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小说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射雕英雄传》读后感(9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郭啸天、杨铁心的出场是为故事以后的发展的一个铺垫,郭杨的性格特点也仅仅是凭借人物的语言等表现出来的,其事迹在书中并为做过多的叙述,毕竟是一个侧面的人物,不宜着墨过多。
但两人却给读者个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你也许可以不承认郭杨是一代英雄,但其快意的口舌,恣意的怒骂,确实让人痛快淋漓。
郭杨是粗人,比不上满口仁义道德的士人君子,我们愿意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当时两个人说过的什么话,金老先生说不出来,你我说不出来,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们都还知道“翎毛丹青”都还认识“瘦金体”。
江湖对于郭杨两个人来说应该是遥远的,两个人所向往的应该是驰骋沙场的军旅生活。
精忠报国的岳爷爷是二人终生的偶像,正是这样他们的悲剧才令多少读者扼腕叹息。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黄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包惜弱,红梅村私塾中教书先生的女儿,嫁给杨铁心还不到两年。
从名字中就不难看出人物个性:惜弱,爱护,怜悯弱小是她最大的特点,这是江南传统女性的共同特点,从另一个侧面也引证着人物同样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弱者之一。
包惜弱的坚强在于她二十年来对家庭对丈夫忠贞,她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见到受了伤的麻雀、田鸡、甚至虫豸蚂蚁之类,必定带回家来妥为喂养,直到伤愈,再放回田野。
这一回包惜弱治愈放回的却是一头狼亦或说是一条蛇,中山狼和农夫与蛇的故事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演义着悲剧。
很有感于金老先生对作品中人物名字的处理,很小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射雕就有这种感觉,可笑的是那时还时不时的抱怨过自己名字的俗气,没有啸天,铁心之类的豪气干云,没有郭靖,杨康的悠远深邃,甚至没有包惜弱名字富有的那种书卷气……现在想起来,作者对人物名字的处理只是书中诸多细节描写的一个部分而已。
读《射雕英雄传》有感这个暑假,我抽出时间读了一本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这本书具有讽刺意味,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金庸,原名查良镛。
金庸在中国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先后撰写武侠小说15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
至今已蔚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金庸作品集》有英、法、意大利、日、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个性单纯,主人公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
这本书含有大量历史知识和大量古诗词,有利于我们积累。
故事描绘生动形象,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对我们学习写作很有帮助。
人物形象塑造完美、逼真,整本书读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顽童周伯通。
他是一个武功高强,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可谓艺高人胆大。
老顽童有一种孩子气,十分可笑,惹人喜爱。
他做了许多傻事:骑鲨遨游、与郭靖结拜、黄药师妻子去世前来恭喜、一人在山洞中发明双手互搏术……虽然这本书中他出现的时间不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嘲讽了当时社会的腐败。
金庸说:我写武侠小说的同时也写政治评论,也写与哲学,宗教有关的文字。
所以这本书写出了宋朝的腐败,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从这本书中读出的道理是,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回报。
书中郭靖天资愚笨,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在勤奋的习武后,不仅武功高强,并且和黄蓉生活在了一起。
的确是他的勤奋和诚信造就了这一切。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书中的例子。
我刚步入初中时,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体能测试。
我记得男生是要做体前屈和引体向上。
刚开始我一个都做不了,我就每天找时间练习。
我坚持了一个月,效果并不大,我有些气馁,想要放弃。
父亲见我做了一个月的锻炼想要放弃,与我交流了一番,他决定帮助我。
他说:“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方法错了,就换一种,总有解决的办法。
”他在网上帮我找资料,还帮我买了家用健身器材。
《连城诀》读书笔记第一篇:浅谈《连城诀》浅谈《连城诀》一论者谈小说,往往会给某部作品冠以“最??”头衔。
此处亦落此俗套,未能免之。
倪匡曾称《连城诀》为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
此论自有其正确性,却也未免失之偏颇。
金庸作品每部有每部的气势派头,哪部最为奇特,要下这个评议确实并不容易。
但若将命题稍稍变动,谓之“最独特的两部”,则我可答之:非《侠客行》与《连城诀》莫属了——自然,冠以“最”字头衔,而仍有“两”字缀后,雅士大可讥之。
说它们奇特,不是依据作品自己的优劣,也不是依据作品受人追捧水平的崎岖。
追究这两点,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读者的态度可以将一部二三流的作品吹捧成一流,同样也可以将一部一流作品生生扼杀(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尤为常见)。
《侠客行》与《连城诀》,拿到小说界,都是第一流的作品;但受人追捧水平,纵在金庸小说中,亦居末流。
读者如此,论者如此,历来最能借鸡生蛋的影视剧改编者,亦是如此。
说它们奇特,纯粹只是我自己的见解,不敢代表其他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侠客行》的独特,在于它是金庸作品中惟一一部让读者从头至尾笑着读下来的作品。
其它的,纵然是喜剧风格的《鸳鸯刀》,也未曾收到如许的结果。
而《连城诀》呢,恰恰相反,它却是金庸作品中惟一一部从头到尾读下来,读者都没有机会发出一点笑声的作品。
纵然偶或会有一两个温馨的场景蜜意的片断,但置身于全书那种无尽的悲惨绝望中,也让人觉得犹似鬼蜮中一点朦胧的灯火,那么地凄惨、那么地不真实、那么地遥不可及。
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的阅读体验,别人是否云云,可就不敢说了。
二《连城诀》的独特,还跟它的主角有关。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多半都有一个悲凉的出身,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履历,都有过心理上的彷徨、孤单与绝望,都有过生与死边缘上痛苦的挣扎;但能够痛苦到用一段绳子去告终本身生命的,舍却狄云,却再没有第二人了。
固然,杨过也曾在断肠崖上耸身一跃投入无底深渊,但那只是用情所致。
他大可不必投崖的。
读《笑傲江湖》有感读《笑傲江湖》有感读《笑傲江湖》有感曲折的人生,复杂的社会,让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感谢金庸先生。
原本每一个人都没有不幸,是谁制造了不幸,又是谁承受了不幸?对于令狐冲的不幸和幸运,我是流着泪在笑。
原本每一个人都很幸福的活着,只是他们轻看了心中的那份坦然,所以他们会愧对所有的人。
对于令狐冲,那份无愧于心的坦然,有几人可以至此?即使一再被人误解,却是自责大于埋怨;即使一再遭人陷害;却不怀恨于心;即使一无所有,却也能心系他人。
对亲人尽忠尽孝,至死不渝;对爱情的追求,直到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对友人恩高义厚,肝胆相照。
当他失去一切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世人的尊重,得到的是最最美好的爱情。
或许还要批评一下令狐大侠,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为何不留半点疑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倘若这样,也未必是好,疑神疑鬼,人生又何来洒脱?一句盈盈的话“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洒脱人生岂不乐哉!对于盈盈小姐,可以说是慧眼识英雄了。
虽身处“魔教”,却不失正义良善。
对于爱情,能默默为所爱之人承受一切。
是她让落魄的令狐冲有力量活下去,也只有她才能成为令狐大侠一生的至爱。
她是最幸福的人。
对于林平之,一个有正义感的年亲人,一个敢于忍辱负重的富家公子,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却也有很多遗憾。
活着,死了,不仅仅是自己说了算,人是有责任的,难道他对岳灵珊的恩情下辈子能报吗?对于岳灵珊,很忠诚于自己的爱情,或者说很忠诚于自己的.婚姻。
但为何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忘记送给大师兄的玉剑?从小一起长大,却为何还会一再误会伤害深爱自己的大师兄?她的结局很不幸,因为她是一个糊涂人。
对于岳不群,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为了名利可以背叛所有人,这是他的真理。
虽是正派人物,却是最大魔头,此所谓“心魔才是魔”。
他得到了什么?是失去比得到的更多。
再回味起这些悲与欢、是与非,心中万语难言。
人活着本来就很难,匆匆忙碌之人,有几人满足几人欢?一个人有很多角色,一个人可以追求很多,但不是都可以随心所欲的。
做一个有义气的人读《射雕英雄传》有感800字初一读后感老师说,初中学生不宜看武侠小说,但这个寒假,我随便翻了翻作家金庸写的几本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其中一套书是《射雕英雄传》,共四本,主要说的是郭靖和黄蓉练得一身好功夫,在江湖上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让我拿起了就不想放下。
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公主,她在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华筝善良美丽又善解人意,是一个好女孩。
我也很喜欢书中女主角黄蓉,她的性格向来古灵精怪,她从小和父亲生活在桃花岛,只有哑仆为伴。
虽然父亲被江湖上称为西邪,但黄蓉却能在继承父母智慧和灵敏的同时,比父亲多一份对世间生死离别、人情冷暖的感知,是整本书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郭靖是书中男主角,他性子单纯,老实忠厚,虽远不及黄蓉的聪明机智,但也能感受到他的大智若愚。
书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杨康,他和郭靖是金兰之交,但为人奸诈卑鄙,还曾认贼作父。
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黄蓉是一类人都不顾一切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唯一不同的是,黄蓉想得到的是精神财富,而杨康想得到的是物质财富,就为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对杨康和黄蓉的评价截然不同。
大家都知道九阴白骨爪吧,它的创始人,就是书中一位女子梅超风,她练成九阴白骨爪后无恶不作,但对于她的师父,她是百分之百的忠心,似毫不抗拒师父的任何命令,在书中虽是反派,却也值得我们思考。
很多人说这本书,郭靖是个名副其实的幸运儿一遇哲别,学得射箭,功夫精熟。
二遇江南七怪,学得好武功。
三遇马钰,内功之强,江湖上只有少人能及。
四遇黄蓉,情意相投,结得姻缘。
五遇洪七公,得传降龙十八掌。
六遇周百通,两人结拜兄弟,学到他的七十二路空明拳,背熟《九阴真经》。
七遇一灯大师,于《九阴真经》内功有了更透彻的领悟。
郭靖很是幸运。
但这些幸运并不是偶然,性格决定命运。
郭靖忠厚、善良、坦荡、坚毅,这种种品性成就了郭靖。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三千字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三千字篇一:《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从小学到现在,我读过的书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最让我为之痴情的可以说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了,而射雕三部曲中的《射雕英雄传》又尤其让我难以忘怀,故事主要是讲的大侠郭靖的江湖恩仇以及爱国之志,主要情节是这样的:郭靖的父亲郭啸天和杨铁心是一对要好的结拜兄弟,郭啸天不幸被投靠金国的军官:段天德所杀。
郭靖母亲李萍逃到大漠,生下郭靖,而杨铁心的夫人包惜弱却被金国王子完颜洪烈所强迫,在赵王府生下了杨康。
郭靖在蒙古大漠中长大,拜了江南七怪为师,在之后的生活中,救了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一命。
成吉思汗也因此把女儿许给了郭靖。
郭靖虽笨,但他有一股惊人的耐力。
不久,郭靖为报杀父之仇来到江南,遇到了桃花岛主的女儿,聪明漂亮的黄蓉,二人一见钟情。
一次游玩中遇到了丐帮帮主洪七公,授了郭靖降龙十八掌。
二人上了桃花岛,郭靖与黄蓉走散,遇到了老顽童周伯通,二人结为金兰,郭靖又从周伯通那里学会了双手互搏之术以及传世武功秘籍九阴真经,成为新一代内外功兼具的大侠。
洪七公意外中废了一身武功,传了黄蓉丐帮帮主之位,杨康数次想要暗算郭靖,但都失败了,最后暗算黄蓉失败而被针毒毒死。
郭黄二人得知铁掌峰中的“武穆遗书”所在,于是取了来。
郭靖随蒙古大军西征,立下汗马功劳,却因拒婚不成与成吉思汗反目成仇,回到中原,不久蒙古大军南征大宋,在襄阳保卫战中,郭靖又以身犯险,使得襄阳城中百姓得以安全,全书主要内容就是这样。
在下一部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又数次奋起抵御,保得襄阳城中百姓安全。
郭靖虽笨,但他努力用功,不也练就了一套盖世的武功吗?这就充分说明了:不管你有什么缺陷,只要刻苦用功,一定能够成功的,但他成功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认真,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一个航天工程师给飞船装错了一个零件可以吗?这可不是写错了一个字那样啊,以前,我也马马虎虎,做事不够细致,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警示自己,凡事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糊弄过去,那样只会骗了了自己。
铁血丹心,侠之大者——读《射雕英雄传》有感_2800字金庸在他的作品集新序中说过:“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广义的,美学上的美。
”“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而表现出来。
”“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
”于是,在这个夏日午后,我翻开了这本金庸所著,曾被人称作武侠经典的《射雕英雄传》。
于是,我走进了那个亦真亦假的英雄时代……走进金庸笔下的艺术之美……我惊叹:在这本武侠小说里,我竟可以看到一幅几近全景式的历史社会画卷!时而是大漠的黄沙莽莽,金雕直击长空;时而是江南丝柳柔柔轻摆;时而是北方金国的飞雪飘飘;时而是桃花岛的桃花落英缤纷迷人眼;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诡谲无端。
在种种人种种事纠葛中,或武林秘籍,或绝世武功,或江湖盟誓,或功利得失,或国仇家恨,或亲情爱情……金庸用他的一枝笔,通过丰富的人物及其活动、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艺术之美,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才是我们该去珍惜、去捍卫的……一书中的主人公郭靖,一直被认为是金庸笔下人物最具资格被称为侠者的人物之一。
侠者,勇兼仁者也。
自然,童年时代的郭靖,便显示了他与生俱来的胆量、勇气、纯真与善良,甚至远远超出常人的毅力、耐心、正直、爱国等优秀品质,年纪还小时便能够做到舍命救人,不畏艰险……可以说,他具备了一切侠者,或者说成功之人所需具备的完美品质。
但是,若真有这样一个勇敢、无私、正直、善良……大仁大义之人,在历史中了不起,在文学艺术中未必一定动人。
反之,会让人感到一种虚伪的不真实,疏远感。
毕竟金无足赤,人总不可能完美,人最可怕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郭靖也是凡人,他自然也有他的短处。
郭靖天资不高,甚至比常人愚钝许多,悟性极低。
初学练武时,他的迟钝每把师父江南七怪气的半死。
还有他的拙而真。
他永远都是怎么想就这么说怎么做,在旁人看来显得十分幼稚,愚蠢。
而且,他也并非永远都能有始终如一的信念,当他母亲为他自刎而死之后,他陷入了低谷,怀疑自己,“一生苦练武艺,却连最亲的人也保护不了,学了又有何用?”一时想不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只想忘了所有武功。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范文(精选5篇)读《书剑恩仇录》有感1书、剑、恩、仇,这四个字贯穿着这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书剑恩仇录》。
提起这部小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反清复明的教会——红花会,饱受清政府压迫的回族部落,还有威震江湖的武林豪杰。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豪杰辈出的江南教会红花会成为了清王朝的眼中钉。
红花会的英雄武艺高强,各怀绝技:狠如迅雷的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刀技过人的爱妻骆冰、足智多谋的七当家“武诸葛”徐天宏……,除此之外,会中还有一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总舵主——陈家洛,带领群雄组成了一支强劲的抗清力量。
群雄中有的是武林前辈的得意门生,有的是江湖豪杰的刎颈之交,他们与远在西北大漠的回部积极联络,共同抗击清政府的压迫,回部的女中豪杰“翠羽黄衫”霍青桐的英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政府也不甘示弱,皇帝身边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将领,他就是让红花会和回部的抗清英雄为之头痛的“火手判官”张召重,他与大师兄马真,二师兄陆菲青并称“武当三杰”。
其人心狠手辣,自恃其武功高人一筹,再加上一把削铁如泥的凝碧剑,所到之处无人不为之汗颜。
但在群雄的齐心协力和互相帮助下战胜了恶势力,摆脱了清政府对江南黎民百姓和回部的迫害。
在回部,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结识了霍青桐的妹妹“香香公主”,两人感情深厚。
公主的纯真,朴素和那一股面对恶势力宁死不屈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红花会的群雄,也感动了读者。
欣赏完这部荡气回肠的小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江湖上的豪侠仗义,让我明白了坦诚待人,坦诚做事,做一个朴实,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不禁会赞叹作者金庸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招一式,描绘着英雄们的飒爽英姿,渗透着英雄们的性格,对细节的精细描写更是衬托着情节的连环起伏。
书、剑、恩、仇,英雄们的雄姿我仍记忆犹新,英雄们的仗义流芳百世,希望我能通过欣赏《书剑恩仇录》,做一个诚实守信,与朋友肝胆相照的男子汉!读《书剑恩仇录》有感2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2024年读《射雕英雄传》有感心得范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
”在我的生活中,我十分喜欢看书。
从幼儿园时阅读绘本,到现在阅读长篇小说,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不知有多少个旭日东升的清晨,多少个满天星斗的夜晚,我都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凝视着满书柜的图书,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不久前的一个小故事。
最近,班里的同学们都在追一部电视剧,叫《射雕英雄传》。
每当下课,同学们纷纷都在谈论着精彩的剧情。
看着他们说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之时,在一旁的我听了心痒痒的。
周末,我迫不及待地在Kindle里下载了金庸爷爷写的《射雕英雄传》,想一睹它的精彩。
翻开目录,哇!好多章呀!顺着开头往下看,呃!有点枯燥!但一想到同学们那么入迷,我就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往后看,我发现故事的情节越来越精彩。
渐渐地,我的眼球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仿佛着了魔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我的心情随着情节跌宕起伏。
当看到杨铁心过于冲动想要攻击丘处机时,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拎了起来;当看到郭啸天命丧沙场时,我伤心欲绝;当看到丧夫的李萍在大漠中产下郭靖时,我感到一种悲凉的母爱;当看到杨康认贼作父时,我感到十分气愤;当看到郭靖成为一代大侠时,我感到由衷地欣喜……我像一匹饥饿的狼,顾不上眼睛的疲倦,贪婪地阅读着,从白天一直读到了深夜,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我认识了性格豪爽的洪七公,老实笨拙的郭靖,聪明过人的黄蓉,作恶多端的欧阳锋……其中,我最佩服的当然是一代大侠—郭靖了。
郭靖虽然武功盖世,神通广大,然而你可知道,他是多么的愚笨吗?你可能会想:神通广大的主人公怎么会愚笨呢?但郭靖的确天资悟性很差,一套武功杨康练习一遍就会了。
而他却要练上十遍,百遍,千遍。
一天练不会,就练十天,一个月,一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勤于练功。
最终,他的武功登峰造极。
正是他的这种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促使他成为了一代大侠。
读《天龙八部》有感范文5篇《天龙八部》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北宋时期武林高手之间家国恩怨、儿女情长的故事。
天龙八部读后感1首先以大理世子段誉为主线,描写了他天神眷顾般的习武过程以及所爱之人都是亲妹的坎坷情路,接着以丐帮帮主萧峰为主线,讲述他被命运捉弄,从一个武功高强受万人敬仰的盖世英雄沦为弑父杀母背叛师门的契丹叛徒,还错杀了自己最爱的人的悲惨故事,然后以虚竹为主线,讲述了他一路开了般的爱情、武功双丰收,却因破戒被逐出少林永远做不了和尚的奇幻历程,最后少林寺大混战、各方人物轮番登场,上一代的恩怨真相大白,血海深仇雄图壮志皆化为尘与土。
一、众生皆苦、求而不得。
段誉求神仙姐姐而不得、虚竹求做和尚而不得、萧峰求复仇、求忠义两全而不得、游坦之求阿紫而不得、慕容复求复国而不得、天山童姥跟李秋水求无崖子而不得……天龙八部里大多数角色不管是正是邪是善是恶,他们终其一生或功成名就或武功高强或美人作伴,却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
不仅得不到,还要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自己视若珍宝的东西在他人眼里一文不值,自己追逐了一路的仇人偏偏是至亲,自己爱了一辈子的人却从来不爱自己,到最后不知道该去爱谁该去恨谁,多么荒诞多么无奈。
二、解开心魔、大彻大悟。
众生皆苦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欲望,对欲望过于执着就会产生心魔,心魔让你受尽折磨受尽苦难。
解开心魔就是自我救赎自我解脱,大彻大悟也是在一念之间。
爱情是种可怕的心魔,爱情能蒙蔽人们的双眼,这里的蒙蔽有两层含义,一是让你看不清谁是正真爱你的人,二是让你过分美化你所爱之人。
王语嫣在前期一心一意想嫁莫容复,眼里心里只有慕容复,自认为莫容复以外全员皆为草芥,可当莫容复为做西夏驸马而抛弃她让她心灰意冷的时候,她才看清段誉的种种好处,不仅真心实意的对她付出为她马首是瞻,而且青年才俊武艺超群家世显赫,慕容复其实哪儿都比不上段誉,这才放下了对慕容复的执着,爱情让人双目失明。
段誉更是让神仙姐姐弄得五迷三道,真的觉得自己在搞神仙,神仙看他一眼跟他说句话他都觉得浑身颤栗,神仙不理他冤枉他更是理所当然,跟神仙在一起了之后仿佛自己也成神仙,哪里有一点天之骄子的样子。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40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读完以后,我很佩服那些武侠高手们。
《书剑恩仇录》主要说的是:清朝年间,相传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换入朝廷。
陈阁老的二儿子陈家洛和一群想恢复汉家光业的武侠高手,建成了红花会。
并拿出种种证据,证明乾隆是汉人,让他把清人逐出关内,乾隆同意了。
可是乾隆违背了承诺,他不但没有清人逐出关内,还派兵攻打回人,俘获了陈家洛的心上人,一个绝色美女----香香公主。
作文陈家洛为了恢复汉家光业,忍痛把香香公主送给乾隆。
但乾隆没有报答他,而是派人刺杀他。
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在皇宫中自杀,给陈家洛留下一条警示:”不可信皇帝”。
陈家洛知道后,大怒,率领红花会群雄、回人和少林寺僧人攻打皇宫,最后定居天山脚下。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一个人的外表并不重要,如果你有一项本领,别人也不会嘲笑你。
像书中的无尘道长,他没有右
臂,却精通剑术,江湖上没有一个人敢嘲笑他。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笑傲江湖》读后感《笑傲江湖》最大的成功是塑造了武林中最出众而又最平凡、最诚实而又最聪明的大英雄,他的名字便叫令狐冲。
令狐冲武功不是最高,外貌不是最俊,气度不是最高贵,智谋不是最出众,但他却超越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又不为佛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于是,他在自由自在中体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要懂得武侠小说如何开导一个人走向自由王国,《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认识武林中的世态万象,去除名利之念与贪欲,《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体味风趣调侃的语言艺术,《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明白伪君子的骗术与领悟什么是真善美,《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要去除世俗门阀之念,要知道友情高于生命,《笑傲江湖》不可不读。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热血沸腾,大汗淋漓,振聋发聩,目不暇给。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拍案叫绝,心旷神怡。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愁眉苦脸,不忍卒读。
读《笑傲江湖》可读得心平气和,浮想联翩,大彻大悟,荣辱不惊。
《笑傲江湖》有惊心动魄的格斗,有令人莫测的阴谋,有情趣盎然的恋情,有丰富无比的哲理。
但这一些,还不足以道出他的可爱之处。
令狐冲最令我倾心的,是他把功名利禄看得极为淡薄,又不为世俗之念所动。
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后来,他退出武林,醉心于绿竹巷中,过起神仙般的日子。
这种境界,超出武林中人的一般追求。
金庸写令狐冲,还把他放到九死一生的境地,让他受苦受难,多病多伤,令读者不由不为他提心吊胆。
他的不幸与幸运都是大起大落。
令狐冲在金庸笔下实在磨难太重,经历太惨,但反过来却更显出令狐冲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乐观豁达的天性。
令狐冲放任性情,口没遮拦,正好体现出他的胸无杂念;令狐冲的处事随意,游戏人生,正显出他的藐视礼教。
由此可见,有功利之心的人,难以领略令狐冲处世的妙处;有世俗之念的人,也决不会像他那样活得如此洒脱。
另外,读《射雕英雄传》有感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阅读了金庸的经典著作《射雕英雄传》。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主人翁郭靖初出娘胎到青年时期的经历,甚是引人入胜。
读金庸小说有感
读金庸,是一种享受。
金庸的武侠,中国人的骑士精神,这是一种大仁、大义、大勇、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大
智慧汇集而成的河流,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金庸的小说,总有一种邪不能胜正的意念,他总是宏扬一种积极的精神,体现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他刻画的人物中,无不体现着这方面的特点,他心目中的人物时常体现着儒家
仁爱的思想。
在《鸳鸯刀》这部小说中,讲述了正邪两派争夺宝刀的故事,只因传说这把宝刀隐藏着
一个能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到最后揭示这个秘密,刀上只刻了孟子的一句话:“仁者无敌。”
看起来好挺滑稽的,争得死去活来,到最后竟然是这样一句话,但也给了我们信息,作者肯
定和向往以仁待人的思想。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着大仁、小仁的差等,小仁是大仁的基础,大仁是小仁的升华。《天
龙八部》中的萧峰要去找慕容博报仇,慕容博提出一个条件,只要萧峰帮他们实现复国梦,
他自己甘愿自尽让萧峰报仇。萧的父亲萧远山为之动心,但萧断然拒绝,因为他觉得自己不
能因为一己私仇而不顾天下百姓的性命。所以老和尚赞道:“萧居士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
为念,真实菩萨心肠。”萧为母报仇 ,是行孝,是小仁;以天下苍生为念,是价值最崇高的
大仁。不仅在大英雄身上体现仁的特点,在反面人物身上也有,《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
是杀人如麻的魔头,可她也能对小郭襄生出慈爱之心,我想这便是人在她内心深处的体现,
创作时作者也应该是这样着想的吧!
对于道义、正义、公义、侠义基础上友谊的“忠诚”,贯穿在金庸小说英雄侠士思想行
为的始终,也是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在金庸小说中,英雄侠士对朋友之间友谊的“忠诚”,
是写的最动人的篇章之一。《连城决》中,狄云与狱中难友丁典,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丁典临终前,嘱托狄云把他的尸骨与情人凌霜华合葬。狄云为了实现亡友的遗愿,历经
千心万苦而毫不动摇,终于完成了丁典的心愿。对朋友一诺千金,正是侠士的品性,即司马
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赞扬的“以诺必诚”。中国历史上忠于朋友的不乏人,如战国时
的荆轲。
金庸小说中也不乏“孝”,其主人公多为孤儿,所以总表现为对师长的感恩和尊敬:郭
靖并不因启蒙老师“江南七怪”武功低劣、地位卑下而失尊敬之心。令狐冲对岳不群的抚养
之恩始终铭记不忘,并不因其后来的无义而失感恩之心。一旦师徒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
盾,在徒弟的一方总是逆来顺受,师傅让徒弟去做一件事,无论是对是错,徒弟往往不敢违
师逆意,无论如何艰难,也要勉强去完成,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金庸在这其中也写到了愚忠、愚孝的危害,如狄云对于其师戚长发令狐冲对其师岳不群
的愚孝都险些招杀身之祸,陈家洛对其兄乾隆皇帝的愚忠则造成了红花会反清事业的失败,
在《鹿鼎记》这部小说中,陈进南的愚忠,还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于非命的悲剧。对于那种不
忠不孝者,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很强烈的进行了批判和鞭挞,如背叛祖国背叛父志的杨康,
背叛师门、杀害师兄的鲜于通(《倚天屠龙记》),谋害师父的戚长发、言达平、万震山(《连
诚决》),都作为不仁不义的反面形象予以无情的否定。
金庸总以塑造人物为其小说的第一追求,他表达过他的这种追求:“我个人始终觉得,
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神雕侠侣后记》)“武侠小
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发世间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天
龙八部后记》)“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笑
傲江湖后记》)“我认为人物比较重要,因为故事往往很长,又复杂,容易被人忘记,而人物
则比较鲜明深刻,如果个性统一容易加深印象……我的重点放在人物方面。”……值得注意
的是,金庸与同时代的其他新武侠小说家不同,他努力不重复自己,力图塑造出性格不同、
面貌各异的艺术形象。他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出许许多多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
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庸曾自称:“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屈
不挠、忍辱负重、排除万难、继续奋斗的人物。这不是我刻意去这样写,而是我认为不屈不
挠、忍辱负重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如果说,巴金、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小说家用力在
对传统文化中僵死部分的批判与鞭挞,那么,金庸则是用力在对传统文化中生命部分的颂扬。
其刻画的人物的思想、行为体现了其推崇的人生价值和人格理想。上面已经提到,凡是英
雄人物,无不例外的具有仁、义、智、信、忠、恕、孝、勇等儒家所大力倡导的品质,尽管
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经历。这些精神气质,都可以从儒家的理想人格中找到来源。金
庸把“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作为中国人的形象”,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加以表现,正是看到
了儒家的人生理想中那些积极的思想,以作为民族精神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它支撑着中
华民族以刚健昂扬的精神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准确地说,金庸小说的文化内容,是现代人对传统的一种审视、选择和表现。武侠小说是
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自然少不了对古代历史文化的表现,若非如此,那就有些似是而非了。
但若不加选择与审视,那又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及欣赏口味。我们在金庸的小说中看到
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又看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及历史
审视的目光无处不在。作者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继承传统的方法和途径,寻找传统与现代结
合的策略和形式。
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想必凡是读过金庸作品的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有一件
事也许能说明不少问题。 1993年11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则报道,是写北大考
古系副教授晁华山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摩尼教遗址的考察结果的,这次考古发现,被认为是
本世纪摩尼教文化考古的第三次大发现。“因为摩尼教自波斯传入中国,曾经兴盛一时,但
到了15世纪就神秘地消失了,以后再也难找到头绪,今天无论是在它的发源地波斯(今伊
朗)及传播地中国都很难找到踪迹。晁华山副教授的考古发现令人兴奋、更令人惊奇的是,
该报道中还提及,晁华山写信给金庸,称赞他在《倚天屠龙记》一书中对摩尼教——即书中
的明教——的描写“惊人的准确”,并认为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奇迹,因为《倚天屠龙记》
写于1961年至1962年,而晁华山副教授的考古发现的公布则在30年之后!——这个例子
说明金庸对他笔下所写的内容,是相当严谨的。
金庸小说中的关于诗、词、歌、赋的引用,有数百处之多,无不准确恰当,简直天衣
无缝。而且将诗文以及琴。 棋、书、画等等还“化”成了武功的套路。妙的是金庸不但
能雅,而且能俗,书中的民间小曲、地方小调,乃至青楼瓦舍、市井坊间的绮词艳曲,无不
运用得当。且对联、谜语、书法碑贴、古玩名画,也都让人看得信服。《射雕英雄传》中的
黄蓉为洪七公烧的那些菜肴,令人垂涎三尺;而《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跟名医胡青牛学医
所读的医书、所开的药方,无一不是让中医点头称道(笔者曾专门向中国中医大学的有关专
家请教过)。至于儒典、道藏、佛经,在金庸的小说中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还是《金刚经》《法华经》及《达摩祖师人道四行品》,乃至佛家也感到头
痛的《楞枷经》《楞严经》,在金庸的笔下,都被“活学活用”,有如《笑傲江湖》中的“独
狐九剑”,简直神妙非常。
金庸对于传统文化,无疑怀着一份深情。
但是,金庸决不是传统的膜拜者。
一是不语神仙鬼怪,这与其说是继承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不如说是具有现代人
的理性。我们在金庸的书中看不到巫术迷信、神功法宝,看不到卜占星相——金庸对《易经》
也非常的熟悉(在《天龙八部》中不仅以此为基础创造了“凌波微步”,而且还让段誉“背
卦”自嘲自解),但却决不以此故弄玄虚,这与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以及80年代中期以后
巫风大起的大陆上的某些知识分子、严肃作家大不一样。看起来这也许没什么了不得,但在
武侠文学界,却是大不易。
二是金庸小说中写的虽都是古代之事,但在爱情婚姻方面却又遵从现代的习惯,搞一夫
一妻制,乃至一对一的恋爱。这种“改造”,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写作的严肃性,不以什么“乱
爱”与“艳福”之类的浅薄招术来诱引读者;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要以此“规定性”来研究和
表现人的情感及其痛苦与欢欣。陈家泪对霍青桐与香香公主喀丝丽,若换一位作者,早让他
二美全收了。《碧血剑》中的阿九何必出家、宛儿何必违背心愿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胡斐就
更惨,在《雪山飞狐》中,他与苗若兰一见钟情,苗人风却要找他比武拼死,无论他砍不欲
苗人风一刀,情事总是黄啦!在《飞狐外传》中,爱他的人为他而死,他爱的人则又是尼姑,
虽也有情,却不能还俗。《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似乎想四美全收,弄它一个皆大欢喜,
但到最后,命运似乎只许他选择了一个,而他也终于知道了自己原来最爱的是赵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性”,是一种“现代人的理性”,而非“现代派”,
更非‘粮漫新潮派”,若是那样,何用费那么大的功夫来痛苦选择,“潇洒走一回”吧。或许
有人觉得金庸的这种写法,实在是太保守了,太古典。这才恰好说明金庸的特点:古人明明
可以三妻四妾,他偏要让他们一夫一妻,这种“改革”无疑会让保守派及书呆子感到“不真
实”或“太新潮”;而金庸写人的情感的痛苦及感伤,又被现代派及新潮者认为是“太陈旧”
或“太保守”。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认识到金庸小说的这方面的特征和价值。金庸一直在寻找
一种折衷、妥协,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生长点”。
“金学”的产生,并非偶然。因为它的确有长期、深入研究的价值。至于金庸小说能一
读再读,以及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喜欢,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读金庸,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