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475.94 KB
- 文档页数:6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崔志员【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89)002【摘要】裂缝是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其发育与否制约着南堡凹陷潜山油气藏成藏与产量.应用成像测井、镜下观察、岩心描述以及露头考察资料研究了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裂缝特征,并探讨了裂缝控制因素与形成机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比较发育,以微—窄缝(主要为5~50μm)为主.控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拉张断陷作用与古风化作用,前者形成与正断层伴生的构造缝,后者形成非构造缝,包括风化缝、层面缝、溶塌碎裂缝,主要分布在古岩溶垂直渗流带内.构造缝形成经历了前始新世挤压、沙河街阶—东营阶拉伸断陷以及馆陶阶以来的走滑拉张三个过程,但有效的开启裂缝主要形成于沙河街阶—东营阶的拉伸断陷时期.【总页数】10页(P252-261)【作者】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崔志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原油来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J], 刚文哲;于聪;高岗;马乾;庞雄奇2.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J], 周天伟;周建勋;董月霞;王旭东;常洪卫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3区多期叠加断裂体系形成机制 [J], 冯建伟;王志坤;商琳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区油气立体输导模式——以南堡1号构造带为例 [J], 刚文哲;邹俭巍;高岗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 [J], 赵彦德;刘洛夫;张枝焕;王旭东;梅玲;李燕;陈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及演化孙思敏;季汉成;王建伟;章惠;陈亮【摘要】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boundary faults along strike during different geologic stages was studied using seismic data as well as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maps for the Xinanzhuang Fault in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egmentation and evolution of boundary faults were studied and their controls on sediments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Xinanzhuang Faul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individual fault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and relay ramps developed where fault segments overlapped. When the first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these individual fault seg⁃ments were linked, and the fault segment to the north of Gaoliu Fault began to be abandoned. At the end of Dongying period, a unified fault was formed, yet still showed segmentation features. Some transverse folds appeared on hanging wall. The fault segment to the north of Gaoliu Fault was abandoned. Coarse sediments migrated into the basin through transverse folds and relay ramps, resulting in favorable reservoir development.%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东营组则是渤海海域所独有的主力烃源岩。
在东营组,发育出了我国渤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越的沉积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我国在渤海海域的东营期沉降速度大约是全世界大陆地区的2~3倍,以及作为整个渤海湾的沉积与平均沉降量的中心。
砂三段的主要成因是由于盆源断裂的长期连续性活动,在盆源断裂后的低层下降盘内已经发育出接近物源的扇三角洲、湖底扇,与良好的浅层、深湖之间可以相生的油泥岩交互,凹陷的沉降和石灰岩位置相对更加平静,以及沉积中心相对更加稳定。
因而在海洋底部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砂三段,砂三段被广泛认为是我国渤海海域和大陆架盆地的第一套主力烃源岩。
在古新世中期,整个渤海湾盆地都已经是在海湾裂陷的作用下,原本孤立、分散的古代湖泊逐渐相互连通,形成若干较大的湖泊。
但是由于在渤海海域的孔店组-砂四期时,以孔店组为代表的古代湖泊水系占据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了烃源岩的分布相对有限,所以今天的孔店组-砂四段仅仅只是形成了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而砂一、二段由于受到了砂三段末期的区域性构造抬升,导致其降低了沉积速率,造成烃源岩厚度不够;尽管如此,砂一、二段品质相对较高,且分布广泛,是该区域内的次要烃源岩。
1.2 沉积体系由扇形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滩坝、湖相碳酸盐岩、湖底扇等结构,共同构成了渤海海域的盆地古近系发育沉积体系。
因为这些大量的沉积物体系存在,才给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丰富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储藏空间。
扇形三角洲的沉积大多在主厅层体系内部;在存放方面具有层级垂向厚0 引言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油气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采。
渤海海域面积总共7.3万km 2,是我国最北的海域。
渤海海域在东西向上大约相距346 km ,在南北向上相距大约550 km [1]。
渤海海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油气和天然资源的沉积性盆地,渤海的海上油田以及战略性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共同组合构成了我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区[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锆石年代学及形成模式杜景霞;石文武;周贺;王全利;夏秋君;刘君荣【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南堡凹陷古近系火山岩经历了两个裂陷旋回、4个喷发幕。
对火山岩锆石形貌、SHRIMP和LA-ICPMS U-Pb年龄测定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旋回早期的锆石95%以上为变质重结晶形成,U-Pb年龄变化大,主要来自1800 Ma前碰撞花岗岩地壳,它是中、新太古代(2900~2600 Ma)新生地壳与古洋壳碰撞引起的重熔和再循环过程而形成的。
岩浆旋回中、晚期锆石为幔源原岩浆溢出结晶而成,含岩浆锆石和较丰富的俘虏晶,有利于进行锆石年代学和同位素研究。
通过这些锆石年龄,建立了南堡凹陷和华北克拉通相对应的构造热事件的垂向序列,同时准确标定了幔源岩浆溢出和相关地层的绝对年龄。
南堡凹陷的馆陶组属于新近系中新统,东营组属于古近系渐新统,而沙河街组跨越古近系的古新统和始新统。
【总页数】7页(P742-748)【作者】杜景霞;石文武;周贺;王全利;夏秋君;刘君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5【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杜景霞;肖龙;周海民;孙洋;董月霞;李文华;倪平泽;向华2.浙北湖(州)-安(吉)火山岩盆地: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浆成因 [J], 马芳;薛怀民3.浙西北天目山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J], 张建芳;朱朝晖;汪建国;蔡晓亮;刘健;汪隆武;陈小友;刘风龙4.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巴音戈壁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陈志鹏;任战利;祁凯;于春勇;任文波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特征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J], 肖军;Kamaye Tourba;王华;王方正;马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0-0747(2007)04-0385-07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的新发现郑红菊1,董月霞2,朱光有1,王旭东2,熊英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项目 南堡凹陷生油评价与油源对比摘要: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极高的凹陷之一。
该凹陷Es34的有效烃源岩厚250m左右,优质烃源岩厚100m左右,其镜质体反射率在0.8%以上,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
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达5%以上,发育的富含有机质黏土层和细粒方解石纹层结构是湖水季节性分层作用和藻类勃发导致的结果,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其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点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陆源物质输入较少。
资源评价表明,Es34烃源岩的生油量约为60亿t,主要为优质烃源岩生成,占南堡凹陷总生油量的40%;形成的资源量在7.5亿t左右。
图10表2参48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沙河街组;纹层结构;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1.1 文献标识码:A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in Nanpu SagZH ENG H ong-ju1,DONG Yue-xia2,ZH U Guang-you1,WANG Xu-dong2,XIONG Ying1(1.Resear ch I ns titute of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D ev elo p ment,Petr oChina,Beij ing100083,China;2.P etr oChina J ido ng Oil f ield Co mp any,T angshan063004,Chi na)Abstract:T he N anpu Sag is o ne of t he hydro carbon-rich depr essio ns in the Bo hai Bay Basin.T he4th sectio n o f the3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 rmatio n(Es34)is the mo st impo rtant so ur ce r ock w ith250m effect ive thickness,abo ut100m high-quality so urce ro ck and above0.8%v itr inite reflect ivity.In the high-quality so ur ce rock w ith T OC exceeding5% dev elo p clay layers r ich in o rg anic mat erial coming f rom amo rpho us and a lg al solids and f ine-g ra ined calcite lamination, which are the r esult of seaso nal stratificatio n o f lake and alg al bloo ming.T he biomarker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the or ganic material of the source rock mainly comes from hydro-biont,which ex isted in a fresh water and deoxidation enviro nment,and to a less ex tent from land o rganic matter.T he resource evaluatio n indicates that the oi-l generating amount of Es34is about6 109t which accounts for40%of the total in the N anpu Sag and the resource amount is about7.5 108t.Key words:high-quality so ur ce rock;Shahejie F or mation;laminated t ex ture;N anpu Sag;Bohai Bay Basin随着断陷盆地精细和高精度三维地震与综合地质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1-8],在复式油气聚集理论[9,10]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11]等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随着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12]、含油气系统[13-15]、复合生烃系统[16-18]等新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张景军;李凯强;王群会;王志坤;韩江波【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7(35)6【摘要】利用岩芯微观描述、宏观观察,三维地震资料解译处理等技术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陷主要发育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发育程度最高,单井钻遇累计厚度达220 m、单层厚可达30 m,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大都呈现两段式,C-M图与QR段平行,显示沉积的非牵引流成因;浊积岩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单层厚多小于1 m,具有正粒序层理,发育不完整鲍马序列Tc 段常见Td段少见,常见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外围及上部;滑塌岩颗粒粒级较细,揉皱构造和包卷层理极为发育,在4号构造发育程度较高.沙垒田、马头营等凸起,古近系活跃的火山、断层活动及地震,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发育期深水环境、坡折带的存在为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综合各种因素为研究区建立了扇三角洲—短陡坡型(1号、4号构造)及辫状河三角洲—长缓坡型(2号、3号构造)重力流沉积模式并对其沉积规律进行了分析.%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description of core,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gravity flow in Paleogene of Nanpu sag.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Slump rock, Sandy debris flow, Turbidity flow is the mainly types of gravity flow deposit in Nanpu sag. Among them,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sandy debris flow is the highest.Cumulative thickness of single well drilling is 220 m, single layer thickness is up to 30 m. Cumulativ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curve largely present two stages, C-M diagram is parallel to the QR segment,this Shows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ed non-traction flow;Turbidity flow develops positive grading. Single layer thickness is less than 1 m but it has characteristic of multiple stage development. Incomplete BaoMa sequence can be seen in it and Tc Period is easier to see but Td Period is rare. Turbidity flow is commonly found in the outer and upper parts of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the size of slump rock particle is smaller, crumpled structure and convolute bedding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slump rock is higher in structure 4. Shaleitian, Matouying and other uplifts, active volcano, fault activity and earthquake in Paleogene, deep water environment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Shahejie Formation, as well as slope break zone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we establish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model of fan delta-short steep slope type ( structure 1,4) and Braided River Delta-long ramp type( structure 2,3) for Nanpu sag, an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deposition rules of them.【总页数】13页(P1241-1253)【作者】张景军;李凯强;王群会;王志坤;韩江波【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4;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深部储集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一段为例 [J], 董月霞;杨赏;陈蕾;王琦;曹中宏2.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为例 [J], 操应长;王思佳;王艳忠;杨田;张少敏;张会娜3.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二段重力流沉积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刘磊;陈洪德;钟怡江;徐长贵;魏鹏;黄馨瑶;彭思雨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古水体特征 [J], 杜庆祥;郭少斌;沈晓丽;曹中宏;张晓龙;李媛姝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部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夏景生;刘晓涵;王政军;文雯;唐小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堡凹陷断裂构造解析及成盆机制摘要: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属于典型的新生代伸展背景下的断陷盆地,也是渤海盆地内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一。
南堡凹陷内断裂发育密集,组合方式复杂,演化及成因机制尚不明确,极大的制约着该区地质认识提高和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原理,在详尽地震资料解释根底之上对盆地内部断裂系统、构造样式、断裂演化进行研究,并对盆地成因机制进行探讨,这对该区地质认识的提高和油气运聚规律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南堡凹陷;负向构造;富油气凹陷;断裂演化1引言断层是断陷盆地内最为主要的构造要素,南堡凹陷内断层极其发育,根据断层的形成期次、切割深度、活动强度,平面上主要发育NNE-NE、NEE-EW、NW三个优势走向,垂向划分为上下两套断裂系统:下部基底断裂系统和上部盖层断裂系统。
下部基底断裂系统的断层主要形成于始新世,平面走向主要呈NNE-NE向,该套断裂多切割沙三段底界面,局部断层在后期持续活动向上切割至新近系称之为主干基底断层,如西南桩断层,仅控沙河街组沉积分布并未向上延伸活动的断层成为次级基底断层。
上部盖层断裂系统在渐新统-新近系中发育,其平面走向主要呈NEE-EW向,少数呈NW走向,盖层断裂系统可划分为主干盖层断层,即断层向下延伸切割至沙一二段内终止,少数错断沙三段底界面,如高柳断层;次级盖层断层是指发育与东营组和明化镇组内的断层。
各套地层内部还有一系列的层内调节断层,这些断层的形成是由于相邻正断层伸展量不均所引起的。
2南堡凹陷分析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样式主要受控于非旋转平直型正断层、旋转平直型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和坡坪式正断层四类正断层控制的断层组合及地层变形。
由于南堡凹陷新生代不同构造期应力场方向发生屡次转变,同一条正断层两盘在不同的构造期表现为正向伸展变形、斜向伸展变形、走滑变形三类构造作用,从而可将全区构造样式划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两大类。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形成条件
蒋有录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9(023)005
【摘要】根据渤海湾富油盆地天然气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盆地主要天然气聚集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该盆地较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带均与石炭二迭系煤成气有关;油型气聚集带主要是石油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溶解气析离形成的浅层次生气.天然气聚集带的分布受二级构造带背景控制,主要天然气聚集带可归为隆起带型、凸起型、斜坡带型、断阶带型等.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的气源条件、良好的封盖保存等是控制天然气聚集带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蒋有录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 [J], 慕小水;何锋;顾勤;张东霞;吴莉芝;范建敏;魏新源;宋瑞荣
2.松辽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J], 洪峰;宋岩
3.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有利气聚集带预测 [J], 宋岩;戴金星
4.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
为例 [J], 慕德梁;孟卫工;李成;李晓光;柳锦云;王占忠
5.渤海湾盆地浅层天然气地化特征及形成条件探讨 [J], 张林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6212225;修回日期:20072012091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04E7052)资助.
作者简介:郑红菊(19652),女,湖北蕲春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研究工作.E-mail:hjzheng@petrochina.com.cn.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郑红菊1,董月霞2,王旭东2,张水昌1,张大江1,朱光有1,熊 英1,于海东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河北唐山063004)
摘要: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广,发育大面积深湖相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油页岩,且厚度大,平面上分布稳定,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沙三3亚段的暗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大。指出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南堡凹陷70%以上。沙一段烃源岩虽然没有东营组烃源岩厚度大,但是演化程度比东营组烃源岩高,二者生烃量比较接近,分别占南堡凹陷生油量的15%左右。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沙河街组;沉积演化;南堡富油气凹陷;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7)0120078206
0 引言众所周知,沉积盆地只有发育了有效烃源岩才能形成油气藏。长期以来,地球化学家们评价烃源岩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岩石或岩屑分析其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以及分子地球化学等信息,并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含油气盆地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123]。但是近年来,随着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425]和优质烃源岩概念的提出[629],以往那种以有限的分
析样品代表整套厚层烃源岩的做法,就掩盖了有机质丰度高或低层段的贡献或影响[10],有时还可能得
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只有在厚层生油岩中夹的有机质丰度特别高、对生油有较大贡献的烃源岩才是有真正和较大贡献的烃源岩[1]。在一些含油气盆地,由于钻井取心的限制,没有取到好的烃源岩岩心样品,
这就为烃源岩评价带来极大挑战。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侧一个小型油气富集区,也是一个勘探比较成熟的油气区[11215],属于中国
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的勘探区块。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化和精细,发现了一批大型含油气构造和圈闭,特别是滩海地区油气勘探获得的重大突破,给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带来更大信心,同时也需要石油地质工作者再进一步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富集规律及特征。南堡凹陷目前已落实的三级储量远大于该区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数据,说明该区油气的生成与富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还有一些重要的生油层系尚未被发现或认识到。特别是南堡凹陷历次资源评价采用的烃源岩TOC参数普遍偏低(大多数实测样品TOC也较低),在0.8%~1.2%左右[16217],而渤海湾盆地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一般在1.5%[18]或1.0%以上,依此来看,南堡凹陷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还尚未发现。事实上,南堡凹陷深洼区钻井本来就很少,取心井更少,而取到沙河街组泥岩的井几乎没有;而烃源岩的评价参数也就只能采用凹陷边缘的一些取心井泥岩的分析参数来代替整个凹陷烃源岩的特征,从而出现探明储量超过资源量的矛盾局面。本文结合油田最新的勘探资料,通过对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演化过程的分析和总结以及本次对南堡地区烃源岩的精细研究,特别是对所有取心井段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南堡凹陷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可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相媲美,并且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南堡凹陷属于富油气凹陷。
第18卷1期2007年2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NATURAL GAS GEOSCIENCE Vol.18No.1Feb. 20071 油气地质概况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东北部,为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凹陷西北部以西南庄断层为界与老王庄-西南庄凸起接壤;东北部以柏各庄断层为界与码头营-柏各庄凸起接壤;南部与沙垒田凸起呈断超关系[19](图1)。地理位置处于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之间,北部与燕山相连,南部和东部与渤海相接,西部以津冀边界的涧河为边,海域以渤海5m水深线与渤海石油公司为界。整个南堡
图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位置与油气分布凹陷面积为1932km2,其中滩海面积1100km2。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是一个具有北断南超特征的典型箕状凹陷[20],凹陷内部被高柳断层分割为南北2区,北区是沙河街组的沉积中心,发育柳赞、高尚堡披覆背斜构造带和拾场次凹,是沙河街组主要的含油区带(图1)。南区是东营组的沉积中心,在西南庄断层的下降盘发育了老爷庙、北堡逆牵引背斜构造带;在滩海区域发育了南堡1号构造带、南堡2号构造带、南堡3号构造带、南堡4号构造带和南堡5号构造带,在中央地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了林雀次凹和柳南次凹2个负向构造单元,也是重要的生烃中心,馆陶组、明化镇组、东营组是重要的含油气层系。2 沉积演化过程与烃源岩的形成2.1 南堡凹陷的形成南堡凹陷在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中奥陶世及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曾与华北地台经历了相同沉积建造的发育过程。进入中生代,华北地台解体,经历了三叠纪隆升剥蚀,造成本区三叠系普遍缺失。燕山运动早期为早中侏罗世的裂谷发育阶段,但此时的断裂强度较弱,断陷规模小,火山活动程度相对较低,断陷盆地以小型河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出现小规模的含煤或碳质页岩的沼泽相沉积。中侏罗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北向俯冲,形成了一系列的NE-SW向的挤压褶皱,晚侏罗世末湖盆发生萎缩。燕山晚期的早白垩世,本区发生断陷作用。南堡凹陷的主要边界断裂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并控制着白垩系的沉积。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古新世,本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中生界与新生界以角度不整合接触[12]。在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伸展断陷、晚第三纪凹陷演化阶段、和晚第三纪末期断陷活化的演化过程[21225]。早第三纪初期,南堡凹陷在右旋伸展张裂作用下,发生断陷活动,凹陷快速沉降、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时期,南堡凹陷进入坳陷沉积阶段,沉积1套河流、沼泽-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到晚第三纪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坳陷活化,断层活动加剧,沉积、沉降速率增加。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相比,普遍缺失下第三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沙四段地层,因此南堡凹陷缺少沙四段盐湖相烃源岩[26233],有效烃源岩
发育在沙三段及其以上的湖相沉积层系。导致南堡凹陷缺失孔店组和沙四段的重要原因是南堡凹陷早第三纪成盆期比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发育较晚(受
97No.1 郑红菊等: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构造控制),在第三纪早期处于隆起状态较其它凹陷持续时间偏长,因此烃源岩发育也偏晚。2.2 裂陷旋回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于裂陷旋回阶段。根据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旋回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火山岩发育特征,在纵向上可划分为4幕裂陷[12,19,22]。每一幕裂陷都具有独特的沉积物充填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古气候背景(图2)。其中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5亚段,是盆地裂陷的初期,相当于裂陷一幕,主要控凹边界断层如柏各庄断层、西南庄断层开始活动,盆地发育成浅的箕状凹陷,以拾场洼陷为主,并向南西方向超覆,发育了一套较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以红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和粗碎屑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深洼区发育深灰色泥岩。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比较有限,厚度也不大。图2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岩性综合柱状图与烃源岩有机碳垂向分布 沙三4—沙二段沉积属于裂陷二幕,该幕也是南堡凹陷的主裂陷幕,沉积中心在高尚堡构造带以北和柳赞构造带以西地区。和整个渤海湾盆地一样,上地幔强烈隆起,盆地断陷强烈,气候潮湿发育了以砾岩、含砾砂岩、灰色和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地层,是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最重要的生油和储油层系。其中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在基底热隆张裂基础上,南堡凹陷伸展扩张,湖水扩大,形成沙河街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洼陷部位发育厚层泥岩,是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34]。到沙二期,盆地趋于填平,发育了沙二段以含砾砂岩、红色泥岩、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沙二段沉积中后期在低洼部位沉积形成了一套河流冲积体系;沙二段沉积晚期,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受挤压应力场控制,构造隆升,沙二段遭受剥蚀,残留地层主要由粗碎屑的冲积体系和红色泥岩组成,大部分地区厚度不到100m,该段烃源岩不发育。裂陷三幕相当于沙一段沉积时期,该期盆地由沙二末期的隆升状态开始断陷,沉积了沙一段以灰色泥岩、砂岩和生物灰岩为主的沉积(图2),而且沉积中心逐步向南迁移,这期的裂陷作用较裂陷二幕弱,其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扇三角洲为主,发育一定厚度的烃源岩。裂陷四幕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时期,此时边界断层活动减弱,高柳断裂活动加强。发生在沙一末期的构造反转,造成了东三段区域微角度不整合于沙一段之上。沉积中心转移到高柳断层的下降盘。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体系,以砂泥岩沉积为主,厚度巨大,其中泥岩厚度大,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东营末期,
该区整体抬升受到剥蚀,结束了下第三系大规模的裂陷发育阶段,进入了上第三系坳陷阶段;同时在沉积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束了湖相沉积,进入河流相沉积,因此上第三系不发育烃源岩。从南堡凹陷沉积演化过程来看,裂陷二幕的沙三段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广,水体深,湖相泥岩最发育,是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其次是沙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湖相沉积,具备形成烃源岩的地质背景。另外,东营组发育厚层泥岩,是潜在的烃源岩。由多套烃源层系构成的复合生烃系统[35],
是南堡凹陷油气富集的基础。
3 烃源岩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沙河街组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图2),生油量占南堡凹陷的80%左右。根据目前钻
探情况来看,烃源岩仅在凹陷北部发现,凹陷南部沙三段烃源岩尚未钻到。虽然大家公认沙河街组的沉积中心偏向于凹陷的北部,主要发育高柳、北堡2个沉积中心,高柳沉积中心厚度可达4400m,北堡沉
08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