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心理宣泄室”探究攻击性行为

观“心理宣泄室”探究攻击性行为

观“心理宣泄室”探究攻击性行为
观“心理宣泄室”探究攻击性行为

观“心理宣泄室”探究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王恩慧

人类不是希望被爱的友好的动物。相反,他们具有很强的攻击的本能。

——弗洛伊德

摘要: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促使整个社会趋向于多元化,在享受民主自由与富裕果实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分歧和紊乱,“竞争”、“压力”、“挫折”、“焦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解压、减压、释压……”的呐喊中,“宣泄吧、心理宣泄室、情绪发泄室、出气室”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应声而起,摔酒瓶子、摔盘子、击打橡胶人、沙包、气球……成为人们减压泄愤的一种时尚方式,且自2004年起成都出现了第一家中学生发泄室后,各中小学相继效仿,殊不知这种替代性的攻击行为不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和压力,反而正一步步诱人走向暴力与对抗,极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本文重点探究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致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助其走向成功。

关键词:替代性攻击攻击性行为挫折模仿学习过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学习进程,繁杂的人际关系……令身处其中的人们时时刻刻与压力相伴——稍大的压力会引发纷乱的情绪;较大的压力将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过大的压力则会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将处于崩溃的边缘。长此以往,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排解,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引发心理疾病。面对生活的挫败与无奈,精神的疲劳与迷惘,在“解压、减压、释压……”的呐喊中,“宣泄吧、心理宣泄室、情绪发泄室、出气室”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应声而起,摔酒瓶子、摔盘子、击打橡胶人、沙包、气球……看似多样实则一辙,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虚拟暴力行为肆意发泄内心不良情绪,使其得到暂时的缓解。

据了解,最早设置心理宣泄场所的是日本松下公司。松下认为,在团队组织中,必然有不满情绪,如果让员工把不满情绪释放出来,对组织的成功是有利的。2003年前后,我国一线城市先后出现心理宣泄场所,2004年成都出现了第一家中学生发泄室,而后各地中小学相继效仿。

“心理宣泄室”的出现备受争议,其最大争论点便是“暴力宣泄”。在心理学范畴中,这种行为应属“替代性攻击(direct aggression)”行为,也叫做转向攻击行为,是指个体受挫折后,因无法直接对挫折来源(人或事物)发泄其情绪,转而以另一不相干的对象为替代者施以攻击的情形。这种替代性攻击行为试图将不良情绪和压力通过盲目地爆发、释放和破坏性地转移嫁祸到非利害关系的“象征物”上,不仅不能使其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反而极易诱导人的暴力心理和行为的出现,会使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日益变得简单和粗暴,使其性情更加暴躁和粗鲁。在这种治疗方式的引导下,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则更倾向于对抗和报复。对于某些平时就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将可能更加强化其病态人格,最终发展成为具有“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的人。为此,基于“心理宣泄室”中替代性攻击的不当方式,结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对“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的成因及对策等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着实必要。

1 攻击性行为概念的界定

前文提及的替代性攻击与直接攻击均为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方式,其区别体现在作用对象的方式上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其本质统一于行为的“攻击性”。然而对于攻击性行为概念的界定,迄今仍众说纷纭:

社会心理学者班杜拉(Bandura,1973)认为:攻击行为是指行为的结果导致他人身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毁,这种伤害可能是精神的,也可能是身体的。

莫非等人(Murphy,Hutchinson,&Bailey,1983)观察儿童的教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情形,认为攻击行为应包括一般的攻击行为和破坏他人物品的攻击行为。具体而言,前者的行为有踢打、殴辱、绊倒他人、推拉同学、阻挡他人、跟随他人背后踩后脚跟、从背后推倒他人;后者指故意抢走他人物品、抛掷他人的书本、抢走他人便当或用具、袭击路人或路边停靠的车辆、折断同学铅笔或在学校的操场用手挖掘洞穴等。

我认为:广义而言,攻击性行为指行为结果导致他人生理与心理的伤害,其范围则涵括非攻击行为与攻击行为。狭义而言,则指以暴力加诸于人,造成肉体与财物的伤害。

2 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2.1对于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人格理论的六大流派持有不同的观点:

2.1.1精神分析流派

———无意识心理影响行为方式的差异,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1.2 物质流派

——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都处于各种人格特征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

2.1.3 生物学流派

——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差异,例如男性攻击性倾向比女人强,以便保全自己,将他的基因传递下去。

2.1.4 人本主义流派

——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人格差异的原因,应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充满温暖和尊重的环境。

2.1.5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人的稳定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2.1.6 认知学流派

——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差异,即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2.2 借鉴上述理论观点,就近年来研究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文献加以探索,我认为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

2.2.1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进行努力时遭受到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939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Dollard)和米勒(Miller)等5人在《挫折与攻击》一书中提出“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

“挫折—攻击假说”随后得到了大量实验研究的验证:1941年,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所做的一项著名实验,很好地证明了挫折同破坏性的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安排实验组儿童站在窗外观看一个满是诱人玩具的游戏室,但不允许他们进去玩那些玩具。由对有高度吸引力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境,来使实验组儿童产生挫折。控制组儿童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直接玩那些玩具。研究结果发现,当实验组儿童最后终于有机会玩那些玩具时,他们明显比控制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破坏性损坏玩具的行为,他们常常将玩具摔在地上,或是往墙上砸。挫折引发了更多的破坏性行为……

基于上述假说,我认为任何不愉快的情绪都可能导致攻击,紧张一旦释放,攻击需要就会减少。现通过图2.2.1对挫折与攻击的关系进行诠释:

图2.2.1 挫折与攻击的关系解析

首先,挫折是否导致攻击是以认知为中介的,即加工信息的过程。通常,人们在遭受挫折后都会出现紧张状态,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出某种情绪反应,其中,有些人始终被情绪所控制不能摆脱,而有些人则能够及时调整,保持冷静,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挫折。这就使信息加工的结果呈现出消极的和积极的反应方式。

挫折的消极反应方式即情绪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反应,可能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是特定的表情或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攻击、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和自我。

挫折的情绪性反应方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应该说挫折是为攻击提供了不愉快的强度上的条件,攻击只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其受到受挫折驱力强度(动机越强烈挫折就越大)、受挫折驱力范围(部分受挫或整体受挫)、受挫折的频率(挫折叠加)和是否伴随侮辱性挑衅,以及可能受罚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挫折的积极反应方式即理智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坚持目标,继续努力;改变目标,以取代之。

所以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高攻击性儿童之所以攻击他人或采用

攻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问题,是因为他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偏差。此外,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后者产生的危害比前者大,但常受忽视。

2.2.2模仿学习

虽然许多攻击行为都是在瞬间发生的,我们很难根据平时的观察记录加以遏止,但追根究底,这些攻击行为并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由于儿童善于模仿,所以我认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习得攻击性行为的模式,也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波波玩偶实验”是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在他的研究中让儿童们目睹一位模特殴打一个塑料小丑,名叫波波玩偶。“模特用棒槌敲他的头部,把它朝下猛摔,坐在它上面,反复地打它的鼻子,把它抛到空中,用球击打它……”。看完录像后,儿童们被放在一间有好玩的玩具的房间里,但他们不能动玩具。再忆过程开始了,儿童们变得愤怒和沮丧。然后,把这些儿童领到一间放着和录像中同样玩具的房间。动机状态产生了。班杜拉和许多其他研究人员发现88%的儿童模仿攻击行为。八个月后,40%的儿童重演波波玩偶实验中观察到的暴力行为。

通过大量的行为研究,社会学习理论者认为模仿学习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观看他人的攻击行为未受到惩罚,在相似的环境下,将增加发生类似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第二,个体受到厌感刺激,例如体罚、辱骂、阻扰,极有可能转而攻击他人;

第三,攻击行为获得正增强,可能引发习惯性的攻击行为,例如儿童的攻击行为得到父母,同伴的默许,既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攻击行为;

第四,攻击行为可能经由认知过程而习得,例如电视影片的英雄人物或警察为主持正义,维持社会秩序,除暴安良,他们的攻击行为颇具暗示作用;

第五,社会上知名人物攻击他人而未受到惩罚,则其行为模式将为儿童竞相效仿,成为儿童攻击的原因之一。

诚然,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模仿性强,许多攻击性行为都是从父母、同伴等,或电影电视以及网络游戏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要弱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取向,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阻止和适当惩罚。

2.2.3过度活动

通过长期实践与观察,过度活动也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我认为过度活动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体内剩余能量发泄的需要。过度活动者有基本与次要症状:基本症状指的是神经质的活动、分心、局促不安、冲动、消极情绪,不合作等;次要症状则有失控,低自尊和攻击。为数不少的行为异常者有过度活动的现象,许多研究者指出儿童过度活动的情况愈严重,愈可能衍生攻击行为。

莫礼生(Morrison,1980)取样48个有心理问题的成人,样本在儿童时期曾被鉴定为多动儿,对照组则为一般正常人。经控制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之后,结果发现曾被鉴定为过度活动者,暴力与反社会行为者为正常人的3倍,而且这些多动者,曾有过犯罪记录者竟然高达样本人数的2/3。所以基于过度活动与攻击行为两者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我认为过度活动的青少年,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反社会、暴力与犯罪行为者。

2.2.4遗传

带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被认为来自有攻击倾向的家庭,也就是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关于这方面的假设有两种:一是指遗传基因异常和荷尔蒙分泌失调导致攻击行为;二是指神经系统异常引起暴力行为。

2.2.4.1遗传基因异常和荷尔蒙分泌失调导致攻击行为

雷尼斯琪(Reinisch,1974)着眼于人类的性染色体和男女荷尔蒙对人类脑部功能和外显行为的研究。正常人的染色体为46XY,雷氏认为带有异常染色体的男女,其染色体为47XYY,47XXY,由于比正常人多了一个Y或X染色体,被疑是造成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

克罗威尔(Crowell,1987)也指出美国最大的监狱,约有2%的犯人属于XYY染色体异常者,带有XYY和XXY的染色体异常者攻击与暴力行为比例偏高,智商也低于一般正常人。

然而,这些研究受到推论限制,原因有三:第一,样本过少,不易解释因果关系;第二,智力低下可能是攻击与暴力的主因,因为智力与道德判断有关,低智力的儿童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因而有暴力行为;第三,生活环境不良也能诱发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儿童受到不良帮派的吸收,发展为社会化的攻击行为,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者都未控制或忽略了足以混淆研究结果的因素,包括出生地、种族、同伴影响,学校因素和家庭的社会地位等。

在无一致性结论之前,我认为攻击性行为与生物遗传有关系,但又似乎很薄弱,所以只能说“少数重度攻击行为可能与生物遗传有关”。

2.2.4.2神经系统异常引起暴力行为

培佩斯(Papez)于1937年最早认定脑神经系统中的边缘组织与攻击性行为有密切关系,指出脑部下视丘影响情绪,行为的变化。

其后,陆维斯等人(Lewis,Shanok,Pincus,&Glaser,1979)取样97位患有攻击行为的儿童,研究他们的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结果指出,犯有重度攻击行为的儿童,韦氏量表的智商普通低下;其次,神经功能有异常现象,例如:身体常有抽搐现象,精神方面则表现为妄想,思考松弛等特征。

薛特费德等人(Satterfield,Hopper,&Schell,1982)从轻微脑功能损伤观点研究攻击行为。薛氏等人调查198位14—20岁的青少年罪犯,结果指出,其中的110位样本曾经在6—12岁之间被鉴定有轻微的脑伤的现象,而且是累犯或长期留置与犯罪收容所。样本所犯过失包括抢劫,暴力(使用致命武器,汽车窃贼,盗窃等)。

所以,我认为严重或屡犯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其他如夸大、妄想、思想松弛等精神问题,以及癫痫等,也是造成攻击行为的可能原因。因此,追溯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检查脑部功能是否正常着实必要。

3 避免或矫治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少年犯罪的根源来自家庭,偏差行为呈现于学校,然后其犯罪行为恶化于社会。”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严重者可能导向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因此,发现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预防、制止、克服、矫治攻击性行为。我认为避免或矫治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有四:第一,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社会环境;第二,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合理释放不良情绪;第三,选择适当运动,合理发泄体能;第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固心理健康阵地。

3.1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社会环境

基于儿童好模仿的天性,良好环境的营造是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前提。

3.1.1父母的情感态度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人做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儿童的攻击行为与其家庭背景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鉴于此观点,巴特逊(Patterson)于1986年曾经应用观察法研究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交互作用的行为。结果指出,被标记为攻击行为的儿童,其父母与一般正常子女的父母教养态度相互比较,前者惯于使用消极、敌视的态度与子女交互作用,当伴随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动怒、反抗父母时,为人父母者,也不甘示弱,以牙还牙,对子女施以威吓,拳打脚踢等暴行。而后者则以积极,悦纳的态度接受子女,给予子女明确、清楚的行为规范,布置温馨的家庭环境。所以,巴特逊认为对子女不当的行为不用怀恨,敌视或体罚的方式,而代之以剥夺他们的权益,限制子女的活动作为告诫。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这种交互作用还表现为强化,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攻击行为时,家长容忍这种做法或者甚至因为觉得孩子的举动天真可笑而间接的鼓励,那么儿童的攻击行为就会得到强化。有经验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故意不去理睬孩子,而是在孩子讲道理、表现好的时候及时对他注意和关心,那么孩子的攻击行为就会弱化,也就是阴性强化。

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弱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取向,及时阻止和适当惩罚是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只有使用得当才能有效果。态度粗暴、谩骂或打孩子的做法,不仅效果极其有限,而且还会被孩子模仿使用。另外,使用惩罚法来阻止攻击行为时如果前后不一,即有时宽容有时又过分惩罚,使孩子在是非上产生混乱,容易促成他的逆反心理,结果是不管大人说的有无道理,孩子一律采用抵触态度,他的攻击行为反而会加剧。因此,家长应采取前后一致的态度,选用科学积极的方式弱化其攻击性行为,这对塑造孩子良好行为很是重要。

3.1.2儿童在各种社会情境中,特别是通过大众传媒,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或通过直接学习,即实际参与的打架、争抢物品等。

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过程则转向交由媒体来完成。孩子们是在电视机和电脑前度过童年的。舆论普遍认为大众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我认为应当加强对儿童的媒介指导,使孩子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识别虚假信息,排除有害信息,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杜绝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2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科学释放不良情绪

在“心理宣泄室”中所出现的替代性攻击行为从根本上不能消除压力,而是暂缓压力或转移压力于“象征物”,根本问题依旧存在仍未解决,长此以往,压力一旦爆发,并已习惯于利用攻击性方式宣泄,后果便不堪设想。所以心理宣泄室应开设多个宣泄区角,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使人合理释放不良情绪:运动、倾诉、哭泣、洗澡、书写、娱乐等都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释放情绪紧张度,进而平静的,理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3选择适当运动,合理发泄体能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人体能的综合指数比50年前提高了近30%,而运输车、起重机、各种生产流水线、机器人、电脑、电话、手机、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和代步工具汽车的出现,使中国人还有近20%的体能无处使用。如果利用能量平衡说来解析的话,人这闲置的、多余的近20%的无处使用的体能肯定要消耗掉,如果不消耗掉或采取不当的消耗方式就会演变为社会不良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不仅是体能消耗的主要途径,且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和抗抑郁的作用。它能调节人的情绪状态,使人获得愉悦情绪,缓解紧张,改善心理健康。特别是学生在从事繁重的学习后,如能参加一些轻松的体育活动(如舞蹈、韵律操、游泳),欢快的情绪会油然而生,达到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效果。

3.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固心理阵地

3.4.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正确对待暴力攻击性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所以思想道德建设要从未成年人抓起,才能本固基实。

3.4.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固青少年心理阵地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适应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加固青少年心理阵地,预防病态心理及心理疾病的产生。当今,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5个,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其中,行为问题就占到20%—30%。所以说,要从根本上预防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心理阵地的健康构建至关重要。

总之,采用单一的替代性攻击行为宣泄不良情绪易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探究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我认为其产生与挫折、模仿学习、过度活动等因素息息相关,为避免或矫治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社会环境,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科学释放不良情绪,选择适当运动,合理发泄体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固心理健康阵地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助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林朝夫.偏差行为辅导与案例分析[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冯观富.儿童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桑标.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11.

[4]方富熹.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杨丽珠.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Jerry M.Burger. 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L.A.珀文.人格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9]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整体工作达到良好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通过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 我们莲塘二小逐渐形成独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貌。坚持以“立君子品求智慧学做儒雅人”为目标,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育文化,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一面熠熠生辉的旗帜。 一、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心育网络 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制度方面,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每年的办学方案和学校工作要点中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课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考评体系;在设施方面,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辅导室——“心灵成长空间”,配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测量室、心灵放飞室、沙盘游戏室。此外,在人员和经费方面,学校也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近五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我们学校工作的“重头戏”。从邀请专家来校做相关讲座,到多项科研课题在省、市获奖;从成立“心灵成长空间”到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长旅上一路走来,日趋成熟。如今,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心育网络,校长室——心育领导小组——学校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辅导小

组,体系健全,职责明确,确保了工作的有条不紊和持续深入开展。 二、加强师资培训实现全员心育 学校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在校内形成了“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加强校本培训,班主任、骨干教师持证上岗。学校把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为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长期予以高度重视。每年选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活动在2次以上,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每年1次以上。拥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已成为我校教师评选校级骨干教师、推荐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先进以及担任班主任、校务管理人员的必备条件。学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许多成果在省市获奖,教师发表或获奖的相关论文数十篇。 设立班级心辅委员,壮大心育队伍。“心辅委员”每班两名,男女各一人,其职责包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月填写相关表格等。心辅委员的设立,有利于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开展丰富活动突显心育特色 开设课程,学科渗透。学校编写了一至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实施了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在学校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课纳入课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个段、每个班全面铺开。同时,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

(德育长廊) (7页)【通讯沙龙】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 本期话题提供:丁锋 丁锋,新联中学语文教师,曾获通州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二等奖,曾被评为通州市“教学六认真”先进个人,所带班级曾获通州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在《少年文艺》《散文诗》《语文世界》《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文若干,在《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南通市班主任论文评比一等奖;辅导学生多次获省作文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数十篇次。 有这样一则报道:为让学生将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邯郸市一所中学首次将心理宣泄室引进校园。倘若学生感觉心情压抑,或者对某位老师、校长“有气”,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向贴有对方图像的充气娃娃拳打脚踢,且老师、校长的图像是学校让美术老师专门绘制的。在房间四周墙壁上还贴满了写有“痛快”、“如果你愿意,砸吧、打吧”、“扔下愤怒,晴空万里”等极具刺激性词语的图画。据了解,心理宣泄室设立三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光顾。 引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上文所述正是近几年出现的尝试之一,不过具体做法值得商榷。用来进行心理宣泄的事物是否一定是贴有校长、老师图像?教育者的职业尊严是否因此受到损害?引导学生心理宣泄是否就是让其“暴力发泄”?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究其根本,该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合适地心理宣泄呢? 宣泄必须和引导并举 蔡志红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谈笑自若,虽然这种做法可以用来应付某些社交场合的要求,但却会把由挫折引起的痛苦累积起来,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所以,有什么委屈痛苦,不要深埋在心里自我折磨。选择

心理健康中心规章制度全

心理健康中心规章 制度全

在这里,我能够获得什么? 你能够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旨在帮助同学们排除在学习、生活、人际、恋爱、求职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挖掘个人潜能,它能够帮助你: 积极面对困难,寻求症结所在; 学会情绪管理,提升情绪智能; 缓释心理压力,保持快乐心情; 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学习沟通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运用学习策略,顺利完成学业; 强化自我信心,挖掘个人潜能; 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规划人生; 提高调节能力,增强社会适应。

心理咨询导航 心理咨询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呢? 在向专业的咨询者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如果您将心理咨询师视作点石成金的神仙,祈祷在心理咨询室的50分钟得到一粒万灵丹,好让我们的困惑、问题迎刃而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失望。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旅程,是一次由心理咨询师陪伴完成的心灵探索,是一次走进心理世界的二人游。那么,心理咨询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呢? 不要企图一两次能够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是各种原因长久积蓄的结果,解决它需要时间和过程,更需要当事人的耐心和努力,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可取。 尽量呈现我们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展现出来的自己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急切想解决问题的自己,可能是非常理性的自己,可能是极其感性的自己,可能是冷漠的自己,或是顽固的自己。试着让咨询师走进自己的内心,这一定很难。但如果真的能让心理咨询师走进自己的内心,就意味着成功大半了。 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开始了解,探索自己的现在和过去。和她一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荡,带着好奇和恐惧,循着心理咨询室温暖有力的手,去走到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里值得去清扫,但我们能在那里寻到宝藏。 学会放开心理咨询师,并在她的陪同下自己试着慢慢继续探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儿童攻击行为和将来犯罪行为的关系上,有关研究认为:习惯性的攻击行为可用来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年龄越小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幼童,未来发展成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各种情境中都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比在特定情境之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将来更可能发展成为发社会行为和行为偏差。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一般没有成人那样残暴,比较容易受到忽视。但是随着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不良影响,社会中的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攻击现象正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逐渐向幼儿园、学校中渗透。再加上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某些局限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正在受到攻击现象的侵蚀,尤其是暴力行为正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年报》1997年6月25日报道,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同学或外校学生敲诈、勒索、抢劫、欺侮和其他滋扰的经历。成都的调查也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同学曾受到过同校学生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校存在学生勒索钱财等恶性事件。来自瑞典的卡罗琳斯应激研究室的研究者对北京267名12—13岁小学生欺侮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6.7%的小学生回答在上学期中,每周至少一次受人欺侮过。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期,笔者对一个四岁半的小班男孩进行了攻击性行为的跟踪观察,以案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及矫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角度,人们对攻击行为提出了不同的分类,得到了较广泛认可的是把攻击性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是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二)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幼儿期攻击性行为存在如下特点: 1、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 2、幼儿攻击行为方式的改变。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攻击性行为呈现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3、幼儿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在幼儿园里,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卷入攻击性事 件中。 二、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一)父母的因素 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往往不是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极大地依赖着他们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和父母自己如何表现。一个在家里因侵犯性行为而受到严厉惩罚的孩子,在外边往往有更大的侵犯性。惩罚使孩子在家里限制了侵犯行为,但却等于鼓励了他在外面的侵犯行为,因为孩子模仿的是父母的侵犯行为。惩罚教育孩子在家里要老老实实,等于告诉他们,如果干了坏事不被发觉是不会被惩罚的,这样使儿童不是减少了侵犯行为,而是加剧了这一行为。 另外,经常在孩子面前暴露矛盾,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放纵、宽容和无所谓的态度,也能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强攻击频率。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榜样的作用 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置和常用表格(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 建设及管理规 一、心理功能室建设总体要求: 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科学、实用原则,保证基本配置,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心理辅导室功能区域和相关配置。 1.位置选择。心理辅导室应选择建在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尽量避开热闹、嘈杂区域。楼层不宜太高。 2.环境要求。心理辅导室环境布置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富于生机。心理辅导室可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易于学生接受的名称。室外可贴轻松的欢迎标语,图示图标简明醒目。部环境应温馨、整洁、舒适,以清新、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装饰物,光线适中,自然光、灯光强度合理。个别辅导室要充分保障学生隐私性要求。 3.基本配置。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学校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在不影响心理辅导各功能区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心理辅导室各功能区域也可以相互兼容。心理辅导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注:本容来自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文件。) 以下分别是心理办公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宣泄室、放松治疗室、心理图书室、心理自助区的基本要求。 二、各功能室布局要求: 心理辅导室布局主要考虑其功能。根据心理辅导室功能定位划分为办公接待区、个别辅导区、团体活动区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特

心理宣泄室管理制度(用)

新河实验小学心理宣泄室管理制度 一、来访者应先向心理咨询人员说明自身情况,由心理咨询人员评估是否适合选择心理宣泄。 二、来访者进入心理宣泄室,请先登记。 三、一次进入宣泄室的人数不能过多,控制在2-3人内。 四、来访者在心理宣泄的过程中,请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活动之前,请清除身上的尖利物品、易损物品等,并做好适应性训练。进行宣泄时,请不要过分用力。 五、使用各项宣泄设备时,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六、保持室内卫生,请勿在室内吸烟、吃零食等,不乱涂乱画。 七、须遵守活动规则,爱护室内设备,不故意破坏,不无故损坏。否则将追究责任。 八、使用完宣泄设备后,物归原位,不随意丢弃。 九、宣泄时间一般为30分钟以内,防止导致过度疲劳或力竭。

新河实验小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1、心理咨询教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 2、对师生咨询内容和有关的隐私严守秘密。 3、心理咨询员不得迟到、早退,要按时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 4、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花卉盆景等装饰物要不断更新,营造温馨的空间。 5、做好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6、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学生个别辅导或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工作 7、未经同意,有关资料不得外借。 8、爱护室内各项设备,保持正常使用。 9、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0、对非工作人员,非咨询人员要阻挡入室。

新河实验小学心理咨询室教师工作制度 1,值班教师在规定值班时间内必须到岗,耐心接受同学的咨询,并做好面谈预约登记和当日的值班记录。 2.当日值班人员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以电话或当面请假的方式,向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请假。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室相关所有工作内容。未经负责人同意,值班人员严禁随意翻阅心理咨询室存放的材料和文件。 4.心理咨询室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不允许无咨询要求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进入。 5.如果在工作中泄密或者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咨询室财物损失,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分,并担负损失财物的赔偿责任。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个案情况简述 张三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李四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张三走过去抢李四的图书。因李四抓住图书不放,张三就在李四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张三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张三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张三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这时,张三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

输,要再剪一次。张三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张三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张三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张三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张三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张三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张三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张三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浅谈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浅谈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浅谈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和心里发育都不完全,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矫正,不仅影响到他们良好的行为品德的发展,也会使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会引发犯罪的行为。本文从小班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而探究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及个体成长因素,并从幼儿园教育方面提出一些行而有效的敢于措施,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幼儿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教育模仿 引言:甲甲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甲甲的这种行为使的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因此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正文: 一、攻击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具性侵犯,即儿童渴望得到一种物体,权利或空间,并且努力去得到它,他们推,喊或者攻击挡路的人,例如: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夺另一个小朋友手中的玩具而打他。另一类是故意性侵犯,它意味着伤害另一个人,他打,踢,或威胁别人去痛打一个同伴,例如:一个男孩故意打一个小女孩,惹她哭。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甲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在小班像甲甲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比中,大班的孩子差很多,因此小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也比中,大班的孩子越明显。有资料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因事而起,很少以人为指向,所以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为工具性的攻击,中班幼儿则两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参半,而大班幼儿多以言语攻击为主。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小班幼儿的攻击占全部攻击性行为的50%,而中,大班幼儿则更多的攻击性行是以反击同伴攻击,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为主。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男孩多以暴力攻击为主,女孩多以言语攻击为主。 三、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大众传媒素 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很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不良的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是接触的最多的一个社会环境,但是一些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经常看动画片《奥特曼》,学者片中的暴力动作,口中喊着:“奥特曼变身,消灭怪兽。”之类的话,对周围的小朋友发起攻击,弄得别的小朋友哭泣,有的小朋友就再也不敢靠近他们。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经常看暴力性的电视,动画片,玩暴力性的游戏都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增强。案例中的子豪就是一个受大众传媒影响的孩子。长期以来,父母给买的动画片中都是《奥特曼》,他一边看片子,一边学着动作,攻击陪伴他看电视的人或者是靠近他的人,攻击性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了。这种影响因素是值得注意和引起重视的因素之一。 2. 家庭教育因素: 如果一个幼儿成长在一个矛盾重重,你争我吵的家庭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那么孩子也会耳儒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另一个方面,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中的老人,孩子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如有一个小班的幼儿在偶然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强,若在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方式不当,甚至树立一些负面的榜样示范,那么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将会越来越严重,让孩子变成一个好斗的人,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也会被他视为自己的攻击,从而进行攻击,有的甚至会为此铸成大错。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初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咨询室环境与硬件设备 (二)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询(辅导)管理制度 (三)初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工作(宣传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专题讲座、专项辅导、个别咨询、学生干部培训、心理委员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手语舞蹈培训、心理剧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策划与实施等、专业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与参观交流等) 二、硬件建设(相当于五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 (一)综合性心理咨询室(要封闭隔音,确保保密性,为重点建设项目,最好一步到位,马上体现上专业性,领导高度重视特性) 1、新电脑一套(3500元):22寸液晶屏幕,刻录机,音响主要用于心理建档与网络学习、沟通、网站论坛建设与维护;能上网。配套心理测试软件一套2800元(后附有参考资料)。 2、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500元)(空光碟与打印纸若干) 3、书桌一个,椅子两个(200元) 4、躺式放松床一个(主要用于音乐放松,催眠等) 5、资料柜一个(主要用于存放心理档案与常用心理专业书籍)(300 元) 6、彩色(绿、蓝色)窗帘 7、彩色沙发一套(或两个,成直角摆放)(1200元布艺类,夏天可上置入垫子)(可参考相关图片) 8、小茶几一个,上摆放小花篮,纸筒 9、墙上挂上若干心理挂图 10、空调机一部(1500元)

11、 咨询室里预留空间存放沙盘与沙具(约 16000元) (二) 宣泄室(具体可以到广西大学心理宣泄室参观学习) 1、 悬挂武术散打专用沙袋(300元) 2、 站立式不倒翁沙袋(300元)(广西大学有,可咨询) 3、 拳击手套两幅 4、 飞镖一幅,挂墙上,气球若干 5、 墙上挂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报板,放木框 6、 墙可涂成冷色(蓝色) (三) 心理书籍阅读室(可兼作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室) 1、 心理杂志 2、 心理报纸 3、 心理科普读物(目前出版社、书店有很多) 4、 大书桌两张,椅子若干 5、 电视机一台(1000元),音响一套 6、 新式DVD —台(300元) 7、 基本团体辅导设备(如在白纸、彩色笔、绳子等各种团辅材料) 口 nJ An 沙 盘 沙盘 柜 沙 盘 柜 沙盘柜 放 松 床 来访者 茶几 0 桌 、

幼儿攻击行为原因及对策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些天生爱热闹的、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二)家庭因素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模式有关。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4]“绝对权威”型的父母过于控制幼儿的自主性,易于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的要求,并常常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攻击。“过度溺爱”型父母则完全放弃对幼儿的限制,使幼儿的利己排他行为滋长,一旦他们的某种需要受到限制,就会大哭大闹,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所以说家长过分溺爱幼儿、过分要求幼儿、过分放任幼儿都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三)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电视大众化以后,幼儿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四)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5]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对幼儿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理解原因的能力能帮助儿童正确地知觉情境,是成功进行同伴交往的前提。一件事的发生总归有原因,对原因的正确理解是随后做出适宜反应的前提。从观察中发现,不管是攻击性儿童还是非攻击性儿童,当他们认为同伴是故意做出不友好行为时,他们更倾向于报复;当认为不是故意时,则报复很少。也就是说,对交往对象行为原因的认知决定着随后的行为,因此对儿童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智能训练采取小组训练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小组训练采用Ladd等提出的系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法――社会学习模型。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非语言交往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技能。而个别训练法则是对个别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技巧训练,提高交往能力。许多拙于与人相处的孩子都缺乏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谈话技巧,他们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因此,教师应先教给儿童基本的谈话技巧,帮助孩子得到社交的门票,从而被他人所接受。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给儿童以心灵安慰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也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这就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孩子平时生性懦弱,小朋友欺负他,他也无法反击。于是父母就在家里教他:“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之类的话,于是有一次就在他奋起还击的时候,反被同伴用指甲划破了脸。没想到,其父母非但不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找原因,反而严厉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因为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能使儿童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儿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应

分析一线消防员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析一线消防员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析一线消防员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一线消防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压力逐步加大,除去本身的家庭和社会压力,还面临着与死亡、伤病、火魔等作斗争的残酷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必然会导致心理病症。这就需要各级消防部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一线消防员心身健康,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危害消防职业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消防员产生心理失衡、情绪失调和人格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组织专人深入基层中队,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一线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掌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焦虑心理:面对基层部队紧张的工作、训练、学习、生活环境时,有的消防员缺乏自制力,判断力降低,形成对环境的焦虑心理,表现得特别易兴奋、易激怒、易疲劳、易衰竭。失落心理:消防员角色、任务不断转换,当发现理想中参加的灭火救灾与现实中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实际情况相抵触时,就会造成先后不一致的认知冲突,整日忧心忡忡,导致失落心理的产生。抑郁心理:消防员在面对严格管理、人际关系、训练成绩等问题困扰时,内心的自信、自强逐渐减弱,产生情感低落、沮丧、言行怪异和自责等情绪障碍,长期自我否定就会产生抑郁心理。自卑心理:由于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同差异,当极端追求攀比、赶超时,有的消防员就会产生抑郁、缺乏自信心、胆小、悲观等不适应情绪,由此可能产生自卑苗头。存

在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分析消防员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身心负荷过重:部分消防员在报考军校、选拔士官、选学技术、婚恋、入党、立功等愿望长期不能实现和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有的消防员对一些事情有看法,但长期憋在心里,造成思想负担越来越重。任务压力过大:消防员面对繁重工作和高温、高空、黑暗、噪音等各种极端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或恐惧感,加上严明的军事纪律和艰苦的训练,消防员压力得不到缓解,极易产生焦虑、忧郁、急躁等情绪,严重的便会出现心理问题。管教方法不当:个别部队管理者由于管理方式方法简单,严重刺伤消防员的人格和自尊心,致使有的消防员产生自卑、颓丧、自暴自弃等情绪,导致消防员产生心理问题。休闲放松不妥:不少消防员情绪长期紧张,但又不善于休闲调剂,一逢休闲便娱乐过度,打乱作息规律,这样也成了心理异常的一个原因。此外,独生子女、性格特征、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消防员心理产生影响。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与对策消防部队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充分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才能预防和减少消防员心理疾病的发生,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打下坚实基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立支队、大队、中队心理工作三级络模式,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查室、心理疏导治疗室、心理宣泄室,开通心理信箱、络邮箱和心理热线,每年对消防员进行心理测评、心理拓展训练。充分整合部队及地方心理医生资源,定期或适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不断普及

宣泄室必要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而这3000万人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的专家估计:目前有30%以上的学生患有“心理综合症”,这么高的比例不得不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警惕。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值得社会关注的,请先看看下面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的数据: 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39.20%的被调查者面临压力,有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育人先育德树人先树心”学校是“育人”“树人”的地方,也应该是“育德”“树心”的地方。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宪章中就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 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压力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使不少教师长期在疲惫中超负荷劳作,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目前在广东县级以上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在四十人以上,学生的素质大多参差不齐,主科老师一般要带两三个班,副科老师带的班就更多了,班主任虽然带的班少,但却必须组织各种活动。老师们除了每日的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业外,还要应付各种公开课、还得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竞赛,时不时接受各种上级部门、学校对学生和自身的检测。各类的检测、活动又往往与年度考核挂勾。繁重的教学任务,各种考核和升学的压力,使很多老师感到工作超负荷,工作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 2、社会压力 长期以来,教师都被赋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等等称号,学生、家长、社会都对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特别是现在独身子女的教育,教师们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较好成绩;既要教育管理好学生,又得小心谨慎的掌握好惩诫的尺度,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待遇、再教育条件等方面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改善,常常使老师觉得现实中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长期以来社会对老师缺乏信任、缺乏真正的关爱与同情。各种各类的检查晋级评比、包括各种各样的应试教育的责任,都压在老师的肩上,要知道,老师不是神,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在种种不平衡的条件下,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3、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职业的关系,老师要与不同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只要关系到孩子的,常常是过份的紧张,不断的给老师施加压力,让老师们疲于应对。现代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大多不善于与人相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处理常常令老师们烦恼不已。职业竞争产生的危机感,老师们强烈感到教师这个职业已不再是捧着“铁饭碗”。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聘任制、量化管理等举措的实施,各类荣誉与奖金的挂勾,让老师们明里暗里互相较劲,同事间互斗互防,压力能不大吗?

(完整word版)心理健康中心规章制度(全)

在这里,我能够获得什么? 你能够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旨在帮助同学们排除在学习、生活、人际、恋爱、求职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挖掘个人潜能,它可以帮助你: 积极面对困难,寻求症结所在; 学会情绪管理,提升情绪智能; 缓释心理压力,保持快乐心情; 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学习沟通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运用学习策略,顺利完成学业; 强化自我信心,挖掘个人潜能; 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规划人生; 提高调节能力,增强社会适应。

心理咨询导航 心理咨询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呢? 在向专业的咨询者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如果您将心理咨询师视作点石成金的神仙,祈祷在心理咨询室的50分钟得到一粒万灵丹,好让我们的困惑、问题迎刃而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失望。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旅程,是一次由心理咨询师陪伴完成的心灵探索,是一次走进心理世界的二人游。那么,心理咨询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呢? 不要企图一两次可以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是各种原因长久积蓄的结果,解决它需要时间和过程,更需要当事人的耐心和努力,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可取。 尽量呈现我们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展现出来的自己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急切想解决问题的自己,也许是非常理性的自己,也许是极其感性的自己,也许是冷漠的自己,或是顽固的自己。试着让咨询师走进自己的内心,这一定很难。但如果真的能让心理咨询师走进自己的内心,就意味着成功大半了。 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开始了解,探索自己的现在和过去。和他一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荡,带着好奇和恐惧,循着心理咨询室温暖有力的手,去走到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里值得去清扫,但我们能在那里寻到宝藏。 学会放开心理咨询师,并在他的陪同下自己试着慢慢继续探索。 与心理咨询师挥手告别,带着温暖、安全、力量独自上路。 在需要的时候,再次回到心理咨询师这里补充一下营养,然后再上路。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一、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宝宝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二、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孩子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孩子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这样的孩子喜欢游戏,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三、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刘保民杨木高刘胜利 一、**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心理矫治工作氛嗣。心理矫治t作开展之初,不少民警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改造罪犯已经有了“管理、教育、劳动”三大手段,开展d理矫治工作没有必要;有的认为心理矫治是 西方圉家的东两,对能否在我国开展表示怀疑;有的认为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能够包治罪犯“百病”;还有的认为目前监狱的人才缺乏、装备落后,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条件不具备等。针对这些错误认识,省局通过会议和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民警对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心理矫治工作在改造丁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选择基础工作较好的7个监所作为试点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作进一步的动员发动,从而为全系统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二)抓好软硬件建设,夯实心理矫治t作基础。做好心理矫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建设。我们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t作: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和硬件配置。1998年,我们在7个监所开展试点工作时,就明确试点单位心理矫治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教育改造科,并在教改科配备专人负责这项工作。2001年,心理矫治t作在全系统全面推开后,我们明确要求所有监所都必须成立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监区(分监区)设立心理辅导员,罪犯中设立心理互助员,努力构建心理矫治工作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全省各监所均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其中有5个单位设置了独立建制的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治工作三级网络已经形成。2003年4月,省局还聘请7名心理学专家教授组成全省罪 犯心理矫治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加强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工作的硬件建设,全省各监所共配置63台[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专用电脑,部分单位配备了数码电子录音笔等设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74间。部分单位还设有罪犯心理宣泄室、心理热线,为开展罪犯d理矫治工作创造了良好条 件。二是坚持专业化队伍建设。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心理矫治队伍专业化 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选派在职民警参加专业培训。近几年来,各监所共选派172名民警参 加部监狱局和省局组织的心理矫治培训班学习,其中,有ll9人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解析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解析 一、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祖辈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祖辈眼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基本由爷爷姥爷两家老人带,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孩子常常有这样的传统,当小孩子不小心摔跤,老人便赶忙说:“都是这条路不好,把我孙子摔倒了,”甚至还踩踩石头说“石子不好,谁让你把我孙子摔倒的!”采用这种方法,当时还真能奏效,小孩不会更哭泣,因为他的注意转移了,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二)教育误导 家庭对独苗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常常是爸爸“得罪”了孩子,妈妈出来“赔礼”,妈妈批评几句,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唯我独尊”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在幼儿园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有的父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制止,还听之任之,甚至有助长苗头。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充满竞争,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宣泄室建设标准

宣泄室建设标准 情绪是一种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明显影响的非智力潜能素质。积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临床证明在医务人员引导下,病人把自己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情绪宣泄出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减轻或消除紧张的情绪,易使病人恢复平静的心情。 宣泄是对情绪释放的最好方法,情绪宣泄有利于缓解因应激事件影响产生的紧张、烦恼、压抑、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建立心理宣泄室为高压人群提供一种合理宣泄压力情绪的途径,在安全、受保护的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宣泄器材则让人们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把心里的苦闷、焦虑、愤怒等一些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为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出口,达到心理放松和减压作用。个体在可控的范围内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这是一种积极的、极为有效的压力释放方法。本文对建设宣泄室标准做以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指导和帮助。 1、宣泄室建设功能要求: (1)情绪宣泄:室内摆置宣泄人和以及专业宣泄工具供来访者过来宣泄心理不良情绪。 (2)认知调节:专业的智能宣泄,让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情绪状态。 (3)全方位宣泄:地面和墙面都用专业的宣泄设备进行包装。 (4)保证安全:墙上安置一套监控设备,让咨询师随时了解宣泄室的情况。 (5)舒适的环境:专业设计、明暗适中。 2、心理宣泄室布置 心理宣泄室是用于排除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功能室,是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一部分。如何布置心理宣泄室直接影响到来访者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安全。 首先根据心理宣泄室的特点选定好房间。心理宣泄室应远离咨询室、办公室、音乐放松室等较为安静的场所。因为宣泄室进行宣泄室有较强的噪音。 3、宣泄室管理制度: (1)心理咨询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不得迟到、早退,要按时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 (2)本着“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来访者自助。 (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营造温馨的空间。 (4)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切实履行保密原则,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必要时可通知学校和家长,取得支持和配合。 (5)心理信箱上、下午打开两次,咨询信件保证第二天及时回复,同时做好存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