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质量手册(DOC36页)

2017年质量手册(DOC36页)

2017年质量手册(DOC36页)
2017年质量手册(DOC36页)

受控状态:文件编号:A01

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版)

编制:刘涛

审核:刘文浩

批准:刘全伟

持有部门:

发放序号: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目录

批准令

为了提高我公司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质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本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国家质检动函[2008]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境竹木草制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同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的,现予以批准发布,并自2011年9月26日实施。

该体系文件是公司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公司全体员工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体系中制定的方针、目标,是公司所有员工的努力目标,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总经理:刘全伟

年月日

任命书

经公司研究决定,任命刘涛同志为厂检员职务(任期3年),其主要职责为:

1.认真学习检验检疫法律及有关规定,了解、掌握检验检疫的有关常识。

2.接受检验检疫机关的培训、考核、监督与管理。

3.协助检验检疫机关检查、监督本单位生产、加工、储存或者运输的出口产品,是否符合检验检疫要求。

4.对本单位生产、加工、储存的出口产品进行检疫检疫,根据检验检疫结果,认真、如实地填写“厂检记录单”。

5.配合协助检验检疫机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和监督工作。

6.收集和反馈有关的检验检疫信息,及时提供建议和意见定期向检验检疫机关汇报工作情况。

此任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总经理:刘全伟

年月日

1、质量方针与目标

为确保出口产品检验检疫质量,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公司制定以下方针、目标:

1) 质量方针

“重质量、创效益、求发展”。

2) 质量目标

实现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出口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客户满意率达96%以上。

2、组织机构、部门职责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业务科、生产科、物料科及质检科等,并按照生产产品质量要求与公司实际制定各科室职责,以保证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机构图

2.1 总经理职责

2.1.1全面领导公司的日常工作,向公司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2.1.2制定方针和目标,采取有效方式保证公司各级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2.1.3认真贯彻有关检验检疫要求,并要求公司员工严格执行;

2.1.4确定公司机构设置,任命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并规定其

部 人 事 部 后勤部 财 务 部 仓管部 备 料 筛 选 喷 漆 供

售 会 计 出 纳 清 洁 治 安 人 事 招 骋

生产部 原料车间 包装车间 生产车间 质量部 产 品 检 验

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2.1.5任命厂检人员,并为其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2 业务科职责

2.2.1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对新样品进行编号、图片整理,尺寸记录,保存客户确认样品及技术资料。

2.2.1联系客户,确认订单。按照客户技术资料和进口国的质量要求,会同质检科制定和修改来料检验标准和最终检验标准,制定技术资料。与供应商签署合同。

2.2.3 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发货计划,通知生产科和供应商。

2.2.4 进行原辅料采购。对所用原辅料有害物质实施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向客户了解进口国相关质量要求,负责染剂,辅料等产品的抽样测试。向供应商索要权威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所购原料均应符合植物检验检疫要求。负原辅料安全质量控制责任。

2.2.5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客户需要的样品。

2.2.6与海运代理公司联系订舱,调集货柜、报检、报关等事务,保证按期发货。

2.3 物料科职责

对麻纸草材料以外的原辅材料(如包装袋、布里等)的验收、存储、发放负责任。对染剂等辅料的出入库进行登记,记录批次号,编号,订单号。如实填写入库单和原辅料购买、使用记录表。

2.4 生产科职责

2.4.1 负责编制各类产品的原辅材料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

2.4.2 负责生产工艺的制定、发放、修改和回收;

2.4.3 制定车间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并监督生产计划执行;

2.4.4 负责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4.5 负责对操作工人进行卫生安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2.4.6 负责产品原料消耗定额的核定;

2.4.7 负责生产相关记录的日常监管工作。

2.5质检科职责

2.5.1.负责产品质量和监督质量体系的各项流程实施,实施监督

检查,全面负责全厂的质检工作,直接对总经理负责。

2.5.2.对样品的安全性可行性进行测试和评估,会同业务科编写

修改质量标准和技术资料。制定质量标准。

2.5.

3.召开质量会议,对全公司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对生产点,编织户进行走访并提供技术支持。

2.5.4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的质检工作和《质量手册》的实

施情况。

2.6 财务科

2.6.1 负责公司日常记账

2.6.2 负责工资的核算及发放。

2.3.3 向税务部门缴纳各项税费。

2.6.4 财务分析、出具财务报表。

2.7 总务科

2.7.1 公司清洁、防疫、治安。

2.8 人事科

a) 负责人力资源控制,做好招工、录用登记、基础知识培训等工作;

b)负责公司有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等工作;

c) 负责公司接待、治安、后勤等相关事宜。

3、卫生防疫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公司出口货品卫生检疫监管工作,公司决定成立

卫生防疫检查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涛

成员:刘文浩、刘全福

总经理:刘全伟

郯城沂蒙工具厂

年月日

4、生产加工存放各环节的防疫制度

4.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出口草帽等制品的防疫工作,确保出口品不

带有害生物,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颁布的《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4.2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竹木草制品的生产、加工、存放各环节的防疫工作,涵盖原辅材料进厂时的检验检疫,生产车间、包装车间、仓库等和出口时的防疫管理方面。

4.3 职责

4.3.1公司质检科负责指导、监督和落实各环节的具体防疫工作,按产品流程分别由生产科,物料科和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应既分工又共同协作落实本厂的防疫制度

4.3.2质检科及时根据检验检疫部门的规定及公司所生产产品的特点修改并完善本制度。

4.4 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防疫制度

4.4.1进口的拉菲草已经经过海关的检查,国产或日本进口的高级工艺品纸本身为一种加工后的再制品,所以不存在任何植物病虫害,均符合有关检疫要求。

4.4.2原材料进厂时由仓库管理员和质检部共同进行验收。4.5 厂区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及防疫

4.5.1厂区各功能区域的划分是保障防疫制度落实的基础,要做到产品加工区与生活区分开,按生产工序划分为分料区、裁剪区、针车区、包装区、编织区、钩针区等,各区域保持相对的独立,成品仓库完全独立。

4.5.2厂区的卫生,包括各功能区的清洁卫生等的防疫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室内场所每周应进行一次大扫除,室外绿化带等容易滋生昆虫的区域,每年两次进行适当消毒,但应选用低毒杀虫剂。

4.6 各车间的防疫管理

4.6.1料仓库的防疫管理'

a)原材料仓库需有专人负责日常的防疫工作,及时清理无关的杂物,日常保持干净整洁。

b)每周一次对仓库环境进行大扫除。

4.6.2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防疫制度

a)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车间加工场地、加工车间、设备及其周围环境要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做到清洁、无尘土、无鼠、无污

染,车间不存放于加工无关的杂物。露天加工场所要求平整、清洁、无杂草垃圾、无积水。加工时的地脚废料要及时清理,保持车间清洁。

b) 生产科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不能混放,对不合格产品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记,容易与合格品区别,并尽快通知供应商取回。

4.6.3产品检验及包装车间的防疫管理

a) 包装车间必须安装纱窗等防疫措施,车间根据面积大小和环境卫生情况配备适当的灭鼠笼等灭鼠设施。厂检员负责定期检查纱窗是否损坏,灭鼠笼是否处于捕鼠状态,如有损坏或状态不对应及时安排维护。

b) 包装车间须每天及时清扫杂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卫生大扫除。

c) 质检科负责产品的检验,检验应包含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干净整洁、产品包装前是否将产品清理干净等与产品有关的防疫内容。

d) 包装产品时应关好纱窗,如遇潮湿炎热飞蛾等昆虫较多的夜晚应停止包装,以防产品包装时感染害虫。

e) 包装好的产品应及时运往成品仓库。

4.6.4 成品仓库的防疫管理

a) 在产品存放储存过程中,存放成品的仓库由库管员负责,仓库内安全通道应明确标明,且无障碍物阻挡。

b) 仓库内要定期检查,铺垫材料要及时清毒或更换。及时通风,定期消毒杀害,避免发生霉变与感染害虫。做好消毒杀虫记录,一旦发现被感染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消毒或熏蒸处理措施。

c) 成品仓库要具备防潮(如采用隔板等)、防虫、防鼠等设施。并定期检查仓库内的消防设施,防虫、防霉、防鼠设施齐备有效。

d) 成品仓库内保持干净整洁,杂物及时清理,并在适当时进行卫生大扫除。要求卫生清洁干燥无污染源,做到无虫,无鼠、无蛛丝。

4.7 出口时的防疫管理

质检科负责对每批产品出口前的按规定抽检自检工作。可根据

出口季节、出口国家和产品种类的不同适当调整抽检比例,如在潮湿炎热的5-10月份,可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4.8 产品在装运运过程的控制

4.8.1集装箱清扫检查控制

a) 装箱前首先检查集装箱内是否干净卫生,有无生活害虫、油污、泥土、水、垃圾等,对集装箱进行清扫。

b) 检查集装箱是否有破损,如破损或严重污染无法补救,退箱重新背箱。

c) 集装箱清扫后,清扫人在装运记录单签字确认,监装人检查无误后在装运记录单签字确认,可装箱。

4.8.2 装车过程控制

a) 装车过程中,厂检员或发运人员根据报检内容查对装运货物的数重量、批次号是否一致,确保货证相符,防止错装货物。

b) 拍摄照片存档。拍照4张,一张拖车车头照片,一张空箱照片,一张装货后照片和一张关上集装箱后的照片,要求清晰,能看清车号、集装箱号、货物及批次号。

c) 集装箱装车完毕,检查并现场加封铅封。

d) 装运集装箱的过程,应当在白天进行。防止夜间作业时,照明灯光诱集害虫进入集装箱内,感染货物。

4.9 监督与管理

本制度由质检科负责监督,由生产科、物料科技车间负责对各制度的实施。

4.9.1 对原材料防疫管理的监督。

4.9.2 检查原材料仓库是否保持干净、无虫、无蜘蛛网。

4.9.3 对半成品车间防疫管理的监督。

4.9.4 检查装配车间是否有杂物。

4.9.5 检查纱窗、纱门等防疫设施日常是否保持良好。

4.9.6 对包装车间防疫管理的监督:是否定期做好清洁、杀虫、灭鼠工作,记录是否完整。

4.9.7 对全厂区卫生防疫管理的监督:检查是否定期对全厂区进行卫生清扫并做好灭虫、灭鼠工作,记录是否完整。

4.9.8 质检科执行监督检查时需做好监督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

5、原辅料采购验收制度

5.1 目的:确保生产产品使用的原辅料达到客户及检验检疫要求

5.2 要求及适用范围

生产所需的原辅料的采购及验收

5.3 操作程序

5.3.1原料的采购及验收

a) 原料的采购:业务科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同质检科根据客户技术资料及确认样制定检验标准,与下级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制定发货计划。

b) 原料的验收:生产科在收到下级供应商送至工厂的草编半成品后,应根据由业务科及质检科制定的检验标准对半成品进行验收。如有大于1厘米木质材料须经检验检疫局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评估,无有效除害处理工艺或除害处理未达到要求的,实施熏蒸或热处理。

5.3.2 辅料的采购及验收

5.3.2.1 辅料的采购

业务科根据客户要求及样品图纸资料确定产品所需辅料,针对目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需要取得产品的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近期合格检测报告方可购买,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不符合输入国的法规,标准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染料和其它产品。

b) 布料内衬:欧盟等国家要求布料不得含有禁用偶氮染料,需要进行提前检测,选择合格供应商和检测合格的产品。

c) 对于需要胶水的产品。需要对胶水进行甲醛含量检测。采购检测合格的产品。

d) 对于需要海绵及其他辅料阻燃性等的产品,需要了解产品输入国是否对海绵有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产品,保证符合输入国家和地区的要

5.3.2.2 辅料的验收

物料科在收到下级供应商送至工厂的辅料时,应按照业务科制度的检收标准及对应检测报告检查产品唛头,查证货号、货名、品牌是否与检测报告一致,包装是否完好,产品有无异状。5.4 监督与管理

本制度由业务科及质检科负责监督,由生产科、物料科负责实施。

6、原辅料供方的合格评价制度

6.1 目的

确保工厂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客户要求、检验检疫要求。6.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生产产品所需原辅产的所有供应商

6.3 操作程序

6.3.1 业务科在接到订单后,会同生产科和物料科对原料供货

商的相关经验和生产优势进行评定,尤其是染剂、涂料、胶水、布料内衬等原料的供货商需每年两次提供有资质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以确保工厂使用的产品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

6.3.2 有害物质的原辅料(如染剂、胶水布料内衬等)必须每半年进行抽检,抽检连续两次产品检测不合格,取消供货商资格。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供应商需退回全部当批采购的产品,并对已生产的成品进行相关处理,对于已发运的产品需召回,且供应商要对其产生的所有经济损失给予赔付,暂停其供货资格。待其找出原因整改完成后方可继续供货,但继续供货后第一批产品需由工厂抽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但所需检测费用由供货方承担并适当增加其产品的抽检次数,如检测不合格取消其供货商资格。如供货商所提供产品连续两年检测合格可降低抽检次数但每年不能少于一次抽检。

6.3.3 由业务科会同生产科和物料科对供货方的按时交货情况、生产能力、价格情况、质量及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填写《供应商合格评价报告》如一项不合格限期整改,列为有风险供应商暂停合作整改完毕重新评价合格后方可合作。

6.4 监督与管理

本制度由质检科负责监督,由业务科、生产科、物料科联合负责对原料供方的合格评价。

7、半成品、成品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7.1 目的

为加强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使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出口国及进口国的要求。

7.2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7.2.1本制度规定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成品及半成品的

质量安全控制

7.2.2本制度适用于成品、半成品的生产储存过程

7.3 操作程序

7.3.1 半成品验收入库,由生产科负责管理,生产科根据客户技术资料要求或确认样对半成品进行验收,对于验收合格的货物应堆放整齐,与次品,待检品分开,标识清晰,储存区环境干净卫生、无尘土、无鼠、无污染。填写半成品入库单。对于发现有病虫害、霉变、尺寸误差、用料错误等不合格品应单独存放,通知下级供应商尽快取回。

7.3.2 产品加工完成后,存至成品库并做好可追溯标识。存放成品的仓库由库管员负责,仓库内的消防设施,防虫、防霉、防鼠设施齐备有效,定期检查。仓库内安全通道应明确标明,且无障碍物阻挡。仓库内要求卫生清洁干燥无污染源,做到无虫,无鼠、无蛛丝。要定期检查,铺垫材料要及时清毒或更换。及时通风,定期消毒杀害,避免发生霉变与感染害虫。做好消毒杀虫记录,一旦发现被感染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消毒或熏蒸处理措施。

7.3.3由业务科会同质检科根据产品用途对产品做出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计划,质检科按计划对成品进行采样送检。

7.4 监督与管理

本制度由业务科监督,生产科、质检科负责各制度的实施。

8、产品溯源管理制度

8.1 目的

实现产品产地、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工艺、储存状态及装运情况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反应,最大限度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带来的风险。

8.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竹木草麻等制品的生产、加工、存放各环节。8.3 操作程序

8.3.1原辅料进料验收时,物料科记录原辅料批次,填写《原辅料购买、使用记录表》。记录原材料的规格名称、生产厂家采购数量等信息。

8.3.2 加工人员在进行加工时,对使用的辅料批次和加工的产品批次进行记录,填写《产品加工过程记录》记录加工过程中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物料科。

8.3.3 成品在入库储存时,生产科需填写成品入库单对成品进行标识批次,按规定进行摆放。记录成品批次、入库时间等信息。

8.3.4 厂检员在检验合格后填写《厂检记录单》记录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批次号等相关信息。

8.3.5 产品在做除害处理时,要做好批次标识记录。安全员应做好《卫生除害记录》记录除害对象、范围、效果等时间相关信息。

8.3.6 产品在发运过程中对产品的批次,储存状态,装运情况进行记录,认真填写“监装记录”。

8.3.7 建出口产品溯源管理台帐,根据成品批次记录实现成品到原材料,原材料到成品的双向溯源。

8.3.8 本制度由质检科监督、生产科、物料科等相关科室负责实施。

9、厂检员管理制度及职责

9.1 目的:确保公司的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发运过程中符合检验检疫要求,了解最新检验检疫动态。

9.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厂检员

9.3 职责:

9.3.1认真学习检验检疫法律及有关规定,了解、掌握检验检

疫的有关常识。

9.3.2 接受检验检疫机关的培训、考核、监督与管理。

9.3.3 协助检验检疫机关检查、监督本单位生产、加工、储存或者运输的出口产品,是否符合检验检疫要求。

9.3.4 对本单位生产、加工、储存的出口产品进行检疫检疫,根据检验检疫结果,认真、如实地填写“厂检记录单”。

9.3.5 配合协助检验检疫机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和监督工作。9.3.6 收集和反馈有关的检验检疫信息,及时提供建议和意见定期向检验检疫机关汇报工作情况。

9.4 工作程序

9.4.1 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检查、监督

a) 原料收购需符合检疫要求,如病虫害、腐烂等现象要加以控制。

b) 加工程序应当结合防疫及检疫要求,对有病虫害的原材料一定要剔除,加工时的地脚废料要及时清理,保持车间内清洁。

c) 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分别存放,不能混放,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记,容易与合格品区别。d) 车间内有关防虫、防潮、防霉变、防鼠的设施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有无损坏。

e) 加工场地、加工车间、设备及其周围环境要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做到清洁、无污染、无尘土、无害虫、无鼠,车间不存放与加工无关的杂物。露天加工货场要求平整、清洁、无杂草、无垃圾、无积水。

f) 产品必须经厂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并对包装过程实施监督。最好在白天进行包装作业,避免夜间作业,以免灯光诱集害虫进入包装箱内。

9.4.2 对出口产品的储存过程实施监督。

a) 负责检查落实有关注意事项,要对合格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检验检疫问题(仓库感染、受潮霉变等)进行检查。

b) 检查产品储存场所的设施和环境卫生,要求无生活害虫、无鼠、无尘土、蛛网、无其它杂物。待检验检疫的产品与其它产品要分开存放。产品堆放整齐有序,唛头标记明显,铺垫材料要及时清毒或更换。仓库内防虫、防霉变、防鼠的设施齐全、有效。

c) 要定期保养仓库,避免产品在储存过程中感染病虫害。一旦发现被感染,要及时采取消毒或熏蒸等处理措施。

d) 产品入库、出库、储存过程都要有准确记录,详细注明产品的品种、规格、批次、数量、出入库时间等。

9.4.3 产品出厂前的抽样检查

9.4.3.1抽查与取样的原则

a) 抽查与取样是现场检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整批货物是否合格的前提,必须认真执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b) 抽查与取样必须以“批”为单位,检查时可根据货物的堆放情况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应均匀地设若干抽样点,抽样点必须具有代表性,还要根据害虫的习性、栖息部位和货物的实际情况,在害虫易聚集潜伏和滋生的地方,适当增设抽样点。

9.4.3.2 抽样检查的数量及方法

草、竹、麻制品类,按一批货物总件数的0.5-5%的抽样检查,但最低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检查时要求厂检员对货物进行直观的、简单的感观检查,发现有带虫孔的,要抽出来重点检查,看虫孔里面是否带有活虫。对抽取的样品,用眼睛仔细观察,看是否带病虫害,虫蛀,是否有霉变等。

9.4.3.3如实填写“厂检记录单”

根据整个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及抽样检查的情况,判断该批货物是否合格。认真、如实地填写“厂检记录单”。

9.4.4 对出境货物进行监装

厂检员对货物进行抽检检查,一般都是在货物装集装箱之前进行。货物经检验检疫合格以后,在装集装箱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监督。装箱前,首先检查集装箱内是否干净,有无生活害虫、粪便、泥土、水、鼠尸等。若箱内清洁无杂物,即可装箱,装箱过程要实施监督,确保货证相符,防止装错货物。另外,集装箱装箱的过程,最好在白天进行,尽量避免夜间作业,以免灯光诱导害虫进入集装箱内,感染货物。

9.5 监督与管理:

9.5.1本制度由质检科负责监督,由厂检员负责各制度的实施。

9.5.2 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相关科室应做好配合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