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病毒.ppt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7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
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
目前发现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I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传播途径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
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
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症状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眼观病变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
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
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
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
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
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诊断根据症状及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琼扩等血清学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诊。
同时,该病在症状及可见的肿瘤病变方面应注意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见下表)。
注:本版本在2010年5月被OIE世界代表大会采用马立克氏病概要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淋巴瘤性和神经性疾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宏观或微观的病变进行诊断。
鸡可以被MDV持续感染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MDV的感染可通过病毒分离及抗原或抗体演示方法检测。
MD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治,包括各种类型的单价或多价活病毒疫苗。
疫苗在卵期或在孵化时注射。
在鸡群中,MD发生在3~4周或更大日龄的鸡中,并且通常大多发生在12~30周龄。
观察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腿和翅膀的瘫痪,伴随外周神经的肿大,但有时看不见涉及神经的病变,特别是在成年鸡中。
高致病性的MDV毒株也许可引起1~2周雏鸡死亡率增加,特别是雏鸡缺乏母源抗体时。
根据MDV株系不同,淋巴瘤可发生在不同部位,特别是在卵巢、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前胃以及皮肤。
与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由统一的细胞群组成不同,MDV导致的神经侵润和淋巴瘤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组成。
禽反转录病毒也可以引起与MDV类似的肿瘤,例如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但MD与这些肿瘤的差异显著。
传播媒介的鉴定: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鸡在生命的第一周可被MDV感染,并且终身带毒,但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
MDV感染经常通过接种上皮活细胞(live buffy coat cells)到单层培养的鸡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检测,两天内可见特异性的病毒噬斑形成。
MDV 有两种血清型分别被定义为是1型和2型,火鸡疱疹相关病毒(HVT)代表第三种血清型。
血清型2包含自然无毒力的病毒株,其中一些可用来研制疫苗。
在受病毒感染鸡的羽毛末梢利用PCR和放射性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可分别检测到MDV的基因组DNA以及病毒抗原(见下文)。
血清学实验:感染1~2周内可出现针对MDV的特异性抗体,通常可以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有时也可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他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研究展望和未来发展趋势01疾病概述定义鹌鹑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鸟类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鹌鹑中传播。
症状感染鹌鹑马立克氏病的鹌鹑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脱毛、贫血、失明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感染鹌鹑马立克氏病的鹌鹑和带病毒的鹌鹑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染源鹌鹑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鹌鹑或其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危害鹌鹑马立克氏病对鹌鹑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感染该病的鹌鹑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死亡。
影响该病对鹌鹑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鹌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危害和影响02病原学病毒类型和特征01鹌鹑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B亚群禽疱疹病毒的一种。
02MDV具有囊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直径约为100nm。
03MDV可在鹌鹑和鸡的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肿胀和溶解。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MDV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和饲养用具等途径传播。
MDV感染鹌鹑后,可潜伏于鹌鹑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当接触感染因子时,潜伏的病毒可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
MDV在鹌鹑体内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衣壳、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
病毒的变异和进化MDV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变异,包括点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缺失等。
病毒的变异导致病毒的毒力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新的病毒株。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不同基因型的MDV,其中强毒力基因型对鹌鹑的致病性较强,弱毒力基因型对鹌鹑的致病性较弱。
03诊断方法临床诊断观察症状观察鹌鹑是否出现运动失调、翅膀下垂、颈部扭曲、身体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马立克氏病的典型表现。
观察肿瘤检查鹌鹑的肿瘤情况,马立克氏病通常会导致鹌鹑身体各部位的肿瘤,包括内脏器官、皮肤和肌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