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必修二期末考试

语文版必修二期末考试

语文版必修二期末考试
语文版必修二期末考试

屏南、寿宁、周宁一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值:100分

命题人:詹益凤审核人:高一集备组

Ⅰ卷(20分)

一、语基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

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筵.席(yàn) 笑靥.(yè)贮.藏(chǔ)残垣.断壁(yuán)

B、怂.恿(sǒng)粗糙.(cāo)跋.涉(bá)长歌当.哭(dàng)

C、蹩.进(biě)枯槁.(gǎo)禅.宗(chán)南柯.一梦(kē)

D、皈.依(gūi)修葺.(qì)仇雠.(chóu)封识.宛然(z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赝品卡脖子买椟还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朝庭放映机事必躬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光采过河卒宁缺勿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印象出乱子根深缔固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___________。

(2)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_____的

心境。

(3)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_____________。

A. 清莹淡薄流失

B. 轻盈淡泊流失

C. 轻盈淡薄流逝

D. 清莹淡泊流逝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商业交易中存在的欺诈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决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更不能同流合污

....。

B、“六一”临近,记者看到不少孩子对即将到来的节日都有自己的“消费计划”。

而家长对此也纷纷慷慨解囊

....。类似的儿童高消费现象令人担忧。

C、作品是会说话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好马何须伯乐,这就是画道。

D、他这人凡事都锱铢必较

....,真让人瞧不起。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MP3”、“优盘”销售市场看好,于是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致使顾客

蒙受损失,相关投诉直线上升。

B、孙中山先生经历了从学医到从政的思想和人生历程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他怀有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事业;由于社会动荡,他行医四处碰壁,很不顺利;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清政府的无比失望。

C、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荣誉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像“士不可以不弘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表达在古人的论述中。

D、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6、对下面洪泓的《海峡》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母亲身上的/ 一条鞭痕,这样深,这样深……

我问波涛/ 是谁这样凶狠、残忍?

波涛没有回答

一行雁/ 正剪接着海空的云。

A、诗人把台湾海峡比作是“母亲身上的一条鞭痕”,可以说是新颖贴切。

B、雁正剪接着海空的云与大陆、台湾被人为地隔开对比,表达作者对祖国难以统一的失望。

C、作者通过雁这一形象让人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所在。

D、作者的感情一波三折,由对母亲身上的鞭的愤懑到诘问到最后流露出的内心的欣慰,坚信祖国终能统一,使诗歌的立意显出独有的深邃。

二、文言文阅读(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8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夜:在夜间,名作状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读zhǔ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思垂空文以.自见

B、籍独不愧于.心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纵一苇之所.如

9、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Ⅱ卷(80分)

三、名句默写(11——16题,每小题1分,17题2分,共8分)

11、,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12、,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15、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16、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

四、文言翻译(每小题2分,共6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选自《尽心上》18、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五、诗歌鉴赏(21题1分,22题3分,23题2分,共6分)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诗。

22、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答:

23、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根据你的理解,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答:

六、现代文阅读(共14分)

“文革”后期,我和家人冒着风险打开被封多年的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满屋尘土,凌乱不堪,惨不忍睹。地下有不少纸片,随手捡起一个旧信封,上面有鞋印,显然是被践踏过的,抽出里面的纸,竟是一幅挺完好的中国画。细看,是傅抱石先生送给老舍先生的一件礼物。横幅,幅面不大,未裱,题为《洛神图》。画面上是一位古装仕女,席地而坐,抚琴,端庄典雅,额上有一颗装饰红点,小嘴同样猩红,脸型和眼神很美丽,仿佛在冷峻平静的外表下有一股热烈的激情在心中搏动。

显然,当时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家中作画,画得意了,装上信封,寄到北京,送给知己的老友。没有特殊的因由,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就是了。是一种问候?是一种惦记?是一种关切?是一种友情的延续?是一种自我陶醉?是一种急切的分享?我说不好,实在说不好。我只是感觉到,这里面什么都有,只是没有任何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也不要任何回报。朋友嘛。

在老舍先生的画柜中,这样的画并不止此一件。

还有一件,比这件更精,更绝,堪称是傅抱石先生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这一幅叫《铜荫图》。立幅,非常之长,四尺有余。画的是抗战中傅先生住了七载的重庆金刚坡旧居。巨铜之下一茅庐,窗内一小古装人在作画,实则抱石先生自画像。完全是一幅写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杰作。傅先生很喜爱它,带回南京,常常挂出来欣赏。1953年傅先生来京,闲聊中老舍先生谈到此画,深表爱

慕。傅抱石先生闻后,大为感动。回到南京,他立刻将此珍藏艺术品托人带到北京,赠给老舍先生,还在绫子框上写了长跋,说明始末根由,竟是一篇美丽动人的散文,共计百余字。

又是一次馈赠,又是一次毫无功利,又是一曲纯情的友谊之歌。

如此珍贵的礼物出手得越是平常,越是随意,反过来,越显其传奇,传递的人间情谊有如水一样清淡透明,有如歌一样美妙动人。

这两件事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在这两张美丽的杰作后面藏着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范。

现如今,一切似乎都被金钱淹没了,恐怕再也不易找到这种不带金钱味儿的交往了。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的这种中国古代文人优雅行为的翻版,也许真成绝唱了。

写出这些故事时,我仿佛听到世界远方的枪炮声、厮杀声、爆炸声和报仇的咆哮声。

于是,我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惊的人间奇迹。

所以,我一点也不以为它小。不,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大到或许会改变世界的命运。

人类啊,本该如此生活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帮助、而且不要求回报。(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月24日作者舒乙)

24、傅抱石先生给老舍先生寄画,为什么说“没有特殊的因由,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就是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画线句“完全是一幅写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杰作。”的含义,分两层

对比概括说明。(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所述两件事,为什么“深深打动了我”,令作者感动不已?接着,文章写到“现如今,一切似乎都被金钱淹没了,恐怕再也不易找到这种不带金钱味儿的交往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开头写傅抱石先生送给老舍先生《洛神图》,竟在“文革”中遭人践踏。老舍的书房兼卧室“满屋尘土,凌乱不堪,惨不忍睹”,这从某一角度揭露了“四人帮”倒行逆施的罪恶。

B. 傅抱石先生另一幅绘画杰作《铜荫图》,老舍先生谈起此画,深表爱幕,表示出想得到此画的愿望。傅抱石深知好友的心意,忍痛割爱,经过一番考虑,回南京后,终于将这一幅画托人带给了老舍。

C. 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这种中国古代文人优雅行为的翻版,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它与西方文化中出现的枪炮声、厮杀声、

爆炸声和和报仇声的咆哮声是相冲突的。

D. “现如今”,在金钱至上和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俗气,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甚至受金钱的诱惑、腐化堕落、朋友间失掉了真情和友谊,作者对此无比愤慨,予以鞭挞。

E. 本文作者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他满怀深情歌颂了傅抱石和老舍之间如歌的友情,赞扬了中国文人从中华文化中所吸取精华所具备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帮助,不求回报,无任何功利的品格。

七、语言运用题(每小题2分,6分)

28、下面是一幅在昆明大观楼前借景抒情的对联,顺序已乱,请加以调整。

①五百里滇池②叹滚滚英雄何在③披襟岸帻④数千里往事

⑤奔来眼底⑥把酒凌虚⑦注到心头⑧喜茫茫空阔无边

上联:下联:

29、读下面一句话,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溪流”或“春笋”为讯问对象,完成它的续写。

我问翱翔的雄鹰:怎样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雄鹰拍打着翅膀告诉我:坚定信心,努力向上,放远眼光,让视野更加开阔!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30、用不超过35个字来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八、作文题(40分)

31、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角逐主要是实力的较量,谁更具有实力,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以“实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考场_______

◆◆◆◆◆◆◆◆◆◆◆◆◆◆◆装◆◆◆◆◆◆◆◆◆◆◆◆◆◆◆订◆◆◆◆◆◆◆◆◆◆◆◆◆线◆◆◆◆◆◆◆◆◆◆◆◆◆◆◆

屏南、寿宁、周宁一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值:100分

命题人:詹益凤 审核人:高一集备组

Ⅰ卷(20+4分)

一二、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27题4分)

Ⅱ卷(80-4分)

三、名句默写(11——16题,每小题1分,17题2分,共8分)

1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12、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1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1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 。 四、文言翻译(每小题2分,共6分) 18、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五、诗歌鉴赏(21题1分,22题3分,23题2分,共6分)

成 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7 答案

21、(1分)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诗。

22、(3分)答:

23、(2分,不少于30字)

答:

六、现代文阅读(共14分)

24、(2分)答:

25、(4分)

(1)

(2)

26、(4分)

七、语言运用题(6分)

28、(2分,只填序号)上联:下联:

29、(2分,两小题中任选一题)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30、(不超过35个字,2分)

八、作文(40分)

题目:

700 800

07—08期末高一语文联考答案

Ⅰ卷(20分)

一、二、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7

答案 B A D B B B C D D B CE

1、B(A、yán zhùC、biéD、guī)

2、A(B、廷C、彩滥D、驷)

3、4、6(略)

5、B(A、“仿造伪劣产品”错C、句子成分残缺D、语序不当)

7、C突然

8、D(A动词,带领;连词B介词,在;比C语气词;介词,替D“所”字结构)

9、D(A判断句B被动句C定语后置D判断句,宾语前置)10(略)

Ⅱ卷(80分)

三、名句默写(11——16题,每小题1分,17题2分,共8分)(略)

四、文言翻译(6分,每题2分)

18、[译文]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19、[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

耻了。”

20、[译文]孟子说:“尊重道德热爱义理,就可以快快乐乐了。所以士人在贫穷

时不会丧失道义,得志时不会背离原则。贫穷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

乐;得志时不背离原则,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去希望。古代贤德的人,得志时,

把恩惠施加给人民;不得志时,就修养品德给世人作表率。贫穷时就加强自己身

心的修养,得志时就把普天下治理好。”

五、诗歌鉴赏(6分,每题2分,共6分)

21、山水诗(田园山水诗)(1分)

22、映衬(衬托、反衬)(1分),一二句以有声反衬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

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俱寂静的境界;而且

由于刚才的那一阵人语响,这是的空寂感更加突出。三四句以光亮反衬幽暗,(一

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的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

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不觉其暗,一抹余辉使斑斑驳驳的树

影照应在树下的青苔上,那光影与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对比,反使深林的幽暗更

加突出(2分)。

23、相对开放题,学生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有画面感,吻合诗的意境即可。(2

分)

例1: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

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觉,简单的20个字,展现了一副

空山传语、深林返照图。整首诗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但在冷色中作者惨进

了一点暖色,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中,不至于幽森枯寂。

例2:苍苍莽莽的深林,显得阴暗潮湿;几缕阳光透过树的缝隙,照射在青绿的苔藓上,显得苍白无力。静谧中,随风飘来一阵话语声,风过处,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安静。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24. (2分)这看似“越是平常,越是随意”之举,反映了傅抱石与老舍之间的朋友之谊没有任何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不要任何回报的至情。

25. (4分)(1)第一层意思是高度评价了“铜荫图”的艺术价值(作品的写实和写意的结合);(2)第二层意思是把这么一幅自我欣赏,把玩不已的杰作送给友人,既存在于现实中有很少见于现实(就行为本身而言既现实又浪漫),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傅抱石和老舍无功利的纯情致极。

26. (4分)因为这两件事即两幅杰作的后面掩藏着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范,反衬出傅抱石和老舍的友谊的纯洁。

27、(4分)C E

七、语言运用题(6分)

28、(2分)上联:①⑤③⑧下联:④⑦⑥②

29、例:(1)怎样才能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河流撞击着大山告诉我:勇往直

前,不断超越新的目标。

(2)怎样才能冲破黑暗,迎接光明?春笋指着脑袋告诉我:敢于“冒尖”,才能脱颖而出。

30、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八、作文(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