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了农技推广信息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

我国“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已经连续十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

民的关系,使农民在农村所从事的农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无疑为此提供了难得而又宝贵的机遇。农技推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农业技术信息传达到农民手中,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媒介和载体[1]。因此用农技推广信息化手段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的国内外现状

1.1国外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的现状

在农技推广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欧美各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几乎全部通过农业信息网络来普及的,农业

生产、科研、教学领域通过信息网络相互结合,故农户可以便捷的在网上查询到农作物各方面的技术资料。

印度及韩国等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印度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印度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但通过其软件业的高速发展为农技推广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印度政府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弥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并且很重视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育和信息技术研发的经费逐年在增加,使其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

1.2国内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年完备,各地建立了一系列农业技术推广网站。有些地区的各种农情数据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处理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有关部门建立的“基层农技推广云平台”为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提供了平台和经验。目前随着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完善[3]。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也极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反之则较低。

2. 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起步较晚,信息

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3]。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农技信息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能力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电脑等必要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与设备。信息化相关软件开发滞后,数据库无不完整,从而影响了农技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4]。

2.2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接受能力有限

我国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积极

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目前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原因包括文化层次不高、年龄断层及知识得不到更新等。同样,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一方面缺乏对农业信息化认识,对信息化农业不以为然;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制约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

3.我国基层农村推广信息化的对策探讨与分析

3.1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村普及电子信息网络

进度

农技推广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多个学科,而且涉及到多部门。可以说,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引导。农技推广是公益性质的,创收困难,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科技含量较高,而且初期资金投入较大,所以各级农技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多方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资金力度。

有条件的地区应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建设农技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的研发,及时更新农业各方面信息数据库,健全农技信息网络,完善农技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使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4]。

3.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投入,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结合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强有力和高素质的农技信息推

广队伍,而建立高素质规范化的农技信息推广队伍是农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投入,尽快建立高水平的农技信息推广体系,因为农技信息推广系统是国家向农村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向农民传输新知识、新科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尝试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新农业技术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结合。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管理体制都有各自的特色,其共同特点是高度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不仅体系发达、机制先进,而且不断加强、整体优化,都是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保证使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应设计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科研、教

育、推广一体化的制度,以此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抓手[5]。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开创了现代农业的新局面,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马志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J]. 农业网络信息,2008,(12):43-45.

[2] 范凤翠,李志宏,王桂荣等. 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06:175-177.

[3] 刘超.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河南农业大学,2013.

[4] 蔡晓琳,李东徽.农技推广信息化的研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09,(2):52-53.

[5] 游承俐. 国外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相结合体制的特点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6)2:74-76.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样本

当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解决、传递、存储、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扩展人们信息功能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感知域、敏捷度、辨别力和作用范畴技术,涉及传感、测量、辨认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当前广泛使用重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涉及数字程控互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精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解决技术:信息解决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播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性辨认,信息与互换码之间转换,信息整顿、加工、生成,以及运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功能是依照输入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实行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扩展延伸。重要涉及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解决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征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普通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具备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因子调控设施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办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课程改革也在逐步开展,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资料表明教师素质落后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障碍。如何使学校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素质,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适应时代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因此,我市以《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为目前我市在学科建设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及设计能力服务,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紧密结合,将对学校教师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培养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师设计的能力 1、在教学方面。 (1)教案电子化。每个课题实验校都建有百兆校园网络,并配备了教师电脑房。教师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备课中利用校园网络的资源共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2)上课网络化。教师的电子教案以及制作的教学媒体通过校园网络直接传输到教室,教师上课只要带好教材就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2、在科研方面。 (1)网上教研。实验校开展了网上教研活动。比如数学低、中、高三个组,每小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先由一位老师将教学设计上传到数字化平台数学教研活动日志区,同年级老师阅读后,在教学设计后点评,提出意见,然后该为老师进行修改。通过网上教研,我们感到教师参与率比较高,效果好,点评要跟帖在网上谁都能看到,所以教师写得比较认真,从而听课也认真了,这样的活动实在,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2)网上科研。教师每天要将自己的上课教案、反思或论文上传到平台中,这样建立了很大的教学资源库,全校教师在这里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主题教育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展示活动成果。通过学生利用网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的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子公司(工程处)的主要管理业务为:子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业务为:与具体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处理。如,招投标、预决算、施工组织与计划、合同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根据行业特点,我们通常将应用软件分为以下三类:①工具类 钢筋优化下料及统计技术、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技术、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凝土成熟测量、具有三维计算深基坑支护与支撑结构设计以及实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能与设计数据相衔接的三维图形算量技术、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竣工图纸绘制、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装饰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IP视频监控技术。②管理类 (1)项目级 工程报价、项目成本管理、进度计划控制、项目物资管理、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协同项目管理、三维CAD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多项目综合管理;工程设计方面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视化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化二维工程设计和三维协同设计集成技术、协同设计技术等。 (2)企业级 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材料采购管理、办公(OA)管理、图纸档案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转入施工阶段使用技术;知识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 ③标准类 基础信息编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WBS分类编码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其它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 ④信息化对需求的支持 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以光纤通讯为主,综合利用卫星通讯、数字微波、无线通讯、互联网等方式,建立起以总部为中心,向外呈星状辐射的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主要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 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

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 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 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 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 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 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1、概述 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编辑、压缩、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经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必须充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这壹管理和传播手段。 第壹节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从那时起到今天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共经过了三次产业革命。和此相对应的三个历史时代被称为蒸气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今天,我们正进入壹个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电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融合为特点的信息时代,也就是说人类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 于信息时代里,信息作为壹种新颖的资源于社会生产的经济发展中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逐渐减少同以物质资源为代表的自然打交道,而更多的和信息资源打交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运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第二节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三节主要农业信息技术介绍 根据信息技术于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等。 壹、气象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行器对地面、海洋、空气等进行监测的壹项新技术。我国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遥感手段监测和评估洪涝灾害。从最开始时用诺阿气象卫星的AV I RR数据,发展到用陆地卫星的T M影像,用全天候的机载和星载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 A R)来监测洪水。于遥感数据传输方面,也于“八五”期间研制成功了实时传输机载S A R图像的“机-星-地”系统。此外,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共6页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概述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

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学习,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其所营造的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可开展交互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借助其信息化教学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机器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便实施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另外,信息化教学具有输入、输出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引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武器,本文从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企业竞争力优势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证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企业竞争优势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产业里,都有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强化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发展,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运营模式,运营理念的创新和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命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功能发挥。 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由于传统的管理

模式形成已久,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无法推动,而信息化技术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技术,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因此,至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突出计算机的管理的优势。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基础,而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基础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只是管理基础薄弱,致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发的力度很差,基本要求也很难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之上谈兵,成了无本之木。 3.落后的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高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看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长远的效益,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效益,而对其优势却半信半疑。所以,企业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领导者要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这种趋势,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改变传统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资源优势。 4.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个别的业务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普遍低于企业中其他管理和生产人员,导致企业信息队伍的人员流动过快,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

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

姓名:祖孝岩班级:计算机1班学号:201020721242 论述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信息化 一、农业生产管理呼唤信息技术 ??? 1.作物栽培技术是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 ??? 建国以来,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注重研究影响作物生育的各种环境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经验,示范和推广。6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研究作物的外部形态指标,重点研究作物的株高、分蘖、叶面积等数量性状同栽培措施的关系,探讨群体的合理结构,全国出现了研究作物群体结构热。70年代至80年代末,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指标化栽培、高产数学模型以及模式化栽培,90年代以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及其优化调控理论研究为主,突出质量型栽培,使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明显提高。这些理论和技术基本定量了各种环境因子对作物生育的影响;明确了作物某些基本生理过程及其相互影响,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定性描述了一些农艺措施如施肥、灌溉等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制订了一系列定量或定性描述作物系统行为的指标。这些成果为建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作物生长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依据。 ??? 2.信息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 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系统,受气象、土壤、作物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综合考虑这些多因子的互相作用、预测和分析作物生长趋势等方面,信息技术有其它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数据库能储存多年、多种作物的生产和生育资料,便于查询;专家系统能模仿专家的思维,解决生产问题;作物模拟模型能快速决策农艺措施的效应和进行目前在大田无法实施的试验研究,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等。??? 3.发展市场农业和调整农业结构需要信息技术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灵活组织和安排农业生产,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因此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依据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加以调整,调整农民种植作物的种类,生产丰富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作物种类的增多,迫切需要相关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新技术和营销新信息,农业信息技术能可推进市场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 4.信息技术是农业新技术的高度浓缩与传播载体 ??? 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必须依靠科技。因此,如何使科学技术在广大农业区得以迅速推广,关系到农业的长远发展。而我国目前还缺少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实现农业科技的快速传播和推广。技术传播过程分为技术需求、革新、确认、销售、应用和评价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频繁的信息交流,都有可能因为信息不畅而延缓下一阶段的到来,从而减慢技术传播进程。信息技术在这里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将一些科技成果、高产经验总结归纳形成软件,制作成光盘,推广和普及,既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保证了推广的质量,又能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运用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 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 ??? 农业信息技术是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与农业有关的信息的技术,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可建成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可进行不同方式的模拟和预测,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有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作物生长模拟、多媒体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化导论 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存进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下将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做重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的生产、供销、管理和相关服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信息运用水平,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实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发布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在农业中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或者可以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交叉渗透,实现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信息技术广泛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串通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 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目前国际上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称之为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含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细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 二、机器视觉技术 在农业科研与生产的许多方面,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对农作物或农产品外观的判断进行的,诸如水果和种子品质的检测、果实成熟度的判别、作物病虫害的 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的识别以及杂草辨别等等。这些过去主要依靠人类视觉 进行辨别与判断的工作,可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部分地替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系统,它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所得图像的像素分布、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此,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标签:计算机网络技术;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 0前言 医院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生活中日益体现,其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加困難。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1.1网络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在病案及统计管理方面的运用。在现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将其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医院的病案以及统计管理层方面可以让医院整体的效率得得到一个层次水平的提升,在建立数据库以及合理的面向医院及患者的系统下,整洁和顺序的医院病案的管理和保存会让患者和医院的数据得到安全的保障,并对以后复诊抑或是其他案例的管理和调用方面上有着简易化的效果,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之下,大大的简化了医院工作人员对于每天大量的医生以及患者两者的数据上的整理以及统计,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还能够减少医院数据管理人员在整理数据时所产生的人为误差,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能将病案和大量的数据进行高效率传输,免去了人与人之间传输之间物理性消耗的缺点。 系统对药品采购和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化管理已经基本遍及了各大医院,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及下,将计算机大量数据高效处理的优点以及网络技术即时通信的优点结合在医院的系统数据化管理上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并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对信息的公开性以及传播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对医学药品的价格,效用期的监控,抑或是医院工作人员以及患者信息的录入管理,就工作人员层面来讲,员工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方便今后的信息调用。在索引的输入下就更查询到一系列相关的信息,还可通过模糊搜索,比如:在学历一栏输入本科以上,系统便会生成与条件相符的各类信息,让系统更人性化,也让医院的人事管理更科学、合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医院是运作是需要资金的支持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大量数据的高效率处理以及高精度运算,甚至在综合的评判中也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对今后财务管理上进行智能处理。而在面向对象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财务方面上,门诊和住院的收费系统在高效率处理数据方面上显得尤为突出。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就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与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与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与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与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与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与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 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 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 设定优化目标与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 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与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就是在虚拟环境下 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虚拟建造系统 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

【农业信息化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 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六韩国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第二节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79-1985):解决农业领域中的科学计算和数学规划问题。1981年,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 普及阶段(1986-1990):主要以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信息管理为主,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热点,农业模拟研究相继开始。 发展阶段(1991-1995):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或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目前在农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及其集成系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等。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3.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在农业领域引进计算机技术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从1990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及实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1995~2000 年期间,国家863 计划306主题在全国相继选择建立了北京、云南、杨凌等20 多个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1997 年10 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开始组建农业信息网络“金农工程”。2001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挂牌成立,技术上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我国一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继成立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工作。 “七五”以来,我国在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农业自动化控制、精确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已建成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数据库等100 多个,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自80 年代开始,开发了5 个863 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 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如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已初步建成的“金农工程”,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而且也实现了与国内各农业网络的联网。畜牧生产的自动控制可优化饲料配方,工厂化农业生产如温室栽培,已经得到广泛示范与初步生产应用。我国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作物短、中、长期预报模型,小麦、水稻遥感估产信息系统等。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了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初步实现了玉米、水稻株型结构数字化设计,建立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四大作物的气候-土壤-作物综合系统模型,初步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和数字林业公共技术平台框架。先后在上海浦东、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以及北京的小汤山等地建立了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集成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及农村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数字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与产品、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精准作业控制与导航技术、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 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 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 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21世纪已然步入数字与信息化时代,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特别是在信息传递与数据处理方面得到了极大加强,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计算机技术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困扰,本文阐述了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计算机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应对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数字与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信息化时代来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在数字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计算机技术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由此可见,要满足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应用。 1 數字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共同运用下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特别是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及应用,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与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工作更加快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产生活到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2.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主要发展时期,其功能也由简单的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其最大特点便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巨大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当前,人们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还要不断进行机构化和空间扩展化改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机构化的发展创新,实现兼容模式构造与升级;另一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空间结构拓展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主要目的提升性价比、降低人工劳作,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