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4.72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4门必修课之一。
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综合性,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早在199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时就已提出。
2005年国务院、教育部发文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时,反复强调: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说,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6年教育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
2007年4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体系1。
为什么党中央、教育部十分强调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整体是事物存在发展的现实形态。
整体性是处在普遍联系中的复杂事物及其内外层系统的现实特性。
作为整体的事物和系统同其内部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同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有着不同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整体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是超越(大于)部分的更高层次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因此,“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社会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最大的特点就是1直坚定不移的走具有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那末这条充满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向哪儿走,众多优秀的理论思想为我国当前及以后的发展都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论,与其他理论相比,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点。
特别是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论在多个方面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增加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更具有时期性和适应性,更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其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概述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就要从其理论本身着手,了解其内容,才能更好的发掘其利用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其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是马克思主义,2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的基础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提出和发展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进行具体公道的阐释。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社会和世界的正确公道的认识,和在改造和发展社会中所创造的公道的方法,都是应当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的。
因此在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片面的、主观的理论有了本质上的区分。
从综合的认识世界,到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和研究社会,和局部和整体相统1的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综合论述的。
因此现在和未来的很长1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其思想的深度和综合性,都能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带来启发。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提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所谓的方法论,是指对所提出的1个具体思想的关于其方法的理论。
其提出是为了通过量种多样的方法来研究理论,总结并探讨出共性和个性。
并且将所探讨的方法进行总结,用于指点人们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的、观点来指导革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并且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的实际也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包括社会和自然,政治和经济,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等等,它们都各有历史和现状,只有予以全面的分析和深刻的认识,才能弄清楚为什么要“结合”和怎样“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早在1929年《给林彪的信》中就说过: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
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极坏的作风,在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老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他强调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问题的解决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些环节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经济体制上,因此,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有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的基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求我们,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也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体性建设,更要从宏观角度通盘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整体性建设。
[论文关键词]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宁曾经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过经典的论述,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完备而严密”,这种“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
”可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和它有着完备而严整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什么整体性而言了。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突出特征,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已经被确定下来的。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往往都是从这三个组成部分方面来理解的。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忽略了对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这既说明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也说明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的。
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要强调了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整体就是整体,真正的整体既不能归结为部分,也不是由部分的集合所构成,我们既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拼凑或相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全面、最深刻、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阐述这一理论的代表著作是《资本论》,其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共四卷一百四十九章,三百多万字,写作和出版历经了120年时间。
《资本论》这部巨著它耗时之长久,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遂,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中无可比拟的。
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所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也被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理论的深刻性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得到。
”其具体表面在:1.经济范畴概括的规范性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它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大多数经济范畴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资本论》中对一系列范畴、概念都作了规范性的表述。
围绕这些经济范畴展开分析,使其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资本论》中的许多范畴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基本原理分析的透彻性表现为理论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程度。
即理论认识克服了羞羞答答、含糊其词,实现了一针见血、一次到位。
2012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2-05-18作者简介:潘顺照,四川南充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潘顺照(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存在着“一以贯之”的理论内核。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及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实效性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142-0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就存在的问题,以前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内容。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的推进,出现了部门学者依据自身专业特点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且涌现出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从综合性的角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需要,也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及其学科建设中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研究者拓宽研究的视野和眼光,树立强大的理论勇气,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必须弄清的三个前提问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
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革命性的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精神武器,是适应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
其次是要搞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
第三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为无产阶级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特性。
只有同意以上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才有相应的价值和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角度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他们引述列宁《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中的说法,“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列宁在文章中也称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说,但从恩格斯和列宁当时说话的背景是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而不得已而为之的。
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流派如生态马克思主义主义,人道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肢解,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碎片化,理论内容片面化和绝对化,进而来扼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认为整体性是以三个组成部分为基础的“综合”。
国务院学位办64号文件,强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此,首要的在研究任务、研究者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这一问题不仅关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也关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设计规划者必须具备整体观念,各门教材的编写者也要树立这个整体意识,才能在学科发展中体现整体性原则,科学推进学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六个二级学科,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
其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联系的非马克思主义学科。
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思想困惑。
为了统一思想,要求学科内的学者和学科外的学者进行深入对话,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的研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就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建设。
这也给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期待,在论证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问题上务必当仁不让,奋力求证。
241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立足点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出发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没有这个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内容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没有这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大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济学中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表明他们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理论界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以三大组成部分方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突然抛弃三大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不合适,也不利于理论新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还有新闻学,文艺学,但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三大组成部分,这是所有人都不会否认的,掌握了三大组成部分,其他的理论也很容易掌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线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这是马克思主义一生从事研究的旨趣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宗旨,思想路线。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一直致力于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也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主线。
思想主线和逻辑主线相互联系,高度统一,没有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有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主线,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与马克思的思想主旨有关系的。
(二)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视角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逻辑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1.从马克思思想的逻辑进程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这是和他研究的目的,最高境界是有关系的。
它的研究目的和最高境界是分析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实现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实践著作,最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著作。
首先《资本论》的创立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写作《资本论》的基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就是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到《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从整体性角度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想,从“整体性的联系”上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由开初的五篇计划到中间的六册计划再到最终的四卷结构基本反映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构建与拓展。
而且把唯物史观应用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之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哲学的贫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经济范畴,成为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整体性表现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内逻辑发展过程;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从“生动的整体”到“思维的具体的整体”的研究和叙述。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体系建构,理论内容,理论发展上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从体系的建构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存在着理论上的逻辑关系。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理论成果既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又互相交融,相互渗透。
他们有共同的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从理论内容上看,三大理论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既表现在世界观、方法论的研究上,也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整体性反映的研究上。
再从理论发展的整体性上看,它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不仅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用其他原理联系起来。
(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重大意义1.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涵盖了众多领域。
要对人民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他们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他们的就必须是具有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说明了人民群众要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反映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反映事物根本性质的理论,是最彻底的理论。
第二,它说明了人民群众要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反映自身利益,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当代性,是彰显时代意义和价值的理论,是朴实的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存在着“泛指”和“特指”的思维模式。
这一思维模式和方法是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存在着“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
2.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需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它的学科体系的构建上,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特点上看,也都体现了整体性的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上,整体性不仅是通过一级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各自的内在逻辑联系反映出来的。
思政05方案的课程及课程目标呈现出来三大特点,即理论原理、理论发展和理论运用的统一,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这三大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责任编辑:宋绪芬)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