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程序前言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呼吸功能受到各种原因限制,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甚至死亡的严重情况。
新生儿是生命的脆弱群体,对于窒息情况的发生,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苏。
原因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可包括以下几点:1. 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性窒息是指由于胎儿在胎儿期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导致胎儿先天性呼吸道狭窄,氧气供应不足,出生后呼吸受限,从而导致窒息。
其常见原因包括宫内感染、胎位异常、胎儿畸形等。
2. 细胞因子异常:胎儿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因受生理刺激而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这些因子能够对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会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 肺发育异常:如果胎儿在胎儿期发生肺发育障碍,肺内的泡腔和毛细血管发育不全,会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从而导致窒息的发生。
4. 药物作用:有些妈妈在妊娠期间使用药物或其他物质,可能会通过胎盘传递到胎儿体内,对胎儿的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系统发育不良,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
复苏程序一旦新生儿窒息发生,急需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理措施。
复苏应针对窒息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复苏过程应快速、有效,重在预测、预防及纠正可能的并发症,尽量避免新出现的危险因素并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1. 检查和调整气道新生儿气道有可能因为分泌物、胃内容物导致气道堵塞,需要通过吸喉器或吸腔管等器具清除气道堵塞物排出。
2. 气体交换的支持实施呼吸抢救时,先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帮助新生儿进行气体交换。
3. 心脏和循环的支持尽快建立有效的心肺复苏,经口或经鼻给药,如透明酸实施快速正压通气、血流动力学支持等治疗。
4. 治疗潜在的并发症通过严密观察和判断,掌握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检测和纠正新生儿的高体温、低血糖、贫血等并发症。
总结新生儿是生命的脆弱群体,对于窒息情况的发生,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苏。
16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引起呼吸骤停或呼吸不顺畅的一种严重疾病,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科原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
下面将对16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
1. 分娩方式:有20例妈妈通过剖宫产分娩,其中有10例剖宫产术后出现新生儿窒息。
主要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导致的麻醉过量或药物使用不当,影响了新生儿的呼吸功能。
2. 胎位异常:81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存在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异位等。
这些胎位异常会导致产程延长、难产,并可能导致胎儿窒息。
3. 先兆子痫前期:14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在妊娠期间出现了子痫前期的症状,如高血压、蛋白尿等。
子痫前期会导致胎盘功能不全,从而影响胎儿的氧供应,引发新生儿窒息。
4. 羊水过少:8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羊水过少。
羊水是保护胎儿的重要环境因素,羊水过少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受到挤压,影响胎儿的呼吸功能,增加了窒息的风险。
5. 胎盘早剥:11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存在胎盘早剥的情况。
胎盘早剥会导致胎儿窒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早剥会破坏胎盘的功能,影响胎儿的氧供应;二是胎盘早剥会导致宫内出血,增加胎儿窒息的风险。
6. 难产:12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发生了难产,如产程延长、产力不足等。
难产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受挤压,增加胎儿窒息的风险。
8. 产道感染:10例新生儿窒息的妈妈存在产道感染。
产道感染会引起胎儿感染,影响胎儿的呼吸功能,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16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主要包括分娩方式、胎位异常、先兆子痫前期、羊水过少、胎盘早剥、难产、子痫病程和产道感染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氧供应和呼吸功能,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
产科医生应根据妈妈的情况及时处理这些产科原因,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新生儿窒息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机体功能异常导致氧供应不足的一种严重情况。
及时了解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对于保护婴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便家长和保育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应对紧急情况。
危险因素:1. 经产方式:产钳助产和剖宫产是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症的主要方式。
产钳助产中,使用产钳过程中可能会压迫胎儿头部,影响脑部供氧;剖宫产中,胎儿未通过产道自行呼吸,在呼吸转换时容易发生问题。
2. 长期窒息:如果胎盘早剥、脐带脱落等原因导致胎儿长时间缺氧,也可能引发新生儿窒息症。
3. 早产与低体重:早产和低体重的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耐受窒息的能力较差。
4. 分娩并发症:胎盘异常,如胎盘梗阻或前置子宫内膜,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症。
5. 孕期感染: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症的风险。
6. 母亲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导致母亲体内供氧不足,影响胎儿健康。
7. 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时,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
急救措施:1. 立即呼叫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新生儿无法正常呼吸,请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及早求助是拯救生命的关键一步。
2. 高位置头抬法:将新生儿放置在被褥或软垫上,轻轻抬起头,利用重力帮助胸腔扩张,提高肺活量。
3. 打拍法:将新生儿俯卧于大腿上,利用手掌将其头部支撑住,再次加强俯卧位置。
然后用掌心拍击新生儿背部,以刺激呼吸中枢。
4. 胸外按压:如果以上措施无效,可进行胸外按压。
将新生儿仰卧于坚硬表面上,使用两手掌心同时对其胸骨部位进行轻而有力的按压。
预防措施:1. 孕期保健:孕期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素摄入。
避免毒素和有害物质的接触。
2. 视频监护:在产房准备视频监护设备,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和护士监视产程的进展。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并分析解决方法和对策。
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的接生孕育期为28-43周的无畸形新生儿共3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发生的新生儿窒息115例产生的各项可能导致的原因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
结果:我经过新生儿窒息原因诊断调查得知,脐带因素与妊娠合并症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其中脐带因素占21.74%的比重,妊娠合并症占20.87%的比重,其次是胎儿早产与产程异常的原因,分别占13.91%、11.30%。
其中由于妊娠合并症以及早产而导致重度窒息的情况较多,有3例新生儿死亡原因是脐带脱垂、早产以及胎盘早脱。
在11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中,出现90例出现产前胎儿宫内窘迫,占总比重的78.26%(90/115)结论:临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加强对孕妇孕期及妊娠的看护,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并不断提高接产手术水平,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症状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并发症;产科原因分析;对策新生儿窒息指的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由于缺氧导致宫内窘迫的症状以及引发的呼吸循环障碍,发生几率为5%-6%,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期婴儿死亡以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极大的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血气交换过程,致使婴儿出现宫内缺氧及宫内窘迫的症状,使得出生1min的婴儿只有心跳而没有呼吸,导致婴儿产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能够使胎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提升新生儿的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接生孕育期为28-43周的无畸形新生儿共3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有115例,出现3例死产情况。
在115例新生儿中有男性66例,女性49例;46例为顺产,35例为剖宫产,34例为阴道手术;其中产妇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24.2±3.1)岁。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长时间不能呼吸或不能充分呼吸,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临床分析1. 病因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为新生儿的心肺功能还未发育完成,易受心脏病、呼吸道阻塞等影响。
(2)宫内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如果遭受灾害,会影响到出生后的呼吸,并可能导致窒息。
例如,早产、胎位不正,双胎、胎盘横置等。
(3)母体危重、药物影响:孕产妇自身的疾病、药物等有可能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导致窒息。
(4)窒息后脑损伤、感染等。
2. 临床表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急促、浅鼻音、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2)面色发青或苍白,肢体紫绀,腹胀,呕吐。
(3)心跳不规则、心率缓慢、无脉搏等。
(4)意识不清、不能哭声、瞳孔散大等。
预防措施1. 孕产妇应该注意自身健康,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如早期检查发现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羊水过多等情况,需及时治疗。
2. 分娩时要选择正规医院,避免在“非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产妇专业护理。
且应尽量减少用力过度,产程过长等删除因素。
3. 生后,医护人员应该进行规范抢救,保证新生儿呼吸畅通,及时排除呕吐物等导致的道阻塞。
4. 家长对新生儿进行科学的护理,定期进行体检,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退食、昏睡、抽搐等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呼吸道按摩等训练,促进婴儿的呼吸。
5.新生儿的家庭环境要舒适、安全、卫生,保证身体健康,可以在家中设置新生儿专用床、摇篮,配好适合孩子的衣物、床上用品等。
最后,新生儿窒息是一种高危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我们才能做到不让孩子窒息,让孩子快乐长大。
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病为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
方法:选取2022年8月之2023年8月期间80例新生儿窒息者为实验组,同时期健康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收集其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其中的独立因素。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龄初产、早产儿、剖宫产、急产、胎盘因素、产程用药不当、妊高症、呼吸道梗阻、脐带因素、宫内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等均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重视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因素,给予合理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关键词:引言:新生儿室息是一种由低氧血症、高弹酸血症及代谢酸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是造成新生儿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
导致胎儿室息的原因很多,涉及到分娩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母源性因素等,比较复杂[1]。
因此,采取有目的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部分新生儿窒息者展开研究,对其影像因素进行分析,病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
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8月之2023年8月期间80例新生儿窒息者为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1,患儿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人数分别为55例、25例,同时期健康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其男女比例为1:1。
所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患儿基本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 新生儿室息的诊断标准采用Apgar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即对刺激的反应、肤色、呼吸。
评分标准为0-10分,8-10为正常,4-7为轻度,0-3分重度。
1.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回顾性研究为基础,以统一问卷方式搜集有关个案数据。
孕妇因素(如妊高征、高龄初产、严重贫血、呼吸系统疾病等)、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盘老化或阻塞等,以及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呼吸道梗阻、先天性疾病等)以及分娩因素(剖宫产、急产、产程中用药不合理等)。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发生新生儿窒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对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产科原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脐带因素、羊水因素、早产、胎盘因素、胎儿因素、产程因素以及伴有妊娠合并症等,排列前三名的原因占据比例分别为35.5%、30.3%以及15.8%;自然分娩窒息率占27.0%,剖宫产窒息率占73.0%。
结论提高产检质量,加强产前与产时监护,密切观察胎心变化情况,并定期对患儿胎心进行电子监测,如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最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措施新生儿窒息为导致新生儿死亡、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1]。
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需要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研究。
作者对本院产科15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产科的15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其中41例自然分娩,111例剖宫产;窒息程度:70例轻度(Apgar评分为4~7分),占46.1%;82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为<4分),占53.9%。
1. 2 诊断依据将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作为诊断标准:应用Apgar 评分法对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后进行评分,总分10分,正常:8~10分;轻度窒息:4~7分;重度窒息:0~3分。
1. 3 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出生体重、妊娠情况、孕周时间、母体妊娠高血压发病情况、剖宫产中产钳与胎吸应用情况、分娩催产药物运用情况以及分娩时脐带因素等各项指标,探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
2 结果2. 1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对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进行分析,产科原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脐带因素、羊水因素、早产、胎盘因素、胎儿因素、产程因素以及伴有妊娠合并症等,排列前三名的原因占据比例分别为35.5%、30.3%以及15.8%。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降低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和死亡发生率。
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分娩新生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方法,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所在。
结果早产、脐带因素、胎盘异常为新生儿窒息出现的主要产科原因;孕周0.05时不存在差异的统计意义。
2 结果2.1新生儿窒息在不同孕周的发生情况不同孕周的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亦是存在差异性。
孕周0.05),见表2。
2.2新生儿窒息出现的产科原因脐带因素、胎盘异常、早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而重度窒息的发生主要在早产、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等情况,其中产前出血和早产窒息率最高。
见表3。
2.3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窒息的关联体重<2500g的窒息新生儿10例(4.7%),正常体重新生儿76例(8.8%),巨大儿24例(27.0%),两两比较发现:三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在研究中1165例新生儿中,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早产、脐带因素和胎盘异常等。
其中脐带因素指脐带因缠绕、打结等致使胎儿在子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缺氧情况,进而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率升高;胎位异常多因胎盘血流受阻所引发的的胎儿宫内缺氧,尤其是第二产程,由于先露下降水平较大,所引起缺氧情况最为严重。
因此,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应严密关注产程进展,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研究发现:早产导致的窒息率显著高于足月40~41孕周孕妇,在窒息发生率中发生率最大;低体重儿窒息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窒息率,而巨大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的窒息发生率(P<0.05),和文献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一般孕妇分娩早产儿由于自身呼吸中枢没有发育成熟,导致早期呼吸过度,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进而造成缺氧现象,危害新生儿的智力健康发展,严重甚至会危机患儿的生命安全;低体重儿多和胎盘功能不全有关,和正常体重儿相比,低体重儿因胎盘功能障碍问题,导致其在母体子宫内长期处于缺氧、缺糖的环境,加大出现宫内窘迫。
16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它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新生儿危险程度较高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窒息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因此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产程异常一般来说,正常的产程应该在12-24小时内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母体的宫缩和宫口的扩张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产程异常,比如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概率。
产程异常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胎位异常、绕颈、休克、窒息等,都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2. 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发生心率下降或停止,这种情况下新生儿易出现窒息。
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母体高血压、糖尿病、胎盘早剥、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等都会引起胎儿窘迫,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3. 母体病史孕期的母体如果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
比如高血压病容易导致母体宫内高血压,从而影响到胎儿的供氧供血,增加新生儿窒息的概率。
4. 胎盘异常胎盘异常是指胎盘在母体内的位置异常或功能异常,包括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梗阻、胎盘半脱垂等。
胎盘异常会妨碍胎儿的供氧供血,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
5. 胎儿窒息胎儿窒息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窒息,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一个主要原因。
引起胎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宫内窒息、羊水栓塞、胎儿窒息等,都会导致新生儿窒息。
6. 母体药物孕期的母体如果在怀孕期间服用一些不适合的药物,比如抗生素、镇痛剂、麻醉剂等,都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这些药物可能会穿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窒息。
7.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产科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新生儿窒息,比如胎龄过大、胎龄过小、胎位不正、临产期突发疾病等,都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了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新生儿窒息。
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低经济水平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窒息以29%居于首位[1],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自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开发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以来,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2]。
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推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正确实施。
2010~2011年对12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转归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现将原因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2010~2011年间分娩新生儿2349例,其中自然分娩1693例,剖宫产656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26例,新生儿窒息率5.36%,其中轻度窒息112例(88.9%,双胎2例),重度窒息12例(9.52%),由轻度转重度窒息2例(1.59%)。
126例经抢救,治疗后118例治愈,7例转院继续治疗,1例死亡。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方法根据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以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10分),生后1分钟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当5分钟时的Apgar评分<7分时,应每隔5分钟评分1次,直至20分钟。
原因分析及对策产前阶段:①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产科医护人员在观察产程中,在长期反复的工作中易形成定位思维,凭经验估计胎心数目,对产前危险因素评估不足,未能在早期发现胎儿窘迫。
②用物准备不足:在抢救过程中常因用物准备不足或用物不适宜而耽误抢救最佳时机。
因此每个婴儿出生时,都应该作好复苏的准备,因为新生儿对复苏的需要可能是突如其来的。
③现场抢救人力不足:产科人员经培训后大家接受能力不同,熟练程度不同。
应成立复苏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助产士为组员。
小组成员均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并平时有机会多在中孕引产的死婴身上多训练,提高技能和自信心。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显示,脐带因素占32.69%,胎儿与产程异常因素占25.00%,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分娩方式中,以阴道助产发生率最高,为55.77%。
结论:定期进行产前保健,并开展产前检查,一旦发现高危妊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早产,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掌握合理手术指征,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标签: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对策新生儿窒息是因各种病因,导致胎儿供氧不足,引发胎儿窘迫,或者在分娩时,出现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在胎儿出现1min内出现规律呼吸未建立、自主呼吸消失等,从而引发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病理生理改变。
产科出现新生儿窒息为常见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有关研究显示[1],新生儿窒息发生和妊娠期保健、处理新生儿分娩、分娩条件等因素呈密切相关性。
本次研究对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产科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分析,男性29例,女性23例,其中早产42例,足月10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Apgar 评分标准中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1.2方法X线检查:使用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状阴影,甚至ui显示部分肺不张情况,类型肺炎和灶性肺气肿等,甚至会显示胸腔积液;心电图检查: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升高;头颅CT:显示颅内有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与出血范围。
3. 讨论3.1脐带因素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有研究显示[2],脐带因素占产科新生儿窒息原因的33.62%,本组研究显示,脐带因素占32.69%,与研究结果相似。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探讨内容摘要: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脐带;羊水;胎儿窘迫[摘要]目的:从产科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寻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223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包括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和早产,分别占31.4%、29.7%和17.8%。
其中,造成重度窒息的主要因素为羊水过少和早产,胎儿窘迫、胎心改变和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成正相关比例。
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和防治并发症,加强胎心监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脐带;羊水;胎儿窘迫[摘要]目的:从产科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寻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223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包括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和早产,分别占31.4%、29.7%和17.8%。
其中,造成重度窒息的主要因素为羊水过少和早产,胎儿窘迫、胎心改变和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成正相关比例。
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和防治并发症,加强胎心监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脐带;羊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发生率可高达3%~10%[1]。
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病死率,寻找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本文就我院近来住院分娩的223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7月至1月共分娩新生儿522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5例,占3.4%。
其中,轻度窒息162例,占87.6%;重度窒息23例,占12.4%。
单胎181例,双胎4例;123例为自然产,62例为剖宫产,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8例,占新生儿窒息总例数的4.3%,占来围产新生儿死亡总数的62.7%。
孕期为30+4周~44+2周。
新生儿窒息分析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吸,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对新生儿造成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
下面将从新生儿窒息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定义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分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暂停、呼吸不足或呼吸异常,使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1.产前因素(1)孕妇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
(2)胎盘功能不全:胎盘老化、胎盘梗死、胎盘早剥等。
(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感染等。
(4)脐带异常:脐带扭转、脐带绕颈、脐带过短等。
2.产时因素(1)难产: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
(2)产程异常:如产程延长、急产等。
(3)分娩方式:如剖宫产、产钳助产等。
(4)胎儿窘迫:胎儿心率异常、羊水污染等。
3.产后因素(1)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窒息后的并发症:如肺炎、脑水肿等。
三、病理生理新生儿窒息时,由于呼吸暂停或不足,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以下病理生理改变:1.酸中毒:由于无氧代谢增加,导致乳酸生成增多,使血pH降低。
2.电解质紊乱:如钠、钙、镁等离子浓度改变。
3.细胞损伤:缺氧导致细胞膜功能受损,细胞内酶释放,引起细胞损伤。
4.脑损伤:窒息可导致脑细胞水肿、坏死,引起神经系统损伤。
5.心血管系统损害: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
四、临床表现1.轻度窒息(1)面色发紫、皮肤苍白。
(2)呼吸浅表、慢,有时有呼吸暂停。
(3)心率减慢,小于100次/分钟。
(4)肌张力降低。
2.中度窒息(1)面色青紫,全身皮肤苍白。
(2)呼吸微弱,有时出现周期性呼吸。
(3)心率慢,小于80次/分钟。
(4)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
3.重度窒息(1)全身皮肤苍白,呈死灰色。
(2)呼吸消失,心跳停止。
(3)肌张力消失,反射消失。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探讨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呼吸道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的一种情况。
这是一种严重的产科问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紧急处理。
新生儿窒息是目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许多妇女对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缺乏了解。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
1. 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了缺氧或营养不良。
一部分婴儿可能受到胎儿窘迫的影响而引起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母体疾病、胎盘早剥或胎位不正等原因。
2. 产伤产伤是另一个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
当羊水破裂时,新生儿通常会很快处理婴儿出生所需的氧气。
但是,当分娩过程中产生慢性的、痛苦的产伤时,新生儿很容易受到窒息的影响。
产伤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颅骨或脊髓损伤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新生儿的窒息症状。
3. 母体药物使用还有一些母体药物使用也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
许多母亲在分娩前会给予药物以缓解产痛或缩短分娩时间。
但是,这些药物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某些麻醉剂可能使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
4. 窒息引发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可能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在窒息事件发生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可能感染、水肿或失衡。
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引起新生儿死亡。
5. 低体温最后一个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是低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较低时,呼吸系统可能不会如此灵敏。
因此,当低体温和新生儿窒息同时出现时,可能会使呼吸困难更加明显。
低温环境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致命的代谢异常。
总的来说,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产科严重问题,可以有多种原因。
了解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对母亲和产科医生都很重要。
对于母亲,她们应该在分娩前与妇产科医生详细讨论分娩过程。
而对于医生,则应该利用当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头脑,尽快处理新生儿窒息。
最终目标是尽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危害。
16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简介:新生儿窒息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其呼吸系统未能正常运作,导致婴儿缺氧的疾病。
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
(参考文献1)。
方法:对16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我院产科住院部出生,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其中男性95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为1.44:1。
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窒息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肤色发紫等。
研究对象的产前资料包括孕周、孕次、胎位、孕期并发症等;产时资料包括分娩方式、助产方式、分娩过程及时间等;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体重、外形、APGAR评分、院内日龄及合并症状等。
结果:1.分娩方式其中,自然分娩占76.4%,剖宫产占23.6%,其中,胎位异常是导致剖宫产分娩的主要原因。
在自然分娩中,使用产钳、吸引器等助产器械者占22.4%,未使用助产器械者占77.6%。
自然分娩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包括胎儿窒息、羊水吸入过多、胎盘早剥等。
2.产时并发症54.3%的产时并发症患儿出现了窒息症状。
产时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
其中胎盘早剥是造成窒息的主要原因。
3.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体重有关,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患儿窒息风险明显增高。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娩过程中使用产钳、吸引器等助产器械,以及产时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因素。
因此,在产程中,应注意对分娩过程的监测,对胎儿的心率、胎位、胎盘位置等进行详细检查,对胎位异常的孕妇及时采取剖宫产手术。
此外,产前准备和新生儿抢救都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措施。
针对产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应得到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1.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 马建忠,金湍,王超等. 有使命感的产科医生,48(06):527-528.。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及对策。
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出生的174例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患儿资料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比例较高的为脐带因素、羊水因素以及产程因素,且多种因素常合并出现。
结论:对新生儿窒息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提升产科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
标签: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原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和儿科中较常见的新生儿危急状况,胎儿因缺氧而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必须积极抢救并正确处理。
为了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及对策,笔者选取了我院17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与产科因素的关系及对策,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出生的3241例新生儿中174例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重度窒息21例,轻度窒息153例。
1.2诊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按照Apgar标准评分方案,出生后1min内评分8分以上分为无窒息;7分至4分范围内分为轻度窒息;3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原始数据。
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前原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在174例窒息新生儿中,脐带因素位占首位,其中34例轻度窒息及6例重度窒息,占23%。
羊水过少致30例轻度窒息及4例重度窒息,占19.5%。
产程异常导致轻度窒息21例及重度窒息5例,占15%。
早产致轻度窒息17例及重度窒息3例,占11.5%.有妊娠合并症致轻度窒息15例,重度窒息4例,占11%。
羊水污染致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5例占8.6%。
产前出血致轻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1例,占4.6%。
胎盘早剥致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2例,占3.9%,其他原
因5例占2.9%。
2.2难产因素
胎位异常致轻度窒息21例轻度窒息,6例重度窒息,占15.5%。
助产术不利以及药物使用不当致轻度窒息6例重度窒息1例,占4%。
2.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部分新生儿窒息继发于胎儿窘迫,在174例新生儿窒息中24例为出生前胎儿宫内窘迫,占13.8%。
3讨论
3.1脐带异常与羊水异常与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的诱因较多,很少单一出现,本组分析可见脐带因素為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脐带因素包括脐带的扭转、打结、绕颈等,脐带为母体与胎儿进行氧气与营养物质交换的通路,脐带异常可致脐血管受压血流受阻,使胎儿在母体内的缺血缺氧。
正常羊水对宫内胎儿起保护缓冲作用,羊水过少临产后,羊水缓冲作用在宫缩下变差,胎儿循环由于官腔压力作用变差,从而导致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出现酸中毒,缺氧程度加深使得胎儿加强宫内自主呼吸,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入羊水与羊水混合,继发新生儿窒息和吸人性肺炎,羊水粪染成为胎儿宫内缺氧的征象之一。
3.2早产以及产程异常与新生儿窒息
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大脑及呼吸系统功能不健全,对分娩过程中缺氧及宫缩不耐受,增加了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
产程异常多由头盆不称、骨盆倾斜度过大、胎方位等引起,表现为第二产程的停滞以及活跃期的延缓、停滞。
由于上述产程中较强的宫缩挤压胎儿的头部及胎盘,从而引起新生儿的窒息。
3.3妊娠合并症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
常见的影响较大的妊娠合并症主要为心脏病、慢性高血压等疾病。
心脏病女性妊娠后会产生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难以耐受,常出现心功能失代偿,造成低氧状态甚至心力衰竭,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环境。
妊娠期高血压病由于升、降压系统平衡失调,血管壁对某些升压物质的反应性增强,使全身小血管的痉挛,造成胎盘供血不足,胎盘绒毛退行性变、出血、坏死等,造成胎盘功能不全和宫内缺氧,而导致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大多在胎儿分娩后演变为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无法缓解是新生儿窒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4治疗对策与预防
4.1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方案
遵照ABCDE方案,首先A:清理气道。
使新生儿处于头低臀高位,使咽、喉、气管位于同一直线,通过沿气管至咽喉挤压胸壁使新生儿排出口咽和鼻腔内的羊水等以及分泌物。
B:建立呼吸。
如清理呼吸道之后,新生儿窒息未改善,通过拍打足底等刺激无效后,应迅速建立人工呼吸,采取气囊面罩正压通氧,若仍无自主呼吸,心率较低,则迅速采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氧。
C:恢复、维持正常循环。
若正压通氧后,患儿心率低于60次/min,则在正压通气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促进患儿恢复正常循环。
D:药物治疗。
E:评估和保温。
在整个过程中,评分应该贯穿始终,抢救过程力争迅速。
4.2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常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衰、气胸、肺炎、低体温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上述并发症要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注意保温,控制通氧浓度和药物剂量。
4.3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针对新生儿窒息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围产期保健,治疗孕妇的自身基础疾病,系统管理高危孕妇分娩,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技术,给孕妇以较为舒适的分娩环境。
综上所述,系统管理孕妇分娩,制定合理方案,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提升新生儿窒息的愈后,提升国民人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