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试管理办法

中试管理办法

1.目的

明确中试部工作职责和新产品转中试过程的输入及输出,指导新产品转中试过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研发中心/传感器与算法部转入中试的产品。

3.术语与定义(略)

4. 职责

4.1 中试部

4.1.1接收项目经理下达的中试任务书,接收、审核、确认研发转中试技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并接收工程样机等物品的移交;

4.1.2学习消化新产品技术资料,对新产品生产、测试环境、质量控制难点及关键点进行规划,编制与转化成适用于生产使用的工艺文件、检验文件、规范等;

4.1.3 向生产计划部提交新产品中试计划;

4.1.4 产品中试:组织各部门资源进行小批量中试,以验证生产工艺、产品可制造性、可测试性以及产品品质,同时培养生产技术人员;

4.1.5产品测试与验证:根据研发中心提供的产品企业标准、产品需求规格书、检验规范、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资料,结合相关的国家、行业等标准,制订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测试规范与方案,对工程样机及中试产品进行充分的测试与验证,包括软、硬件、系统以及环境、可靠性等测试,确认产品功能、性能、结构与外观等方面是否达到质量指标要求。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输出中试评审记录以及中试报告;

4.1.6工艺设计与工艺改善:负责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工艺技术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及保障产品质量;

4.1.7工装治具接收与制作:接收研发转中试输入的工装治具,以及在产品转量产后,根据生产数量,提出工装治具制作需求;

4.1.8 中试过程产品数据管理: 负责中试过程生产技术、工艺文件、BOM清单、EC变更等数据、文件管理工作;

4.1.9 参与研发各个阶段的技术评审,以确认新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等满足要求。4.2研发中心/传感器算法部

4.2.1 负责提供转中试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工程样机、工装治具等输入信息;

4.2.2 负责提供新产品中试过程的产品知识培训以及技术指导;

4.2.3 负责中试过程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4.3 品质管理部

4.3.1负责接收与转化中试过程的质量检验、标准等文件,指导新产品来料、过程及成品的检验工作;

4.3.2 负责新产品中试过程的可靠性验证与测试;

4.3.3 负责中产过程的产品检验与测试。

4.4生产计划部

4.4.1接收中试部发出的新产品中试计划,确认中试数量及所需物料,所有欠缺物料的采购订单的下达及到料跟进;

4.4.2 根据中试计划,安排车间配合中试部完成中试过程。

5.工作流程及各阶段工作说明

6.相关记录

7. 相关文件

(无)

8. 本文件更改记录

9. 附件

9.1 附件1:

中试输入信息清单与要求

9.2 附件2:

新产品中试输出信息清单与要求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一、引言 中试车间是一种用于进行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和生产工艺验证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中试车间的高效运行和安全生产,制定本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二、中试车间的定义和职责 1. 中试车间是指用于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 2. 中试车间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 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小批量生产和工艺验证; b. 收集、分析和汇报中试车间的试验数据和结果; c. 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d. 维护和管理中试车间的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e. 制定和执行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中试车间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1. 中试车间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包括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实验员等。 2. 车间主任负责中试车间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3. 技术人员负责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的技术支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 实验员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具备相关实验技能和操作经验。 四、中试车间的设备和仪器管理

1. 中试车间应配备适用的设备和仪器,满足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的需求。 2. 车间主任负责设备和仪器的采购、维修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技术人员和实验员应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方法,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4. 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记录和维护情况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归档,以备查阅。 五、中试车间的试验数据管理 1. 中试车间应建立完善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实验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试验操作,并及时记录试验数据。 3. 技术人员负责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4. 试验数据应进行备份和存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六、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 1. 中试车间应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所有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3. 中试车间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发生事故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七、中试车间的质量管理 1. 中试车间应建立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和试验结果的质量。 2. 中试车间应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规范试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实验员应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试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报告试验结果。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一、背景介绍 中试车间是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工艺试验和小批量生产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中试车间的管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二、中试车间的职责 1. 中试车间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和工艺试验,以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2. 中试车间负责小批量生产,为市场推广提供样品和产品供应。 3. 中试车间负责对新设备和新工艺进行试验和评估,为生产线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4. 中试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方案。 三、中试车间的组织架构 1. 中试车间设立一个主管,负责车间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 2. 中试车间设立研发团队,包括工艺工程师、技术员和操作工等。 3. 中试车间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中试车间的管理要求 1. 安全管理

a. 中试车间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员工的 人身安全。 b. 中试车间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c. 中试车间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管理 a. 中试车间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中试车间必须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c. 中试车间必须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和管理,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3. 原材料和产品管理 a. 中试车间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 定性。 b. 中试车间必须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 c. 中试车间必须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存储和保管,防止损坏和污染。 4. 工艺管理 a. 中试车间必须建立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b. 中试车间必须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c. 中试车间必须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质量管理 a. 中试车间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中试管理办法

1.目的 明确中试部工作职责和新产品转中试过程的输入及输出,指导新产品转中试过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研发中心/传感器与算法部转入中试的产品。 3.术语与定义(略) 4. 职责 4.1 中试部 4.1.1接收项目经理下达的中试任务书,接收、审核、确认研发转中试技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并接收工程样机等物品的移交; 4.1.2学习消化新产品技术资料,对新产品生产、测试环境、质量控制难点及关键点进行规划,编制与转化成适用于生产使用的工艺文件、检验文件、规范等; 4.1.3 向生产计划部提交新产品中试计划; 4.1.4 产品中试:组织各部门资源进行小批量中试,以验证生产工艺、产品可制造性、可测试性以及产品品质,同时培养生产技术人员; 4.1.5产品测试与验证:根据研发中心提供的产品企业标准、产品需求规格书、检验规范、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资料,结合相关的国家、行业等标准,制订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测试规范与方案,对工程样机及中试产品进行充分的测试与验证,包括软、硬件、系统以及环境、可靠性等测试,确认产品功能、性能、结构与外观等方面是否达到质量指标要求。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输出中试评审记录以及中试报告; 4.1.6工艺设计与工艺改善:负责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工艺技术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及保障产品质量; 4.1.7工装治具接收与制作:接收研发转中试输入的工装治具,以及在产品转量产后,根据生产数量,提出工装治具制作需求; 4.1.8 中试过程产品数据管理: 负责中试过程生产技术、工艺文件、BOM清单、EC变更等数据、文件管理工作; 4.1.9 参与研发各个阶段的技术评审,以确认新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等满足要求。4.2研发中心/传感器算法部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 一、背景概述 中试车间是企业生产中进行新产品试制、工艺改进和工艺参数优化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中试车间的管理,提高中试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中试车间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 1. 提高中试车间的生产效率,确保试制产品按时完成; 2. 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3. 确保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 4. 加强中试车间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管理职责 1. 中试车间主任负责中试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中试车间的工作计划、安排人员、调配资源等; 2. 中试车间技术员负责试制产品的工艺参数优化和工艺改进,确保产品质量达 到预期要求; 3. 中试车间安全员负责制定中试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 4. 中试车间管理员负责中试车间的物资管理、设备维护和仪器仪表的校准。 四、工作流程 1. 产品试制流程

(1)根据研发部门提供的试制方案,中试车间技术员制定试制工艺流程; (2)中试车间主任根据试制工艺流程安排人员和资源; (3)试制过程中,中试车间技术员负责监控工艺参数,及时调整以确保产品 质量; (4)试制完成后,中试车间主任汇报试制结果给研发部门。 2. 工艺改进流程 (1)根据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要求,中试车间技术员提出工艺改进方案; (2)中试车间主任评估工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并安排试验; (3)试验过程中,中试车间技术员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4)根据试验结果,中试车间技术员调整工艺参数,进行工艺改进。 五、安全管理 1. 中试车间安全员负责制定中试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培训; 2. 中试车间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发生事故时,即将采取应急措施,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六、资源管理 1. 中试车间管理员负责中试车间的物资管理,确保试制所需的原材料、试剂等 物资充足; 2. 定期检查和维护中试车间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保证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定期校准。

产品中试管理办法

XX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制定部门: 制定日期: 总页次: 会签:

1目的 规范产品中试管理,保证产品中试按要求完成。 2范围 所有需进行中试的电子类产品均适用之。 3定义 产品中试(简称中试):产品在设计开发,设计变更,重大性能更改、重要元器件变动或有新的元件供应商导入时,由生产部来进行一定数量的产品生产,以暴露产品批量生产、流水作业时存在的问题,从而验证产品批量生产的可行性。产品中试包括研发新产品中试,改良中试或新供应商元器件确认中试。 4权责 4.1中试室:中试前各部门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跟踪;落实中试具体时间;中试时出现问题 的协调;中试反馈意见汇总;中试产品存在问题的跟踪;中试通过产品的信息发布。 4.2照明电子开发部:组织召开初样及正样评审;提供研发中试用样品和必备文件;研发 中试前的培训;研发中试的现场指导,解决中试时与设计有关的问题。新产品〈中试产品申请表〉的填制、审核。 4.3工程部:中试前的工艺文件和工装夹具准备;中试过程中问题的收集与反馈;解决 中试与工艺有关技术问题;组织召开“产品工艺更改介绍会”;更改中试前的培训;更改中试的现场指导和解决中试中与工艺有关技术问题;产品工艺更改〈中试产品申请表〉的填制、审核。 4.4采购部:中试用物料的采购;中试意见的反馈及有关物料采购问题的解决;新供应 商元器件试产的提出。 4.5生产部:及时组织中试产品的生产,中试意见反馈及存在与生产有关问题解决。4.6品质部:中试用有关检验文件的准备;中试用关键物料全检;中试产品的检验和常 规试验;中试过程中不良品的原因分析;中试意见反馈及与质量部有关问题的解决。 4.7中试负责人:〈中试产品要求明细表〉的批准;负责召开中试产品评审会议及新产品移 交会议;中试反馈意见小结;中试需改善问题确认验收;中试工作的总体负责。

中试部管理办法

为了解决由研发人员研制出来的产品在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市场返修率高;或者,缺乏有效的工艺工装,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无法商品化,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商品化进程,特成立产品中试部(组)。 为很好的完成产品产品中试如下使命:验证与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包括设计原因导致的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也包括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可制造性差,可维修性/可服务性达不到要求),为生产和市场服务,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的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任务 首先,建设好中试业务流程体系,以保证复杂的中试过程有条不紊,并加速中试进程。中试流程必须嵌入到新产品研发流程中,而且要尽可能实现并行操作,而非开发-中试的串行操作,以便加快新产品上市周期。 其次,使新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水平,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实验室测试、试制,发现新产品的规格错误、设计错误并予以排除。 第三,中试阶段要使新产品具有可制造性,即在研发过程结束后,新产品可立即投入批量生产。这就需要在中试阶段的小批量试制过程中,完成新产品的制造工艺验证、量产用工艺设备、量产用测试设备的准备工作,甚至新产品的订单履行过程的完整验证和就绪。 第四,中试阶段要使新产品做好批量销售、售后服务的准备工作。 二、部门职能 1. 产品试制 负责根据工程样机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以验证生产工艺及产品品质,同时培养有关生产技术人员。试制过程通常是在生产线上进行而不是在研发实验室完成,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用的试产线或共用生产线。 2. 产品测试 制定测试规范,对工程样机及试制产品进行充分的测试,发现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保证产品质量。比如,可包括软、硬件、系统测试,以及环境可靠性测试。 3. 工艺设计 负责生产工艺设计,保证可生产性,提高工效及质量(如成品率、直通率)。 4. (测试)装备开发 主要是生产线使用的测试装备开发,对于很多IT产品,由于测试的内容很多,工作量大,其中测试装备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如自动测试软件、ICT工装。目的是保证快速有效的生产(测试),提高测试的充分性(遍历性),保证产品质量。 5. 物料品质认证 产品的质量问题原因中,物料品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料品质认证主要职责包括:新器件技术认证、来料检验工艺、研究典型应用电路、替代分析、故障分析工作,建设物料品质管理流程。但通常不承担量产时的来料检验(IQC)。 6. 产品数据管理 承担技术文件、PART/BOM、EC管理工作,建设产品数据管理流程、规范。 三、组织的形式 公司设立独立的中试部(组),全面负责公司中试工作,暂隶属公司技术开发部管理。中试部(组)暂定编制5人。其中主管1人(兼职)、工艺工程师1人、中试工程师(含生产、检验设备开发)1人(兼职)、中试工程师(含物料品质认证)1人(兼职)、中试员1人(兼职)。 四、职责 部门总职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