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晚上,我悠闲地在校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小军获得2019年“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大赛冠军,令人叹为观止。

C.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D.小明每次读到《社戏》中阿发他们偷豆的情节,再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糗事,便会笑得忍俊不禁。

2.下列句子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排第一。

B.通过对人工智能的不断了解,使我们认识到了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C.垫排球的主要技巧是抛球要稳、落点准确、上下肢配合协调的活动。

D.只有不断地解决和发现问题,我们才能在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C.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D.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这首诗成功地借用了山西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课文不仅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和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更表现西北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

D.《灯笼》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文中出现的《司马懿探山》是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

二、填空

1.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长子___________的家信。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是第一位的。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三、按要求做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gé( ),满被红霞照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优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ǎo( )洁仙山楼gé( )

(2)请找出这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修改在下面。

__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3)“漂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性实践。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海涅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阅读《社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对选文中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

(2)对选文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选文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朗读时有节奏感,有力。

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至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

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的创新。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红灯笼

冯无知

①“红灯笼,圆滚滚。高高挂,照四方。红灯笼,红彤彤。有了它,日子红。”

②小时候,我们常常唱着歌谣,把天上的红太阳比作红灯笼。它,也许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第一个红灯笼吧!

③“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在新年的锣鼓声中,在彼此的祝福声中,在孩子们喜悦的欢笑声中,红灯笼也隆重登场了。随着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随着年味渐浓,陆陆续续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或公园里,或街道边,或百货商场中,红灯笼像初夜的华灯次第亮起来了,成双成对,或成群成片,组成一片喜气幸福的海洋。

④过年时,除了对联、烟花、爆竹,还有一大主角,那就是大红灯笼。

⑤大红灯笼,红色的圆灯笼。红色,代表吉利和兴旺;圆形,寓意和谐、美好和圆满。红灯笼,是过年过节、婚娶庆典喜事的代表,喜庆的场合,少不了大红灯笼喜气的身影。大红灯笼适合高挂,高挂显得庄严、气派。

⑥每年过年.我家大门口都挂两个大红灯笼,从初一直挂到十五,门口就像挂了两个红太阳,有两团火在熊熊燃烧,照得屋子亮堂堂的,照亮了我们的日子。

⑦大红灯笼有的挂在走廊,有的挂在厅堂,有的挂在道路旁,有的挂在公园里。

⑧每年过年.我坐车从远方回来.经过市区茶山公园,就会被两旁行道树上挂的红灯笼所吸引。放眼望去,两行红彤彤的灯笼就像两条火龙在燃烧,在奔跑,向着前方延伸。当车再转至茶山公园,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柱子、每一个广告牌上,大红灯笼在高高挂,在迎风招展。大红灯笼一串串,或一排排,一行行,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形成了一片火一般的海洋,火的海洋波涛澎湃,在节日中燃烧,蔚为壮观。

⑨灯笼的种类也有很多,方形,圆形,椭圆形;有纸做的,有绸布做的,有用塑料布等材料做的。灯笼和红色是绝配,灯笼属于红色,就像红色属于新娘。红灯笼上常常配有金色大字,如“福”“金玉满堂”“添丁”“生意兴隆”‘中国梦…‘中国强”等等,这些字赋予了灯笼更丰富的含意。

⑩在古时,灯笼除了装饰,常常还可以用来观赏和猜灯谜。中秋节和元宵节就是赏灯猜灯谜之佳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是宋代欧阳修描写元宵节赏灯的词,词中的赏灯情景,千百年来,仿佛历历在目:

?记得小时候八月十五中秋节,妈妈常常会用纸和竹子糊成一个个灯笼,里间添上一盏油灯,灯笼上少不了附上灯谜让我们猜。我们手中提着灯笼,心里不知有多自豪,碰上谁,谁都可以猜灯谜。常常以猜字为主,猜中了,就把灯笼或者奖品送给他。灯笼上常常写上字谜:一只牛是什么字?(生)一箭穿心是什么字?(必)……那时候的我们只认识几个字,看见猜字,你比我画,斗智斗才,你一来我一去的,常常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