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64.84 KB
- 文档页数:2
鸡育雏环境控制温度:温度合适与否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一般,育雏第一周温度33℃—36℃,以后每周均匀下降2℃。
根据品种的不同育雏的温度也不尽相同。
一般,可以“看鸡施温”:如鸡群自然均匀分布于火源旁,精神良好,饮食、饮水正常则表示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饮欲大增,食欲减少,精神亢奋,尖叫不已则表示温度偏高;如鸡群聚集在火源周围,不愿走动,羽毛蓬松,发出“叽叽”的叫声,则预示温度偏低。
湿度:第一周的湿度为70%—80%,以后湿度每周逐渐降低约10%。
湿度不能太大,以免垫料太湿易发生球虫病;湿度太小易导致垫料太干,舍内灰尘太大发生呼吸道疾病。
如湿度过大,可将温度升高,进行通风。
通风:通风不良,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易导致雏鸡呼吸道病和雏鸡缺氧,发生腹水症。
所以,对雏鸡来说鸡舍内空气新鲜是保证雏鸡成活率的一大关键。
雏鸡的通风要把握一个原则即“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灵活通风”。
所谓“由上而下”,即从打开顶棚开始通风,以防风向直吹鸡体造成应激。
“由内而外”,即先从小环境“屋中屋”内循环通风,随着天龄的增加,再逐渐扩大通风的范围和强度。
注意:通风时不要让风直吹鸡体;要调节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
通风时一定要先将温度升高,避免通风后,出现温度下降造成温差过大,对鸡群产生不良影响。
光照:雏鸡的视力发育很差,加之它刚出壳对外界的新事物不敏感,为了刺激它的神经系统发育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强光刺激,即前3天24小时、60W以上的白炽灯照明,4天—7天后可以减少光照强度,用40W白炽灯照明,灯高1.5米—2米,灯距2米—2.5米。
密度: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它的大小与鸡群的品种、形体大小有关。
一般,前一周雏鸡密度应为50只—80只/平方米,以后根据鸡群的生长速度及时扩栏调整密度。
分群、分栏:雏鸡3天后必须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减少不必要的死亡。
将弱苗挑出放在温度最合适的地方圈起,单独饲喂葡萄糖水和浓度较大的药水,对不能饮水的要尽可能的滴服,及时淘汰残次苗,减少饲料浪费。
养小鸡仔技巧
养鸡过程中,育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最终的养殖效益是直接挂钩的。
但通常刚出生的小鸡仔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弱,如果育雏工作没做好的话,很容易死亡。
那么小鸡仔怎么养成活率才大?具体如下:
1. 小鸡仔的挑选
健康的小鸡仔应该具有眼明、毛齐、无残疾、无大肚脐、肤色润泽、反应一致等特点。
另外,引进鸡苗的时间最好避免在每年炎热的4-7月份引进。
2.温湿度控制
小鸡仔生长过程中,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适宜雏鸡的温度要求第一周控制在33-35℃为宜,以后每周降2℃,每日约降0.5℃。
湿度方面,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为55%-60%。
3.饮水和开食
初饮可用温开水,加入5%的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和10%的葡萄糖水。
7-10天后,再改用温水饮雏。
当雏鸡充分饮水1-2小时后,就可以开食,按标准喂以颗粒饲料,少喂勤添,自由采食。
4.光照和密度
合理的光照时间为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
可每15平米用一个40W的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上,以后用25W的灯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
另外,小鸡仔密度控制在35-40只/平米为宜,注意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5.卫生和防疫
小鸡仔的育雏环境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为雏鸡创造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条件。
另外,结合当地鸡疾病流行原因、特点,还要合理安排免疫接种时间,增强雏鸡免疫能力。
提升雏鸡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措施作者:张水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21年第22期摘要:雏鸡培育质量的好坏及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雏鸡阶段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抵抗能力不足,如果没有做好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工作,易引起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威胁雏鸡的健康生长,使雏鸡的死亡率显著升高。
雏鸡养殖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做好进雏前准备,严把引种关,科学选择雏鸡,并结合雏鸡生长发育特征,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注重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防控,避免不良因素对鸡群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该文主要论述提升雏鸡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希望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16Rais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hickensZHANG Shuijing(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Center,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Zhangqiu District,Jinan City,Jinan Shandong 250200,China)Abstract:The quality and survival rate of chicks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farm. The adaptive ability of chicks i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ir resistance is insufficient. If the relevant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work is not done well,it is easy to cause the spread and prevalence of all kinds of infectious disease,threaten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cks and in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of chicks significantly. The raising of young chicken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which needs to be well prepared before entering the chicks,strictly control the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scientifically select the chicks,an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cks,create a good production environment,improve the feeding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pay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o as to mee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cks,to avoid adverse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chickens caused serious har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ed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hick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eers through the study.Keywords:chicks,survival rate,feeding management ,technical measures0引言雛鸡阶段是指出壳到生长到36日龄的阶段,该阶段养殖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更高。
提高雏鸡存活率的方法你知道吗养殖户在购买了雏鸡苗后,最担心的就是雏鸡的成活率了。
雏鸡刚刚出生,免疫力比较弱小,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都不强。
而且雏鸡还会有遗传性疾病或者被污染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养鸡户,就更加应该注意了。
那么养鸡户该如何提高雏鸡存活率?1、对雏鸡房舍及设施严格消毒,预防病菌感染可以对鸡舍、育雏室以及其他各个地方进行熏蒸消毒,药剂可以用福尔马林等,防止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料槽、饮水器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
2、掌握好温度和湿度雏鸡培育的温度和湿度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把控恰当,也是能够大大提高雏鸡成活率的。
雏鸡各个生长阶段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都不一样,要分阶段按照标准进行。
育雏温度,育雏开始时第1-2天温度35°C为宜,4-7天为32-34°C。
但在实践中育雏温度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育雏湿度,前三天鸡舍湿度越大越好,相对湿度最好达到80-85%,第4-6天,相对湿度60-65%。
3、平衡雏鸡的营养在雏鸡管理中,要注意精细,平衡雏鸡的营养。
不要把农药和饲料放在一起,不要给雏鸡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做好室内的通风换气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雏鸡成活率。
4、注意通风换气与光照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群体大,饲养密度高,呼吸排出的CO2,排泄粪便及污染垫料发酵的有害气体较大,应注意通风换气。
5、注意密度,防止挤压一般新进雏鸡都是在室内大批量进行育雏,但是应该要随着鸡逐渐长大,而及时调节鸡群的密度,防止鸡群在挤压中受伤,降低雏鸡成活率。
6、断喙雏鸡断喙前后,要在雏鸡的饮水中添加多维和维生素K,减少雏鸡应激。
雏鸡对异响很敏感,突然的响声会致使雏鸡不知所措,四散奔逃,影响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大面积死亡。
因此平常尽量保持鸡舍安静,减少雏鸡发生应激反应。
7、添加药物,预防疾病鸡白痢和球虫病等病害是影响雏鸡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雏鸡3周龄以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2%*霉素,用来预防雏鸡白痢,当雏鸡在15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氯苯胍,预防球虫病。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巧分享雏鸡刚出壳各方面机能发育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弱,易发生应激反应,在平常的饲养管理当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出问题,导致雏鸡死亡。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窍门。
1、注意保温温度对雏鸡影响非常大,因此进鸡苗之前,提前2天对鸡舍预温,使鸡舍内的地面、墙壁、笼具都有一定温度,确保育雏舍内整个环境温度达到35°C。
进鸡当天,先将鸡舍环境温度降到32°C,等到雏鸡全部上笼后,再根据鸡群的表现慢慢升温,给雏鸡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直到温度到达雏鸡适宜的温度稳定。
2、少喂勤加刚出壳的雏鸡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促进消化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再加上本身消化器官胃、肠道容积和消化能力有限,致使雏鸡的消化能力很弱。
如果一顿喂食过多,雏鸡可能积食,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或引发其它疾病。
在饲喂雏鸡时要遵循少喂勤加的原则,饲料选择上不宜选择含有纤维素过多的饲料,应选择纤维含量易消化高能高蛋白的饲料。
3、减少应激雏鸡断喙前后,要在雏鸡的饮水中添加多维和维生素K,减少雏鸡应激。
雏鸡对异响很敏感,突然的响声会致使雏鸡不知所措,四散奔逃,影响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大面积死亡。
因此平常尽量保持鸡舍安静,减少雏鸡发生应激反应。
4、做好免疫为防止雏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应根据种鸡场提供的鸡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痘等的免疫工作。
1~21日龄最易发生鸡白痢,从第1日开始在饮水中添加药物预防连喂几天。
预防药物有恩诺沙星。
20~50日龄易发生鸡球虫病,要留意球虫病发生。
5、观察检查每隔1~2小时观察1次鸡群,若鸡群挤在一堆则可轻轻拍打育雏器,使小鸡分散,以免压死小鸡。
每天检查记录的项目有健康状况、光照、雏鸡分布情况、粪便情况、温度、湿度、死亡、通风、饲料变化、采食量及饮水情况等。
6、定时消毒消毒在养鸡业中应用广泛,常用的消毒药有氯制剂、碘制剂等。
采用喷雾法,高度超过鸡背20~30厘米,可预防疾病和净化舍内空气。
蛋鸡饲养管理-提高肉蛋杂交鸡育雏成活率的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不仅对鸡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鸡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肉蛋杂交鸡具有肌肉丰满,肉质较为细嫩,鸡味鲜美,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村饲养户的青睐。
但肉蛋杂交雏鸡对外界环境各种因素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因此对雏鸡的培育是养肉蛋杂交鸡成败的关键。
笔者根据生产实践。
总结出提高肉蛋杂交鸡育雏成活率的几项措施,以供。
1、做好育雏前消毒预温工作首先,对育雏室每立方米空间用15g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30ml进行熏蒸消毒,熏蒸前关好门窗,熏蒸24h后打开门窗,将剩余的甲醛气体排除干净即可使用;其次,将雏鸡舍内所有用具用0.1%的高锰酸钾漂洗消毒清洗干净后放室内,并进行舍内预温,使育雏室内温度达到23~25℃。
2、适宜的温度雏鸡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如果温度过低,会怕冷而密集,影响采食和运动,严重的造成感冒、腹泻甚至死亡;温度过高,则食欲减退,体质较弱,发育缓慢。
因此,要求温度适宜并稳定,昼夜不能有大的变化,第一周内应保持33℃,以后每周降低1.5℃,5周后降至21℃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观察雏鸡活动状况来判断。
雏鸡行动活泼,饮水适度,均匀分布则表示温度适宜;雏鸡呼吸增加,频频喝水,两翅张开下垂时则表示温度过高;雏鸡密集成堆,不太活动,常发出叽叽叫声时则表示温度过低。
3、适宜的湿度室内空气过于潮湿或干燥,对雏鸡生长都不利。
过潮则水分蒸发和体热散发困难,冬天小鸡容易感冒,夏天则易引发球虫病和霉菌病;过于干燥,会过多地消耗体内水分以致厌食,对生长不利;湿度适宜,则小鸡舒适,食欲良好,发育正常。
因此,一般要求相对湿度60%为宜。
4、适宜的密度适当的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密度过大使室内空气污浊,卫生环境差,生长发育不整齐;密度过小,饲养成本增高。
合理的密度为1~2周龄25~30只/平方米,3 ~4周龄20~25只/平方米,5~7周龄15~20只/平方米。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养殖雏鸡是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雏鸡的成活率却是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选购优质种鸡
选购优质种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优质种鸡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健康状况,能够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选购种鸡时,要选择健康、活泼、毛色光亮、体型匀称的种鸡。
2. 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
饮水和饲料的质量对雏鸡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水要保持清洁,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不含有毒物质。
同时,要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 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
雏鸡的生长环境对其成活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和污染。
同时,要定期清理鸡舍,消毒杀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和防疫
加强管理和防疫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对雏鸡进行
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雏鸡的健康和安全。
5. 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
孵化和育雏工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要选择优质的孵化器和孵化技术,保证孵化的质量。
同时,要做好育雏工作,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提高雏鸡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选购优质种鸡、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管理和防疫、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
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
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
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
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
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二、雏鸡的选择标准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
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
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
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
而弱雏鸡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抓在手中感觉松软,无挣扎力。
3.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
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四条:(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
(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
(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
(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
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育雏成活率的高低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现就如何提高鸡育雏成活率,介绍如下:一、育雏前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选出技术精、责任心强的职工作为育雏人员,保证人员的质和量,做好思想工作,使之做好精神上、物质上、技术上的准备。
2订雏订购雏鸡时,应选择信誉好的孵化场,订雏的数量应稍多于产蛋初期笼中所容纳的总量。
3选舍与消毒选通风、安静、干燥、保暖的地方做鸡舍。
在进鸡前一周,将鸡舍清扫干净,设备冲洗完后,进行彻底的消毒、熏蒸。
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0毫升,高锰酸钾20克的比例混合(注意一定要先放高锰酸钾,后放福尔马林),使其产生大量烟雾,然后迅速关闭门窗,经过24小时后开窗将烟雾放完后关闭门窗5—7天,进雏前一天,将育雏舍预热到34度左右,相对温度69—70%,备好饲料,药品,疫苗。
4饲料的准备按雏鸡的营养需要配合好易消化、营养平衡的饲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5选雏雏鸡宜选羽毛整洁,眼睛有神,叫声洪亮,较活泼,摸腹部,柔软有弹性,脐带收的好,握在手中挣扎有力的健康雏鸡。
6运雏在运输前,有条件的最好先给雏鸡饮5%的糖水,并按比例加红霉素等抗生素以减少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
运输雏鸡要用专用的运雏箱。
如装100只雏鸡应用规格为45×60×18(厘米)的硬纸箱,纸箱四周和顶盖打一些直径为1.5~2厘米的透气孔。
夏天装雏密度要小些,并要携带防雨苫布;冬季要准备防寒棉被和毛毯。
本着迅速,安全,清洁卫生的原则,运输途中要勤检查,防止闷热,受压,受冻,受风和日光直射造成伤亡或继发疾病。
7接雏雏鸡运到后,将雏鸡按已计算好的数量放到每层笼中,小鸡一般放在最上面的几层中,因为上层温度较高和便于管理,放好小鸡后,要尽快给水,水要用温水,并加入5—8%的糖水或葡糖糖水。
等2—3小时后再给料。
料可撒在浅盘或纸上。
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1做好育雏室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整修育雏室,有条件的最好空栏15 天,做到保温、隔热、通风,舍内外全面清洗,四周墙壁、地面、食槽、饮水器和育雏架用3%的热烧碱溶液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源微生物。
2h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安装好保温设备,密封,按28mL/㎡福尔马林和14g 高锰酸钾消毒24h,熏蒸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上,湿度为75%。
打开门窗通风排出异味,再关闭空置5~7 天。
进雏1 周内每天清扫鸡舍,清洗并消毒器具1 次,7 日龄后每周3~4 次。
育雏期间除了疫苗接种当天及前后 3 天外,要坚持每天带鸡消毒。
育雏室门口设紫外线灯或消毒池,饲养员在育雏期间最好不离开育雏室,出入必须严格消毒。
2选择健雏首先选择信誉好、防疫制度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鸡场购买苗鸡。
健康的苗鸡体格壮实,手握感觉壮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色泽鲜艳,体重符合标准。
脐口闭锁干净平整没有血痕,泄殖腔周围羽毛干净无粪便。
淘汰腹大而坚硬、脐部周围湿润呈红色或暗红色的“大肚脐”鸡,这种鸡大都感染了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
3正确地接运首先对运输的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和检查,运输工具要防风透气,保温而不热(温度保持在30℃左右)。
雏鸡的密度应根据季节气候而定。
运输车内光线越暗越好,让雏鸡保持安静,避免体力消耗以及胡乱啄食将粪便等污物食入。
运输途中最好不要停留,特别是冬季要防止重保温轻通风而引起窒息死亡。
运输时间以出壳36h 之内为佳,路途较远的也不应该超过48h。
4保持舍内适宜的育雏温湿度(1)育雏期间的温度应根据雏鸡周龄大小进行调节。
进雏前鸡舍先预热,温度需高一些,进雏前1天舍内温度要达到30℃,方能保证雏鸡到达时温室达到33~35℃。
育雏相对温度的要求:第一周33~35℃、第二周30~33℃,以后每周递减2℃,直至降低到18~20℃。
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呼吸,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
温度过低则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并常常扎堆;温度适当则活动自如,饮食粪便正常,分布均匀。
提高雏鸡质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技术孙全熹/甘肃省康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731500摘 要:鸡的育雏期指的是从出壳到6周龄,该阶段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雏鸡质量和成活率的高低对养鸡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
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归纳总结了提高雏鸡质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以供养鸡场户参阅。
关键词:雏鸡;育雏质量;成活率;技术措施1 确保种鸡和种蛋品质种鸡遗传性状和品种、种蛋选择和管理均会影响雏鸡质量,导致雏鸡存活率低。
引进无疾病感染、品质优良的鸡苗以及孵化雏鸡前强化种蛋的选择和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雏鸡质量和成活率。
一是做好种鸡筛选工作,对要订购鸡苗的种鸡场的各项综合指标加以考虑和调查,选择优良品种的鸡苗,进而提高雏鸡质量;二是严把种蛋选择关,保证种蛋达标、蛋重均衡、蛋壳优质,避免种蛋被粪便污染而影响雏鸡健康;三是加强种蛋的保管,种蛋选好后要消毒处理,运载种蛋的车辆、箱子及其其他相关物品均要严格消毒,不同季节种蛋的保存要依据标准合理确定保存温度与时间,确保雏鸡质量,降低雏鸡死亡率。
2 做好育雏期的环境管理工作2.1 控制好育雏室温湿度 雏鸡尚未完善自身体温调控机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育雏室温度过低,雏鸡易扎堆引起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易造成雏鸡脱水,而温度的突变也会导致雏鸡感冒并继发其他疾病,使其成活率下降,同时育雏室湿度过小,伴随雏鸡呼吸而散失大量机体水分,影响其生长发育,湿度过大易使垫料发霉,引发呼吸道疾病。
为此,育雏室温度以32℃~34℃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最佳,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室温应逐步降至20℃~24℃,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采取通风洒水、喷雾等措施或借助降温设施设备为雏鸡创建具有最佳温湿度的生长环境。
2.2 确保雏鸡群密度 雏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雏鸡采食拥挤,水料抢夺现象易发生,鸡只饥饱不均,雏鸡质量下降且易引发疾病;饲养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设备,加大养殖成本。
一般1-2周龄笼养雏鸡饲养密度每平50-60只,散养雏鸡饲养密度每平40-50只,随着雏鸡周龄的增加,每平饲养的雏鸡数量逐步减少,直至9周龄以上的笼养雏鸡饲养密度每平为20-30只,散养雏鸡饲养密度每平为15只。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肉鸡从出壳到2周龄、蛋鸡从出壳到6周龄称为育雏期。
雏鸡死亡率偏高,是让好多养鸡户头疼的大问题。
死一只雏鸡,意味着损失了几只鸡的养殖利润;如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的话,就会给养鸡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进行科学育雏,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对于养鸡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
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又该采取什么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呢?呵呵,有一首歌曲叫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提高雏鸡成活率也有八项注意,我们一条一条说给您听。
第一条,科学引雏很关键,精挑细选擦亮眼。
鸡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
因此,养鸡户朋友们在购买鸡苗时,首先,要选择信誉度高,防疫严格,并且没有疫病情况发生的种苗厂,从而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其次,挑选健雏也很重要体质虚弱的雏鸡不容易成活,大部分都会在育雏过程中死亡,这就需要养鸡户朋友们擦亮双眼,精挑细选。
想要挑到体格结实、个头均匀、精神饱满的高质量鸡苗,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呢。
采访怎样鉴别雏鸡的健康优劣第二条,初饮开食有讲究,处理得当无隐忧。
科学地促使雏鸡初饮和开食,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也十分重要。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做初饮,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如果雏鸡“初饮”时间推迟太久;饮水不及时,一方面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视力下降,瘫痪甚至衰竭死亡,另一方面,处于干渴状态的雏鸡一旦见到水后,很容易出现狂饮的现象,从而导致腹泻死亡。
所以呀,引进雏鸡后,要促使雏鸡在出壳24小时以内,并不感觉口渴的时候开始饮水,从而满足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
给雏鸡供应的饮用水要清洁,温度与室温要接近,为了给雏鸡供应足够的营养,可以在雏鸡饮用水加入适量5%的葡萄糖溶液。
在雏鸡饮水3小时后,就要促使开食了;所谓开食,指的是雏鸡第一次吃食。
雏鸡开食过早,会损伤雏鸡的消化道,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雏鸡体质虚弱,从而增加雏鸡的死亡率。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的小鸡,因适应能力差,抗病力弱,生长快,所以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1.育雏准备(1)设施准备根据雏鸡数量准备好育雏室,及时检修、调试保温、保湿、照明、喂饲等设施。
(2)设施消毒育雏舍要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墙壁和地面,然后用2%烧碱溶液喷洒消毒;食槽、水槽等可用来苏尔等药物消毒,然后用甲醛溶液密闭熏蒸。
2.雏鸡选择雏鸡应选择来自正规种鸡场的鸡苗。
健康雏鸡一般特征为健壮结实,绒毛洁净,蛋黄吸收良好;反应敏捷,叫声响亮。
3.环境控制(1)温度育雏温度:0~1周龄34~32℃。
1~2周龄32~28℃,2~3周龄28~25℃,3~4周龄25~23℃,4周龄后为23~21℃。
(2)湿度湿度控制:1~10日龄60%~70%,10日龄以后50%~60%。
育雏期间应勤换垫料,保持地面干燥。
(3)光照1~3日龄每天光照24小时,4~5日龄20小时,6~7日龄15~16小时,1月龄后可利用自然光照。
(4)密度一般饲养密度,0~6周龄肉鸡为每平方米15~20羽,蛋鸡为20~25羽。
(5)通风雏鸡舍内二氧化硫、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时可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降低成活率。
所以,必须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一般可用排气扇或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严禁贼风直接侵袭鸡群。
4.饲养管理(1)饮水雏鸡一般先饮水,后开食。
可用专门饮水设施,自由饮水,防止缺水。
(2)开食开食时间应掌握在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可用容易消化的饲料撒在深色塑料布上,诱鸡采食,每天饲喂5~6次。
5.防病工作雏鸡抗病力差,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育雏期应接种以下疫苗:1日龄接种马立克、鸡痘疫苗,4~5日龄和25日龄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7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10日龄和30日龄接种渐城疫苗。
并做好预防球虫病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