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药物制剂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2
名词解释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使用的综合学科。
制剂学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和调剂学dispensing pharmaceutics。
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以剂型体现的药物的具体品种,能直接用于患者,如阿司匹林片剂、氯霉素注射剂、氯霉素眼药水等。
剂型dosage forms把药物制备成适合某种给药形式的给药形式及类别,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糖浆剂、气雾剂、栓剂等。
药典pharmacopoeia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药品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研究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必须凭执业药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over the counter, OTC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安全性要求较高。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合成方法,首先选择单体,将两种单体通过控制单体的浓度、反应温度、采用引发剂进行诱发,通过游离基聚合或碳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的反应,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或非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然后将聚合物溶于水中,加入需包裹的药物成分,用酸调节溶液的pH值,包有药物的聚合物析出,分离经干燥后即可得到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制剂。
用该方法制得的制剂包入药物进入人体后,在pH值低于某一值时,聚合物不溶或几乎不溶,而在pH大于某一值时,聚合物发生溶解并将所包药物释放出来,使药物在人体特定的pH环境下,将药物释放出来,充分起到药效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首先选择两种单体为原料,一种是具有的单体,其中R和R′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另一种是具有的单体,其中R1、R2、R3、R4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b、将两种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采用的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硫酸、磷酸、三氯乙酸、三氧化二铝、三乙基铝和四氯化、四氯化锡、溴化钛,通过游离基聚合或正碳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的反应,而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c、该聚合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其中溶液中所用溶剂为水或苯或甘油或乙酸或液体石蜡或丁烷或戊烷或己烷;反应温度为50-150℃,压力为0.1-0.3Mpa;d、将所得到的聚合物溶于PH大于7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e、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包裹的药物活性成分的粉剂或颗粒剂或赋予了一定形状的被赋形的制剂,并与溶液充分混合或分散或溶于溶液中;f、将分散好的溶液通过加酸调节溶液的PH值,当溶液PH值小于6时聚合物包裹有药物成分的混合体将从溶液中析出;其中所加入的酸为盐酸或硫酸或磷酸或醋酸或草酸;g、将析出物干燥后即可得到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药物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纳米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制备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纳米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药物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介绍纳米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制备过程,包括纳米药物载体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性能评价等方面。
一、纳米药物载体的选择纳米药物载体是纳米药物制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释放性能以及靶向性等。
在选择纳米药物载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材料选择: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颗粒、金属纳米粒子等。
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材料,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载体。
2. 尺寸控制:纳米药物载体的尺寸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代谢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可以实现对纳米药物载体尺寸的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表面修饰:通过在纳米药物载体表面修饰适当的功能性分子,可以提高载体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以及稳定性。
例如,可以在纳米药物载体表面修饰特异性抗体,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
二、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胶体溶胶法、微乳液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材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1. 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和载体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共溶,然后加入合适的沉淀剂进行沉淀,最后得到纳米药物载体。
溶剂沉淀法制备的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2. 胶体溶胶法:胶体溶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载体材料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交联剂或凝胶剂,形成胶体溶胶,最后通过适当的固化处理得到纳米药物载体。
胶体溶胶法制备的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封率。
3.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的新兴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和载体材料溶解在水溶液中,再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胶束助剂,形成稳定的微乳液,最后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得到纳米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