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方舱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
军用方舱配电箱的设计作者:王霜高贤龙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16期【摘要】在军用电子设备方舱中,经常需要为专业的设备进行电能分配,作为电能分配的配电箱同其他行业的配电箱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满足专业系统的配电需要,也要能够适应复杂的运输环境。
本文通过电子设备方舱配电箱的基本原理入手,总结了军用实践中积累的电子设备方舱配电箱设计方法,从箱体的刚强度、抗冲击震动、散热、绝缘、接地、维修等方面进行考虑,提出了建设性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军用方舱配电箱设计军用方舱的配电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方舱配电箱的设计环节也提出了各种为适应特殊环境和用途的需求。
如何设计出实用的方舱配电箱一直是专业人士关注的问题[1]。
配电箱是方舱电气控制系统的总控制箱,将电能进行分配,同时又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统一控制。
对过载、过压、漏电、短路等异常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集成配套装置。
一般来说,配电箱由开关部件、测量部件、电气保护部件、箱体及辅助设备等构成。
其正常工作时能够通过手动或自动模式进行通、断电路。
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保护及时断电并报警,箱体内的测量装置能够对各种参数进行显示,对偏离工作范围内的状态进行提示。
在各类方舱中电气设备数量较多,因此必须通过配电箱对电能进行分配。
从功率上看,配电箱从几千瓦到数百千瓦不等;从安装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大型配电柜和标准配电组合、挂式或其他形式;而从电源方面来看,又分为单相交流供电、直流供电以及三相交流供电等。
而军用方舱在设计时出于机动性的考虑[2],往往方舱内的配电箱在设计上不同于一般民用配电箱,根据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壁挂式(配电箱)、机架式(配电组合)。
配电箱(或配电组合)面板装有输入电源指示灯、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选择开关,总电源开关,各负载断路器等。
本文以30千瓦以下的壁挂式配电箱来讨论其结构设计。
配电箱结构设计军用方舱配电箱在设计时为了满足军用需要,往往从箱体的刚强度、抗冲击震动、散热、绝缘、接地、维修等方面进行考虑。
79【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种新型的智能变电站建造模式油然而生,即预制舱式变电站。
到目前为止,它的建设规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为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建站的模式、建设标准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提出预制舱式变电站的相关设计要求,并依据预制舱式变电站的优势与常规变电站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关键词】 预制舱式变电站;设计;应用【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53伴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电力行业从输、变、配等多层次不断的进行电力改革,大力的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变电站是发电和用电的连接纽带,它的建设与发展是电网革新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规变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工期大大缩减、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工作难度逐渐增大等问题,由此预制舱式变电站衍生出来,是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变电站建设模式,更是智能变电站的一个重要形式。
1、预制舱式变电站的优点1.1减少建站时间对于新型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建设采取的是并行施工的建站观念,在进行土建施工的同时,对于工厂内部的设施制作和调试安装也同期完成,大大缩减了建站的流程,对设备的接口也进行了优化,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建站的周期最大程度的缩短。
1.2保证了设施的质量在建设预制舱式变电站的过程中,整体采用了预制仓模式的一、二次设施模块化,主要依附于工厂内部良好的生产环境,工厂化制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充分实现了高标准的设计水平。
1.3工厂内预装检测实现了质量和工期的可控性在出厂前对所有模块化产品进行调试,依照实际现场运行要求对预制舱式设备进行安装,各个仓单进行单独的调试,确定没有问题后按照运输要求进行整体拆分,打包装车。
按照整站的预装配流程,若是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工厂内部预制舱式变电站设计及应用分析文/毕巧莹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40解决,保证现场施工工期的可控性,确保产品的质量。
方舱防雨结构设计方案某地方航监局计划在当地机场新建方舱防雨结构,以应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航班延误情况。
以下是针对该项目的设计方案。
1. 结构类型方舱防雨结构采用单层钢桁架结构,具有轻量化、简单构造、易于组装和拆卸等特点。
2. 建筑尺寸方舱的尺寸为30米×30米,高度为10米。
这些尺寸可以容纳一架中型喷气式客机。
3. 基础设计方舱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均匀分布在方舱四角和中央位置。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支持整个方舱结构的重量。
4. 结构设计方舱结构采用钢桁架形式,由水平和竖直的钢梁组成。
钢梁的材料采用高强度钢,以确保结构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5. 屋面材料方舱的屋面采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
屋面材料还应具有耐火性,以应对可能的火灾风险。
6. 通风系统方舱内部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畅通,并防止积水和潮湿问题。
可采用风口和风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方舱内外的空气交换。
7. 照明系统方舱内部应布置合适的照明系统,以提供充足的光线,确保安全和便利性。
照明系统可以采用LED灯具,具有高效节能和长寿命的特点。
8. 安全措施方舱的设计还应考虑安全问题,包括设计适当的出入口和逃生通道,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等。
9. 施工方案方舱的施工应在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可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提高工程效率并减少对机场运营的影响。
方舱防雨结构设计方案考虑了结构稳定性、耐候性、通风系统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以满足机场航班延误情况下的保护需求。
设计·讲技术Special Vehicle &Spare Parts and Components 57特种方舱及承载平台结构有限元分析(1例)由于方舱结构的特殊性,在初始设计阶段对它进行试制和实验费用较高。
为了研究某特种重载方舱的静力学特性,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方舱及其承载平台的整体结构等效有限元模型,并对舱体及其承载平台结构在特定工况下进行静力学模拟计算,得出其应力和应变状态。
结果表明,该重载及其承载平台方舱最大应力值小于许用应力,且最大变形也完全符合要求,为同类方舱设计提供参考。
文_吕路 章琦 王新由于特种方舱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此类方舱在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要求也比较复杂,因此在研制阶段很难计算方舱的受力状态,而这一点在方舱结构设计阶段显得至关重要。
该特种方舱额定载荷非常大,且舱体四周及斜顶板上布置了大量通风门窗,同时舱体的设计刚强度必须满足吊装及运输的要求。
因此针对此种特种重载方舱,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方舱及承载平台结构设计1.1 方舱基本要求方舱和车辆改造是为车载特种设备提供安装和运输平台,方舱通过方舱旋锁固定于承载平台上,承载平台与越野车辆为刚性连接固定,方舱既是车载特种设备的保护体也是其运输承载体(见图1)。
该方舱外形尺寸为8 058 mm×2 438 mm×2 080 mm(见图2),方舱舱体质量≤4 000 kg,方舱的额定装载质量为10 500 kg,承载平台自质量≤1 600 kg。
为了满足冷却通风要求,方舱四周及斜顶板上设置了多扇门窗。
1.2 方舱骨架结构设计舱体为削角异形大板方舱,舱体骨架分为前壁骨架、后壁骨架、左壁骨架、右壁骨架、顶壁骨架和底架等几大片(见图3),除顶壁骨架采用60 mm×4 mm和40 mm×4 mm 方钢管组焊成片,底壁骨架采用120 mm×60 mm×6 mm、80 mm×60 mm×6 mm的矩形钢管和60 mm×4 mm方钢管组焊成片外,其他骨架均采用80 mm×60 mm×6 mm的矩形钢管和60 mm×4 mm的方钢管组焊成片。
移动式测发控系统方舱结构研究与设计作者:袁企乡徐昕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22期【摘要】对测发控系统提出可移动要求的前提是把航天装备快速送入空间的快速发射。
而目前现役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状态是系统复杂、设备多、难以移动,已经不适应航天装备快速送入空间的发展需求。
所以提出一种移动式测发控系统方舱结构方案。
该方案遵循设备集成原则,通过使用方舱、线缆铺设、人机工程优化实现了测发控系统快速、可移动要求,同时解决了该系统原先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该系统方舱结构的研究,为实现系统的快速、可移动要求提供了技术和方案上的基础。
我们采用该方案研制的测发控系统方舱结构通过了工程性试验验证,其结果表明:测发控系统方舱结构在实现移动上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快速简易测发的要求。
【关键词】快速发射地面测发控系统方舱结构移动随着航天技术发展,移动、快速发射运载火箭是未来快速进入空间的重要途径。
国防、经济、防灾、通讯等对快速进入空间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测发控系统)是运载火箭的重要部分,用以实现运载火箭在分系统、全箭综合测试及发射场飞行整体测试,最终实施点火发射功能,所以实现该系统设备集成、可移动、工作周期短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地面测发控系统状态是:设备多、体积大、线缆多、功能单一、线缆连接环节操作过程复杂,整个系统缺乏移动能力,无法做到可移动要求,无法实现运载火箭的快速进入空间目标。
存在的问题:系统结构集成度低、装、卸,运输困难、硬件设备展开、恢复、撤收时间长、线缆连接操作不便。
国外测发控系统结构状态也类似,且系统结构放置建筑物大厅内,完全没有快速移动的能力。
要满足航天运载火箭快速可移动发射要求,就要在系统结构模式上做出突破。
为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国内、国外测发控系统现状与当今集成技术、控制技术、移动结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移动式测发控系统方舱的设计方案,采用方舱平台、设备集成、孔口壁板连接器操作优化、环境控制、人机工程等技术,从可移动性、集成性、操作方便、环境适应方面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35kv预制舱的标准一、引言35kv预制舱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电力转换和分配功能。
本文将对35kv预制舱的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旨在了解其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标准2.1 电气设计要求35kv预制舱的电气设计要求严格,包括额定电压、电流容量、频率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电气设备的互操作性、受电容量、负载平衡等因素。
2.2 结构设计要求35kv预制舱的结构设计要求包括机柜、隔声减振、防火、防爆等方面。
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其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2.3 热工设计要求针对35kv预制舱的热工设计要求,应确保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通过合理的隔热、通风和散热设计,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制造标准3.1 材料选用35kv预制舱的制造材料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如钢材应满足相关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
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预制舱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3.2 工艺要求35kv预制舱的制造工艺要求高,包括焊接、切割、冲压等工艺。
制造过程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确保预制舱的精度和质量。
3.3 检测要求在制造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包括材料检测、焊缝检测、功能测试等。
通过检测和试验,确保预制舱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使用标准4.1 安全要求35kv预制舱的使用过程需要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如防电击、防火、防爆等。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预制舱的安全运行。
4.2 维护要求定期维护是保障35kv预制舱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维护包括设备检查、润滑、清洁等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4.3 技术要求35kv预制舱的使用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
同时,应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线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军用电子方舱的总体设计
沈龙;苏秀臣
【期刊名称】《电信技术研究》
【年(卷),期】1997(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重点工程所配用的军用方舱的总体要求分别从方舱的工程
力学分析,电磁兼容与屏蔽技术,缓冲隔振技术,热设计与冷却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环境防护设计,表面伪装技术,可靠性设计,方舱及所配机柜和机箱的标准化,人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等二个方面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系统地介绍了军用电子方舱的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对军用电子方舱及其配置的机械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沈龙;苏秀臣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39
【相关文献】
1.电子通信方舱结构总体设计技术 [J], 冷献春;周淑蓉
2.GJB 6785-2009对军用电子设备方舱屏蔽效能测试的要求 [J], 赵磊
3.对军用电子设备方舱运载方式的探讨 [J], 霍朝贞
4."军用电子方舱机动轮通用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说明 [J], 戚仁欣;张炳元
5.军用电子设备方舱人机工程设计与应用 [J], 张勇波;钟金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载军用方舱设计与工艺实施作者:张明亮王行巍李家旭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摘要:方舱作为一种通用的设备装载平台,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环境适应性,日渐进入到更多的应用领域,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指导方舱的研制和生产。
通过分析车载军用方舱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军用方舱以实现功能为主,在外观审美、人机环境、用户体验等方面欠缺的现状,以求共享当今商用化的技术成果。
通过研究创新,军用方舱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车载军用方舱;内部布局设计;舱体结构1 方舱布局设计1.1 方舱舱体结构设计某方舱舱体采用大板结构,每块板片(即方舱的 6个面)用钢质型材作为骨架,方舱大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满足设备安装和车载运输环境的要求。
板片合拢时,在板片端面之间焊接金属弯角件,以保证板片之间的连接强度(刚性连接)。
板片与板片的内、外拼角处安装铝包角,采用胶接加铆接的方式,起到紧固、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方舱内浇注墨绿色防静电地板,地板和舱底之间具有良好的泄漏静电电荷通路,地板浇注时确保无杂质、气泡。
整个方舱外部采用林地南方夏季型迷彩涂料,便于丛林伪装。
1.2 方舱内部布局设计方舱内部采用分舱室结构,保证使用人员有安静的工作环境。
舱内距离前壁 2m处设置隔墙,将方舱分为2个舱室,分别为A舱室和B舱室,隔墙设置开门,便于2个舱室互通。
开门设置成半开门的形式,门上部设置窗户一个,便于观察设备状态;门下部设置风孔,便于空调回风。
第一,舱门及窗户设计在方舱的后侧设置舱门一个。
门的有效尺寸(W×H)为1800mm×800 mm,配有门锁,门锁采用三点式锁紧机构,外把手加装铜锁,门锁可靠,开、关门省力,满足国军标要求的解锁功能和限位要求。
舱门处安装扶手,方便人员登舱。
B舱右侧和A舱室右舱壁设置外推式玻璃窗,可自然采光,舱内安装推拉式防光窗帘,保证舱内灯光不外泄。
第二,布线设计。
舱内的线缆主要有电源线、地线、信号线。
某雷达电子设备方舱设计摘要:雷达电子设备是现代军事装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军事侦察、目标跟踪、导航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方舱作为雷达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着雷达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效果。
关键词:电磁屏蔽;散热;维修性;方舱1电子设备方舱布局概述电子设备方舱布局是指在舰船或飞机上,为了安装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而设计的舱室布局。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确保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方舱布局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电磁兼容性、散热、通风、防水、防火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易用性,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维护。
2电子设备方舱屏蔽设计电子设备方舱舱体及材料的屏蔽设计是为了保护舱内的电子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2.1方舱舱体及材料的屏蔽设计(1)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电磁波屏蔽性能是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材料的电磁波屏蔽性能越好,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干扰。
材料的导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导电性,才能够有效地屏蔽电磁波。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由于电子设备方舱需要长期使用,因此材料的耐腐蚀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锈钢等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材料的重量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轻量化的材料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但成本可能会较高;而成本较低的材料可能会较重,但可以降低整体成本。
(2)舱体结构的设计舱体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板,以提高屏蔽性能。
同时,舱体结构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的开口,如门窗等,以减少电磁波的穿透。
舱体结构还要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载荷和振动。
在舱体设计中要考虑到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例如,舱体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壳体结构,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