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

导读生物胺是一类含氮低分子化合物,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量则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目前国内外食品中的生物胺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一般仅是组胺检测。实际上许多食品中还含有其它的生物胺(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色胺、尸胺、苯乙胺、章鱼胺),且其存在会对组胺的毒性有协同作用。因此,多组分生物胺的同时检测对于食品的安全和水产品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比较常见的生物胺检测方法作了叙述和比较。

Appraisal of Biogenic Amines Determination

Liu Chen-qi Ding Zhuo-ping* Wang Xi-cha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200090)

Abstract: Biogenic amines are aliphatic, alicyclic or heterocyclic organic bases of low molecular mass, which arise as a consequence of metabolic processes in animal,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They can also cause unnatural or toxic effects when they are consumed in large amounts.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is described as the main method of determining biogenic amines in food, especially histamine. There are also many biogenic amines to be determined, such as: tryptamine, octopamine, phenylethylamine, putrescine, cadaverine, tyramine, spermidine, and spermine. So it is meaningful and worthwhile for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and food safety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biogenic amines can be determined together. In this article, the differ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biogenic amines a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

Key words: biogenic amines;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food safety

1 引言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根据结构可以把生物胺分成3类:脂肪族: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等;芳香族:酪胺、苯乙胺等;杂环族:组胺、色胺等。

1.1 生理作用

各种动植物的组织中都含有少量的生物胺,也普遍存在于多种食品和酒、饮料中。生物胺不仅是生成荷尔蒙、核酸、蛋白质的前体,也是生成致癌物质的前体。少量的生物胺对人体有益,如儿茶胺、和组胺等能调节神经活动,控制血压;苯乙胺和酪胺有升压作用。过量摄入则会引起中毒。

1.2 生物胺引起的食品安全和水产品出口问题

生物胺中组胺对人类的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酪胺。摄入8~40mg组胺产生轻微中毒症状,超过40mg产生中等中毒症状,超过100mg产生严重中毒症状。酪胺超过lOOmg会引起偏头痛。当食品中生物胺含量达到1000mg?kg-1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除了组胺、酪胺本身的作用外,其他生物胺的存在会增强组胺和酪胺的不良作用。因此,很难确定一个标准来衡量生物胺的毒性。美国FDA通过对爆发组胺中毒的大量数据的研究,确定食品中组胺的危害作用水平为:500mg?kg-1;欧盟规定鲭科鱼类中组胺含量不得超过100 mg?kg-1,其他食品中组胺不得超过100mg?kg-1,酪胺不得超过100~800mg?kg-1;我国规定鲐鱼中组胺不得超过1000mg?kg-1,其他海水鱼不得超过300 mg?kg-1[1]。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如没有重视生物胺的检测,出口产品易遭罚没,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生物胺检测方法

胺的分析方法包括HPLC、TLC和酶联免疫分析等。组胺等生物胺含有-NH2能形成氢键,所以常用的方法是HPLC-FLD、HPLC-UV。国内没有同时测定多种生物胺(8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2.1 国内文献有关生物胺的测定方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1,6-己二胺为内标,测定柿子中的精胺、亚精胺、尸胺和腐胺。

样品经丹磺酰氯衍生,硅胶柱净化,Lichrosorb NH2柱(5μm,200mm×4.0mm)分离后,以氯仿:乙酸乙酯:三乙胺(98.4:1.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1,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36nm,发射波长为495nm,精胺、亚精胺、尸胺和腐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其回收率分别为98.99%、94.02%、96.46%和105.44%。生物胺定量检测限1—5mg?kg-1 2.2 国外文献有关生物胺的测定方法

2.2.1 7-氟-4-硝基苯并二唑柱前衍生/毛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胺[3]

用7-氟-4-硝基苯并二唑(NBD)柱前衍生/毛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胺。生物胺包括色胺、组胺和胍丁胺,进行衍生反应后,在毛细柱(20m*0.25mm C8 5μm)上分离,选择电喷雾离子化,碰撞诱导解离(CID)得到特征的子离子。胍丁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递质。胍丁胺的检测限为0.6ng?ml-1 (信噪比=3),在15-10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此方法优点是能准确地定性定量,但对仪器要求较高,经济性和普及性都不好,测定的胺种类较少。

2.2.2 丹酰氯(Dansyl chloride)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4] [5]

HPLC检测香肠中的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5-羟基色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用高氯酸处理、丹酰氯衍生后,用氨水去除尸胺附近的干扰峰。C18反相色谱柱梯度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乙酸=43:30:26:1。紫外检测器(λ=254nm),流速为1.0mL?min-1 ,该方法对于单个胺的检测限是1-5mg?kg-1。线性相关系数都要大于0.9999。丹酰氯衍生法是一种简单,可靠,实用的方法,选用微波反应系统能大量缩短实验时间,衍生产物稳定。2.2.3 苯甲酰氯(benzoyl chloride)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6] [7]

以苯甲酰氯为柱前衍生剂,用HPLC检测生物胺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最佳衍生条件:30℃,40min;线性范围在0.02-4μg之间。用6%的三氯乙酸处理。梯度洗脱(在4min内,甲醇:水=55:45到80:20),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254nm),流速为1.0mL?min-1。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与丹酰氯衍生法类似,产物稳定,实验简便。但衍生时间长,样品中其它杂质能与苯甲酰氯反应形成干扰峰。在前处理中使用固相萃取,以及调节好流动相极性对于分离杂质峰与生物胺是非常关键的。

2.2.4 邻苯二醛(o-phthalaldehyde)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8] [9]

邻苯二醛(OPA)作为一种常用的柱后衍生剂,其特点衍生反应快,但产物不稳定易分解,先通过乙酸乙酯把生物胺从样品中萃取出来,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在15min内,0.08mol?L-1醋酸:甲醇:乙酸胺=52:45:3到0:100:0),OPA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入射波长=340nm,发射波长=440nm)进行检测。其检测限在100—300μg?L-1之间,线性范围为0.5—15mg?L-1,柱温:40℃。流速为1.0mL?min-1。此方法特点是快速、灵敏、产物不稳定易分解,柱后衍生还需要添置柱后衍生装置,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这种方法。2.2.5 荧光胺(fluorescamine)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8]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荧光胺曾用来检测酒中的生物胺。取样加pH=8.0的硼酸缓冲溶液,充分混匀,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在20min内,0.08 mol?L-1醋酸:甲醇:乙酸胺=48:46:6到0:100:0),荧光胺(浓度为0.5mg?mL-1)柱后衍生,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入射波长=395nm,发射波长=460nm)。流速为1.0mL?min-1。该方法分离检测8种单氨基胺的混合标准品耗时不过30min。但在衍生过程中双氨基或多氨基的生物胺会产生多个吸收峰,对分离产生影响,因此检测的胺种类少,有一定局限性。荧光胺法的特点是快速、灵敏,与邻苯二醛法类似,但产物不稳定,需添置额外柱后衍生装置。

3 结论

国内外检测方法都以HPLC,衍生剂以丹酰氯和苯甲酰氯等柱前衍生剂居多,其特点是简便、快速、灵敏、稳定,能同时处理大量样品,用HPLC紫外检测器,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荧光胺和OPA作为柱后衍生剂,特点是快速、灵敏度更高,但产物不稳定,分解快,需要

使用柱后衍生装置和荧光检测器,根据报道荧光胺多用在测定酒类中的生物胺,分离测定食品种类有限。

7-氟-4-硝基苯并二唑(NBD)柱前衍生/毛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胺也是一种可靠、灵敏的方法,但要使用到LC-MS/MS,作为一种日常的检测的方法不大合适。

综上所述,就方法的可靠性,成熟性,可操作性而言,选用柱前衍生剂丹酰氯或苯甲酰氯、HPLC-UV法测定多种生物胺是比较合适的。

参阅文献:

[1]李志军生物胺与食品安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7

[2]吴莜丹等. 理化检验[B]化学分册, 2004,40(2):72

[3]Yaru Song, Zhe Quan, Joseph L.Evans et al. [J]. Enhancing capillar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 biogenic amines by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with 7-fuloro-4-nitrobenzoxadiazole.Rapid Commun, Mass Spectrum 2004, 18,989-994

[4] Julia Y.Hui & Steve L.Taylor .[J].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putrefactive amines in foods . Analysis Chemistry. 1983,vol 66,No.4 P853-P857

[5] Rosa M. Linares, Juan H. Ayala, Ana M. Afonso and Venerando González Díaz[J] Rapid microwave-assiste dansyl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Analysi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8,808,87-93

[6] Gow-Chin Yen and Chiu-Luan Hsien , [J].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biogenic amines in canned fish by HPLC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1,Volume 56, No1,158-160

[7] Deng-Fwu Hwang,Sheng-Hsiung Chang, Chyuan-Yuan Shiua et al.[J].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in fish implicated in food poisoning.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1997)693, 23-30

[8] Carole Buteau and Cyriel Louis Duitschaever, [J].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amines in must and wine.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1984,284, 201-210

[9] BUSTO O, MIRACLE M, GUASCH J, et al. [J].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in win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on-column fluorescence derivatizatio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7, 757: 311-318.

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

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 1.分析目标化合物 莱克多巴胺 2、仪器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 3、试剂 除下列试剂外,使用附录2所列试剂。 莱克多巴胺:含莱克多巴胺99%以上,熔点为163.9℃~164.6℃。 4.试验溶液的制备 1)肌肉、肝脏、肾脏和其它可食用部分 肌肉:尽可能除去脂肪层,搅碎混合均匀后,称取其5.00g。 肝脏、肾脏和其它可食用部分:搅碎混合均匀后,称取其5.00g。 加入20mL乙酸乙酯和1mL4mol/L碳酸钾溶液,均质后,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分离10分钟,收集乙酸乙酯层。离心管内残留物中加入20mL乙酸乙酯,振荡5分钟后,按上述同样条件离心分离,合并所得的乙酸乙酯层,40℃以下浓缩,除去乙酸乙酯。残留物中加入30mL乙腈溶解,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乙腈饱和正己烷,振荡,弃去正己烷层,重复操作2次。乙腈层在40℃以下浓缩,除去乙腈。残留物中加入1.0mL 甲醇溶解,此为试验溶液。 2)脂肪 尽可能除去肌肉层,搅碎混合均匀后,称取其5.00g。 加入30mL乙腈和30mL乙腈饱和正己烷,均质后,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分离10分钟,乙腈层移入分液漏斗中。离心管内的正己烷层和残留物中加入30mL乙腈,振荡5分钟,按上述同样条件离心分离。合并所得的乙腈层于前面的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 乙腈饱和正己烷。激烈振荡5分钟后,静置,收集乙腈层, 40℃以下浓缩,除去乙腈。残留物中加入1.0mL甲醇溶解,此为试验溶液。 5.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盐酸莱克多巴胺标准品配制成0.025~0.5mg(以莱克多巴胺计)/L的甲醇溶液数点,分别注入GC-MS中,用峰高法或面积法绘制成标准曲线。 6.定量试验 注入试验溶液于GC-MS中,根据5的标准曲线求出莱克多巴胺的含量。 7.测定条件 LC-MS 柱:十八烷基甲硅烷基化硅胶(粒径2~5μm),内径2.0~6.0mm、100~250 mm 的不锈钢管。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0.05%三氟乙酸(1:4)混合溶液。 主离子(m/z): ESI+ 302 保持时间标准: 4 ~ 6 分钟 8.定量界 0.01 mg/kg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食药监科〔2017〕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使用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食品快检是指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包括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检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 二、食品快检主要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显示结果的禁限用农兽药、在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等的定性检测,检测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对于预包装食品原则上以常规实验室检验为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活动保障等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快检方法进行抽查检测。监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快检方法使用要求规范操作,详细记录检测食品品种和名称、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姓名、检测结果以及所使用的快检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型号批号等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对所检食品的快检项目结果负责。 四、现场快检结果呈阳性的,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暂停销售相关产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防控风险。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对快检结果无异议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对快检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或应当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 五、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发布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相应快检方法等要求,通过盲样测试、平行送实验室检验等方式对正在使用和拟采购的快检产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不符合国家相应要求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者不得采购。 六、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 七、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快检方法开展评价,评价结果符合有关要求的,可用于所在省(区、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初步筛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6月2日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农药不是农药速测卡的常检农药种类? A、有机磷 B、有机氯 C、氨基甲酸酯 2、试剂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高温热源 B、潮湿 C、阳光照射 D、密封 E、以上都是 3、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和防腐等作用,还能掩盖发霉的蜜栈半成品、银耳和虾仁等霉斑。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4、酱腌菜由于腌制、储存或加工不当,会含有高浓度的。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硫酸盐 5、甲醛检测时,以下食品应作为最重点的检测与监管对象? A、水发品、血制品 B、鲜香菇 C、干香菇 D、豆制品; 6、硫磺燃烧时可产生气体,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有漂白和保鲜食品作用。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7、以下样品浸泡液不需再处理就可直接用于检测? A、有明显可见色泽 B、混浊或有悬浮物; C、澄清透明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吊白块 9、食品加工添加吊白块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增加食品弹性,亚硫酸盐有漂白食品的作用。 A、甲醛 B、二氧化硫 C、亚硫酸盐 10、以下食品用工业双氧水处理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干果类; B、干制水产; C、病死禽畜肉; D、牛奶 11、鱼丸、肉丸比较可能还有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亚硝酸盐 12、国家标准肉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mg/kg。 A、30 B、70 C、10 D、50 13、食品检测采样时,根据样品作用可以分为试验样品、复验样品、。 A、原始样品 B、平均样品 C、保留样品 14、仪器快速检测西式火腿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98mg/kg时,适宜的处理方法为。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时存在前处理困难,步骤多、时间长、重复性与可扩展性差、需要高温灭活等问题,所以在临床实验室难以实现标准化。自动聚焦声学技术是在传统超声波处理基础上的技术革新,聚焦声波能够以极低的能量输入获得良好的样本处理结果,避免传统超声能量过剩可能引起的样本处理过度及热损伤。 AFA技术在DNA剪切中的准确稳定的表现使其在NGS领域备受推崇。其实该技术在微量珍贵以及难处理的医学样本制备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可有效提高生物大分子得率,获得足够且高质量的核酸样本用于下游分析。这是现有条件下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可减低可疑或者假阴性结果。 有数据表明:对于珍贵/微量及难处理的样本,基于AFA聚焦超声技术的生物大分子制备方案,其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得率,纯度,完整性等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下游数据价值:1.qPCR 扩增效率提高;2医学样本如痰液中病毒核酸有效释放;3宏基因组样本有效破碎以便下游检出更多革兰氏阳性菌;4

文库复杂度提升,基因密集区以及GC富含区测序深度提升;5融合基因检出提升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RNA病毒,可导致发热、鼻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在老年人患者中,病毒载量较低,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如RT-PCR法。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鉴定案例中,比较了聚焦超声技术(AFA)处理痰液结合MNAzyme探针法与Glass beads研磨方法处理痰液结合探针法对RSV病毒提取及扩增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Glass beads方法相比,经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后提取的核酸样本,检测到的Ct值明显减小(变化范围1.0 - 4.0 log),即经Covaris AFA 超声法处理的样本提取的病毒RNA得率更高。尤其是在7号样品中,使用Glass bead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RSV-B呈阴性,而Covari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这个案例中,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痰液的时间仅为30秒。这是因为聚焦超声技术的声波频率(500kHz)远远高于普通水浴超声,集中的能量可以

食品快速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邬旭然 实验小组: 12组 班级:应101-2 小组成员:李恒国 201055501244 张明军 201055501243 冯亚雪 201055501242 1. 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5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定义以及快速检测的意义所在。 2.初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现状以及在当代食品速测的必要性。 3.明确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安全标准。 4.学会几种快速检测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5.掌握NaOH的标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快速检测原理: (1)亚硝酸盐快速检测原理: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迅速与本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颜色越深,表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与标准品比较,可以得出样品中亚硝酸盐是否超标的半定量结果。 (2)碘盐快速检测原理:碘遇淀粉呈蓝色,颜色深浅与碘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碘含量。 (3)食醋总酸速测原理:食醋中主要成分是乙酸,含有少量其他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指示剂显示终点,得出样品中总酸的含量。 (4)乳品蛋白质速测原理:蛋白质具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具有双缩脲反应现象,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2.食醋中酸的总含量的半微量检测原理 (1) NaOH溶液的标定 因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 2 ,其纯度、浓度均不定。配制准确浓度的NaOH 溶液,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标准物质标定出准确浓度。本次实验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 反应方程: KHC 8H 4 O 4 +NaOH=KNaC 8 H 4 O 4 +H 2 O 滴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故采用酚酞作指示剂。 1mol KHC 8H 4 O 4 ~~1mol NaOH ∴c(NaOH)*V(NaOH)=c(KHC 8H 4 O 4 )*V(KHC 8 H 4 O 4 ) ∴c(NaOH)=c(KHC 8H 4 O 4 )*V(KHC 8 H 4 O 4 )/V(NaOH) 也可用草酸来标定NaOH: H 2C 2 O 4 +2NaOH=Na 2 C 2 O 4 +2H 2 O (2).总酸含量测定,利用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的反应,已知碱的体积与浓度,酸的体积,计算得到酸的总量。 反应方程式: H++ OH- == H 2 O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多巴胺的测定

多巴胺的测定 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方法探讨: 1、主要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产,SHIMADZURF-5301PC);组织高速分散器(上海产,XHF-1);冷冻离心机(上海产,TGL-16G);恒温水浴箱;旋涡混合器等。。 2、试剂:剂来源除标明外均为国产分析纯级,试剂配制使用双蒸水。 (1)标准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5-羟色胺硫酸肌酐;5-羟吲哚乙酸为瑞士Fluka产品。 (2)混合标准储存液的配制:分别精确称取上述标准品各50mg,用0.01N盐酸配制成100ml混合标准储存液(500ugml),置4℃冰箱保存,临用前稀释成1.25ugml应用液。 (3)酸性正丁醇:每升正丁醇加入浓盐酸0.85ml,混匀。 (4)正庚烷。 (5)0.1%OPT-10N盐酸溶液:邻苯二甲醛为瑞士Fluka产品,临用前用10N盐酸稀释成0.001%OPT-10N盐酸溶液。 (6)0.25%半胱氨酸溶液:用0.1N盐酸新鲜配制。 (7)碘试剂:配制0.02N碘液和5%碘化钠(以70%乙醇溶解),临用前以1∶1体积比混合。 (8)115M,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 (9)0.33M碳酸氢钠溶液。 (10)碱性亚硫酸钠溶液:25%亚硫酸钠与5N氢氧化钠在临用前以1∶9体积比混合。 (11)0.1MEDTA试剂:用1M醋酸钠溶液配制,以10N氢氧化钠调节H至7.0。 3、实验方法:

⑴标本处理: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取血及脑组织。脑组织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膜、嗅球和小脑,沿脑中线剖开,取一半脑组织吸干水分称重,加入10倍体积的冰酸性正丁醇,用组织分散器匀浆备用。血液静置凝固后用冷冻离心机分离血清,立即加入10倍体积冰酸性正丁醇摇匀。 ⑵提取过程:同时制备标准管和空白管,与血、脑标本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图流程进行提取,获得水相A和水相B。 ⑶NE、DA的测定步骤:各管取水相A0.5ml,按下列流程进行操作: ①水相A0.5ml+115M磷酸盐缓冲液1.5ml+0.1MEDTA0.4ml+碘液0.2ml ②混匀、静置3mn+碱性磷酸钠(新配)0.4ml ③混匀、静置3mn+5N醋酸0.4ml ④混匀,80℃水浴,冷却 ⑤测NE荧光测度,激发波长为382488 ⑥继续沸水浴20mn,冷却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概述

(一)、概述 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称作食源性疾病。导致这类疾病的微生物叫食源性致病菌。随着人们居住和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抗生素的滥用,人类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却在不断下降,食源性疾病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对食品中致病菌的监测和检验也就越显示其重要性,常规的检验大多依靠培养目标微生物的方法来确定食品是否受到此微生物的污染,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少则2~3天,多至数周,才能确定。而现行有效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微生物检出率并可用于微生物计数、早期诊断、鉴定等方面,以做到快速、简便、准确。快速方法包括了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领域。 (二)、常见、常用的快速、简便的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如下: 1、活细胞计数的改进方法 (1)、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2)、疏水性栅格滤膜法(HGMF)或等格法(isogrid method) (3)、血膜系统(Pertrifilm) (4)、酶底物技术(ColiComplete) (5)、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6)、“即用胶”系统(SimPlate) 2、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1)、阻抗法 (2)、A TP生物发光技术 3、其他方法 (1)、微量量热法 (2)、接触酶测定仪 (3)、放射测定法 (三)、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检方法 1、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法 2、免疫学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4、自动传导法 (四)、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自1982年在美国被分离并命名以来,陆续发现本菌与轻度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出血性肠炎、婴儿猝死综合症等多种人类病症密切相关,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致病菌。E.coli O157:H7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近年来作为食品卫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E.coli O157:H7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利用其生化特征、免疫原性建立的方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 1、E.coli O157:H7鉴别培养基及显色培养基 2、免疫学检测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普通串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空气、水、土壤、饲料和一些物品上,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其肠毒引起的,目前已确认的肠毒素至少有A,B,C1,C2,C3,D,E和F8个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发的中毒爆发事件,近年来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目的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评价指标 灵敏度 特异性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评价方法 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方法常见卡方检验,具体可见附表中显著性差异(c2)所示,一般: c2=(?a-b?-1)2/(a+b) a: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阳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阴性的数目; b: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阴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阳性的数目。 c2<3.84表示待确认方法与参比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如果待确认方法比参比方法存在更高的回收率,则以上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c2>3.84表示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认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有显著性差异。 如果能够证实待确认方法灵敏度优于参比方法,则两种阳性比例的显著性差异可以接受。在考察与参比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中,也需要考察在检出限或者报告限度水平附近的检测结果与浓度之间的趋势一致性。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名解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 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 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 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

多巴胺的测定

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方法探讨: 1、主要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产,SHIMADZU RF-5301 PC);组织高速分散器(上海产,XHF-1);冷冻离心机(上海产,TGL-16G);恒温水浴箱;旋涡混合器等。。 2、试剂:剂来源除标明外均为国产分析纯级,试剂配制使用双蒸水。 (1)标准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5-羟色胺硫酸肌酐;5-羟吲哚乙酸为瑞士Fluka产品。 (2)混合标准储存液的配制:分别精确称取上述标准品各 50mg,用 0.01N 盐酸配制成 100 ml 混合标准储存液(500ug/ml),置4℃冰箱保存,临用前稀释成1.25ug/ml应用液。(3)酸性正丁醇:每升正丁醇加入浓盐酸0.85ml,混匀。 (4)正庚烷。 (5)0.1% OPT-10N 盐酸溶液:邻苯二甲醛为瑞士 Fluka 产品,临用前用 10N 盐酸稀释成0.001% OPT-10N盐酸溶液。 (6)0.25%半胱氨酸溶液:用0.1N盐酸新鲜配制。 (7)碘试剂:配制0.02N碘液和5%碘化钠(以70%乙醇溶解),临用前以1∶1体积比混合。(8) 1/15 M ,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 (9) 0.33M碳酸氢钠溶液。 (10)碱性亚硫酸钠溶液:25%亚硫酸钠与5N氢氧化钠在临用前以1∶9体积比混合。(11)0.1M EDTA 试剂:用1M醋酸钠溶液配制,以10N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 3、实验方法: ⑴标本处理: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取血及脑组织。脑组织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膜、嗅球和小脑,沿脑中线剖开,取一半脑组织吸干水分称重,加入10倍体积的冰酸性正丁醇,用组织分散器匀浆备用。血液静置凝固后用冷冻离心机分离血清,立即加入10倍体积冰酸性正丁醇摇匀。 ⑵提取过程:同时制备标准管和空白管,与血、脑标本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图流程进行提取,获得水相A和水相B。 ⑶NE、DA的测定步骤:各管取水相A 0.5ml,按下列流程进行操作: ①水相A 0.5ml+1/15M 磷酸盐缓冲液 1.5ml+0.1M EDTA 0.4ml+碘液0.2ml ②混匀、静置 3min+碱性磷酸钠(新配)0.4ml ③混匀、静置 3min+5N 醋酸 0.4ml ④混匀,80℃水浴,冷却 ⑤测NE荧光测度,激发波长为 382/488 ⑥继续沸水浴 20min,冷却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11-27T13:22:33.48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徐颖[导读] 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 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摘要: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建立以及完善这一种食品检测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这一种快速食品检测的方法,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国内的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当前的食品检测技术当中存在有许多问题,因此要想,提高食品的检测过程,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加强,本篇文章当中就对这样检测技术应用的提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0 引言 食品安全是当前人民健康以及构建一种良好的和谐型社会的重大问题,随着近些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这种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是进行科学监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对于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执法的科学依据之一。在以往的一些监督过程当中,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多,就没有办法迅速的对食品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也不适合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因此就需要推动,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1 食品快速检测概述 当前没有对食品快速安全的检测进行定义,通常都认为的是使用较短的时间来进行准确的检测。这一种检测基础首先是,能够缩短安全检测的时间,并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比较简便,在这样的意义之上,检测的技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进行检测的实验比较简单,样品通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测试。其次,是对技术操作的人员要求比较低,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也能够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样品在进行检测过程当中能够迅速的检测出结果。最后一点则是,使用的成本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大量的检测过程当中,可以减少时间的成本以及金额的耗费。按照一些检测的时间与应用场合的不同,这种检测的方法也可以分为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实验室快速地检测,在实验室当中的检测,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当中将样品进行检测并化验出最后的结果。现场的快速检测就是在30分钟就可以出具一种检验的报告。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 国外应用现状 在韩国和美国的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快速研究方法的研究。比如说在对疯牛病的污染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就使用了快速检测的方法。并且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还使用了速测卡等检测的方法。国外在对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将重点放在控制食品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在发达国家由于一些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比较强,并且国家的法律执行力度也很大,在快速检测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并不凸显,仅仅只是从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来说,每个国家按照他们不同的国情以及不同的关注焦点来进行检测。实验室当中快速筛选以及检验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当中,重视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的就是进出口检验分析。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他们在食品生产的规模化方面程度比较高,因此对于生产当中的仪器和控制的技术,有特别的要求。 2.2 国内应用现状 国内对于快速检测方法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提高,在2006年的时候,主要对于食品出口的企业进行检测,在此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当前食品快速检测的装备已经应用在一些食药监的系统当中,不仅仅,是应用在各个节日期间的安全管理当中,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的快速检测过程当中,这样能够对餐饮食品的安全进行日常的检测与监控。 3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通过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农药残留以及兽药残留的检验当中,有着较大的检验成果,在这些方面的检测技术以及方法都有着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国家还建立了一种重大科技专项,这一种专项的建立也进一步的使得我国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了5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在检验的方法以及相关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成功。而在检验的设备方面,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一批,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检验设备。 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从20世纪开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开始发展到如今,研究出了一种便携式的检测仪器,并且从一些简单的项目检测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个项目的检测,从早期的食物中毒的处理到今天,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与预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革。当前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具有相同的操作简单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的优点,但是由于许多的检测方法,再进行样品的处理以及操作规范性方面,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就需要最后的研究过程当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当前仅仅只是能够通过快速筛选,并不能作为最终食品安全诊断的依据。当前的食品快速检测当中,仪器设备检测的灵敏度逐渐提高对其中的残留物分析水平也开始提高,第二点则是,检测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第三点则是,对于快速检测的技术选择性开始增多,第四点则是,检测的仪器开始不断的发展,不再是之前的大型检测仪器,而是可以设计出一些便携的检测仪器。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许多的单位对于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应该加强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综上所述,当前在市场当中最常用的,快速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些食品添加剂以及污染物方面进行检测,基本上可以满足对于日常的食品的安全检测。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快速检测技术使用的主要问题,就是体现在使用的成本以及准确性和简便性的方面。并且,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的进行配合,拓展市场当中的安全监管的范围完善,在流通过程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体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发展,使得快速检测的技术能够应用在食品检测过程当中的各个方面。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采样数量和方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采样数量和方法 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校验,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校验。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收集或采样。食品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同一种类的食品,其成分及其含量也会因品种、产地、成熟期、加工或保藏条件不同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分析对象的不同部位,其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较大差异。从大量的、组成成分不均匀的被检物质中采集能代表全部被检物质的分析样品(平均样品),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即使以后的样品处理、检测等一系列环节非常精密、准确,其检测的结果亦毫无价值,甚至导出错误的结论。可见,采样是食品分析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分析食品的整体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第二,在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1.采样步骤 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采集样品的步骤一般分五步,依次如下。 (1)获得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成为检样。(2)形成原始样品许多份检验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如果采得的检验互不一致,则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一份原始样品,而只能把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在一起,作成若干份原始样品。 (3)得到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4)平均样品三分将平均样品平分为三份,分别作为检验样品(供分析检测使用)、复验样品(供复验使用)和保留样品(供备查或查用)。 (5)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填写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样品的批号、采样的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以及采样人等资料。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一、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二、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三、血清的分离 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五、玻璃器皿和“锐器” 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六、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七、一次性接种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点击方法名称进入详细说明

19191151食用油中桐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0.5% 20201161食用油中大麻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9% 21211171食用油中巴豆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2.5% 22221181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检测浊度定性;检出限0.1% 23231191食用油中蓖麻油的快速检测离心变量定性;检出限5% 24241201生熟豆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5251202有毒扁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6262090变质水产品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7272090变质肉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8282172变质牛乳的快速筛查试液反应挂壁定性;判定是否≥18oT 29292178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半定量;检出限0.5% 30302179乳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浊度限量检测;限定值2.5mg/kg,L 31312091食品加工用水无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测量范围:0~1999μS/cm 3232S304食品加工用水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滴瓶”标准溶液滴定;检出线0.333mg/L 二.劣质食品与非法添加物快速检测项目 3312013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定性检测比色定性;检出限10mg/L 3422014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半定量检测比色半定量;线性范围0.25~10mg/L(kg) 3532015水发产品中工业碱的快速检测pH试纸或酸度计检测 3642016水发水产品中双氧水的快速检测试纸显色半定量;线性范围:100~1000ppm 3752022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滴瓶”法检出限8ppm,比色法50ppm 3862031吊白块甲醛的快速检测速测管比色;线性范围0.25~10mg/L(kg) 3972041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试纸快速层析定性;苏丹红检出限0.8mg/L 4082042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脱脂羊毛吸色定性;孔雀石绿检出限10ug/mL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教程文件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 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 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按传播途径病毒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和狂犬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则分为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病毒和肿瘤病毒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