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入式自锁髓内治疗长骨干骨折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及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及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1例及胫骨干骨折37例。
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肱骨干骨折有2例骨不连,胫骨干骨折有5例骨不连,其余均愈合满意,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
结论本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少、固定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自锁髓内钉;内固定;肱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8月间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1例及胫骨干骨折37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8例,肱骨干骨折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63岁,平均42.3岁。
胫骨干骨折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19~54岁,平均37.5岁。
受伤原因均为外伤,按AO分型:肱骨干骨折12-A1:4例;12-A2:8例;12-A3: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
胫骨干骨折:42-A1:10例;42-A2:12例;42-A3:15例。
受伤距手术时间1~10天。
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前准备入院后对病人做全面细致检查,适时掌握手术时机,争取在伤后3~5日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肱骨干开放性骨折、10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采取急诊内固定手术。
1.2.2 手术操作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
手术径路:(1)对于肱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前外侧进路,于肱二头肌外缘进入,分离并将肱二头肌向内侧牵开,注意保护桡神经,显露出肱骨干断端后清理血凝块,测量肱骨干腔径及长度,选择一种长短粗细适合的自锁髓内钉备用,于肱骨大结节处做一纵形切口,纵形劈开部分三角肌,于肱骨大结节处斜向髓腔内开孔,用扩髓钻适当扩髓,将已选择好的自锁髓内钉自肱骨大结节开孔处旋转插入髓腔内至远折端,钉尾埋于肱骨大结节骨皮质下0.5~1.0cm处,将钉尾部加压,螺丝拧入、旋紧,此时自锁髓内钉的内芯钉于主钉远端两侧孔滑槽中伸出呈“人”字状,紧紧顶压腔内骨皮质,使得骨折端能够适当加压,并防止远折端旋转。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彭建强;杨诚;张旗;韩卫东;蔡汉周;李中檀;周经颖;罗福昌;邹庆宝【摘要】目的探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rotating-arm self-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RSIN)在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应用RSIN治疗下肢长骨骨折43例,其中股骨干18例,胫骨干25例.结果 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6个月.15例股骨按Klemm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33%.21例胫骨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4%.1例股骨髓内钉尾螺帽脱落,1例术后膝关节疼痛,2例术后前后轻度成角,4例出现延迟愈合.结论 RSIN具有可靠性、简便性和实用性的优点,适用于下肢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0(002)001【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股骨骨折;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作者】彭建强;杨诚;张旗;韩卫东;蔡汉周;李中檀;周经颖;罗福昌;邹庆宝【作者单位】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00,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手外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518033,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3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作为目前长骨骨干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具有使用简单、固定可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部分负重活动等优点[1-3]。
本组自2005年6月~2008年10月应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rotating-arm self-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RSIN)治疗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43例,取得满意效果。
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共接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
结果手术后,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4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治疗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
治疗组骨性愈合患者58例,愈合率为90.63%;对照组骨性愈合患者45例,愈合率为70.31%,治疗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治疗。
在麻醉时,上肢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前进行常规消毒。
做好手术准备后,先对患者进行复位处理,解剖复位最为理想,如情况特殊,可进行切开复位。
进行穿针时,应确定进针点以及穿针平面,即保证进针时固定针应平行于患肢的冠状面,同时固定针还应垂直于骨的纵轴。
固定针插入后,保证固定针的稳定,在针孔处各缝一针。
完成缝针后,安装外支架,并保持支架与皮肤距离为1 cm。
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治疗。
在麻醉时,上肢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前进行常规消毒,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根据患者术前X片确定患者骨折的详细情况,并准备直径和长度相应的髓内钉。
采用手法复位,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如情况特殊,可进行切开复位。
对骨折的远近两端进行常规的扩髓处理,并将骨折远端用锁钉固定。
然后利用C臂下进行透视,观察骨折处复位后内部固定是否达到最佳位置,若复位不够理想,根据观察后调整至最佳位置。
调整完成后,利用锁钉固定骨折近端,完成后进行伤口缝合。
两组患者在手术复位固定过程中,均需要利用X片进行观察校正,保证骨折复位和固定处于理想状态。
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优者19例(76%),良者4例(16%),优良率为92%;对照组术后恢复优者14例(56%),良者3例(12%),优良率68%,实验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此外,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标签:带锁髓内钉;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单侧外固定支架;疗效四肢长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全身骨折中所占比例为6%[1],其治疗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骨折优良愈合,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2]。
带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逐渐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19~79岁,平均(43.6±2.4)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在2~28 d,平均(9.0±1.0)d。
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6例,胫骨骨折16例,肱骨干骨折18例。
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1例,高出坠落9例,摔伤9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14例。
抽签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常规操作。
实验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且不同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髓内钉治疗方案。
选择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来说,行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治疗,切口部位为膝正中,竖向劈开髌韧带,将其固定,髓内钉徒手锁定近端骨折部位;若患者存在髓腔狭窄现象,则要先进行扩髓处理。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用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9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组49例,对照组选用单侧支架法实施治疗;观察组选用带锁髓内钉实施治疗;记录患者手术、住院及康复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向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的治疗,该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长骨恢复天数都优于实施单侧支架法的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并且,观察组有22例治愈,25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有11例治愈,21例好转,17例无效,总有效率65.3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带锁髓内钉引入四肢长骨干新鲜骨折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标签:带锁髓内钉;四肢长骨干;新鲜骨折;治疗;临床效果四肢长骨干是人体中的重要骨干部分,该骨干的骨折病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在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运用带锁髓内钉法,可使患者的骨折病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能以较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控制病症的目的,这对骨折病症的治疗,无疑具有突出的优势[1]。
本文对四肢长骨干发生新鲜骨折的98例患者展开治疗观察,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该病症治疗中的实际疗效,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四肢长骨干发生新鲜骨折的98例患者,平均将其分作观察、对照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2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21-75岁,平均(45±5.28)岁,病程1-18天,平均病程(5±0.25)天,观察组选用带锁髓内钉实施治疗;对照组:26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46±4.27)岁,病程1-19天,平均病程(6±0.14)天,对照组选用单侧支架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以上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影响观察发表时间:2019-03-25T13:11:27.7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吾路汗.马汗[导读] 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影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科; 830001)【摘要】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疗效;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31-02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内出血、剧烈疼痛、休克等症状,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患者会出现多种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影响,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1例患者。
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2岁-6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36±4.39)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疗效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
虽然大多数股骨干骨折能够通过骨折复位、外固定或
钢板固定等常规治疗方法愈合,但仍有一些患者存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
在这
些患者中,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通过内固定的方式来治疗骨折。
在手术中,医生会
先将骨折复位,然后将锁髓内钉插入骨干中。
该内钉具有螺旋形状,可以提供强大的稳定
性和支撑力。
内钉上还有一些锁定螺钉,可以将骨折的两端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带锁髓内钉可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力。
由于内钉的特殊形状和锁定螺钉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固定骨折的两端。
这样一来,即使在患者进行活动时,骨折的两端也能够保持
正确的位置和姿态,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带锁髓内钉还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钉的插入会刺激骨骼细胞的增生和骨矿化,从
而促进骨折的愈合进程。
内钉的固定作用还可以减少创伤部位的运动,减少骨折的移位和
干扰,有利于新骨形成。
带锁髓内钉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相比于传统的外固定或钢板固定,带锁
髓内钉手术的创伤较小,切口较小,术后恢复时间也较短。
这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减轻术后的痛苦和不适。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提供稳定性和支撑力、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
提高治愈的成功率和疗效。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姜利军;邵荣华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9(15)11
【摘要】@@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长管状骨折之一,它的局部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治疗的特殊性,内侧软组织少、紧邻皮肤、血液供应较差等.尤其是中下段骨折,如果损伤严重,采用常规的钢板内固定方法皮肤切口长,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多,会进一步破坏血供,术后并发骨不连、感染、皮肤坏死等概率较大,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共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866-868)
【作者】姜利军;邵荣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贺村医院,浙江,江山,324109;浙江省江山市贺村医院,浙江,江山,3241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J], 陈泽忠;赵万恒;沈日尔
2.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J], 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熊鹰
3.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68例回顾 [J], 钭伟国;樊骏
4.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J], 梁红锁;黄克;李林;孙达准;韦程寿;唐俊
5.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结 [J], 董万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薛阳静;陆兴;梁盾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8(12)35
【摘要】目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为肱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是以旋转进钉,填充式纵向交锁为设计特点的髓内固定系统,其结构由主钉和锁针组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应用该钉治疗肱骨干骨
折共30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6个月~10个月,平均8个月.肩关节及肘关节术后功能正常,未发生钉道感染、创伤性滑囊炎,无延迟和不愈合,无髓内钉疲劳断裂及再骨折发生,无桡神经损伤.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经过纵向与髓腔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控制骨折断端旋转并对断端
进行轴向加压,消除各种不利应力的干扰.固定效果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折端的血运,为骨折愈合提供了生物学环境.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的射线量,对于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们认为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
治疗肱骨干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总页数】2页(P1102-1103)
【作者】薛阳静;陆兴;梁盾
【作者单位】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2.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3.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症及预防
5.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偏瘫侧肱骨干骨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入式自锁髓内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摘要】浅析旋入式自锁髓内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骨折;长骨干
四肢长骨干骨折为全身多发性骨折,多以青、中年人群为主,绝大多数为交通伤、高处坠落、跌倒、压砸等损伤导致。
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遮挡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及肌肉康复训练等优点。
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56例成人四肢新鲜长骨干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20~70岁;平均(38.2±10.1)岁。
均为新鲜骨折。
致伤原因:交通伤38例,坠落伤10例,砸伤5例,跌倒伤3例。
骨折部位:肱骨干骨折19例,其中左侧8例,右侧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8例;胫骨干骨折23例,其中左侧10例,右侧13例。
骨折类型:开放骨折13处,闭合骨折43处;横型骨折35处,短斜型骨折8处,螺旋型骨折6处,粉碎性骨折7处。
伤后距手术时间:伤后24 h至6 d手术,平均(3.2±
2.6)d。
1.2治疗方法手术方法肱骨干骨折患者,臂丛麻醉,仰卧位,将
患侧肩部垫高15°,于三角肌前缘作3~4 cm切口,显露大结节顶点为进针点,用开路器开口,在骨折断端部位作小切口,将骨折进行复位,术中注意保护桡神经,然后在大结节顶点顺行扩髓至远端,扩髓
合适后选取长度及直径相符的旋入钉自进针点处旋入直达骨折远端,钉尾保留2~4 mm,过长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过短不易取出旋入钉,然后顺钉槽打入锁片,进一步锁紧骨折断端。
股骨干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30°,取大粗隆顶点偏内后侧即梨状窝为进钉点,用开路器开口,扩大钉尾入口,小切口切开骨折断端复位成功,顺行扩髓至骨折远端,把持器固定骨折断端,自进钉点旋入髓内钉。
胫骨干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屈髋屈膝,于髌骨前下缘至胫骨结节上缘作直切口,将髌韧带拉向外侧,选择胫骨
结节上约2 cm处为进钉点。
用开路器在进钉点开口扩大入口处,方便旋入钉旋入,小切口切开复位,位置满意后顺行扩髓,扩髓达到要求后,将选择好的髓内钉旋入髓腔,打入锁片,所有骨折复位固定满意。
粉碎骨折、短斜形及短螺旋形骨折辅以钢丝固定加强稳定性。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
x线片显示,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
骨折愈合时间5个月至20个月,平均11个月。
19处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后有2例出现肩关节上举、外展活动受限,活动度<90°,主要是年龄偏大的患者,与肩关节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14处股骨干骨折术后髋、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23处胫骨干骨折术后有2例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轻度受限,活动范围在0°~95°之间,主要是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及早期石膏
托外固定造成。
无断钉、异位骨化、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3.1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特点随着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锁髓内钉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
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是在交锁髓内钉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新的骨折髓内固定方式,该旋入钉仍属于髓内钉内固定系统,其结构特点是由一侧纵形开槽的主钉与锁片两个部分组成,主钉两端带有不同螺距的螺纹,为松质
骨螺纹,借助螺纹旋入髓腔。
钉尖呈一定的锥度,有利于减少进钉阻力和旋入骨折远端,进钉无震动。
置钉后,主钉通过两端的螺纹的螺距差起到有限的加压作用,其作用原理类似“双头加压螺纹钉”。
锁片沿主钉侧槽打入,植入后锁片紧卡髓腔内壁,其近端侧刃嵌入近
端骨质,远端侧刃嵌入远端骨质,起到髓腔全段纵向自锁功能。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髓内填充式固定,具有轴向加压、抗旋转、抗分离、抗短缩的功能[1]。
在早期具备相对固定,中后期由于局部骨质吸收,肌肉收缩活动而出现轴向微动,变为相对动力固定,从而避免了应
力集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髓内钉疲劳断裂。
我们认为,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相对降低;兼具静力性和动力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
的特点。
可以采用小切口进行骨折复位,不需要进行骨膜剥离,对局部血运影响小,有利骨折愈合,且避免术后因瘢痕较多而影响美观。
并发症少,断钉的概率极低,在我们所应用的病例中无断钉发生。
同时,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为髓内固定,对于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较肿胀
患者,尤其是部分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有利于术中创口
的缝合,减少肢体肿胀及张力,避免并发症发生。
3.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闭合复位不利于骨折手术的操作。
闭合复位虽然具有损伤小、失血少、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但是,对于旋入钉的内固定固定方式及旋入特点,旋入钉在进入远
骨折端时,由于螺纹在行进过程中扭转力作用,可使骨折远端发生
旋转,这样在闭合复位下很难控制力线而易发生旋转及骨折分离移位,特别是在旋入钉通过骨折断端狭窄部位时,扭转力过大,更易发生旋转移位甚至局部发生骨折,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
这与交锁髓内钉直接打入的固定方式是有区别的。
我们的做法是小切口切开复位,尽可能保留未损伤的骨膜组织,复位后把持器固定好骨折远端,保证在旋入髓内钉时骨折断端不分离,不发生旋转移位。
对于相对不稳定的短斜形、螺旋形及简单的粉碎性骨折,可辅以钢丝加强固定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避免骨折畸形愈
合的发生。
(2)扩髓能提高旋入钉固定的稳定性。
髓内钉固定技术中是否进行髓腔扩髓,目前仍然争议较大,但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
支持扩髓治疗。
2003年canadian骨创伤中心报告了224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病例,非扩髓组不愈合的相对危险度比扩髓组大4.5倍(p=0.049),非扩髓组不愈合率显著增加。
部分学者认为使用非扩髓髓内钉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扩髓造成的对血供的破坏,避免了因扩髓产热造成的骨坏死、脂肪或骨屑造成的血管栓塞等不良影响。
但有些学者认为扩髓可增加髓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明显减低主钉断钉率,并且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龚伟华等提
出,扩髓可使髓腔形成相同直径的圆柱体以增进内固定的稳定性,对复杂骨折,中间节段髓腔血供被中断,但骨外膜血供完好,扩髓不会加重损伤。
gustilo等认为,扩髓产生的具有骨诱导能力的微粒有时在骨折愈合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认为,根据旋入钉特点,旋入钉中有一锁片槽,主钉的强度要比交锁钉相对低,同时两端都有螺纹,依靠螺纹锁紧作用防止骨折断端纵向分离移位,而骨折两端以松质骨为主,扩髓可增加髓腔直径,可以使用相对直径较大的旋入钉以增加固定强度,同时也使两端的螺纹及锁片能更好地与骨质紧密结合,增加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因此,对于使用旋入钉固定的骨折,我们认为进行扩髓更有利。
当然对于开放性骨折一般不主张扩髓,否则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对于ⅰ度开放性长骨干骨折,特别是股骨和胫骨,本身在中段附近骨髓腔相对较狭窄,而且有一定的弧度,但旋入钉是没有弧度的,在旋入钉通过困难时,我们在手术中对开放伤口较小,伤口没有严重污染的病例,在严格的清创下可适当进行扩髓,有利于旋入钉通过骨折断端,避免因暴力操作导致断端再骨折。
(3)锁片的规格及安放的位置选择要适当。
有些医师在刚开展该手术方式时没有经验,在旋入锁钉时比较随意,锁钉槽口方向放置不佳,选择锁片规格不恰当,导致锁钉钉尾及锁片尾部留置过长,影响关节功能活动,锁片穿出远端导致骨折。
本组有1例病人就是术中槽口偏前外侧,打入锁片时导致肱骨远端骨皮质破裂,但骨折固定仍然稳定,骨折端无松动,术后给予患肢悬吊固定,骨折完全愈合。
我们认为肱骨骨折旋入钉槽口及锁片
打入方向向外侧;股骨向后侧及后外侧;胫骨向前侧。
这样既考虑了骨折远端近关节处的解剖结构,在打入锁片时不至于穿破骨皮质,
又可以在骨折愈合后方便取出旋入钉及锁片。
参考文献
[1]熊鹰,赵峰,熊竞明,等.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1):27.
[2]王铭,李洪帅,王春,等.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5):431.
[3]王明政,郑瑞启.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创伤性浮膝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76.
[4]孙林,刘兴华,王雪松,等.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
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5,3(25): 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