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任务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区别有丝分裂形成细胞类型

染色体复制次数

细胞分裂次数

练习:根据下列所示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回答: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 点整理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概念 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 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

减数分裂专题训练带答案

减数分裂专项训练 1.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鸡肝脏 C. 小鼠睾丸 D. 洋葱表皮 2.同源染色体是指()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特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3.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D.男性的骨骼肌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具有() A.4条染色体B.4条染色单体C.8个DNA分子D.4个着丝点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6.下列哪一过程发生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离 7.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基因的细胞是() A.精细胞 B.肌肉细胞 C.受精卵 D.神经元 8.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极体 D.体细胞 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10.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11.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12.某种雄性蝗虫(2n)的染色体数为23,性染色体仅有1条。下列关于该种蝗虫精原细胞 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11个四分体

《减数分裂》教案(1)(1)

减数分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态系统,培养学生调查实践、合作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4.以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为指导,以模型建构理论为辅助,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边教边学,边演示边学习,提高集体授课各环节效率。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⑴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⑵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精子的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以及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对比图。 (2)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6图37或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受精过程(录像),生物的生活史图解(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程序 1、特点: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2、判断程序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含答案第2课时.doc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3、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重点: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学习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评价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在______中形成的,其中的原始卵细胞叫做___________。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____个卵细胞和____个______。不久,三个极体都___________。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___个卵细胞。卵细胞不再进行变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种类及数量变化: 1个精原细胞→___个_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细胞→___个_____ ___个_______细胞 ___个_________细胞 1个卵原细胞___个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 ___个_________ ___个_______ 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目的要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 2.方法步骤: (1)低倍镜观察装片,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_的细胞。 (3)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绘制减数分裂_________的细胞简图。 三、辨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 - 1 - 页

减数分裂知识点归纳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知识点归纳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 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曲线的区别: 有丝分裂:起点与终点(染色体或DNA)数目相同; 减数分裂:起点(染色体或DNA数目)是终点的两倍。 DNA与染色体曲线的区别: DNA曲线有斜线(间期复制),染色体曲线没有斜线。 如图,BC段和JK段为斜线,则该图为DNA变化曲线; 曲线起点为A和I,终点为G和P, 则A→G为减数分裂,I→P为有丝分裂,G→I为受精作用。 如图,图中没有斜线,因此为染色体变化曲线; 起点为A和E,终点为E和K, 则A→E为有丝分裂,E→K为减数分裂,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一看同源→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看特殊行为→有联会或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特殊行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没有特殊行为的是有丝分裂 三看是否均等分裂→均等:初(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不均等:初(次)级卵母细胞 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苏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 学案 (4)

第二课时生殖细胞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减数分裂,说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通过比较,说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一、精子的形成 1.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 2.过程 (1)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 (4)精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和输卵管中形成的。 2.过程 (1)分裂间期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 (2)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细胞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 (3)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体积较大)和一个极体(体积较小),与此同时,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其他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判断正误 (1) 所有动物的精子都在睾丸中形成。( ) (2)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3)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精子。( ) (4)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体积增大。( ) (5)卵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 ) (6)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内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 (7)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答案(1)×(2)×(3)×(4)√(5)√(6)×(7)√ 1.精子的形成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精巢)中形成的。睾丸里面有许多极度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当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再经变形形成精子。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稍微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很长,能够摆动,利于受精作用的完成(如下图所示)。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分配到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答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精子与精细胞有何差异?这有何意义? 答案精细胞是减数分裂的直接产物,它经历形态变化,其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细胞质浓缩并最后脱落,某些结构演变为精子尾部,从而形成具有较长尾部的精子,如此的变化可使得精子体积小,游动灵活,易与卵细胞结合。 1.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分别依次是( ) A.24、12、12和24、12、12 B.24、24、12和24、12、12 C.48、24、12和24、24、12 D.24、12、12和48、24、12 【问题导析】 (1)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4a→2a→a。 (2)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24条,则n=12,_a=12。 答案 D 解析这是一道以水稻为例,检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含量变化的题目。解题时只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点

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知识点 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此时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得到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其意义是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研究方便,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分裂末期 [概念注意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起点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终点是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③特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 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较小的细胞更好。 【及时训练】:只要能分裂的细胞就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细胞等。只分裂一次便不再分裂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两种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 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 G 1期(DNA 合成前期):合成 RNA 和有关蛋白质,为DNA 合成作准备S 期(DNA 合成期):合成DNA G 2 期(DNA 合成后期):合成 RNA 和蛋白质,为分裂期作 准备 3.分裂期 (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乃至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和另一大分支,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这一节的新名词较多和知识点繁多,教材内容微观,与生活联系不大,使其内容非常抽象,并且此节的图形众多和相似度高,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但是减数分裂这节内容的知识点却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减数分裂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高考的热点考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已经接触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对生物生殖部分内容相当感兴趣。所以他们对减数分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完全陌生和难以接受。而且在高一第一学期已经详细地了解过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对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减数分裂跟有丝分裂的所学重点都差不多,所以在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的理解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但正因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一定的相似点,所以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

更是难点。但又因为这是高考的重点,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给予的耐心指导和时间。又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这些都必须老师用各种教学方式去给予形象化的引导和梳理,需要老师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并且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和发觉,理解,并转化为课本的知识。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各种形式(如多媒体,挂图,游戏,故事,诗句,比喻等),或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把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1)引导-探究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蝗虫生殖细胞形成的探究实验,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符合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2)合作-构建模型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通过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完成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3)角色扮演法:学生角色扮演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印象,并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演示出来,

减数分裂学案及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第1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 【课前复习】 1、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2、细胞周期:指的细胞,从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课堂探究】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或)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次,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对象:进行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号和号。 (2)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一个四

分体中有 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 DNA 分子, 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 ,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变化: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 。 ②分裂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a 、联会: 两两配对的现象。 b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 条染色单体。 C 、交叉互换: 中的 发生。 d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2)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后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①染色体不再__ ___。 ②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移向_____________。 整个过程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DNA 数________。 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 三、精子形成过程回顾 精原细胞(1个)??→?复制 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 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_( )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四、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课堂巩固】 1.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复制—联会—四分体 B .复制—四分体—联会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5)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 色体组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 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 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答案)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 答案) 第第4课时课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目标导读 1.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归纳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2.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阐明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重难点击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一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对细胞分裂图像进行判定。 1思维导图2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方法“三看法”归纳提炼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判定集中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对这三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核被膜.核仁。 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前期A1;若有联会现象,为减数分裂前期A2;若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则为有丝分裂 A3。 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

若出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1;若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中期B2;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3。 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内陷。 若含有染色单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初级精母细胞C1,不均等分裂的是初级卵母细胞C2。 若不含染色单体,则观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若有同源染色体则是有丝分裂后期C3;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C4,不均等分裂的为次级卵母细胞C5。 活学活用1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D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问题导析1图中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1。 3图中产生的子细胞中无有/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D解析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及图形及曲线绘制归纳

一、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1.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a.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b.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③细胞两极发生许多纺锤丝,进而形成纺锤体;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计数好时机) d.后期:①每个着丝点分裂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e.末期: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染色质丝;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曲线: 3、简单归纳有丝分裂规律: 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二现二消)。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计数的最佳时期(一板易辩)。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姐妹分离)。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二消二现)。 实质: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作用: (1)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合成纤维素果胶形成细胞板,再形成新细胞壁。 (3)核糖体:合成分裂过程中所需蛋白质 (4)线粒体:满足分裂过程中所需能量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二、减数分裂中的知识点简单总结 一、同源染色体: 依据: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即: ①大小(长度)…………………………相同 ②形状(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二、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增城市____中学高一级 生物 学科学案系列 必(选)修 1 学案编号 Gzswbx20201 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核心内容: 精子的形成过程, 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学生课前预习模块: 一、温故知新,根据有丝分裂知识分析下列图像(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条) 1.图A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2.图B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3.图C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4.图D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想一想:减数分裂是否也是这样的分裂方法呢?如果不是,请写出你的猜想。 二、减数分裂 什么是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中形成的。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是,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 2. 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有几次分裂过程,每次分裂前是否都有间期,间期中是否都有DNA 复制? (2)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特殊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时期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A B C D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得概念 1、范围:凡就是进行有性生殖得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得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得生殖细胞得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得生殖细胞中得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得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得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Ⅱ) 中期Ⅱ: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得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得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得异同: 1、相同点:①都就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得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得形成需变形,卵细胞得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得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得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得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得两个精子就是相同得) 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得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得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得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得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瞧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九、同源染色体得特点、判断程序 1、特点: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2、判断程序

(完整版)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孙学兵 (大庆四中,黑龙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生殖种类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特别是卵式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 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用磁性黑板和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课题: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主备人:妥玉宝参与人:庞隆群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方法]: 本节课教学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模型建构来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 [与旧知识的联系]: 减数分裂与之前学习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我们的学习不仅要观察细胞的变化,更要注意染色体的变化与行为.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不是。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一、减数分裂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