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课后习题 分子结构)【圣才出品】

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课后习题 分子结构)【圣才出品】

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课后习题  分子结构)【圣才出品】
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课后习题  分子结构)【圣才出品】

第3章 晶体结构3-1 给出金刚石晶胞中各原子的坐标。

答:金刚石晶胞中有8个原子,各原子坐标为:

0,0,0;(顶角原子);

11022,,;11022,,;11022

,,;(3个面心原子);311444,,;131444,,;113444,,;333444

,,

;(4个分处晶胞4条对角线上的原子)。3-2 给出黄铜矿晶胞(图3-1)中各种原子(离子)的坐标。图3-1 黄铜矿晶胞

答:黄铜矿晶胞中各原子坐标如下:

Cu :0,0,0;111222,,;110,24,;130,24

,。Fe :11022,,;11024,,;10,20,;130,24

,。S :311448,,;131448,,;113448,,;333448,,;335448,,;315448,,;135448,,;117448

,,;337448

,,。

3-3 亚硝酸钠和金红石(TiO2)哪个是体心晶胞(图3-2)?为什么?

图3-2 NaNO2(左)和TiO2(右)晶胞

答:亚硝酸钠是体心晶胞,金红石是素晶胞。

3-4 黄铜矿晶胞(图3-1)是不是体心晶胞?

答:黄铜矿晶胞是体心晶胞。考察方法:体心铜原子与顶角铜原子周围的氧原子的方向相同,而且氧原子上(例如体心铜原子左下前的氧原子与右上前顶角铜原子对比)连接的铁原子的方向也相同(注意:顶角原子是完全等同的,因此,体心原子可与任一顶角原子对比)。

3-5 白钨矿晶体(图3-3)是素晶胞还是体心晶胞?说明理由。

图3-3 白钨矿晶胞

答:白钨矿晶体是体心晶胞,因为处于晶胞顶点的W 原子本身以及其周围环境与处于体心的W 原子以及周围环境相同。

3-6

碳酸氢钠晶胞的投影如图3-4所示,请问:平均每个晶胞含几个相当于化学式 NaHCO 3的原子集合(代号:Z )?

图3-4 NaHCO 3晶胞投影

答:平均每个晶胞含有4个相当于化学式NaHCO 3的原子集合。计算Na 原子数为4×1/2+2=4,所以NaHCO 3原子数也为4。

3-7推算典型离子晶体的各种堆积-填隙模型的堆积球和填隙球的半径比。

答:

表3-1

3-8 在闪锌矿和萤石的四面体配位多面体模型中除存在四面体外还存在什么多面体?在后者的中心是否有原子?

答:在闪锌矿和萤石的四面体配位多面体模型中还存在八面体,其中心没有原子。

3-9 图3-5由黑白两色甲壳虫构成。如果黑白两色没有区别,每个点阵点代表几个甲壳虫?如果黑白两色有区别,一个点阵点代表几个甲壳虫?前者得到什么布拉维点阵型式,后者又得到什么布拉维点阵型式?

图3-5

答:前者1个甲壳虫1个点阵点,二维菱形单位;后者2个甲壳虫1个点阵点,二维面心立方。

3-10 图3-6是一种分子晶体的二维结构,问: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结构基元由几个分子组成?图中给出的点阵单位(每个平均)含几个点阵点?含几个分子?

图3-6

答:每个点阵点代表6个分子。点阵单位含1个点阵点,6个分子。

3-11 晶体学中的点阵单位并非只有布拉维单位一种,例如,有一个叫Volonoi的人给出了另一种点阵单位,获得这种点阵单位的方法是:以一个点阵点为原点向它周围所有相邻的点作一连线,通过每个连线的中点作一个垂直于该连线的面,这些面相交得到一个封闭的多面体,就是Volonoi点阵单位。请通过操作给出下列三维布拉维点阵单位的相应Volonoi点阵单位:(1)立方素单位;(2)立方体心单位。

答:一种具体的晶体究竟属于哪一种布拉维点阵型式,是由它的微观对称性决定的,晶体学家把这样确定的点阵型式称为晶体的正当点阵型式,然而,一个晶体结构的测定步骤是倒过来的,首先是确定晶体的点阵型式,然后再确定它的阵点的(化学和几何)内容。

3-12 你想知道能带理论如何解释固体的颜色吗?例如:为什么金、银、铜、铁、锡的颜色各不相同?为什么愚人金有金的光泽?为什么ZnS(闪锌矿)呈白色、HgS(朱砂)呈红色而PbS(方铅矿)呈黑色?天然的金刚石为什么有蓝、红、黄、绿色而并非全呈无色?请阅读:拿骚颜色的物理与化学.科学出版社,1991,168~182(注:“费密能”的定义在166页上)。请通过阅读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预定目标与学习计划安排。最好阅读后写一篇小文(主题任选)。

答:金属键的另一种理论是能带理论。能带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的扩展,要点有:(1)能带中的分子轨道在能量上是连续的。

(2)按能带填充电子的情况不同,可把能带分为满带、空带和导带三类。

(3)能带和能带之间存在能量的间隙,简称带隙,又称禁带宽度。

(4)能带理论能够对金属导电进行解释。

(5)能带理论是一种既能解释导体,又能解释半导体和绝缘体性质的理论。

(6)由此可见,按照能带理论,带隙的大小对固体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

3-13 二层、三层为一周期的金属原子二维密置层的三维垛积模型只是最简单的当然也就是最基本的金属堆积模型。利用以下符号体系可以判断四层、五层为一周期的密置层垛积模型是二层垛积和三层垛积的混合:当指定层上下层的符号(A、B、C)相同时,该指定层用h表示,当指定层上下层的符号不同时,该指定层用c表示。用此符号体系考察二层垛积,得到…hhhhhh…,可称为h垛积,用以考察三层垛积时,得到…ccccccc…,可称为c堆积。请问:四层、五层为一周期的垛积属于什么垛积型?为什么说它们是二层垛积和三层垛积的混合?(注:h是六方—hexagonal—的第一个字母;c是立方—cubic —的第一个字母。)

答:四面垛积是hchchch,即hc垛积型,说明六方垛积和立方垛积各占1/2;五层垛积是…hhccchhccchhccc …,即hhccc垛积型,说明六方垛积和立方垛积分别占2/5和3/5。

3-14 温度足够高时,某些合金晶体中的不同原子将变得不可区分,晶体中各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8

精心整理 第八章水溶液 8-1现需1200克80%(质量分数)的酒精作溶剂。实验室存有浓度为70%的回收酒精和95%的酒精,应各取多少进行配置? 解:令用浓度为70%的酒精X 克,95%的酒精Y 克。 (70%X+95%Y )/(X+Y )=80%① X+Y =1200② 由①②得,X =720Y =480 8-2(1(2(3(4解:(1所以c (2(3)(4)同理c(NH 3)=)()(233O H n NH n +=18 /)28100()17/28(-+×100%=29.17% 8-3如何将25克NaCl 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25的食盐水溶液? 解:令加水X 克,依题意得0.25=25/(25+X),所以X =75克 所以加水75克,使25克NaCl 配成25%的食盐水。 8-4现有100.00mLNa 2CrO 4饱和溶液119.40g ,将它蒸干后得固体23.88g ,试计算: (1)Na 2CrO 4溶解度;

(2)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Na2CrO4的摩尔分数。 解:(1)令Na2CrO4溶解度为S所以S/(S+100)=23.88g/119.40g 所以S=25g (2)ω(Na2CrO4)=23.88g/119.40g×100%=20% (3)M(Na2CrO4)=162g/mol; mol g g 3) / 162 /( 88 . 23 - -1 (4) 8-5在-1H2SO4 g/100g (H2O 8-6纯甲解:m 8-7 解:由 解得: 8-8 ⑴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⑵溶液蒸气压下降Δp(已知在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 解:(1)C=Π/RT =4.34KP a/8.314P a·L·mol-1×(273+25)K =0.00175mol·L-1 摩尔质量=0.101g/0.00175mol·L-1×0.01L=5771.43g/mol (2)△P=P B*×X A=3170P a×n1/(n1+n2) ≈3170P a×n1/n2=3170P a×(0.101g/5771.43g/mol)×(18g/mol)/(10×1g)=0.0998P a 8-9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为C5H7N,今有496mg尼古丁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在101kPa下的沸点为100.17°C,求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一般原理3

化学平衡该章总题数:66 1. (本题难度系数15)已知某反应的Δr>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A >0 B <0 C >1 D <1 2. (本题难度系数15) 500 K时,反应 SO2(g) + O2(g) SO3(g) 的Kp = 50,在同温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 的K p 必等于() A 100 B 2 × 10-2 C 2500 D 4 × 10-4 3. (本题难度系数15)某温度时,化学反应A +B A2B的平衡常数K = 1 ×104,那在同温度下,反应A2B 2A +B的平衡常数为() A 1 × 104 B 1 × 100 C 1 × 10-4 D 1 × 10-8 4. (本题难度系数1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Δr=0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5. (本题难度系数30)在523 K时,PCl5(g) PCl3(g) + Cl2(g) = 1.85,则反应的Δr(KJ · mol-1)为() A 2.67 B -2.67 C 26.38 D -2670 6. (本题难度系数30) 已知在20℃, H2O(l) H2O(g) ,Δγ = 9.2KJ · mol-1H2O(l)的饱和蒸气压为2.33 kPa,则( ) A Δr>0, H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 20℃,H2O(l)和H2O(g)不能达到平衡 C 20℃时,p H2O = 2.33 kPa,体系的Δγ=0 D 水蒸气压为100 kPa时,平衡向形成H2O(g)的方向移动 7. (本题难度系数15)某一气相反应A=B,同一温度下=,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A 0 B 大于1 C 小于1 D 1 8. (本题难度系数30)硫酸铜有多种不同水合物,它们脱水反应的K p分别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下册)卤 素【

第14章卤素 一、选择题 1.下述氟化物溶解度由小变大规律正确的是()。 【答案】A 2.下列氟化物中,属于非离子型的化合物是()。 【答案】A 3.将离子氧化成应选用的氧化剂为()。 【答案】C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溶液出现蓝色现象的是()。A.将Cl2气通入淀粉与KI的混合溶液中 B.淀粉溶液与饱和氯水混合 C.淀粉溶液与KI溶液混合 D .淀粉溶液与浓混合 【答案】A 5.下列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 B.电子亲和能F>Cl>Br>I

C.电负性F>Cl>Br>I D .离子的水合热(绝对值) 【答案】B 6.氯气中毒时,可吸入的解毒剂是()。 A.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 B.水蒸气与乙醇的混合蒸气 C.乙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D.乙醚蒸气 【答案】A 7 .在常温下,与NaOH作用生成产物正确的是()。A.Cl2生成NaClO和NaCl B.Cl2生成NaClO3和NaCl C.Br2生成NaBr和NaBrO D.I2生成NaI和NaIO 【答案】A 8.下列含氧酸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C 9.下列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A 10.氢氟酸可以贮存于铜、铅等金属制造的容器中,其原因是()。A.氢氟酸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氟化物薄膜,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B.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氧化物薄膜,可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C.氢氟酸本身是弱酸,对金属无腐蚀性 D.氢氟酸不与以上金属发生反应 【答案】A 11.实验室中制取少量HBr,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KBr固体与浓硫酸作用 B.KBr固体与浓磷酸作用 C.作用 D.红磷与混合后滴加 【答案】A 12.主要用于火柴、焰火的是()。 【答案】C 1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总目标: 1:掌握四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及相关的计算。 2:会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十个基本概念(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体积功、热力学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U=Q-W )和计算。 第二节:热化学 1: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 1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 2标准生成热——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的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符号f m H θ?,单位:1J mol -?或1kJ mol -?)。 ○ 3燃烧热——在100kPa 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符号:c m H θ?;单位:1kJ mol -?。 2:掌握恒容反应热△U=Q v -W;恒压反应热Q p =△H 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关系:p V Q Q nRT =+?

3: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应用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若能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 ○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了解化学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 2:重点掌握吉——赫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 ?=?-?的意义及计算。 3;建立混乱度、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和标准熵以及标准摩尔反应熵的概念,并学会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做初步的讨论会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反应的H 为正值,要它成为自发过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S 为正值,高温 B.S 为正值,低温 C.S 为负值,高温 D.S 为负值,低温 2.已知某反应为升温时 rG 0值减小,则下列情况与其相符的是( ) A. rS 0<0 B. rS 0>0 C. rH 0>0 D.rH 0<0 3.该死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这是因为反应处在( )(《无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二章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二章 https://www.doczj.com/doc/fa547169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思考题 1.状态函数的性质之一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体系的始态与终态 有关;与过程无关。在U、H、S、G、T、p、V、Q、W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U、S、G、T、p、V。在上述状态函数中,属于广度性质的是U、H、S、G、V,属于强度性质的是T、p。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⑵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函数均发生了变化。 ⑶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止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⑷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S大大增加。 ⑸△H,△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2.⑴错误。强度状态函数如T、p就不具有加和性。 ⑵错误。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肯定有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但并非所有状态函数均发生变化。如等温过程中温度,热力学能未发生变化。 ⑶错误。盖斯定律中所说的热效应,是等容热效应ΔU或等压热效应ΔH。前者就是热力学能变,后者是焓变,这两个都是热力学函数变,都是在过程确定下的热效应。 ⑷错误。物质的绝对熵确实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反应物与产物的绝对熵均增加。化学反应△S的变化要看两者增加的多少程度。一般在无相变的情况,变化同样的温度,产物与反应物的熵变值相近。故在同温下,可认为△S不受温度影响。 ⑸错误。从公式△G=△H-T△S可见,△G受温度影响很大。 3.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3.标准状态是指0℃,1atm。标准态是指压力为100kPa,温度不规定,但建议温度为25℃。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第19章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 (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 (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 (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 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 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Ti、V、C r、Mn、F e、C o、N i、C u、Zn 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 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 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 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 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原因:Sc的电子层结构为[Ar]3d14s2与第Ⅲ族Al同属是Sc、Y、La、Ac分族的第一个成员,故相似。 19.3 简述从钛铁矿制备钛白颜料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试从热力学原理讨论用氯化法 从TiO2制金属钛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碳? 答:先用磁选法将钛铁矿进行富集得钛精矿,然后用浓H2SO4和磨细的矿石反应。(或:工业上从钛铁矿制钛白粉,大致可分四步:1.酸解;2.冷却结晶;3.加热水解;4.焙烧)。加铁屑,在低温下结晶出FeSO4·7H2O,过滤后稀释并加热使TiOSO4水解: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本章总目标: 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 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 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 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 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 B A 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 3质量分数(B 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 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 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 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气泡 B.分化 C.潮解 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 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这条件是() 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 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 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 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 2和O 2 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 的真空容器中,H 2和O 2 的分压比为() A.3:1 B.2:1 C.1:1 D.4:1 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2g/mol B.52g/mol C.62g/mol D.72g/mol 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的 7.将300K、500KPa的氧气5L。400K、200KPa的氢气10L和200K、200KPa的氮气3L,三种气体压入10L容器中维持300K,这时气体的状态是() A.氧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氢气压力增加 B.氢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氧气的压力增加 C.氮气的压力不变,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D.氧气、氮气、氢气的压力降低,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8.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 冰点下降 D. 渗透压 9.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12 6 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一质量是() A.原子质量 B.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平均质量 D.1mol原子平均质量 10.在一次渗流试验中,一定物质的量的未知气体通过小孔渗相真空,需要的时间为5S,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渗流需要20S。则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2 B.4 C.8 D.16 11.下述理想气体常数R所用单位错误的是() mol-1?K-1 B. 8.314KJ?mol-1?K-1 C. 8.314KPa?L? mol-1?K-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O 2和32gO 2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因而体积不同 B.12gCO 2和12gO 2 的质量相等,因而“物质的量”相同 C.1molCO 2和1molO 2 的“物质的量”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数相同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习题1 化学热力学基础部分1 1.应用公式θm r G?(T)=θm r H ?(T)-Tθm r S?(T),计算下列反应的θm rH?(298.15K)值,并判断反应在298.15K及标准态下能否自发向右进行。 8Al(s)+3Fe3O4(s)→4A12O3(s)+9Fe(s) 2.通过计算说明下列反应: 2CuO(s)→Cu2O(s)+21O2(g) (1)在常温(298.15K)、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在700K时、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3.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 c、K p、Kθ的表达式: (1)CH4(g)+H2O(g)?CO(g)+3H2(g) (2)NH3?21N2(g)+23H2(g) (3)CaCO3(s)?CaO(s)+CO2(g) (4)A12O3(s)+3H2(g)?2Al(s)+3H2O(g) 4.298.15K时,下列反应:

2H 2O 2(l) ? 2H 2O(l)+O 2(g) 的 θ m r H ?=-196.10kJ·mol -1 ,θm r S ?=125.76kJ·ml -1 ·K -1 。 试分别计算该反应在298.15K 和373.15K 的K θ 值。 5.试判断下列反应: N 2(g)+3H 2(g)→2NH 3(g) (1)在298.15K 、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计算298.15K 时该反应的K θ 值。 6. 在294.8K 时反应:NH 4HS(s)?NH 3(g)+H 2S(g) K θ =0.070,求: (1)平衡时该气体混合物的总压。 (2)在同样的实验中,NH 3的最初分压为25.3kPa 时,H 2S 的平衡分压为多少? 7. 将NO 和O 2注入一保持在673K 的固定容器中,在反应发生以前,它们的分压分别为:p(NO)=101kPa ,p(O 2)=286kPa 。当反应:2NO(g)+O 2(g)?2NO 2(g)达平衡时,p(NO 2)=79.2kPa 。计算该反应的K θ 和 θ m r G ?值。

南京师范大学往年生物化学试卷

2002年生物化学试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 糖有氧氧化生物膜结构脂肪酸β氧化鸟胺酸循环半保留复制 RNAi 酶的活性中心外显子中心法则酮体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糖酵解有___步脱氢反应和___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2. 20C的饱和脂肪酸经__次β氧化生成__个FADH2__个NADH和__个ATP。 3. 转氨酶的作用是_________,主要的脱氨基作用是_________。 4.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______和______。 5.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______。 6. 丙酮酸经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___个ATP。 7. 三羧酸循环中有___步脱羧反应,___步脱氢反应,生成___个ATP。 8. 氮的正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___排出的氮量。 9. VLDL是由___向___运输中性脂肪。 10. 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来自___和___。 11. 饥饿时大脑可以用___代替糖的作用。 12. 降低血糖的激素是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丙酮酸脱氢酶系含___种酶和___种辅助因子。 14. 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___、___、___和___。 15. 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___和___。 16.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___,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是___,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___。 17.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_________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18. 纤维素分子构件单元为___,他们以___键相连。 19.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___、___、___和___。 20.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___。血液中主要的抗体是___。 21. 酸中毒和碱中毒的pH值范围是___和___。 22. 动物的血红蛋白是由___个亚基组成。 23. 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___,细胞内主要阳离子是___。 24. 酪氨酸转变成___和___再生成糖和酮体。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脂肪酸合成与脂肪酸分解的异同点。 2. 简述蛋白质合成中70复合体的形成。 3. 简述苯丙氨酸的代谢。 4. 简述一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的过程和2分子丙酮酸生成一分子葡萄糖的过程中 参与的酶及能量的异同点。 5. 简述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作用特点。 2003年生物化学试卷

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标准答案(上册)

第一章------1 第二章------9 第三章------14 第四章------18 第五章------28 第六章------44 第七章------52 第八章------66 第九章------69 第十章------72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1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 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 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789183占50。54%,81Br 80。9163占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和204。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63810:1, 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

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 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 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 1-10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 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n1 n2 1(来曼光谱) 1 2 3 4 波长 2(巴尔麦谱系) 1 2 3 4 波长 3(帕逊谱系) 1 2 3 4 波长 4(布来凯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5(冯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总目标: 1:掌握四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及相关的计算。 2:会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十个基本概念(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体积功、热力学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U=Q-W)与计算。 第二节:热化学 1: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 1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 2标准生成热——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的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符号f m H θ?,单位:1J mol -?或1kJ mol -?)。 ○3燃烧热——在100kPa 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符号:c m H θ?;单位:1kJ mol -?。 2:掌握恒容反应热△U=Q v -W;恒压反应热Q p =△H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p V Q Q nRT =+? 3: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应用 ○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若能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与。 ○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了解化学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 2:重点掌握吉——赫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的意义及计算。 3;建立混乱度、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与标准熵以及标准摩尔反应熵的概念,并学会对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做初步的讨论会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反应的H 为正值,要它成为自发过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 ) A 、S 为正值,高温 B 、S 为正值,低温 C 、S 为负值,高温 D 、S 为负值,低温 2、已知某反应为升温时rG 0值减小,则下列情况与其相符的就是( ) A 、rS 0<0 B 、rS 0>0 C 、rH 0>0 D 、rH 0<0 3、该死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这就是因为反应处在(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可逆条件下进行 B 、 恒压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C 、 恒容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D 、以上B,C 都正确 4、在298K 时反应 H 2(g)+1/2O 2(g)=H 2O(g)的Qp 与Qv 之差(KJ/mol)就是( ) A 、-3、7 B 、3、7 C 、1、2 D 、-1、2 5、冰的熔化热为330、5KJ/mol,00C 时将1、00g 水凝结为同温度的冰,其S 为 (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30、5Jmol -1K -1 B 、-1、21Jmol -1K -1 C 、0 D 、+1、21Jmol -1K -1 6、下列变化为绝热过程的就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体系温度不变 B 、体系不从环境吸收热量 C 、体系与环境无热量交换 D 、体系的内能保持不变 7、某反应在298K 时的Kc 1=5,398K 时Kc 2=11,则反应的rH 0值为( ) A 〈0 B 、 〉0 C 、于0 D 、不一定 8、 298K 时 的rG 0=-10KJ/mol 、已知:298K 时A,B,C,D 皆为气体,当由等物质的量的A 与B 开始反应时,则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 A 、C 与D B 、 A 与B C 、 A 与B 、C 及 D 都有,A 与B 的量大于C 与D 的量 D 、 A 与B 、C 及D 都有,但C 与D 的量大于A 与B 的量 9、热化学方程式:Zn(S)+1/2O 2(g)=ZnO(s) rH 10=-348、3KJ/mol 2Hg(1)+O 2(g)=2HgO(s) rH 20=-181、6KJ/mol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rH 0( ) A 、166、7KJ/mol B 、-257、5KJ/mol C 、–439、1KJ/mol D 、 -529、9KJ/mol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1章卤素

第11章卤素 11.l 电解制氟时,为何不用KF 的水溶液?液态氟化氢为什么不导电,而氟化钾的无水氟化氢 溶液却能导电? 解:由于氟的高还原电位(E F 2/F -=2 . 87V) ,氟遇水时会同水发生反应。因此,制备单质F 2不 能用KF 的水溶液。电解制氟的反应方程式是: 2KHF 2 === 2KF↑+H 2 + F 2↑ 液态氟化氢不导电,但氟化钾的无水氟化氢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液态氟化氢可同无水氟化钾作用形成KHF 2,该物质可发生强的电离作用,产生正负离子,从而导电。 KHF K + + HF 2- 本质上,无水氟化氢是溶剂,氟化钾是溶解于氟化氢的溶质,该体系是非水HF 溶剂(也是类水溶剂)的电解质溶液。 11.2 氟在本族元素中有哪些特殊性?氟化氢和氢氟酸有哪些特性? 解:同同族其它元素相比,氟元素的特殊性主要有: ( l )除单质外,氟的氧化态呈-l 价,不呈正氧化态(其它卤素有多种氧化态);氟有特别强 的氧化性; ( 2)氟的电子亲合能比氯小(从氯到碘又逐渐减小)。 ( 3 ) F 2 的键能因孤对电子的影响而小于Cl 2 。 ( 4 )同其它的HX 在室温时是双原子气体相比,氟化氢是一种由氢键引起的聚合多原子气体 (HF )x 。与同族其它元素的氢化物相比,由于氟化氢分子间存在强的氢键,其熔点、沸点、汽化热和热力学稳定性都特别高。HF 的高介电常数、低黏度和宽的液态范围,使它是各种类型化合物的一种极好溶剂。许多M I 、M II 和M III 的离子性化合物在HF 中溶解后由于易离解而得到高效导电的溶液( XeF 2, HSO 3F , SF 6 及MF 6 ( M :Mo 、W 、U 、Re 、Os )在HF 中可溶解但不离解) ( 5 )氟化氢的水溶液即氢氟酸。同其它氢卤酸是强酸相比,氢氟酸的 酸性较弱: HF + H 3O ++ F - K 2.4~4.7×10-4 HF + F 2- K 2 =5~25 与其它弱酸相似,HF 浓度越稀,其电离常数越大。但是,随着HF 浓度的增加,体系的酸度增大。当浓度>5mol. dm -3时,氢氟酸便是一种相当强的酸。 ( 6 )无论HF( g ) ,还是氢氟酸,都可同SiO 2作用,其它HX 无此性质。 ( 7 ) HOF 跟HOCI , HOBr ,HOI 不同,不是酸。 ( 8 )氟化物的溶解度与其他卤化物明显不同,如NaF 溶解度较小,而其他NaX 易溶,又如, CaF 2 难溶,而其他CaX 2易溶。 11.3 ( l )根据电极电势比较KMnO 4 、K 2Cr 2O 7和MnO 2与盐酸(l mol ·dm -3) 反应而生成的反应 趋势。 (2)若用MnO 2与盐酸反应,使能顺利地发生Cl 2,盐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 解: ( 1 )查酸表:E Cl 2/Cl -=1.358V E MnO 4-/Mn 2+ =1.491V E Cr 2O 72-/Cr 3+=1.33V E MnO 2/Mn 2+=1.228V 电解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3 C .XeF 4 D. PF 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 B. SF 6 C.-34AsO D. BF 3 5. XeF 2的空间构型是( )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 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与Mg 与Al C Li与Be 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C. Na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13.下列化合物中,键能最大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3C 14.合成出来的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4C[PtF6] 15.下列化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习题详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