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首飞取得成功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章终极武器幻想一、UFO飞行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开始秘密研制碟形飞行器,并且已经制作出能够飞行的样机。
但随着战争的进程,这种“旷古绝今”的狂想还没有来得及公开便因纳粹的覆灭而消失,留给后人一团谜雾。
神秘的碟型飞行器在二战末期的空战中,当时盟军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德军飞机编队一侧远处,有种形状奇特的飞行器,那东西呈圆状的碟形,没有机翼,但速度很快,飞行性能优异,能够灵敏地转向和爬升俯冲,部分飞行员甚至宣称自己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上带有铁十字符号--它们是第三帝国的标志,尽管盟军司令部接到不少目击报告,却从未有过这种神秘飞行器对盟军发起攻击的报告,它们只是急速掠过,或静静的悬停。
对于纳粹德国的绝密研究,盟军早有耳闻,他们曾派出情报人员跟随部队深入敌境,专门搜罗所有关于德军秘密武器的科研情报,结果发现德国人在战争中表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创造力。
在看到V-2火箭、超级战车、远程火炮、喷气式战机的资料后,盟军一位高级将领说到,“对纳粹德国科研机构的占领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许多研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于他们……”在德军遗留的诸多技术资料中,盟军发现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照片,这是一架机翼呈圆形的螺旋桨飞机,不同于德军以往的任何飞机。
在一座废弃的仓库中,盟军找到了它的残骸--它已经被溃败的德军破坏了,这显然是一种用来试验圆形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空气动力学特征的验证机。
圆形飞行器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它质心规则,特别适用于垂直起降技术,其次它在雷达波的照射下具有一定的隐身效应。
如果能够解决动力和操纵方面的难题,那么这种形状的飞行器将具有极其灵活的机动性,在加装武器后将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空战利器。
纳粹德国对碟形飞行器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有些狂热的纳粹分子试图找到一种强大的能源,用以制造时间机器来和远古的神灵交流。
毫无疑问,这些尝试全属徒劳,但却产生了一项副产品--悬浮动力系统。
此后的许多年中,纳粹德国一直都对这种飞行器进行大量的研究,有人认为他们已经在飞碟的动力系统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关于神舟五号、杨利伟等《梦圆飞天》资料神舟五号简介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自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 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他乘坐的“东方一号”飞船飞行了一个小时又四十八分钟,成功地绕地球飞行了一圈。
2. 第一次登月: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他和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登上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行走了将近3小时。
3. 太空站的建设和运营:自1971年苏联的“索洛霍夫”号空间站开始运营以来,人类已经建造了多个太空站,包括国际空间站。
这些太空站为不同国家的宇航员提供了一个空间,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
4. 人类远离地球:自1961年以来,人类已经进行了多次载人太空飞行,其中包括许多远离地球的任务。
例如,宇航员约翰·格伦在1962年的“友谊7号”任务中绕地球飞行了三圈,达成了第一次太空绕飞的纪录。
5. 未来的探索计划: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还远没有结束。
未来的计划包括在火星和其他星球进行探索,并建立一个可以让人类长期生活的人造环境。
同时,人类也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应对太空环境中的挑战,以及如何使用太空资源来改善地球上的生活。
- 1 -。
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作者:来源:《金桥》2020年第06期揽海巡天,牧火追月。
1992年,中国确立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如今,28年过去,中国终于完成了前两步,迎来了第三步——中国空间站任务阶段。
而要完成这一步的关键火箭,就是空间站建设的核心骨干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
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五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5月5曰,随着一声巨响,金色巨焰映透海天,长五B火箭以万钧之力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长五B火箭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全长约53。
7米,芯一级直径5米,捆绑4个直径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长20.5米、直径5.2米,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是目前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长五B火箭与长征五号同属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家族”。
这个“家族”由于火箭芯一级直径大,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胖五”。
长五B火箭与长征五号虽然外形上有些相似,但两型火箭在设计、用途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从构型上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五B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从外观上看,长五B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点,是中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从用途上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五B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五B火箭总指挥王珏介绍,从立项到首飞,长五B火箭经历了近10年的研制历程。
“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五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王珏说,除了本次首飞,后续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实验舱||等3个舱段都将由长五B火箭送入轨道。
飞碟实用1篇飞碟 1飞碟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
未经查明的空中飞行物,国际上通称UFO ,俗称飞碟。
在中国古代,UFO又叫作星槎。
20世纪以前较完整的目击报告有300件以上。
据目击者报告,不明飞行物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茄状。
20世纪40年代末起,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
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认为很多目击报告不可信,不明飞行物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人们的幻觉或是目击者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肯定者认为不明飞行物是一种真实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实。
到80年代为止,全世界共有目击报告约10万件。
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与目击报告可分为4类:白天目击事件;夜晚目击事件;雷达显像;近距离接触和有关物证。
部分目击事件还被拍成照片。
人们对UFO作出种种解释,__:①某种还未被充分认识的自然现象;②对已知物体或现象的误认;③ 心理现象及弄虚作假;④地外高度文明的产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UFO的解释】“不明飞行物”(UFO)条目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册中正式列入“不明飞行物”(即UFO)条目的解释,应聘撰稿人是中国UFO研究会第三届理事长孙式立先生。
《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UFO的解释全文如下:不明飞行物[__IFIED FLYING OBJECT]未经查明来历的空中飞行物。
国际上通称UFO,俗称飞碟。
据目击者报告,其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茄状,在空中高速或缓慢移动。
20世纪以前较完整的目击报告有300件以上。
飞碟热首次出现在1878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农民J·马丁看到空中有—个圆形物体。
美国150家报纸登载这则新闻,把这种物体称作“飞碟”。
1947年6月,美国爱达荷州的一个企业家K·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途经华盛顿的雷__山附近,发现9个圆盘高速掠过空中,跳跃前进。
第二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网络知识竞赛第一关参考题目(一)1、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的重要内容。
A .德育B .素质教育C .智育2、“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请问,这雄壮豪迈的军歌曲作者是谁?A .聂耳B .冼星海C .郑律成3、下面哪种坦克是我军装备的()。
A .T-95主战坦克B .T-72坦克C .梅卡瓦坦克D .99式坦克4、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馆名是()题写的。
A .毛泽东B .彭德怀C .朱德5、中俄界湖是哪一个?A .长白山天池B .贝加尔湖C .兴凯湖D .额尔齐斯河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军元帅是()。
A .伦斯德B .曼斯泰因C .隆美尔D .凯特尔7、我国是世界上第()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 .三B .四C .五D .二8、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A .春秋B .夏朝C .商朝D .周朝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舰载机部队正式编入海军航空兵序列是哪一年?A .1991年B .1992年C .1993年D .1994年10、我国现有()3个卫星发射中心。
A .西安、太原、海南B .酒泉、西昌、太原C .酒泉、西昌、内蒙古D .西安、酒泉、西昌11、人民防空提出的“三防”是指()。
A .防空袭、防破坏、防危害B .防轻武器、防重武器、防导弹C .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D .防核武器、防生化武器、防导弹12、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
A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工程B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建造空间站,载人航天飞行C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建造空间站D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建造空间站,月球探测工程13、以下哪种舰船未参加我海军编队赴亚丁湾护航?A .“武汉”号B .“海口”号C .“微山湖”号D .“大连”号1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航空母舰?A .小鹰级B .企业级C .大鲨鱼级D .尼米兹级1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年爆发的。
中国航天载人发展史
中国航天载人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探索阶段、嫦娥工程阶段和天舟工程阶段。
前期探索阶段(1956年-1999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领域主要是进行无人航天器的探索,掌握了火箭技术和卫星技术。
在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8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卫星实践一号;1992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颗卫星导航试验卫星。
这些成功的探索为中国航天载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嫦娥工程阶段(2003年-2013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开始进行载人航天的探索和尝试。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把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的交会对接。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探月的国家。
天舟工程阶段(2016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开始进入持续发展的阶段,继续探索和发展航天技术。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实现了自主运输货物到空间站的目标。
2019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长达13天的载人空间站实验,为未来建设大型空间站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体来说,中国航天载人发展经历了从无人航天到载人航天再到空间站实验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探索和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飞天梦的成就自20世纪初期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希望能够了解宇宙的奥秘和寻找新的资源。
中国也不例外,自1956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航天探索之旅。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不断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航天强国,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自主研发中国的航天探索之旅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很多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从外国引进。
但是,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没有放弃自主研发的努力,他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196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卫星研制工作。
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制运载火箭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这些火箭已经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
其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20吨重的物体送入太空。
2003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先后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分别是2005年和2008年。
2013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并成功地将探测器送入了月球轨道。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探月能力的国家。
2016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的发射。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空间站时代。
国际合作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仅是自主研发,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了合作研制“联合”系列载人飞船。
这一合作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飞碟首飞取得成功
长久以来备受期待的飞船测试,终于于上周末(6月28日)在夏威夷上空进行试飞。
这次试飞的主要目的是对碟状飞行器的飞行进行测试,结果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但是有一个附加的降落测试,由于降落伞的问题失败了。
关于这次试飞,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The Low-Density Supersonic Decelerator,LDSD)项目共有三个计划:于上周进行的这次设计是为了测试发射装置,而后两次飞行则是用于评估飞船的着落技术,为以后的火星任务做准备。
也就是说这次进行的试飞任务相当简单:只要证明这种碟状飞行器真的能飞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为了测试这项新技术可以用于火星着陆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火星上稀薄的空气让精巧设备的着陆变得极具挑战。
LDSD 项目正在开发两项相关项目:一是附在飞碟上的可充气圆盘——可充气式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减速器(SIAD),它可以在着陆时增大飞行器降落的阻力;二是超级降落伞——超音速飞碟降落伞(SDSP)。
如果这两个装置能成功起作用,最大的设备承重量将达到两吨,那我们就可以往火星上发射更大型的飞船。
为了在地球上对这个设备进行测试,试飞只能在空气比较稀薄的平流层上方进行。
以下是28日试飞的具体过程:
夏威夷时间周六8:45,一个大气球发射,带着测试飞行器飞至太平洋上空36600米的地方。
11:05,气球从测试飞碟上脱落,此时飞碟点燃火箭,进行动力飞行将自己推送到更高的位置。
当飞碟升至平流层上方,到达54900米处之后,关闭火箭,开始进行附加的降落测试。
飞碟的飞行非常成功,测试飞行器直线降落过程中充气增加阻力的装置也发挥了作用,只是降落伞没有成功打开。
23:35,飞碟砸进了太平洋。
飞碟外围的可充气盘不仅起了减速作用,还跟儿童救生圈一样,让飞行器浮在水面上等着船员前来打捞。
整个试飞过程的测试软件和黑盒数据都轻松恢复了。
首飞非常的完美,接来下就只要让降落伞在后面的测试中成功打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