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锦鲤的养殖方法锦鲤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温和的性格而备受喜爱。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家中养殖锦鲤。
本文将介绍锦鲤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鱼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锦鲤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水质管理。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
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水,并清理鱼缸内的杂物和污物。
其次,要保持水温适宜。
锦鲤适宜的水温为20℃-28℃,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最后,要保持水的PH值和硬度适宜。
锦鲤适宜的PH值为7.0-7.5,硬度为8-12度。
二、饲料管理锦鲤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鱼饵、虫子、蔬菜等食物。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锦鲤的大小和数量适量投喂饵料。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每次喂食量不要超过锦鲤总体重的2%-3%。
此外,要注意控制饵料的种类和质量,避免过多的油脂和蛋白质对锦鲤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草管理水草是锦鲤生长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它们可以提供氧气、净化水质、调节水温等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锦鲤的数量和鱼缸的大小适量种植水草。
选用适宜的水草品种,如水蘑菇、水蓬蓬等,可以为锦鲤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四、疾病防治锦鲤容易感染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锦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投喂抗菌饵料、使用药物等。
五、繁殖管理锦鲤的繁殖方式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条件,如温度、光照、水质等。
人工繁殖则需要采用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技术手段。
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鱼缸的水质和温度适宜,控制繁殖数量和密度,避免繁殖过多而导致养殖环境恶化。
六、其他管理在锦鲤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他管理事项。
如定期清理鱼缸的滤材、换水管道等设施,避免积存细菌和污物;定期检查锦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鱼缸的光照和噪音等环境因素,避免对锦鲤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日本锦鲤的养殖方法日本锦鲤的养殖方法 1 水槽设置场所请选择一个有坚实土台并且水平的场所。
选择场所的时候,最好是离水源比较近或者是在水管可以达到的范围内。
另外就是能避开直射日光,雨,雪等等的场所。
水槽不要安放在有人频繁通过,有关门声音等等容易让锦鲤受惊的场所。
防止锦鲤跳出水面,还有也要考虑猫和鸟等动物对锦鲤的侵害,最好在水槽上盖放盖子。
2 过滤设备因为水槽里的水比较少,所以水质容易发生变化,建议安装过滤效率比较高的过滤装置。
有一个方法是设置2组过滤器。
在水槽底部铺放一层3~5厘米厚的漂亮的小石头,小石头大小5毫米到1厘米左右。
这样可以当作过滤材使用,在放置假石头的时候,也起到了安定作用。
在里面和左右的玻璃外侧,如果贴上蓝色或者黑色的遮光板,锦鲤会比较冷静的同时,能够更加显得优雅,优质。
3 喂食给水槽中的锦鲤喂食,一般是很少的量。
饵料喂太多的话,过滤装置很快就堵塞了,水质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内恶化。
4 定期的清洗和换水过滤装置变脏了,从上面开始用水轻轻的流水洗。
即使有水槽饲养,建议锦鲤在水槽中不要拿出来的方法清洗。
把大的石头搬出来,把底部的石沙掏翻,让垃圾在水中漂浮。
过一会儿,过滤装置就会把垃圾吸到过滤材中,之后再清洗过滤装置。
日本人能养出优质锦鲤的秘诀 1.血统是首要因素。
2.是饲料,锦鲤不是我们吃的鲤鱼,吃的鲤鱼也讲究条形,如一个大肚鲤鱼市场价也会低些,何况有花色的锦鲤,锦鲤要在鱼全身有“锦”的感觉不光是先天血统因素,后天长大的补充元素极为重要,我国自家产有很多鱼场,用食用鱼饲料养殖,结果体型颜色质地都没了,大多用增色料,因饲料厂不明白“锦”,还有的牟取利润,结果吃得好鱼也变成了土炮,多少鲤场的兴衰都是在饲料上给害惨的,日本鲤场之所以能养出“锦”鲤,他们在饲料上不含乎,不手软,肯下大本,但他们不养烂鱼,都是aaa 级的鱼才养大,所以上千元一尾的鱼,用百余元饲料下去,产出远远超过投入。
这就是求质不求量的手腕。
锦鲤养殖技术与锦鲤的繁殖锦鲤,是一种家养的观赏性鲤鱼,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最早见于中国西晋时期,在明代已非常普及,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
据传锦鲤起源于中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早期由中国传入日本,初期叫“绯鲤”、“色鲤”、“花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锦鲤”。
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可谓经历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
锦鲤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其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体长可达1-1.5米,寿命也极长,能活60-70年(相传有200岁的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
锦鲤以其独具的阳刚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被冠以“观赏鱼之王”的美誉。
锦鲤的生物学特性:1、锦鲤的适水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1~27℃,但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
如果温度升高或下降3℃以上时,鱼就会生病;超过10℃时,鱼就会死亡。
2、锦鲤在强烈阳光下生长缓慢,因此要为它创造有荫蔽的环境,如可在塘角或喂食处盖一个遮荫凉棚。
3、锦鲤在水中生活依靠鳃吸收溶解氧,将氧气送到鱼体中和吸收的食物营养成分结合而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
所以,水中是否有充足的氧气是养好鱼的关键,放养密度宜稀一些为好。
4、锦鲤是杂食性的,一般软体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以及细小藻类都是锦鲤的美食。
夏季锦鲤摄食较多,到冬季则摄食较少或几乎不进食。
因此,投喂时可视季节不同而有所增减。
春天水温在12℃以上时,每天可投放三次饵料;水温降到12℃以下时,一天只喂一次就够了。
5、锦鲤是卵生动物,雄鱼2龄成熟,雌鱼3龄成熟,每年产卵一次,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
这时,性成熟的雌鱼,在早晨4~10时产卵,卵粘性,直径约2.5毫米左右,白色或淡黄色,体外受精,受精卵最好捞起单独孵化。
一般经过4~5天孵化,仔鱼便破壳而出。
刚孵出的仔鱼可喂轮虫和小枝角类,还可用捏碎的蛋黄喂养。
锦鲤养殖技术锦鲤养殖技术是一门独特而有趣的养殖行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欣赏鱼儿美丽的视觉盛宴,也能为养殖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锦鲤养殖的全面技术,并给予读者一些建议和指导。
首先,养殖水质的保持是成功养殖锦鲤的关键之一。
锦鲤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环境。
对养殖池和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使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
同时,适当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维持适宜的酸碱度和硬度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在锦鲤的饲养管理方面,我们需要确保鱼儿的饲料营养均衡且充足。
选择优质的鱼粮,尽量满足锦鲤的营养需求。
此外,为了提高鱼儿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鱼类饵料,如小虾或者小鱼等。
第三,适当的鱼塘管理也是养殖锦鲤的重要环节。
合理规划鱼塘的大小和布局,确保锦鲤有足够的游泳空间和栖息地。
鱼塘底部要平整、容易清洗,以便有效控制污染物。
此外,要定期检查水质、水温和饲料残渣,并根据养殖情况适时调整。
最后,对于锦鲤的疾病防治,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鱼儿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定期检查。
如果发现锦鲤出现异常情况,如食欲不振或体色变化等,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对于常见的疾病,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对鱼儿的伤害。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锦鲤养殖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要想获得成功的养殖效果,还需要养殖者具备耐心、细心和经验。
希望这篇文章对想要从事锦鲤养殖的人们有所帮助,并且能够在养殖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锦鲤的养殖技术
答:
1. 合理投喂,投喂份量适中。
2. 保证锦鲤的水质,每日换水,控制水温和pH值。
3. 避免突发的环境变化,如水温、水位等,尽量稳定环境。
4. 把锦鲤缸放置在阳光少的环境中,适当放置藤蔓等,保证锦鲤的环境舒适度。
5. 定期驱虫防病,控制水病的发生。
6. 给锦鲤安装滤芯,过滤水质,清除水中残留物。
7. 孵化贝壳,提供养分和钙质,增强锦鲤体质。
8. 放置隔离缸,防止病鱼影响其他锦鲤。
9. 密切关注锦鲤的生长变化,及时止补调节养殖环境。
10. 定期清洁锦鲤缸内的杂物,帮助缸内水质的循环。
11. 养殖锦鲤及其他鱼种时,尽量选择性格相容的鱼类,防止攻击。
12. 定期检查锦鲤身体,及时进行鱼药治疗,防止疾病发生。
13. 合理添加微量元素,维持锦鲤的正常生理功能。
14. 养殖时尽量保持缸内的植物,可以降低水质的异味,保护鱼类的肌肤和身体。
15. 锦鲤的养殖应遵循渔业管理部门的规定,确保养殖的安全性。
锦鲤鱼养殖技术锦鲤鱼养殖技术篇1:锦鲤鱼的饲养方法有哪些锦鲤鱼是特别最贵的欣赏鱼品种,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其体型、体色等与平常的饲料种类及投喂量掌握亲密相关,正确的饲养方法有哪些?下面是百分网我为你整理关于锦鲤鱼的饲养方法,盼望能关心到你。
锦鲤鱼的饲养方法1、水质管理:锦鲤对水温、水质要求不严,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水质环境中。
但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了水质,要知道锦鲤大部分疾病都是因水质不好而引起的。
2、水温管理:锦鲤生活的水温范围为2~30℃,最适合生活的水温是20~25℃,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颜色艳丽。
3、饲养密度:锦鲤在饲养的时候要留意密度,一般60×30×15厘米的水族箱看养体长15~20厘米的锦鲤6尾,90×30×50的可放养8尾,110×30×50厘米的可放养10尾。
4、饵料投喂:锦鲤在饲养方面和金鱼等相像,每日可投喂两次,每年的不同季节视温度增减投饵量,一般可以投喂鱼虫、颗粒饲料、小蚯蚓等饵料,但要不要喂得太多,一般八成饱即可。
5、鱼病防治:锦鲤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等几种,要留意投放相应的药物等进行改善,虽然说锦鲤鱼病是不行避开的,但还是建议做好锦鲤鱼病的预防工作。
6、四季管理①春季:天气乍暖还寒,锦鲤由冬眠开头复苏,应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但要留意突然降温,准时掩盖薄膜,保持水温稳定。
投饵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投量由少渐渐增多。
②夏季:天气高温酷热,须加盖塑料遮光网防止阳光直射,使阳光照度由8000~12000勒克斯降为5500~5800勒克斯为最相宜。
③秋季:天气少雨多晴,水温明显有所下降,最适锦鲤鱼生长,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如蚕蛹等。
加大投量促进快长。
④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要将锦鲤鱼准时转移到室内鱼池越冬,室内水温要保持在2~10℃,适当投饵,保膘防病。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0期动物科学摘要通过在山区开展池塘培育锦鲤苗种生产实践,介绍了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包括池塘条件、清塘育水、苗种投放、饲料投喂、鱼苗筛选、日常管理、拉网锻炼、适时出池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养殖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池塘;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安徽宁国中图分类号S9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20-0220-01山区池塘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周春芳(安徽省宁国市渔业渔政管理局,安徽宁国242300)锦鲤颜色艳丽,在有着“年年有‘鱼’”传统观念的中国深受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锦鲤养殖在国内较为普遍,随着市场对锦鲤苗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价格也在逐年攀升。
笔者于2017年在宁国市守祥家庭农场开展了池塘锦鲤苗种培育,摸索出一套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培育情况报告如下。
1池塘条件锦鲤苗种培育池塘要求周围环境安静,向阳,常年有微流水,水质清新,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进排水方便,进排水口用60目筛绢固定好。
培育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27hm 2,池埂坚固不漏水,坡比以1∶2.5为宜,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和丛生水草,淤泥厚度20cm 左右,水深保持在80~120cm ,池底平坦,池边无杂草[1]。
2清塘育水3月初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用量1500kg/hm 2,修补池埂,铲除杂草,15d 后排出池水,曝晒1个月。
4月18日注入新水,池水深度控制在70cm 左右,注水时要用网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并施入腐熟消毒的有机肥3000~4500kg/hm 2作为基肥,培育锦鲤鱼苗开口饵料。
3苗种投放4月25日,晴天无风,从江苏锦鲤鱼苗养殖场购入通体无色或黑色、能平衡流动、卵囊消失、体长不到1cm 的锦鲤水花100万尾。
水花运回后,先将塑料袋卷边,放到池边浅水处,要求袋内水位与袋外水位一致,再用3根小棍支撑,使塑料袋能立于水中。
先喂1遍蛋黄,将面盆中蛋黄液淋洒于袋中,每10万尾锦鲤鱼苗喂1个蛋黄。
锦鲤养殖的方法与技巧,锦鲤养殖前景和利润养殖锦鲤的方法与技巧:可使用自来水进行养殖,适宜的温度为22-28℃,天然饵料有红虫、蚯蚓、面包虫等,人工饵料有育成料、胚芽科和色扬料等。
养殖锦鲤的前景: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不仅可食用还具有观赏价值。
养殖锦鲤的利润:养殖一亩锦鲤的净利润为8500元左右。
一、养殖锦鲤的方法与技巧1、水质(1)自来水是锦鲤养殖中比较常用的水体,而井水、泉水、河水就很少有人用来饲养锦鲤鱼,不管是哪种水质,都含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除氯,可以将适量的硫代硫化钠放入水内,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无害的钠盐,也可以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2-3天,或者向水中不断充气,将氯气赶走。
(2)养锦鲤的水需要无色透明,以及没有混浊物,适宜温度为22-28℃,要尽量避免水温发生突变,温差不得超过2℃,不然会直接危害到锦鲤的健康,一般正常的溶氧量达到5-7mg/L时,就比较符合养殖锦鲤。
(3)锦鲤适合生长在弱碱性水内,云南菜碱度在6-8.5左右都属于正常,水体中的氨和氮含量不可超过0.1mg/L,不然会威胁到锦鲤的健康,氨氮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是有害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造成锦鲤死亡。
2、过滤系统养殖锦鲤的水体不像是自然界的水域,具有自净功能,因此在饲养锦鲤时,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过滤系统,让整个水体进行循环,有利于维持锦鲤的整个生活环境,一般一套完善的过滤系统包括植物过滤、化学过滤、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
3、饵料与投喂天然饵料有红虫、蚯蚓、面包虫等,人工饵料有育成料、胚芽科和色扬料等,投喂时需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让锦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饲养管理养殖期间要注意喂食锦鲤、观察锦鲤活动、调整与检测水质,注意锦鲤的饲养和管理。
二、养殖锦鲤的前景1、锦鲤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因为它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很多锦鲤在外形上也非常的美观,不仅可食用还能用作观赏之用,其次就是锦鲤它的营养价值高,同时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锦鲤养殖知识: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1. 概述锦鲤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使其成为许多养殖爱好者的首选。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锦鲤养殖方式,本文将介绍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2. 池塘选择在进行锦鲤池塘养殖之前,合适的池塘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要考虑的因素: - 水源: 优质水源是锦鲤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源应保持清洁,无污染物。
- 水体面积: 池塘的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鱼的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面积可容纳更多的锦鲤。
- 光照: 确保池塘可以获得适当的光照,这对于锦鲤的生长和色彩非常重要。
- 水深: 锦鲤喜欢栖息在较深的水域,因此池塘的深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3. 池塘准备在开始养殖之前,池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 清理池塘: 清除底泥、杂草和其他杂物,保持池塘底部洁净。
- 修复漏水问题: 检查池塘是否有漏水问题,必要时进行修复。
- 添加泥土: 在池塘底部添加适量的泥土,以提供生物基质和营养物质。
- 加装过滤设备: 针对池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以保持水质清洁。
4. 鱼种选择在进行锦鲤池塘养殖时,选择合适的鱼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锦鲤品种: - 樱花锦鲤: 樱花锦鲤是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图案。
- 金鱼锦鲤: 金鱼锦鲤以其鲜艳的金黄色闻名,是许多锦鲤爱好者的首选。
- 紫罗兰锦鲤: 紫罗兰锦鲤是一种稀有的品种,以其紫色和金色的斑纹而著名。
5. 饲养管理成功的锦鲤养殖需要适当的饲养管理: - 饲料选择: 使用高质量的鲜活饲料,如鲜虫和优质颗粒饲料,以满足锦鲤的营养需求。
- 注意饲养密度: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多的锦鲤造成水质恶化。
- 定期换水: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 监测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PH值、氨氮等指标,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6. 疾病防治锦鲤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鱼群是否出现异常行为、体色变化等,及时发现疾病问题。
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鱼苗培育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务必采取以下措施:一、彻底清塘;二、合理放养;三、供足饵料四、细心管理;五、适时分塘(箱)一、池塘培育(一)、池塘的选择①、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以利于鱼苗成长.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常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的变化加注新水或换掉老水,并保证池塘水位,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和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的理化性状.②、池形整齐,最好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667-2001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以便控制水质.长方形、东西走向的鱼池采光足、日照时间长,溶氧丰富,水温上升快,有利于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的分解利用,也便于拉网操作.面积太大,水质肥度等理化因子不易掌控,并易受风力和影响形成波浪拍击池岸使水质变浑,不利于鱼苗生长和浮生物繁殖;面积太小,放养数量有限,池中理化因子变化频繁,生产效率低下.③、池埂要坚固不漏水,坡比以1:2.5为宜,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和丛生水草,便于拉网操作.鱼池漏水,不易保肥,且裂缝漏水形成暗流,易造成鱼苗集群顶流消耗体力.具备上述条件的池塘是比较理想的,但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的小坑塘,只要有水源、池底平坦,能保持一定水位都可用来培育鱼苗.(二)、池塘的清整池塘清整是养鱼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池塘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生产,鱼的残饵和粪便沉积池底,病害生物大量孳生,敌害生物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池塘,池塘环境逐步恶化,再加上堤基被风浪常年冲刷易有破损,因此必须加以清整.1、清整池塘的目的①、消灭病害生物,提供安全环境池底富含有机物的底泥是很多鱼类致病菌和寄生虫生存的温床,池边丛生的杂草也是各种昆虫孳生的场所,还有水中的野杂鱼、底栖生物不仅与鱼类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有的还会残食鱼苗、传播病害.药物清塘可清除和杀灭野杂鱼、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给鱼苗创造一个安全、适宜的环境,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成活.②、改良生态环境,增加池水肥度长期养鱼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厚,泥中有机物分解时耗氧量巨大,极易造成池底缺氧,龙其在夏季水温增高时容易使鱼苗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另外,池底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产物,如硫化氢、氨氮和有机酸等,使池水PH值下降,抑制鱼苗生长,甚至毒害鱼类.同时,过厚的底泥会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对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不利.清整池塘不仅可以挖去过多的淤泥,可用于修整池埂堤脚或作为种植肥料.2、清整池塘的步骤①、修整池塘首先,将池水排干,最好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冰冻或日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池塘肥力.然后,推平池底,将过多的淤泥敷贴在池壁和池堤上,为种植青饲料提供肥料.同时,堵漏填缝,检修进、排水口,清除池底和池边的杂草.②、药物清塘利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杀灭野杂鱼以及影响鱼苗生长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安全下塘.药物清塘分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2种方法.⑴、干法清塘:即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用溶化好的药物均匀泼洒球也中和池埂,必要时,翌日再用铁耙将池底推耙一遍,以提高药物作用效果.干法清塘的优点是对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杀灭彻底,但加注的池水中仍可带进敌害生物及其卵和幼虫.⑵、带水清塘:即直接将溶化好的药物均匀泼洒到池水中,不必排干池水.优点是对池水病害生物杀灭彻底,但对底栖生物、泥鳅、黄鳝等杀灭不彻底.3、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①、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后会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为强碱性,其氢氧根离子在短时间内能使池水的PH值上升到11以上,从而杀死敌害生物.生石灰清塘的优点包括:一是能迅速而彻底地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蚂蟥、水生昆虫,以及丝状水藻和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寄生虫和病原菌等.二是能增加池水的缓冲能力,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保持PH值的稳定,使池塘呈微碱性环境。
三是可改良池塘底泥的通气条件,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利用,释放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盐类,改善水体质量.四是钙本身是浮游植物和水生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用生石灰清塘还起到了施肥的作用,一般用生石灰清塘,7-10天浮游生物可达高峰,有利于鱼苗生长.⑴、生石灰清塘的方法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一般为每平方米90-112克(每667平方米用60-75千克),如果塘泥较厚应酌情增加用量。
方法是先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然后在池底四周挖数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成石灰浆,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
鱼池中央可用耐腐蚀的小木船装溶化好的石灰浆到池中泼洒。
最好翌日再用铁耙将池底推耙一遍,使石灰与底泥充分混合。
以便改良池底淤泥的酸碱度,提高药物清塘的效果。
带水清塘:一般水深1米,生石灰用量为187-225毫克/升(每667平方米用125-150千克)。
清塘的方法是先将生石灰块在船舱中加水全部溶化成石灰浆后,进行全池泼洒。
生石灰清塘药性消失需9天以上,经试水,毒性消失即可放鱼。
⑵、生石灰清塘时的注意事项一是池塘消毒宜在晴天进行。
阴雨天气温低,影响药效。
一般水温升高10℃药效可增加1倍。
早春水温在3℃-5℃时要适当增加30%-40%的用量,龙其是对底层鱼如泥鳅较多的鱼池,更应适当增加用量。
二是生石灰的质量影响清塘效果,质量好的生石灰呈块状,较轻,不含杂质,遇水后反应剧烈,体积膨大明显。
清塘不宜使用建筑上使用的袋装生石灰,袋装生石灰杂质含量高。
三是清塘用的生石灰最好随用随买,否则放置时间久了,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又称熟石灰)而失效。
若已购买了生石灰正巧天气不好,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做好防潮工作。
四是水吕的钙、镁离子多,硬度大的水以及盐碱地鱼池,不宜使用生石灰清塘,最好选择别的清塘药物。
②、漂白粉清塘漂白粉是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约30%。
漂白粉遇水后,分解出碱性次氯酸,不稳定的次氯酸会立即分解放出氧原子,初生态氧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
漂白粉清塘的优点是能杀死鱼类、蛙类、蝌蚪、螺、水生昆虫、寄生虫和病原体,效果与生石灰相同。
缺点是漂白粉没有改善水质和肥水的作用,用漂白粉清塘后不会形成浮游生物高峰。
⑴、漂白粉清塘的方法:一般水深1米,漂白粉用量为20毫克/升(每667平方米用13.5千克)。
如果将池水排至5-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量为7.5-15克(每667平方米用5-10千克)。
施用方法是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如带水清塘,泼洒后,需摇晃船体或搅动池水,使药物迅速在水中均匀分布。
由于清塘后3-5天便可放鱼,因此适用于急于使用的鱼池。
⑵、漂白粉清塘时的注意事项一是漂白粉受潮易分解失效,受阳光照射也会分解,并能腐蚀金属。
因此,应密封于塑料袋或陶瓷罐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二是漂白粉挥发性、腐蚀性强,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工作人员应戴口罩、穿工作服,避免漂白粉沾染皮肤和衣物。
泼洒时要站在上风头,顺风泼洒。
三是漂白粉的药效与水温有关,所以早春温度较低时应增加用量。
其他无机和有机含氯化合物(如漂白精、强氯精、防消散等)的使用可参考药品说明书进行。
其他的清塘药物如巴豆、二氧化氯和一些专用池塘消毒剂的使用可参照有关书籍和药品说明书进行。
(三)、培肥水质鱼苗孵出后2-3天卵黄即将被吸收殆尽,此时是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立即开口摄食。
为了让鱼苗下塘后就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必须在鱼苗下塘前培肥水质,使鱼苗入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俗称“肥水下塘”,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饥饿对这一阶段的鱼苗是致命的,错过了这一发育时机,饥饿之后再投喂饵料鱼苗也难以恢复正常的摄食,并且成活率降低。
①、“肥水下塘”的生物学原理根据鱼苗的生物学规律,鱼苗入池到全至15-20毫米,其食性转化规律一般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
而经过暴晒和消毒的池塘注水后浮游生物会相继出现,它们数量达高峰的顺序依次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
“肥水下塘”即利用两者的一致性,不但使刚下塘的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以后各个发充阶段也都有丰富的天然食物。
下图为水温在20℃-25℃时,生石灰清塘后,鱼苗池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在水温20℃-25℃时,清塘注水后的鱼池7-10天就会出现大量的轮虫,但仅依靠池塘天然生产力培养的轮虫数量有限,只有250-1000个/升,而且高峰期维持时间短,满足不了需要。
故在生产上采用施肥的方法,人为制造轮虫高峰期。
池塘施肥后,轮虫高峰期数量可达8000-10000个/升,比天然生产力高4-10倍,而且高峰期维持时间长.②、施肥方法为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关键是掌握施肥的时间。
施肥过早,待鱼苗下塘时,轮虫高峰期已过,枝角类大量繁殖,鱼苗非但不能摄食,反而出现枝角类与鱼苗争夺生存空间、抑制鱼苗生产的现象,被群众称为“重盖鱼”;施肥过晚,池水中轮种数量尚少,鱼苗下塘后因缺乏大量适口饵料,生长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鱼池药物清塘后的5天内,用梗绳拉或铁耙翻底泥2次,使低泥中的轮虫卵暴露,同时使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气体充分释放后,加注新水。
进水口用60目筛绢布过滤,防止有害生物随水进入。
第一次加水不要过多,40~50厘米即可,这样有利于快速肥水和调控水质,然后立即向池中施肥。
水花的摄食和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下塘后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
培养开口饵料的时间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左右。
温度和肥料种类是影响轮种高峰期出现早晚的主要因素。
乳痈腐熟发酵的粪肥,可在鱼苗下塘前5~7天(视水温而定),每667平方米全池泼洒粪肥200~300千克;如用绿肥堆沤,可在鱼苗下塘前7~10天,每667平方米投放300~400千克洁净、无污染的青草,制造浮游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绿肥应堆放在池塘四角,浸没于水中以促使其腐烂,并经常反动,在放苗之前应捞出池塘四角多余的烂草。
为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或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等3千克,过磷酸钙3~4千克,施肥7~10天后就可达到浮游动物的高峰期。
为确保施肥后轮虫大量繁殖,生产上往往先泼洒0.2~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杀灭大型浮游动物,然后再施肥。
如鱼苗未能按期下塘,应在鱼苗入池前2~3天再用0.2~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1次,并适量增施一些有机肥料,减少大型浮游动物,维持轮虫生物量。
如果错过了鱼苗下塘的轮虫高峰期,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已大量繁殖,只有换水后再从施肥做起。
所以,要妥善安排好清塘、注水、施肥的时间。
也可采用清水下塘的方法,即不施基肥,池中没有适口的天然饵料,鱼苗下塘后立即投喂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