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多天线系统的仿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
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空时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空时码的应用及调度算法。
首先从系统概述和空时码技术原理入手,介绍了空时码在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然后详细分析了空时码在多用户多天线FDD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调度算法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空时码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最后对空时码在系统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空时码在多用户多天线FDD系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从而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多用户,多天线,FDD,空时码,下行系统,研究,概述,技术原理,应用,调度算法,性能评估,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空时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系统的容量、速率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性能就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通信系统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的基础上,引入了空分复用(SDM)技术,通过在空间维度上进行信号传输,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而在FDD系统中,空时码技术则是实现SDM的一种重要手段。
空时码技术利用多个天线在空间上的位置差异性,将不同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信道传输,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在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利用空时码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和信道的有效分离和接收,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覆盖范围。
在该研究背景下,对空时码在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空时码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调度算法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满足用户对通信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多用户多天线FDD下行系统中,空时码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时码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使得系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能够支持更多用户和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ETC系统5.8GHz微带二元天线阵列设计与仿真代玲玉1,张立华21. 武汉理工大学电信系,武汉(430070)2. 总装驻3303厂军事代表室,武汉(430200)E-mail:sunlit1986@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天线,简要分析微带贴片天线工作原理,设计一种适用于ETC系统的工作在5.8GHz的微带二元贴片天线阵列。
并通过Ansoft HFSS V9.2软件仿真分析,结合Smith V2.0进行阻抗匹配,得到天线的方向图、输入阻抗以及S参数,仿真结果较好,为实际天线制作与测试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ETC系统;5.8GHz;微带二元天线阵;Ansoft HFSS V9.2;Smith V2.01 引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阻塞、拥挤现象日趋严重,各国家利用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道路运输系统和管理体系,依此来大幅度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
使用该系统,车主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耗时不到两秒,该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
ETC系统通过安装于车辆上的车载装置和安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车辆自动识别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采用工作波段在5.8GHz的微波非接触式ID卡来完成识别工作,而天线是实现该项技术的重要元件。
其中采用Ansoft HFSSV9.2软件对所需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天线的特性,减少很多工作量,进而更快更准确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天线[1]。
2天线天线的作用是把传输结构上的导波转换成自由空间波。
IEEE官方对天线的定义:“发射或接收系统中,经设计用于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分。
”时变的电流和被加速的电荷都可以产生辐射,辐射产生的电磁能量能够在空间中传播。
天线能够定向辐射和接收电磁能量[2]。
稀疏阵列mimo天线matlab仿真稀疏阵列MIMO天线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的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
MIMO系统中的天线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布置,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使用稀疏阵列。
稀疏阵列是指天线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可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与密集阵列相比,稀疏阵列具有更低的复杂度和更好的性能。
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设计和仿真是研究和优化MIMO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设计和仿真时,可以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通过在MATLAB中建立合适的模型,可以对天线的布局、天线之间的距离等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性能。
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仿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可以通过计算信号传输的容量来评估其性能。
容量是指在给定信道条件下,系统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速率。
通过仿真不同天线布局和参数的情况,可以比较它们的容量,找到最优的设计。
还可以通过计算误码率等指标来评估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性能。
误码率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通过仿真不同的天线布局和参数,可以比较它们的误码率,找到最佳的设计。
在进行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仿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天线之间的距离。
天线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互之间的干扰越小,但传输的信号强度也会降低。
因此,需要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进行权衡。
其次是天线的布局。
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布局可以是线性的、矩形的或其他形式的。
不同的布局可能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仿真不同的布局,可以找到最佳的设计。
最后是天线的数量。
增加天线的数量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但同时也会增加复杂度和成本。
因此,需要在性能和实际应用之间进行权衡。
稀疏阵列MIMO天线的设计和仿真是研究和优化MIMO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天线布局和参数的性能,并找到最佳的设计。
车载导航系统中右旋圆极化天线的路径损耗与信号衰减分析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主购买了车载导航系统,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车路线。
而车载导航系统中使用的天线也成为我们比较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车载导航系统中右旋圆极化天线的路径损耗以及信号衰减分析展开。
一、右旋圆极化天线是什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右旋圆极化天线。
右旋圆极化天线是一种在车载导航领域比较常用的天线,它可以实现天线发射和接收时的两种极化方式(水平、垂直)之间的切换,同时抑制信号的多次反射和干扰,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由于它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路径损耗的影响因素在车载导航系统中,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除了会受到车内设备的信号干扰外,还会受到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耗影响。
这种信号损耗被称为路径损耗。
而路径损耗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频率。
频率的增加会导致路径损耗的增加,因为高频信号往往会在空气中呈现出较强的信号衰减。
其次是距离。
一般来说,车载导航系统中使用的是微波信号进行传输,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天线辐射衰减。
最后是地形、建筑和气候等环境因素。
如果导航系统工作的环境不良好,例如存在高楼大厦、树木等遮挡物或是气候不好,就会导致路径损耗增大。
三、右旋圆极化天线的信号衰减分析右旋圆极化天线一般通过大角度扇形天线进行设计,这种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接收灵敏度,因此可以提高系统的接收能力。
同时,它还可以减少信号的干扰和衍射,使得车载导航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稳定地工作。
在车载导航系统中,对天线性能的要求很高,因为信号的质量与天线的设计和选择非常相关。
一般情况下,右旋圆极化天线可以减少一定的信号损失和衰减,并能够有效地抵御反射和电磁波的干扰,从而提高车载导航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四、小结综上所述,车载导航系统中右旋圆极化天线的路径损耗以及信号衰减分析是车载导航技术中比较关键的内容。
《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都在持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MIMO天线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利用空间中的多径传播效应,不仅可以在相同频率和功率条件下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还能显著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本文主要讨论了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与研究,以推动5G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MIMO天线的基本原理与优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天线技术是一种利用多根天线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中的多径传播效应,通过多个天线单元接收和发送信号,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MIMO天线的优势在于:一是频谱效率和系统可靠性的提高;二是可以有效地抵抗多径干扰和衰落;三是能够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距离。
这些优势使得MIMO天线技术在5G移动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5G移动终端MIMO天线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需求与约束针对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我们首先要明确设计需求与约束。
如考虑到终端的尺寸、重量、成本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我们需要设计出一种既满足性能要求又具有实用性的MIMO天线。
(二)天线阵列设计在MIMO天线阵列设计中,我们通常采用多种阵列形式,如均匀线阵、平面阵列等。
这些阵列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信号传输效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天线的极化方式,如垂直极化、水平极化等,以适应不同的传播环境。
(三)关键参数优化在MIMO天线的设计过程中,关键参数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天线的增益、辐射效率、阻抗匹配等参数都需要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信号传输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天线的互耦问题,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互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与仿真分析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与仿真分析。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天线信号处理与优化技术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天线技术通过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可以显著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
本文将探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天线信号处理与优化技术。
一、多天线技术概述多天线技术,即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只使用一对天线进行信号传输,而多天线技术可以同时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多天线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多输入单输出(MISO)。
MIMO技术通过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在MIMO系统中,发送端利用空间多路复用将多个数据流通过不同的天线并行传输,接收端则利用空间信号处理技术将多个接收到的信号分离并恢复出原始数据。
MIMO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中。
MISO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只有一个天线,而接收端有多个天线的情况。
MISO技术可以通过发送端的天线选择、功率分配和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MISO技术在诸如蜂窝网络和广播系统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二、多天线信号处理技术在多天线系统中,为了实现高速率和可靠性的数据传输,需要采用一系列的信号处理技术。
1. 空时编码技术空时编码技术是一种基于MIMO系统的信号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编码数据,从而使接收端能够将不同的数据流进行分离。
常见的空时编码技术包括分集空时编码、空时分组码和空时分割复用。
2. 天线选择技术天线选择技术是通过选择发送端和接收端中的最佳天线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息来选择适合的天线进行信号传输,而接收端可以根据发送端的广播信号选择最佳的接收天线。
通过天线选择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和衰落。
天线布局:利用FEKO仿真的解决方案Altair/FEKOFEKO助力大量工业领域的OEM厂商及其供应商解决其在产品设计、分析和测试验证过程中遇到的EMC问题。
通过使用FEKO等仿真工具,减少了试制样品的数量和测试的次数,将传统的以测试驱动的开发流程转变为以仿真驱动设计。
FEKO在EMC/EMI领域的重要应用包括了电磁辐射、电磁抗干扰、雷电效应、高强度辐射场(HIRF)、电磁脉冲(EMP)、电磁屏蔽、电磁辐射危害以及天线耦合等。
天线布局在自由空间中进行天线仿真时,有多种技术可选。
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天线被安装在实体结构上,严重影响天线的自由空间辐射特性。
对于安装在大型平台上的天线,测量其辐射特性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无法测量。
因此,进行精确仿真的挑战是,天线与大型电子环境的交互。
多年来,FEKO 在天线布局方面已经赢得良好声誉,成为车辆、飞机、卫星、轮船、蜂窝基站、塔、建筑及其他地点的天线布局的标准EM 仿真工具。
MLFMM 和FEKO 中的渐进求解器(PO、RL-GO 和UTD)以及模型分解共同作用,使FEKO 成为解决大型或超大型电子平台上天线布局和共址干扰问题的理想工具。
战斗机和轮船上的天线布局(表面电流如图显示)FEKO仿真基于平台上多天线间的隔离度问题(图1)是FEKO最擅长处理的问题之一。
该飞机模型是EMC计算电磁学(CEMEMC)专题研讨会上展示的一个测试模型,属于EV55(属于HIRF-SE FP7 EU项目,EVEKTOR,spol.s r.o.和HIRF SE联盟拥有其版权)的变形版本。
用户只需要根据求解问题的类型、电尺寸大小和复杂度等来选择FEKO中的一种求解器进行计算。
FEKO中快速计算天线间互耦的一种方法是通过S参数,用户可以在不重复启动求解器的情况下通过一次计算可视化显示天线负载的变化对天线间耦合的影响,直观显示大量天线端口的耦合并绘制共址干扰矩阵来识别和分析耦合强度的等级。
第20卷第10期系统仿真学报©V ol. 20 No. 10 2008年5月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May, 2008车载多天线系统的仿真研究范喜全1,匡镜明1,别晓武2(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现在的车载系统上配置的天线数目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天线的位置合理布局,使相互间的影响最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使用FDTD数值仿真算法,全面分析了复杂的车载短波与超短波天线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包括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装车平台和其他天线对目标天线增益方向图的影响,为车载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实用方法。
关键词:电磁兼容;FDTD;隔离度(耦合度);远场增益方向图中图分类号:TN915.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8) 10-2637-03 Research of Vehicular Multiple Antennas System on SimulationF AN Xi-quan1, KUANG Jing-ming1, BIE-Xiao-wu2(1.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antennas are fixed on the vehicle now.Thereby, the pivotal problem is how to ascertain the position of these antennas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among them. The FDTD simula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EMC problems between HF and VHF in complicated vehicular multiple antennas system, includ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antennas, and the gain pattern of objective antenna effected by vehicle platform and other antennas. New applied method was provided to desig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he vehicle.Key words: EMC; FDTD; isolation; far-zone gain pattern引言现代越来越便利的通讯方式和通讯工具,使车载系统中使用的天线也相应增多,电磁环境趋于复杂。
天线之间的辐射和近场耦合,系统平台对天线的反射、绕射都将会影响天线的正常工作。
而且天线一般以系统表面为接地区域,这使得各种天线和通信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更加严重。
分析大尺寸车载系统天线的方法主要有数值仿真和试验测量。
试验测量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而且很难在工程初期阶段解决其电磁兼容问题。
数值仿真主要有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Finite-DifferentTime-Domain)[1]、矩量法(MOM,Method of Moment)[2]、射线弹跳算法(SBR,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及多个方法相结合[3]。
FDTD 适合分析电小尺寸的近场效应和辐射方向图,MOM很难分析复合的结构,SBR的近场效应的精确性很难满足要求。
对于HF和VHF天线,车载系统相对波长尺寸比较小,适合使用FDTD仿真。
本文分析了耦合度的衡量和天线放在有限尺寸金属面上的辐射增益,采用FDTD方法进行仿真建模,同时对具体的车载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以及其他收稿日期:2006-09-25 修回日期:2008-01-30作者简介:范喜全(1973-),男,辽宁省沈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匡镜明(1943-),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别晓武(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天线和装车平台对新天线的增益方向图的影响。
1 耦合度的衡量以及有限尺寸金属面上的天线辐射(1)天线之间的耦合度将车载系统上的多付天线等效为广义多端口网络,每一个天线为网络的一个端口,天线激励端为端口的参考面,则天线i和天线j之间的耦合度为:20lgjiL s dB=其中i为辐射天线,j为接收天线。
(2)有限尺寸金属面上的天线辐射金属面的电尺寸和天线在金属面上的相对位置都会对天线辐射方向图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对E面方向图。
图1左边为30MHz正弦波激励下,3米长的单极子天线在6×32m的金属面中心时的E面和H面方向图,中间的金属面尺寸为12×62m,右边的天线放在了金属面的侧方。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金属面的电尺寸小于一个波长时,天线的大部分能量都可以绕射到金属面下方,当电尺寸增大到两个波长后,就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量绕射到金属面下方;金属面的有限尺寸,会使天线的E面最大增益方向偏离金属面,一般尺寸越小,偏离越大;H面的增益图和理想单极子类似,但会在距离天线最近的金属边缘处有所下降。
2008年5月 系统 仿 真 学 报 May, 2008图1 有限尺寸金属面上的天线辐射方向图2 车载系统天线仿真6×3.1×2.5 m^3的装车上有三台超短波电台和一台短波电台,电台在装车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
已知:VHF 电台频率为30~88MHz ,鞭状天线高度为1.5m ;HF 电台频率为3~30MHz ,鞭状天线高度为3m 。
图2 仿真结构图使用FDTD 进行非均匀网格划分, 由于仿真的最大频率为88MHz ,选取自由空间的单元尺寸为0.2m (十七分之一波长),装车的网格尺寸为0.1m ,装车上的天线使用0.04m 的剖分网格,计算的空间单元总数为103×73×147,为了一次计算得到全短波上的频段特性,采用脉宽为32的脉冲激励,边界条件使用10个自由空间步长的吸收边界条件(PML )。
(1) 隔离度仿真(见图3~图5)图3 以HF 天线激励端口为参考面时图4 以VHF1天线激励端口为参考面时的隔离度图5 以VHF2天线激励端口为参考面时的隔离度由上面结果可得:①HF 天线工作在低频段,但其谐波会对VHF 天线的全频段形成干扰,HF 天线和VHF1、VHF3之间的隔离度相似,最高达-17dB ,最低为-32dB ,可见两者之间的耦合相当强。
HF 天线和VHF2之间的隔离度相对较低,最高只有-22.2dB ,最低为-47.1dB ,而且在整个频段内都比HF 和VHF1、VHF3之间的隔离度低,这是因为VHF2离HF 天线较远。
②同频工作时VHF1与VHF2之间干扰非常严重,最大隔离度达到了-9.25dB (45.7MHz )。
另外工作在30~44MHz 频段的VHF 天线的谐波也有可能干扰其他工作在60~88MHz 的VHF 天线,可以看到,VHF1和VHF2在60MHz 时的隔离度为-13.7dB 。
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VHF1和VHF2天线在频率上错开,还要尽量使VHF1的谐波不会落在VHF2的工作频点上。
而VHF1和VHF3天线的隔离度在整个工作频域内保持在-20dB 左右,干扰在容限范围之内。
HF 谐波对VHF 天线的影响频率(MHz)隔离度/d BVHF1对其他VHF 天线的影响频率/MHz隔离度/d B隔离度/d B频率/MHzVHF2对其他VHF 天线的影响2008年5月 范喜全,等:车载多天线系统的仿真研究 May, 2008③因此,如果三个VHF 天线工作在30~88MHz 的不同频段,VHF2应安排44~60MHz 范围内,以使其谐波既不会干扰其他的VHF 天线,也不会受其他VHF 天线的谐波干扰。
(2)增益方向图仿真继续使用上面的网格划分,只是激励源改为30MHz 的正弦波激励,而且每一次仿真只使用一个激励源。
由于计算机的容量有限,只能仿真近场,要得到远场的增益图,需要使用近场到远场的转化[4-5]。
基本的思路就是在仿真区域内构建一个包围物体的虚拟长方体边界,保存长方体面上的场强,由惠更斯原理,每一个波前都可以认为是波继续传播的辐射源。
由长方体面上的场强计算等效的电流源和磁流源,从而计算所需的远场。
计算的远场增益如图6~图8所示(每个图都绘制了天线在自由空间中、装车平台上只有目标天线、装车平台上有四根天线三种不同情况时远场增益方向图)。
图6 HF 天线的远场增益方向图图7 VHF1天线的远场增益方向图图8 VHF2天线的远场增益方向图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①装车表面可以等效为有限尺寸的地平面。
由于表面的不对称和尺寸的有限性,使得天线H 面的增益方向图不再是一个标准的圆,而是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最大的地方发生在目标天线离边缘最近处。
这是因为最近处,反射波无法到达,此时只有直射波和绕射波,因而增益较小。
如HF 天线在theta=90º时增益下降最大为4dB ,VHF1和VHF2天线在在theta=270º时也下降了4dB 左右。
②由于天线的近场感应,感应电流会成为二次辐射的驱动源。
因此其他天线也会影响目标天线的增益方向图。
由图6~图8可以看出,VHF1天线在theta=135º的方向增益下降了3dB ,而在theta=270º方向增加了将近1dB 。
3 结论车载多天线系统的设计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有限的车顶局部空间集中多种天线,各种通信设备同时工作时所产生的同频干扰、谐波干扰、邻道干扰等将使得车载通信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电磁环境空间,很难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基于FDTD 的仿真分析方法,试图给出一种系统的设计途径,即通过车载系统天线的隔离度仿真分析给出天线布局依据和系统频率使用策略,通过远场增益方向图的仿真分析,给出装车平台和其他天线对目标天线的影响,从而为车载多天线系统的设计提供仿真方法和仿真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