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是教育学者张中行先生回忆与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待人宽厚、严于律己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教学本文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与精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本节课应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习叶老待人宽,律己严的品质;精读课文,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敬意。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看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她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遒劲有力,充满灵气。今天,让我们跟随张中行先生,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魅力与风采。二、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三、略读课文走近叶老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交流点拨:两方面: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回复信件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交流总结略读时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段内容的方法。

交流点拨:

(1)注意段首总领本段的句子。

(2)注意段尾总结本段的句子。

(3)注意本段前后的过渡句、过渡段。

(4)注意小标题。

四、精读课文钦佩叶老

1、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交流点拨:“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

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交流点拨: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交流点拨: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交流点拨: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5)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交流点拨: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宽厚待人,虚怀若谷。

2、交流总结本文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重大主题。

(3)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小故事,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

五、再读课文学习叶老

1、简介作者

张中行河北香河(今属天津)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简介张中行与叶圣陶的交往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3、作者对叶老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哪些句子表现出来的?

交流点拨:尊敬、赞美、怀念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交流点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2)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交流点拨: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对叶老的高度评价,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结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4、总结交流饱含真情写人物的技巧。

(1)、精辟议论、高度评价

(2)、语言质朴、情动于衷

(3)、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4)、善用修辞、真情流露

六、总结:

让我们怀着崇敬爱戴的心情为叶圣陶先生写颁奖词。

交流点拨:

他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躬行君子、彬彬有礼,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他就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

七、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阅读叶圣陶的作品《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八、布置作业:

学生课外阅读叶圣陶的作品:《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

附: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读法:略读

写法:以小见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