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_刘传联
- 格式:pdf
- 大小:301.81 KB
- 文档页数:6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概述摘要济阳坳陷中生界因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岩性复杂多样而成为当前胜利油田勘探老区中研究最为薄弱的层系,其成藏的核心难点是储层问题。
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以凝灰岩、碎屑岩和安山岩为主。
本文从凝灰岩期次、成分、储集空间类型、控制因素等几个角度对凝灰岩储集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凝灰岩;碎屑巖;安山岩;中生界;济阳坳陷1 勘探现状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该盆地是在华北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当前济阳坳陷中生界是整个坳陷中研究程度和认识程度最低的层系。
目前,该层系钻遇地层的探井933口,油气显示井311口,试油日产1吨以上出油井72口。
据三次资评结果,济阳坳陷中生界资源量为6亿吨。
但目前中生界仅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28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41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938万吨。
济阳坳陷中生界处于古近系和寒武系-奥陶系之间,后两者已经发现了众多储量,而中间的中生界发现储量甚少,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生界自身不具备生烃能力,油气均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
对于它源型油藏,储层的研究尤为重要当前。
2 储层主要岩性济阳坳陷中生代经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地层遭受多期抬升剥蚀、沉降和断裂改造。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均缺失三叠系,仅临清坳陷(东部)尚保存有1000~1500m厚的三叠系。
早—中侏罗世发生负反转,接受坊子组含煤沉积和三台组的碎屑岩沉积。
晚侏罗—白垩纪,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NE-NNE向的裂谷盆地或裂谷系,这一阶段,胜利油区以裂谷型充填沉积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发育有上侏罗统蒙阴组、白垩系的西洼组、“王氏组”,其沉积物主要为红色厚层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喷发岩、侵入岩。
从当前所发现的中生界储量和获得工业油流的探井岩性统计看,所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碎屑岩、凝灰岩和安山岩三类岩性中。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地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刘斯文(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2.江西省天然气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96) 摘 要: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湖相沉积体系,西部邵家洼陷主要发育沙三段、沙四段两套烃源岩,通过沉积条件、烃源岩空间展布、生物标志物、有机地化指标及生烃史对比分析,沙三段沉积条件更加有利于有机质大量堆积保存,其形成的烃源岩品质优于沙四段,且主要生烃期较晚,能与沙河街组内储集层匹配形成较好的油气藏,结合油源对比分析,沙四段油气藏油源主要来自沙三段,研究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对沙河街组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邵家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沙三段;沙四段;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4—0104—03 沾化凹陷为胜利油田济阳坳陷北部一次级构造,凹陷被走向NNE的邵家断层系分成两部分,西北较小的邵家洼陷与中东较大的四扣洼陷(见下图)。
其中邵家洼陷自发现馆陶组油层以来,先后发现了多套含油层系,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段、沙四段,其中沙四段勘探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围绕其生油洼陷发现了多处含油区块,证实沙四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而沙四段油气藏内源岩,故研究沙三段烃源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构造单元划分示意图1 沉积背景邵家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下而上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本区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与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以陆源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化学岩,第四系由平原组组成[1、2]。
本文研究层段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和沙三段,其中沙四段既有较好烃源岩层,又具备储集条件,上覆沙三段含大套深灰色油泥岩、油页岩,以烃源岩为主。
区域现今沙河街组构造形态仍然保留了沉积时盆地的基本形态,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初期为洼陷深陷期,周缘古地貌地形差异大,呈现南北陡、东西较缓的特征,相应的沉积环境差异较大。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湖相密集段特征
张世奇;纪友亮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21)002
【摘要】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自身沉积发育特点,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第密集段的特征。
在东营凹陷中,识别了出的4种密集段内部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物源供应和水动力条件。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张世奇;纪友亮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资料科学系;石油大学附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湖相沉积密集段特征 [J], 杨剑萍;姜在兴;陈发亮
2.东营凹陷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J], 李得立;谭先锋;夏敏全;赵宇超;邱桂强;张守鹏
3.东营凹陷北部沙四段下亚段盐湖相烃源岩特征及展布 [J], 高阳
4.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 [J], 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王新征;任拥军
5.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湖相细粒沉积特征
及其控制因素 [J], 彭军;许天宇;于乐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新生界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李运振;刘震;张善文;郝琦;吕希学【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09()1【摘要】济阳坳陷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不同区带上岩性油气藏的富集需要同时具备3个基本条件。
1)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条件,济阳坳陷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其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有利接触关系。
2)优质的砂岩体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聚集条件,应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
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大规模砂岩体岩性圈闭或数量众多的小型岩性圈闭叠合连片,有利的储集相主要集中在少数3种类型即(扇)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河流相,其中各类储集相的扇中亚相最有利于油气聚集,良好的储集层表现为具有好的砂体类型,并与次生孔隙带形成匹配。
3)汇流通道的存在是油气富集的输导条件,充足的油气通过断层汇流通道和孔隙(裂隙)汇流通道运移,在砂岩体圈闭聚集成藏并形成油气富集。
因此,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表现出"主元富集"的特征,即上述的3个基本条件控制了油气在部分次级单元的少数区带发生富集。
【总页数】15页(P35-49)【关键词】“主元富集”;油源;岩性圈闭;汇流通道;新生界;济阳坳陷【作者】李运振;刘震;张善文;郝琦;吕希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第三系断陷湖盆斜坡带岩性隐蔽油气藏勘探与实践 [J], 薛洋2.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3.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卓勤功;向立宏;银燕;宁方兴4.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 [J], 张善文;曾溅辉;肖焕钦;邱楠生;姜振学5.济阳坳陷泥质岩类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J], 董冬;杨申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面岩的特征及成因朱光有;金强;张水昌;戴金星;王冠民;张林晔;李剑【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5(007)001【摘要】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页理发育,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5%以上,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沉积速率较慢,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形成碳酸盐纹层,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总页数】11页(P59-69)【作者】朱光有;金强;张水昌;戴金星;王冠民;张林晔;李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2.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遗迹群落及其沉积环境 [J], 胡斌;王海方;张宏敏;牛永斌;白忠凯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风暴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魏小洁;姜在兴;李一凡;张元福;赵伯宇;王俊辉4.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 王居峰5.碎屑岩储层地质历史时期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J], 王艳忠;操应长;葸克来;宋国奇;刘惠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造作用与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
董波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4(011)003
【摘要】从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和断裂作用等方面入手,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点和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具有源控、相控、断控、盖控等特点.下第三系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具有重要作用,上第三系油气主要富集于坳陷东北部环渤海地区,主要原因是沉降沉
积中心的迁移造就了晚期成藏的优越条件.断层对油气纵向运移并形成上第三系馆
陶组厚层砂岩体油气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气沿断裂的运移呈幕式,切入烃源岩的
断裂类似于潜水泵,周期性地将油气输送到上覆层系,与横向连通砂体构成立体网状
运移体系.凹陷中受断裂控制形成的低凸起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
【总页数】4页(P25-27,30)
【作者】董波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济阳坳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技术 [J], 张宇
2.济阳坳陷前第三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赵乐强;张
金亮;宋国奇;隋风贵;王学军;向立宏
3.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储盖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J], 国景星;戴启德;李继红
4.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薄砂体油藏描述方法 [J], 冯德永;韩宏伟
5.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J], 吴丽艳;樊太亮;张淑品;戴启德;国景星;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机理张波【摘要】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机理,利用钻井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通过油气来源和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合成藏期次分析,明确了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藏运聚特征.结果表明,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研究区断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沙三下亚段发育厚层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均具有较好的油气输导能力;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藏成藏期为东营组沉积期,在成藏期内,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高渗透性砂砾岩扇体形成的立体输导体系运移至砂砾岩扇体中,由上覆厚层泥岩地层遮挡而形成构造-地层复合油藏.【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油田;油气来源;输导体系;成藏期次;油气成藏机理【作者】张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三合村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图1)。
根据钻井资料,三合村洼陷钻遇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沙四下亚段至孔店组及沙二段缺失,沙四上亚段仅在洼陷北缘小范围分布。
地层有逐层超覆的特点,古近系及新近系由北向南超覆在太古宇—中生界之上。
三合村洼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从1967年开始,1987年于三合村洼陷北缘发现垦西油田,之后随着“网毯式”油气成藏理论的成熟[1-4],三合村洼陷也重点进行了以新近系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勘探,至2011年底,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油气藏,但是所发现的油气均分布于新近系和古近系东营组,古近系沙河街组一直未获得勘探突破。
受孤南断层的控制作用,三合村洼陷内部形成明显的负向构造带,渤南洼陷的油气难以穿过负向构造带向沙河街组的圈闭中运移成藏。
东营凹陷生油岩中介形虫氧、碳同位素的古湖泊学意义刘传联;赵泉鸿;汪品先【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年(卷),期】2001(26)5【摘要】对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一段 2 7个生油岩样品中的介形虫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其δ( 18O)全为负值,δ( 13C)多为正值 ,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 (r)为 0 .92 .同时,δ( 18O)与δ( 13C)垂向变化明显 ,沙一段下、中亚段明显高于上亚段 .通过与现代湖泊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特征的比较得出 :沙一段生油岩沉积时期的古湖泊是一封闭咸水或半咸水湖泊,中、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燥、蒸发作用强烈、湖水面较低、盐度高、生产力高,而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较湿润、降雨量大、湖水面高、盐度偏低、生产力降低 .【总页数】5页(P441-445)【关键词】碳同位素;介形虫;生油岩;古湖泊学;东营凹陷;氧同位素;古气候【作者】刘传联;赵泉鸿;汪品先【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P53【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烃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J], 刘庆2.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J], 刘传联3.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J], 曲长胜;邱隆伟;杨勇强;陈程;汤丽莉;余宽宏;万敏4.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比及古海洋学意义 [J], 黄思静;李小宁;胡作维;刘四兵;黄可可;钟怡江5.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湖泊学意义[J], 王全伟;梁斌;阚泽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渤海湾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早第三纪发育多套生油层系。
为便于研究胜利油区油气生成一运移一聚集规律,本书将其前第三纪地层统称为基底岩层。
油区第三系下伏的基底岩层几乎已经改造,构成背斜及向斜。
背斜即所称的凸起,向斜即所称的凹陷。
(一)、太古界太古界泰山群是胜利油区最古者的基底岩层,它常组成凸起的核部,如呈子口凸起、无棣凸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等)。
泰山群在陈家庄凸起及其以北的呈子口凸起和无棣凸起埋覆较浅,为580~1450m。
滨县凸起、广饶凸起等其埋藏较深,均在1500m以下。
本区泰山群岩性较复杂.以多种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闪长角闪岩、角闪岩,局部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
郑家地区泰山群揭露厚达360m以上,岩性主要为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偶夹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
片麻岩的原岩为砂、砾岩,变粒岩的原岩为泥、页岩,经过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普遍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属角闪岩相,肉眼观察常误定为花岗片麻岩。
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状,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微电极曲线形态或与块状渗透砂岩相似,或多呈锯齿状,表明高、低渗透层间互。
(二)、下古生界胜利油区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
寒武系与下伏太古界泰山群呈不整合接触,含7个组,自下而上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风山组。
下、中奥陶统含5个组,自下而上为;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八陡组”.各组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其生物化石主要有牙形石、介形类、腕足类、棘皮类及三叶虫等,以牙形石研究较详。
总厚度约为1400m,临清坳陷下古生界分布广泛,厚度较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在凹陷部位埋藏较深,在凸起部位分布不均,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大面积遭剥蚀,如呈于口凸起、庆云凸起、无棣凸起和宁津凸起仅在凸起边缘有其分布,例如五号桩一桩西,郭局子、车西等处;第二种为局部遭剥蚀,如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侧部均有其分布,例如垦东、罗镇、平方王、草桥和八面河地区;第三种为保存完整,如孤岛凸起和义和庄凸起。
济阳坳陷沙三下页岩油富集机理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能源特别的石油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的增大,近些年来,石油急剧减产,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国内外掀起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新世Antelope页岩,西西伯利亚Bazhenov页岩和英国侏罗纪Kimmeridge页岩均有页岩油产出,我国大陆盆地包括济阳拗陷,东营坳陷,辽河坳陷,泌阳坳陷也在不同程度的开采出了页岩油流,其中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的勘探潜力极大,笔者通过对该地区烃源岩生,储油气能力的分析,分析出不同的因素对页岩油气含油性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对今后页岩油气藏的预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常规,预测,开采,济阳坳陷。
1.区域概况济阳拗陷位于山东省境内发育于中新生代的断陷—拗陷盆地,济阳断陷湖盆经过长时间的剥蚀抬升等地质环境的改变,使得湖盆不断下降,环境温和潮湿,且大陆上的碎屑物质不断向湖内涌入,使得湖内产生大量有机物,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通过钻井和录井资料显示,这一套地层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大于0.5%,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基础。
2.页岩油烃源评价指标2.1生烃潜力有机质是生成页岩油的基础。
大量研究表明,在TOC的含量较低时,烃源岩所生成的油主要储集于有机质纳米孔隙,粘土矿物孔隙和少部分由于异常高压而产生的层间微裂缝之中,并且以不可动油的形式存在,在初次生烃的中晚期,TOC的含量不断增加,大量充填在泥页岩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态烃被运移,排出。
并且不断开采。
其中氯仿沥青“A”为可溶于氯仿的有机质的含量,可以用于预测泥页岩的生烃潜力,游离态烃含量“S2”能直接反映页岩的含油率,济阳坳陷中罗69井的地化数据显示氯仿沥青”A”和游离烃“S2”都与TOC含量有较好地正相关性,分别为0.8967和0.642,TOC含量的高低能决定页岩含油量的多少,有机质的含量越高,页岩的生烃潜力越大,页岩的含油量越高。
济阳坳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技
术
张宇
【期刊名称】《试采技术》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上第三系河道砂体油气藏是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近几年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的深入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地球物理技术为依托的比较成熟的上第三系河道砂储层描述技术,包括水平切片、相干分析、频谱分解等.在对含油性预测条件、地震属性的差异性和最佳属性确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糊神经网络含油性预测,实现了河道砂体油藏的定量评价.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张宇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4
【相关文献】
1.济阳拗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技术 [J], 胡兴中
2.基于S变换的浅层河道砂体含油气性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为例 [J], 管晓燕
3.地球物理技术在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为例[J], 马立权;何增国
4.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 [J], 向立宏;宁方兴;常涧峰;解玉宝;黄蓉;尚冰
5.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以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砂体为例 [J], 李琦;田景春;何建军;郑和荣;王永诗;庄文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探讨刘传虎;王永诗;韩宏伟;王学忠【摘要】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小于10×10-3μm2,由于其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的特殊性,在油气成藏机理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存在根本的区别。
该文从分析“根缘气”的形成条件及成藏特点出发,以模拟实验为基础,根据济阳坳陷致密储层特点,探讨油气成藏机理:致密储层油气运移成藏以超压充注为主,超压传递到达的边界就是其含油(气)边界,超压梯度大,油气充注的距离和圈闭滞留的范围就大,含烃饱和度也相对高。
通过成藏相似性研究认为,济阳坳陷致密砂岩油气藏具以下特点:①烃源岩持续供烃,源内及附近储层蕴含着大量的分异性较差的油气;②致密砂岩储层“相势控藏”;③具有大面积分布致密油气藏的条件,勘探潜力大。
%The permeability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s below 10×10-3 μm2 .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reser-voir spac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re different from normal ones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The generation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ion features of “ source-contacting gas” are studied. Based 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s co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Overpressure charging is the main way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border for overpressure transfer is the bound-ary for oil or gas. When overpressure gradient is larger, the distance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the range of trap will be larger, and the hydrocarbon saturation will be higher. Through similarity research,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Source rocks contribute to hydro-carbon continuously. Large quantity of oil and gas with poor diversity exist in source rocks or neighboring reser-voirs. 2)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facies and potential control accumulation. 3) Tight reservoirs may exist widely, indicating for good exploration potential.【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6页(P115-119,126)【关键词】渗透率;致密砂岩储层;超压充注;油气成藏;济阳坳陷;渤海湾盆地【作者】刘传虎;王永诗;韩宏伟;王学忠【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现已发现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孔隙度小于6%的低渗透致密储层中还蕴藏着大量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油气资源[1-4]。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组合模式
隋风贵;赵乐强;林会喜;李军亮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5(012)006
【摘要】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分布极为广泛,基于地层油藏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内地层油藏的发育与不整合密切相关.剖析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特征,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构建样式划分为16种类型,指出有4种不整合构建样式控制着地层圈闭的形成,并在盆缘斜坡上的古鼻状构造带形成地层圈闭群.研究了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认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体组成的"T-S"型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与输导能力是地层油藏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第三系地层油藏组合模式.探讨了地层油藏的勘探经验与勘探部署中须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隋风贵;赵乐强;林会喜;李军亮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322
【相关文献】
1.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含油高度定量预测 [J], 赵乐强;宋国奇;宁方兴;向立宏;卓勤功;高磊
2.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J], 张营革;高秋菊;苏朝光;孙振冰
3.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 [J], 向立宏;宁方兴;常涧峰;解玉宝;黄蓉;尚冰
4.陆相断陷盆地断-拗转换体系与地层超覆油藏"T-S"控藏模式——以济阳坳陷第三系为例 [J], 宋国奇
5.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薄砂体油藏描述方法 [J], 冯德永;韩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张善文【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6(027)006【摘要】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总页数】11页(P731-740,761)【作者】张善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济阳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 [J], 韩文功2.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区带评价方法及实践——以济阳坳陷为例 [J], 王永诗;赵乐强3.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 [J], 马立驰;王永诗;吕建波4.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冯有良;邱以钢5.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J], 张明振;谭明友;王兴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