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用分油机典型故障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船用分油机典型故障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船用分油机典型故障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船用分油机典型故障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船用分油机典型故障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分油机是现代船舶的重要辅助设备,用于燃油及润滑油的净化处理。有的船舶配备的分油机台数较少,甚至有的因故长期未用,如有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将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在现代航运市场竞争激励,成本要求严格控制,燃油品质不断变差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实践证明,运行中的分油机最常见的故障莫过于“跑油”或不能密封。某轮配备了三台a-LAVAL MOPX309燃油分油机及两台国产DZY50型滑油分油机,三台分油机种的两台用于净化处理主机燃油(H.F.O),一台分柴油(M.D.O)用,其中2#燃油分油机就因为故障长期未解决而几年未用。下就以a-LAVAL MOPX309为例,就其中遇到的几例较为典型故障予以浅析。

1故障一:无法密封,排渣口跑油

1.1故障现象

启动后分油机转速达到正常(马达电流正常),即进行“自动”分油,值班人员一会儿就获得分油机报警。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如下:密封水及水封水各自的电磁阀动作正常且相关控制水的进水软管有水通过,通过分油机顶部的水封水进水观察镜,可看到水封水进入分油机,但分油机出水管看不到水封水流出(很明显分油机没密封).一旦分油即“低流量报警”,出油管无压力指示,立即自动停止分油(进油电磁阀自动切断并发出声光警报),按下控制面板的复位按钮,自动进入下一个密封过程,此后的现象如前所述,周而复始。转

“手动”模式并适当延长密封水供给时间又可以密封且正常分油,但几天后就完全无法密封了,即从出水管玻璃镜中看不到水封水流出。

1.2故障分析及查找原因

很显然在分油机无法密封的情况下,所进的水封水直接泄至了油渣柜中,根本无法建立水封,这就是为什么看到水封水进入了分油机,但分油机出水管看不到水封水流出的原因。理所当然,所进的油从排渣口被高速旋转的分离筒甩进了油渣柜中(排渣管与油渣柜是密封连接且无观察孔,因而这一点无法用肉眼看到)。这就是为什么油泵有压力,进油三通阀动作正常,一旦分油即“低流量”报警,出油管无压力指示的原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查找为什么不能密封,为此通过拆下“密封水”和“开启水”的进水控制内外短管(此管由软管和相应的电磁阀连接),手动开启密封水电磁阀检查确认密封水畅通无阻。说明问题多半出在配水机构。

1.3故障排除

分油机不能密封,说明活塞没有抬起,或者抬起了却不能使其上部的盘盖密封。此故障中,通过上述分析查找确认有足够的密封水进入配水装置中。无法密封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转速不够、配水环(distributing ring)小孔堵塞、操纵滑盘(operating slide)下部弹簧座O-RING老化漏水、操作滑盘上部堵头(valve plug)密封不良以及活塞(sliding bowl bottom)上矩形胶圈或尼龙矩形密封圈(rectangular)的密封不良等均可能使活塞不能抬起或与其上部盘

盖(bowl hood)不密封。所有的这些原因均可能

通过拆吊分油机检查配水机构才能查明。吊出后一一细心检查发现是分离筒本体(bowl body)底部的密封水进入小孔因水中杂质而堵塞(处于故障的前期,小孔部分被堵,通过手动增加进水时间可以密封。因水质不好几天后小孔完全被堵)。清通相关的进、泄水小孔,检查各0-RING弹性尚可,且凸出各自的环槽均有一定的高度,未换任何备件,装复后使用,故障排除。此后的管理中,经常放残重力水箱水,此类故障再未发生。

2故障二:密封后又自动排渣

2.1故障现象

此故障还是先获知“低流量”报警。现场观察得知:密封水的进水动作无误且完全可以密封(通过分油机马达电流可判断)问题就在于“自动分油程序”将密封水进水电磁阀开启时间设定为90秒(实际上,各密封件良好的情况下,密封水进水时间无须90秒,分油机完全就可以密封;之所以设计90秒,是考虑到在密封水轻微泄露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密封水将活塞抬起而将分离筒密封),在密封水进水电磁阀未关闭前就听到活塞掉下,排渣口被打开的声音,同时伴有马达电流波动。转为“手动”控制电磁阀开启时间进行操作,分离筒同样可密封,约20秒后又自动打开。当时因其他事多抽不开身处理,暂时转人工“手动”分油,每次排渣后,认为控制密封水进水时间约20秒,借助于马达电流认为基本密封了之后,进水封水待出水管有大量水流出(此时说明活塞已完全密封,可以放心分油)才进油开始净化处理。(因每次密封的时间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未通过调整

电磁阀开启时间的方法进行全自动分油)

2.2现象分析及原因查找

活塞可以完全密封,说明密封水的进水过程没问题。活塞自动掉下,原因就像“排渣”动作一样:操作滑盘上部空间冲水压缩弹簧使之下滑,活塞底部的密封水被泄放而打开。同时基本可以排除是活塞底部塑胶堵头密封不好所致,因其泄水孔孔径远大于进水孔孔径,如果漏水则根本不可能有活塞的抬起而密封。同样可以排除其矩形胶圈(起活塞环作用)未被水胀开而密封不良(如果未胀开起到密封作用同样活塞不可能抬起密封)。原因就在于密封水串入开启水的通道,致使操作滑盘上部空间充水压缩弹簧使之下滑,从而密封水被泄掉,活塞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掉下。发生这种“串水”的原因可能是配水盘底部密封水与开启水隔离的0-RING漏水,也可能是活动底盘下部弹簧座0-RING漏水使密封水被漏入操作滑盘下部空间所致,一切均只是纸上谈兵的“可能”,真正原因需要吊出后才能查出。

2.3故障排除

吊出后检查各O-RING完好无损且弹性足够。此时分油机内部就之剩下配水机构和立轴了,手动分别进密封水和开启水发现,配水环两排小孔均有水出(无论是密封水还是排渣控制水均同时流出)。怀疑问题就在于配水机构本身,但拆出配水环及配水盘又发现不出有什么问题。进一步拆下密封水和开启水进水控制内外短管,与另一台的比较才恍然大悟:原来内管带喷嘴。嘴部比外管要长且有0-RING使内外短管中的水分别进入各自的通道。现在是喷嘴已断掉(可能在清除

油渣时一起随油渣进入垃圾筒了)且断面平整。表面看内、外管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出水且不相混合,但实际因内外管一样长且无O-RING 隔离,无论什么水

只要一进入配水盘就变成开启水通道和密封水通道同时进水。密封时间不长,因密封水压来自重力水箱不足以充满压缩弹簧,时间长了以后,谁腔充满水在离心惯性力及重力水箱的静压头作用下自然压缩弹簧,使密封水被泄露掉,活塞下滑,分油机内的油被甩至油渣柜出现低流量报警自动停止分油。此时真正的原因已经找到,更换备件,装复后便正常工作了。

3故障三:出水口“跑油”

分油机最常见的故障就是出水口和排渣口跑油,其他如声响异常或震动均不常见(通常是过度磨损或安装不正确引起的)。出水口跑油多与比重环不当有关,熟知油水界面理论后,此类问题狠好解决。出水口跑油的根本原因就是分油机内部油水分界面位置游离出分离盘外沿之外,直接原因就是比重环的内径过大。油水界面的位置由分油机内部被分离出来的圆筒形的油和水之间的相互压力所决定,分离盘内径的固定值决定了油面对水的压力是固定不变的;水面对油的压力主要由出水口直径(即比重环内径)大小决定是变量。因而比重环内径的大小是引起油水界面位置变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一般而言,为了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在不破坏水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内径大的比重环日,使油水分界面尽可能外移,以在分离盘片之间获得更多的分离空间。通常,比重环选定之后,只要外界条件(如油的比重、油温等

)不发生太大的变化,一般不会出现出水口跑油的现象。有时装油后可能会出现“出水口跑油”,这是因为新装的油比重比原来的油比重大。此时,换用小一号的比重环即可。DH轮分油机出水口也跑过油:首先是柴油分油机跑油,经现场观察了解到实际上不是跑油而是跑渣。香港油品质差、渣质多,积聚在分离筒边缘较多,同时分离效果变差,因其中杂质颗粒小且比重轻,通过调整排渣时间也不理想,拆出比重环Φ125mm比说明书推荐的Φ134mm还小一号,经过数次比较,即分离量的调整,最后选择Φ145mm。另外一次是在新加坡添加燃料油,其比重是0.99较以往大很多,造成出水口跑油,仅通过调整油温和调整分离量仍没消除。此时换用比说明书推荐的Φ109mm小一号的Φ106mm的比重环。

4心得及维修注意事项

通过几次的故障处理,最大的心得是:现场观察、认清现象、冷静思索。分析问题贵在思路清晰,对于自动有问题不妨先手动试试,首先从外围、才简单的入手。曾有“低压低流量”故障,就是进油三通阀的控制空气节流减压阀脏堵引起;也曾有“密封不了”或“排渣不了”是因进水电磁阀膜片节流孔脏堵造成电磁阀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引起的,处理此类故障,不必急着想是分油机内部出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外部简单的附件是否出现了故障。如上述

“低压低流量”故障,首先想到的应是流量计是否卡阻、滤器是否脏堵、阀的开度是否足够、三通阀是否动作正常等,排出了这些易排出的故障之后,才考虑是否分离盘太脏或油泵出了问题;又如上述“密封不了”或“排渣不了”故障,需先查看水柜是否缺水、电磁阀是否卡阻等,然后才去想是否分油机内部操作滑块的控制水通道堵塞或密封件密封不良。只有这样,才能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分油机是高速旋转装置,拆装时要特别注意:检查立轴的同轴度及高度,以防立轴过度磨损或下沉;检查分离筒本体与机架的高度;检查分离盘架是否安装到位(不一定是记号相对,有时分离盘片数的不同,可能打不到记号就锁紧了)等等。说明书推荐的几个check point检测工作不能省。注意向心泵与筒盖等不动件与运动部件的安装,防止相碰引起不必要的机损事故发生。只有确认无误地装复后,才能试车,而且启动前检查周围是否有杂物,刹车装置是否松开(否则转速达不到)等,细节工作必不可省。

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证各部件正确安装的前提下不要担心密封不了的问题。经常听说有人在分离盘及盘盖未装,主锁紧环未上,光是用立轴锁紧螺帽收紧活塞及盘架(distributor),就启动试图通过手动进“密封水”,观察活塞是否上升来判断能否密封。这种操作绝对不允许!众所周知活塞的重力通常是在十公斤以上,在每分钟数千转的转速下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可想而知!在这样操作的情况下,一旦进水,受力平衡破坏,活塞受到向上的力作用而向上冲击,必然冲破锁紧螺帽而飞出,轻则打坏其他设备,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据说DH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