了语场分析以后ꎬ例句3开始分析语旨ꎮ这一分析框架的要点为:第一ꎬ分析语气表示的方法ꎬ即在开始翻译时ꎬ要分析现在应当应用的语气类型ꎮ比如在商谈商务项目时ꎬ要多应用YourAtti ̄tudeꎬ少应用OurAttitudeꎬ使对方意识到己方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ꎬ应用商议的方式进行沟通ꎮ第二ꎬ要考虑翻译的措词ꎬ比如应当使用准确的措施还是模糊的措词ꎮ在不同的阶段ꎬ使用的措词是不一样的ꎬ在商务交流意向还没有明确时ꎬ要多应用模糊的方式表达ꎻ在商务意项已经明晰ꎬ正在进行商务项目时ꎬ要应用准确的措词[6]ꎮ在例句3这一阶段ꎬ是商务活动正在进行ꎬ交易的双方现在都需要明晰商务交易的情况ꎬ就要应用准确的措词ꎮ第三ꎬ要优化动词的应用ꎬ使对方了解商务活动进行的态度ꎬ可以使用情态动词㊁直陈动词的方式来表达态度ꎮ在一般情境中ꎬ使用情态动词会让人觉得语气容易接受ꎬ而在商务交流过程中ꎬ要指责对方ꎬ或者现在有一个坏消息ꎬ要求对方必须重视及对方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时ꎬ可以应用直陈动词ꎮ在完成目标分析ꎬ建立了语场以后ꎬ要以完成目标来搭建语言应用的框架ꎬ即进行语旨的分析ꎮ在分析语旨时ꎬ需要抓住语气应用㊁措词应用㊁态度表达这三个要点ꎬ建立了这一框架以后ꎬ便能了解整个语句翻译的方向[7]ꎮ2.2.3㊀应用图式内容直观理论找寻英语文化桥梁图式内容的理论要求ꎬ在建立了主题概念㊁子概念及子概念的逻辑关联以后ꎬ要把表达的内容一一填充到子概念的分类下ꎮ图式理论要求表达的内容要准确㊁简短㊁无分类岐义ꎮ之所以图式理论提出这样的要求ꎬ是因为图式理论要应用一张直观的图形呈现主题内容ꎬ并且要应用图形的直观优势ꎬ让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ꎮ如果应用图式理论时ꎬ还同时应用大段的抽象文字进行描述ꎬ图式理论内容呈现的优势就消失了[8]ꎮ商务英语要求应用标准的㊁简短的语言呈现内容ꎮ在完成了语旨分析ꎬ进入语式应用的阶段时ꎬ要把商务英语知识填充到子概念中ꎮ图式理论内容填充的要求就是商务英语应用的要求ꎮ以例句3为例ꎬ cancelledcheck 是一个专有名词ꎬ它专指商务领域中的汇票ꎮ应用了专有名词ꎬ即使对方的语言环境与英语语言环境有区别ꎬ看到了这一专有词汇ꎬ也能理解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ꎮ在确定了语旨后ꎬ就要根据框架分析在句子中应当使用的标准词汇ꎬ即完成语式的分析ꎮ在完成这一阶段的分析以后ꎬ一个完整的翻译概念便建立了ꎮ在应用图式内容完成概念建立时ꎬ要注意商务英语语言体系严谨的特点ꎬ使用精准㊁专业的语言ꎬ包含词汇和组句方法来建立概念[9]ꎮ3㊀图式理论中商务英语翻译优化的对策很多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中出现错误ꎬ大多是因为应用了翻译普通英语的方法翻译商务英语文本ꎮ商务英语文本虽然有着普通英语表达的特点ꎬ但是它的语言表达有其独特之处ꎮ应用图式理论来翻译商务英语ꎬ要求突出商务英语表达的功能㊁交流的内容和语言的标准ꎬ以此优化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质量ꎮ现详细说明应用图式理论翻译文本时ꎬ优化文本翻译的对策ꎮ3.1㊀把握翻译方向确定翻译风格在翻译商务英语ꎬ建立语场㊁语旨㊁语式时ꎬ还要注意风格的建立ꎮ风格的建立包含公司商务文化的风格㊁商务项目本身的风格等ꎮ如果能够在翻译时ꎬ展现出文本背后透露出来的风格ꎬ便能让对方从英语文本中了解公司的形象㊁实力等ꎮ例句4:WesendyouherewithachequewithUSD$700havingdeductedtheusualtradediscountof2%.例句4的主题为 货款折扣 ꎮ这一段文本的翻译具有古典的韵味ꎮ语句中刻意应用 here ̄with ꎬ即 与此同时 一词ꎬ可以表达出庄重的味道ꎮ应用这样的词句ꎬ可以展现出公司对商务项目的立场ꎮ应用古典㊁庄重㊁从容的词句ꎬ可以让交易的对65蚌埠学院学报㊀2018年8月㊀第7卷㊀第4期(总第40期)象感受到公司对商务项目的看法ꎬ及了解公司对整个项目控制的程度[10]ꎮ很多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本时ꎬ常常应用微观的视角进行翻译ꎮ即译者看到一段中文以后ꎬ立即开始翻译ꎮ翻译商务英语文本的功能ꎬ不仅是为了告知对方商务活动的情况ꎬ还要在告知对方情况的同时ꎬ表现出己方的立场㊁态度㊁实力和文化ꎮ如果译者不站在宏观的视角审视文本ꎬ是无法思考在翻译时ꎬ选取适宜的语言风格来表达ꎬ以推动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ꎮ应用图式理论审视文本ꎬ建立商务框架的目的ꎬ就是要求译者应用宏观的态度分析翻译的功能ꎬ在完成商务英语翻译时ꎬ能突出语言应用的功能ꎬ建立翻译的风格ꎮ3.2㊀确定英语功能建立翻译结构确立翻译结构ꎬ是指重视文本翻译的内在逻辑性ꎬ使语态的表达㊁措词应用㊁动词的应用等结合为一个整体ꎮ例句5:2000 ̄fileorganizerwithpcdatalink.例句5中 organizer 一词带有建立者的味道ꎮ如果不是在特殊的语境下ꎬ应用 organizer 一词会产生语言理解岐义ꎮ而这段翻译是介绍产品图片的内容ꎬ图片已经初步呈现了产品ꎬ在产品图片下ꎬ应用例句5这段翻译ꎬ就不会出现理解性岐义ꎬ在商务英语翻译时ꎬ最常出现的错误为翻译不简洁㊁内容逻辑混乱㊁不能准确地表达态度和立场问题ꎮ应用图式理论以后ꎬ要求句式结构㊁情态表达㊁语言表达成为一个整体ꎬ它们必须围绕翻译目标服务ꎬ呈现翻译逻辑性[11]ꎮ应用这样的方法ꎬ可以避免译者在翻译时找不到翻译方向㊁翻译时顾此失彼出现逻辑错误的问题ꎮ3.3㊀突出英语文化组织翻译语言商务英语对语言应用的水平非常高ꎮ一名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时ꎬ除了要应用普通的英语语言外ꎬ还要应用大量的标准商务英语ꎮ应用了图式理论ꎬ当建立了语言应用框架后ꎬ译者便能专心于语言应用ꎬ优化语言的提炼[12]ꎮ例句6:WearepreparedtoacceptpaymentbyconfirmedirrevocableL/CavailablebydraftatsightinsteadofT/Treimbursement.例句6优化了语言应用框架以后ꎬ只用19个单词就完成了主题表达ꎬ其中专业术语词汇7个ꎬ含盖词汇9个ꎬ它应用了最精炼的语言㊁最准确的专业术语传达了语言意思ꎮ在完成了语言表达框架后ꎬ要优化语言的提炼ꎬ尽可能地应用最简短㊁最专业的词汇表达主题㊁内容㊁情感和立场ꎮ4㊀结论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本时出现各种错误ꎬ这与译者养成的从微观实践的角度进行翻译的习惯有关ꎮ商务英语的应用范围明晰㊁语言功能应用明确㊁语言逻辑性高ꎮ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文本ꎬ不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ꎮ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本时ꎬ要应用图式理论进行翻译ꎮ这是一套能够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翻译理论ꎬ应用这套理论ꎬ可以在翻译前建立一个宏观的翻译概念㊁框架和语言应用方向ꎬ使商务语言的应用能够简炼㊁准确且具有逻辑性ꎮ参考文献:[1]CARRELLPLꎬEISTERHOLDJC.SchemaTheoryandESLreadingpedagogy[J].TesolQuarterlyꎬ2012ꎬ17(4):553-573.[2]WENDLANDER.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lications[J].PlosOneꎬ2012ꎬ14(1):155-159. [3]闫苏.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ꎬ2017(1):44-47.[4]羌佳佳.浅谈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海外英语ꎬ2017(13):30-31. [5]王健芳.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ꎬ2017ꎬ33(11):154-156. [6]汪斐.大数据时代下商务英语翻译及其教学改革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ꎬ2017ꎬ8(9):151-152. [7]吴玉琳.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5(12):13-13. [8]单琪.商务英语翻译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ꎬ2015(4):94-95.[9]朱久堂.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ꎬ2016ꎬ29(11):167-168.[10]杜杰华.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ꎬ2009ꎬ12(2):158-159+179. [11]张玲娟.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2):35-36.[12]吴竞.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ꎬ2012(7):38-38.75方耀㊀认知图式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第32卷第6期 Vol-32 NO.6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O13年1 1月
NOV.2013
认知图式理论视角下翻译人才的培养 张静平,赵海燕 (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成熟,认知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言语交际。翻译作为一种双 语互动交际行为,其实质是基于目标语对源语言进行解码和编码过程。从认知角度而言,笔者认为 认知图式足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解码的心智工具。本文拟基于认知图式理论阐释翻译构建模式,并 进一步提出高校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认知;图式理论;翻译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关键词]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3)06—0130—03
翻译一词源于古希腊,张培基将其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目标语)把另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思维内 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互动交际活动”。传统翻译理论主要分别聚焦作者、文本和读者角度带来翻 译理论和翻泽观,然而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导致以偏概全(王寅,2005)。自20世纪7O年代以来,认知 语言学开始兴起。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纲,主张语言是人类体验的产物,将其基本观点概括为“客观世 界一认知一语言”这一体系(Lakoff&Turner,1989)。该体系将语言与客观世界紧密结合,为言语交际活动的 解码带来认知理据。翻译作为典型的双语互动交际,是译者根据已有源语和目标语的认知对源语言进行解码 和编码的过程。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为基础,提出翻译的认知图式模式,并为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 培养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
认知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伴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图式论再次 受到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关注。皮亚杰、巴莱特等认为,图式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认知结构。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只有将不断接收到的新事物、新讯息通过图式与表征旧知识相联系,内部认知结构才能被 激活,进而对其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20世纪末,鲁姆海德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图式理论,创造性地将图式视为“长时记忆中,通过一定等级层 次储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的体系,该体系是人类构建和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例如,人 们听到某种动物,或者看到某一动物图片就会在脑中出现该动物的一系列相联系的集合,包括它的性情特征、 生长环境以及其相对的象征形象等。 根据以鲁姆海德为代表人物的认知图式理论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三大特征:第一,认知图式是以具象知 识经验为基础的抽象认知结构。第二,认知图式是通过一定认知规律由某一主体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三,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作用积极地将新信息与图式表征的旧知识、经验加以联系的互动过 程。 二、认知图式视角下的翻译模式 基于以上阐释,我们发现翻译与图式理论类似,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解码和编码的互动交际过程。在该 过程中,源语的理解是解码之核心,而目标语的表达则是编码之精髓。因此,我们将其运用于翻译构建过程
[收稿日期]2013—06—2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160号)。 [作者简介]张静平(1965~),女,吉林敦化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l30・ 中,主张翻译是译者将源语文本图式通过理解转换成目标语文本图式的选择构建过程,即“源语图式一译者 一目标语图式”,其构建机制如图1所示:
源语文本(source language text) l I 源语图式(sou rc e language schema)
I l 目标语图式( 盍language schema)
I l 目标语文本( :螽lan 】age teXt)
c=] ] c=]巨 至] c=]匹 ] c=]区 三 ] 图1认知图式视角F的翻译构建模式 本文将翻译活动视为四个基本过程:源语文本的理解;源语图式的搜索;源语图式和目标语图式的隐射;
目标文本的生成。 源语文本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其需要译者掌握足够的源语言认知体系,包括丰富的源语语料、源语文本 背景、源语语言文化等。例如,在翻译《圣经》时,译者首先需要了解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宗教文化、传统价值 观、历史发展与变迁等。 找寻源语图式是翻译中的重要步骤。在源语理解基础上,译者根据源语文本,通过已有认知,在大脑中找 寻与之一致的源语图式。源语图式的找寻与构建是人脑中对源语言文本认知的产物。例如,在翻译有关中国 长城篇章时,译者脑海中往往会呈现与之相联系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文化价值等认知结构组成源语图式。 源语图式与目标语图式的隐射是认知视角下翻译过程的核心。该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已有的认知图式 中,将源语图式与目标语 式相匹配,构成映射。例如,在翻译“黑马”时,译者在生成汉语“黑马”图式的基础 上,找寻英语中与之最匹配的图式。根据英汉对于“黑”这一词的不同认知,我们可以清晰认识到,英语文化 下“dark”是汉语中“黑暗”、“黑夜”的图式。因此,“黑马”一词自然就隐射至“dark horse”。同样,“dragon”一 词的图式往往与“fierce”、“evil”共现,可映射至汉语中“恶魔”、“魔鬼”等图式。 在认知图式模式下,翻译的最后步骤是目标语文本的生成。基于源语图式与目标语图式最佳匹配,并通 过隐射过程,目标语文本意义即可生成。例如,汉语中“红茶”图式隐射至英语中“black tea”图式,因此,我们 将红茶译成“black tea”,而并非“red tea”。此外“人乡随俗”与“While in Rome,do as Rome does”等俗语也是 通过认知图式匹配,将其源语图式隐射至目标语图式,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译本。 三、认知图式视角下的翻译人才培养 与传统翻译观念不同,认知图式视角下的翻译模式将翻译视为源语文本图式映射至目标语文本的动态过 程。因此,它为高校翻译教学带来全新启发。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图式意识 在高校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图式意识。具有良好的认知图式意识是翻译教学的首 要目标。教师应主动将认知图式理论传授学生,并将该理论与翻译动态模式相联系,使学生可理解性输入。
一方面,在实践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启发性引导学生,使其不断掌握和积累丰富的认知图式,使其能顺利将文 本内容转换为图式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为积累大量认知图式,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扩展语言知识体 系。通过阅读、观察、体验生活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 仰、价值观等差异。 (二)教会学生理解认知图式文本 翻译的认知文本,简言之,就是翻译的系统化结果(熊力游,2009)。教会学生理解认知图式文本是认知 图式翻译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积木”构建法为提高学生的翻译认知图式提供新的视角。“积木”构建法 通过将句子按照若干事件或若干词类进行组合,为各个事物的图式生成提供参照。教师可将该观点运用于实 践翻译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以事物为中心的“积木”结构,并运用该结构理解认知图式文本(熊力游,2009)。 例如,在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构建以“人”和“月”为中心的两个事件,并
・1 31・ 分别生成认知图式。基于对“月亮”呈现的不同形状的认知和对无法预测的“人生”的体验与认知,将汉语中 “月亮”与“人”图示映射至英语“moon”and“men”图式,其翻译即可一气呵成“The moon does wax,the moon does wane,And SO men meet and say goodbye”。 (三)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是翻译教学实践环节。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选取不同题材、体材以
及年代的代表文本作为学生翻译练习的材料,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图式生成,通过实践习得大量母语 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为源语图式和目标于图式的隐射提供可能。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 行不断修改、评判。通过组织学生自评、小组讨论、教师评价等方法全方位评估学生作品。这样,学生在不断 修改、讨论中对翻译文本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掌握翻译图式转换,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认知图式理论为基础,阐述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构建模式,即源语文本的理解、源语图 式的搜索、源语图式和目标语图式的隐射、目标文本的生成四位一体的动态构建过程。在该机制下,笔者进一 步提出了翻译教学启示和翻译人才培养建议,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理念和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Bar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122—124. [2]Lakoff,G.&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Rumelhart,D.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M]//.R.J.Spiro,B.C.Bruce,W.F.Brewer(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4]熊力游.英译教学的图示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9(4).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0n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 Based on the Cognition Schema Theory ZHANG Jing—ping,ZHAO Hai—yan (International Colleg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highly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theory of schema is widely used in variety language act ̄’v- ities.Translation,aS 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s,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within processes of source language decoding and target language encod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the author claims that schemas can be cognitive tools in these two processes.Theretbre,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model in terms of schema theory,and applying it into translation teaching.On the above basis,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suggestion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cognition;schema theory;translation teaching;talent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