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人口的特征及解决途径2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贫困人口的特征及解决途径

摘要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却依然存在,全球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贫困人口,然后总结了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状况等方面的现状特征,最后对贫困地域、教育、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贫困人口;特征原因;对策

一、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关注“三农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强调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收入也大大提高。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70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但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及自身的制约,导致农村贫困现象仍然严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受到制约。目前农村尚有少数农户仍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还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切实解快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其致贫因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二、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

我们一般认为贫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存需要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的定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精神贫困也被包括在内,

本文着重探讨农村贫困问题,旨在分析农村物质资料匮乏、农民生活困难产生的原因。所以,本文中的贫困特指物质贫困。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在这个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把农村贫困定义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相对于一般的贫困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更突出,也更难以解决。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标准由上年的693元年调整为785元,低收入人口标准由上年的958元调整为1067元。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另一方面,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为人均1.25美元/天。与我国平均贫困标准相比,农村贫困线低了将近35%,与世界水平相比则相差更大。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按国际标准,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不同的国家因国情不同其标准略有差异,如我国的标准为每天收入低于0.7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关于农村贫困的衡量,我国多采用绝对指标,比如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为785元。采用绝对指标虽然不尽合理,但如果把物价因素考虑进去,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特征

(一)贫困人口规模大

农村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规模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农村贫困线是由各地区农村贫困线加权得到的平均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率的逐步提高,贫困线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逐年提高。根据2007年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标准测算,200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479万人,比上年减少了669万人,下降31.2%,,比重为2.03%,与上年相比下降30.2%。总体看来,从2000年至今,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减少,我国在减小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

表1-1 2000年---2007年贫困标准、人口规模和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比上年减少909万人,下降25.3%,下降幅度比2009年高15.1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为2.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贫困人口分布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已经从过去的集中在国定贫困县的区域集中向更低层次的村级社区集中;贫困村不仅广泛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东部粮食主产区也同样存在。20世纪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大部分发生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沿海和中部地区,贫困人口向西部和山区集中,同时西部和山区的贫困深度也比其他地方更严重。但是目前贫困人口主要表现为向村级集中,包括东部粮食主产区的贫困村庄。具体分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山区仍然是出现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中,山区占53.9%,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低收入人口中,山区占53.5%,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图一2007年贫困人口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2、西部地区仍然是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分地区看来,西部地区仍是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2007年末,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