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也是教科研的主阵地

课堂也是教科研的主阵地

课堂也是教科研的主阵地

作者:陈浩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10期

一般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实,课堂也是教师教科研的主阵地。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理论功底不深,教学经验不够,在从事教科研工作时,更应该以课堂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同时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提升科研能力。

围绕课堂教学,主要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后反思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开展教科研的切入点,而且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途。笔者认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进行教科研所要关注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研习文本、观察课堂和反思教学。

一、研习文本: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日常的培训方式除了集中学习、讲座之外,还有集体备课和听课。但笔者认为,个人的独立备课环节可能更为重要。首先需要独立地解读文本,因为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最根本的立足点,仅仅借助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组的统一方案进行教学,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大大阻碍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

独立解读文本,首先要潜心研读文本解读理论,熟悉各种解读方法。在这方面,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像北大的钱理群教授、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南开大学的刘俐俐教授等,他们不仅撰写了大量文本解读方面的文章,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文本的解读范例。笔者认为,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独立解读文本,需要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论有多忙,教学任务有多繁重,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阅读,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的专业书刊,还须阅读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学感受力和文本理解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渐趋准确地理解文本,也才能真正了解阅读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独立解读文本,最可贵的是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文本解读最忌程式化和人云亦云,我们必须通过研习深入理解文本,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到内容,从字里行间挖掘文本内在的本

质。有了独特的见解,才能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课堂: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有的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到任的教师往往先听课再上课,甚至是听一课上一课。个别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有的年轻教师不敢或不好意思在评课活动中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认识和做法都会影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听课之前先备课。教师在走进他人的课堂之前,首先必须认真备课: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有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没有任何准备的听课是无效的,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尤其有害——这可能会在其大脑中形成—个先入为主的初始印象,从而影响自己的独立思考。

听课时要潜心观摩。教师的听课和学生的听课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听课是接受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是观察课堂。我们不仅要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还必须观摩授课者的教学仪态和风格,观摩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有观察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提升。

听课之后要思考。不仅要思考授课老师的得与失,还要思考自身设计和他^操作的区别,从同行那里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能力与操作能力。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年轻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倾听者,还应该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交流和碰撞中理清头绪,提高水平。

三、反思教学:增强质疑总结能力

当前,绝大多数老师都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在专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一课一思,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改进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过程。很多年轻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往往着重于反思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我们也应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反思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严密性,反思课堂生成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不仅要反思教师教学,还要反思学生状态。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互动过程,在反思教学时也必须关注到学生的状态。比如,学生上课比较沉闷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教师的诱导不够,学生接受缓慢是教学内容过于艰难还是教师语言过于抽象……类似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准确地归因,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不仅要反思教学遗憾,还需反思教学优点。反思不等于一味地自我否定,不能光思考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有位特级教师说过,特级教师就是要“特”,善说的就尽情说,善板书的尽情板书,善表演的尽情表演。其实,这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特长,并有意识地强化和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21课堂教育心得:课堂是主阵地(完整版)

课堂教育心得:课堂是主阵地:对教师而言,课堂是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堂是主阵地》。 (一) 高度重视前备课。 所谓前备课,这是我自创的词,实际上指的是参加集体备课前的独立备课。时下集体备课盛行,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一个职初教师只靠着集体备课而教学,很显然是本末倒置,会严重阻碍自身专业的进步。 语文备课有其特殊性,既需要教学设计,更需要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设计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认真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然后再借助相关资料深度解读文本,将文本读懂、读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也应该注重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能完全借鉴他人的案例。即使是名家的课堂实录,也不一定就完全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切不可拿来就用。只有经过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设计能力,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有了自己比较深入的前备课,再去参加集体备课,将自己的想法和同行交流乃至碰撞,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形成集体的智慧,每一个成员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 客观看待公开课 时下教育界对公开课的评价,负面的居多,认为公开课是做出来的,不符合日常教学的实际。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

并不全面,也不客观。公开课本就不同于日常课堂,对教师而言,它代表着教师个人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教师的最佳风采,我们不能要求每一节家常课上成公开课的水平,同样也不能接受一节众人观摩的公开课过于家常而丧失了观摩价值和研究价值。 对职初教师而言,打磨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是一个非常有利于专业水平提升的过程。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公开课最能锻炼人,成就人:它能锻炼一个人的胆量,这对职初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备课的过程不断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课后接受多位同行的批评和建议,能拓展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学的理念;成功地开设一节公开课,能够让教师获得成就感,获得一定范围内的认可,这对职初教师而言是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音乐家的作品是一首首广为传唱的曲子,文学家的作品是一篇篇大受欢迎的小说,那么,教师的作品是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又有何不可? (三)乐于参加听评课 上好课是每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为了上好课,我们不仅要多读书多思考,还要乐于参加听评课,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多向名师大家学习。 关于听课,我认为职初教师首先要走出听一课,上一课的误区。如果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那么提高将会变得非常缓慢。我们在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之前,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悉文本,要有一个初步的教学设想。听课时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授课教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而又颇感困惑的概念,因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错综复杂。其实,我们考察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目标达成性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入手。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而在一定的课时内,学习的内容越多,学生的收获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可见,课堂教学效率是关于学习收益与教学时间的综合概念。诚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又有科学性因素。不过,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及矛盾双方地位不平衡性”的原理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 为什么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呢?这是由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首先,它是一种涉及师生双方的活动过程,突出了它的实践性。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主体性;第三,它是一种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突出了它的指向性;第四,它对教师的组织形式没加任何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且能够收到切实成效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突出了它的多样性。因此,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它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才能把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还得在课堂40分钟上下功夫。教本无定法,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无所谓经验,下面将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学习。 我们学校都是电子备课,我每上一节课之前都先看看网上的示范课录象,然后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我的教案、课件。课上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广泛收集各种练习题,达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研究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才会有真思想、真所得。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一些终生受用的好习惯,比如独立思考、倾听、质疑、分享、合作等学习品质。有了这些能力,提高成绩不再是梦。 三、有效练习,有效巩固、深化。 俗话说:拳不离手,戏不离口。练习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练习题要新颖,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对于练习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再次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样不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还不会给他们增加课业负担。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教师要努力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首先要转变他们的思想,其次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多给予实事求是的鼓励和激励。

课堂教学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作者:胡远明来源:中国教育报 课堂教学诊断是一种研究行为 前一段时间,我们让小课题组的教师观摩了郑州102中学的一节英语课,然后让大家完成一份作业:首先,针对这节课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把该问题写成一个小课题的题目。再其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或几个解决办法。最后,写出对本节课或者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从作业完成情况看,部分教师的诊断结果不尽如人意,如问题描述不够具体、不够聚焦,问题含混不清。部分教师问题列举过多,且多是泛泛之谈。部分教师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太大价值。当然,也有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价值。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就是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积极改进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诊断也是一种研究行为。我们之所以拿出一节课让大家共同诊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事实上,诊断某节课,同时也是老师们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诊断,因为这种诊断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真正的研究离不开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顺口溜:“名词是秃子,必须戴帽子;可数名词单,前边a和an;元音因素前,必须an来管;其他各情况,都用a来连。”英语中有关“可数名词和不定冠词”的关系,学生反映总是搞不明白,于是郑州5中的王允仿老师就编写了这样一段顺口溜。

通过顺口溜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我们都知道,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英语语法知识呢?王老师通过大量的故事、顺口溜、典故等,给枯燥无味的英语语法增添了很多的乐趣,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爱学、乐学、会学,并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与潜能。 其实,这些看似简单、有趣的故事或顺口溜,恰恰都是长期研究的结果。从王老师身上,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即研究没有止境——课堂教学就是研究的试验田,学生就是研究的对象,学习效率就是研究的结果。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研究成果应体现在课堂上 我们再看一则案例: 以《游褒禅山记》的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郑州102中学单洁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第一轮,低声自由朗读,重点矫正字音。第二轮,轻声自由朗读,调整呼吸,感知断句。第三轮,放声自由朗读,熟悉整段内容。第四轮,组内合作朗读,查找对方的优缺点。第五轮,听录音,看视频,在视听享受的同时,矫正自己的朗读,进一步理解文本。第六轮,班级分组朗读,取长补短,再次熟悉文本。第七轮,背诵过关。因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对文章能够有较多的接触与认识,从而有利于后期对文本展开进一步学习。 以上案例,显然是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进行的有效尝试。相关研究,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困惑而采取的相应解决办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在课堂上须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全员参与,更好地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的效果。当然了,这肯定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那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怎样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合作小组建立后,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报告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不善合作或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而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搜集有价值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 3、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4、学会竞争合作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施。相反,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品格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能随时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支点,矫治不良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即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激励的话都可能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面孔、大声的斥责,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的心理。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建设 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环境可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1、正确解读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激情。老师在课堂上对目标的解读,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让目标引导学生课堂的学习,解读要有力度。通过教师激情的解读,学生明确重难点,同时也要注意课标内容的外延;彩笔勾划标注重点词句,明确重点学什么,怎么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合作探究应做到: (1)明确讨论内容、时间、要求和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准确到位。 (2)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分工明确,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展示。搞好管理,坚决克服假讨论或不用心讨论。 (3)小组讨论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3个不同的层次中一对一地讨论,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4)做到收放自如,即不能蜻蜓点水式又不能漫无边际。 (5)教师要即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展示点评做准备。 (6)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将疑问写到黑板上 3、交流展示点评 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1)高效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对生成问题保护、引导、解决。 (2)老师善于追问、引导、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 (3)老师点评适时、适度,深入浅出、一针见血。 (4)让出讲台,不和学生“抢风头”。 (5)注重即时评价,一评知识点,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 4、老师点拨拓展应做到: A、内容:(1)课标要求的重点; (2)学生学习的难点; (3)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B、时机:(1)学生激烈争论难分难解之际,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追问,使问题迎刃而解。 (2)学生点评结束后,教师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 C、要求:(1)语言简练,掌握技巧; (2)“点”得适时,“拨”得及时; (3)创设情境,诱导深入; (4)归类点拨,指导方法; 以上是本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出,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一、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现象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样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当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了各种英语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由原来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可是,纵观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某些与有效教学不相和谐的现象。 1.目标模糊,教学随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师生双方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可是当前有不少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过程随意,教师课堂教学随着学生学到哪里就到哪里结束;教学设计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是凭教师想象随意设定。这种教学就好比大海中行驶的轮船没有目标或没有导航灯,最后会迷失方向,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 2.表象热烈,实质空洞 有些教师追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原本没错,但细究其课堂教学实质,如果热烈的表象下显示的是空洞的课堂教学,那么这些热烈的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3.滥用媒体,忽略实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我们英语教学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纵观不少课堂教学,许多老师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网络英语资源较为丰富,教师采用“拿来主义”,不加思考,全盘采用;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赶时髦,以为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显得高雅;三是片面追求色彩、声音等效果,而忽视教学的内容。滥用多媒体使许多教师忽视了板书,忽略了课堂教学实效。 4.活动练习,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设计的课堂活动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会儿小组活动,一会儿集体采访,看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但活动完全放任自流。这种放任自流的活动,显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5.课堂评价,随意呆板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因此它不但渗透着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精彩的展示和课后深刻的反思,还渗透着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把它概括为三点来讲:一是科学和谐的安排;二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三是多媒体的恰当应用。 一、科学和谐的安排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更是一所学校校长应该重抓的事情。科学和谐的学校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一所学校有了和谐人性化的管理,各部门运转自如。教师工作心情舒畅,团结进取;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效率就毋庸置疑。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用其所长 作为校长一定要了解每一位教职工,不仅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还要了解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技术特长,了解他们为人的秉性等。只有这样你才能用好人、用准人、用对人。谁管少队,谁管教研,谁管工会,谁教语文,谁教数学,谁上音、体、美,谁当班主任等。这样他们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心情舒畅。教导主任了解了教师,才能排出优质合理的课程安排。比如,把几个擅长语文,又棋逢对手的教师,同时安排任同年级或中高年级的语文;再如,把综合科的课程异年级交叉上,可防止教师挪用其他科目的课时来突击语文和数学。这样他们才会利用仅有的四十分钟比、学、赶、超。教研组长了解教师,也才知道教研需要研究什么?怎么去研究?要这样做,就需要我们的教研人员广泛地深入到每位教师中去,了解他们课前的准备,看看那些方面准备不足,存在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了解他们课堂上的讲解是否精确,引导是否得法,师生配合是否愉快和谐,学生学得怎么样,学习习惯怎么样。了解他们课后的工作是否到位,反思中是否发现了问题,作业批改是否准确,有没有及时地进行了反馈,学生的书写怎么样,好、中、差生接受的情况等。然后再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个别问题就个别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教研需要研究的课题。而不是简单的漫无目的把教研等同于听课活动。当然从教师的年龄层次也能决定教研的方向。如,学校新教师多,则应注重经验方面的研究。学校老教师多,就应该加强新鲜血液的吸收和学习。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才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去研究解决各校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2、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素质的提升关键是角色问题。只有加强学习把教师从教师型转化为学习型,才能真正提升教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因此备教材教师也要运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

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及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让新课导入生活化,可以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可以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目前我们面临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变化,试图想把知识都教给学生,已成为不可能的残酷现实。是“授之以鱼”,仅供学生一餐之用呢,还是“授之以渔”,把当前的学习作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处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让学生终身受用呢?用句 时髦的话就是“培养能力”。答案不言而喻,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以为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使课堂“沸腾”起来。同时,课堂动态的掌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还要靠科学、及时地信息反馈,以便老师随时调整,从而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 一、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动发展”着眼于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点明了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因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 1.让课堂充满情意 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知识传授、机械训练, 而应是学科间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新课标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课堂。由于课堂的开放,学生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会相应提高,课堂也会变得不“安分”起来。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的碰撞点,真正达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让课堂充满情意。 2.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互相质疑、讨论,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比如,在讲授一题多解时,我采取学生交流讨论的方法,开始时学生还比较腼腆,不好意思说,后来习惯了,均争先恐后,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往往是“拔开乌云见青天”,让学 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才能学到“真经”。在争论中,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 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也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授之以鱼”,而是体现了其主导地位,显示 了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之以渔”。 3.让教师彰显人格魅力 老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等优秀与否往往成为学生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尽最大能力帮助他: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比如,每次考试后,我都找几名学生来谈考试中的得与失,主要责任在谁,头两次学生还不敢说,时间一长,学生看到教师真的把他们当成朋友对待,便不客气的指出我教学中的一些 问题,我便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使同学们对我更加信任。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4.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中展开、实行、完成的。有效的课堂组织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组织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同时,有效的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能够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认为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备好课。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要备好课,就应掌握好教育教学理念,熟透教材,熟悉和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学习经验以及身心发展需要,制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 2、上好课。上好课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组织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使学生学会“语文”,会学“语文”,爱学“语文”,进而,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3)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抑扬顿挫;同时,要善于使用表扬与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时,我会说:“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不知行不行?”当学生回答问题受阻时,我会鼓励地说:“别急!好好想想!”当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时,我赞赏地说“你真棒!”等等。虽然这些话语简单,但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感。 (4)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充分使用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开展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多层面发展。

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杨心兵(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教研的热点。有许多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特指一些以专题研究为典型样态的学习活动;另有一些人理解的“研究性学习”的外延比较宽泛,除了上述典型样态外,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等非实体形态均属“研究性学习”范畴。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当前基础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课堂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下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1 教学设计上体现“研究性” 1.1 设置问题情境 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在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问题获得相关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研究活动中的一般思维方法,培养他们钻研问题的习惯,对于从实质上增长学生学力大有帮助,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关于“植物气孔开闭原理”的揭示,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保卫细胞是如何控制气孔的开放与关闭的呢?”先用多媒体系统向学生呈现一个实验:把4张同样大小的蚕豆叶片分别置于蒸馏水(A)、10%的硝酸钾溶液(B)、10%的甘油(C)、醋酸(D)等四种环境中,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表皮制成装片,镜检发现A中气孔全部开放,B中气孔全部开放且开度较大,C和D中气孔关闭。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气孔开闭的原理。虽然这种教学法比直接由教师讲述要费时费力,但显然前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设计活动课 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教研组评价(通用3篇)

教研组评价(通用3篇) 1.教研组评价第1篇 本学期语文组以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为指导,以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了课外阅读,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现把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团体备课的基础上自我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团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我班级的课,经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能够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景,及时探讨上课后情景,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教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本事。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能够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能够教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我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我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团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景。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我研究的主题进行,经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善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经过骨干教师的引领,教师们自我反思本事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本事逐步增强了,教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以,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应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教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团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资料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景,反思问题,找出改善的措施。平时教师就异常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模板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历史教学》20XX年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一文,读后深受启发,尤其是刘先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本人十分赞同,理由如下: 一、符合新课程发展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强调这种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倚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既然中学历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怎能将研究性学习排斥在主阵地之外呢? 二、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正如刘先生所言,“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重,中学历史课又不是核心课程。在此背景下,要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试想如果各科研究性学习都要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就会疲于应付,难以在“自主研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果每次历史研究性学习都让学生“长时间多渠道地收集历史材料”,重复操作,学习效率何在? 三、充分肯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宏大广阔,涉及认知、技能、情感等各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操作中的类型和阶段目标,按不同层次有较明确的划分,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不同问题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开发,指导学生完成。刘先生认为课堂“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导地位的肯定。 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 如前所述,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分层次地实现,不可能靠一两次“探究活动”一蹴而就;作为教学方式,只有融入到一般课堂教学中才能构成一种主流的教学形态,集中有效、稳定持久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其实,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规定。适量、有效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或延伸。事实上,很多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就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并不反对课外实践,因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而刘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加以强调和论述,针对的就是实践中出现的“主阵地”缺失现象。如文中提到的“要生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应有定位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应有定位 禾石 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不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也形成了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的源头,一个个复杂多样、生动鲜明的、蕴含着丰富经验与问题的教育教学事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概念。根据校本行动研究的根本价值,概括各校在校本行动研究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当前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按照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重新予以准确定位。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微观性、具体性、日常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围绕学校、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校来说,要选择与学校改革发展或工作实践密切相关,学校有能力完成(或在专家指导下基本能够完成),能够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一两个课题,在组织广大教师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分解课题目标,落实科研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对教师来说,选择科研课题则应从当前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和反思中发现问题,把科研与教研密切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课改,使教育科研成为自己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体验教育生涯的真正价值。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对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课堂。诸多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常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许多教育教学经验成果也在这里产生。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改革实验方案的研究基地。正是课堂蕴含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待研究的问题。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能够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作者认为: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准确解读文本。准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准确解读了文本才能够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但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使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很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使用灵活的方法、手段实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能够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能够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所以老师要使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1 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形成重视课堂,研究课堂的热潮,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科研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1、认真学习“标准”,找准“标准”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严格管理,优化过程 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思维策略训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时效。上好“特色课”、“研究课”,多出“示范课”。 集中力量加强亟待解决和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时惧进,务实创新,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2 这一学年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方面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理想课堂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年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0节,数学教研课10节,英语教研课10节,物理教研课6节,化学教研课6节,道法、历史教研课各4节,音体美计教研课各4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校级行政领导、教导处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