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熊良山张福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题

熊良山张福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题

熊良山张福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题
熊良山张福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题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复习题

第1章切削与磨削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主要是( 1,2 )的材料剪切滑移变形的结果。P25

① 第Ⅰ变形区② 第Ⅱ变形区③ 第Ⅲ变形区④ 第Ⅳ变形区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 )。P34

① 带状切屑② 单元切屑③ 崩碎切屑④ 挤裂切屑

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变形的重要成因。

① 第Ⅰ变形区② 第Ⅱ变形区③ 第Ⅲ变形区④ 第Ⅳ变形区

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① 切削速度② 背吃刀量③ 进给量④ 切削余量

6、精车外圆时采用大主偏角车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① 主切削力F

c ② 背向力F

p

③ 进给力F

f

④ 切削合力F

7、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f a v p c →→ ② p c a f v →→ ③ c p v a f →→ ④ c p v f a →→

8、在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一般是在( )。

① 刀尖处 ②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③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④ 主刀刃处

9、积屑瘤是在(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 低速 ② 中速 ③ 高速 ④ 超高速

10、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 )。

① 硬质合金 ② 金刚石 ③ 立方氮化硼 ④ 高速钢

11、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① 均由工件来完成 ② 均由刀具来完成

③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④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12、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

① 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② 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

③ 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④ 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13、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 )。

① 进给速度 ② 背吃刀量 ③ 进给量 ④ 切削速度

14、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 )切屑。

① 带状切屑② 单元切屑③ 崩碎切屑④ 挤裂切屑

15、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① YT30 ② YT5 ③ YG3 ④ YG8

二、判断题

1、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已加工表面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2、由于大部分塑性变形集中于第Ⅰ变形区,因而切削变形的大小,主要由第Ⅰ变形区的变形来衡量。

3、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带状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尚未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

4、刀具刃倾角为正时,能保护刀尖,一般用于断续切削。

5、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内摩擦。

6、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断裂破坏为主。

7、切屑底层与前刀面间粘结区的摩擦是形成积屑瘤的重要成因。

8、磨粒磨损主要在低速切削条件下存在,因此,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粒磨损往往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9、在精车碳素钢工件时,一般应选择YT30牌号的硬质合金车刀。

10、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冷却润滑液。

11、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主要影响刀具磨损和积屑瘤的产生,但对表面质量没有影响。

12、切削温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热源区产生热量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散热条件的好坏。

13、切削用量增加,功率消耗加大,切削热的生成加多,切削温度就会升高。

14、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后刀面上的小区域内。

15、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

三、问答题

1、刀具的基本角度有哪几个如何定义的它们对切削加工有何主要影响

2、切削层参数指的是什么与切削深度a p 和进给量f 有什么关系

3、普通硬质合金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和用途。

4、三个变形区有何特点各自对切屑的形成过程有什么影响

5、三个切削分力是如何定义的各分力对切削加工过程有何影响

6、影响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7、用K r = 45°的车刀加工外圆柱面,加工前工件直径为Φ62,加工后直径为Φ54,主轴

转速n = 240 r/min ,刀具的进给速度V f = 96mm/min ,试计算V c 、f 、a p 、h D 、b D 、A D 。

8、已知某高速钢外圆车刀的标注角度为: 5,6,12,10,90-===='=s o o r r λαγκκ,试画图

表示之,并说明各角度的名称和定义。

9、请回答W18Cr4V、YT15、YG8三种刀具材料各属于哪类刀具材料适合加工何种工件材料可在什么样的切削条件下加工

10、什么是砂轮砂轮有哪些基本特性如何选择合适的砂轮

四、填空题

1、根据摩擦情况不同,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摩擦区,即和。

2、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分力,它们是力、力和力,其中

力消耗的功率最大,力则不消耗功率。

3、在刀具的五个基本标注角度中,影响排屑方向的标注角度主要是。

4、切削用量与切削力有密切关系,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5、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类硬质合金刀具。

6、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大后,会使背向力F

p ,进给力F

f

8、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精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

9、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先确定,再确定,最后确定。

10、切削加工是利用和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和;在切削加工中,只有一个,而可以有一个或者数个。

1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12、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切屑。

13、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不同,切屑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四种基本类型。

14、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有、、和氧化磨损等。

15、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和。

第2章制造工艺装备

一、单项选择题

1、半闭环控制的数控系统的反馈检测元件一般安装在()。

① 工作台上② 滚珠丝杠上③ 伺服电机轴上④ 机床主轴上

2、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

① 定位元件② 导向元件③ 夹紧元件④ 、引导元件

3、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曲面型腔,属于()加工。

① 轨迹法② 成型法③ 相切法④ 范成法

4、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① 砂轮的回转运动② 工件的回转运动③ 砂轮的直线运动④ 工件的直线运动

5、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6、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图2-1),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7、

所示方法定位,

则实际限制

(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8、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9、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

① 可车削的最大直径 ②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③ 中心高 ④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

10、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① 通用夹具 ② 专用夹具 ③ 成组夹具 ④ 组合夹具 二、判断题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只要采用了六个定位支承点来定位,就可以满足其完全定位了。

图2-1

图2-2

2、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3、不完全定位和欠定位在夹具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4、定位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5、过定位系指工件实际被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

6、不完全定位一定存在欠定位。

7、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工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

8、砂轮磨粒的硬度越高,则砂轮的硬度也越高。

9、小锥度心轴与工件孔配合的定位可限制工件的5个自由度。

10、机床夹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定位元件和夹紧元件。

三、分析计算题

1、试分析图2-3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在球上打盲孔φB,保证尺寸H;

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c)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以及尺寸H和L;

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和槽深H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2、试分析图2-4所示各定位方案中:

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

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

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 )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c )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 )

在圆盘零件上钻、铰

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3、在图

2-5所示工件图2-3 d )

c )

X

Y X Z

X

c )

d )

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014.054 和对称度。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 ,c ,d 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

4、工件尺寸如图2-6,欲加工O 孔,保证尺寸30 0 。分析各定位方案定位误差((a)为零件图,加工时工件轴线保持水平,V 型块均为90o )。

(a) (b) (c)

(d)

图2-6

四、填空题

1、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是通过 与 接触或配合来实现的。

2、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 和 两个方面的误差组成。

3、机床夹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元件、 装置和 。

b )

d )

+

0.03

图2-5

4、根据铣刀主运动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关系,可分为和两种铣削方式。

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和。

6、一般短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长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7、定位V形块的两斜面夹角,一般选用60°、90°和,而其中又以应用最多。

8、机床夹具的动力夹紧装置由、中间传力机构和所组成。

9、工件定位时,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现象,称为。

10、通用机床型号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如CA6140为床,其中符号C代表,40代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逆铣和顺铣各自适合怎样的切削场合与要求

2、什么是机床夹具它由哪些功能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叫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是否均不允许存在为什么

4、定位和夹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夹紧不等于定位

5、试述定位误差、基准位移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第3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因素中,()对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① 刀具几何形状② 切削用量③ 检测方法④工件材料

2、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① 主运动方向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3、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

① 无关② 成正比③ 成反比④ 相等

4、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5、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已加工出的内孔与其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6、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性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7、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①升速② 降速③ 等速④ 变速

8、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大于②等于③ 小于④远小于

9、以下各项原始误差中,属于随机性误差的有:()。

①夹具定位误差②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③ 多次调整误差④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10、零件机械加工的工序公差T和误差分布均方根差σ,一般应满足()的关系。

① T>6σ ② T=6σ ③ T<6σ ④ T≈6σ

11、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成正比② 成反比③ 相等④ 关系不大

12、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①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②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④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3、加工精度的高低是指加工后零件尺寸、形状、位置等几何参数与()的符合程度。

① 机器使用时要求的几何参数② 零件设计图中要求的几何参数

③ 零件测量时要求的几何参数④ 机器装配时要求的几何参数

14、工艺系统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① 无关② 相近③ 相同④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5、切削加工中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 大于② 小于③ 不同于④ 等于或接近于

二、判断题

1、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

2、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

3、在切削加工系统中,强迫振动是受外界干扰振动影响的一种可持续的有害振动。

4、点图分析法能将随机误差和变值性系统误差分开,并能观察出变值性系统误差的变化趋势。

5、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

6、普通卧式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7、控制与降低磨削温度,是保证磨削质量的重要措施。

8、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

9、车削外圆时,增加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

10、在R

x 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

三、分析计算题

1、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99.11X =,均方根偏差为003.0=σ。试:

①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②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③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2、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01.020-φmm 。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

分布,其标准差为025.0=σmm ,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 mm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3、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外圆,要求保证直径φ11±,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寸按照正态分布,平均值mm x 005.111=,均方差mm 004.01=σ。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也按正态分布,且mm x 015.112=,mm 0025.02=σ。试求:

① 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精度高

② 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方法。

4、三台车床上各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后经度量发现有如图3-1所示的形状误差:(a )锥形;(b )腰鼓形;(c )鞍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四、填空题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 与 等两项基本内容。

2、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 、 等三种基本形式。

3、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 、 、 和 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

成的。

4、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大致可分为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内部热源包括 和 ;外部热源包括 和 。

5、切削加工中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 、 、 。

6、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 、 。

7、车外圆时,车床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影响 得多,故称水平方向为车削加工的误差 方向。

8、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增大砂轮粒度号,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

9、车削螺纹时,车床的传动链误差将影响到所加工螺纹的 误差。

(a )

(c )

(b )

图3-1

10、机械加工中影响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振动类型主要有和两种。

11、精加工时,主要考虑加工质量,常利用较小的和进给量,较高的。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精度、精度和精度三方面内容。

13、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或等于,它属于不衰减振动,是由引起的。

14、减少复映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和。

15、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和成形法。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工件的加工精度它包括哪几个方面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2、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误差

3、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的

4、什么是复映误差什么是误差复映系数一般可采用什么措施减少复映误差

5、什么是工艺能力系数如何应用它来分析加工精度问题

6、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4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

1、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① 铸件② 锻件③ 棒料④ 管材

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① 工步② 工序③ 安装④ 走刀

3、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① 设计② 工序③ 测量④ 装配

4、在镗床上镗箱体孔时,先镗孔的一端;然后,工作台回转180°,再镗孔的另一端;则该加工过程属于()。

① 二个工序② 二个工位③ 二次安装④ 二次走刀

5、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 一面两孔③ 两面一孔④ 两面两孔

6、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① 最不利② 最佳状态③ 最小成本④ 正常加工

7、铜合金7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

① 粗车② 粗车-半精车③ 粗车-半精车-精车④ 粗车-半精车-精磨

8、铸铁箱体上加工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① 粗镗-半精镗-精镗② 粗磨-半精磨-精磨

③ 钻孔-扩孔-铰孔④ 粗镗-半精镗-精磨-研磨

9、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 )进行。

① 切削加工之前 ② 磨削加工之前 ③ 切削加工之后 ④ 粗加工后、精加工

10、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

①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②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③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④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11、某外圆表面车削,前道工序尺寸为029.05.35-Φ,本道工序尺寸为010

.01.35-Φ,本工序最小余量(双面)为( )。

① ② mm ③ ④

12、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 )原则。

① 尺寸链封闭 ② 大数互换 ③ 一件一环 ④ 平均尺寸最小

13、“分组选择装配法”装配适用于( )场合。

① 低精度少环尺寸链 ②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

③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④ 低精度多环尺寸链

14、采用等公差计算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时,若尺寸链的总环数为n ,则概率法计算比极值法计算,各组成环的公差平均可以放大( )倍。 ① n ② n ③ 1 n ④ n-1

15、装配系统图是用来表示( )的。

① 装配工艺过程 ② 装配系统组成 ③ 装配系统布局 ④ 机器装配结

二、判断题

1、编制工艺规程不需考虑现有生产条件。

2、粗基准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

3、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

4、精基准是指在精加工工序中使用的定位基准。

5、轴类零件常使用其外圆表面作统一精基准。

6、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7、一般应选用工件上精度要求最高的表面作为其定位精基准面。

8、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宜采用磨削方法进行精加工。

9、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10、中间工序尺寸公差常按各自采用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来确定。

华中科技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卷五

试卷五(本科)及其参考答案 试卷五 一、填空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A)温度稳定性(B)单向导电性(C)放大作用(D)滤波特性2.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作点过高,容易产生失真。 (A)截止失真(B)饱和v失真(C)双向失真(D)线性失真3.多级放大电路与组成它的任何一个单级放大电路相比,通频带。 (A)变宽(B)变窄(C)不变(D)与单级放大电路无关4.电流源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流恒定,交流等效电阻。 (A)等于零(B)比直流等效电阻小 (C)等于直流等效电阻(D)远远大于直流等效电阻 5.放大电路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A)采用了直接耦合方式(B)采用了阻容耦合方式 (C)采用了正、负双电源供电(D)增益太大 6.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有源滤波器通带外幅频响应曲线的斜率为。 (A)20dB/十倍频程(B)-20dB/十倍频程 (C)40dB十倍频程(D)-40dB/十倍频程 7.当有用信号的频率低于100Hz时,应采用滤波电路。 (A)低通(B)高通(C)带通(D)带阻 8.在图1-8所示电路中,稳压管D Z的稳定电压V Z = 6V,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 5mA,输入电压V I = 12V,电阻R=100Ω,在稳定条件下I L的数值最大不应超过。 (A)40mA (B)45mA (C)55mA (D)60mA 图1-8 二、(14分) 分压式射极置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已知BJT的β =100,V BE = 0.7V。电路处于正常放大状态。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画出简化的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 (3)求放大电路通带内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图2 三、(12分) 放大电路如图3 a、b、c、d所示。 (1)试分别说明4个放大电路所属的组态; (2)当信号源为电压源,且内阻不为零时,最好采用图中哪一个电路作为输入级? (3)为了使放大电路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最好采用图中哪一个电路作为输出级? (4)当信号的频率范围比较宽,肯包含较高的频率成分时,最好采用图中哪一个电路进行放大? (5)假设图a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均为4kΩ,图d的输入电阻为60kΩ,输出电阻为50Ω,当用图a和d构成两级放大电路,其输入信号取自内阻为200Ω的电压源信号,输出端带4kΩ负载时,试问:由图a作为第一级、图d为第二级时电压增益的值大,还是图d为第一级、图a为第二级时电压增益的值大?

0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工序是指 。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增大,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 YT30)。 4.CA6140车床可加工 、 、 、 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选配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增加,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增加、减少)。 7.在四种车刀中,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最好,最差);粗磨时应选择(硬,软)砂轮。 8.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 、 、 。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 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10.衡量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有 。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 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 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 件加工表面。 14.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 位)。 15.磨削加工时,应选择(乳化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退火, 淬火)处理。 二、端面车刀的切削部分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表示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8分) 三、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四、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 比。(8分) 五、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B =30+0.2,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L 。(8分) 六、磨一批d =12016 .0043.0φ--mm 销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工件的平均尺寸X =11.974,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 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 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 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 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减少,进给力F f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互锁装置。 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 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其工作角度将会:( C )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 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前、后角均不变。 2、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 ) A、刃倾角大于0°; B、刃倾角小于0°; C、前角大于0°; D、前角小于0°。 3、铣床夹具上的定位键是用来(B)。 A、使工件在夹具上定位 B、使夹具在机床上定位 C、使刀具对夹具定位 D、使夹具在机床上夹紧 4、下列机床中,只有主运动,没有进给运动的机床是( A ) A、拉床 B、插床 C、滚齿机 D、钻床 5、车削外圆时哪个切削分力消耗功率为零?( B ) A、主切削力; B、背向力; C、进给力; D、摩擦力。 6、在金属切削机加工中,下述哪一种运动是主运动( C ) A、铣削时工件的移动 B、钻削时钻头直线运动 C、磨削时砂轮的旋转运动 D、牛头刨床工作台的水平移动 7、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

华中科技大学参考书

│ 华中科技大学参考书目 │201《高等工程数学》,于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5年。 │ │202《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3《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4版。│ │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张培刚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 7版。│ │204《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 │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王承绪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 《高等教育哲学》,约翰·布鲁贝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 │205 "P. R. Halmos: Measure Theory" 1975 (1-9章) │ │ 严士健、王隽骧、刘秀芳,《概率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 │ │206《微观经济理论》,H. T. Var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hird Edition, │ │ W.W. Norton Se Company, 1981 │ │207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简明教程》周士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8 控制理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杨叔子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9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李柱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10 │ │优化设计:《机械优化设计》,陈立周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另 附加有│ │ 关线性规划的内容 │ │211《钢的强韧化理论与设计》,俞德刚,上海交大出版社 │ │ 《金属材料学》,王笑天,机械工业出版社 │ │212《陶瓷材料学》,周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 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二、单项选择 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2)传动 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 )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 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 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 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 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10.—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 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 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 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 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 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 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15.工艺能力系数是(1) ① T/6 ② 6 d /③ T/3 ④ 2T/3 (T 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 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

华中科技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卷六

试卷六(本科) 试卷六 一、(13分) 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β=100,V BE = 0.7V,图中电容对信号而言均可视作短路。试求:(1)静态工作点(I B、I C、V CE); (2)画出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 (3)通带(中频)电压增益A v = v o / v i; (4)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v o - 图1 二、(14分) 电路如图2所示,设R g >> R b > R b1 > R b2 > R c = R d > R e > R,在放大电路通带内各电容均可看作短路。试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4个放大电路各是共什么电极的放大电路? (2)哪个电路的输入电阻最大?哪个电路的输入电阻最小?哪个电路的输出电阻最小? (3)哪些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是同相关系? (4)若BJT的参数完全相同,则图a和图b的频带宽度哪个更宽? (5)如果要从4个电路中选出3个构成一多级放大电路,要求能有效地放大微弱的电压信号,且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则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各应是哪个电路?

图2 三、(10分) 差分式放大电路如图3 a 和b 所示。已知两电路的T 1和T 2完全相同。 (1)设图a 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为10倍,共模增益很小可忽略不计。已知v I 的波形如图c 所示,而图c 中4个输出波形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它是______波形。 (2)图b 电路中静态电流I c4约为________。(忽略V BE ) (A )2mA (B )1mA (C )0.5mA (D )0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A )当图a 电路由v O 双端输出且负载开路,图b 电路由T 2集电极v O2单端输出 且带12k Ω负载时,图a 电路的差模增益是图b 的4倍 ( ) (B )图b 电路的共模增益比图a 的大 ( ) (C )图b 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比图a 的强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名词解释 避免空走刀;或是车削完后把工件从原材料上切下来。(4.3) 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粗基准——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常值系统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或是保持不变 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 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刀具寿命是指一把新刀具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积屑瘤粘附到刀具的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形成的一块很硬的楔状金属瘤,通常称为积屑瘤,也叫刀瘤,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与被加工工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实现某种加工方法的整体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工艺文件的形式写出来,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 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2.2) 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金属的可焊性——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 及结构型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可锻性指金属接受锻压加工的难易程度。金属可锻性好,表明金属易于锻压成型。 分型面——两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称为分型面。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多 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艺能力系数使公差δ和△随(6σ)之间有足够大的比值,这个比值Cp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信息整理有窍门 学习目标: 1、知道多种搜集信息的方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把信息分类。 3、能够用汇总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重难点:搜集与整理信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1、导言: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每天会面对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有条理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呢? 2、揭题: 二、轻松学 1、让学生说说搜集信息的方法。 2、了解身边搜集信息的方法。(看图说一说) ①用调查的方法搜集信息②用上网的方法搜集信息 ③用查阅的方法搜集信息④用实践的方法搜集信息 3、试一试 三、快乐做 1、信息分类。 ⑴过渡:信息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按时间、地点、特征、类型等分类,可以把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⑵出示书上的图。 ⑶把上面的图分成以下三类。 动物: 文具: 水果:【读案批点】

2、试一试。 ⑴过渡:信息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类,试着把下面按类型和特征分类。 ⑵出示书上的图。 ⑶按要求分类。 ①按类型分类。 动物: 交通: ②按特征分类。 空中的: 地上的: 水中的: 3、信息汇总。 ⑴过渡:通过表格、图形、文字、数字等方式将信息汇总,是整理信息的重要方式。 ⑵看图说一说。 说说图中跳舞、跑步、拉二胡、舞剑各多少人。 ⑶用“表格、图形、文字、数字”等方式将信息汇总。(然后出示汇总图) 四、互动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请大家对照下表进行评价,将得到的花涂成红色。 五、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 第二课电脑桌面随意变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桌面的作用。 2、会设置桌面壁纸、桌面主题、屏幕保护程序。 3、能够调节分辨率大小。

华中科技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 第2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1.分别判断图l.1 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 (a) (b) (c) (d) (e) 图1.1 图A ,PNP 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有可能工作在放大区; 图B ,NPNP 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有可能工作在放大区; 图C ,PNP 管,发射结反偏,集电结零偏压;工作在截止区 图D ,NPN 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工作在饱和区; 图E ,PNP 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有可能工作在放大区; 2. 电路如图 1.2 (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0.7BEQ U V =。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L R =∞和3L R k =Ω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om U (有效值)。 (a) (b) 图 1.2 解:空载时:I BQ =20μA ,I CQ =2mA ,U CEQ =6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 有效值约为3.75V 。 带载时:I BQ =20μA ,I CQ =2mA ,U CEQ =3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 有效值约为1.63V 。 如解图P2.2所示。

解图P2.2 图1.3 3. 在图 1.3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β=80, be r =1kΩ,20i U mV =,静态时0.7BEQ U V =,4CEQ U V =,20BQ I A μ=。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在括号内打“√”和“×”表示。 (1)342002010u A -=- =-? (×) (2)4 5.710.7 u A =-=- (× ) (3)8054001u A ?=-=- (× ) (4)80 2.52001 u A ?=-=- (√ ) (5)20120i R k k =Ω=Ω (× ) (6)0.7350.02i R k k =Ω=Ω (×) (7)3i R k ≈Ω (× ) (8)1i R k ≈Ω (√ ) (9)5O R k =Ω (√ ) (10) 2.5O R k =Ω (× ) (11)20S U mV ≈ (× ) (12)60S U mV ≈ (√ ) 4. 电路如图1.4所示,已知晶体管β=120,U BE =0.7V ,饱和管压降U CES =0.5V 。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 (1)正常情况;(2)R b1短路;(3)R b1开路;(4)R b2开路;(5)R b2短路;(6)R C 短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定位误差计算 1.有一批直径为0 d d δ-的轴,要铣一键槽,工件的定位方案如图所示(V 形块角度为90°),要保证尺寸m 和n 。试分别计算各定位方案中尺寸m 和n 的定位误差。 (a) (b) (c) 2.如图钻孔,保证A ,采用a)~d)四种方案,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外圆50 01 .0-φ )。 3.如图同时钻两孔,采用b)~c)两种钻模,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4.钻直径为φ 10的孔,采用a )、b)两种定位方案,试分别计算定位误差。 【 a) b) 5.如图在工件上铣台阶面,保证工序尺寸A ,采用V 形块定位,试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6.如图钻d 孔,保证同轴度要求,采用a)~d) 四种定位方式,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其中900 = α,05.030±=φd )

8.图所示齿轮坯在V形块上定位插齿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H=+。已知:d=φ,D=φ35+。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 加工误差计算 1.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Φ11±,第一台加工1000 件,其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平均值X 1=,均方差 σ 1=。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 也按正态分布,且X 2=,均方差 σ 2=。试求: (1)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工序精度高 (2)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注:

2. 态分布,分布中心的尺寸X =,均方根差σ=,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 (2)产生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性质的误差 3. 在甲、乙两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工序尺寸为50±。加工后对甲、乙机床加工的零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甲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甲 =50,均方根偏差 甲 =,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乙=,均方根偏差 乙=, 试问: (1)在同一张图上画出甲、乙机床所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 (2)判断哪一台机床不合格品率高 (3)判断哪一台机床精度高 4. 加工一批尺寸为Φ的小轴外圆,若尺寸为正态分布,均方差σ=,公差带中点小于尺寸分布中心0.03mm 。试求:1)加工尺寸的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引起的尺寸分散范围2)计算这批零件的合格率及废品率 5.加工一批工件的内孔,其内孔直径设尺寸为 mm,若孔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且分散范围等于公差值,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试求1000个零件尺寸在 mm 之间的工件数量是多少 > 6. 镗孔公差T=,σ=,已知不能修复的废品率为%,试绘出正态分布曲线图,并求产品的合格率 X σ X σ025.25020.25Φ-Φ2503 .00+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胡乾斌课后习题_第五章_自测题

第五章自测题 5.1 填空题 1. RAM 6264芯片的地址线为A12~A0,其存储容量为 8kb 2. 可用紫外线擦除后改写的存储器EPROM经擦除后,各单元的内容应为 FFH 3. 为实现内外程序存储器的衔接,应使用 PSEN 4. MCS-51可提供 ROM 和 RAM两种存储器、最大存储空间可达 64KB 的 两个并行 5. 在存储器编址技术中,不需要额外增加电路,但却能造成存储映像区重叠的编址方法 是线选法,能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适用于大容量存储器扩展的编址方法是地址译码 6. 64KB的SRAM存储器芯片需要16 根地址线和 18 根数据线。 5.2 选择题 (在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 MCS-51单片机在对程序存储器进行读控制时,有效信号是( B ) A. /RD B. /PSEN C. /WR D. /RD 和/PSEN 2. 在MCS-51中,为实现P0口线的数据和低位地址复用,应使用( A ) A. 地址锁存器 B. 地址寄存器 C. 地址缓冲器 D. 地址译码器 3. MCS-51单片机在对数据存储器进行写控制时,有效信号是( D ) A. /PSEN B. /EA C. ALE D. /WR 4. 用Intel 2114(1K×4位)扩展成8KB的存储器系统,所需2114的片数和片选信号 数为( D ) A. 16、16 B. 8、8 C. 8、16 D. 16、8 5. 在使用译码法同时扩展多片数据存储器芯片时,不能在各存储芯片间并行连接的 信号是( B ) A. 读写信号(/RD 和/WR ) B. C. 数据信号 D. 高位地址信号 5.3 问答题 1. 已知8031最小系统采用的一片2716程序存储器芯片(2KB),其片选信号/CE P 2.6 相连,试问占用了多少组重叠的地址范围?写出最小的一组和最大的一组地址。 2. 图T5.1是2片2764、1片6264与8031、74373的接线图,采用线选法将A15、A14、A13分别与2764、6264的/CE 连接,试写出2764、6264 图T5.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就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就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就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与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范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范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就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与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与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就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就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

2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与Tp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螺旋机构,动作最快的是圆偏心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1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4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结构由前刀面、后刀面、付后刀面、主切削刃、付切削刃与刀尖组成。 六个基本角度是:r o、αo、kr、kr’、λs、αo’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 o↑,Λh↓;Vc↑,Λh↓;f↑,Λh↓;HB↑,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8分) 最高转速约1400r/min,最低转速约10r/min 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 刚度是指切削力在加工表面法向分力,Fr与法向的变形Y的比值。 机床刚度曲线特点:刚度曲线不是直线;加载与卸载曲线不重合;载荷去除后,变形恢复不到起点。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 分) L=0 0.1 mm 七、在一圆环形工件上铣键槽,用心轴定位,要求保证尺寸34.8-0.16mm,试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这种定位是否可行。(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YT10、YG8);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减少)。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与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与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钻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三

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机构,动作最快的是 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3,4,5)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 。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 最低转速。(8分) 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华中科技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卷三

试卷三(本科)及其参考答案 试卷三 一、选择题(这是四选一的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16分) 1.有两个增益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 a. 输入电阻大 b. 输入电阻小 c. 输出电阻大 d. 输出电阻小 2.共模抑制比K CMR越大,表明电路()。 a. 放大倍数越稳定 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 c. 抑制温漂能力越强 d. 输入信号中的差模成分越大 3.多级放大电路与组成它的各个单级放大电路相比,其通频带()。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与各单级放大电路无关 4.一个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4所示。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 a. 43dB b. 40dB c. 37dB d. 3dB 图1-4 图1-5 5.LC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1-5所示,该电路()。 a. 满足振荡条件,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b. 由于无选频网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c. 由于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d. 由于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6.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已知静态时,V o=V c1-V c2=0, 设差模电压增益 100 vd = A ,共模电压增益m V 5 V m V, 10 ,0 i2 i1 c = = =V A V,则输出电压o V 为()。 a. 125mV b. 1000 mV c. 250 mV d. 500 mV

图1-6 图1-7 7.对于图1-7所示的复合管,假设CEO1I 和CEO2I 分别表示T 1、T 2单管工作时的穿透电流,则复合管的穿透电流CEO I 为( )。 a. CEO2CEO I I = b. CEO2CEO1CEO I I I += c. CEO1CEO I I = d. CEO12CEO2CEO )1(I I I β++= 8.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 i 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 a. 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负反馈 d. 电压串联负反馈 二、判断下列管子的工作状态(共10分) 1.测得各三极管静态时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如图2-1 a 、b 、c 所示,试判断它们分别工作在什么状态(饱和、放大、载止、倒置)。设所有的三极管和二极管均为硅管。 图2-1 2.电路如图2-2 a 、b 所示,分别指出它们工作在下列三个区中的哪一个区(饱和区、夹断区、可变电阻区)。 图2-2 三、两级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三极管的5021==ββ,k Ω6.1be1=r ,k Ω3.1be2=r ,各电容的数值都足够大,在中频区可视为短路。(共15分) 1.试说明T 1和T 2各组成什么电路组态? 2.画出中频区的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 3.计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4.计算中频区源电压增益s o s /V V A V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在标注刀具角度的正交平面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是。 2. 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精度。 3.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式包括主轴径角度摆动、轴线窜动和。 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5. 在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的激振机理通常包括负摩擦颤振原理、再生颤振原理和 。 6. 机械加工中选择机床时,要求机床的尺寸规格、加工效率及等与工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7. 机械加工中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偏差一般可利用进行计算获得。 8.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加工细长轴时,工件会产生误差。 9. 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类或YW类硬质合金刀具。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工序分散 2. 刀具标注后角 3. 砂轮的组织 4. 工序余量 5. 工艺规程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精基准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技术要求 B. 便于实现粗基准 C. 尽快加工出精基准 D. 便于选择精基准 2. 夹具精度一般是零件精度的() A. 1/3~1/5 B. 1/2 C. 相同 D. 1/10 3. 从概念上讲加工经济精度是指() A.成本最低的加工精度 B.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C.不计成本的加工精度 D. 最大生产率的加工精度 4. 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改变切削速度 B. 改变切削深度 C. 改变进给速度 D. 使用切削液 5. 在麻花钻头的后刀面上磨出分屑槽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排屑及切削液的注入 B.加大前角,以减小切削变形 C. 减小与孔壁的摩擦 D. 降低轴向力 6. 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工序,这是为了()。 A. 保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 保证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 保证加工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7. 在切削铸铁时,最常见的切屑类型是()。 A.带状切屑B. 挤裂切屑C. 单元切屑D.崩碎切屑 8.()加工是一种容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车削B.铣削C.磨削D 钻削 9.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三个同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1.机床误差是由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引起的,其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三种几何误差是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2.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3.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 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4.工件的装夹过程就是定位和夹紧的综合过程。 5.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h D、切削层公称宽度b D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 D×b D。6.由于工件材料以及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而所产生的切屑也不同,切屑的可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大类。其中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刀具前角较小时,往往产生节状切屑。 7.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即变形系数、相对滑移和剪切角。8.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力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 2.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相对滑移(剪应变)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3.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4. 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磨钝标准。 5.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安装。 6.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7. 系统性误差可以分为常值性系统性误差和变值性系统性误差两种 1.刀具后角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 与Tp 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