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筑物倾斜原因和纠偏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砌体房屋纠偏方案一、房屋现状评估。
1. 先得好好瞅瞅这砌体房屋为啥歪了呢。
是因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就像人站在高低不平的地上会站不稳一样?还是旁边有啥新盖的大楼,搞出个什么附加应力影响到它了?又或者是当初建造的时候就有点小瑕疵,基础没打牢之类的。
这就好比看病得先找到病因,咱得把这些可能的原因都排查清楚。
2. 测量房屋倾斜的程度。
拿个专业的测量工具,像水准仪、经纬仪之类的,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去量一量,看看这房子到底歪了多少。
是微微倾斜,还是已经歪得很明显了,就像比萨斜塔那样(当然咱可不想让房子变成那样危险的斜塔)。
把这些测量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这可是咱后面制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纠偏方法选择。
1. 迫降纠偏法。
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是主要原因,迫降纠偏法可以考虑。
这就像是给房子的地基做个“按摩”,让高的地方慢慢降下去。
比如说掏土迫降,在房子基础周围有选择性地掏出一些土,就像从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些东西一样,让这边的地基慢慢下沉,达到平衡。
不过在掏土的时候得小心,可不能掏多了,不然房子可能一下子就垮了,那就像拆房子而不是纠偏了。
还有注水迫降法,如果地基土是那种遇水会变软的土,就像有些泥巴遇到水就变得稀稀的。
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地方注水,让地基土变软下沉,但这个也得控制好水量,水太多了可能就成水灾了,房子也跟着遭殃。
2. 顶升纠偏法。
要是房子歪得比较厉害,迫降纠偏有点不好操作,顶升纠偏法就像给房子装个“千斤顶”把它顶起来。
在房屋的基础或者结构下面安装顶升设备,就像给房子穿上了增高鞋一样。
然后一点一点地把低的那部分顶起来,直到房子恢复到比较正直的状态。
不过这过程中得保证房子的结构安全,就像抬轿子一样,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把房子给抬散架了。
三、纠偏前的准备工作。
1. 对房屋进行加固。
在纠偏之前,得先把房子加固一下,就像给一个体弱的人先补补身体一样。
对墙体、柱子这些主要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可以用一些加固材料,像碳纤维布或者钢板之类的。
房屋倾斜纠偏加固的方法
房屋倾斜是由于地基不稳定或建筑结构松散等原因导致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房屋倾斜纠偏加固:
1. 地基固化:在房屋下部挖出地基,混入水泥和混凝土,使其变得更坚固和稳定。
2. 支撑加固:在房屋下部设置支撑木或钢撑杆,抵消倾斜力量,实现加固作用。
3. 框架重建:如果房屋倾斜现象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框架重建,将新的、更加坚固的结构代替原有的结构。
4. 土壤处理:对于建筑基础不稳定的房屋,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固化、加固等处理来解决房屋倾斜问题。
总之,房屋倾斜纠偏加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处理。
在实际进行施工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并在施工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深基坑立柱倾斜纠偏措施项多层地下室结构,以便效益最大化。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结构复杂多变,土体中含有碎石、块石等建筑垃圾及原建筑物旧、基础,加之桩基施工工期紧、质量把控不严格等问题,极易览柱桩倾斜现象,对基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技术原理:在深基坑首层土方开机及支撑施工过程痴立柱桩外露较短,很难发现立柱是否倾斜,故多在二层及以下土方开挖过程中方能发现立柱倾斜,纠偏措施在二道支撑开始实施。
针对倾斜立柱,具体纠偏措施如下:1、纠偏角钢焊接在二道支撑顶标高处加焊两根纠偏角钢采用缀板焊接,并与倾斜立柱桩焊接,保证焊接牢靠。
纠偏角钢及懒格、间距同原立柱桩做法。
纠偏角钢埋入支撑垫层下土减m2、支撑施工。
纠偏角钢加设完成后二道支撑施工;3、纠偏角钢接长处理纠偏角钢加设从二道支撑面至加强板底腓筋,并要求与板筋焊接;4、加强板带设置。
在倾斜立柱位置底板下方设置加强板带保证立柱稳定性。
倾斜立柱加固立面图倾斜立柱在底板承台底增设加强板,具体做法如下所示:1、加强板带尺寸为倾斜立柱桩边向四周延惚00mm如立柱桩直径为900,加强板带尺寸为3300*3300mm如下图所示:2、加强板位于底板承台底厚度800mm,配筋为双层双向C16@200, 上下共4层;立柱桩四周设置加强筋016,上下四层,长度为2250mm 加强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底板,具体如下图所示。
实施情况:针对深基坑过程中出现的立柱倾斜现场,及时对立柱桩焊接纠偏钢及缀板,保证立柱桩能够满足受力性能,确保支撑体系整体稳定产生效益:通过采取该措施,加强了立柱受力性能,确保支撑体系稳麟保基坑安全,为项目工期进度、商务履约等创造良好的氛围及条件。
墙头倾斜解决方案引言墙头倾斜是指外墙、内墙或分隔墙在施工或使用后出现倾斜的现象。
此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基础沉降、地震、设计缺陷等。
墙头倾斜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对结构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解决墙头倾斜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墙头倾斜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基础加固、墙体加固和维护修复等方面的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墙头倾斜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相关技术。
基础加固解决方案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解决墙头倾斜问题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地基处理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地基的情况和问题所在。
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加固地基:加固地基的常见方法有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地基板。
灌注桩能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钢筋混凝土地基板能够均匀分散荷载,增加地基的坚固性。
2.地基加固与土体改良:对于松散、易液化的土壤,可以采用注浆、振冲灌注等方法进行土体改良,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倾斜性。
3.加固基槽和基础梁:墙体的基槽和基础梁也是地基加固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基础加固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基槽或基础梁,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墙体加固解决方案加固墙体结构墙体加固是解决墙头倾斜问题的关键环节。
墙体加固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增加加固材料:在墙体内部或外部增加加固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板等,以增加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增加抗震支撑:在墙体的上部和下部增加抗震支撑,如钢梁、钢柱等,以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斜能力。
3.加固裂缝和缝隙:对墙体裂缝和缝隙进行修补和填充,以防止裂缝扩大和渗水等问题。
墙体拆除和重建在墙体倾斜严重,无法通过加固措施解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墙体的拆除和重建。
拆除和重建墙体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规划,确保新建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维护修复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墙体倾斜问题解决后,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纠偏平移方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建筑物的纠偏问题。
建筑物纠偏是指建筑物的位置产生偏移或者倾斜,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因此,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找出造成建筑物纠偏的原因。
建筑物纠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基础沉降不均匀、材料不平衡、偷工减料等。
为了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首先需要找出造成纠偏的根本原因。
其次,根据纠偏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建筑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纠偏方案。
纠偏方案可以包括调整基础、加固结构或者施工纠偏等方法。
调整基础是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建筑物的纠偏问题主要是由于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方式来解决。
调整基础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某一部分或者重新铺设基础。
加固结构也是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建筑物的纠偏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构不稳定导致的,可以通过加固结构的方式来解决。
加固结构可以通过增加支撑物或者在结构的薄弱部分增加加固材料等方式来实现。
施工纠偏是指在建造过程中用特定的方法来纠正建筑物的偏移问题。
施工纠偏通常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物的位置或者改变建筑物的结构来解决纠偏问题。
最后,需要对纠偏方案进行实施和监测。
在实施纠偏方案之前,需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在实施纠偏方案时需要注意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在纠偏后,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监测,确保纠偏效果。
总之,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纠偏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方案。
通过调整基础、加固结构或者施工纠偏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物纠偏问题。
在实施纠偏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在纠偏后进行监测,以确保纠偏效果。
建筑物纠偏问题的解决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建议请专业的建筑工程师参与解决。
工程桩倾斜纠偏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工程施工中,桩基是常见的施工方法之一,它是一种通过钻孔、灌注、振动或者打入的形式将桩体嵌入地基中以增强地基承载力或者耐冲切性的基础工程。
然而,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桩基有可能会出现倾斜、偏移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二、桩基倾斜原因分析1. 地基条件不同:地基的物理性质和承载情况不完全一致,导致桩基在不同地基条件下出现偏移和倾斜。
2. 材料质量问题:桩体材料质量不合格、强度不足等情况会导致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倾斜。
3.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不足,容易导致桩基倾斜。
4.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桩基倾斜。
5. 地震等外力作用:地震、风力等外力作用也会对桩基产生影响,导致桩基倾斜。
三、桩基倾斜纠偏方案1. 观测检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检测点,定期对桩基进行倾斜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桩基倾斜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扶正支撑:对于桩基出现轻微倾斜或者偏移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置扶正支撑的方式,利用机械或者手工进行调整。
3. 重新打桩:当桩基倾斜严重并且无法通过扶正支撑调整时,需要重新对桩基进行打桩,利用专业工具保证桩基垂直度。
4. 环绕包砂:对于出现桩基倾斜或者偏移的情况,可以通过在桩体周围进行包砂,以增加桩体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方法来进行纠偏。
5. 使用调整杆: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桩体的周围设置调整杆,通过调整杆对桩体进行调整,以达到纠偏的效果。
6. 采取降低桩基倾斜风险的措施,例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合适的桩基施工工艺、合格的材料等,以减少桩基倾斜风险。
四、桩基倾斜纠偏案例1. 某市某工程建设项目中,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倾斜和偏移的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经过专业人员观测检测后,采取重新打桩、环绕包砂等措施,最终成功纠正了桩基的倾斜问题。
古建砖木结构倾斜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探讨摘要:由于大部分的古建筑经历的时代久远,加之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加之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和周边建筑物的开挖建设等因素,导致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开裂现象。
为了有效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古建筑砖木结构的倾斜问题进行有效修复。
基于此,笔者重点论述了古建筑砖木结构倾斜修复施工工艺。
关键词:古代建筑;砖木结构;倾斜原因;解决措施引言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与西方建筑的砖石结构一起构成世界两大主要建筑类型。
而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被称为“早期木结构建筑”,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屋顶漏雨、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古建砖木结构缠身了严重的倾斜,需要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的。
一、古建筑砖木结构出现倾斜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得以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或者比较完整的遗迹几乎都是使用石料建筑的,而中国古建筑几乎全都是土木或者砖木结构,即使侥幸免于虫蛀鼠啮,也难以经受气候和时间的考验,加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倾斜现象。
造成古建筑砖木结构出现严重的倾斜现象,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分析了其倾斜的原因:1、自然灾害的破坏在自然灾害中对砖木结构古建筑造成最大的破坏的就是地震,由于地震对砖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甚至是全部的损坏,无法进行重新修葺的破坏。
砖木结构古建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但承受弯矩的能力较弱。
本身古建经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因此古建已经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高耸的古建筑由于重心高,在地震作用下有微小的倾斜产生后,自重作用的力臂会很大,再加上地基不稳,从而导致进一步倾斜,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倾覆。
除了地震对砖木结构古建筑的较大程度的破坏外,其他的一些自然灾害对古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比如台风以及暴风雨都会让古建收到侵蚀,对砖木结构的稳固性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也会对砖木结构的缝隙以及固定的地方造成侵蚀,砖木结构古建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自身的地基会不稳,就会出现倾斜。
;避塑.曼凰.建筑物水平掏土纠偏分析平洋(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睛要].首先论述了建筑物倾斜的原因,以及根据上部结构荷栽得出基底压力值,了解建筑物不同住置倾斜量的情况,确定水平掏孔的位置、孔径、孔深和间距。
最后结合实例说明。
饫键词】倾斜;才浒I掏土;纠偏目前一些古建筑的倾斜和相继倒塌,迫使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现存的古迹和文物:新建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原因,产生倾斜、挠曲、开裂等病害,轻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使其丧失使用功能,甚至倒塌破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迫使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纠偏和基础托换加固技术,挽回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建筑物纠偏技术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而且重要。
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成熟设计理论,但国内外对掏土纠偏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纠倾方案、高效的施工方法和适时的变形监测取得了一些成果。
据统计,当房屋的倾斜率达到瑞o,房屋内的住户就会有居住不适,使用不便的感觉:如果倾斜率达到7‰,房屋就会有严重损坏的危险。
建筑物产生过大的偏心力矩,引起基础一侧的应力剧增,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的受力构件破坏甚至整体倾覆。
一般而言,对倾斜建筑物处理一是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如锚杆静压桩、旋喷桩、注浆、石灰桩和加大基础刚度等来限制不均匀沉降的继续发展i二是采取一定的方法纠偏,对粉土、粘性土等软土地基,较常用的纠偏方法是加载纠偏和掏土纠偏。
本文将详细论述水平钻孔淘土纠偏法的设计和施工,并介绍一个工程实例。
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均匀的纠偏,而目效果明显。
1建匀{獭刳原因j惭1.1上部结构的原因-,由于上部结构的荷载偏心、建筑物体型布局不当造成荷载分布不当、施工技术或施工程序不当引起加载不均等原因,引起的建筑物倾斜。
这种原因造成的倾斜具有自发性,在上部结构中加以处理才是根本解决的首选途径。
12地基基础的原因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地基局部剪切破坏:地基土质不均匀,如软弱土层厚薄不匀、埋藏深度不一: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冻土等特殊土类在相应的不利条件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勘察和勘探点布置不全面或者勘探点深度不够,基础设计有误或者施工质量差而引起的建筑物倾斜。
谈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倾斜与上浮摘要:高楼万丈平地起。
建筑工程的基础是桩基,如果桩基施工中出现了质量问题,整个建筑工程就会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笔者就桩基常见的倾斜及上浮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倾斜;上浮一、桩基倾斜原因分析1 桩基开挖后管桩出现倾斜的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管桩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由于施工场地特别是管桩发生倾斜的位置多处于淤泥层或软土地基,深厚目埋深特别浅,基坑开挖时,施工过程中淤泥层承受的应力在开挖一侧得到释放,而桩的另一侧(靠土侧)承受挤压土集聚的弹性能及超静水压力,从而推动预应力管桩向开挖侧发生水平位移,导致倾斜。
此外由于淤泥处于流塑状,其内磨擦角很少,造成基坑开挖时预应力管桩承受水平的主动土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倾斜。
(2)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也加速了基坑开挖时桩体的倾斜。
虽然基坑开挖施工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钢板桩支护、分层挖土,但没有针对工程特殊的地质条件而采取特殊有效的方法,采用机械挖土,分层厚度过厚,导致在开挖过程中,未能有效地防止土压力对预应力管桩的水平推动作用,从而使管桩桩身承受的最大弯矩值超过桩身的最大抗弯能力而发生桩身开裂倾斜现象。
2 桩基问题的处理。
桩基问题发生后,一定要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实际,从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等多方面的比较,选取适合工程实际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笔者在此介绍冲孔桩和片筏基础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案有以下优点:(1)质量可靠、安全。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选取可靠的方法,可节省费用和工期。
(2)该方法成桩后桩底可以进入岩层,成为嵌岩桩。
灌注桩型的桩身抗弯能力强,承载性能好。
在保证一定的桩径(桩径1O00mm以上)和嵌岩深度后,开挖施工承台时不会对冲孔灌注桩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充分利用筏板将(1O)一(18)轴的桩基与(1)一(9)轴及(19)-(25)轴的合格桩基有效地联系,增加了基础的刚度和整体性,控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3层房屋倾斜的纠正方法哎呀,要是你发现自家那三层房屋居然倾斜了,那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事儿啊!这就好比一辆车跑偏了,得赶紧想办法给它正回来呀!咱先得搞清楚这房子为啥会倾斜。
是地基出问题啦?还是一边承重太多啦?就好像人生病了,得知道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嘛。
如果是地基的事儿,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处理。
这就跟修一条路似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或许得重新加固地基,给它打牢实了,让房子能稳稳地站在那儿。
要是因为一边放的东西太多太重,那咱就得赶紧给它重新归置归置。
就像挑担子一样,两边得平衡咯,不然肯定要歪嘛。
然后呢,咱可以考虑用一些工具来帮忙纠正。
比如说千斤顶,这玩意儿就像大力士,能把房子慢慢地顶起来,再调整调整。
这可不能马虎,得小心翼翼的,不然房子弄出个好歹来可咋办呀。
还有啊,找专业的人来帮忙那是相当重要的。
他们就像老中医,经验丰富得很呢!他们知道怎么弄才是最合适的,可别自己瞎捣鼓,不然越弄越糟糕。
在纠正的过程中,得时刻留意房子的变化。
就像看着自己的宝贝孩子成长一样,一点小动静都得关注到。
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赶紧调整方法。
咱也可以参考一下别的人家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这就好比跟别人取取经,看看人家的妙招,说不定能给自己带来启发呢。
你说这房子倾斜了多吓人呀,万一哪天突然倒了可咋办?所以啊,发现问题就得赶紧行动,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这就跟治病一样,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才好呀!咱可不能让自己的家变成危房,得让它稳稳当当的,住起来才安心嘛。
你想想,要是房子一直倾斜着,你住在里面能踏实吗?晚上睡觉都得提心吊胆的吧。
所以呀,赶紧行动起来,把这房子给纠正过来,让它重新站直咯!让我们的家又变得安全又舒适,多好呀!别再犹豫啦,赶紧的吧!。
建筑物的倾斜特征建筑物的倾斜特征是指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的非水平倾斜程度。
建筑物在建造时,为了确保其结构更加坚固牢固,通常都会采取倾斜措施。
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无论是房屋、桥梁或其他建筑物,都会出现一定的倾斜情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建筑物的倾斜特征。
首先,建筑物的一般倾斜现象分为两种情况:悬崖峭壁和垂直方向倾斜。
对于悬崖峭壁来说,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地壳运动、地质力、水流等原因,导致岩石、山坡等部分产生明显的倾斜现象,形成了众多的悬崖峭壁。
而对于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倾斜,则是建筑物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
包括地基不牢固、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都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垂直方向的倾斜。
其次,建筑物的倾斜特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向倾斜:指建筑物在地球表面上沿某一方向相对于垂直状态发生的倾斜现象,即建筑物的正立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2、旋转倾斜:指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不均匀的倾斜现象,使得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绕垂直中轴线旋转产生变形,也就是俗称的“歪了”。
3、整体倾斜:指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全面倾斜,整个建筑物出现明显的倾斜现象。
4、局部倾斜:指建筑物中某个局部或某个部位出现倾斜现象,比如烟囱的倾斜等。
最后,建筑物的倾斜特征还与一些其他因素有关。
比如,建筑物的高度、面积、结构等都会影响它的倾斜程度。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由于其结构和施工方式的特殊性,倾斜现象可能更加显著。
总之,建筑物倾斜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对建筑物的运用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倾斜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其倾斜程度,保证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工程建筑物变形解决方案一、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因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导致工程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可能由于土壤压缩、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引起,当地基发生沉降时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或不平整。
2. 温度变化建筑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发生膨胀和收缩,导致建筑物的变形。
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和低温的冬季,建筑物的温度变化会较大,容易引起变形问题。
3. 地震地震是导致建筑物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震引起的振动和地质位移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变形,严重危及结构的安全性。
4. 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建筑物变形的原因之一。
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问题。
二、工程建筑物变形的解决方案1. 强化地基强化地基是解决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变形问题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加固地基、改良土壤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2. 选用合理材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选用合理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建筑物变形问题时,应选用具有较好的热膨胀性能和抗温度变化能力的材料,减小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
3. 结构设计优化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地震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增加抗震措施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4. 控制温度变化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建筑物变形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室内温度和加强外墙保温等手段来减小变形。
5. 施工质量把关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关,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规范和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建筑物变形问题。
6. 定期检测和维护建成后的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建筑物变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7.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了建筑物变形问题,应该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小损失,并查找变形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三、结语工程建筑物变形问题是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从地基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解决。
建筑倾斜的处理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建筑倾斜这档子事儿!你说这房子要是歪了,那可咋整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想象一下,你每天住的房子就像个醉汉似的歪在那儿,你心里能踏实吗?那肯定慌得不行呀!这建筑倾斜就像是身体出了毛病,得赶紧想法子治呀!要是发现房子有点倾斜的苗头,可别不当回事儿。
就像咱身体有点小不舒服,你不重视,万一后面严重了呢?那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咱得赶紧找找原因呀,是地基没打好呀,还是周围有啥重物压着啦?找到病根儿才能对症下药嘛!要是因为地基的问题,那咱就得好好加固一下地基。
这就好比给房子穿上一双稳稳的鞋子,让它能站直咯。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得找专业的人来干,可别自己瞎捣鼓,不然弄巧成拙咋办?有时候呢,可能是周围环境变了,比如旁边挖了个大坑,或者堆了好多重物,那房子可不就被挤得歪了嘛。
这时候就得调整调整周围的环境,该填的填,该挪的挪,让房子能舒舒服服地站着。
咱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矫正倾斜呢。
就像给人正骨一样,得小心翼翼地来。
可以用千斤顶呀之类的工具,慢慢地把房子给顶正了。
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得有耐心,一点一点来,不然房子可受不了。
还有啊,在处理建筑倾斜的过程中,可得时刻留意着房子的反应。
就像照顾病人一样,得看着点有没有啥不良反应。
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停手,重新想想办法。
可别一股脑儿地蛮干,那可不行!你说这建筑倾斜处理起来麻烦不?那肯定麻烦呀,但没办法呀,谁让咱要住得安全呢!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房子歪下去不管吧?那可不行,那多危险呀!所以呀,一旦发现问题,就得赶紧行动起来,别拖拖拉拉的。
你想想,要是你住的房子歪歪扭扭的,你能安心睡觉吗?能安心生活吗?肯定不能呀!所以咱得重视起来,把这问题解决好,让房子重新站直咯,咱也能住得安心、舒心。
总之呢,建筑倾斜可不是小事,咱得认真对待,用对方法,找对人,赶紧把它给治好咯!让我们的家稳稳当当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呀!。
一建动态控制纠偏措施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筑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
其中之一就是建筑结构的纠偏措施,即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垂直。
本文将从一建动态控制纠偏措施的角度探讨该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建筑结构的纠偏问题建筑物的纠偏问题是指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倾斜、下沉或偏移等现象。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建筑结构纠偏的原因建筑结构纠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土质问题: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力不足或土壤的沉降不均匀,都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下沉。
2.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方法不当等问题,也会导致建筑物的纠偏现象。
3. 自然灾害影响: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也是导致建筑物纠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建动态控制纠偏措施是指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通过动态监测和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建筑物的纠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这种措施的意义在于:1.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减少因建筑物纠偏问题引发的争议和法律纠纷。
3. 降低建筑物维护和修复的成本和风险。
五、一建动态控制纠偏措施的实施方法一建动态控制纠偏措施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监测系统的建立: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倾斜、位移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2. 数据分析和处理:监测中心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纠偏问题,并确定纠偏的方向和幅度。
3. 纠偏措施的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包括调整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加固土壤基础等。
4. 纠偏措施的实施:按照制定的纠偏方案进行实施,包括施工、加固、调整等操作。
5. 后期监测和维护:纠偏措施实施后,需要进行后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谈谈建筑物倾斜原因和纠偏措施
【摘要】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因素,总结了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各种纠偏方法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注浆技术在纠偏中的应用。
标签倾斜;纠偏;地基加固;注浆
1 引言
近些年来,一些民用建筑由于设计前对地基情况了解不够,或没有进行地基勘察等原因,使得建筑物施工后出现各种问题,如因产生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物整体倾斜或出现裂缝,使建筑物成为危房。
针对这些情况,工程中对于整体性较好的建筑物采取纠偏的方式使建筑物回复稳定、安全状态,继续发挥作用。
2 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原因分析
产生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 建筑物的设计偏重于非对称的美学艺术,造成建筑结构的不匀称,上部结构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作用不均匀,甚至差异较大,结构重心与荷载中心偏离,沉降缝布置欠妥等因素造成建筑物产生倾斜。
(2) 地基勘察和勘探点布置不全面或者勘探点深度不够。
对大型高层建筑有的仅做了建筑物本身的地基勘察,未做区域性地质调查,地下情况不明就提出地质勘察报告。
(3) 建筑物密集,相邻建筑造成建筑物倾斜。
该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大都市中,这就要求城区的建筑设计要有合理的整体规划。
(4) 地基内土层不均匀,填土层厚薄和松密不一,设计人员对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未加分析研究就采用一些不合理的勘察数据,导致地基设计错误。
有的拟建场地内有未勘明的塘、沟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先天性的缺陷。
(5) 限于经费等客观原因,地基处理措施不当,使得建筑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出现倾斜问题。
(6) 建筑物建成使用后,由于地面常年积水,造成地基土局部软化塌陷,使得地表建筑发生倾斜。
(7) 施工质量不佳,如桩的断缺或夹芯,桩的入岩深度不足,成为浮桩,建筑物深基坑开挖后,地下水涌入,主楼和裙楼同时施工及混凝土浇筑质量等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之,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纠偏加固效果,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我们应该在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纠偏加固技术。
3 建筑物纠偏措施
实际工程中的纠偏措施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堆载加压纠偏
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施加钢锭等临时加荷设施,适当增加该侧边的沉降,用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差和倾斜。
(2) 压桩纠偏
压桩纠偏即锚杆静压桩和掏土技术的结合,其工作原理是先在建筑物沉降大的一侧压桩,并将桩与基础锚固在一起,迅速制止建筑物沉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然后在沉降小的一侧掏土,减小基础底面下地基土的承压面积,增大基
底压力,使地基土达到塑性变形,造成建筑物缓慢而又均匀回倾,同时,在掏土一侧再设置一部分保护桩,以提高回倾后建筑物的永久稳定性。
(3) 浸水纠偏与挖沟纠偏
浸水纠偏适用于低含水量而湿陷性又较强的黄土地基,挖沟纠偏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
浸水纠偏一般采用注水孔进行,在沉降较小的一侧施工,孔径为10~50 cm ,可用洛阳铲成孔,孔深通常应达到基底以下1~3 m ,然后用粗砂或碎石填至基底标高,再插入注水管进行注水。
挖沟纠偏是在沉降小的一侧挖土沟,迫使该侧的基础沉降加大,整个倾斜缓慢地进行纠正,直至沉降保持平稳。
挖沟纠偏仅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且纠偏数值又不大的情况。
(4) 顶升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部位,采用千斤顶顶升的办法,通过调整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量来达到纠偏的目的。
顶升纠偏分为在建筑物上预先设置顶升设备和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整体顶升纠偏两种,后者是在基础框架梁底部设置千斤顶,由原地基提供反力,通过千斤顶的顶升来调整水平位置,顶升后的空隙用砖砌体或楔形铁块妥善连接,达到纠偏的目的。
(5) 注浆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一侧压浆,提高地基的强度,加固地基,制止建筑物继续沉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
然后,在沉降小的一侧掏土,使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和转移,从而增大该侧的基础沉降,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4 工程实例
某住宅楼为7 层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 5 m ,筏板基础,东西长25 m ,南北宽12. 4 m。
在施工期间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表明,建筑物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直到纠偏施工前沉降仍未稳定。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建筑物自东向西平均倾斜255 mm ,最大倾斜率达到16. 8 ‰,依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 - 86) 的有关规定,确认为危房。
经地质补勘,查明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如图1 所示。
其中:软粘土层极松软,孔隙比较大,含水量高,部分呈软塑流塑状态,自西向东尖灭;巷道平面尺寸1. 9 m ×2. 0 m ,已废弃不用,有冒顶现象发生。
对场地地基土进行室内的力学实验得到基础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见表1。
经分析,产生倾斜的原因是,淤泥质粘土层部分呈软塑流塑状态,触变性高,属软弱下卧层,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的压缩变形量较大,由于自西向东尖灭,产生不均匀沉降。
且建筑物地基中的废弃巷道发生冒顶现象,其围岩出现塑性区,加剧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考虑楼房虽然发生了倾斜,但墙体、墙面均未发现有明显裂隙产生,整体刚性较好,决定采用纠偏。
纠偏方法如下:
(1) 为了解决巷道的冒顶问题,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材料对用模板封闭的巷道进行水平注浆。
巷道封闭注浆段长度为16m ,从而使注浆段巷道密实,防止巷道冒顶现象的继续发生。
(2) 为改变淤泥质粘土层承载力偏低的问题,在建筑物西侧钻孔并对其挤压注浆。
注浆孔数23 个,孔深4. 5~5. 5m ,共5 排,孔距2. 0~3. 8 m ,自西向东孔距变大。
注浆孔布置如图 2 所示,使得土层在注浆压缩过程中,空隙中的水和空气被挤压出来,软土本身变密实,强度提高;在挤密的同时,软土自身体积减小,多余空间被强度较高的浆体固体置换,形成高强度骨架,与被压密的软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软土的整体强度。
(3) 掏土纠偏利用应力转移的原理,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东边基础外侧,钻孔垂直取土,使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和转移,从而增大东边的基础沉
降,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应力解除孔布置如图 2 所示,掏土孔数9 个,孔径300mm ,孔距2~3 m ,孔深8. 5~9. 8 m。
(4) 降水在完工的掏土孔中,用空压机进行井点降水式抽水,使得东侧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加速土体的固结、压缩,提高沉降纠偏的速度。
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派专人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沉降观测,以沉降观测值作为纠偏信息及时调整取土位置、取土量,以保证建筑物按预定的要求缓慢均匀下沉,实现信息化施工。
其纠偏沉降曲线如图3 所示。
观测结果表明,西侧在施工初期有增加沉降值的趋势,沉降19mm后,又趋向稳定,这说明软土的挤压注浆和巷道的充填注浆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加固了地基土,提高了承载力,挡住了建筑向西栽沉趋势。
另外,楼房东侧掏土抽水后,整个建筑按预定方向缓慢向东回倾,初期回倾速度较大,达4 mm/ d ,70 d 后,达到纠偏要求,倾斜率为3. 2 ‰。
为防止“矫枉过正”,当斜率≤3 ‰时,立即向掏土孔内添入碎石,同时用高压水泥浆旋喷成桩。
和纠偏加固后至今,房屋整体沉降量西侧约20 mm ,东侧约180 mm ,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纠偏加固效果比较理想。
5 结语
工程纠偏实践表明,影响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纠偏加固效果,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应该在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纠偏加固技术,做到既节约投资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S]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996.
[2]俞季民,刘祖德,等. 地基应力解除法进行建筑物纠偏的数值模拟[J ] . 工程勘察,1992 ,(1)1
[3]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 地基处理手册[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何文乾,陈祥福,徐至钧.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