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

血液标本采集

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采集

痰标本采集

咽拭子标本采集

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

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

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

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

尿液

粪便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

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生殖道标本

组织标本

(五)、血标本检验的意义

血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它可以反映血液系统本身的病变

还可判断病人病情进展程度

为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二、血标本采集方法

1、静脉血标本(最常用)

2、动脉血标本(血气分析)

3、毛细血管标本(血常规)

(1)静脉血标本分类及目的

①全血标本

静脉血采集操作步骤及要点

携用物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解释

戴手套,选择静脉,常规系止血带、

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

行静脉穿刺、取血、松止血带、

嘱患者松拳、按压针眼、迅速拔针

穿刺点按压2~3min

②血液注入标本瓶内方法:

血清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顺试管壁缓慢注入干燥试管(最常用)内。

注意事项

(1)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最好在对侧采集)

注意事项

(2)若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瓶→干燥试管. 动作要迅速准确,避免溶血。

(2)、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概述: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菌

血症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症。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而且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很低,因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1.采血指征: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 或低温(≤36℃) ,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 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2.采血时机:据研究表明:细菌通常在病人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进入血流,因此规范规定在病人发热高峰前1小时抽血。

考虑到方便操作,建议常规血培养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于病人寒战或发热开始时30-60分钟内同时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培养。

3.采血次数

①.留置深静脉导管且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至少同时采集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1套血培养定义:从一个部位如静脉穿刺或静脉导管所获血液的培养,不论被接种在1个还是多个血培养瓶内都只能算是1套)

②.未留置深静脉导管的血流感染(非导管相关):

a. 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b. 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

c. 伤寒患者应在发热1-2周内抽血

d. 化脓性脑膜炎、鼠疫或野兔热患者应在发热1-2d内抽血

e. 急性败血症应在24小时内抽血3次或更多次,并可在不同部位,如左、右手臂或颈部

f. 不明原因发热应不定期多次、多部位采样送检。24小时内不超过3次,如培养阴性应继续采样送检

g. 急性心内膜炎应在治疗前1-2小时内分别在3个不同部位抽血,

分别进行培养。

h.亚急性心内膜炎及布鲁菌感染的患者,除在

发热采血外,并要多次抽血(24h内3-4次)和增加抽血量(可增至10ml)。

4.抽血套数与血培养阳性率关系:

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成人采血量8-10ml,儿童采血量2-4ml。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1:10。骨髓采集量1-2ml。

Why?成人菌血症血液含菌量很低(通常<1CFU/ml), 因此增加送检血液量可以提升检出率;而儿童菌血症血液含菌量常超过100CFU/ml,是成人10-100倍,因此采集血量少于成人不会影响培养阳性率。1CFU=1百万

个细菌。

5.血培养的采集程序

皮肤消毒程序(推荐三步法):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②用一根蘸有碘酊或碘伏的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消毒。

③70%酒精脱碘:用70%酒精涂去碘液,待酒精干燥后采血。

培养瓶消毒程序:打开塑料瓶盖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注入血液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

擦干表面残余酒精。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不推荐换针头),并轻轻颠倒混匀数次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部位:骨髓穿刺法从髂骨采集标本。

采集时间:在用药前、发热初期或高热期

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远高于血液培养

6.培养基的选择:

普通需氧培养瓶(黄色):采血量4ml,用于未使用抗菌素患者的需氧培养。主要用于小儿。

高渗需氧培养瓶(绿色):采血量10ml,用于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需氧或无菌体液培养。

厌氧培养瓶(紫色):用于怀疑有厌氧菌感染的血液培养。

建议

不管患者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是做细菌培养还是真菌培养

成人绿色瓶采血量10ml

小儿黄色瓶采血量4ml

注意事项

①严格做好患者抽血部位的无菌操作。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要在对侧采集)。

②注入标本后的血培养瓶务必立即送至临床细菌室,如因某种原因不能立即送检时,应将已接种样本的培养瓶放在室温,切勿放冰箱存放。

③每次领培养瓶不宜过多,以防过期,未使用的培养瓶亦应室温保存(15-30℃),切勿放冰箱保存。

④标签不能贴于机器码识别区,以免仪器无法识别

三、尿液标本的采集

留取尿液标本作物理、化学、细菌和显微镜等检查以助诊断和观察疗效。

(一)、尿液标本采集时间:

一般原则通常应采集晨起第一次尿液送检。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尿液。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留取晨尿或24小时尿的沉渣部分10-15ml作涂片检查,若为培养,患者应停药1-2天后再采样,以提高阳性率沙门菌、钩端螺旋体感染感染后2周左右采集

(二)、采集方法

中段尿采集方法(最常用)

集尿法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时,可用一清洁容器,留24小时尿取其

沉渣10-15ml送检

导尿法、肾盂尿采集法、膀胱穿刺采集法

女性:成年女性外阴部先以肥皂水清洗,再以无菌水冲洗,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

菌试管内送检

男性:先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后用清水冲洗,留取中段尿

儿童、婴儿:先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外阴部或外生殖器,将无菌试管对准尿道口,待尿排出后送检

注意事项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因为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培养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染杂菌

通常应取晨起第一次尿液送检

多数药物均通过尿液排泄,因此采集尿液应在用药前进行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在更换新管时留取尿标本。导尿留取尿液时,集尿袋内的尿液和导尿管末端的尿液不能用于培养。

四、粪便标本的采集

收集粪便标本,做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病人排泄功能及准确评估疾病。

(一)采集时间:

1.采样原则腹泻病人应在急性期采集(3天以内),以提高检出率,亦最好在用药之前。

2.沙门菌感染肠热症在2周以后;胃肠炎病人在急性期,早期采集新鲜粪便

(二)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粘液部分2-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保存液中送检

直肠拭子方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泄困难的患者及婴儿,可用直肠拭子采取,即以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幼儿2-3cm)轻轻转动取出,插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注意事项

虽粪便含有多种杂菌,但应尽量采用无菌容器。

为提高检出率,要采集新鲜粪便作培养,且应挑取其脓血、粘液部分。

五、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

采集痰标本作细菌培养,或涂片后经特殊染色以检查细菌、真菌或抗酸杆菌等,以助诊断;从咽部及扁桃体采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一)采集时间:

痰:一般以晨痰为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咽拭标本:时间上虽无严格限制,但应于抗菌药物治疗前为好。咽部又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因此亦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二)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患者清晨起床后,先用朵贝尔氏液(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再以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以减少

口腔常居菌群的污染,然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第一口痰于无菌痰怀内送检

采集方法:

小儿取痰法:用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采集上呼吸道标本通常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前患者应用开水或生理盐水反复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拭子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但拭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注意事项:

1.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

2.采集标本以清晨为佳,以减少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采集前先用漱口液充分漱口。

3.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放4℃冰箱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4.作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痰量要多或留取24小时痰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六、穿刺液标本

(一)脑脊液

采集时间:怀疑为脑膜炎的病人,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好在用药前采集

采集方法:用腰穿方法采集脑脊液3-5ml,一般放入3个无菌试管,每个试管1-2ml.

如果用于检测细菌或病毒,应≥1ml,

如果用于检测真菌或抗酸杆菌,应≥2ml

注意事项:

①如果用于检测细菌,收集脑脊液后,最好能在常温下15-30分钟内接种培养皿。脑脊液标本不可置冰箱保存,

否则会使病原菌死亡,尤其是脑膜炎奈瑟菌(能产生自溶素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

注意事项:

②如果只采集了一管脑脊液,应先送细菌室做细菌培养,再做脑脊液生化、常规等检查

③腰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④不需要加入防腐剂

⑤作脑脊液培养时,建议同时作血培养

(二)其他穿刺液(胸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采集时间:当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标本,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采集方法:采用无菌方法用注射器抽取体内可疑感染部位的液体,注入无菌试管立即送检

注意事项:

①一般要求常温下15-30分钟内接种培养皿,尤其是脑脊液和心包液;除了做结核杆菌、真菌培养的标本应在

4℃下保存外,做其他项目的应常温保存。

②严格无菌穿刺。

③为了防止穿刺液的凝固,最好在无菌试管中预先加入灭菌肝素,再注入穿刺液

④尽可能采集更多的液体,至少1ml

(三)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采集方法:

①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先以无菌盐水冲洗溃疡表面,用2支无菌棉拭子拭取溃疡深处的分泌物后插入无菌试管送检。一支为涂片检查用,另一支作培养用

②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用无菌棉拭子取多部位创面的脓液或分泌物,置无菌试管内送检

③封闭性脓肿消毒局部皮肤或粘膜表面后,用注射器抽取,将脓液注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④由于烧伤的早期创面是无菌的,通过12小时才可出现大量细菌,因此在烧伤后12小时内,勿采集创面的标本,否则不能获得阳性结果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放4℃保存;培养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标本除外

用药前采集标本,严格无菌采样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最好能在用药前采样,以提高阳性率

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使用密闭的无菌容器,避免污染杂菌

采集的标本中不得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检,否则病原菌会死亡而影响细菌检查的正确性

标本的储存

标本在尚未进行检验或未能立即送检时,必须储存在适当的环境下,以防止病原菌死亡,或因共生菌滋生过多,使得病原菌分离不出来,下表简介各类标本储存的环境:

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

标准与处理方法

七、总的拒收标准

申请错误:如粪便、咳出痰液、尿液、下生殖道标本要求做厌氧培养,阴道分泌物要求做淋球菌涂片

标识错误: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或标本标识与申请单标识不一致;没有标出标本采集时间及部位;没有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来源和送检目的等

送检错误:送检延误;运送培养基错误;运送温度错误。

容器错误:没有用无菌容器,容器破裂或渗漏

标本不符合要求

双份标本(同一天两份相同检测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

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报告时间

涂片找细菌、真菌、隐球菌、结核杆菌及白带常规等,一般是当天发报告。(周末除外)?普通细菌、真菌培养,若为阴性2-3天发报告,若为阳性4-5天发报告。

血及骨髓培养,若为阴性7天发报告,阳性视具体情况而定。

结核杆菌培养,阳性一般是4-6周,阴性一般为1.5-2个月。

小结

加强培训工作

正确规范的采集(无菌观念)

及时送检

正确地选择检查目的

应用良好正确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适应症 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 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 (三)标本采集 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 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 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适应症 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 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 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2.对无痰、少痰或痰不易咳出时,可用加温45℃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以使痰液易于咯出。 3.幼儿痰液收集困难时,可用清毒棉拭子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用棉拭子采集标本。4.通过气管穿刺获得痰液,即环状软骨下穿刺取肺分泌物,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采集后立即排出注射器内空气,插入无菌的橡皮塞或直接注入厌氧培养瓶内送检。 6.浓缩法找抗酸杆菌应留取24小时痰(不少于5ml)。 7.痰标本直接染色找抗酸杆菌,应送检三份痰标本,最好连续3日。 (四)注意事项 1.痰液标本应为气管深处或肺部咳出的真正呼吸道分泌物,切忌简单地将口水当成痰液送检。 2.痰液标本采集时不得混入唾液、鼻分泌物、食物和漱口水。 3.用不吸水的无菌容器盛留标本,所用容器须加盖,避免污染。 4.怀疑为嗜血杆菌感染时,应随留即送。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欲保存可置冰箱中,防止标本在运送中被污染。 三、尿液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 (一)适应症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患者准备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 运送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C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C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I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 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 、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 )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II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 B 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 天无细菌生长”。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SOP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SOP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一般原则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2 皮肤或粘膜表面的清洁。 (1)闭合伤口和穿刺物标本:消毒方法同血培养标本的皮肤消毒。 (2)开放伤口: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3 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4 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二、容器 1 较大的标本: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带螺纹口的无菌塑料容器。 2 标本较小或拭子标本:MW&E TRANSWAB运输培养基,适用于需氧和厌氧菌。 三、采集方法 (一)封闭性脓肿 1 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 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 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若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 1 采集足够大的组织,体积以1立方毫米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 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三)开放伤口 - 1 - 1 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 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正常组织边缘部采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四、标本的标识 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五、标本的送检 为了更好的分离病源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尽量采用运输培养基,组织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在送检前或运输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时机: 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 (一)清洁中段尿 1 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中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一、血液培养 1、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发热(≥38℃)、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志不清、昏迷或休克。 ⑵疾病指征: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艾滋病、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长期输液或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患者。 2、采集流程: ⑴培养瓶消毒程序:75%酒精擦拭橡皮塞,作用60秒后,用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酒精; ⑵皮肤消毒程序: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从穿刺点向外花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3cm以上,作用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⑵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成人:5-10ml,婴幼儿1-2ml),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并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 ⑴血培养采血最好不要和其他检验项目采血同时进行,否则应先采血培养标本; ⑵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⑶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 ⑷建议在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前采血。如患者有明显的发热前期症状,在患者寒战前或寒战后1h内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⑸应同时在不同部位或在不同时间段内采集2次以上标本,只采集一瓶的血培养标本是不允许的,因为一瓶血培养标本的培养结果很难解释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 ⑹一般情况下(怀疑为持续性菌血症者除外),在采血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血培养标本。 二、脑脊液培养 1、脑脊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发热等感染性全身性症状、颅内压升高症状、脑膜刺激症状等。 ⑵疾病指征:化脓性、非化脓性脑膜炎。 2、采集方法:

检查和细胞计数、 ⑵经脑室导管采集:无菌操作采集脑部脓肿或活检标本的抽吸物,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⑴如果只采集了一管脑脊液,应首先送到细菌室;⑵做脑脊液培养的同时,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三、胸腹水培养 1、胸水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多伴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 ⑵疾病指征: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真菌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 2、腹水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腹部有积液伴腹痛、呕吐、肌紧张、肠鸣音弱或消失等。 ⑵疾病指征:原发性、继发性腹膜炎。 3、胸腹水标本采集流程: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5-10ml,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 四、痰培养 1、痰培养的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2、采集方法: ⑴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至无菌痰杯中,把盖子盖紧后尽快送检;患者痰液较深不易咳出时,可捶背协助排痰,采集痰液不应少于1ml。 ⑵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 ⑶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从而取得标本。 ⑶雾化蒸汽吸入法:无痰或痰量极少时可用3%-5%的NACL溶液5ml先雾化吸入5分钟,进行导痰。 3、注意事项:⑴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⑵痰标本采集前应进行口腔清洁。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血液标本采集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采集痰标本采集咽拭子标本采集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 (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 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尿液?粪便?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脓液及创伤感染分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 血液标本采集 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采集 痰标本采集 咽拭子标本采集 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 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 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 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 尿液 粪便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 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生殖道标本 组织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 (-)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三级医院感染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力争不应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肛拭或伤口拭子,应立即送检。 6、盛装标本的玻璃容器须经灭菌处理。 7、送检标本应详细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以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送检方法 l、血液与骨髓 (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2)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3)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4)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5)每例血培养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小时,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6)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做细菌培养。 2、尿液 (l)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沪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无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2)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去导尿管前段尿、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3)尿厌氧菌培养:婴幼儿中段尿采集困难,或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可经耻骨上皮肤穿刺采集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 (4)送检标本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 (5)室温下尿标本久搁,易导致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保存。 3、痰液 (1)咳痰: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

(完整版)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完整版)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唐玉英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 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 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 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 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 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 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 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

则会 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 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 (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 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 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 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 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拓展: 1.糖类的分解:细菌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后再吸收。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醛类(如乙醛)、醇类(如乙醇、乙酸甲基甲醇、异丙醇、丁醇等)、酮类(如丙酮)。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2.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肽键处断裂,生成多肽和二肽。多肽和二肽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二肽和氨基酸可被细菌吸收,氨基酸在体内脱氨基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氨。不同种细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及代谢产物也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如有些细菌能使色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吲哚、C02和H20.细菌还可以用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类(如组胺)和C02.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共13页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 呼吸道标本采集及运输 一、上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厌炎等,凡具有以下情况任何一项者疑似患者。 1.1 病毒性普通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怀疑为咽部链球菌感染,应做细菌培养。 1.2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明显咽痛、咽部发红、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 1.3 喉咙痛、咳嗽、喉部有脓样分泌物等临床症状。 1.4 上呼吸道感染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需送相应部位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2、标本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鼻咽、咽拭子标本。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有选择性的采集标本,以便更好地分离出病原菌。采集时应选择无菌、不含抑制剂的棉拭子,预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蘸湿拭子,并直取感染部位,减少污染。 2.1 鼻拭子的采集:最好使用扩鼻器,先用拭子拭去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并丢弃,用第2个试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插入鼻孔采集病灶标本。 2.2 咽拭子的采集:采集标本时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用无菌的鼻咽拭子(一端弯曲的金属棉拭)由口腔进入,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后侧,采集鼻咽红肿处标本,取材后小心将试子退出,立即放人无菌试管内。若咽部明显发红或有假膜存在时,应在局部擦拭取标本(最好拭子从膜底下擦拭)。采集标本可在咽部多点采集标本,以提高检出率。若无局部病变或做带菌者测试应于咽部或扁桃体上擦拭。 3、采集时间及频率 3.1 检查时间:应于抗菌药物应用之前。时间上无严格限制,但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

通路,也应晨起后采集为佳。 3.2 采集频率:重复采集标本的频率一般每日最多1次。 4、标本的运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运送时间小于2小时,如果不能立即接种,必须装在无菌运送培养基中,避免由于干燥而使某些细菌死亡。检测淋病奈瑟菌或脑膜炎奈瑟菌的拭子应放人含碳的转运培养基,采集后2小时内接种平板,以防细菌死亡。 5、注意事项 5.1应于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鼻咽喉拭子标本。 5.2标本采集前数小时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 5.3用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小心、准确地在采集部位采取,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以防污染。 5.4疑为白喉杆菌感染时,应在咽部深沉组织中采取标本,避免咽部表面正常菌群污染。 5.5采集扁桃体标本时,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6采集标本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传染。 5.7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8最好采集2份拭子,以方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培养。 5.9采集标本用的拭子最好含藻酸钙或涤纶纤维的小头拭子采集。人造丝或棉拭子不能用,因为其所含的脂肪酸对病原菌有害。 二、下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的标本。

最新: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最全版)

最新: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最全版) 总则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作为指导,而获得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前提是正确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应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诊治。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从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从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干扰才有意义,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尤其是血培养。 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 人体很多部位,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 因此,从这些部位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

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 从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3. 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 对于每一份标本,实验室都需要了解该患者和标本的详细信息以及医生送检的目的。事实上,实验室对于标本所做的所有分析,都会基于这些信息。 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 (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等。(2)申请科室或病区、申请医生。 (3)标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及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4)临床诊断,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疑似诊断。 (5)检测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测项目和希望提醒临床微生物室重点关注的内容。 (6)是否已使用抗菌药物。 每份标本上应贴有标签,无论手工书写、条形码、二维码标签,都应含有以下信息: (1)患者姓名。 (2)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 (3)申请医生。 (4)标本类型及采集部位。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SOP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SOP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一般原则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2 皮肤或粘膜表面的清洁。 (1)闭合伤口和穿刺物标本:消毒方法同血培养标本的皮肤消毒。 (2)开放伤口: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3 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4 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二、容器 1 较大的标本: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带螺纹口的无菌塑料容器。 2 标本较小或拭子标本:MW&E TRANSWAB运输培养基,适用于需氧和厌氧菌。 三、采集方法 (一)封闭性脓肿 1 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 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脓液的量以大于1ml 为宜。 3 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若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 1 采集足够大的组织,体积以1立方毫米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 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三)开放伤口

1 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 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正常组织边缘部采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四、标本的标识 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五、标本的送检 为了更好的分离病源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尽量采用运输培养基,组织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在送检前或运输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时机: 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 (一)清洁中段尿 1 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中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2.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 于无菌容器中。 (二)耻骨上膀胱穿刺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的尿液采集。先用0.25%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2cm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10~20ml于无菌容器中。 (三)导尿管尿 1.直接导尿法:使用0.05%~0.1%的碘伏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用导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最新版】 目录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采集时机 2.无菌操作 3.采集量 4.标本保存 5.标本运输 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1.运送条件 2.运送时间 3.运送包装 四、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 正文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采集时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以避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在感染初期或病情加重时采集标本,可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2.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和其他杂菌的污染。采集非无菌部位的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3.采集量: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量要充足,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检测。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量要求,一般要求采集足够量的标本。 4.标本保存:微生物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保存,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5.标本运输:微生物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剧烈震动。运输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1.运送条件: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和干燥。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运送条件要求,一般要求在 2-8℃的条件下运送。 2.运送时间: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病原体的死亡或活性降低。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送检。 3.运送包装:微生物标本的运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或泄漏。包装材料应无毒、无菌、防渗漏。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正确采集和运送微生物标本,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监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采集时机、无菌操作、采集量、标本保存、标本运输、运送条件、运送时间和运送包装等方面。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一、我院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等,应标明标本种类,并立即送检。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中段尿培养的标本应用专用的无菌尿标留取(在仓库领取)。静脉导管、胸腹水,脑脊液等到细菌室取无菌试管留取。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方法 1.血液与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婴幼儿l一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5: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多次多部位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 作增菌培养。 2.尿液 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10ml,0.5小时内送检。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③尿厌氧菌培养,或婴幼儿中段尿采集困难,或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可经耻骨上皮肤穿刺采集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

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 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 ml;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 h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2.送检标本应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明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 3.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五、报告要求 一紧急口头电话报告 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立即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在最短时间内将结果向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紧急口头电话报告;口头报告包含以下内容,并记录在案; 1报告者全名或工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