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琵琶c调音位指法琵琶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具有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掌握好音位指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来一步步学习琵琶C调音位指法。
一、准备工作1.调好琵琶在开始练习琵琶C调音位指法之前,首先需要调好琵琶。
C调音位是在琵琶横放时,从外到内五个弦的第三根弦,即B(丝绕)弦和中音指一个音阶。
2.正确握拨琵琶姿势握拨琵琶的姿势应该松软、自然。
左手把琵琶抱在怀中,左手拇指放在琵琶指板上,剩下的四指则从外向内依次按在琵琶弦上。
右手握拨琵琶,要手握杆中部,手指自然弯曲,不要用力。
二、琵琶C调音位指法1.琵琶C调音位基本姿势左手按弦时要让指尖按着琵琶指板,才能使声音精准。
第一次按弦需要用力,后来就要用手指导感压弦,轻轻松松地按住弦。
右手扫弦的位置应该在琵琶上的切点位置,以获得清晰的音色。
同时,右手用食指向下扫弦,拇指向上扫弦。
2.琵琶C调音位指法示意图3.琵琶C调音位指法的具体形式·中指不按弦,放在第三弦上;·无名指按住第四弦上的第二个品位;·小指按住第五弦上的第三个品位;·食指放在第二弦上不按弦,用来帮助稳定琵琶。
三、琵琶C调音位指法练习方法练习琵琶C调音位指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开始每个音拨习惯后,不要过早地挪移手指,要保证每个音与音之间平稳接力;·练习时应该以缓慢而准确的速度弹奏,保证每一个音都非常清晰;·练习琵琶C调音位指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音准,不要跑调或者走音。
四、总结练习琵琶C调音位指法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在不断地练习和培养技巧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指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琵琶的朋友,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琵琶C调音位指法。
琵琶演奏中左手技法之“推拉弦”的运用哈尔滨音乐学院/王露芃摘要:琵琶这门乐器最早兴起于汉朝,是一件独具特色的古老乐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琵琶的演奏技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同时,在实际的演奏中又可以演化出极其繁复的细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琵琶演奏中左手技法“推拉弦”运用的研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并掌控这个重要的演奏技巧,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并且在未来的演奏中能够时刻注意这个问题,同时也为更多学习琵琶演奏的同学与琵琶爱好者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关键词:琵琶左手技法演奏推拉弦韵味一、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精髓——“韵味”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与外国器乐演奏在表演中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最为显著的就是二者在演奏乐曲时“意识”方面的不同。
外国器乐演奏大多是追求极致的音准与速度,而我国民族器乐在演奏时更为寻求一种“韵味”。
就像中国古典舞除了肢体动作,神态尤其重要,中国民族器乐也是一样。
“韵味”算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它是在器乐演奏时,节奏与音准都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音乐感觉与感情的一种升华,它能够展现出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强大的音乐魅力,使听众可以与演奏者产生共情与共鸣,且深度沉浸于演奏者所塑造的音乐世界。
中国民族器乐在演奏时为了突出旋律性,会更为注意音乐线条的变化,特别是横向线条,而单音变化的能力基本上是大多数中国民族器乐所具备的。
特别是琵琶,在左手上它有着“推拉”“打带”“绰注”“吟揉”等十分丰富的演奏技法,在表演过程中运用这些左手技法配合着右手技巧把“点”连成“线”,使音乐变得线条化、曲面化、余音波动化,这样形成的美感是曲线的、弧度的,同时也更为增强中国民族器乐曲中的“韵味”。
二、简介琵琶演奏左手技法之“推拉弦”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左手技巧把控了琵琶乐曲中大多数的“韵”。
有一部分刚入门的琵琶爱好者在演奏时容易忽略左手技法,会在右手技巧的练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但如果缺少了左手技法的研究练习,练习时长再落实的不够,那么演奏起琵琶乐曲不仅弹出的音乐是空洞无趣的,音色更是干瘪枯槁,减少的那些丰裕稠密的音符旋律,会使韵味缺失得显而易见。
琵琶指法技巧吟揉:吟揉是琵琶音色变化的左手指法与技巧,它是表现琵琶委婉悦耳、凄楚哀怨之感情色彩的主要手段。
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右手在进行弹、滚、轮、摇等发声时,左手指按在相或品位上将琴弦向左向右的吟动,使琴弦发出委婉细腻的波浪之声。
好多同学和老师错误的认为这个指法只是用左手指左右推拉就是吟揉。
实际上琵琶吟揉指法有三种演奏形式和技巧:一是左手指按在相或品位上做向左向右的摆动,使弦音发出细微的波浪声;二是左手按指不动,主要用手腕做上下运动,带动手指忽松、忽紧的起伏摆动,使弦音产生委婉的波浪声;三是左手指按在相品位上,手指尖向下发力,做连续的快速压、放动作,使琴音产生娓娓颤音声。
吟揉奏法又分为大、小、快、慢四种方法,大与小是指弦身上下左右摆动的幅度,快与慢是指弦身上下左右摆动的速度。
那么怎样掌握琵琶吟揉指法与技巧的要领呢。
一是要先从左手按吟一条弦开始。
先在一条弦上练吟,这样范围小,精力集中,力量均衡,容易掌握其演奏技巧;二是要先从大的吟揉练起。
也就是左手按指推拉的幅度要大些,指尖往下发力的动作要大些,手腕上下摆动的行程要大些,发出声音波澜要大些。
这样有利于练习左手指的动作、力度和速度;三是要用左手按指的指关节做主要运动,手腕作辅助运动。
这样有利于训练左手揉弦按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表现性;四是右手先弹出一个音后,左手按指连续做四个来回的摆动或四个上下按放的动作。
这样即防止按指无序的乱吟乱揉习惯,又保持了按指摆动数量的规范完整性。
养成一个节拍含定数的良好习惯。
按照上述要求,坚持长期的科学训练,就能极快又好的掌握这些吟揉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吟揉技巧的质量和水平,将吟揉指法演奏出动人心弦,委婉缠绵的美妙之声。
滑音:滑音属于传统的左手琵琶演奏指法。
它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推挽、纵起、撞拖、进退、棹注等等,这些滑音指法从形式上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推挽纵起类。
其演奏方法是,用左手将弦按在某一相品位上,通过向左向右和向下三个方向摆动和压弦,使弦身产生张力感就叫叫滑音。
有效练习琵琶轮指的方法琵琶轮指指法既能表现活泼流畅、明快喜悦,也能表现婉转抒情的具有张力的曲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有效练习琵琶轮指的方法,欢迎阅读。
琵琶轮指的方法1、从半轮入手练,强调半轮四指依次弹出是一个动作。
2、在一个动作的理念下,强调每个手指的独立性。
3、弹好半轮关键是弹前的准备,手形和放松。
4、练习半轮接挑,为五指轮做准备。
5、在半轮接挑的基础上,强调挑完后立即回收四指,回到半轮前的手形。
6、在五指轮的基础上,练习两轮(九点轮)。
7、练习五指轮时办法:食指起轮,小指与拇指的连接与其它四指要一样。
大指起轮,拇指与食指的连接与其它四指要一样。
先练两轮,然后是四轮,再是长轮。
数数字,边轮边数,“一二三四”或数一二三四五六。
照镜子练,纠正手形,手形对了,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听声音,让五个点子在音量上统一。
弹奏时手指与琴弦的角度很关键,也是避免噪声的关键之一。
主要是依靠第二关节的“弹”而非“刮”这要靠自己好好领会的,并且要持之以恒,才会奏效。
而大拇指与小指的衔接程度则是保持轮指连续发音而非断断续续发音。
基本上五个手指保持在一个“点”上,实际演奏时只能尽量做到这点。
琵琶派系:浦东派浦乐派传自鞠士林,以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清泉、沈浩初等师承相传,流传有《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
鞠士林是清干隆嘉庆年间南汇县惠南人,生卒年月不详,性好交游,有“江南第一手”之誊。
据说,鞠有一次坐船至苏州浒墅关,由于时晚城门已经关闭,鞠遂操琵琶消遣,守关官兵为其琴声所动,喜而开关放行,故有“弹开浒墅关”之美传。
鞠士林留有《闲叙幽音》手抄琵琶谱,此谱于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题名为《鞠士林琵琶谱》。
鞠士林的弟子有鞠茂堂、陈子敬、程春塘等,据《南沙杂志》载:“是时吾邑善弹琵琶者有:一为先生,一为陈子敬。
子敬常旅食在外,忆光绪丁亥(1887)至上海东门外王家,适子敬在坐,见指套铜甲,弹《霸王卸甲》,声调洪亮,有拔山盖世气概。
琵琶演奏中的指法训练技巧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音乐世界中,琵琶一直被誉为是最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乐器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琵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
而在琵琶演奏中,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在演奏上的表达能力和音乐的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琵琶演奏中的指法训练技巧,帮助琵琶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古老乐器。
1. 握持琵琶的方式在琵琶演奏中,握持琵琶的方式与指法息息相关。
正确的握持方式可以使得演奏者的指法更加灵活,手指的力度和节奏更加均匀。
通常,我们可以用右手持琵琶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右手握持方式:将琵琶的琴桥置于左手手掌上,手指微曲,拇指放置在琴身上面板的右侧,食指则置于琴颈上,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置于琴颈的上方和下方。
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可以用来弹奏琵琶弦上的音符。
2. 指法的基础训练在掌握了握持方式之后,进行指法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基础指法训练方法。
a. "一"字形指法:这是琵琶演奏中最基本的指法之一。
通过屈曲和伸展手指,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弦,形成手指在琵琶上的移动。
通过这种指法的练习,可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b. "六"字形指法: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指法,用来快速运行琵琶音符。
需要将拇指和无名指放在琴颈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琴颈的上方和下方。
通过屈曲和伸展手指,形成手指在琵琶上的移动。
这种指法可以用来演奏琵琶上的高音区域。
c. "四"字形指法:这是琵琶演奏中用来产生音阶的常用指法之一。
将拇指放置在琴身上面板的右侧,食指置于琴颈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放置在琴颈的上方。
通过用这些手指分别按弦,可以形成音阶的连续演奏。
3. 指法的进阶训练除了基础指法的训练之外,进一步提高指法的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进阶训练可以使得琵琶演奏更加细腻和精准。
a. 平衡指力:在演奏过程中,不同的手指需要有不同的力度和灵活度。
浅谈琵琶左手技巧打带及音乐感觉表达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
琵琶左手技巧包括弹奏旋律、打带和和弦。
打带是指在演奏时,左手指按弦后,向上或向下挑动琵琶弦,以产生特殊的音效。
打带通常用于强调某个音符或产生连续的音乐感觉。
打带的技巧主要包括拨带、打带和滑带等。
其中,拨带是指在按下某个音符后,向下拨动琵琶弦后再向上挑动弦产生音效。
打带是指在按下某个音符后,向上挑动琵琶弦后再向下放开弦产生音效。
滑带则是指在移动左手指的同时,用右手向上或向下滑动琵琶弦产生音效。
琵琶的打带技巧需要掌握一定的节奏和强弱感。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发力点和力度的控制,以表达出正确的音乐感觉。
此外,打带的技巧也需要与旋律和节拍相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琵琶演奏中,除了技巧的运用外,表达音乐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演奏者都应该通过琵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将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表达音乐感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音乐的性质和情感:在演奏之前,需要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性质和情感,以便在演奏时更好地表达音乐感觉。
2.运用技巧和表现手法:在演奏时,需要不断地运用琵琶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以让音乐更富有变化和个性化。
3.提高演奏效率:在演奏琵琶时,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提高演奏效率和准确度,以达到更好的音乐效果。
综上所述,琵琶左手技巧的打带和和弦演奏,以及音乐感觉的表达,都是琵琶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掌握这些技巧和表现手法,将琵琶演奏得更加出色。
琵琶指法琵琶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掌握各种琵琶指法是非常重要的。
琵琶指法是指在演奏琵琶时使用的手指技巧和动作,它们可以帮助演奏者表达音乐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加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琵琶指法和它们的应用。
1. 打击指法打击指法是琵琶演奏中最基本的指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琵琶的背面横按琵琶琴弦,然后使用指甲或指尖轻轻弹奏琴弦,产生短暂而明亮的音色。
打击指法可以用于创造节奏感,也可以用于强调音乐中的某些音符。
在演奏中,演奏者通常使用拇指或食指进行打击,控制力道和速度来实现不同的音效。
2. 推弦指法推弦指法是琵琶演奏中常用的指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手指沿着琵琶琴弦的方向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并发出音符。
演奏者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手指进行推弦,根据需要来控制音色的变化。
推弦指法可以用于演奏琵琶的连续音符,如连奏和音阶。
演奏者需要通过练习和技巧来控制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以实现准确和清晰的音符。
3. 滑弦指法滑弦指法是一种用于演奏连续音符的技巧。
它通过使用手指保持在琵琶琴弦上的特定位置,并滑动手指沿着琴弦移动,同时发出连续的音符。
演奏者可以在单个琴弦上使用滑弦指法,也可以在多个琴弦之间进行滑弦。
滑弦指法可以用于创造流畅而连贯的音乐效果,使音符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和流畅。
4. 揉弦指法揉弦指法是一种非常独特和独特的琵琶指法。
它通过使用手指旋转和摩擦琵琶琴弦来产生特殊的音色。
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手指的力道和速度,以及琵琶琴弦的张力和压力,来实现不同的音效。
揉弦指法通常用于演奏琵琶的柔和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如琴曲和悲伤的旋律。
5. 颤音指法颤音指法是一种用于演奏连续颤音音符的技巧。
它通过迅速地滑动手指在琵琶琴弦上,使琴弦振动并产生连续的音符。
颤音指法可以在单个琴弦上使用,也可以在多个琴弦之间进行转换。
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创造出激情四溢的音乐效果,使音乐更富有动感和表现力。
琵琶的调弦法和指法音位表如下:
- D调:5 1 2 5
- C调:6 2 3 6
- A调:1 4 5 1
-降B调:7 3 升4
- E调:4 降7 1 4
- F调:3 6 7 3
- G调:2 5 6 2
在琵琶演奏中,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都非常重要。
常用的左手指法包括按音、泛音、吟音、滑音、虚音、实音等。
所谓按音,是用左手各个应按的手指,将弦身密切地按在相位或品位上,同时右手弹弦,使发出所按音位的乐音来。
此外,还有泛音、吟音、滑音等技巧。
右手指法则包括挑、弹、双弹、滚、颤、轮、飞、勾、抹、剔、摘、打、带、推、拉、颤、震等。
例如,挑是右手用拇指侧面弹出声音;弹则是右手用拇指指甲面弹出声音;双弹则是右手用食指和拇指弹出声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作者:喻可睿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8期
摘 要: 本文主要对我国琵琶大师、教育家刘德海先生编著琵琶练习曲《每日必弹》中,
常见的弹挑、轮指、扫拂、速度等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几种指法在经典曲目中的的运
用思考进行探讨。
关键词: 《每日必弹》 常见;琵琶;指法;浅谈
【中图分类号】 G6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49-01
《每日必弹》由我国琵琶大师、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乐器系主任、副院
长刘德海先生编著,是每个学习琵琶的人都值得拥有的基本功学练的“葵花宝典”。这本书较为
详细的介绍了琵琶基本的左右手演奏技法、技巧。除了书中的四十五首练习曲,书后的“琵琶
新思维99话题”,也给让人感受深刻。
我们常说“练曲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琵琶是民族器乐中难度最大的
乐器,左右手十个指头的灵活性、力度、协调性都需要长期练习。基本功就像修房子是夯地
基,只有基础打的牢固,才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基本功训练难在坚持、承载坚持、贵在坚持。
《每日必弹》是我们在练习基本功时很好的朋友,除了对每个技法针对性的练习以外,为了避
免日复一日的练习枯燥,刘德海先生也提出了“以曲带功”的观念,选用简单旋律练习,以提高
学习兴趣。2018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敦煌国乐 刘德海琵琶研修班”培训会上,刘德海先生也
从《每日必彈》这本书开始,向我们介绍起琵琶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重点指导了其中练习中
常见的问题,让听课学员受益匪浅。
刘老先生说琵琶美的核心是调和文化,琵琶的演奏也用该表现出风调雨顺的感觉。这里便
提到琵琶弹挑的手型问题。琵琶弹挑的手型其实分为龙眼形、凤眼形和丝竹形。龙眼形的食指
中关节和大指小关节稍稍隆起,两指交叉,此手型演奏出来的音色厚实,善慢善文善轻快;凤
眼形的食指与大指稍稍伸直,两指交叉,此手型,音色坚挺,善慢善武,更善强善快速;丝竹
形手腕趋平,掌心放松单靠手指发力。丝竹形综合了龙眼形和凤眼形,音色上可以营造出江南
丝竹的风格。刘老先生也提出了琵琶的音色是丝竹声音,琵琶的母亲在江南这样的观点。如
《诉——读唐诗有感》的主题一乐段中,我们就采用侧锋出弦的龙眼手型,让声音呈现流水的
感觉;《陈隋》一曲中使用的更多的则是凤眼形的手法,坚挺的声音搭配低沉悲哀的意境。在
实际演奏中,弹挑手型的选择并没有完全的正确或错误,更多的适合与不适合。通常更多的是
“非龙非凤”的常态手型。而弹挑如何练习的统一也是我们练习中的重难点。为了达到音色的统
一,我们通常采用重音换置法,同时应该加强连续单挑的训练,如《每日必弹》的《开门三件
事》第一件事的弹挑练习的音乐,用单挑的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最基础最常用也是最难的手法。轮指只有凤眼形和龙眼形两种手法,前
刚后柔。龙眼形能文不能武,能弱不能强;凤眼形能文能武能弱能强。在练习的时候,我们用
大指抵住弦,中间经过六公分的位置,这样可以达到固定手型的作用。轮速也是需要根据乐曲
的需要的来进行调整,切不可一味的追求快速。轮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匀,而解决这个问题最
好的方法就是“六连音节奏训练法”,使每个指头都得到一次独立的感觉。里弦轮是我们在乐曲
中会较长遇见的一种轮指类型。在里弦轮时,怕碰击外弦、手指不敢放开、动作拘谨这是每个
初学者都会碰到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采用偏向凤眼形的手型。弹挑与轮指音响的
统一,也是我们在练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的就是要解决触弦点的问
题,其次就是手型的搭配;龙眼形弹挑搭配龙眼形轮指,凤眼形弹挑搭配凤眼形轮指。
扫拂是琵琶中经典的技法之一。《十面埋伏》这一作品,想必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首经
典曲目。在练习过程中常采用第一二弦双弦双弹起步,逐渐递进到第三弦、第四弦。扫拂中以
小臂和手腕合力为主,手指只起微调的作用。富有个性的扫拂是琵琶声音嘈杂的根源, 更不
适合初学者练习。过去,我们追求“大弦嘈嘈如急雨”般的扫拂,而随着音乐实践的不断发展,
今时今日,琵琶的声音更加追求“江南丝竹”的感觉,追求尽可能的消除扫拂中带来的杂音,追
求扫拂的美感,所以有了“扫拂就是弹挑”的新概念。面对诸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气氛性的武曲,不能为了强调“气氛”而将旋律演绎的过分嘈杂。扫拂的耐力和爆发力也是两个
难点,训练耐力和爆发力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日复一日的积累才会达到这样的效
果。
“快速”是我们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碰见的段落,如何保证快速乐段的清晰,如何使左右手在
同一个频率上,是我们在练习中必须压面对的问题。《每日必弹》中的《左追右》是众多练习
曲中一个典型。该练习曲的就是训练左右手配合的实用之作。以前四拍的右手弹挑带动后四拍
左手的动作。采用非龙非凤的手型,逐渐加速,并保证在快速下的清晰。这样的练习没有捷
径,只有每日坚持练习,并且一定要掐着节拍器精确的演奏。
在西安的大师课上,中国音乐学院葛咏教授也跟我们讲了许多观念。美的声音需要好的方
法支撑,手型对了,方法就对了,方法对了声音就好听了。我们在练习《每日必弹》的时候也
需要有速度支撑,用丝竹的手型中速练习,大指与食指不开口,指腕并用。
刘德海先生在书中这样这样说到“每天不碰一下琵琶,我的心里总感到缺点什么似的”;
“老师要求我记得很牢,回到家里赶紧按老师所说的要求在琴上练习一遍”,我们是这样的乐手
吗?尽管我们暂时不弹琵琶,我们心里是否想着琵琶?这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了吗?琵琶的技
术在随着时代与艺术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任何的技术都需要不断地开发与完善。琵琶的指法技
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任何的技术都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琵琶演奏是一项磨
练意志的考验。如何和这块有灵性的“木头”培养默契与感情 ,也是我们在开始琵琶练习之前要
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每日必弹》上海音乐出版社 刘德海著 [2014-1]
[2] 琵琶的历史.中国古曲网 [2014-10-21]
[3] 琵琶的传派.中国古曲网 [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