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静女阅读答案主要篇一:《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诗经》两首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试题 2019.091,《静女》一诗,完成: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翻译划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请从女子一方的角度,将该诗改写为白话诗(可另拟标题):2,对下列四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抱布贸丝(交换) 修我戈矛(修理) 俟我于城隅(角落)B.说怿女美(喜爱) 匪我愆期(改变) 与子同袍(长袍)C.与子偕行(一起) 靡有朝矣(没有) 彤管有炜(亮光)D.信誓旦旦(诚恳) 与子同仇(敌人) 其叶沃若(肥大)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组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和你白头到老,现在这种想法使我十分痛苦B.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君王要发兵了,修理好我的武器,和你一起上战场。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婚期就订在秋天吧。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放牧归来送草芽,草芽美丽又稀奇。
5,《诗经》是我国_________总集,共_____篇,故又称“ ____”;其“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国风”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的优秀传统。
6,儒家经典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著作,“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著作。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苏轼)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默写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课文《劝学》中直接指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使自己智慧明达”意思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用俗语来形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种做法可用韩愈《师说》中提到的“_______,____”来评价。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两句借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4)《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5)东风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 。
”(6)龙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描写“龙”的语句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皆是,如“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小学而大遗④.吾未见其明也⑤.东船西舫悄无言⑥.唯见江心秋月白⑦.苍山负雪⑧.明烛天南⑨.相见时难别亦难⑩.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⑪. 积水成渊⑫.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博”“知”“舫”“唯”“堪”“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诵《短歌行》的形象。
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农历。
B、本文与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2.《静女》属于《诗经》中的哪一部分?()A、风B、雅C、颂D、兴3.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不耻相师C、圣人无常师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疾:(声音)宏大B、而绝江河绝:横渡C、而致千里致:达到D、假舟楫者假:虚假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9.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班主任规定,迟到了就站在教室外面,这样做______有道理,但是一涉及到自己,我就有点想不通,我迟到还是有原因的.②六月下旬,高考成绩公布了,同学们______不一,有的高兴,有的烦闷,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A.固然反映B.固然反应C.当然反应D.当然反映10.下面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我行我素(向来)妄自菲薄(稀少)B.不假思索(假装)生杀予夺(活)C.终身不渝(超越)将信将疑(将要)D.沸反盈天(满)绿草如茵(垫子或褥子)1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大批数字和公式组织起的一场暴动①悄(qiāo)然来临.伏击泰国,挥②戈(gē)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③觊(kuì)④觎(yú)新加坡、缅甸、香港,一场⑤猝(cù)不及防的金融风暴迅猛地摧毁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秩序和生活信心.全球为之震撼惊⑥悚(sǒng).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1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A.他宁愿在酒吧和人厮混,籍以增强他的机智.B.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躁.C.任何舞蹈和它比起来都是显得娇揉造作甚至故弄玄虚.D.经验告诉我们,哪里森林成荫,哪里就百鸟齐鸣.1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此事件,新华社发表声明.②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到今天.③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靠自我努力,靠社会支持.A.受权留传不仅是而且是B.受权流传与其说不如说C.授权留传与其说不如说D.授权流传不仅是而且是1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C.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D.上海的越剧,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汇演中极为引人注目.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春寒料峭的夜晚,他去给父亲送饭.一阵凉风袭来,虽身着冬装却仍觉不寒而栗.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C.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D.任何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民的心.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年级语文(升学班)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在规定以外地方答题,视作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拮.据(jié)峥.嵘(zēng)缂.丝(kè)对峙.(zhì)B.漫溯.(sù)褴褛.(lǚ)自诩.(xǔ) 哽咽.(yàn)C.狐肷.(qiǎn)瘐.毙(yú)神祇.(qí)拗开(ǎo)D.启碇.(dìng)百舸.(gě)孱.头(càn)戕.害(qiā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豁然开朗气像万千蛛丝马迹举一反三B.繁芜丛杂不计其数衷心喜悦峨冠博带C.书生义气雷霆万钧坚韧不拔根深蒂固D.无精打彩不伦不类随意驱遣小心翼翼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妖.童媛女(艳丽)浅尝辄.止(就)礼尚.往来(重视)B.层峦叠嶂.(连着的山)推.陈出新(剔除)残羹冷炙.(烤肉)C.神妙莫测.(估量)冠冕..堂皇(很气派的样子)天翻地覆.(翻过来)D.云蒸.霞蔚(升腾)迁延顾.步(回头看)望洋..兴叹(看着海洋)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现在的黑人▲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不过,▲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A.因此所以不仅即使B. 可是因此虽然所以C. 但是然而不仅如果D. 所以可是虽然但是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为抗洪而牺牲的烈士们,你们为长江两岸的人民而倒下了,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铭记你们献出的爱。
静女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得叙述,错误得一项就是()
A、《诗经》就是我国最早得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得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得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得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得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就是现实主义得。
D、《诗经》中都就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得一项就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题目“静女”,就是指文静美丽得姑娘。
B、“爱而不见”得意思就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得意思就是指姑娘美丽得彤管映衬得您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她得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得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得情态。
C、无论就是赠彤管,还就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得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得一项就是()
A、《静女》就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得手法,采用三章连唱得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得特色。
B、本诗以生动得语言,风趣得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得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就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她得信物,实则表达了她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得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得特点,象征爱情得真诚与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得一项()
A、红色得彤笛有色彩,漂亮得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得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得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得一项就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得约会得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得纯朴得恋情。
二、判断题(对得选“就是”错得选“否”)
1、《静女》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 就是否)
2、“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主要就是为了表达男青年赞美姑娘馈赠给她得信物得情感。
( 就是否)
3《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得诗歌305篇。
( 就是否)
三、填空题
1、《静女》中抒写男子心理活动得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就是我国最早得诗歌总集,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静女》就是一首表现 ________________得诗歌。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得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得男子形象。
一、选择题
1、(D )
2、(C )
3、(C )
4、(C)
5、(D )
6、(B )
7、(B )
二、判断题
1、(否)
2、(否)
3、(就是)
三、填空题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风、雅、颂男女爱情生活
3 (女子因)视线遮蔽瞧不见,(男子)搔头徘徊心紧张。
热恋中得痴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